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Wei Mo Jing Lue Shu Chui Yu Ji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

[0711a05] 智者荊溪(三十四)有意不暇盛行後世童蒙文義難以其間理事往往至若依正斯文指掌無情無成三觀階位羯磨律部妄為星隕大師昭王二十四其間講武穿鑿不韙古人有言不免水火成童學問心志不通安得不辭使使智者荊溪道昭昭然仰天白日不為執筆大中年青乙卯九月西故人吳興龍山蘭若上方林泉岑寂(高僧元嘉尚書撰述涅槃)防風(吳王夫差仲尼防風[-+])香火解釋荊溪符合引用有道法師荊溪門人解義當今擇善而從指名十月十二十二月十三日絕筆優裕子孫達人豈敢荊溪自得然後對曰昏睡輕者重者及其之一荊溪及其不異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卷第一
沙門釋智

[0711b21] 維摩荊溪 自序初文

[0711b23] 維摩經略疏 維摩維摩 淨名即真應身法則
常則不易淨名維摩 得名繁蕪 機要故稱敘述荊溪
故云 能所四重維摩能詮 淨名智者
荊溪 別名
別名之一通名

[0711c08] 門人翰林學士補闕 門人 荊溪荊溪 門人翰林漢制尚書郎作文
起早 中秋 翰林翰林
唐朝故事舍人 密切大雅魏徵 岑文本褚遂良敬宗上官
有名乾封北門學士劉懿 萬頃天朝 味道改為翰林
安貞相繼改為翰林供奉 二十六謙光學士 學士定員校書
尚書 不拘常參滿 供奉諷諫
皇朝補闕
余年當上辛丑洛陽 河間塗炭吳越轉徙 [*] 之中二十嗣位應詔京師
明年東宮校書郎唐德宗貞元 年庚補闕釋氏義理在於
言談一乘釋氏 釋氏鼓吹諸佛影響朝庭 太子實錄
修撰翰林 朝庭不為 四十士林顏子不為
李翱感知貞元 人事九月文章 補闕安定當是時塞滿
文章 知人相見 古文遺風
不朽無窮拂拭吹噓 幸甚十一月歿 朋友公卿往往姓名
以是貞元十一月 皇朝高僧傳荊溪 道者學士
深入之謂止觀 以為其後
序文明智 三事

[0712a29] 非道不生不明非人不行 相依 白虎通聖人聖者 不通
知情聖人聖者斷惑 成聖所以 成道不明無言
所以淨名非人 不行來世流行所以 智者疏於天台者者
理則成聖傳教 事相因故相依傳道淨名

[0712b12] 大小權實淨名在家成化 至道 唯一隨機 別圓中道
三教根緣不一悟道所以 居士三教三藏圓實 二智

[0712b19] 聖賢淺深智者  聖位 能行智者疏通
開啟教法五品六根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言依 有道為人依止末代獲益

[0712b25] 然後後學正真 道義 佛會淨名 受益智者以此申明令人
開解文字解脫 周易 分之不以周易所以
所以得意 俾使使末代後學 解說正真遊方道義
成性道義荊溪

[0712c06]  文選 荊溪
荊溪

[0712c11] 天台大比丘湛然智者 一貫文字解脫  比丘自稱大沙門
自矜失禮無知 探取廣嚴廣嚴城淵海文選
淵海荊溪天台義門 旨趣文字解脫

[0712c20] 以為智者大師偏圓 方等 不惑凡百
學者 皇帝 偏圓中彈 四教涅槃經五味
教法華嚴 鹿苑出生方等 般若醍醐法華涅槃
旨趣精微 精微現存世故不惑觀法
自行無疑講說 自修觀行心水澄清 故云凡百
學者來歸荊溪

[0713a08] 弟子祖師 因而 何如弟子
比丘眾作禮於是合為 前部偕行淨名  疏解
疏解經文二十八三十 周易著語文選
簡略因而 成文經教 簡要
荊溪自序何如其事弟子 二義
辭別 義門故云 精義故云
荊溪廢舊 前部偕行 大旨隨機

[0713b01] 聖人生生根器 四教五味萬法 一道一乘 文中
聖人不等聖人生生群生人人一切眾生無不一道 熏習淺深有權實利
隨機一代教 調法華四教 五味四教
所以華嚴二教鹿苑方等 根器其實 明法禮記
文武弓弩弓弩 諸法生滅一如故云法華
機器機緣同歸故云二明古今

[0713b19] 然則聖人隨感不得不 不得不 以至 果位眾生飛龍
見大不得不 四教智者 淨名修撰
修辭所以不得不 末代不得不傳授 二明

[0713b28] 其所天台杜口立言階位不同至於施教 淨名杜口智者立言天台
立言左傳太上立德其次 立功其次立言之謂不朽階位不同 淨名等覺聖人智者五品賢人
杜口立言荊溪智者機宜 其實至於
揆度自謙

[0713c09] 義學不足之所以 荊溪
論語顏淵夫子仰之彌高 故云不足毛詩不足
旨趣荊溪不足 以敘其事文辭歲時

[0713c17] 甲辰  甲辰唐代宗廣德 縣名常州天台
修禪二百盤石平正猶如古老相傳放光 修禪

[0713c23] 荊溪自序題目自序 孔安國尚書春秋何晏論語
荊溪博識所以 作者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