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 Ban Niepan Jing Shu 大般涅槃經疏

Scroll 3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般涅槃經疏卷第三
法師

天台沙門湛然

迦葉

[0207b27] 第四行法修行 人數五結初文不淨觀 念處因緣觀
方便不淨因緣前方便只是緣起具足五事聞慧
四法不淨三度有著十八界五度 因緣如法念處 (云云)
第三因緣觀 第四通論方便 別論決定不退名為 迦葉白下料簡
非我 如是
初地色有 外道色有 三義多用
中間三界色界居中 色界勝處欲界 為難色界第二除外
佛弟子六行上勝 佛弟子十六行十六諦法忍 苦法智比智
十六諦諦觀 弟子外道迦葉 第三定名問名
料簡 即是
信心四諦 十六四諦十六
得名譬如第二 問答領旨若是有為得色
實用得色不為 身為無漏即是論師生死 不復但是
如是 受生 無漏法人第四人數
十三莊嚴欲界十善相應心 電光電光人名煩惱 方法九品
電光合成色界 四禪無色三空一一地中九品九品 六十三七十三
電光方法方法電光 光定初一只是 未能第二
相續 初一第三第二乃至第九 第八欲界一品
初禪一品四禪三空 乃至不用第九 第九
不用第九七十二 合為七十三 欲界初禪乃至無所有處
不用皆是數人 不同未來根本 九品一品一品十善相應
煩惱煩惱 一品一品一品 三空一一七十三第二
根本未來九品欲界 欲界煩惱九品合成 如是有未來二禪未來初禪
九品三禪未來九品第二禪九品乃至未來不用九品七十 色界三界
十三四禪 三界凡夫外道七十三 入佛如是等人第五
不復善根四重二種 第四前列人體 初文
第二沒人惡友 善友是故 前人四方第二
人體至於中人不然三世 一法十五第十六
以此四諦 四方 五位即為可見
五陰行陰而言五者未免是故 四諦第一五根
即是一諦平等真空 一諦師子吼四方四果
有所婆沙東方乃至 迦葉白佛第二論義問答
問名四問譬喻見思共有九十八 使見諦八十八思惟八十八 十使須陀洹八十八
四十里水 (云云) 。四問 所為
二攝一切煩惱譬如煩惱 一切世人
因緣 斷除對治怨敵
存有即是我見 戒取猶豫未了疑心我見 正見戒取疑心正解可見
對治我見戒取疑心正定諸眾生第二所為即是 無量煩惱
退善男子五根 五根內外煩惱三毒
諸見第三名義 重顯中正無漏二種逆流
一生須陀洹眾生二者道流須陀洹般若 入流論義重顯通義
逆流三果逆流須陀洹
無漏逆流所以 須陀洹 (云云) 。須陀洹菩薩第二
菩薩只是須陀洹覺知諸法 豈不須陀洹第二
鈍根生死五四 利根第四第四
譬喻中堅 長者不信堅持迦葉 白佛第二中有
得道兩難 得道須陀洹 應名須陀洹應名 (云云) 。
煩惱迴心 既是應名須陀洹 須陀洹
由是是故 可見迦葉 阿那含第三
八智十六行 十六行十六諦有漏不共毘曇
十五十六不共一時只得不通乃至 十六一時十六諦
不共第二有漏十六凡夫無漏 十六不然經本有漏 不共何以無漏第三河西七方
便中方便十六四方 便則是不共次第七方便 不共超越四方便
三果無漏十六行二種 未有 二果超越取證
從中故云超越 不從二果方便 十六十五十六
不便 不定超越次第 不定八智二者四諦
十智 唯一不便須陀洹 人緣四諦第二
一諦入道方便 十六行觀四諦思惟覺支一諦緣故一諦
行者第五即是斯陀含果賢聖 斯陀含 三事何故阿那含
所以 屬下便 羅漢斯陀含
不然正位 進行見思斯陀含果 四惑三毒
十使思惟道中五見 攝入所以 第六阿那含
第二解釋第三第四
上行莊嚴十一 人中信解見得 莊嚴利鈍
何故身證轉世三義一者 身證轉世不出
證人滅盡定大乘無二二者只是不同身證轉世目足 大乘般涅槃二種
第二 人中第一門前
現在進修羅漢 不滅現身利根易解上行
初文言行上流貪著 無色二身初禪死生二禪 四禪受生二身身為利鈍
不正多少利根初禪 死生二禪羅漢果初禪 不得羅漢更生三禪不得復生四禪
爾時羅漢果四禪故作 二種第二二種即是四句 有無色界眾生二業
第二即為中陰何者離欲未及色界 羅漢果中陰三明
二業受生 上界欲界第二中陰中間色界中陰入涅
不受正生利根涅槃第三 入滅 空有二心羅漢果空有二心
無學世諦二者 真諦無學羅漢真諦無學羅漢世諦
即是羅漢果四句 無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