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ry on the Vairocana Sutra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
Scroll 1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第十三沙門一行阿闍梨記
轉字輪漫荼羅行品第八之餘
[0711b18]次下黃色時。當想ka字作真金色。其焰亦然。是金色牟尼佛也(牟尼是佛都號)迦義是作業義。以
無作故永離諸過。住此三昧害諸毒光明一切遍也。當入定依教者(用意諦觀不散亂意也)次下青色時。當想摩字。彼上思惟麼字。謂於青色上想
之也。即是度生死義。釋迦牟尼也。此佛坐於大菩提座。一切佛用此字。除眾生恐怖也。而降諸魔軍眾也。其字如虹之外輪有青蓮之
色。西方名虹為帝釋宮也。其光亦爾也。餘方便如前。次下黑色時想訶字。如劫災大火之時。以太極盛故紫黑色之光。此字光亦復
如是也。此是阿閦如來。其佛以大慈悲。為護一切伏諸障故。作毘俱胝怒形。兼作印擬於作諸障之者。此毘俱胝皺眉如前說也。餘方
便如前。此一段當在前。此尊名鉢囉底(丁也反)哩荼(凶山日反)梵字也。此印舉左手。申左脚屈右脚也。此是降伏通用也。作金剛忿怒形。不須
作佛形也。此二尊通一切用身印也。次金剛有情金剛執我加持者。彼印或縛字。或於內入中台漫荼羅置之者。欲作謂師先定線道
竟。欲入中台時。即自加持作金剛手也。然師以阿作己身。即同毘盧遮那之佛。不應自有所作務。故轉作執金剛菩薩之身。以阿
字本不生與縛字不相離故。得轉用也。如是第二漫荼羅。亦本寂我加持力故。無二相應形佛空性形者。次復歎嚩字之德。以阿字義
入中故。亦復本寂也。即是本不生義也。無二相應者。嚩字即阿字。無二無分理常相應也。以本寂之故。如來之形亦空無自性也。次二
分天位。捨外漫荼羅三分。遠界道棄捨。東面線申等者。謂每一院皆有三重。捨第一第二重。於第三院安神位也。次捨第二院。於第三
院下色也。以上當在五色之前。義猶未了更問之。爾時毘盧遮那佛從三昧起。住於無量勝三昧。當於定中一切遍無能害力明妃一
切如來境界生說者。如來前者住於甘露生三昧。而說此上法門已了。謂欲滿足修真言菩薩諸方便令具足故。復從定起。更入無量
勝三昧。無量勝三昧者。無量勝即是無能害義也。由住無量勝三昧故。感發生起此明妃也。此明妃名一切如來境界生。即是佛之境
界也。諸真言行菩薩。由此明故即同如來境界。亦生如是不思議境界也。由入佛境界故。所作功德亦復同於如來也。遍一切無能害
力者。無能害即是無障礙義也。非直遍於如來境界。亦遍一切聲聞緣覺境界乃至最初發心之者。但能修此明妃之行。亦即入於如
來境界也。南謨薩嚩怛他竭多者。歸命一切如來等也。猶諸如來生。是故非一。以非一故云等也。薩嚩目佉弊也(二合)者。一切諸佛以為首望也
(更問之)。阿娑弭無等也。以從一切如來境界生故無等也。又祕釋此中阿字即佛本身。三迷是等。等同諸佛。即是等於阿字體也。鉢羅弭
