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 Weimojie Jing 注維摩詰經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注維摩詰經卷第二後秦釋僧肇選
方便品第二
[0338c13] 什曰。此品序淨名德者。非 集經者之意。其方便辯才世尊常所稱歎。 故集經者承其所聞以序德耳。
[0338c16] 爾時毘耶離大城中有長者名維摩詰已曾供 養無量諸佛。
[0338c17] 什曰。將序其德先明修德 之所由也。
[0338c19] 深植善本。
[0338c19] 什曰。功德業也。肇曰。樹德先 聖故善本深殖也。此經之作起于淨名。其微 言幽唱亦備之後文。出經者欲遠存其人
以弘其道教。故此一品全序其德也。
[0338c23] 得無生忍。
[0338c23] 什曰。慧明業也。如來已盡則以 智為名。菩薩見而未盡而能忍受不退。故 以忍為名也。肇曰。所以菩薩無生慧獨名
忍者。以其大覺未成智力猶弱。雖悟無生。 正能堪受而已。未暇閑任故名忍。如來智 力具足。於法自在常有閑地。故無復忍名 也。
[0339a01] 辯才無閡。
[0339a01] 什曰。既具二業以辯才說法 化眾生也。肇曰。七辯也。
[0339a03] 遊戲神通。
[0339a03] 什曰。因神通廣其化功。亦以 神通力證其辯才。如龍樹與外道論議。外 道問曰。天今何作。答曰。天今與阿修羅戰。
復問。此何以證。菩薩即為現證。應時摧戈 折刃。阿脩身首從空中而墜落。又見天與 阿脩羅於虛空中列陣相對。外道見證已
乃伏其辯才。神通證辯類如此也。肇曰。經 云。菩薩得五通。又云。具六通。以得無生 忍三界結盡。方於二乘故言六。方於如來 結習未盡故言五也。
[0339a13] 逮諸總持。
[0339a13] 什曰。智慧能持實相亦名持。 餘持如大智度論中說也。肇曰。總持義同 上。經云有五百總持。亦云無量總持也。
[0339a16] 獲無所畏。
[0339a16] 肇曰。菩薩四無所畏也。
[0339a17] 降魔勞怨。
[0339a17] 肇曰。四魔勞我故致為怨。
[0339a18] 入深法門。
[0339a18] 肇曰。諸法深義有無量門悉善 入也。
[0339a20] 善於智度通達方便。
[0339a20] 肇曰。到實智彼岸 善智度也。運用無方達方便也。
[0339a22] 大願成就。
[0339a22] 什曰。初發心之時其願未大。 或大而未成。大而成者唯法忍菩薩也。如無 量壽四十八願。是大願之類也。肇曰。大願 將無量壽願比也。
[0339a26] 明了眾生心之所趣。
[0339a26] 肇曰。群生萬端心趣 不同。悉明了也。
[0339a28] 又能分別諸根利鈍。
[0339a28] 肇曰。三乘諸根利鈍 難辯而善分別。
[0339b01] 久於佛道心已純孰決定大乘。
[0339b01] 肇曰。七住 以上始得決定也。
[0339b03] 諸有所作能善思量。
[0339b03] 肇曰。身口意有所作。 智慧恒在前。故所作無失也。
[0339b05] 住佛威儀。
[0339b05] 肇曰。舉動進止不失聖儀。別本 云具佛威儀。什曰。謂能變身作佛。舉動進 止悉如佛也。
[0339b08] 心大如海。
[0339b08] 什曰。海有三德。一曰深廣無邊。 二曰清淨不受雜穢。三曰藏積無量珍寶。 菩薩三德義同海也。肇曰。海有五德。一澄
淨不受死屍。二多出妙寶。三大龍注雨 滴如車軸受而不溢。四風日不能竭。五 淵深難測。大士心淨不受毀戒之屍出慧 明之寶。佛大法雨受而不溢。魔邪風日不
能虧損。其智淵深莫能測者。故曰心大如 海。
[0339b17] 諸佛咨嗟弟子釋梵世主所敬欲度人故以善 方便居毘耶離。
[0339b18] 肇曰。諸佛所稱人天所敬。 彼何欣哉。欲度人故現居毘耶。
