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 Guangming Jing Wen Ju Ji 金光明經文句記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金光明經文句記卷第五 (上)宋四明沙門知禮述
[0138a13] 大章流通二。初釋四天王品題二。初因 緣釋二。初約處釋人二。初明處。二十八天皆 上升之趣。此當其首。天分三界。於下界中此
復在初。居半須彌者。處之所依。欲界六天。二 天依山。忉利居頂。四王在半。梵語須彌此云 妙高。出水八萬四千由旬。四寶所成。二東黃
下出人。持國者。護持國土故。乾闥婆此云尋 香行。天帝俗樂神也。富單那此云臭。餓鬼中 勝者。或云主熱病鬼也。增長者。令自他善根
增長故。鳩槃茶此云甕形。頗似冬瓜。是厭魅 鬼也。薜荔多此云祖父鬼。餓鬼中最劣者。 雜語者。能作種種語故。毘舍闍此云噉精氣
鬼噉人及五穀精氣故。亦云顛狂鬼也。毘沙 門此云多聞。福德之名聞四方故。夜叉此云 輕健。飛空健疾故。羅剎此云可畏。亦名
暴惡。二此四下明品來意。二觀行釋。三種觀 法此當託事。以其境智一一皆借事義而立 也。須知託事多兼法相。如王舍城而觀五陰。
耆闍崛山而表三德。此之五三何殊四諦。然 此正是託感應事明境觀也。分二。初示觀相。 四諦四智乃至諦下各論見思。何教不說。今
釋教義既專約圓。故所明觀不關三教。四 天須表無作諦理。四王乃表無緣妙智。照事 即理名護諦境。了縛為脫名護心數。為他說
此名為護世。通別見思同體為障。名為鬼神。 法花指此等者。不無少異。彼以鬼神但譬五 利。乃將蟲鳥而譬五鈍。今則利鈍俱類鬼
神。但取分同也。二若不下明利益。而且先明 不觀有損。侵害心王妙智不發也。毀損境界 諦理不彰也。心王至迸散。示迷三德而為三
障。雖論三障迷由煩惱。故云俱為鬼神所惱。 能觀下正示觀之有益。無明即明為能觀智。 此觀觀苦生死即涅槃也。此觀觀集煩惱即
菩提也。控御等者不動諸見而修道品。不斷 癡愛起諸明脫。如斯控御豈獨不被侵害。而 能顯理備德。顯理故諦境國安。備德故心數
民寧。以轉八萬塵勞成八萬定慧也。自行了 達既其若此。令他修證豈不然乎。託護世天 王之事。修觀獲益其相略爾。二釋十三品經
文二。初立意分章二。初立意。季亦末也。翳障 也。二凡為下分章三。初開流通七章。方軌 者。方法軌範也。二天王下出天神五段。以地
味膏腴請處說處者。膏腴土田良沃也。史記 曰。東割膏腴之地。是也。腴下多味字。禳除 也。又天王下且從增勝備論。一一皆有五能。
三四天下示此品六番。二正釋經文七。初 段分五。初又分六。初述護國之能二。初分 文。二敘敬下釋義二。初四王白佛二。初經家
敘先標。北方天王者。西土以北方為上也。偏 袒者。西方之禮。弟子詣師必須偏袒。表有執 役。二正白佛二。初分文立義。二法性下用義
釋文二。初歎經三。初歎體。佛所護理無量 甚深。橫攝法周竪收法盡。理若不爾豈名經 王。問文詮此理故言經王。是則經文但是能
詮王惟在理。釋題那云文號經王教攝眾典。 指文指理二處不同。如何和會。答若前三教 文理不合。此則為妨。今乃從圓法皆不二。
文外無理理外無文。釋題舉文。若其孤立豈 得稱王。今疏指理不攝文者。翻屬前教。信文 理合是經是王。其義祕妙不可情求。今經王
歎體與序品不別。二約體下歎經宗。約體修 行者。體是本覺起成始覺。方得名為約體修 行。體具佛界因果二嚴。全體成修二嚴無作。
