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 Wu Liang Shou Fo Jing Shu Miao Zong Chao 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卷第五宋四明沙門知禮述
[0221c09] ◎三第九佛身觀二。初分科。真法身者。前觀 寶像則似佛身。今對彼似故名為真。然此色 相是實報身應同居土。亦名尊特。亦名勝應。
而特名法身者。為成行人圓妙觀也。良以報 應屬修法身是性。若漸教說。別起報應二修 莊嚴法身一性。若頓教詮。報應二修全是性
具。法身一性舉體起修。故得全性成修全修 在性。三身融妙指一即三。問既言指一即三。 但名為應自攝二身。何故疏文立法身稱。答
若言報應恐濫別修歸於別教。今以報應名 為法身。即顯三身皆非修得。故今家生身應 身報身法身。對藏通別圓。行者應知。圓宗大
體非唯報應稱為法身。亦乃業惑名為理毒。 三觀十乘名性德行。慈悲與拔性德苦樂。今 之勝應稱為法身。顯示妙宗其旨非淺。須袪
滯想方見旨歸。二隨釋五。初明結上。二正觀 佛身。既指報應名為法身。即顯彌陀三身具 足既為妙境。但是法身行人心觀即空假中。
空假是二修。中觀是一性。修性冥妙三觀圓 融。既為能觀。但是般若境觀相契見尊特身。 雖具三身但名解脫。此則以三照三故發現
三合此三三只是一三。三不定三。同在一 念。一念無念三三宛然。如此方名修心妙觀。 此觀能令四土皆淨。若不爾者非是頓教所
詮妙觀。當以此觀觀彌陀身。子科分經為三。 初次當下。總標略列。二正觀佛身相四。初 阿難下。觀身色二。佛身下。觀身量疏釋分二。
初略消經文。二眼如下。商較分量二。初以眼 度身。二定經斥譯。三觀身光。然觀色量及相 好光明。皆須用前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而為
觀法。以心作佛故能觀所觀破立宛爾。破則 三惑三智皆蕩。立則三諦三觀皆成。非此破 立則非淨心作佛義也。以心是佛故。忘能忘
所非破非立。作是一念遮照同時。此則即觀 無觀用無作行修念佛定。此法乃是觀佛要 術。今若不用宣示奚為。此術不施勝相不發。
觀光分四。初身諸下。毛孔光。二彼佛下。觀圓 光。三於圜下。光中化佛。四一一下。化佛侍 者。四觀相好二。初無量下。正示相好身。總相
別相總好別好總光別光。此三總別皆云八 萬四千者。即障顯德故成。此數佛居凡地具 於八萬四千塵勞。於此塵勞皆見實相。理智
既合故能示現相好光明故。節節云八萬四 千。行人今觀知心即是。能於塵勞皆即佛相。 二一一下。光明攝生生佛體同。雖土廣生多
攝無一失。觀佛心處還釋此文須攝之意。三 明觀成能見二。初其光下。見一佛。二見此下。 見諸佛中觀見佛。佛體圓融一即一切。同尊
特身故觀一佛。能見諸佛三正觀佛心。疏三。 初眼見下。因身見心。疏有二釋。初約如來由 大悲心起勝應身故。令行者觀身見心。由見
身下二。約行者觀想明故得見佛。心所以明 者由觀佛身。是故二意皆是由色而見於心。 以心無形由色表故。以圓人所觀色心不二。
既見微妙色。豈隔大悲心。故勝鬘云。如來色 無盡智慧亦復然。既三種慈體是三諦。今三 觀明故三慈顯。以用果法為觀行故。故於位
位見佛色心。二佛心下。正示心體。若匪無緣 慈悲不大。三以無緣下。引文廣釋三。初牒經 引論以明文意。問經文但云以無緣慈攝諸
眾生。疏中何故兼明生法皆云無心。答起三 慈者。由三觀智照三諦也。照真即起法緣之 慈。照俗即起眾生緣慈。照中即起無緣之慈。
此三諦慈淺不具深。深必具淺故照真俗。未 必照中。若能照中必具真俗。故次第生法不 即無緣。今無緣慈合具生法。豈但具二亦乃
俱深。故今生法皆云無心。故涅槃云。慈若有 無非有非無。如是之慈非諸聲聞辟支佛等 所能思議。當知三慈其體本一非三非一而三
而一。如是方名佛心慈也。此自分三。初眾生 緣慈三無差別。今盡現前心與眾生。能所既 絕無我心想。緣他眾生而一切眾生與我同
體。十界因果不離一心。而此一心是慈體。故 十界苦集四種道滅。能於一時任運與拔。故 云無心攀緣自然現益。如涅槃下。梵行品文