[0339b20] 資財無量攝諸貧民奉戒清淨攝諸毀禁以忍 調行攝諸恚怒以大精進攝諸懈怠一心禪寂 攝諸亂意以決定慧攝諸無智。
[0339b22] 肇曰。至人 不現行。現行六度者為攝六弊耳。
[0339b24] 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淨律行。
[0339b24] 肇曰。沙門 出家之都名也。秦言義訓勤行勤行趣涅 槃也。
[0339b27] 雖處居家不著三界。
[0339b27] 肇曰。三界之室宅也。
[0339b28] 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0339b28] 肇曰。梵行清淨無欲 行也。
[0339c01] 現有眷屬常樂遠離。
[0339c01] 肇曰。在家若野故 言遠離。
[0339c03] 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
[0339c03] 肇曰。外服寶 飾而內嚴相好也。
[0339c05] 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
[0339c05] 肇曰。外食世膳 而內甘禪悅之味也。
[0339c07] 若至博弈戲處輒以度人。
[0339c07] 肇曰。因戲止戲。
[0339c08] 受諸異道。
[0339c08] 什曰。現受外道法也。
[0339c09] 不毀正信。
[0339c09] 肇曰。同於異者欲令異同於 我耳。豈正信之可毀哉。受謂受學異道 法也。
[0339c12] 雖明世典常樂佛法。
[0339c12] 肇曰。世典雖盡明所 樂在真法。
[0339c14] 一切見敬為供養中最。
[0339c14] 什曰。諸有德者能 致供養。能致供養者復供養此賢。所以為 最也。肇曰。含齒無不敬。淨養無不供。故 曰為供養之最。
[0339c18] 執持正法攝諸長幼。
[0339c18] 肇曰。外國諸部曲皆 立三老。有德者為執法人。以決鄉訟攝長 幼也。淨名現執俗法。因此通達道法 也。
[0339c22] 一切治生諧偶雖獲俗利不以喜悅。
[0339c22] 肇曰。 法身大士瓦礫盡寶玉耳。若然則人不貴 其惠。故現同求利。豈喜悅之有。
[0339c25] 遊諸四衢饒益眾生。
[0339c25] 肇曰。四衢要路人所 交集。隨彼所須而益焉。
[0339c27] 入治正法救護一切。
[0339c27] 肇曰。治正法律官也。 導以正法。使民無偏枉。救護一切也。
[0339c29] 入講論處導以大乘。
[0339c29] 肇曰。天竺多諸異道。 各言己勝。故其國別立論堂。欲辯其優 劣。欲明己道者則聲鼓集眾詣堂求論。
勝者為師。負者為資。淨名既升此堂攝伏 外道。然後導以大乘為其師也。
[0340a05] 入諸學堂誘開童蒙。
[0340a05] 什曰。如釋迦菩薩入 學堂說梵書梵天下來為證眾人信受。斯 其類也。肇曰。學堂童蒙書學堂也。誘開如太 子入學現梵書比也。
[0340a09] 入諸婬舍示欲之過。
[0340a09] 什曰。外國有一女人。 身體金色。有長者子名達暮多羅。以千兩 金要入竹林。同載而去。文殊師利於中道
變身為白衣。身著寶衣衣甚嚴好。女人見 之貪心內發。文殊言。汝欲得衣者當發 菩提心。女曰。何等為菩提心。答曰。汝身是
也。問曰。云何是。答曰。菩提性空。汝身亦空。 以此故是此女曾於迦葉佛所宿殖善 本修智慧。聞是說即得無生法忍。得無生 法忍已將示欲之過。還與長者子入竹
林。入林中已自現身死膖脹臭爛。長者子 見已甚大怖畏。往詣佛所。佛為說法亦得 法忍。示欲之過有如是利益也。肇曰。外國 婬人別立聚落。凡豫士之流目不暫顧而
大士同其欲。然後示其過也。
[0340a24] 入諸酒肆能立其志。
