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 Guangming Jing Wen Ju Ji 金光明經文句記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金光明經文句記卷第六 (上)宋四明沙門知禮述
[0149c18] ◎釋授記品二。初解題二。初正解五初明。 今是二種四種記者。首楞嚴三昧經。佛告堅 意。記有四種。一者未發心記。或有流轉六道
生於人間。好樂佛法過百千萬億劫當發心。 過百千萬億阿僧祇劫行菩薩道。乃至供養 佛化眾生。皆經若干劫當得菩提。二適發心
與記者。是人久劫種諸善根。好樂大法有慈 悲心。發心即住不退地故。故發心與記三密 記者。有菩薩未得記而行六度功德滿足。天
龍八部皆作是念。此菩薩幾時當得菩提劫 國弟子眾數。如何佛斷此疑即與授記。舉 眾皆知。此菩薩獨不知。四無生忍記者。於
大眾中顯露與記也。今是二種者。即適發心 記及無生記也。二授者下約訓釋二字。三此 中下明所記之人。四亦名下釋記異名。五從
佛下明授非受。二此是下來意。昔行經者。金 龍尊王讚佛發願而為行。經十千枯魚聞法 熏修而為行。經以為因方猶將也。今得記莂
將來作佛證驗。今日若親弘經。若為外護不 久得記成佛下虛。二釋文二。初分文。二釋 義二。初與記二。初與三大士記二。初同緣者。
集過去同緣此經不說。或見彼經二正與記。 世界轉名淨幢者。應論四句者。一名轉土不 轉轉名淨幢是也。二土轉名不轉。如往古釋
迦取土名娑婆。今釋迦亦名娑婆。三名土俱 轉。如觀音補彌陀處。四名土俱不轉。如今銀 光補金幢光照佛處。世界名字如本不異。此
中是一者。恐誤合云二也。二與十千天子記 二。初分科。二釋義二。初聞經生解。或相似 解或分真解。經無定判故須從容。經心無垢
累等如下釋疑疏中明。二正與記。既云於是 世界而無別名。即是還名娑婆。此乃土轉名 不轉。一句注云云者。令如向釋也。二疑記二。
初分文。二釋義二。初疑問三。初行淺記深。 二如餘下約權疑實。引錐指地者。謂無有容 錐之地。不是捨身命之處也。從假入空非止
一世者。菩薩性地經於三祇修六度故。直行 等者。歷別漸次其相如是。三為眾發問。大 權解頓自必無疑為他故問。二佛答二。初分
文。二釋義二。初舉現行四。初明三事和合。 二證聽經功德。順前三教上求下化。亦得名 為修法供養。但以偏漸故經多劫。一聽此經
頓達妙性。一攝一切名真法供。既生圓覺。即 三世佛皆受供養。能知諸佛甚深行處。三身 頓顯。今萬天子來此聽經。若不能滿四種願
欲。安得受於成佛記莂。驗知前品所說不虛。 三聞記下明稱經悟人。無有成佛。不具三身。 三身之果由於今日。聞金光明以為妙因。從
法性明生慇重心。應身因也。從法性光起無 垢心。報身因也。從法性金起虛空心。法身 因也。此金光明與其三德無二無別。三德
為本無量功德之所莊嚴。或似或真顯此三 德。是故如來授與果記。聽經之益其相如是。 四以隨下指今昔因緣。經皆因緣者一聞得
記豈無因緣。此乃總標有妙善根。別標遠 因緣。以隨相修別標現因緣。言因緣者。感 應也。或內心外教而為因緣。何以故下釋出
現因緣行。隨實相而修者。以十乘觀而為行 也。不思議境名實相也。即境為觀此觀順境。 名隨相修。非今宗意。此句莫銷。然此十觀
修有三根。上根一觀。中根二至七。下根具用 十。今萬天子一坐聞經。或但用一或在二 三。是信行根。依言而修入似真位。有妙善根。
下釋出遠因緣。善既云妙。乃昔聞圓而為根 種。故云緣實相而種善根也。二從亦下舉遠 緣。經誓願因緣者。流水品云。未來之世當施
法食也。乃以此文對下二品而為略廣五釋。 除病流水二。初釋除病品二。初解題二。 初來意即廣答遠緣四字是也。意通流水文
在此中。二由醫下釋題方等。經王標除病目 不止除於果報病苦。義合該收惡業煩惱十 種之病。故下文云。治諸眾生所有病苦。悉令
除差。文意含攝十種行人。故上正論品疏云。 半名世論半名出世論。今豈不爾。又荊谿云。 上根即於境種而生於果。故文云。直聞是言
病即除愈。為中下根更須後法。是故文云。 至長者所為合眾藥。故知不獨除果報病。二 釋文二。初通後品分文。二就二品釋義五。
