Guan Wu Liang Shou Jing Yi Shu 觀無量壽經義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觀無量壽經義疏 (本)淨影寺沙門釋慧遠撰
[0173a06] 此經開首先知五要然後釋名。何者五要。第 一須知教之大小。教別二藏謂聲聞藏及菩 薩藏。教聲聞法名聲聞藏。教菩薩法名菩薩
藏。差別義如常釋。此經乃是菩薩藏收。第二 須知教局漸及頓。小教名局。大從小入目之 為漸。大不由小謂之為頓。此經是其頓教法
輪。何故得知。此經正為韋提希說。下說韋提 是凡夫。為凡夫說不從小入。故知是頓。第三 須知經之宗趣。諸經所辨宗趣各異。如涅槃
經涅槃為宗。如維摩經以不思議解脫為宗。 大品經等以慧為宗。華嚴法華無量義等三 昧為宗。大集經等陀羅尼為宗。如是非一。此
經觀佛三昧為宗。第四須知經名不同。諸經 立名差別不等。或有就法如涅槃經般若經 等。或復就人如薩和檀太子經等。或有就喻
如金剛明大雲經等。或有就事如枯樹經等。 或復就處如彼伽耶山頂經等。或復就時如 時經等。或人法為名如勝鬘經等。或事法雙
舉如彼方等大集經等。或法喻並陳如法華 經法鼓經等。如是非一。今此經者人法為名。 佛是人名說觀無量壽是其法名。諸經列人
凡有四種。一舉說人如維摩經勝鬘經等。二 舉問人如彌勒問經等。三舉所說人如薩和 檀太子經等。四舉所為人如玉瑘經須摩提
女經等。今此言佛舉其說人。第五須知說人 差別。諸經起說凡有五種。如龍樹辨。一佛自 說二聖弟子說三神仙說四諸天鬼神所說五
變化說。此經五中是其佛說。以知五要。次釋 其名。初言佛者標舉說人。此翻名覺。覺有兩 義。一覺察義對煩惱障。煩惱侵害事等如賊
唯聖覺知不為其害故名為覺。此之一義如 涅槃說。二覺悟義對所知障。無明昏寢事等 如睡聖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為覺。
所對無明有其二種。一性結無明迷覆實性。 對除彼故覺法實性故名為覺。二事中無知 於事不了。對除彼故覺知一切善不善等三
聚之法故名為覺。故地持云於義饒益聚非 義饒益聚非非義饒益聚平等開覺故名為 佛。既能自覺復能覺他覺行窮滿稱之為佛。
言自覺者簡異凡夫。言覺他者別異二乘。覺 行窮滿彰異菩薩。是故獨此名之為佛。下次 舉其所說之法。口音陳唱目之為說。繫念思
察說以為觀。無量壽者是所觀佛。觀佛有二。 一真身觀二應身觀。觀佛平等法門之身是 真身觀。觀佛如來共世間身名應身觀。真身
之觀如維摩經見阿閦品說觀身實相。觀佛 亦然。我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不 住如是等也。要而論之。妙絕眾相圓備諸義。
妙絕眾相乃至無有一相可得。圓備諸義乃 至無有一德不具。雖具眾德同體義分。猶如 虛空無礙不動無有彼此差別之相。以無彼
此差別相故諸根相好皆遍法界如海十相同 體周遍。以周遍故用眼為門。諸根相好及佛 剎土一切眾生莫不皆悉一眼中。觀餘相好
皆悉同然。其應身觀如彼觀佛三昧經。取佛 形相繫想思察名應身觀。此佛應身隨化現 形相別彼此不得一種。應身觀中有始有終。
