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 Ban Niepan Jing Yi Ji 大般涅槃經義記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涅槃卷第五
沙門慧遠

[0728c28] 聖行上來第一 別有十德隨緣二師 一品迦葉
證實成果證實起用隨緣 外國名為成分外國 名為放逸證實外國名為
善巧住持別異問曰何故菩提涅槃 但是明法別論
依法成行不異隨緣 地前十德地上云何五行 在地五行在於地前
世法世間無明地上五行 云何無上道十德無上道 得近五行得近
聖行品名聖行五行 中文別有一總勸修別教五行 迦葉領解五明五行利益
勸學五行一行 依依行法勸學 於是大涅槃經五行
聖行諸佛菩薩 正名聖人所行聖行梵行 名為清淨名為梵行
多義如下淨天名天外國淨名 方名猶如菩提
外國別名通名涅槃毘尼 通名行者治病 嬰兒行者嬰兒
嬰兒名義如是云何 聖行有無說戒以為 聖行宣說空無滅盡正受以為
聖住聖行空無滅盡正受梵行無量 中說七善法四無量心以為梵行
四無量心以為梵住梵住 行一地持論 宣說以為天住中天
嬰兒 三明善法離過一一 五結勸修上來行體
一行如來如來 修習趣入五行教行顯性 成行如來如來成行
涅槃經 下文之後勝者如來

[0729b18] 第二別教五行之中 聖行梵行一品梵行嬰兒一品 嬰兒行一行一
不論何者有人 有病行處聲聞緣覺 菩薩
治病大別 五行 何者梵行品治病
法應下文即是心病 妙法心病病故
應有所指問曰 行者何故在於梵行品一品 不足可怪
何故梵行品 如來如來差別種種
一定問曰行者何故文中 第二
表法舉人舉事便下文表法懺悔滅除 菩薩懺悔滅除一切罪障以為
懺悔以為 一切文義 懺悔滅罪救一切眾生
多人發菩提心梵行是故 不得標舉聖行 明智次第

[0729c18] 聖行 云何菩薩聖行中有第一因分
不動果分在地 地上

[0729c22] 中有聞法 有人聞法思惟修行
不然其一 次第菩薩聲聞如來 菩薩佛教法名聲聞小乘
如法我等真是聲聞佛道 聞已第二 第三中有正法棄捨
觀行定意

[0730a03] 初中正法二我 所有諸佛無上道大正理法
正行行法有方 教法因由所以諸佛有無 佛寶大正法寶大眾正行
僧寶有方能詮 愛樂貪求大乘

[0730a11] 第二別有 在家猶如牢獄 二觀出家寬廣
善法向後 三明在家無利不得淨修 梵行正意

[0730a16] 第三 菩薩定意出家定當出家修道 降魔波旬生苦菩薩 無心

[0730a19] 自行 利他行菩薩所行自行 戒行自要即是
分之即是中有一明 受戒出家持戒三戒二種 二種

[0730a25] 受戒出家受戒方便 相如中說僧坊 如來出家如來
威儀具足寂靜可敬明心出家 二持總結
持戒出家奉持 慎重不為威儀安詳 威儀觸犯乃至
戒心此前 菩薩生死羅剎 煩惱破戒持戒
多少文中菩薩 如是總合菩薩 如是時下向前別有
中有輕重破戒安隱涅槃假設 犯戒涅槃上來
重禁突吉羅 標舉下列 具足根本清淨根本不善業道
前後眷屬清淨業道前後方便 清淨護持正念 六念戒行迴向阿耨三菩提 等分心論

[0730b21] 自下第三 言教法名惡名 正法不為

[0730b24] 自下第四 菩薩相中可知中有非法
破壞非法三田非法非法初二可知第三別有田宅種植
畜生童男 金銀寶貴五一 食具長衣第七
根子八不 種種皆可名下

[0730c05] 持戒中有十二初一自制其次施主服食臥具湯藥房舍 禮拜後五五根

[0730c08] 上來自利利他善施 以是別有之一 戒名
淨戒性戒 遠離 犯重大乘戒
種性大乘戒初地 不退隨順 佛地波羅蜜

[0730c17] 上來因分下次 果分不動地 不動不動初地
不動地上初地 不動是以四門須彌 可知

[0730c22] 上來 云何中有 諸佛菩薩聖人名為聖行
聖人之一 聖法名為聖人觀空 聖法三義行解三學
七覺以是

[0730c30] 有人四念 使四念一向不為俱生應名 俱生得名四念
何妨四念不得等智得名 以定為主中等十智
四念為主何為 定學行一一門一切何所不通而今以此文中
次第念處以為定學

[0731a09] 行體令人 因分堪忍果分因分 四念方便四念
四念前方便中身處觀察無我 心念處觀察無我 受念處觀察無我無法以是
身受心觀無我即是法念處 不論不淨無我 觀察以為無我
觀身不淨從頭唯有三十六無我 我所
不淨何處我所法屬 即是第二我所第三
第四淨觀 中文別有無我 無我無我
無我 方便除去皮下第二 別有色相正觀
如是非我無我非我 以下利益 色欲第三中文別有
總結 利益三欲第四別有 遍滿十方眉間五色
三光見佛我相破相成佛 便

[0731b09] 心念處使諸佛不為 觀心生滅非我受念處無我受者何處
貪欲受者中文別有 出息入息非我非我出息入息 出息入息非我
第二觀察四大非我四大 四大中風四大之中何者 非我正知無我第三觀察色心
一切無有唯有和合示現假有 心中何處貪欲樂受
無處離苦 無處中有別有人空能破
何處罵人 十六不淨罵人二觀法空
一一音聲不能念念細分 語義不成不能以是總結以前二義打破別有
我身 打從手刀 我身二我
不忍所以

[0731c05] 上來廣明念處方便四念 念處

[0731c06] 上來堪忍 煩惱 能忍名下

[0731c08] 上來第一 迦葉 不動頗有因緣破戒答言第二 迦葉何者如來
一明菩薩破戒因緣眾生受持為人不退菩提爾時 破戒令人破戒弘經
爾時應作以是 文殊犯戒 地獄如來
大乘 羅門地獄擁護 大勢令人護持不消
迦葉不動破戒答言 如此破戒地獄如來 波羅地獄
地上不動大別云何欲取高下 破戒
護法義通上下乃至得無

[0731c28] 中有一明行體無垢 因分 無畏地下果分

[0732a01] 因分中有令人趣入如來方便令人
中有四諦世諦 二諦文殊白佛云何 一實三重明慧
次第四諦解釋四諦然後 釋文文中一總標舉 三苦略釋
有漏 染淨因果差別八相
諸佛世尊次第利益 尸首寬廣得名 初七諦法
利益第十一其所

[0732a17]

[0732a17] 第三 二義 名為有為生滅共相
名為逼迫不安名為 多生寂滅相者息苦 故云寂滅大乘相者
通名通名 小乘是以皆是 名為

[0732a26] 第四現相 當分起更不生 轉生滅除相者生死
因果無處生死

[0732b01] 第五三相 標舉下列三苦一對 分別內外內心
違順 身命親戚之類 以為名為 緣生苦心生苦名為
生苦名為 內心因之名為行苦第二分別心性
苦苦何等所謂三苦同名 苦苦有為必當敗壞名為壞苦即此 遷流不安名為行苦第三
無常三苦分段無常分齊 苦苦心性加以三世分段 苦苦三世分段法性
苦苦無常宣說壞苦無常 遷流破壞壞苦向前第二 至此同名壞苦自性不成
無常宣說行苦同體四相互相 行體無自性自性 五受陰洞達空無
第四三苦名為 無常名為 無我名為行苦諸法無我因緣
名為可知道義眾多略舉三學道具道體第六 有漏因果無漏因果
第七中分起名生苦衰變
老苦名曰病苦 死死有若名為死苦復生體性 生苦乃至死苦愛別離
怨憎 怨憎會苦不得 求不得苦五陰熾盛五盛陰苦
五盛陰苦正則應名 五陰道中果德第五 隱顯道理