名非莊嚴而為莊嚴。今以極果二嚴為宗。世 天下經云。諸天包此三也。然應有四。恐文 脫誤。或可天王本是生天故疏不出。此四天
名義出大經。德王品云。一者世間天。如諸國 王。二者生天。從四天王乃至非非想。三者淨 天。謂四果支佛。四者義天。謂十住菩薩。以
見一切法是空義故。大論明三種天。一假名 天。即世天也。二生天。三清淨天。則兼三乘 也。三又下下歎經用。上至菩薩者。經無菩
薩之言。既云能滅一切眾生苦惱。則通指九 界方名一切。經文有四。初天趣。能與眾生 快樂者。天趣眾生也。次是經下三惡趣。諸
河三趣沈沒猶如大河。焦乾枯竭者。滅三惡 苦也。有經於枯竭上加能令二字者。妄也。三 能除怖畏去。是人趣。初言一切怖畏是總。次
別明破三障惡。三災是報障。怨賊即刀兵也。 并饑饉疫病名三災。惡星是業障。業來責報。 故惡星現也。憂惱是煩惱障。四舉要下總指
九界眾生也。二從世下述能護二。初分文。二 護國下釋義二。初內以法護國四。初護國之 由。二以法護國。即是述其護國所以。無法安
能護持國土。而其所以有內有外。外即世法 內即心法。若但行說世間之法。則令此經非 方等教。天王全是凡夫心口。須知文文皆有
世間出世間意。但以此句顯內義便。故云正 與觀心相應。如下散脂鬼神品中諸文。且順 世法詮辨。及至自述得名之由。則全廢事解。
故云現見不思議智境不思議智光。乃至云 我能安住一切法如性。於一切法含受一切 法。境智若是故名為密。方能外現鬼神大將。
豈非有理密故乃有事密。今文經雖不顯。大 師得意。乃以行說諦智之法。而為護世安民 所以。心數不行等者。心心數法全體即是方
便般若。心王邪故數行邪境。今王既正導令 不行。不行而行。行深般若到於彼岸三天黨 護國。意同向說。黨謂徒黨即八部也。黨輩
也。帥黨者。帥音率。導引也。如轉輪王下是 事釋。以輪王降四方喻天王遮惡鬼。七寶謂 輪象馬女珠臣兵也。四天眼護國。以報得天
眼者。非修得也。受天身則眼必徹障。幽暗也。 燭照也。萌種子初剖也。杜塞也。謂以天眼 徹照防將萌之禍根。塞漸起之惡源也。二從
若下外以策護國二。初標科敘意二。初標科。 二一若下敘意三。初勸說聽因緣和合二。初 勸法師為外緣。日出朝陽者。爾雅云。山東曰
朝陽。山西曰夕陽。雰扶文切。不祥氣也。呂 氏春秋曰。冬行夏令則氣霧冥冥。春秋元命 包曰。霧陰陽之氣也。陰陽怒而為風亂而為
霧。今以日出喻弘經。雰霧歇喻三災息也。 二次王下勸王者修內因。秉法者。秉持也。 一人謂王也。慶善也。王有善則萬方之民。恃
賴之。即尚書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也。故王 受是典而致國安。經饑饉者。爾雅云。五穀不 熟曰饑。菜蔬不熟曰饉。國邑郡縣者。王制曰。
凡四海之內九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國三 十。七十里之國六十。五十里之國百有二十。 凡二百一十國。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國。春
秋左氏傳曰。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 曰邑。又曰。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二勸 供給四眾因緣。經優婆塞此云近事男。優婆