聞菩薩藏知十方界有無量佛繫想思察令心 分了。以如是等麁淨信見名之為始。以大神 通親往禮覲或復往生面覩供養名真實見此
以為終。真身觀中亦有始終。聞菩薩藏知佛 法身繫心思察麁淨信見名之為始。息除妄 想內覺相應說以為終。今此所論是應身中
麁淨信觀矣。應身觀中有通有別如彼觀佛 三昧經說。汎取佛相而為觀察定無彼此名 之為通。觀察彌勒阿閦佛等說以為別。今此
所論是其別觀。別觀西方無量壽佛。然佛名 號有通有別。如來應供正遍知等是其通號。 釋迦彌勒阿閦佛等是其別號。別中立名乃
有多種。或從種姓如迦葉佛釋迦佛等。或就 色身如身尊佛身上佛等。或就音聲如妙音 佛妙聲佛等。或就光明如妙光佛普明佛等。
或就內德如功德佛智慧佛等。或就譬喻。喻 別種種或從壽命。今此所觀從壽為名。然佛 壽命有真有應。真如虛空畢竟無盡。應身壽
命有長有短。今此所論是應非真。故彼觀音 授記經云無量壽佛命雖長久亦有終盡。故 知是應。此佛應壽長久無邊非餘凡夫二乘
能測故曰無量。命限稱壽。問曰此經非直觀 佛亦觀剎土觀音勢至九品生等。何故偏名 觀無量壽。觀佛為主故偏舉之。又復諸事不
可具名且舉觀佛。經者外國言修多羅此翻 名綖 (或線) 。聖人言說能貫諸法如綖貫花。是故 就喻名之為綖。而言經者綖能貫花經能持
緯其用相似故復名經。若依俗訓經者常也。 教之一法逕古歷今恒有曰常。此經始終文 別有三謂序正流通。從初乃至世尊何緣與
提婆達為眷屬來是其由序。唯願為我說無 憂下是其正宗。阿難白佛言當何名此經下 是其流通。化女有由故先明序。由序既興正
陳所說故次明正宗。為說既周欲以所說傳 布末代嘆勝勸學付傳於後故明流通。就初 序中文別雖眾義要唯二。一發起序二證信 序。言發起者佛將說經先託時處神力集眾
起發所說名為發起。以此發起與說經為由 名發起序。證信序者阿難稟承欲傳末代先 對眾生言如是法我從佛聞證成可信名為證
信。以此證信與傳經為由名證信序。其義且 然文別如何。初如是我聞一向證信。一時佛 下義有兩兼。取其本事發起之義判為發起。
阿難引來證成可信名為證信。義既兩兼不 可偏取。人情是非備如常辨。就初一向證信 序中三門辨釋。一解如是我聞之言有之所
由二明立意三釋如是我聞之言。言所由者 何緣經首得有如是我聞之言以佛教故。佛 何故教阿難請故。彼何緣請由其阿泥樓馱
教故。彼何緣教由見阿難心憂惱故。阿難比 丘何故憂惱由見如來般涅槃故。佛將滅度 在雙林間北首而臥。是時阿難以佛將滅心
懷憂惱莫能自勝。阿泥樓馱。遂開覺阿難。汝 傳法人何不請佛未來世事徒悲何益。阿難 對曰我今心沒憂海知何所問。阿泥樓馱遂
教阿難請問四事。一問佛滅度後諸比丘等 以何為師。二問佛滅後諸比丘等依何而住。 三問惡性比丘云何共住。四問一切經首當
置何字。阿難被教心少醒悟遂便請佛。佛依 答之。言諸比丘何為師者當依波羅提木叉 為師。若我住世無異於此。木叉是戒比丘所
學故說為師。言諸比丘依何住者當依四念 處住。何謂四念處。謂比丘觀內身修身觀精 懃一心除世貪愛。如是觀外身內外身受心
法亦如是。是謂比丘所依住處。故經說言若 住四念名自境界不為魔縛。若住五欲名他 境界為魔所縛。惡性比丘云何共居者梵檀
治之。若心調伏為說離有無經。梵檀胡言此 方名為默不共語。一切緣首置何字者當置 如是我聞等言。故今經首同有如是我聞之