[0732c10] 自下第八苦諦 八苦
其一名為起名 名色以為增長 名色六入出胎可知
出胎乃至老死之中 名為老苦初二 細分衰變念念
窮年終身 乃至盛年衰變增長病苦
數論四大調病苦分為 可知分為 初三因緣分宿因
名為業報致病生病時代因緣 分別可知死苦
數論捨身死苦分為 下列正報依報猶存名為
依報正報猶存名為 依正外緣 可知上來二門分別分為
可知如是名曰 開合 破壞分為分別
細分名下怨憎 數論分為如是分別
不得可知 總結

[0733a11] 第二會通三觀四一 聲聞辟支佛復會

[0733a13] 相中 別有一明總結 三句一明生苦衰老
三界是故

[0733a17] 中有 一明菩薩童子辯明菩薩 不同求生不同凡夫
生造死苦 糞穢死苦長成 令人可畏

[0733a22] 初中 眾生顛倒生厭舉凡 菩薩初生見過
菩薩共相 凡夫 菩薩觀行女人答言
生死 門外 一生現前主人名字
主人功能主人 樂受初中生相人情 當來
菩薩身 生相姝好端正豐美瓔珞莊嚴第三
主人名字 所屬屬於生相稱為 第三菩薩重審
主人功能為何 所生依報 種種金銀第四菩薩
功能名為聞已 求生燒香散華 供養自下第二四句
現前二見名字何故 黑闇功能主人菩薩 初中門外之後
故云門外弊惡 醜陋樂事隨逐 形色第二 中觀
所屬 稱為黑闇 第三何故名為黑闇女人依報
家財一切第四菩薩 觀見名為聞已修習明慧 故作觀空破滅
上來第一觀行生厭

[0733c02] 自下第二觀行生死中有 生死相隨主人功德 主人下生
主人離心初中三句答言 愚癡求生應法 愚癡不知老死
女人法理 生起生死相隨故云 必須
第二主人 不以 功德天
故稱生死相隨不捨 生死作業各異 第三生死有如
好惡生死不用 生死隨意生死 共相其所生死
第四可知 凡夫四句 共相將至生死隨逐凡夫
人見凡夫 造業
凡夫老死 是故 菩薩凡夫

[0733c29] 自下第二 不同求生四句 求生菩薩淨行婆羅門幼稚童子煎迫名為求人
中有菴羅即便 老死呵責聖行菩薩 名為智者求生婆羅門
清淨何故童子 菩薩所為求生名聞 內心不貪除斷
老死名為洗淨老死 四智 菩薩如是
第二及第四句凡夫第一及第三句

[0734a15] 自下第三不同凡夫為生 中有菩薩 不為不知為生
造業四句有人 菩薩聞說審問 菩薩聞說
厭離四眾有人 說法教法當來人天 滿具有色力安樂
以資第二 中有聖行菩薩生死名為 名為
聞說樂事豐足飯食香味 其所第三中食 食色香味殊勝
得色得力 飢渴天人以為 眷屬見天此前唯有所謂
第四聞已 不用來生不用 凡夫為生造業
菩薩所為受生 不知
不知不知 善因智人 凡夫不知

[0734b12] 自下 可知

[0734b14] 自下第五長成可知

[0734b15] 自下第六 令人可畏三句 人天三塗
名為名為 岸邊甘露 得名延長千年
安穩凡夫 名為不知 不知深坑欲取
不覺名為三塗 菩薩捨離菩薩如是第三天上人中
凡夫第二 地獄人天以下

[0734b28] 觀行雙結如是無量 生苦前生菩薩涅槃 觀行

[0734c02] 老苦 譬如三句一明所為 二明
精進持戒憶持三明 懈怠 十五譬喻顯老如是
無量老苦菩薩

[0734c09] 病苦 中有初五復次病因 病因苦惱
橋梁為此事故現有 其所 病苦

[0734c14] 死苦 十二復次死者
難處無物可以超度資糧 去處無人伴侶 暫停名為常行
不知邊際凡夫名為常行多少難測不知邊際 名為深邃六識無用
燈明便是故名為 門戶處所最後一念 覺者痛處拱手不可
不得 人身不滅破壞世人見者莫不 無處無異相惡
見者驚恐令人 在身時分難測不覺 死苦觀心

[0735a02] 愛別離 當下三句一總 眾苦愛心
偈頌 因緣 愛別離命終別離
眾苦別離生苦當分 顯示標舉過去 往事菩薩過去

[0735a10] 怨憎 總結中有 下修

[0735a13] 不得中一 求是可知

[0735a14]

[0735a15] 自下第二會通苦諦昔日 今昔會通迦葉中有五陰不然
何以 可知第二何故凡夫
五盛陰苦 悉皆色有 比丘三受
修善 佛說善道 不同毘曇行陰成實
則是眼見識陰小乘一偈 大乘半偈小乘一偈
小乘之一持戒 半偈大乘 利他後半自利八大少欲
智慧不舉大小二果文中可知

[0735b04] 如是 云何相應 今昔相對云何
相應

[0735b08] 佛會文中別有第一眼見好色乃至意思 迦葉不以一下色有
三受三受迦葉隨俗 不下有人修善 賢聖

[0735b13] 一切眾生 橫生會通生滅行苦 名下凡夫眾生
橫生故我乃至 是故不異橫生
不異宣說 橫生不異迦葉白下 三句
有人 執事微細 生滅行苦三塗八苦 文中
前言下生三塗 八苦名為迦葉 便如來三塗
下生老病 所謂三惡 之一非難
云何非難如來輕微名下 迦葉名下 云何所以非難
第二佛教如來一切 諸眾生
苦樂中方云何第三 迦葉執事如來 未見有人初一
初一不生云何 不生明知世人 一切苦
初一非難所以文中如來迦葉 第三去向第二 如是
初一不生道理一下 不生無有云何 生苦何以正解向前第三
何以說上 猶如 一下便是故

[0735c24] 第二色有迦葉 不以一下故而 佛印即是是故
五陰色陰 不虛人天五陰三塗 前者色陰五陰通論

[0736a02] 自下第三三受別有一舉三受 三苦以是 可知第二三受所謂苦樂
不樂名字 容受不同不樂 得名三心名義如是
云何分別相分成實 身心名為苦受增益身心名為 不樂因分一切
惡果名為一切善果 三禪一切善果名為四禪一切善果名為成實
分為欲界散善上界散善之中 增上業果樂受下品樂說捨受 覺知問曰不善
業果何不捨受 不得切心
分為一切苦二受微細行苦 行苦宣說苦受苦受心所行苦宣說樂受樂受
輕微非心 之中善業 四禪上勝所得寂靜
覺知緣分違順名為苦受緣生名為樂受 二相不樂時分
三緣相應 受生 相應生苦
受生樂受 生苦三受如此多義五陰
中說三苦自下第三 苦受之中三苦苦受 名為苦苦名為壞苦
名曰行苦心性理性 三苦通名苦苦心體無常 名為壞苦即此心體遷流不安
行苦前後無常破壞同名壞苦 四相行體無自性自性 名為行苦二受所謂
向後三苦之中壞苦問曰何故 昔日三受皆是 第四別有兩句
兩句 一切昔日 以是因緣生之中實有樂受第一句
生死中有三受實有樂受 捨離是故一切第三 結成三苦生死
佛菩薩第四