初緣本。二從像下遠緣二。初分文。二釋義 六。初明父。二善女下生子。經受性聰敏。敏達 也。孝經云。參不敏何足以知之。三是時下國
人遇病。四善女下其子請。三初見人遇病。 二作是下思惟。經衰邁。說文衰減也。損也。 廣雅邁歸往也。謂壯力已往也。禮記八十曰
髦。注云髦惛忘亦亂也。顫四支動也。掉振 也。机杖者。坐則凭机行則執杖。三即至下正 問四。初問四大增損。二問飲食犯觸。三問
治病醫方。四問病動時節。五父為說二。初 分文。釋經二。初分文。二隨釋四。初答四大 增損二。初佛敘父醫欲答。二正答時節五。
初釋時節二。初依俗法。謂孟仲季者。孟始 也。仲中也。季末也。二依佛法一歲三時以四 月為一時也。何故沒秋時耶。為破下凡有二。
一為破常計。二為開迦提。以秋是收成物皆 結實。易起保著故不言秋。為開安居者。為 後安居人續結。令成為前安居人。開迦提月
也。律中有三種安居。謂前中後也。四月十六 日是前安居。十七以去至五月十五日。名中 安居。五月十六是後安居。若四月十六日
結者。至七月十五日夜分盡名夏竟。至明相 出十六日後。至八月十五日以來。名迦提月。 明了論云。本言迦絺羅為存略故。但云迦提。
此翻功德衣。以前安居人坐夏有功。五利賞 德。律中受此衣故。一畜長財。二離衣宿。三 背請。四別眾食。五食前後至他家。西域記以
迦提翻昴星以昴星直此月故。於昴星月中 得受功德衣故。是知若不沒秋中後安居。不 名坐夏。以後安居人至八月十五方解故。二
釋若二二說三。初依俗法土寄四季者。三六 九十二月也。各十八日者。四季共七十二日 也。秖是陰陽二月者。皆以奇數為陽偶數為
陰也。陽土陰土者。從冬至一陽生為陽遁故。 十二月三月是陽土。從夏至一陰生為陰遁 故。六月九月是陰土。若論下二陽土二陰土
亦是二二故。加本月足滿六時。二依佛法 皆起於十六日者。彼以十六日為朔也。三又 云下復依俗法。皆以奇偶之數分陰陽也。三
釋三三本攝二。初正釋二。初依俗法二。初 以孟為本。二又云下約五行說。二依佛法 三時三月以為其本。各攝一月故云三三本
攝。二釋妨既三為一數。是故俗法及以佛法。 皆約三論。但以俗法本之與攝。秖在三中故 名三三本攝。若佛法者。即以三三為能攝本。
乃以三一為所攝月。亦得名為三三本攝。四 釋隨時消息二。初依俗法。二依佛法。夏之 後分冬之初分。隨俗名秋。隨此兩間消息斟
酌。五釋代謝增損二。初通內外釋。春動肝病 等者。肝藏屬木。木春王則可治。脾屬土。木剋 土故脾難治。心藏屬火。火夏王則可治。肺屬
金。火剋金故肺難治。肺屬金。金秋王則可治。 金剋於木故肝難治。腎屬水。水冬王則可治。 水剋於火故心難治。二約佛法料簡二。初問。
二答意者。佛所制法非為養身。但為修心及 以禁足分二。初約破常。答凡夫四倒常樂我 淨顛倒之計。託緣而成故廢秋時。令諸弟子
不保常樂。二約坐夏答既開後安居免於坐 秋。則前安居人得立迦提月廢秋之意。為 此二緣。二從有下答犯觸二。初正明犯觸。
其中先論六事犯觸。多行倚者。倚立也。次 若火下四大動病火少。痰多者火減故水增 也。飲食下通明六種犯觸。過量等者。封君達
云。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勿過極少勿至虛。 常去肥濃節鹹酸。減思慮損喜怒。除馳逐慎 房室。苦菜別示妨食。二略明六大。白虎通曰。
府者。何謂也。謂大腸小腸胃膀胱三焦膽也。 府者。為藏宮府也。胃者。脾之府也。膀胱者。 肺之府也。三焦者。腎之府也。膽者。肝之府
也。大腸小腸心之府也。疏中兩膀胱唯一藏。 黃帝脈經云。上焦自頭已下至心。中焦自心 已下至臍。下焦自臍已下至足。廣雅云。膀胱
脬也脬字匹交切。腹中水府。三蒼云。盛尿處 曰脬。三從多下答病起。時節生與起時相不 同者。微發為生動用為起。微著不同也。夏
日等者。四病四時生起所以也。四從有下答 治病方法二。初分文。二風病下隨釋三。初未 病藥防。二飽食下正以藥治也。但舉病發
者。以病顯藥。當用對病妙藥治也。三風疎 下病退藥補。二此中下示銷文所出。良以真 諦善閑世術兼有神通故銷此文全憑彼疏。
六善女下知已遍治二。初分文。事釋二。初分 文。二釋義二。初病輕聞說即差。二經善女下 病重服藥方除。此品事醫意含法藥。除病不