[0340a24] 肇曰。酒致失志開放 逸門。
[0340a26] 若在長者長者中尊為說勝法。
[0340a26] 什曰。長者 如今四姓豪族也。聲聞於凡夫為勝。如是 展轉佛法最勝也。肇曰。凡人易以威順。難 以理從。故大士每處其尊以弘風靡之化。
長者豪族望重。多以世教自居。不弘出世 勝法也。
[0340b03] 若在居士居士中尊。
[0340b03] 什曰。外國白衣多財 富樂者名為居士。
[0340b05] 斷其貪著。
[0340b05] 肇曰。積錢一億入居士里。寶貨 彌殖故貪著彌深。
[0340b07] 若在剎利剎利中尊。
[0340b07] 什曰。梵音中含二 義。一言忍辱。二言瞋恚。言此人有大力勢 能大瞋恚。忍受苦痛剛強難伏。因以為姓 也。
[0340b11] 教以忍辱。
[0340b11] 肇曰。剎利王種也。秦言田主。 劫初人食地味。轉食自然粳米。後人情漸偽 各有封殖。遂立有德處平分田。此王者之
始也。故相承為名焉。其尊貴自在。多強暴 決意不能忍和也。
[0340b16] 若在婆羅門婆羅門中尊。
[0340b16] 什曰。廣學問求 邪道。自恃智慧驕慢自在名婆羅門也。
[0340b18] 除其我慢。
[0340b18] 肇曰。婆羅門秦言外意。其種別 有經書。世世相承以道學為業。或在家或 出家苦行。多恃已道術自我慢人也。
[0340b21] 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
[0340b21] 肇曰。正法 治政法也。教以正治國以道佐時也。
[0340b23] 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
[0340b23] 肇曰。所承 處重宜以忠孝為先。
[0340b25] 若在內官內官中尊化正宮女。
[0340b25] 什曰。非如 今內官也。外國法取歷世忠良耆長有德 用為內官。化正宮女。肇曰。妖媚邪飾女人 之情。故誨以正直。
[0340b29] 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興福力。
[0340b29] 什曰。昔有 一賤人來入城邑。見一人服飾嚴淨乘大 馬執寶蓋。唱言不好。乃至再三。彼人怪而 問曰。我嚴淨如是。汝何言不好耶。賤人曰。
君宿殖德本獲此果報。威德被服人所宗 仰。我昔不種福。鄙陋如是。以我比君猶 如禽獸。故自言不好耳。非毀君也。賤人因 是感厲廣修福業。形尊悟物所益以弘。況
以道法化人哉。肇曰。福力微淺故生庶民 也。
[0340c10] 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誨以勝慧。
[0340c10] 什曰。小乘 中初梵有三種。大乘中有四種。餘上三地亦 如是。梵王雖有定慧而非出要。誨以佛 慧故言勝也。肇曰。梵天多著禪福。不求
出世勝慧也。
[0340c15] 若在帝釋帝釋中尊示現無常。
[0340c15] 什曰。梵垢 薄而著淺故為現勝慧。釋愛重而著深故為 現無常也。肇曰。天帝處忉利宮。五欲自娛。 視東忘西。多不慮無常。
[0340c19] 若在護世護世中尊護諸眾生。
[0340c19] 什曰。護世 四天王也。諸惡鬼神殘食眾生。護世四王 護之不令害也。今言尊者道力所護兼及 十方也。肇曰。護世四王各治一方護其所
部。使諸惡鬼神不得侵害也。
[0340c24] 長者維摩詰以如是等無量方便饒益眾生。
[0340c25] 肇曰。法身圓應其迹無端。故稱無量。上略言 之耳。
[0340c27] 其以方便現身有疾。
[0340c27] 什曰。上諸方便以施戒 攝人。施戒攝人則人感其惠。聞其有疾問 疾者眾。問疾者眾則功化弘矣。是以廣現 方便。然後處疾也。