言。第二次明建立如是我聞之意。佛本何緣 教置此言為生物信。如是之言云何生信。阿 難自已信順佛語導佛語。如言佛語是令他
眾生同己生信。我聞之言云何生信。阿難自 是不足人。若言此法是己所說人多不信。由 言此法從佛聞故人皆同信。生信如是。信有
何義而為生乎。信乃是入法初門攝法上首。 凡入佛法要先起信。故經論中說信為手。如 人有手至珍寶所隨意採取。若當無手空無
所獲信亦如是。入佛法者有信心手隨意採 取道法之寶。若當無信空無所得故為生之。 第三門中次釋如是我聞之言。先解如是人
解多種。今正論之解有兩義。一約法解二約 人解。言約法者阿難噵佛言如諸法故名為 如。如來所說皆稱前法。說理如理說事如事
說因如因說果如果。如是一切故名為如。如 法之言是當道理目之為是。良以乖法名為 非故如法名是。言約人者今釋迦說如於過
去一切佛說故名為如。異說則非如說者是 故曰如是。言我聞者阿難對彼未來眾生陳 已飡說故曰我聞。聞實是耳何故言我。諸根
之別皆我用具。就主彰名故言我聞。問曰法 中無人何處有主而言就主說為我聞。釋言 法中雖無定主非無假名統御之義故得稱我。
故涅槃云譬如四兵合以為軍。雖無定主亦 得稱言我軍勇健勝彼。此亦同然。問曰阿難 得理聖人。以何義故同凡說我。釋言阿難雖
復說我不同凡夫。云何不同。如龍樹釋。說我 有三。一見心說我。謂諸凡夫見使未忘我見 心中稱說有我。二慢心說我。謂諸學人見使
雖除慢使猶在我慢心中稱說有我。三隨世 流布宣說有我。謂無學人見慢已除。隨世流 布宣說其我。然今阿難結集法時身居無學
見慢已除。隨世流布宣說其我故不同凡。問 曰無我道理精勝。阿難今者何不就勝宣說 無我。乃隨世俗宣說我乎。化我眾生法須如
是。若不說我何由可得標別彼此使人識知。 是故乃至諸佛化人亦自說我。一時已下義 雖兩兼對前一向證信序故自下偏就發起以
釋。就中隨處開分為二。文別有五。言處二者 一異處起化序。佛在耆闍玄起後時王宮之 化。二佛從耆闍崛山沒下身往攝化序。此與
勝鬘大況相似。諸經之中此例非一。文別五 者初言一時明起化時。第二明佛標其化主。 三在王舍下明起化處。四與大下辨列徒眾。
五爾時王舍大城已下明起化事。初一時者 有人異解備如常破。今正論之。為化之晨目 之為時。於佛一代化時眾多。簡別餘時是故
言一。與涅槃中我於一時在迦尸國。我於一 時在王舍城。我於一時在恒河岸。我於一時 在尸首林其言相似。勿得異釋。佛如前解。第
三處中在王舍城就寬通舉。此城古昔多在 王住名王舍城。耆闍崛山隨處別指。此翻名 為靈鷲山也。多有仙靈居住此山。並有鷲鳥
居在此。山名靈鷲山。又亦翻名為鷲頭山。以 諸鷲鳥居此山頂名鷲頭山。又此山頂像似 鷲頭名鷲頭山。遊化處中目之為在。法身平
等實無栖託示化有方故云在耳。以何義故 偏在此處。此義如彼法華論釋。為顯勝法故 在斯耳。以諸城中王舍最勝五山之中耆闍
最好故寄表法。第四眾中先列聲聞後彰菩 薩。諸經多爾。何故而然。解有三義。一近遠分 別。以諸聲聞常隨如來故明佛後隨近先列。
菩薩不爾是故後論。何故聲聞偏近如來。解 有兩義。一謂諸聲聞智解微劣未閑道法。雖 得聖果進止威儀常須佛教故多近佛。是故