一非可卒陳。次示觀心略申其意。其文在即 故注云云。二觀釋者。此品所詮是佛自敘宿 命所作淨佛國因。文中雖說除果報病。意乃
通結四教機緣。是故大師事解之後。示觀心 法。明彼流水結緣之意。如觀音疏釋。於七難 帖文。但在事中。火等至觀行釋方明三障四
教。今豈不然。問既結四教生土之機。何故但 約停心方便。而論觀心。答語似三藏停心之 法。意則不然。何者。以四分名通界內外數
息等四。四教行人無不修證。今之觀解約此 而論。彌顯除病結緣之意分三。初明觀之藥 病。三毒者。謂貪嗔癡偏起也。言等分者。謂
三毒等起也。然貪嗔癡性本相反終非三心。 一時並作。但是不定雜雜而生。故云等分。 一分乃有二萬一千四分。共成八萬四千塵
勞之門。此則十界眾生心病對前果報身病。 是外故。今四分名為內病。數息等四對前甜 辛種種之藥皆是事治故。今四觀名為法藥。
二宜聞下示行之根性。自有眾生聞說四觀 四病得差。屬信行人。自有研心修此四觀四 病方差。名法行人。信行則是學讀之人。法行
則是坐禪人也。今明二人皆通四教三眼。是 下明對病用藥二。初明四分起相。二明四觀 治相。初四。初約五根對時。此就五行對於五
藏。藏主五根根屬四時。眼耳鼻舌偏屬一時。 身通四時。如常所說。二妙好下明五欲致病。 以其五欲麁妙偏總對根不同。致令四分增
損有異。須知五欲遍界內外。故使四分通別 天殊。迦葉斷通故稱少欲。未斷別故聞琴起 舞。請觀音云。斷除三毒根成佛道無疑。既論
三毒寧無等分。此四亦由實報五欲麁妙偏 總對根而起也。三明三受犯觸。違情苦受。順 情樂受。不違不順平平受。此三偏起也。總
三起等分名覺觀。緣慮紛紜也。四慢時下明 四分病因。五欲三受既從外境。蓋是四分 助發之緣。今舉慢等內心惡習。乃是四分
親發之因。慢心發嗔乃至放逸發於覺觀。并 前犯觸通界內外。例五欲說。二慈心下明四 觀治相。前說外緣及以內因起四分心。皆所
觀境即是病相。今明四觀。正明能觀四種法 藥。慈心治嗔者。嗔既通於界內界外。能治慈 觀不獨觀於眾生作父母想與世間樂。觀一
切法無性無相。能與眾生涅槃之樂。觀一切 法無非法界。能與眾生究竟之樂。以此治於 三種嗔心。是故釋論明三種慈也。不淨治
貪者。不獨修於實想假想。破於凡夫依正之 染。亦能破於二乘涅槃之染。亦破菩薩執於 次第三諦之染。故起信論云。始覺能破六種
之染。因緣治癡者。不獨觀於三世無常因果。 破於凡夫斷常之癡。亦能次第觀於三諦十 二因緣。破於二乘有無之癡。又能一心觀於
四種十二因緣。破於菩薩縱橫之癡。是故大 經觀十二因緣具四種智也。數息治覺觀者。 不獨數息觀於生滅。而破凡夫有者散亂。
亦能數息修俗諦三昧。深入緣起破於二乘 偏空亂意。又體數息息息皆中諸法趣息。破 於菩薩二邊亂意。故請觀音於數息法得三
乘道。住首楞嚴身。如瑠璃毛孔見佛。然此 四治或可四人各修一法。以其四法各含三 觀人人自可依次不次而治三惑。或可四治
秖對三觀。慈心即假觀。不淨即空觀。因緣 即雙照中觀。數息雙遮中觀。此三自可約 次不次次。復不定或可三人各一。或一人
前後。若不次者。唯是一人一念而進。觀音 疏中尚以三毒直對三觀而論次第及不次 第。況慈等四非三觀耶。若其圓人四分偏總
而發起者。即於一心融妙三觀。對病用之。 即止觀中勝別意也。◎二流水品二。初解 題二。初兼除病釋名二。初釋流水二。初引
文標二名。二接經釋二義二。初釋二義二。 初別釋二義二。初釋與水。二釋流水。初則大 慈與樂次則大悲拔苦。初又二。初列二水二
釋二水。今此一類世樂且在果報之益。出世 唯明一實之益。若論此時結淨國緣。合遍人 天及以四教。二釋流水二。初列二水。流除
者。流去其水即是除義。二流除下釋二水。言 業因者。於果報外九益皆能除於業因。今十 號等乃以能除顯於所除。十二因緣經稱甚
深驗。三歸十號皆是圓說讖。本雖無三歸之 文。最勝經有真諦所譯。必亦有之授法之儀 闕之不可。二請父下雙成二義。二既有下單
示題二。初問。二文中下答。經文與題二名互 顯。巧不過此也。二釋長者子。法華疏中具十 種德。名長者。一姓貴。二位高。三大富。四威
猛。五智深。六年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