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Wei Mo Jing Lue Shu 維摩經略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維摩經略疏

[0562c05] 隋煬帝天台大師心要文具國清百錄侍者佛道品初文不無緇素見者去取使舊體宛然不易先師自省大道未竟佛道宗旨光光達人

維摩經略疏卷第一()
天台沙門湛然

佛國品

[0562c21] 大為五意一明經度不盡 佛國正入 後五不同經文西
何以十弟子如是五百乃至八千 不堪不堪並不 不少文殊入室如來慇懃無量
八千菩薩入門言談何止 菴羅園如來佛國當時 高論往復容止經文意謂
生民不堪具足讀誦受持 流傳西 文言浩大不是大論不思議
十萬即是大論 不思議華嚴別名般若 二種一共二乘不共二乘不共
不思議華嚴二乘人手即是摩訶般若方等華嚴 得名不思議不可思議解脫何故
既有華嚴 大論前後不思議 舍那優婆夷須達菩薩
眾生數量乃是華嚴入法界所聞 毘摩羅詰二分 古今一家
文解釋 淨土法供養其間不思議 寶積發問囑累一品
流通其間正說 淨名方便品皆是正說 分為菩薩品室內
菩薩行阿閦佛流通 法供養囑累莊嚴光宅初四 入室流通
論師論師佛國一品方便品見阿閦佛品十一 流通古今不同有分承習
宗門禪師分別 觀門入道 不識佛教
解脫橫生經意 固執佛說 必備
開經觀心正分 大小流通 說法以為
大品支節雜色般若 說法眉間說中 經合佛國因果
不同教門發起使 歸宗正說四眾 悉皆聖旨大聖
聞經正說三流 之下通則如來大慈平等 說法現在正像末
使法水無窮 名流如是我聞 七言二序正說
序分寶積請問佛國因果已去阿閦 十一不思議解脫佛國因果皆是現在沾益正說三從
供養囑累明天發誓弘經如來印可 囑累未來使流傳不絕流通 維摩詰佛國
淨名威神 譬如國王 受賞正命歸於國王
不可受賞正命 淨名得佛印定 說經觀心三觀以為三分
二觀方便即是中道即是正義 二諦心心寂滅自然流入流通 何不禪師不分
觀行學者 善巧 觀行覺分何不注意
法供養正義不然何不佛國 何者法王三千 宣說豈非寶積酬答
機緣佛國因果時眾聞經大小 淨名闡揚正是成佛豈可弟子大師
何不大小 何以不同莊嚴光宅三論 佛國菩薩行阿閦
流通不然何者淨名大眾菴羅園佛印室內 淨名佛國因果終始宗旨
大眾室內正說流通何不地大佛國 佛國長者子寶積佛國
因果世尊身子神力淨土 大眾大乘穢土聲聞 小乘標名故云佛國
必須佛國略為 佛國佛國三明佛國四明 佛國不同五明往生說教觀心
佛國義通一總佛國 方等正報寶積如來 依報何者正報
必須正事佛國 所居佛國譬如王國臣民 王國有緣
佛國佛身名為 佛住界分佛世界所居不同 名為國有事理應身理則
至理境智能所隨機 明理
同歸法身 諸佛寂如種種清淨 凡聖現有封疆凡聖果報高下
亦復如是瓔珞一切 一切國土眾生 眾生之類菩薩淨土
慈悲現生法華三果 火宅度眾生生老病死諸佛法身 明鏡一切其中一切國土
法身本國應現佛身故云佛國 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 法身即是自生
從眾即是他生眾生即是共生 離生即是因而 國土不可說
緣故悉檀 佛國諸佛利物差別無量無邊 染淨國凡聖有餘方便
三果法身因陀羅無障礙常寂光妙覺所居應佛 所居第三報佛所居但是
真淨法身所居染淨 何者六道名為三乘 名為染淨凡聖同居
染淨凡聖二者 四惡趣眾生人天 一實聖者四果通教
十住十信後心通惑報身猶在 聖者方便有餘三乘真法性 有緣同居寂光法身大士
妙覺有緣同居皆是 聖人故云凡聖同居四惡趣 故云穢土二明同居淨土無量壽
果報殊勝可比染淨凡聖同居 有人何以 未必得道故經云犯重臨終
懺悔念佛業障便往生 凡夫故知願力 生權可知
惡趣名為同居優劣 多種法華經弟子 國土凡聖同居土染淨
國名經論思益日月光 十法世界娑婆 染淨世界即是即是穢土
十惡依正十善 依正 淨土修善精微凡聖所得
依正不同穢土二明有餘二乘 方便所居何者二觀通惑 恒沙無明分段界外
法性身變易所居名為有餘 方便方便行人所居大乘 生死第四方便生死有餘國名
經論法華作佛異名 生滅求佛智慧 大論二乘入滅不生三界界外
受法三明果報 羅網華藏世界諸法菩薩所居 一實諦無明法性真實果報
未盡無漏業受法性報身報身所居 淨國果報實相無漏 果報名為色心無礙
實報無障礙土無障礙一世界 世界一切世界如是世界海 世界無盡藏別教初地世界
一同一切一切即一自在 一切國土平等清淨莊嚴一切佛土 神通莊嚴受用一切清淨
住處大智眾生滿入佛 平等境界示現 滿體相用滿
成就經論 三賢聖住果報即是果報 法華娑婆世界坦然平正諸菩薩
其中大論法性身法身菩薩說法無聲華嚴因陀羅 大乘世界果報無障礙
四明寂光妙覺如如法界 大乘法性即是不同二乘涅槃第一義空
智慧無明即是如此 常寂光不思議所居故云寂光 法性真如佛性非身
無身一法二義 般若唯識如是淨土 第一莊嚴莊嚴經論仁王
人居淨土云心佛土心淨 普賢釋迦牟尼毘盧 遮那遍一切處佛住常寂光經論