(譯為第一也以無等故即是第一更無過上也)祕釋者。此鉢字即是第一義諦。由上阿字同一切如來體故。即是第一義諦與如來等也。
[0712a15]阿遮梨(不動也由阿字故即同第一義諦第一義者即是言語道斷心行寂處故不可破不可轉也)伽伽儞(空也由不動故等同虛空性浮
廣大不可分別限量也)薩麼(二合)囉嬭者(尋念也謂尋念於阿字之義即是於恒恒時於常常時思念此義亦無間絕之義也)薩嚩怛囉
(二合)奴揭底(遍至也由常思念如是義故能遍至一切處非直遍至一切佛亦遍一切聲聞緣覺乃至初發心等處也)娑嚩訶(娑嚩自也訶是本也更問)
[0712a20]警覺諸佛令憶本誓願也。如來昔立如是決定大願。修此真言行者。皆當如持建立令速滿所願。我今如是修行故。警發諸佛。當念
本所立誓願也。次調彩色法。佛般若波羅蜜多作禮。誦此明妃八遍誦之者。謂調彩色將圖彼如來本真之像。先當讀誦大般若經敬恭
供養。即是作禮義也。凡調色時須如是作也。又想彼色中字類(謂字作等)誦此字或百遍千遍也又誦明妃八遍也。師調色已。從定起遶已入
中。於弟子想念。大慈悲力即師自作金剛及字印也。從定起遶漫荼羅發大慈心。即以此大慈悲力加彼弟子已。阿闍梨作成事金剛
薩埵加持。嚩字施願金剛等并之者。此阿闍梨以如來加持及阿字故。即是毘盧遮那如來。以如來自作成事所不應故。嚩字并施
願吉祥金剛者。是文殊也。次種子是麼字即空點也。用加嚩字為麼字耳。更以嚩字加持。作金剛薩埵身而畫諸像也。當作時想同
己身。如上說之。又誦此嚩字百遍或千遍等也。畫大悲藏生漫荼羅。內漫荼羅安祥者。師如是自加持已。安祥而起入於中台。徐徐運
布眾綵。而作毘盧遮那之像也。其像本形。坐於白蓮華座上。以髮為冠不加綵飾。用極細絹為下裙。更用極細羅縠輕紗用為上服。令
肉色相映內現也。身作閻浮金色。色之深金極光瑩者是也。其佛緣身皆生光焰。相合為鬘連環不斷。而遍身也。所以漫荼羅中須造
此佛形者。為欲令彼弟子速生勝願。及以加持之力成滿一切智身故。先須造立也。復次造壇有上中下法。若弟子財力豐瞻堪能廣
辦者。師即當作畫色像之壇。為示本尊身印之相故。若力不能辦而作字壇。即犯祕法隱覆之罪。若觀弟子心。極殷重乃至不惜身命。
尚能捨身而奉於師。何況當有所悋。然資力不辦者。聽作字漫荼羅。即於此置佛之處。但畫作阿字。即是如來之體也。置阿字竟。中台
之外院直東作阿字加大空點。又於東北自在方置於伽字。此伽字即是虛空眼也。是一切佛及菩薩之母也。次火方一切佛菩薩。真陀摩尼印。或置於字也(迦也)
北方觀自在及彌勒。賢劫一生補處菩薩以為眷屬。置於娑字。南方金剛手等。或作形或作印(謂三股拔折羅)或作縛
字也。又此中置字。與前壇方位或不同。問之。復彼分位三棄捨。一切執金剛諸印畫。或彼字者多三棄捨。亦如前釋。不異字印作𤙖字
也。次羅剎方(西南方也)毘盧遮那下。畫不動尊。石上坐手執刀及羂索。遍身焰鬘。一切作障者期剋。或但作印於上(印謂羂索及刀也)
或作字者謂唅。次於風方(西北也)作降三世勝。害一切作障者。頭光焰貌作大忿怒。如閻摩羅形。黑色於恐怖可畏之中。又極令之恐怖。當如是作極可畏
形也。其手中轉拔折羅(是三股金剛印也此是定)或但作字。謂(長訶字)次於四方畫作四大結護。東方畫作無畏結護(名也)