也。然彼經如來凡說八事。一伏醉象。二降力 士。三化盧至。四度女人。五塗割瘡。六摩調 達。七救群賊。八醫釋女。一一皆結云。慈善根
力。見如是事。今文云我實不往者。即引第五 塗割瘡文。文現一處意通諸緣。言割瘡者。經 云。波羅柰城有優婆夷名摩訶斯那達多。夏
九十日屈請眾僧。奉施醫藥。有一比丘身嬰 重病。良醫診之當須肉藥。若不得者命將不 全。是優婆夷尋自取刀。割其股肉切以為羹。
施病比丘服已病差。女人患瘡苦惱發聲稱 佛。我在舍衛聞其音聲。於是女人起大悲心。 是女尋見我持良藥塗其瘡上。還復如本。善
男子。我於爾時實不往至波羅柰城。持藥塗 彼。當知皆是慈善根力。令彼女人見如是事。 今云我實不往者。正引此緣。不言女人而言
眾生者。通收十界眾生。不以文害意也。即俗 諦慈也。涅槃云。慈之所緣一切眾生如緣父 母妻子親屬。以是義故。名眾生緣。以緣十界
同在一心。故非次第生緣慈也。二法緣慈。十 界緣起是三諦法不離一心。唯佛究盡。境相 既寂能觀亦忘。是故得云無心觀法而畢竟
空智。照此三諦不受一塵。此智自然照破眾 生三諦惑著。或為眾生說斯空慧。皆令得離 有相之苦證真實樂。此即不思議真諦慈悲。
名為法緣。故涅槃云。不見父母妻子親屬。見 一切法皆從緣生。是名法緣。不見之言須忘 十界。是佛法緣也。三無緣慈。以佛性中成究
竟智。有何別理為心所緣。故云無心觀理境 智既泯。空有又忘。無住無依絕思絕議。此名 安住第一義中。心既無緣慈乃周遍。入眾生
性稱為內熏。或為現身說第一義稱為外熏。 以此攝生名無緣慈。二念佛下。却牒前經以 對初慈。即前正觀佛身光明攝生之文也。雖
與無緣慈體不別。若約義辯為門不同。是故 此慈念佛眾生攝取不捨。終令離苦永得安 樂。此從感應生佛相關。順於俗諦名生緣慈。
故舉魚母念子不失。喻此慈相也。三今明下。 正以無緣會釋經意。既與生緣為門有異。須 辯慈相不同前二。故生法慈。約次第論則兩
二乘及偏菩薩有修證分。若此無緣唯圓唯 極。今約極顯故云諸佛所被。不住有無者。正 與生法辯不同相。生緣妙有法緣妙空今是
妙中。故云無緣。中必無緣故也。不依三世者。 此之慈悲非四相故。知緣不實者了苦樂事即 性德故。以眾生等者。此慈所被。令眾生發即
境之智方乃名得實相智慧。得此智者方終離 苦得於永樂故。與前慈門異益等。若對法緣 亦以實慧。故一切空。是故三慈益物不異。疏
不云者略也。四舉利勸修子科分三。初正舉 益勸。得生極樂則見十方一切諸佛。故云生 諸佛前。法身觀成已入相似。是故至彼即證
無生。別圓地住也。疏釋分四。初捨身下牒釋。 二如人下喻顯。習巧如修觀。從少至長喻觀 有微著。所作遂妙喻生彼土親見真法。然且
分喻是心作佛。行者應以是佛與作佛義。一 念圓照。方合今經由觀見佛。三以隨下結示。 四故般下引證。二的示觀法。相有八萬都想
難成。故令但觀眉間毫相如五須彌。此觀若 成。八萬皆現。此為要門也。疏釋二。初從一下 牒經。二正示四。初如觀下。引他文示二種毫
量。此明釋迦勝劣兩相。以例彌陀。經明劣相 論明勝相。云云者。即前疏云。長一丈五尺毫 有八楞周圍五寸。二故文下。據此經明凡心
難及。即第七雜觀中經文也。三正可下。正示 初心從易現觀。斯是大師別示初心即觀佛 相入門要術也。若從落日水氷方便。次入地
樹座像等觀心得流利觀已宏深。此之行人自 可稱彼毫量而觀使八萬相自然而現。故如 令觀劣應毫相乃為未修前諸觀者。及以雖
修觀不成者。故於佛身別指。初心可觀之相。 為三昧門也。行者須知所託之境有勝有劣。 若能觀觀皆須頓照即空假中。以勝劣相皆
心作故。皆心是故。四剋示觀成稱彼而見二。 初若得下正示。因用作是觀劣應毫。觀漸深 著得成真似念佛三昧。乃能稱彼勝相而見。
二智度下。引證。引此釋迦勝身說法。增真似 位念佛三昧。類彼彌陀八萬相好。須真似人 方能觀見。三見無下。就觀結成。五作此下。
顯觀邪正。然此佛觀義具釋題。疏文既略。學 者多疑。若不釋之造修無路。故更寄問答明 乎境觀。問此經觀佛止論八萬四千相好。若
華嚴說相好之數有十華藏世界微塵。二經 所說優降天殊。彼經正當尊特之相。此經乃 是安養生身。凡夫小乘常所見相。鈔中何故
言是尊特。答一家所判丈六尊特。不定約相 多少分之。剋就真中感應而辯。如通教明合 身之義。見但空者唯覩丈六。見不空者乃覩
