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 Ban Niepan Jing Shu 大般涅槃經疏

Scroll 2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般涅槃經疏卷第二十
法師

天台沙門湛然



[0170b24] 卷第九功德第一第六 第七第八善友慧解脫 第十信心三十七品即是
十德莊嚴 五行不然五行 十德功德淺深非一何以
如初功德聲聞 辟支佛最後而言三十七品道品 義理超絕二乘 (云云) 。
三結五事論義初文 聖性
不為緣由菩提如此五事豈可可見 何為第二解釋即為
三結何等三寶因果二諦 一乘三諦第一義
善方便二諦 華嚴經菩薩二智 二身只是一體隱顯
善方便即是二身二智 自稱第一義諦改為 三諦二諦不成文約
信意眾生分別無異 是故條例四法三寶 眾生分別至極一體因果
眾生彼岸 二諦三諦亦復如是如是 相次堅固無能
何故聖人以為根本即是見性 增長大涅槃 成就初一諸法聖性大涅槃
即是智慧即是橫豎 深廣不見橫豎 三結云何直心
二事中文懺悔 論義初中釋疑
因緣釋疑 初見見善 乃是直心
煩惱疑云見善 乃是直心讚佛 菩提論義中有問答
病人功德從此生就初一開經
不遇第三自發菩提何須佛性菩提第三病人 初中第二領旨
發心何故既有自發第二病人為難 第二兩難功德第二十
兩難罪人兩難闡提 不定佛性非常 無常所以不斷因此領旨
正言不斷佛性云何善根 佛性即是善根佛性云何 佛性往昔
不斷何故地獄不斷佛性 善根佛性未了 論義佛性第三兩難從此
歎佛發心何須十二部經 歎佛自足有法諸佛如來即是第八功德貪心非有
中有 為難 中有不得
爾時世尊 功用初六開發大眾非但
使未來無有希有是故 一者二者 健兒第二報恩
第三聽受二者溫故而知新可以第四創新 第五樂說
聽者第六 在此
自有人身 自有專一無二莊嚴 法師所以 解釋不便論義彭城
(云云) 。 後五 法輪新修十二因緣大樹 無明是故不生世諦是故
作惡
前後相成 初一四句因此 無上法輪四句
兩句兩句 初二十二因緣大樹十二因緣枝條大樹使
不生無邊生死大海即此生死 可畏得度驚懼 魔王波旬所立
外國得勝 不勝戰敗 次第
功德次第三種病人 第一二種
病人而今中間不用 次第不舉不解第三前言不斷佛性
不斷善根善根即是佛性佛性即是 善根佛性中道不同善根何者 提名佛性亦復云何
佛性闡提云何 古來闡提不知 河西
之內例如涅槃滅度 善法數人
二種一生方便世間慈孝 闡提無故第四 云何作答闡提
非有非有 善巧方便方便 非有箜篌有無
眾生箜篌眾生音聲 大臣佛菩薩善說就此 命終五根四大
方便非有佛性無有住處 非有善方便即是 第三第五第六兩難
定性有性因緣 不假 六難
適時利益正言 外道第五自足何須十二部
定性因緣是故十二 懺悔直心有失 直心發露直心初設
懺悔次於同學即是發露慚愧 自責相續云何
護持外道見牛死後 便生天 云何菩薩親近第四善友
辨明 菩薩如來見佛生天必須生天見佛
生天下界 散善生天舍利第二 不能是故如來
是故第三白骨 背捨根本禪師子 火色
解調莊嚴論 背捨
使眾生第四云何具足多聞第五文言就義十二
多聞十二涅槃涅槃 十二正言十二文言浩博 即是多聞何必全體
常住常住 故知無為 多聞多聞善男子
第三一法 解釋解釋 為難
為難無著 有法爾時光明第二論義 問答兩難
空空 不空善男子 何以
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豈不是 修空然後本性 不能
何以 三相相續得失 舉凡菩薩三更凡夫
善男子一切諸法第二 修習然後有無 有空修空得空具有
一切法內法 外法菩薩修空光明 論義觀空
何者本來不空修空不空 顛倒例如無常無常皆是顛倒
既是無為何所可見即非無可 一總三重中有
不空 理論無非眾生乃是不空故云不空是故
善男子有性第二 非空顛倒初文非空 一明貪欲
不是云何貪著 使以是第二 一切凡夫正是
不生見佛初地九地 有性云何初地
十地無生忍佛地寂滅忍九地寂滅見法有性究竟 有空華嚴菩薩入寂
寂滅異說迷執諸佛菩薩 第三有時緣故以為空也善男子第二
善男子第二 初文 例如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是故
第十功德 三十七品涅槃佛性菩薩行道品因故以前
功德涅槃最後 何不六度道品但是釋論六度
道品近因道品 皆可婆沙文中十一法攝道品十一相當
功德論義道品 入涅槃得失不信 功德常住祕藏即是中道
外道經書毘伽羅論俗諦 一部即真三諦一心第十 功德如是三十七品即真大涅槃
中道諸眾生分別演說俗諦一心 三諦始終能信大涅槃意謂 解方 (云云) 。最後功德涅槃
第九不如 惡人善人惡人
總合栴檀貿 燒香持戒 饑渴破戒
[*] 飲食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