[0736b25] 自下第四有人修善 賢聖迦葉隨俗 虛妄修行
修善 賢聖若是 妄說佛會
即是菩提根本大乘 長養阿耨菩提小乘
長養以是譬如凡夫 修善會意如何善法 生苦 生苦

[0736c08] 上來第二會通苦諦菩薩 第三 無有一切聲辟支佛
第四復會二乘不知有為 善法無上菩提 宣說唯有菩薩大涅槃
無上菩提為生變易苦因

[0736c16] 集諦中有一明集體 迦葉白下會通集諦凡夫虛實初中
因緣集體集體眾多 開合至多 二種不善是非
所謂有果生還愛著 未來有果是以分為 內外二種得分
界分煩惱 業因 因緣苦因分為
分為無量是非 菩薩 菩薩小說
菩薩何以二乘如何 道理二乘分段

[0737a04] 第二 迦葉 會通 增上譬如
三句一明愛心煩惱隨逐二明愛心 三明愛心生苦 可知

[0737a10] 自下第三

[0737a12] 第四虛實之中結集 淺深三重二諦
因緣有無法相本體 如來藏如來藏由來 名為如是
差別菩薩舉凡二乘 以是凡夫以前凡夫所有名為
所以未有 知見法相所以尚無有諦 聲聞緣覺有諦無實現有
分段變易生死正果 苦因假有無性苦諦窮苦所以 無實諸菩薩是故
菩薩變易生死未盡應有證實 不論實性名為 故云是故以是
是故知法實名 如是滅道二乘菩薩聲聞緣覺斷惑法實所以 斷惑所以如是

[0737b04] 滅諦 菩薩明見 滅諦明見四明
四句第三明淨第四末後十三以為真諦 三相所謂色聲香味觸以為
相通生住滅相通苦樂 不樂十三十三 三相由來
是故相貌無相可取 畢竟寂滅真諦

[0737b15] 道諦中有 出道迦葉白下會通道諦 八聖道一切法無常
常法 十七相從無常有為無為 法相分別生死無常有為涅槃法常
無為生物依正分別眾生 正報依報三苦因果分別苦樂 生死涅槃
生死涅槃分別真諦名實世諦不實 非常三乘
無知境智分別無知 無知陀羅驃陀羅驃 那是陀羅
色心分別非道解行分別

[0737c02] 會通 迦葉道義相應 以下如來
十四八聖別有 一舉八聖 虛妄不虛
不下 所以如是入道
我所是故 如來中有 道體二水道體
水名別語 梵語差別第三道體 次第
智慧小乘見道推求決斷 無生智決斷得名
推求無漏 慧義四門小乘見修無學大乘通名佛道成實
行法見道信行法行見道 信解 中阿含信行法行在於見道利鈍
在於修道利鈍那含 漢人滅定身證皆可 一下第三第四成上
一明第五第三 第六第二 可知

[0738a02] 第八廣明自下第九利益 聖諦諸佛世尊次第以是 無量眾生得度生死利益

[0738a05] 自下第十 四諦得名 之中問答問答 問答迦葉如來
一時恒河尸首中舉所在樹葉比丘 我所
法如大地宣說中葉 世尊爾時如是如來無量 前言四諦
應有進退 諸法四諦迦葉如是 四諦如來何故唱言
何故 二智共有
三智不知所以 所知所知 無量分別
大乘諦觀可以名為 無餘可作名為 無量分別三義
小乘苦集二諦分段因之與果 滅道二諦分段因果對治觀法局限 大乘苦集分段變易二種
因果滅道分段變易對治觀法 無量淺深分別小乘中觀 毘曇不可乃至宣說
無餘成實四諦 有無以為至極無餘淺近 大乘中論破相畢竟乃至
緣法宣說甚深如來藏 以為勝鬘聖諦如來藏 無量細分聲聞
不能微細菩薩所知 微細無量微塵數 無量論據所知
無量四諦苦諦 別有陰入五陰 三諦一句皆可

[0738b16] 世諦第二二諦聖行 中有一乘二智二諦 文殊白下問答世諦
三法印 真實如來藏恒沙 無量無邊第一義

[0738b21] 問答問答相離 問答相異淺深
二諦云何二諦 即是一諦 虛妄第一

[0738b27] 第二文殊 二相即便無二善方便 二相
二諦 世人知者 世諦出世知名第一義
佛法細分 小乘宣說諸法體性小乘宣說諸法假有無性
破相宗大乘諸法因緣宣說 諸佛畢竟空寂大乘宣說 諸法畢竟真實法界常住
二諦初三 二諦 二諦破相宗二諦
二諦文中

[0738c14] 情理 眾生以為世諦無我 第一義假實分別
如是一切假名有名世諦陰界 有為第一義分別 世俗分別第一義
理事分別陰界有為四諦十六 行法道理第一義四縛分別苦集 滅道第一有為無為分別苦集道理
世諦滅諦第一 有分四諦十六行空無 世諦無我精妙第一
分別世諦第一經律 阿毘曇正法三十七第一 三門第一
情理五陰和合稱言稱計 我人世諦聖人無有某甲 第一義第二假實
有名其實陰界 有名無實 如是一切推求
無實世諦第一第三事理世諦第一 假實眾生乃至兔角火輪
陰界其實一切同名 苦集滅道法相道理第一義

[0739a10] 下次 二諦前門 法空二諦後門其實法空 二諦前門世諦世法
標舉於是五法 顛倒第一性空不立定性 後門第一諸法性空 第一義

[0739a17] 下次破相宗二諦八苦以為世諦八苦第一義 二諦因緣
假有以為世諦宣說以為 宣說無性第一義宣說 無相第一義

[0739a22] 第四 二諦事相緣起以為世諦 緣起第一義云何譬如
走時名為 如是一切諸法如是父母 名為世諦因緣生名為第一因緣所生
事因緣生毘曇二法因緣生無常生滅法數三假因緣生成實因緣所生猶如幻化妄想
所生如夢所見真實因緣所生所謂 佛性十二因緣緣生 第六第一

[0739b05] 自下第三一實諦聖行別有 問答問答中文起發云何乃至
直指實體實名真法 名實 分別初二一對分別
一對分別一對因果分別 四倒妄想心想 妄想名實
無妄名實第二實名大乘分別佛說 分別第三實名一道因分實名 果分