尊特。生身本被藏通之機。尊特身應別圓之 眾。今經教相唯在圓頓。釋能觀觀是妙三觀。 釋所觀境是妙三身。疏解今文云觀佛法身。
約位乃當圓教七信。正託法性無邊色像尊 特觀心。使其增長念佛三昧。據何等義云是 生身。用圓頓觀顯藏通身。未之可也。問以坐
華王具藏塵相。而為尊特。三十二相老比丘 形。而為生身其文炳著那云不以相好分邪。 答約相解釋四教佛身。此乃從於增勝而說。
未是的分相起之本。其本乃是權實二理空 中二觀事業二識。就此分之則生身尊特如 指諸掌。故金光疏云。丈六身佛住真諦。丈六
尊特合身佛雙住真中。尊特身佛雙住俗中。 法身佛住中道。此依二理故有二佛。眾生二 識有二觀因。故感二佛。言二識者。起信論云。
佛用有二種。一者依分別事識。凡夫二乘心 所見者。名為應身。以不知轉識現故。見從外 來。取色分齊不能盡知故。二者依於業識。謂
諸菩薩從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 者。名為報身。身有無量色。色有無量相。相有 無量好。所住依果亦復無量。種種莊嚴隨所
示現。即無有邊不可窮盡。離分齊相隨其所 應。常能住持不毀不失。如是功德皆因諸波 羅蜜等無漏行熏。及不思議熏之所成就。具 足無量樂相故說為報 (文畢)
此乃佛用依二識彰 也。應是生身報是尊特。論意要在見從外來 取色分齊。與知轉識現離分齊相而分二身。 然須了知權理但空不具心色。故使佛身齊
業齊緣。生已永滅故曰生身。名應名化體是 無常。實理不空性具五陰。隨機生滅性陰常 然。名法名報亦名尊特。體是常住。須知依事
識者。但見應身不能覩報。以其麁淺不窮深 故。依業識者。不但覩報亦能見應。以知全體 起二用故。隨現大小彼彼無邊。無非尊特。皆
酬實因悉可稱報。故妙經文句云。同居方便 自體三土。皆是妙色妙心果報之處。故知菩 薩業識見佛。一切分齊皆無分齊。豈比藏通
佛邪。方知智者師與馬鳴師。精切甄分生身 尊特其義罄矣。問約相多少分於二身。其義 已顯。何須理觀及就識分。答華藏塵相及八
萬相雖是尊特。三十二相不局生身。何者。以 由圓人知全法界作三十二及以八萬藏塵相 好。故三品相皆可稱海。既一一相皆無邊底。
是故悉可名為尊特。故止觀并輔行以法華 三十二相。觀無量壽八萬相華嚴十華藏塵 相。同是別圓道品修發法身現相。對斥藏通
相非奇特以驗三經所談相海。皆是尊特。然 有通局。三十二則通。大見無邊小見分齊。若 藏塵八萬唯大非小。若也不就理觀等分此
義全失。故金光明龍尊歎佛。經文但列三十 二相圓光一尋。疏乃判云。正歎尊特。故知不 定以相數多。方為尊特。只就不空妙觀見
耳。問行人覩於劣應談圓佛相。只可即是法 身及自受用不即尊特。以尊特身現起方有 不現則無。豈見不空不待佛現。便自能見尊
特相邪。答既以尊特對於生身。分身非身常 無常等。今云劣應但即法身及自受用。不即 尊特則成壽量屬於尊特。身相自屬生身。如
此分張進退皆失。須知行者無有一見非如 來力。如來鑒機未始差忒。有須現者即為現 之。如梵網華嚴及此經等相多身大也。不須
現者。即以力加令於劣身不取分齊。見三十 二相即無有邊。以知丈六是法界故。應持不 見其頂。目連莫究其聲。丈六身聲既因二聖
窮不得際。後之圓人豈不即劣見於無邊。不 必一一待現方見。若不爾者。用圓解為用業 識為。若但即法身及自受用不即尊特。此說
全乖頓足之義。何者。如釋籤解色無邊故。般 若無邊云。五陰是理故即陰是。實相般若故 皆無邊。以由理故令法無邊。自受用身既證
理極。豈不即劣而無邊邪。行者應知今之妙 觀觀佛法身見八萬相。不同金光但於劣身 見無分齊。今是彼佛全法界身。應圓似觀現
奇特身。非是彼土常身常相。若彼常身即般 舟中三十二相也。今乃特現八萬四千相好 光明。經文自云身量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
及。正類淨名如須彌山顯于大海。安處眾寶 師子之座。藥師中巍巍堂堂如星中月。大論 中色像無邊尊特之身。此等經論所明尊特
與今所現無少差殊。彼色像無邊既稱尊特。 此云身量無邊。那謂生身。問所言龍尊歎尊 特相。非現起者是義不然。以彼疏釋尊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