不見四土一處經論 不備四土 何必正如長者子即是
化眾生佛土調伏眾生 佛土諸眾生何國入佛智慧 諸眾生何國菩薩四土宛然
相似名目在下 開權顯實二乘 一音演說眾生隨類
何妨二乘通教菩薩別圓 無礙華嚴佛土四攝 乃至有人二十七
佛土無量壽第六四攝 不盡若爾何不二十七一往 四教三明佛國
非但正報依報正因 佛國寶積十七 正因十三正因
既有一往四教菩薩願行 四佛四土子細 分別一者菩薩一實
願行成就眾生眾生界內 未盡菩薩界成佛 生來同居願行二者
菩薩權實四行四眾眾生 便界內菩薩有餘成佛眾生同生別圓
菩薩別圓願行成就二種 二種眾生無明菩薩報國成佛 別圓眾生實相無漏來生
四者圓斷願行滿 妙覺位居常寂光眾生 寂光十方諸佛虛空無有
增減眾生四土四眾 願行成菩提同居寂光未來際 如法壽量品四明見佛不同
譬如諸天福德 色有佛土虛空不同 不見可見具有
當分諸天福德 色有異見異質一見答應 四句一異異見娑婆極樂
異質一見娑婆極樂 別圓菩薩天眼一有 身子螺髻所見一有同居
四一一見羅漢意生界內同生有餘所見無異 有餘三乘無言說道
無漏國土一法相同 譬如諸天 障礙色有障礙障礙色有障礙
答應四句一有障礙色有障礙 染淨有餘不同障礙無障礙法身菩薩無礙天眼染淨有餘
無障礙色有障礙因陀羅染淨 有餘二種眾生見障礙無障礙無障礙 三賢聖住果報無障礙
四句染淨有餘 即是菩薩
佛慧寂光 眾生常寂光異質 即是諸佛心淨
平等法常寂光土無形十二 無量有無虛空淨名 十方佛土悉皆空也五明往生
一總一總四土往來來生大品從此名為往生 來生常寂光土
往來 四土往生染淨往生 穢土受生見思惑惡業
四惡趣善業生人三乘聖人 往生果斷九品生人 二果一往三果
往生十住 乃至通惑未盡三界可知皆是 來生同居來生三乘聖人界內
方便果報寂光明淨凡夫四惡趣見思 善來生人權實可知有餘
往生三藏二乘通教三乘別教十行 後心三界往生勝鬘 生死二乘大力菩薩意生不能
有餘法性身何等意生 一三昧正受通教真空 涅槃聲聞定力不見佛性
自性別教菩薩 覺知中道法性圓教 中道四諦圓伏無明
真修作意無明無漏即此法性身楞伽意生十地有餘十地
意生十地 三教菩薩界內惑同生有餘 寂光無明法身有餘三果
來生同居有餘無明別圓 往生常寂光土究竟寂光 不生不生往來分明寂光
寂滅忍十地寂滅忍等覺一生 圓教無明見佛得分乃至等覺有無變易生死
故云果報妙覺 淨土四十一果報果報 真理常寂光分段同居見思
捨身有餘有餘見思變易 不然分段煩惱 必須有餘
名實受生寂光 受生流動 常寂光果報生發
不生即是不生不生 常常何者究竟不生 不生四十一分居不生常常
四土說教不同即為染淨 不同凡聖同居既有五濁 有利頓教譬如日出
鈍根三藏方等大品方便調伏法華涅槃圓教佛性祕密華光惡世三乘
淨土漸教香積 何故驚怪本願有餘說教 盡皆往生不無利鈍
大論羅漢法性身佛道 別圓利鈍可知如來 一乘一乘不無
機緣開顯 法華羅漢求佛智慧 佛乘滅度三明果報說教
不同無明往生同一根性 直道 常寂光說教不同究竟寂光
而言法身無緣一切 即是法身說法果報常寂光分別 說法不同四諦果報
常寂光可知觀心 四國心性本來畢竟空寂眾生 顛倒無明因緣善惡所生
因緣善惡凡聖 同居何者善惡穢土因緣虛假 入空即是有餘非空
以為因而因果 障礙即是果報無障礙 無明即是佛性無明
常寂光心淨佛土佛國華嚴無量 世界心緣一切諸法
佛國序分 正說流通序分 佛國寶積世尊
三千界寶積深知說淨故稱佛國因果敘述正意 佛國正說室外
室外寶積 佛國因果如來 諸眾生大乘如故聲聞
小乘佛國依報 玄旨方便品國王長者 佛果正因界內
同居結業有餘 二種眾生來生弟子品 聲聞界外法華
果報成佛眾生來生 菩薩品諸菩薩無明 妙覺一種眾生來生
文殊問疾毘耶離淨名 十方諸佛國土空也 佛國如來佛國
不思議品須彌不思議 依報自在觀眾生品天女 淨名正是佛國
故云十方佛土佛道品 非道通達佛道即是不淨顯現淨國諸佛眾生
教化群生入不二法門品 入門無明果報 常寂光香積眾香淨國
娑婆穢土即是室內五品成佛說淨 兩國三通菩薩行品淨名 大眾菴羅園阿難種種
經文 即是室外如來種種分明聞經得道佛國
流通法供養品天帝發誓弘經如來 印可流通不思議解脫佛國因果 囑累品付囑彌勒阿難流通
解脫法門佛國因果使不斷品類 故稱品題佛國
正當既有云何不用 不無例如摩訶般若
舍利弗後半 何妨不許正名不許 正用若爾應用標題
金光明同品 不同阿難不足 宛然
眾多略釋二明 觀心略釋三義以次 一次
初文如是 大聖說教必須是以 發生故云歡喜如此
說教 時眾歸心所以高位 化佛菩薩預先稱述歸心
故云初六即是 即是寶積即是
序分不同 會通字書經意 無妨依義不依語二明
以為如是即是合為為首 眾經不同各異有所
故云別名有別有別 通名因此 兩序兩序
便 便復次 何者說經之前
乃是如來入涅槃故知 在後發起現在弟子信心 未來弟子若爾在世
無序之前佛說 其事得名觀心 通觀即是因此觀心成就一切佛法
入道即由觀心兩序 豈不顛倒便觀心修行 便即是心觀前事顯然
觀心不可 經教說經入道觸處 觀行尋求聖典觀行
得宜文義分明分別