如來乃至雙林常為制戒。如涅槃中制諸聲 聞不食肉等。菩薩人深閑道法不假佛教故 不近佛。二以聲聞現蒙佛度越凡成聖荷恩 深重故常隨佛圍侍供養。菩薩隨感遊化不
定故不近佛。此是第一近遠分別。二形相分 別聲聞之人威儀嚴整世共尊敬故列在前。 菩薩隨化形儀不定故彰在後。如經中說。文
殊一夏三處安居。迦葉呵罰即其事也。三就 德分別。如龍樹說教有二種。一祕密教。菩薩 德尊理宜在先。聲聞德劣法須在後。二顯示
教。聲聞辟支同佛漏盡故列在先。菩薩之人 隨化現凡不斷諸漏。若聞菩薩在羅漢上人 多驚怪故列在後。今依顯示先列聲聞後彰
菩薩。聲聞眾中初言與者以身兼彼稱之為 與。大比丘者標列其眾。大外國名曰摩訶。此 翻有三。一名為多如多人聚名曰大眾。二名
為勝勝過餘道。三名為大廣備高德。比丘胡 語此方義翻備含五義。一名怖魔。將出家時 令魔戰怯故曰怖魔。比丘出家何豫魔事而
生恐怖。魔性姡弊懼他勝己故生怖畏。又畏 比丘化他同出空其境界是故恐怖。如涅槃 說。此之一義就初彰名。二名乞士。既出家已
無所貯畜乞求自活故名乞士。三名淨名。正 命乞求離邪命法故曰淨命。此二就其中間 立稱。四名淨持戒。精進持戒無有毀犯。五名
破惡。以持戒故破離諸惡。此後兩義據終為 目。非一稱眾。言千二百五十人俱列其數也。 此千二百五十比丘諸經多列。何故而然。佛
初得道先度迦葉兄弟三人并其徒眾合有一 千。次第來至彼舍城中。度舍利弗及大目連 并其徒眾二百五十合為一千二百五十。此
等諸聖蒙佛先度捨邪歸正荷佛恩重常隨供 養故多列之。下列菩薩。言菩薩者標其眾別。 外國正名菩提薩埵翻者略之直云菩薩。此
方翻之名道眾生。菩提名道薩埵名眾生。良 以此人內心求道而有道行。以道成人名道 眾生。若爾聲聞緣覺之人斯皆求道同有道
行並以道成。何故獨此偏名菩薩。釋言賢聖 名有通別。通則義齊。故涅槃云乃至須陀亦 名菩薩。求索盡智無生智故。亦名為佛正覺
共道不共道故。乃至諸佛亦名須陀修習無 漏逆生死故。為分賢聖是故獨此名為菩薩。 等分賢聖何故獨此偏名菩薩。解有三義。一
就願心望果分別。唯此眾生期大菩提餘悉 不求是故獨此名道眾生。故地論言上決定 者願大菩提故獨言菩薩故義當斯耳。二就
解心望理分別。凡夫住有二乘著無。有無乖 中不會中道。是故不得名道眾生。菩薩不爾 妙捨有無契會中道。是故其人名道眾生。三
就行分別。入佛法中凡有三門。一教二義三 者是行。教淺義深行為最勝。聲聞軟根從教 為名。聲者是教飡聲悟解故號聲聞。緣覺次
勝從義立目。緣者是義從緣悟解故號緣覺。 菩薩最勝就行立稱。行謂自利利他之道。以 能成就自利利他俱利之道名道眾生。故地
持云聲聞緣覺但能自度。菩薩不爾。自度度 他名為道勝。以道勝故名道眾生。三萬二千 辨其數也。文殊上首列其名字。亦得名為簡
勝異劣。文殊師利此云妙德。自下第五明起 化事。於中有二。一明頻婆為子幽禁如來遣 人為之說法。二時阿闍世問守門下明韋提
希為子禁閉如來自身往彼攝化。以何義故 前宜遣人後身自往。釋言前者頻婆沙羅宜 願聞法遣人傳授為化義足故身不往。韋提 夫人求生淨國淨土之化非佛不開故須身
赴。何故舉此惡逆之事而為起發。為彰此界 極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