[0739b17] 中文 真實 若是真法即是如來虛空佛性
即如虛空佛性如是三法便差別 如來真實法身如來如來佛性 虛空
畢竟清淨無生妄染 即如為生妄想 淨德佛性實則
平等一切虛空以此 差別其所即為文中一總如來虛空佛性苦集
而是其實無常 如來虛空佛性苦集但是其實 復次即如如來虛空佛性
但是其實初中 種差三苦苦差 名為即此因緣有無法相
不同向前一實不空如來 集中業煩惱 無為名為
道中戒定慧名為 二明如來虛空佛性不同 其實如來二法報身
說法是故乃至非道自下第二 如來虛空佛性不同苦集滅道四事 其實
無常 妄見實則故云實性一實諦名為不同向前
三明如來不同不同 向前無常不同向前無常 不同向前是故
辯明如來以是如來不同向前 其實如來佛性集中
無常集體生滅生滅交切名為集體遷流 無常問曰無常無我苦行
有別 唯有無我無餘集中唯有 設有集中集中
無常通則 十二因緣苦果同名因緣因緣 別稱集中有無故此
中說以為無常通有 無常以為正義以為 苦諦集中以為正義
集諦通義 集諦無常集體實則 實性
一實諦名實不同向前 如來辯明如來不同如來不同 向前不同向前
不同向前 無常辯明如來 以是如來不同
佛性一明 煩惱 無常分別二乘所得
名曰無常大乘 無常二乘入涅槃未來世心想 心想無常
對心實性 一實諦名實三明如來不同 不同向前滅諦不同
煩惱非常無常不同向前無常不同向前證法法身如來 平等不同滅諦
辯明如來真常名實 如來佛性道中道者煩惱功能
無常二乘道一無常大乘 之中無常真道無常修法 有道是心法可以名下
就道三明如來不同如來非道 向前如來煩惱不同 向前煩惱非常無常不同向前
不同向前修法常住 辯明如來常住名為 如來佛性

[0740b10] 自下第三如來虛空 中有真法即如 苦因如來不同
四諦 苦諦苦因集諦 滅諦道諦如來不同
如來不同苦諦乃至不同 乃至是故如來 如來佛性
苦諦不論有為有漏 如來安樂不同 虛空佛性不論

[0740b21] 文殊名實前言 中有四倒審問 四諦中有四倒四倒
云何無有顛倒名為一切顛倒 一切顛倒苦諦略明
故云 以是四諦中有名實 生下廣明說明
譬如如是倒下倒是

[0740c03] 中文 前言若爾虛妄審問 一明虛妄二聲
一切虛妄苦諦 略明虛妄理實集諦 眾生廣明
虛妄不行 名實

[0740c10] 大乘中文 大乘前言聲聞 緣覺不實審問二乘 不實

[0740c13] 佛說中文 一明苦集諦

[0740c15] 一道中文 一道無二前言外道一道無二 一下相對一道
差別 內外二道清淨云何一道 外道苦集滅道
所以是故 外道滅道生滅 生滅非道
外道因果因果以是外道一道

[0740c26] 第七常樂我淨中文 常樂我淨實義前言外道 外道佛法其內
何以釋種常樂 外道廣說常樂 佛說諸行無常所以文中
外道

[0741a03] 外道五陰云何 復次可意不可
直立無常以是 結成殺生自立無常三繫心下
世人專念自立 無常四一其所不滅 無常無常作業
增長算數算數增長 無常不滅 結成讀誦讀誦
無常 其一不滅可知

[0741a18] 標舉云何 復次受者可意以是生人
以求布施 是故
以上差別 總結

[0741a25] 三復一生欲心金銀 物證諸仙阿羅漢


[0741a28] 標舉復次 用具 我相略舉云何
問答何等問答是故能別是故有作用
宿 和合人證標舉譬如 是故自立
無我結成標舉云何如是

[0741b10] 上來以是外道我有真諦

[0741b11] 別有第一第二廣破第三 第四初中常樂我淨沙門 如來何以如來
二十二第二 總結 外道迷惑顛倒其所
無有其所 悉皆無常其所

[0741b19] 云何 可意不可
業緣專念所想不滅增長 算數增長讀誦增長
一切山河大地相似不滅 如來初二第八復次 一處

[0741b27] 初二中文別有一明 緣生無常佛性 以是第一外道不見
二明外道不得常法可言悉皆

[0741c02] 初中諸法因緣生 無常外道一法外道 無有一法不從緣生無常外道
五陰五陰一法不從緣生 無常

[0741c06] 第二佛性 佛性三寶三寶皆是 一明佛性無生無滅所以二明
三明佛性三世 流變四明佛性 作為五明
佛性作者佛性不生涅槃 使他生涅槃作者 無相無相所以
法界無相佛性有名 無名無名得所 無名
不同所以不同色陰 佛性色相 佛性陰界攝持不同所以
不能是故常總佛性 即如如來即是如來如來即是

[0741c24] 自下第三第一緣生法 外道無不 緣生無常自下第四外道不見
妄語無有真常

[0741c27] 凡夫 第八外道其實非常虛空其所 非常一切非常
無常別有一明虛空無為 法性以為虛空太虛二明佛性 無為佛性如來
如來無為無為即是 無為無為

[0742a06] 有為 中間就此其所

[0742a08] 有為 標舉色法 所謂心心數法六識
成實色有十四五根五塵四大毘曇色有十一五根五塵法入 四大成實
因故毘曇四大佛陀
所立四大 佛陀提婆

[0742a18] 就此其所無常 第三第五第六第七以此 心計無常第四所想不滅以此 一種

[0742a21] 初心無常 標舉何以以是何以 無常
四門一門六識體性 無常攀緣第二六識各別相應 第三六識相應法分別第四
義門分別心次第眼識乃至色境 上第眼識相應乃至意識相應
上第相應法眼識 名相

[0742b02] 眼識一切第四 十一復次初五復次 三復復次
復次

[0742b06] 一識不能一切諸法 破壞對治行門各異 眾生心各別
分別

[0742b10] 初中眼識 一切法常則不滅是故 一切法眼識不論眼識
無常法相念念生下凡夫 所以

[0742b14] 第二因緣破壞 無常標舉差別因緣 差別破滅
破壞可知 三句別有四句無常因緣 無常標舉觀行生死有為
以為破壞因緣 無常所謂下列二心 常則是故修習無常想不得
空無常樂我淨以是 第二外道 有為不能觀察無為外道不能
攝取常樂我淨第一明心 法定無常第三

[0742b27] 第四中心 名為無常標舉一切 賢聖一切外道正見
一切外道 外道正見凡夫外道 在後別論正見凡夫作業
二受煩惱作業心中 可知相應相應 下次其外道心一切外道
標舉所謂愚痴相應 煩惱作業

[0742c08] 第五 中心亦復不能分別諸色分別 常則不動安能分別種種諸色 分別

[0742c11] 上來 三句憶念 第三專念
非常 讀誦增長第七讀誦增長 增長
第六算數增長就算正數當作 一定云何 無常

[0742c20] 應分怨親中人

[0742c22] 復次 作業增長 第五作業增長常法一定云何增長

[0742c24]

[0742c25] 下次宣說色法無常 第四所想不滅前生 色法宣說無常
無常廣明 復次一本今生還滅無常 內外是故
內外隨時變異無常內外 無常內外無常五明 內外狀貌各異無常
果報各異無常內外名字 無常內外無常 內外隨時無常內外
無常凡夫解釋凡夫所以 相似相續所以

[0743a09] 上來第二廣破 以是

[0743a10] 無常 不淨迦葉 如來迦葉
外道畢竟無有常樂我淨

[0743a13] 無我我有 一有用具 故知俯仰別知
見人四有故知 宿明知諸事和合 明知
文中第二 第三第五第七第八 次第第一第一次
第四第二第七第八第三 第六第五第四第二 第三