維摩經略疏卷第二

[0567c21] 經文 義通眾經一總一總 佛教阿難大弟子入佛
大論涅槃阿難親屬愛結 阿難未來 及時何為凡夫阿難
道力心得四事請問 云何修道當作惡口 云何四問佛經何等
阿難現在去世四念處修道 戒經大師惡口車匿法治 那陀迦旃延經入道
法藏應作如是說如是我聞一時 國土與其大眾非獨我法如是 三世諸佛故知即是
遺囑如來遺言 三世諸佛皆然何故如是 乃至四念處如是
印定佛說弟子 十六外人 邪僻
百論惡口車匿法治自恃王種 諸比丘法事即輕落葉 一處何所去世猶自
梵天 犯法 調伏那陀迦旃延經
有無一家三藏教非有 無門三門在此諸比丘波羅 木叉波羅提木叉解脫
解脫處處解脫毘尼食時 正義解脫大論 毘尼佛法
邪見僧眾不以戒律滅佛念處修道者離念生人 坐禪受生多聞說法但是世智
念處能破四倒聲聞念處摩訶衍無生入道念處有所 大乘有無無量念處
正觀佛教不出滿生滅念處即是 半字念處即是滿字滿 見佛大涅槃諸佛法界念處
入道遺囑念處 多用一如二我聞者親承一時
佛住約出化主五方聞經 聞者成佛去世 見聞自利利人功成
如是

[0568b11] 如是 故云如是一總三觀一總如法如法 誠諦可信大論佛法大海
如是善信不信 不如如是大論 無諍弟子
心受解脫如是不如外道 聽者現世地獄 古來多云如是如理
如理無非四不可說 一生三假 因緣生如是波羅奈
五陰生滅如是說悟道 聲聞有為法無常羅漢果 法眼淨二明如是大品三乘
無言說道煩惱迦旃延二百比丘如是說心得解脫即是 三假如是無量義摩訶般若
華嚴宣說菩薩歷劫修行 如是說得道種智 菩薩位知眾中道如是大品
諸法實相出現化佛諸法 實相出現法華諸法實相 汝等諸菩薩入不二法門
如是說見佛知見不思議 解脫佛法如是眾經 如是華嚴頓教因緣假名中道二種如是
三藏因緣生如是方等具有摩訶般若法華中道實相 大涅槃諸佛法界
大乘不定具有如是如是 無二諸法畢竟
尚無一種何況 權實三觀 即是三觀如是華嚴如來
觀眾生如來眾生心 一微塵大千經卷眾生一念無明因緣 所生觀心因緣生入空
生滅如是可知 觀心即是六即分別 增上慢退人數

[0568c24] 聞者 阿難所聞故云一總 親承 可信承受所致大論
隨俗和合隨俗學人 利生 金錢銅錢法爾無怪和合
聞者耳根作意和合耳識 意識分別種種所聞因緣和合故稱阿難耳根聰利八音領納
無遺故稱大論阿難得道 涅槃成道二十 之前說經阿難涅槃
不得云何如是我聞大論 結集法藏合掌涅槃說偈言說法爾時不見如是展轉乃至
波羅奈展轉聞者舍利弗問經阿難 得佛三昧三昧 阿難求乞涅槃第四
說經有所復次大論結集法藏優婆離登高如是我聞未必
阿難阿難結集小乘大乘 不同有言結集小乘大乘經 彌勒結集阿難結集
大乘經大品阿難 不共大菩薩阿難結集不共 二乘正法阿難阿難
阿難阿難阿難三藏 阿難大乘阿難不共大乘 法華阿難授記即時憶念過去無量
千萬億諸佛法藏如今所聞本願豈不 一佛 三藏薩婆多有名
曇無德犢子第五 外人神我假名 大品
有名幻化別教 善於知見得無罣礙 大乘差別皆是
圓教中道佛性中論 無我正法無我 非我無我不二無我
大經無我中有無我 不二不二即是實性實性二十 圓教
大論隨俗三教隨情豈非 隨俗圓教即是佛性隨俗三教 耳根圓教即是
法性 多少可知二明聞者大經
四教藏教 生生大生生生 名聞大經生生十二因緣相續
何以聞義具有 十二因緣 生生聖人聞經不便何者藏教
得道人生報身根塵和合 通教即是如夢 別教所聞自在何者世諦
聞持有所自在 大乘即是別教 圓教即是大般涅槃
云何 聞者佛住涅槃聞法音聲如法耳根功德相似十方無數
莊嚴眾生說受持 十方佛法如妙覺 究竟一切法所有音聲一時
大經如來說法具足多聞聽法無得四教 聞義多少如是可知大論佛法
無我若爾便是 四教無我經教異說不許分別非但方便教門
不信義宗觀心如是可知