[0341a02] 以其疾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及諸 王子并餘官屬無數千人皆往問疾。
[0341a03] 肇曰。 雖復變應殊方妙迹不一。然此經之起本 于現疾。故作者別序其事。
[0341a06] 其往者維摩詰因以身疾廣為說法。
[0341a06] 什曰。 欲明履道之身未免斯患況於無德而 可保也。肇曰。同我者易信。異我者難順。 故因其身疾廣明有身之患。
[0341a10] 諸仁者是身無常。
[0341a10] 什曰。諸佛常法要先以 七事發人心。然後說四諦。何等七。一施。二 戒。三生天果報。四說味。味樂味也。五果報
過患。雖有少樂而眾苦無量。眾生迷於少 樂而不覺眾苦。猶以芥子置於山頂唯 見芥子而不覩大山也。六教厭離世間。 七歎涅槃功德。今不說七法直說無常者。
將以此會積德已淳慧識修明故也。復次無 常是空之初相。將欲說空故先設無常。所 以但說身不說餘法。餘法中少生著故 也。
[0341a21] 無力無堅。
[0341a21] 什曰。無有能作力也。無堅體 不實也。
[0341a23] 速朽之法不可信也。
[0341a23] 肇曰。身之危脆強力 不能保。孰能信其永固者。此無常義也。
[0341a25] 為苦為惱。
[0341a25] 什曰。無常故苦。苦則惱生。
[0341a26] 眾病所集。
[0341a26] 肇曰。苦八苦也。亦有無量苦。惱 九惱也。亦有無量惱。病四百四病。此苦之義 也。
[0341a29] 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 可撮摩。
[0341b01] 肇曰。撮摩聚沫之無實。以喻觀 身之虛偽。自此下至電喻明空義也。
[0341b03] 是身如泡不得久立。
[0341b03] 肇曰。不久似明無常 義。然水上泡以虛中無實故不久立。猶空 義耳。
[0341b06] 是身如炎從渴愛生。
[0341b06] 肇曰。渴見陽炎惑以 為水。愛見四大迷以為身。
[0341b08] 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
[0341b08] 肇曰。芭蕉之草唯 葉無幹。
[0341b10] 是身如幻從顛倒起。
[0341b10] 肇曰。見幻為人。四 大為身。皆顛倒也。
[0341b12] 是身如夢為虛妄見 夢中妄見覺後非 真。
[0341b14] 是身如影從業緣現。
[0341b14] 什曰。形障日光光 不及照影此現。由無明三業隔實智慧。所 以有身也。
[0341b17] 是身如響屬諸因緣。
[0341b17] 肇曰。身之起于業 因猶影響之生形聲耳。
[0341b19] 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
[0341b19] 什曰。俄頓異色須 臾變滅。身亦如是。眴息之間有少有長老 病死變。從如沫至如電盡喻無常也。或以
無堅。或以不久。或以不實。或以屬因緣。 明其所以無常也。下四大喻喻空無我也。
[0341b24] 是身如電念念不住。
[0341b24] 肇曰。變滅不住似釋 無常。然皆取其虛偽不真故速滅不住。猶 釋空義也。
[0341b27] 是身無主為如地。
[0341b27] 什曰。地無常主。強者得 之。身亦無主。隨事而變。病至則惱。死至 則滅。聚散隨緣不得自在也。肇曰。夫萬事
萬形皆四大成。在外則為土木山河。在內 則為四支百體。聚而為生。散而為死。生則 為內。死則為外。內外雖殊然其大不異。故
以內外四大類明無我也。如外地古今相 傳強者先宅故無主也。身亦然耳。眾緣所 成。緣合則起。緣散則離。何有真宰常主之 者。主壽人是一我。義立四名也。
[0341c08] 是身無我為如火。
[0341c08] 什曰。焚燒林野威聲振 烈。若勇士陳師制勝時也。實而求之非有 敵也。身亦如是。舉動云為興造萬端。從惑