[0743a25] 第一用具六根色法心法 色心一切法略舉
二法色法非我 以是明心非我標舉何以緣生是故非我專念
第四作業如來不當 中專作業何故 專念想通作業
專念非我專念 其所其所
舉世 人相不問

[0743b10] 第二第七中有 以外其所故知其所
調 舉事如是 無我無我
故知其所 無我第八 所立無有
無有無有 有法 如來如是
如來以是結伴非我

[0743b22] 第六諸事和合利益外道 世人諸事和合 假名無實
其所無我 無實貧賤舉事 舉世死者
徵實外道聞言死者便是 是故
異名假名無實舉事 以是結成無我第五宿所立執持
舉事以是結成無我以是 糞穢無我一切生下嬰兒 所以是故

[0743c08] 第四第二 所立 無我其一無相第二
後門無相 俯仰人類 如來無相明相非我
第三別知所立憶念諸眾 生生所以以是上來

[0743c16] 第三呵責 外道所知外道佛法 少許外道不能
常樂我淨不識無知便 佛法少許 四句常樂我淨聞已
常樂我淨中外亦復如是不識 妄說不已不得真色

[0743c25] 以是第四以是外道 佛法真諦外道

[0743c27] 四諦二諦一實合為令人 證入自下第二令人中有 第一文殊讚嘆起發第二如來
第三文殊所為 中文四諦二諦一實 三句如來般涅槃如來
轉法輪無上 婆羅四諦入涅槃 如來般涅槃無上法輪 如是分別真諦

[0744a07] 還有 如來般涅槃我是佛以下 法輪諸佛世尊
初中云何如來 上來如來常住文殊 相反為此如來般涅槃 不滅

[0744a13] 第二中文別有一明無著 不見所以譬如虛假成佛
虛空以下所以

[0744a17] 初中一舉世人中計二明 舉世中計四明初中 我見我慢我見初一人法
我是佛 菩提我所故云我所涅槃
即是我所取法 以為所得故云我所菩提 即是我所
取道以為所行故云我所 人中即世世尊以為 世尊以為我所聲聞
聲聞以為聲聞聲聞以為 聲聞緣覺菩薩中略不論聲聞中計
佛道一切聲聞我見 說法不能我慢第二 可知自下第三中計
身為行為三句 六根六塵 四大信心多聞
方便六度行體三十七品道法第四 可知上來合為第一 無著不見

[0744b12] 自下第二所以 文中可知

[0744b13] 第三虛假之中初五 虛假總結佛境二乘不知初一
有為法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通則初中 一舉其實如是
明見假有如來 六波羅蜜三十七品 諸法咽喉
言語音聲憍陳如所為 轉正以是 第二第三一句不合
即如即是實性法性即是 如來中文可知

[0744b27] 自下第四所以文中 生出虛空佛性 生出有為因分
起名名作 有為如來佛性

[0744c02] 第三無上中有 無上總結云何 若是一法宣說名為今昔
中文一明 可知 中根
上根凡夫不堪不為四起 得益遠近 音聲梵天音聲二十 恒沙世界

[0744c12] 自下第二無上 皆是法輪無上 如來今昔法輪聖王
可知 第三是故讚嘆如來
轉法輪文殊前言無上名為諸佛世尊今昔法輪 眾生無上今昔 轉法輪

[0744c21] 上來第二如來 自下文殊所為 所以

[0744c24] 上來第一名下迦葉白下名義問答 可知問答一切迦葉
若是聲聞緣覺 聖行世尊安住涅槃開示分別
以是聲聞所聞 聖行聲聞緣覺菩薩聞已奉行名下

[0745a04] 上來因分所行下次果分 得無自在得無妙德 圓成自在無畏自在初地餘地
滿文中得無菩薩 自在菩薩如是無量諸佛

[0745a09] 得無 無畏二十五三昧無畏相中 怖畏不畏貪恚癡
貪心不懼是故 第二不畏生老病死第三不畏 地獄惡道第四二種
惡業惡業惡名本末是故 惡名六道 造業修羅造業
闡提 五逆人中餘趣 不舉菩薩斷除不畏第五不畏沙門
大眾威德第六不畏二十五 生死流轉怖畏上來是故

[0745a23] 無畏 其三菩薩三昧 三昧三昧菩薩 十五三昧二十五有標舉楞伽
初地三昧問曰初地 未盡能破二十五有生死 二種分段變易分段之中
惡道惡道殘氣初地善道之中 初地佛地初地 二十五有二種生死
分別總結 二十五三昧二十五有總結如是 三昧三昧
以是一一之中無量眷屬 可知

[0745b08] 自在菩薩 自在前生 自在自在隨意
二心自在無量三昧自在趣入自在 無量淨隨意示現自在現生 自在一切世界隨意現生
自在一切隨意成佛信解自在一切 世界滿示現如意自在一切佛國隨心 轉變九法自在無邊隨意十智
佛如來一切種智略明一生自在就地生相 地獄菩薩不以 不同菩薩不受不同

[0745b20] 之中菩薩不可說

[0745b23] 上來第一廣明自下令人修學 別有無垢殊勝迦葉 有益無垢諸佛菩薩
度量 菩薩無垢諸人 方便自下
諸佛 無量不可說前言 不如何以
菩提佛菩薩功德不及問曰 言教阿耨菩提果證何故 不及宣說佛性
法身即是因果 方便因果方便 不如佛菩薩功德不及
如是如是如是 大乘經 涅槃校量不及
大乘經 無量功德 不及乃至醍醐
醍醐醍醐下生醍醐 最上勝義 皆除
醍醐故云 乃至涅槃次第如是 合上應身出於
二部經合一切小乘經 二部修多羅大教 小開大名大乘細分
十二修多羅四重 大乘大乘修多羅 一切修多羅方等出生
大乘宣說一切破相空理方等經是故施者受者財物 方等經般若究竟
證實名為般若 得名般若經 般若即是向前菩提般若涅槃
醍醐般若無始法性涅槃 是故得名涅槃經 大涅槃同喻猶如醍醐
醍醐即如 法身如來報身報身功德不及 以是同喻如來
醍醐一切其中如來 法身亦復如是一切功德其中是故 如來功德無量無邊自下第二迦葉
持有迦葉弘經 中有第一迦葉前言殊勝二我 世人學者
書寫讀誦通利 深重殊勝然後 眾生貪著
之一布施攝取第二 愛語利行同事利行 威逼第二敬事第三誹謗
摧伏第四愛樂讚嘆以此善心持有中善 心愛
大乘貪求大乘領納 受法味著不捨大乘 信教尊重修行大乘乃至供養
過去 善心因緣無量諸菩薩成菩提 亦復
中文別有一明所行二明所行往昔苦行 即是如是苦行時下
中有一明帝釋驚怪 爾時帝釋 爾時羅剎形體
辭去中有驚怪 所為爾時中有一天其所 事實難信初二可知第三
初一天子第二 天道第三帝釋第二人中 外道
菩薩苦行所為大士 一切菩薩此類 帝釋
三句一明善法攝取眾生 佛樹滅除眾生煩惱未來 作善自下第四
別有一明難信三重 四重難信何以大仙我見如是無量眾生
菩提心因緣菩提難信 第二之中 其所
苦行者亦復如是 總合持戒二輪 持戒不能
一輪不能運載不堪飛翔第三難信之中可知 四重大仙譬如
苦行 帝釋可畏可畏 可畏第二之中
第一別有 帝釋可畏第二辯才次第 三大婆羅門
捨身諦聽可愛 可畏 一番便不解第二
其所分之半偈 歡喜手舉訪求 羅剎終身弟子
後半爾時深思 明帝菩薩帝釋說中明帝化作羅剎雪山
方便辯才佇立 可知第二訪求之中別有
爾時 羅剎 羅剎
不堪 請問便第三
半偈之中菩薩羅剎 弟子羅剎不肯其所 不肯菩薩羅剎便
捨身不信第五菩薩 宣說爾時 便
長行捨身皆可第四 捨身之中別有深思處處書寫即便捨身第三樹神其所
酬答第四樹神利益菩薩 所為捨身聲稱 上來第二自下第三
禮懺辭去稱讚 便辭去上來第一所行自下第二 以是十二
彌勒前者中說超越 十二釋迦初發心 彌勒十二三大僧祇
超越三劫第三阿僧祇滿百劫 弗沙佛讚嘆後說通論十二
三藏教中說大乘 實則菩薩種性修齊 如是無量功德結果
第三可知聖行