[0569c14] 一時四眾得道如是 可信大論為生 大論陰入
世俗一時四眾得道 一時通論四眾一期 終久一時即是多時一時
春分四月為時春分實有多時 一時得道一時 說教一剎那一時
多少一時一期說法 一時就此 即是多時出世即是多少
一時佛說即是 第一義即是多少一時一時出世合為
多少不在二時一時 得道一時出世多少 多少一時阿難聞經一時
佛說多時阿難異時一時阿難得佛三昧阿難 即是聞經一時
生滅一時通教如夢一時別教 分別滯礙大乘 僧祇三世即是別教一時
不思議法性一時一時一切 一時如此不思議解脫菩薩 一劫一劫法華六十小劫
食頃華嚴十一一一 一時多少如是可知三觀因緣生定時知世間生滅法相
一念慧眼開發生滅一時 定心理即顛倒 不能非一體空慧眼
眼中佛眼皆是定心一念豁然開發 見諦一時

[0570a19] 化主傳聞可信何者九十六 歸心三乘聖人獨居究竟
師大頓悟誠諦聞經 機緣一總舊稱 覺者自覺智論
知者何等三世眾生 眾生無常一切諸法菩提樹了了 覺知名為十號具足一切智
無量 異名大論威儀名為 一天布施持戒善心三事
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聖住 三空四諦十二因緣四佛 楞嚴無量三昧無畏一切佛法
得法憐愍眾生毘耶離 四教根性 現相如初成道乃至涅槃四相
成道天王道樹成正覺 天衣寶座虛空 四教不同轉法輪現相不同
圓頓大小鹿野生滅四諦 瓔珞比丘方等 門外塵坌般若
種種佛身眾生 常光說法 涅槃方等如是隨緣
一往大略不同像法疑云如來入涅槃大眾 沙門威德相好端嚴
蓮華心地法門虛空無有豈非四教入涅槃 方等教攝隨機
長者子世尊 神力不共四教所見 相對隨緣
勝法觀世音種種國土大乘 如來四教 法門不同憐愍眾生
觀心華嚴如來觀眾生 何者一心三觀三諦知見 肉眼名為佛眼種智三智不住
法住三諦三昧所得 眾生不捨道法凡夫世間法 善用六即分別大乘要門

[0570c05] 菴羅樹園即是顯示說經毘耶離 菴羅園
廣博嚴淨名為廣博城邑 嚴淨 有言好道國有平正
國人好樂正道仁義 君主五百長者行道土人莫不 故云好道對法
廣博嚴淨即是釋迦法 廣博虛空功德智慧無諸穢惡 故云嚴淨居人廣博嚴淨
故居人間嚴淨 毘耶離諸佛寂如 遮那本國釋迦
涅槃解脫法華百穀 增長即是解脫 可解好道
大道從來大經譬如 隘路不容並行解脫容受 真解脫釋迦不思議法界大道即是
好道可知 道者思議作意好道 自行真修任運
無緣無念 好道故居人間好道 佛土觀心一心三觀觀心
知心猶如虛空福慧二種莊嚴 無染無著畢竟清淨心淨佛土 觀心即是解脫名為
好道因緣中道即是 直道留難無有此道 好道道者
一切道法好樂 好樂一切心無厭足未來際好道
果樹故云菴羅
分別 分別大經菴羅 具有四句分別
國人 守護故云菴羅樹園宿見佛歡喜 住所對法
佛住道品總持故云菴羅樹園何者 道品念處種子正勤為生如意 五根根莖五力枝葉七覺
七覺慈悲心諸眾生 誓願勤行總持總持以為 三十七品菩薩陀羅尼
陀羅尼總持不致侵犯 總持華中七覺慈悲總持迴向佛果
成果所得 故居菴園菴羅園不思議 總持分別如來居中
三十七品非有有無如來 分別道品菩提如此妙果 方便莫測分別
觀心三觀觀心心性不動修道 善根牢固總持華嚴菩薩即是道品
觀心解難分別大經具有四句 三觀不思議分別 觀心所以威儀菴羅內外
俱生自有威儀齊整柔和內觀 定慧菴羅三自威儀 不足可觀觀行諸法菴羅
自有一心三觀調 得道三觀開發諸法觀行 相似菴羅內外是故行人
可分菴羅處處對法 觀心佛心海眾 如意珠隨念
大地生長大經摸象不能執見 諍論是非 對法普現色身淨名父母
親戚眷屬大士答言菩薩 方便以為淨名既是在家菩薩 無有父母家屬不依約法
道法凡夫凡夫 涅槃處在豈可樹木 滿不思議
法門不捨道法豈不 極地法門華嚴豈止 世間下文菩薩行品諸佛
威儀有所無非佛事 善權祕密法華 入如來室如來衣坐如來座然後四眾無所畏不對
法門講說入佛殿 眾說得佛法華解說 不解
法門不得一切經 何曾解釋有失 華嚴頓教諸法方等經
小乘觀行 解脫眾生心觀行 斯文不以菴園諸法不得 觀心解釋眾生心諸佛
求解云何不思議 不住不思議解脫云何 佛土變現自在不思議品
無量世界心緣無量諸佛 小乘不得觀心何故 聲聞牧牛十一一一
比丘觀心如是豈非方等三藏 諸法觀心三觀四教 玄旨
微塵大千經卷 入理四教消釋經文。入理 觀行點出三觀一品一偈一句
無不入不二法門不思議解脫