夷此云近事女。以成就戒者。堪可親近承事 出家二眾故也。流衍者。衍達也。三勸能讚所 讚因緣。先王之德行者。先王道德之行。若
行之於身。即可以儀軌風俗。法言者。是出自 典誥聖人禮法之言。若宣之於口。即可以教 人民。君既無此故邦民不從其令。隣國不詠
其德。今勸下即勸王重道尊師修功補過也。 身意恭重謙以自牧。即道德之行也。讚歎在 口。即典誥之法言也。夫高下明謙卑之意。王
高而民下為國者以人為本基故。當勞謙以 聚之。辯以訥為師者。訥者內照清淨。故外絕 矜飾。即大辯若訥也。故能為俗中小辯之師。
尋常治身理國尚當如此。況今請出世之法。 祈人民之福。豈宜倨慢乎。儒禮以父事三 老兄事五更。屈王之尊敬卑為師。儒釋一揆
矣。羽檄者。文心彫龍云。檄者皦也。宣露於外 皦然明白也。或稱露布。蓋露板不封布諸視 聽也。顏師古注漢書高紀曰。檄以木簡為
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其有急事則加鳥羽 插之。示速疾也。今云羽檄稱歎者即告之以 文辭。述具休明也。爾雅云。顒顒昂昂君之德。
靡偃也。論語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 上之風必偃。草萊者。萊 [卄/梨] 草也。或作葉。或 作菜。字之誤也。二用意銷文三。當以上意對
經釋之。故云可見。二如來述成二。初分文。 二四王下釋義二。初合述歎經。四王所讚經 體宗用。既合佛證三德妙理。故佛述成。諸
佛從是法生者。體宗用三既是法性。豈有一 佛不從此生。二從於下述能護國二。初分文。 二法護下釋義二。初述以法護國四。初述護
國由。發心畢竟者。昔種善根是發心。今日 聞經得益是畢竟。二心比校昔種誠難。故佛 述成歎其宿種。然此發心等語。即大經迦葉
說偈讚佛。故佛初心但用彼語以成今意。 護世下云云者。此與觀心相應義如前述也。 三從汝下超述天眼護國。四從汝下追述天
黨護國。二從汝下述以智眼護國。前云策。 今云智眼。互見其文策即智謀。智能鑒照。 名之為眼。言和合者。即前云內因外緣。因
緣和合然後禳惡。云云者。前白佛則三段別 明。今則一番總述以包前別也。第二番白佛 述護國之事二。初分文。二一是下釋義二。初
白佛二。初工奉人法天除怨患。經天律治世 者。師古治民則天行化。罰必當罪賞必當功。 名天律也。二隣國興兵天令懅退。斥逐也。
經四兵象馬車步也。規往討罰者。規求也。 或作親者字之誤也。討誅也。傳例曰。有鐘鼓 曰伐。或作罰者。非罰。折辱也。出金贖罪也。
軍者萬二千五百人曰軍。天子六軍。諸侯三 軍。二佛述成二。初標科。二從爾下隨釋二。初 述成初意。無鬪訟名僧者。無鬪訟即和合也。
二述成後意。二。初正以等慈述其懅退豫安 也。二又勸下兼勸諸國各守本業。貪企者企 望也。佛告帝釋者。大經文也。經楚撻者。楚一
名荊可以為杖。撻擊也。廣雅沃濕也。美也。亦 柔也。壤土也。時不越序者。四時和也。心無貪 悋者。無貪故不多求。無悋故能惠施。后妃婇
女者。天子一后。三夫人。九嬪妃。二十七世 婦。八十一御女。風俗通云。婇女者。 采 擇其 容色之女也。第三番白佛。示其軌模二。初分
文。二釋義二。初白佛二。初出願。欲六文如 疏列。二示軌模六。一一如疏對。上六願 柏梁者。漢時殿名。天火曰災。漢方法以海