[0747a24] 梵行品梵行品名梵行品 梵行王舍大城阿闍世 懺悔滅罪
梵行弟子 讀誦十二部經方等經差別 初中因分
地下果分一說七善以為 第二宣說四無量心以為梵行 有人知見以為梵行
引證乘以云何梵行

[0747b05] 七善中文別有問答云何梵行 七善法梵行 眾生名為問答
下列初一教法第二 一門理法行法 自行利他行初二
知己所行知足離過自知一門 利他知眾其所化人 差別尊卑其所化人優劣

[0747b13] 知法起發 十二部經標舉 廣解文中修多羅
聖人言說諸法 名為眾多祇夜 名為重頌仁王就此空名重頌
重頌修多羅說法名曰 授記外國名為伽羅 伽陀
名為不重頌偈仁王就此空名 重頌諸法名曰伽陀 名為無問自說
唱名無問自說尼陀那名為因緣 宣唱因緣阿波陀那 譬喻法名譬喻經伊帝曰多伽
本事宣說他人往古本事經闍陀伽本生己身往昔 本生經毘佛略方廣
方廣阿浮陀達磨 名為未曾有經聽法諸天 身量大地曠古希奇未曾有辯說
未曾有經提舍論義問答 法名論義修多羅 如是乃至奉行修多羅修多羅
別有一總修多羅如是乃至 行一通名修多羅修多羅 修多羅中分十一十一
修多羅名為本相 多羅十二部 修多羅別名
修多羅問曰如是我聞 撰集云何如是乃至 奉行修多羅如來未來為此
弟子隨分撰集經卷經卷結集未來 如是乃至奉行修多羅祇夜
總結修多羅爾時 有利修多羅重頌以為祇夜授記總結
阿逸多無勝伽陀 可知優陀那起發 如來入定說法比丘
念佛如來禪定無問自說 如來比丘諸天長壽何故 比丘疑念天長如來暫時
人間比丘善哉利他其外自利具有 大人少欲知足寂靜三行
文中可知 總結知法

[0748a06] 可解起發 其內方便 隨緣如是供佛
法行依法

[0748a10] 知足起發 飲食知足內中知足 身業知足意業知足
口業知足

[0748a13] 自知總結 知己五品善根後五知己 三業身業正念善行意業
善行修善問答口業

[0748a16] 知眾 總結先知 化儀身業說法 口業

[0748a19] 尊卑總結 二法聞法思惟 修行初三親近聞法思惟 二修

[0748a22] 上來第三菩薩 大乘第四總結

[0748a23] 四無量梵行中文 標舉慈悲喜捨梵行迦葉 制定無量
大小優劣頗有菩薩慈悲 得名大小迦葉無利利樂四無量
不虛梵行標舉慈悲 四無量第二迦葉中有
第三一番末後一番 慈悲 三緣中有
三緣 三緣 三緣三義
第一分別如此諸眾生 與其眾生諸眾生 法緣如來名曰無緣
第二分別諸眾生與其眾生 其一化眾生法名法緣緣法空寂名為
無緣第三三緣初一 二觀地持論緣生 眾生緣生無我但是因緣五陰法數
法緣空名無緣 文中 緣法可解無緣緣於如來
是名無緣標舉 眾生如來大師貧窮第一 眾生眾生無緣
緣中如來無緣如是 法緣無緣法緣眾生 如是法緣名曰無緣
以是以前如來無緣 相應如來問曰何故緣於如來 眾生眾生法緣何故名為
法緣 世間法法緣即是 眾生何故眾生通則如來
眾生眾生 緣生眾生眾生相一切法 緣生名曰法緣問曰不見眾生
一念眾生妄為我人 纏縛可哀所以眾生說如斯 第一義名為不住法相
眾生相名曰無緣不住眾生相與 不見父母妻子親屬生性 生相見法依法
住眾生相不住法相云何還有一念眾生妄為有法纏縛可哀 為生如斯第一
名為問曰無生云何 一明菩薩不見眾生定性不見假名眾生當前
之中二明菩薩見法乃至 假名眾生以此空義一切法眾生 眾生便有相諸法得空
有相便菩薩 不見眾生無緣之中 以此上來第三
是故三緣上來 人見
慈悲嫉妬喜捨是故 無量無量名曰無邊 不可得無量名義
無量 得無可數無量是故一類無量
心體四下 說法不定 四無量眾生貪財化人不定
四無量說不定如來為生宣說法要祕密 標舉開合 如來大方便法相不定

[0749a09] 且說十二緣法開合廣論 因緣眾生因緣無量 十二唯一有為分為
過去無明現在 因分現在未來生死果分 煩惱無明煩惱
二分業道因緣分問曰 煩惱何故過去無明 理實隱顯
所以一本無明 強弱 分別本際生死無明力強是以
力強是以 皆是何故過去現在 隱顯隱顯
所以過去是故 未來是故苦果何故現在
生死現在生起 宣說未來令人 生死分為無明老死無明
攝取舉行老病 名色六入所謂 名色
無明老病 三世因果名色六入 老死
無明無行無明 老死老死 無明所以三支
攝入是以 十一一法攝入十二 迦葉迦葉緣覺十二
緣法悟道因緣無量 眾生種種分別無量以是 法相不定之中
如來世尊大方便無常細分十二 生死涅槃分生死法實無常無我
不淨如來眾生說三十三天常樂 如來常樂我淨宣說無常依正分別眾生說眾生
正報五陰如來隨俗眾生 世俗假名眾生如來眾生 真常眾生眾生
生死凡夫眾生我人眾生 依報如來 隨俗宣說世俗
理事分別分別世俗虛假名為如來隨俗世諦 真諦名為即此如來
妄法有理如來中說 名為佛性流轉為生 分別
虛妄一心無法隨心 妄取如來無名 十二相對分別十二緣中 觀法多種七十七
老死次第乃至最後無明 因緣生生 隨俗隨俗
乃至無明說明無明 其餘乃至心體無明 妄取分別如來說明明體
無明境智分別 分別隨俗世諦 非道說道非道分別
可解如來以是無量總結