維摩經略疏卷第三

[0572a05] 大比丘眾八千第六阿難聲聞菩薩天龍八部四眾 就此一聲菩薩
從小先天大為 菩薩小乘出家得道常在 戒行自守
菩薩利物 測量世人信義 天龍四眾未盡
無得 復次有所二乘凡夫 常行不二其間大經凡夫
二乘菩薩不空何以 聲聞無德 菩薩何故金剛
般若歎德之一歎德大論 比丘眾摩訶衍非但比丘必須
金剛般若比丘菩薩豈可 小乘經但是 可知一明聲聞比丘即是通語
多種胡越不同佛法出家比丘 比丘四眾 大品即是大論
一明所謂一處一時一心一見 道一解脫法華 因緣觀行而已一處同在菴園
一時一會得無一心 一見四諦一道得無 一解脫有餘梵本
摩訶大論摩訶 大王名為九十六名為 八千名為外道
一切智神通韋陀外道三藏念處 非但外道性地證果
三解脫解脫心得解脫 得無解脫大比丘羅漢 名勝得無
波羅蜜聲聞成就一切羅漢功德 慧解脫何須 三德大涅槃摩訶般若大名
三藏通教四門波羅蜜 聲聞名為觀心 比丘毘曇
大比丘不明比丘 眾生薄福 無法出家戒行
福田生物因果 三義智論乞士如初比丘羯磨
律儀律儀行解 戒定慧能破 見思能破
念言非但傳燈 眷屬宮殿驚怖而言 三明乞士名士清雅
出家清雅必須遠離淨命自居福利眾生憍慢自卑 資身清雅乞士
正義何者受戒破身惡業 乞士觀行次第 陰界求法禪悅無漏慧命
乞士下文身子佛說 八解脫仁者離欲聞法 三義得名不生
應供乞士成德直言比丘 未定在外性地學人 羅漢之一
僧伽 名為眾多名為 名為名為智論
愚癡破戒放逸 禁戒不能分別三學開遮 默然猶如
出家人戒定慧分別為人內外未能成就聖法 四事自責和僧
真實四果聖人真實 和僧二種不堪 二種僧事五明八千
可知菩薩 第二菩薩聲聞 大菩薩三萬親承演說
一明歎德 人類大乘行人通名菩薩 行人氣類西菩提薩埵
菩薩翻譯不同 毘曇自覺名為菩薩菩提 薩埵大心無上道大心
眾生無上道菩薩開士 始士大道眾生 不定梵音大論菩提
薩埵眾生諸佛成就眾生 菩提薩埵菩提自行薩埵自修 佛道菩薩不如
三乘同名菩提二乘 利物不受二字 二乘宛然通名
薩埵別圓真如磁石非但 亦即得名薩埵大經一實諦即是 大乘若非大乘一實諦菩薩
薩埵二乘少有慈悲願行二乘四教菩薩三教 歎德不用三藏正意有時引出
大小不同觀心菩薩三觀 入空大悲心菩薩 任運即是菩薩

[0573a25] 三萬 可知表法未可

[0573a26] 所知 歎德一總三結即是 歎德自行 所知大士隨緣利物荷澤無邊十方
眾生莫不知識聞名敬奉 眾生根性菩薩 知識三藏三祇滿百劫大人
所知通教道觀 雙流神通利物所知別教登地圓教 如來一身無量十界隨緣
所知橫遍十方高三 有緣所知諸菩薩皆是補處 高一有緣所知故云所知
觀心三觀高名聞名 敬奉所知

[0573b11] 大智本行 歎德歎德歎德自行
自行初二 即是大智本行一法 二法一法大智即是本行本起
即是大智本行法華諸法 本來寂滅佛子行道來世作佛無住一切法
北方師從初地 師從下至上不同 何者南方威神建立故知
北方波羅蜜初地乃至一往引證經文便通則乖違 經文對地處處
一往 自攝何者通論諸位 得勝不可以上下
大智本行成就金剛智滿 成就豈可師子吼雷震下地演說故知分別
有所等等豈非 如是一切 具足下地相待
遠近如法行處近處下地 華嚴十地智慧諸佛智慧 大地懸殊三教菩薩行
有所淺深二諦 優劣補處自攝登地即是 三諦入佛淺深分地
優劣補處下地圓教三諦 一切諸佛功德品位不同不無 等覺諸菩薩
見聞不同高下難測豈可 非但分別菩薩功德法門 行者勝妙功德
解脫眾生心二法大智本行解行目足 解行目足
所以大智只是入空二智方便名為中道 一切種智名為大智大論
演說大智彼岸實相大智即是 法實本行即是大智 一心具足波羅蜜大品諸法
一心具足萬行金光明一切種智 根本無量功德莊嚴自行 解行無不
成就果行滿 故云成就成就不同三藏生滅四諦發誓大智六度
名為本行成名成就通教 生起名為大智三事乃至般若名為 本行十地成就別教無量
名為大智無量波羅蜜本行十地 成就圓教發心名為大智一心萬行名為本行十地等覺邊際滿
究竟成就權實可知觀心解約 生滅四諦大悲弘誓大智 觀行六度即是本行三藏教入空
通教別教一心圓教可知