中鴟魚尾安殿脊以禳之。災遂息。世昧其由 謂之鴟吻。八紘八方也。休美也。自勵者。勵勉 也。四海者。博物志云。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
地在其中蓋無幾也。七戎六蠻九夷八狄。形 類不同總而言之。謂之四海皆言近於海也。 次佛下述成二。初分文立意。二佛告下用意
釋文二。初別述二。初述成六方法六。初述成 安身方法。羽儀者。漢書高紀曰。紀信乘王車 黃屋左纛。注云。以黃繒為蓋裏。纛毛羽幢
也。在乘輿車衡左方上注之。蔡邕曰。氂牛尾 為之如斗。或在騑頭或在衡。以纛是毛羽幢 為天子儀仗。故曰羽儀。經躬出者。躬親也。
二從復下述成安國方法。爾許生死之難者。 劫數如值佛之數也。三述成安妻子方法。四 述成安王領方法。五從常下述成宮殿方法。
六從在下述成上攝福方法。二從汝下述成 六願欲。六段如疏。經棘兵器也。與戟字同。 刺殺也。二從汝下總述第四白佛要其法利
二。初分文。由第三段末者。由前世尊述成 云。亦當迴此所得最勝功德之分。施與汝等 及餘眷屬。四王因茲遂要法利。二釋義二。
初白佛二。初人王運心。二人王下天宮相現 二。初事釋。人王至金光者。心存即三智金 光明也。至典即三諦金光明也。智諦合即起
事用金光明也。以色心不二故。香隨智遍迴 施下天王意云。若以法利迴施我等。我等皆 得。故以光照天宮為表。龍猶屬畜。對天并
鬼成三法界。言法界者。今從解脫。所燒之香 非法界者。何能周遍。三趣之體非法界者。 豈能承受。二觀釋上之所說。雖談諦智猶
是約教。示經力用。未論觀行。今之所論的就 研心令觀詣理。故荊谿云。本雖久遠。圓頓 雖實。第一義雖理。望觀屬事。此乃託事觀
心。借義成行。三智妙解如火能然。三諦融心 如香離臭。起三學行如煙氤氳。真本覺照故 曰金光。行冥真故無礙而照。但期觀行契金
光明。功用自然相周沙界。唯務相現內觀不 修。心緣五塵魔必得便。慎之慎之。次佛述 二。初標科。二隨釋二。初述成香光普遍。經
摩醯首羅此云大自在。金剛密跡者。正法 念經云。昔有國王夫人生千子。欲試當來成 佛次第。故俱留孫探得第一籌。釋迦當第四
籌。乃至樓至當千籌。第二夫人生二子。一 願為梵王請千兄轉法輪。次願為密跡金剛 神。護千兄教法。世傳樓至化身。非也乃法意
王子耳。據經唯一人今狀於伽藍之門。而為 二像者。夫應變無方多亦無咎。摩尼跋陀此 云威伏行。阿耨達此云無熱惱。娑竭此云鹹
海。經百億非非想天者。夫百億即大千界也。 但同一四禪及四無色。三禪統中千界。以大 千言之。則有一千三禪也。二禪統小千界。則
有百萬二禪。唯四洲至初禪。則有百億。今非 想亦言百億。以下望上言之耳。又恐翻譯之 訛也。以義淨重翻則無百億非想之言。二
從諸下述成施善護讚二。初讚因。二讚果。 經勤修下明修苦行。善能下壞外道。降魔怨 是莊嚴道場也。覺了下成正覺。善男子下轉
法輪。此並果上之事。如瑞應經廣明。第五 白佛舉興衰二。初分文。二釋義二。初白 佛三。初舉興勸四。初述弘經四天聽受。二
大梵下明釋梵八部皆集。經釋提桓因者。具 云釋迦提婆因達羅。此云能天帝。三世尊下 明人王為善知識。四以甘下明得利護國彌
勤。二次舉衰勸二。初分文。二隨釋四。初明天 失法食。二明天神捨離。三明惡鬼興災。經流 星者。星說曰。絕跡而去曰奔星。光跡相連曰
流星。薄蝕者。案漢書天文志。作日月薄蝕。 孟康注曰。日月無光曰薄。韋昭曰。氣往迫為 薄。虧缺曰蝕。京房易傳云。日月赤黃為薄。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