[0749c19] 上來第一說不定四無量自下第二 不定四無量化人不定 四無量四句初三
一口如來如是無量結成如來 無妄

[0749c25] 上來自下中有 體性不同文中直言無量心體 何者愛憐
忘懷忘懷二果不同文中直言大梵
別論遍淨 空處識處 無所有所以伴侶
不同慈悲明相 苦樂不生拔苦樂苦二相
拔苦嫉妬拔苦 慈悲拔苦
何所三相 捨心拔苦 捨心拔苦不得
捨離拔苦 利眾生何以平等 一空
便愛見捨心 四相是故 對治不同
不樂問曰 無瞋云何慈心不貪惠施眾生
嫉妬何故 不樂嫉妬 不樂嫉妬無不問曰毘曇
無量無貪云何 有始有終始終通論 捨離貪愛毘曇
中說無貪以是非一二三

[0750b01] 自下四句次第 二心不同得分文中 何以以是
是故伴侶不同
就中 奪命鞭撻忿 輕微以是第二
眾生 浮薄眾生 重修第三
有緣生輕薄無緣 第四過去久遠因緣
輕微現在因緣生 起發增強第五 聖人
凡夫 第六
微細修慧是以不論以是 是故以下伴侶

[0750b24] 上第二三 為器應名標舉
不得喜捨 眾生眾生 究竟解脫
不得喜捨如是

[0750c02] 第三前言 慈悲喜捨是故 有別是故標舉

[0750c05] 無量得名第四 向前無量 具足無量

[0750c09] 自下第三大小優劣如來 領解如來無量
眾生名為不能自在三昧艱難自在第二 父母兄弟眷屬自在
無量無量云何無量 乃是無量中分無量比丘眾中分眾僧如是
二門可知以是 以是四無量聲聞緣覺 乃是諸佛如來境界以是
自在佛菩薩不在二乘 如來如是四下聲聞 緣覺無量不足諸佛
得名無量無邊領解可知

[0750c25] 自下第四得名大小 成名緣觀分別心 有所緣故名為成就
緣觀虛空 眾生界平等攝取名為不退 名為文中
初地出世 中有問答問答 答辯所以頗有菩薩
大涅槃慈悲心菩薩人大 所得應當 為此

[0751a08] 修得 然後三門修得法緣無緣

[0751a10] 眾生緣中二種離欲方便離欲凡夫 禪修四無量後退無量
無量得名離欲 現前方便修習 方便云何眾生以為
怨親 中人合為 九品修法
經論不同成實在先 乃至末後 第七名為平等
云何 第一緣中 中人
第二如是次第乃至末後 既然 唯有拔苦慶喜得名
乃至第七拔苦 慈悲平等名為毘曇 成實第七得名
慈悲三行成就不得以是 忘懷修習修法 如何緣中第一中人
怨親 第二緣中第三 第四
第五緣中 第六後緣 第七方便
最後心中無量無貪 毘曇如是大乘 故地之外捨心
眾生心修習 無量 及其捨心
便愛見眾生 如是修法

[0751b19] 法緣之中別有 觀眾生五陰事相法無我無人 慈心二觀眾生五陰生滅法數無我
三觀眾生因緣假名法數土木 無我無人觀眾生虛幻法如 揵闥婆城無我無人五觀眾生妄想
法如所見無我無人觀眾生 如來藏緣起集成五陰法數無我無人觀眾生真實如來藏緣起法無我 無人修習慈心如是

[0751b28] 無緣無緣 五陰虛假無性二觀五陰空寂 乃至因緣假名三觀五陰妄想所見
由來無法五陰真如 不滅慈心如是 如此今文 不論

[0751c05] 眾生緣中文中 菩薩諸眾
分別標舉中人名字中分 以為中品不分是以不論
增上第一 亦復平等增上即是第二 及第第四一品中人增上
增上第五如是 中品
第六復修 第七重顯 菩薩爾時父母
所得平等心上來名下

[0751c21] 自下第二所以迦葉 世尊如是略釋何以
豌豆

[0751c24] 其所別有第一 菩薩 初地名曰大慈何以
別有

[0751c28] 眾生堪忍大慈闡提 以是

[0752a01] 名為無利大慈拔苦利樂 大悲者
拔苦何故拔苦 苦樂不生苦事悲心
眾生樂苦 樂事大喜 大喜
具有一心平等眾生 捨離一切怨親名為眾生 解脫一切
平等捨離名為 善根施與眾生利眾生 名為維摩有所
名為三義擁護 名為第二捨離怨親 擁護不見我法己身一切法平等
第五平等捨己 樂施他人第六善根 問曰云何饒益
如願名為

[0752a23] 四無量 名為增長具足波羅 勝過不必

[0752a25] 上來 自下第二世間 四無量心然後三菩提得出 菩薩從小

[0752a29] 自下第五四無量不虛迦葉 中有一明若非虛妄無實
不得

[0752b03] 世尊無利 大慈利樂大悲所為 如是思惟即是
中有可知

[0752b07] 若非虛妄 眾生何故不以佛菩薩一切

[0752b10] 第三當真不得 佛說其實不實 相應
慈心 帝釋輪王 帝釋輪王可知

[0752b15] 一對辯明 果報對上 不虛三迦葉菩薩思惟
第二辯明慈心實利

[0752b20] 初中第一眾生 第二一切悲心 對上
不及果實無窮設使五通 福田五通滿大地 福田自在主種種
自在主 無量向前眾生十六不及其一十六
十六 相比何況

[0752c01] 第二 妄想真實若是聲聞緣覺 有無非有可知

[0752c04] 開列若是聲聞 緣覺虛妄第一 復生不能虛妄諸佛菩薩
不虛第二

[0752c08] 云何云何得知 佛菩薩後門 菩薩真實無常聲聞
辯明聲聞緣覺佛菩薩 菩薩真實名實 菩薩三門一有實用
名為實行 名為初中中觀以為 外法實用眾生 內法實用

[0752c18] 第二以是 煩惱

[0752c20] 第三四無量心一切善根 實行 可知出生大乘不共善法
聲聞緣覺菩薩諸佛出生三乘 善法

[0752c24] 不共四無量心出生 一切且說布施不見 無緣不生不能
能行能行 貧窮慈心 慈心能行因緣

[0752c29] 所謂 施物如是 心中自行心淨菩薩 慈心心淨

[0753a03] 相續 一者無疑 二者名利
修行煩惱方便 妄想無分別迴向菩提具有

[0753a07] 如是繫縛不生 貪著無貪遠離故云 迴向阿耨菩提

[0753a10] 合為一門無妄想一門文中 開列無依第一略明顧及
妄想第二略明無妄

[0753a13] 無依別有不為 布施不為三不不求人 快樂不生憍慢受者他人
前人現在反報 實物如實施與八不富貴 無依第五第七

[0753a20] 妄斷 菩薩持戒以下

[0753a22] 不著有相不見不著無相

[0753a24] 分別 能行菩薩不行 菩薩不得菩薩

[0753a26] 向前 中有 佛菩薩惠施妄想分別
如是分別初中 箭喻乞人乞求第二諸佛菩薩人名眷屬
安住善法安隱 訪求施法名為施法發遣 名為第三生分
分別 分別乞人從何 剎利婆羅門
二分分別 分別慧能是故問言
問言 分別定能正心 凡聖是以問言
三分 是故問言 自然美惡毒蛇
第三第四分別是以如是未能便命終