而觀若有宰也。尋其所由非有我也。肇 曰。縱任自由謂之我。而外火起滅由薪。火 不自在。火不自在火無我也。外火既無我。 內火類亦然。
[0341c15] 是身無壽為如風。
[0341c15] 什曰。雖飄扇鼓作或來 或去。直聚氣流動。非有存生壽也。身亦如 是。呼吸吐納行作語言亦假氣而動。非有
壽也。肇曰。常存不變謂之壽。而外風積氣 飄鼓。動止無常動止無常風無壽也。外風 既無壽。內類可知。
[0341c21] 是身無人為如水。
[0341c21] 什曰。澄淨清明洗滌塵 穢。曲直方圓隨時所適。實而求之為者竟 誰。身亦如是。知見進止應事而遷。假緣成
用。乘數而行。詳其所因非有人也。肇曰。 貴於萬物而始終不改謂之人。而外水善 利萬形。方圓隨物。洿隆異適。而體無定。
體無定則水無人也。外水既無人。內水類 可知。
[0341c29] 是身不實四大為家。
[0341c29] 肇曰。四非常訖於上。 自此下獨明身之虛偽眾穢過患四大假 會以為神宅非實家也。
[0342a03] 是身為空離我我所。
[0342a03] 什曰。離我眾生空。離 我所法空也。上四句說空無我喻。此直說空 無我義也。肇曰。我身之妙主也。我所自我之
外。身及國財妻子萬物盡我所有。智者觀身。 身內空寂二事俱離也。
[0342a08] 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
[0342a08] 什曰。會而成知非 真知也。求知不得同瓦礫也。肇曰。身雖 能觸而無知。內識能知而無觸。自性而求 二俱無知。既曰無知何異瓦礫。
[0342a12] 是身無作風力所轉。
[0342a12] 什曰。無作主而有所 作者風所轉也。從無知至無作更釋空無 我義也。肇曰。舉動事為風力使然。誰作之 也。
[0342a16] 是身不淨。
[0342a16] 什曰。須陀洹雖見四諦猶惑 淨色。故四非常後次說不淨也。復次上說 無常苦無我。此說不淨門。為破四顛倒故
說四種觀行。行此觀已然後能於身不著。 身不著已然後能學法身。故先說厭法後 說法身也。
[0342a22] 穢惡充滿。
[0342a22] 肇曰。三十六物充滿其體。
[0342a23] 是身為虛偽雖假以澡浴衣食必歸磨滅。
[0342a23] 什 曰。此明無常所壞所以苦也。自此以下盡 說苦喻也。為災病苦也。丘井以下總喻生 老病死眾苦無量也。肇曰。雖復澡以香湯
衣以上服。苟曰非真。豈得久立。
[0342a28] 是身為災百一病惱。
[0342a28] 肇曰。一大增損則百 一病生。四大增損則四百四病同時俱作。故 身為災聚也。
[0342b02] 是身如丘井。
[0342b02] 什曰。丘井丘墟枯井也。昔有 人有罪於王。其人怖罪逃走。王令醉象 逐之。其人怖急自投枯井。半井得一腐草。
以手執之。下有惡龍吐毒向之。傍有五 毒蛇復欲加害。二鼠嚙草草復將斷。大象 臨其上復欲取之。其人危苦極大恐怖。上 有一樹。樹上時有蜜滴落其口中。以著
味故而忘怖畏。丘井生死也。醉象無常也。 毒龍惡道也。五毒蛇五陰也。腐草命根也。黑 白二鼠白月黑月也。蜜滴五欲樂也。得蜜
滴而忘怖畏者。喻眾生得五欲蜜滴不 畏苦也。
[0342b14] 為老所逼。
[0342b14] 肇曰。神之處身為老死所逼。 猶危人之在丘井為龍蛇所逼。緣在他 經也。
[0342b17] 是身無定。
[0342b17] 什曰。念有死分無定期也。
[0342b18] 為要當死。
[0342b18] 肇曰。壽夭雖無定。不得不 受死。
[0342b20] 是身如毒蛇。
[0342b20] 肇曰。四大喻四蛇也。
[0342b21] 如怨賊。
[0342b21] 肇曰。五蔭喻五賊也。
[0342b22]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