[0574a14] 諸佛威神成化 金剛菩薩身功德 解行諸佛
威神建立智慧大智功德加行 雖是菩薩自修外緣諸佛 譬如種子自有
日光風雨成實菩薩 慈悲智慧精進禪定自行不假 慈悲智慧神通說法自行
大鵬生長 加獎發起 觀心三觀必須懺悔十方佛心志
加護自然邪見 有心不信諸佛威神 他者華嚴
十住諸佛放光乃至金剛 十地如是護法 觀心三觀既成利物必須懺悔十方
威神建立利生風靡 護法 功成初二
法如行人名為 佛法即是陰入 涅槃眾生種性具足
佛法城中人物一切眾生 菩提妙理天魔外道 破壞見思菩薩眾生
涅槃愛見受持正法 即是四教正法菩薩十方佛 教法陀羅尼總持名為受持
降魔眾生內外愛見煩惱 涅槃諸眾生法王種性安穩 佛法不致散失護法受持正法
空空涅槃

[0574b19] 師子吼功成大經 佛性師子吼三昧菩薩三昧 師子吼師子吼無畏 (云云) 。觀心
所行四教怯弱 師子滿名聞十方 功成十方傳揚聲聞大將功名蓋世

[0574b25] 眾人 眾人初二 護法菩薩祈請 大將危急
菩薩不請之友何故 天帝轉法輪菩薩不須 但是說法生物
不待凡是有心必應有緣 有無受持正法世人 同志菩薩善巧根緣共修
四諦得無道果法華我等 開權顯實佛乘直至道場法親道諦
如是眾生道諦開權 安住無上涅槃 觀心入空假名中道
三觀三觀成心 四心道諦即是

[0574c13] 紹隆 功成師子吼名聞 菩薩無畏四教即是紹隆 三寶入佛初心成就一體
三寶增進不斷乃至妙覺湛然安住 一體三寶常住不斷使不斷 次第不斷初三乃至圓教
三寶不斷展轉教權菩薩 四教三寶眾生使佛種不斷 大般涅槃常住三寶皆是菩薩說法 師子吼名聞十方
不斷觀心紹隆不絕在世 紹隆三寶去世佛法 弟子所以造像結集王度
相從三寶不絕彌勒出世真正三寶 紹隆不絕彌勒滅後亦復如是行人 末世造立尊容書寫大乘出家
相從三寶紹隆不絕三觀心觀 相從三寶空有第一義一體三寶 不絕故經云真佛亦復 文字解脫文字即是
解脫諸法賢愚經未來 比丘應供養恭敬舍利弗目犍連 功德亦復無量紹隆三寶功德譬如
大臣國家重大菩薩三寶使 不斷功德無量十方諸佛不能

[0575a09] 魔怨紹隆不斷眾生 愛結鬼神天魔諸見 十八六師九十六種外道法城使
三寶斷絕菩薩修禪定外用 神力降伏魔怨智慧說法 外道內外魔怨內外外道
三寶不絕紹隆四教 愛見無生道諦禪定智慧 界外愛見無量道諦莊嚴
莊嚴生死外道 諸見菩薩不捨不動故云外道 界內愛見化城
三寶使不斷界外愛見 大涅槃使別圓三寶不斷故知 界內外界
大經華嚴 界內分別可知涅槃迦葉自此 之前邪見三乘聖人界外
邪見不到彼岸 一手豈非界外聲聞 菩薩云何華嚴菩提心三昧
善知識菩薩鴦掘魔文殊外道修空尼乾默然即是界外外道 何故八千不能觀心
空空假觀降伏界內 降伏界外

[0575b06] 清淨 從此法忍 隨順心所
自行斷德二智斷德一總一總菩薩 清淨生死二種
界內界外三藏補處見思 通教補處習氣界外見思別教 補處十一無明三十一
並非清淨圓教補處四十一 一品有若得名清淨 持明第九清淨一切清淨
二障菩薩大菩提 圓教補處清淨觀心空空 界內惑清淨 界外煩惱障清淨

[0575b21] 斷德五蓋有言 足以大菩薩
五蓋一切界內 界內界外界內五蓋 四千何者貪欲
戒取即是等分萬一 四千根本宛然界外 五蓋四千既有三毒得無
五蓋涅槃生死 既有根本三毒根本五蓋 四千不同數人
上界上界 三藏不同三藏菩薩 凡夫足以補處
清淨可知五百 可知觀心空空 一處可知
無礙解斷德無礙解不思議 解脫異名大論解脫無礙解 無礙解脫
解脫界內思議無礙解別教 十地無礙道解脫道界外 約定不思議無礙解圓教
解惑不斷究竟二種無礙解不斷安住思議究竟安住
思議寂照不二大涅槃究竟安住 無礙解大般涅槃異名 三觀究竟安住一心三觀即是 安住無礙解

維摩經略疏卷第四

[0575c24] 總持才不智德一總 一總即是總持 三昧陀羅尼總持即是
三昧陀羅尼以此 三昧三昧菩薩三昧十方諸佛 現在一心三昧何者
薰修俗諦三昧三空 三昧自性般舟一行首楞嚴 三昧中道一心三昧三昧故知
三昧俗體 二諦三昧根本俗諦 次第別教三諦三昧若一
三諦圓教三諦三昧三昧大論 三昧三昧不同在此 觀心三觀三諦成王三昧任運可知
陀羅尼能持 總持善法 法華陀羅尼陀羅尼
百千萬億旋陀羅尼三法方便陀羅尼 旋轉入空真諦界內 通教一心圓教千萬億
旋轉分別塵沙惑顯出恒沙 界外無知則是別教一心 圓教法音方便即是二觀方便
中道次第別教不斷無明一心 中道圓教法音方便 一切一音說法隨類
陀羅尼無礙陀羅尼具足 陀羅尼補處初心 發心畢竟後心三諦
即是補處無礙陀羅 三藏菩薩陀羅尼尸毘王歸命救護陀羅尼陀羅尼
輪王菩薩聲聞 入滅不須觀心陀羅尼三觀 大品二十四
華嚴四十三藏 四諦名字無礙四諦 無有滯礙無礙六道言辭
生滅四諦言辭無礙 根緣生生不可說無窮盡 樂說無礙才能
通約 無生無量可知不斷 不盡法義苦集無盡法義
無盡樂說無盡復次 生滅無生乃至 空中說法無障礙不斷觀心 可知