[0753b19] 菩薩第二 分別第三不能第四分別不能不行
三不不得菩提

[0753b23] 上來 自行心淨自下第二心淨 布施食時常作心願四無量心
可知

[0753b28] 上來出生大乘不共善法下次 三乘行善 聲聞緣覺根本明末菩薩
如是無量善根明本眾生 善行一切所謂 二乘菩薩佛智大乘二乘中有
便道見道修道無學道乃至第一 方便方便道中三觀聲聞觀行 緣覺觀行四心通明聲聞緣覺
觀行所謂不淨出息入息五停心 應有無常生滅四念處四念處行次
據說七方便 可知所謂對治 毘曇在於
忍心乃至見道三修成實 同在地中三觀毘曇 三觀在於念處
觀法無常無我三觀在於 皆是聲聞觀行十二因緣 緣覺二乘
差別見道成實四諦空名 毘曇四諦十六聖行法忍 至道十五名為見道修道者
比智煩惱名為修道 正勤三十七品義通 修道中說四禪
四無量心八解脫有色 無色外觀解脫以為 第三空處第四識處第五無所有處以為
解脫以為第七滅盡解脫以為第八八勝處以為 有色外觀勝處有色外觀
第二勝處無色外觀第三 無色外觀第四勝處青黃 以為初二解脫
第二解脫第三解脫一切 十一切入經論青黃水火 空處識處以為
一切無所有 空無論說不同毘曇 六行以為三門空無名為空門
行為無相成實觀法性空 名為空門空中無相可取無相 空中無有貪求願行無諍
無學道無諍三昧利根 觀察欲界一切眾生煩惱 與其無諍三昧六通他心智
他心通所謂身通天眼天耳 宿命通聲聞緣覺漏盡 上來出生小乘善法問曰菩薩
實行云何二乘菩薩 菩薩佛智大乘上來如是 如是根本結末以是
重顯向前以是

[0754a26] 上來廣明菩薩自下廣明 十六一一句 慈心慈心如來

[0754b01] 上來廣明諸佛菩薩下次 緣覺虛妄十六一一句 無常無我
聲聞可知

[0754b05] 上來第二有無非有 第三中有 涅槃如是安於睡眠修利

[0754b08] 不可思議 其所就正有無 非有諸佛菩薩真實
大慈攀緣 相離一切非有 一切如是
以此聲聞緣覺所思 教法
如來初二依法如來

[0754b18] 大涅槃微妙 中說
十一下毒 水火惡夢死生梵天所得 文中總結菩薩
睡眠 精進 第二內心明了
即是第三諸天名為 菩薩不假不行不假
惡夢第九無不惡夢 終生第十實則 無生如是總結
大涅槃經如是無量功德 諸佛無量功德學人 以此無量是故無量

[0754c07] 迦葉白下第三向前第二 無量不可思 中有一明菩薩
二我有無以是 菩薩即是初中迦葉 起發同上菩薩所有
緣覺真實前言一切 眾生何故不以菩薩威力快樂若一不得無利
菩薩 眾生 不定二明不等
師子自然生畏如來 利益夜行生畏菩薩 利益菩薩下次
如是諸人自然生畏前夜生畏 如是見修自然以是 自下第二有無
含法界一切 無量門上文即是真實思惟 大乘菩提無量門維摩
寂滅所生煩惱 乃至安樂無量門所謂無量
提婆中略 成事如是何不 平等所以向前
菩薩以是

[0755a06] 上來第一無量 菩薩所行不可 思議讚嘆諸佛所行不可思議讚嘆
大涅槃經不可思讚嘆

[0755a10] 上來因分下次果分 四無量知見七善 無量一種
一空一種平等中有一明菩薩慈悲 迦葉白下 迦葉領解如來

[0755a16] 慈悲 在於初地見善名為
復次復次解釋復次 復次隨逐
初見眾生煩惱

[0755a23] 二見造業 法身名為小時在身 置於菩薩知名父母
以定 菩薩如是父母 諸眾生法身小時
合取置於 左手不合是故

[0755b01] 受苦菩薩父母一闡提愛子 地獄俱生何以 是故

[0755b04] 隨逐菩薩 如是父母諸眾生 畜生餓鬼造作善惡
不捨 不生有罪善言 不加是故

[0755b10] 自下第二迦葉 不解如來隨事 昔日婆羅
今日調達 應有菩薩一子地如是 云何斷絕婆羅門
爾時此地爾時此地 何故四問爾時不得 因緣隨地答應今文
第二文中必須 別有如來一切羅睺 提婆達多瞋恚出佛身血
如來地獄受罪一劫 須菩提善護如來 須菩提善護乞食
行住坐臥四事 菩薩如來菩薩一子地 如來麁惡使調達起重惡心

[0755b28] 自勉正解 如來為生煩惱迦葉 如來何故提婆達食人 [*]
瞋恨名為如來煩惱

[0755c02] 假使自勉復次初七復次 復次如來 復次真實為生斷除
云何煩惱因緣

[0755c05] 正解 次第上文三句應有四次

[0755c08] 往昔婆羅門 婆羅門 惡心常作菩薩
常作種種方便惠施壽命施食 六度以是

[0755c13] 婆羅門第二 向前得當

[0755c15] 愛念第三向前問言 此地護念何故菩薩愛念 命根惡心文中
譬如中有 惡心 菩薩思惟以何因緣令眾生發起
殺心婆羅門命終 以是

[0755c22] 有人第四 問言爾時不得此地因緣 應有三義爾時此地
惡心婆羅門 善根文中二義初一 不論惡心地獄婆羅門
殺害婆羅門善根

[0755c29] 中舉惡心殘害草木 地獄婆羅門惡心 別有一舉惡心殘害非情
迦葉地獄迦葉地獄 自己惡心 地獄可知第二迦葉
地獄何以 如來昔日非情不得惡心惡心地獄可知
第四別有 四句惡心地獄昔日 何以惡心
所以 因緣方便因緣生 善根因緣大樂
便方便力 種善根以是結成 惡心

[0756a17] 自下第二婆羅門全無善根 地獄中有一舉外道 菩薩
一闡提昔日婆羅門 之中以是地獄可知
地獄不同外道第三別有四句第一 闡提婆羅門 闡提譬如闡提無罪
何以婆羅門一闡提 是故地獄問曰布施 百倍一闡提闡提
勝過畜生何故畜生 下文闡提畜生 一闡提
畜生文中輕者闡提全無善根惡意是故無罪 畜生

[0756b06] 提婆達 何以中有一舉 二我不下

[0756b09] 一時曠野 諸佛發言不可思議 標舉應有柔軟實語
如來柔軟實語 宣說柔軟如來 柔軟如來宣說實語
如來六麁實語 如來宣說如來如來宣說文中
三句柔軟實語 文中最初柔軟 當前心想
非時非法不當法理不為以後 虛妄如來
柔軟虛妄 非時非法第三實語如來宣說
真實非時 非法利益不悅聞者 宣說何以

[0756b29] 身業佛化 略舉七事可知

[0756c01] 上來自下別有一佛 調達二明調達是故 第一第二
可知第二調達 非凡愚癡乃至一闡提 調達二乘二乘 可解

[0756c08] 上來第二 第三迦葉領解甘蔗
甘蔗合數下次 種種總合 出家離欲遠離寂滅
寂滅菩提 初一 離欲寂滅滅道修道

[0756c17] 如來 合數見聞甚深 明淨調和柔軟微妙行者受持
無量眾生發菩提心 起行無量發心願求是故名為 然後諸人為人

[0756c24] 自下第四如來以是

涅槃卷第五

[0756c28] 六月補闕可哀 可哀

[0756c30] 法印大僧都 (六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7 No. 1764 大般涅槃經義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