[0576b14] 布施具足智德定慧慧開方便 十度十地出力
般若方便四諦 布施四教無不具足 波羅蜜究竟到彼岸布施
乃至方便事理究竟法界究竟 彼岸故云無不具足觀心一心三觀 不見乃至不見善巧分別
乃至無不具足

[0576b23] 無所得內外煩惱生死可觀 即是無生忍寂滅忍無所得
無所得以為即是得無所得仁王 瓔珞寂滅忍寂滅忍 上下金剛心名下佛地
十地等覺 三藏文義二三
百劫無生三十四名為寂滅 性地須陀洹乃至九地 名為無生十地名為寂滅別教
三十初地九地無生十地 寂滅圓教五品 乃至九地無生十地金剛心寂滅通論
圓教初心仁王 金剛頂伏忍普賢賢首在此下文歎淨無生法忍
無生何以寂滅法忍 無生通論無生只是寂滅 大經不生不滅不生
大涅槃本不生 寂滅若然寂滅即是無生何所 觀心一心三觀三諦即是
法忍法華如來衣如來衣柔和 忍辱

[0576c20] 一明 內外大論智慧
外用無畏不明 內外 即是隨順隨順
根緣眾生 四法菩薩隨轉因緣生 根性
不出根緣復次 實智眾生說權智方便 權實二智隨順三義
不退法輪四諦四悉檀 不退不退法輪轉生 不退轉無生三行不退轉無量四念
不退轉三藏三藏教 退位不生四惡道不受女人 不生邊地具足宿命智五事
名為通教已去羅漢不退 不退不退別教 不退不退圓教一心
三不退法身名位不退 不退念念流入不退 三觀三不退
一心正觀中道名位不退 不退自然流入不退解法 知眾解法如法知眾
根性四諦 眾生以此十力中有 即是如法知根即是 知眾皆是具足

[0577a21] 大眾 二明無緣十法界 大眾四諦 之上無所畏慈悲福慧
一切無所畏即是外用無畏

[0577a26] 功德智慧內外內心無畏外用無畏三結無畏初二內心莊嚴師子吼
內心無畏即是自性清淨心法身福慧顯出自性清淨心 莊嚴自性清淨心二嚴莊嚴法身
福慧一實權實 無所畏

[0577b04] 相好外用無畏種性色身尊重迦旃延子 十二所致第一
真修第一別教 智障第一圓教相好法身相好具足法華罪福
遍照於十方微妙淨法三十二法身 眾生無由 白毫相中道無緣
故知即是法身三十二相 第一法性大經妙色湛然 不為生老病死妙色諸色
第一十界如意珠真真 第一應佛化身第一 世間真相世間嚴飾
外道 三藏菩薩人天百劫菩提 菩薩有所世間嚴飾大論
百劫金剛般若若以色見我 別教菩薩界內空心界外 相好圓教菩薩界內外
法身即是真相故云相好 第一虛妄世間

[0577b26] 名稱 高遠須彌三結成為初二無畏菩薩遍十方十界 名為高遠別教須彌山今圓
金剛心須彌須彌 高遠如法不動無上智 須彌

[0577c03] 深信堅固 無畏二種四教分別 依次五品弟子一向
不思議三德六根清淨 佛地諸菩薩 高位故云深信堅固
不為內外金剛深信金剛二義本際定慧利用 實際萬物不能 生死不能

[0577c12] 法寶普照 放光說法正說三明進修放光說法
二明放光說法放光菩薩悲智三諦善法 一切有緣普照放光三昧普光
三昧普照凡夫光照 出世出世得度菩薩 應用三昧善法得度華嚴
思益大品光明 眾生能行如是種種利益 得道若一別教
普照二諦諸菩薩 一切光照一切處十界眾生利益隨機入道普照光照云何能破
譬如病苦安樂 以此善法 光明作佛事

[0577c29] 甘露二明 甘露諸天不死中論實相 名天甘露三乘聖道實相甘露
二種眾生得度 甘露得益諸菩薩說中實相 偏圓所得不同法華平等 一味眾生不同

[0578a06] 微妙第一三明甘露雨何故 法雨微妙如法 妙音遍滿三千界隨意
補處不能一音遍滿隨類 微妙第一 法性微妙第一

[0578a12] 深入緣起 放光說法一明緣起智慧 邪見斷德初文 所以放光說法利益智能深入
緣起緣起一生即是無明十二因緣 一切生死解脫緣起因緣一切 佛法深入深入生死緣起成佛
緣起大經十二因緣深入 了了見性何者因緣生 三藏通教界內塵沙
進入中道十一無明別教並非 圓教菩薩一心補處 十一深入諸菩薩並入十二因緣
正報緣起依報成壞緣起深入 因緣實相甘露深信 餘習斷德放光說法者
放光眾生 繫縛甘露眾生有無二邊 邪見邪見界內界外界內六十二
有無界外種種諸見有無界內 邊界無邊大經凡夫 菩薩不無正見中道
二邊一切邪見邪見正觀 中道真俗二邊金剛頂邊際滿中道 三惑餘習圓教
法雲圓斷諸見等覺 千萬億重修凡事分明習氣微薄餘習
大論有無二見無餘 法實界內二見 登地凡夫我相有無二見
經文。見道 諸見別教登地界外並不補處 優婆塞九地斷見十地
一切清淨等覺 一家圓斷分明

[0578b18] 說法 成就一總功德師子吼 決定諸眾生皆有佛性無畏
廣心怯弱無畏不可 四教師子吼 甘露法門無所畏師子吼非但
不畏禽獸香象墮落 菩薩甘露法非但諸眾生 怯弱愛見墮落 一切愛見

[0578b28] 其所講說雷震 甘露法雨大論法師多聞論文
甘露法雨八音 邪見使一切善根萌芽開發 二木一地所生使一切行人宿開發

[0578c05] 無有過量功德無有 諸菩薩神通智慧放光說法十方 無有方便不能過量
十地

[0578c08] 法寶進修 諸菩薩 進修即是等覺千萬億
玄門入住 凡心一切法乃至 等覺一切法
一法一切法 千萬億重修法華彌勒下方菩薩 無量三昧導師
眾人眾人 生死海非但令眾生得佛法寶 玄門故此
不得無價寶珠菩薩煩惱 一切智諸法玄門 增進異名諸法十界
深妙十法界二諦三諦甚深名為三德 所行菩薩玄門增進
化眾生根緣諸菩薩天眼常在 不以二相諸眾生 善惡業緣
心所行者種智 宿世所行二木一地所生根性 二木七方便一地所生根緣
明知 故知玄門

[0579a05] 等等歎德自行自行智德 斷德一總一總自行智德
等等自在等等十方 諸佛諸佛等等 實相無能

[0579a10] 佛種智圓 實相等等圓教 得無四十一無明
等等金剛心菩薩 故云等等 可知

[0579a16] 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自行智德大論菩薩自有無畏不共菩薩分得佛力無畏不共補處十四
日月十五日月 三藏十力無畏大乘毘曇不共 名教大論無畏大乘
不共分別同異名義 通教二諦分得十力無畏故云十地故云等等別教
分得十力法名十地所得十力 法名等等圓教上分得力無畏 不共法名華嚴明初如來
十力等覺乃至 佛十力無畏 等等並非自在佛慧
無明究竟自在菩薩有無猶如 得佛以此為

[0579b03] 關閉一切 自行斷德惡趣惡趣 二種關閉有為惡趣別圓不空關閉無為惡趣諸菩薩
中道有無一切惡趣 關閉眾生惡趣

[0579b08] 修羅即是六道三藏帶結 神通五道染淨教化
通教地界扶餘五道神通一身 量身清淨妙法湛然一切即是二十五
三昧二十五有補處慈善 隨機應現五道利生界外 眾生大醫王病者
五道利物眾生三教 下地皆是諸菩薩 大醫王界內不善
四悉檀四法行者眾生聞法 界內大小乘聖道解脫

[0579b21] 無量 唐捐無量 成就自行滿無量佛土嚴淨 滿見聞無不法身
隨感見聞世間出世間有所唐捐捐棄 自行隨心所行任運契理
不虛他者眾生 悉檀歸向獲利 並不

[0579c01] 如是一切功德具足 三結歎德成就南北 一切具足一家解釋
菩薩功德無量無邊 豈可

[0579c05] 名曰說法王子 五十二
繁多三觀釋名 二觀即是平等故云等觀不等 二諦無量不等不等正觀
中道二諦不等體用 不等六即一切眾生 即是實相等觀實相深知
名字等觀中道通達無礙觀行等觀相似相似等觀名分 實相究竟等觀乃是
究竟等觀不得觀心即是便 增上慢菩薩旃陀羅不受 即是不信大乘經了義下去一一
加一三觀然後一心 觀心定自在王觀心 定於一切法自在
國王自在正觀三諦滯礙十法 自在法相十法界三諦法相光明慧光實相
智光莊嚴法身心性 廣博猶如虛空大智法身寶積觀心具足萬行萬行寶積
寶積法性相應 寶手觀心成就權實二智寶手 寶印手實相觀智舉手
正觀佛果下手觀智 無緣大慈下化眾生正觀 眾生喜根如來藏大喜
得中法喜所願自在分別 十界通達無礙虛空藏 猶如虛空積聚名為
道品諸法 生死見者實相了了 見性譬如帝釋無量正觀三諦
具足無量諸法煩惱諸眾生 正觀心性網光明網煩惱諸眾 無緣心性真修無緣無念
實相智慧 正觀方便天王第一義 自在心性二邊
中道迅速三德 見道自在王一切法 自在功德正觀心性一切法
莊嚴法身師子吼見佛師子吼 雷音正觀心性中道多聞 一切二邊
四方境智相應 香象煩惱荷負一切香象法性本本淨智
分身慈悲荷負一切香象 見法常住正勤不休息 不空不住化城休息
心性不生一切法不生般若 福慧莊嚴法身觀世音 使一處觀世音
大勢正觀心性界內魔怨外道 正觀清淨法網煩惱一切眾生杖者福慧二種進趣菩提
眾生中道無勝 實相出世心淨 佛土實相
故云實相 如法明珠權智 彌勒得無一切文殊師利
見佛三德故云妙德如是菩薩標名歸心 一切觀門名字互通等身
如是心觀諸佛菩薩法華能信 比丘僧諸菩薩華嚴十方諸如來
一法一見一智無畏諸佛 觀心凡夫觀心 菩薩諸佛解脫眾生心
文字離心佛菩薩解脫 投淵夜遊

[0580b23] 如是三萬 第五大眾數諸菩薩皆是十地 等覺北方師從初地十地
九地十地例如 補處明本高下 何須

維摩經略疏卷第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8 No. 1778 維摩經略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