身金色白衣。面少瞋狀手持棒。若但置印者(但書棒印也)或但置字(嚩字也)北方作壞諸怖大護。白色右手持刀。著白衣并光。若
作印者但畫刀形。若字者作博字。西方難降大護。無有能制伏者。故以為名也。身作無憂花色(如此間深紫蜀葵花色也)所著衣亦赤。然少淺於身
色。其面微笑在圓光中。其作觀大會眾之狀。謂四方眾會也。印但作其刀印。作字者謂索字。南方金剛無勝大護。猶若金剛更無有勝。
故以為名也。復次金剛。是天帝釋別名。然此大護。勢力又過於彼相故為名也。其身黑色忿形皺眉。衣亦黑然稍淺於身面之色也。頭
上但作髮髻。自身焰光也。手持棒。若但畫印亦但置棒也。字作懺字也。上來四大護。皆須并置眷屬。眷屬即使者也。皆坐白蓮華上。持
真言者當如是而敷置之也。次出外向第三院。畫牟尼王釋迦種姓。著袈裟衣具足三十二相。是一切眾生施無畏者(以教法利益一切皆令得無畏故)其印當
置鉢袈裟等(等謂鍚杖之類)若字者作婆字。此最為勝者。謂祕密勝上義也。次外漫荼羅。法界自性加持菩提心發趣者。作法界自性觀也。法
界即是如來之身。觀自身即同一切佛法界身也。以此加持住菩提心心也(此發趣是向義至義修行義更問此一段)彼三分位捨。三作禮佛毘盧遮那尋念。
如前調色者。謂置釋迦已。次第二院當禮毘盧遮那。如前謂色中方便圖畫也(更問)東方作施願金剛童子形(即文殊師利別名也)左手執青蓮華。上置
金剛。以一切瓔珞嚴身。上妙細絹以為下裙。極微細縠以為上服。又令細於下裙身色映現也。身作欝金色。頭上有五髻子。彼印但畫
青蓮華。華上置金剛杵也。若作字者謂鑁字也。於文殊右邊(北邊也)置網光菩薩。一切身分圓滿。左手執寶網右手執鉤。若但置印者或
畫印或鉤也。字者。謂染字也(但置此印得也)南方畫除一切蓋障菩薩。金色髮冠(云無瓔珞也)左手執真陀
摩尼珠在蓮華上也。若但作印者。置蓮華上有摩尼珠。或但作字者謂噁字也。北方作地藏菩薩。色如鉢孕瞿花。西方出此花。如此間
粟穀之色。花房亦如穀穗甚香也。此菩薩手執蓮華。以諸瓔珞莊嚴其身。若但作印者但置蓮華也。若置字者作伊字也。西方虛空藏
菩薩。亦以諸瓔珞莊嚴其身。身白色著白衣(其白衣色昧身作肉紅與身色少異也)身有光焰執大刀。作彼印者但畫大刀也。若但置字者作長伊字。然此
壇中所少位次尚多。即云造了者。亦是上下互現也。造了時。阿闍梨先在門外坐。住法界兼菩提心。梵本云。次持誦者住法界。我即法
界性。住菩提心。此菩提心即是法界性也。向東方而作金剛印(壇門向西開故師向東面也)造壇了。當壇面向東坐想同於佛。佛即是法界體也。既同
諸佛。然後作度人事業也。作事金剛。謂諸事金剛。即是三股拔折羅印是也。凡言作金剛者。字身印皆悉作之。作佛亦爾。恐煩不廣一
一言也。次供養作慇懃者。更戒行人。應戒慎作之勿忘次第也。梵本云。當結金剛印。次作金剛事業。慇懃而供養。現一切佛救世者三
昧耶。又現印三昧耶等者。三昧耶印眾多。故云等也。供養及作佛等。皆作三昧耶誦三遍。作事多用處故等也。由作此法。即以此隨所
作心能遍一切方所。警覺一切如來。由佛本願故。即皆警覺而作加持也。先念遍一切所。謂漫荼羅中。隨方面一切諸尊運心普遍。若
深行者。即是漫荼羅諸尊悉地方示三昧耶也。次外喚弟子令彼護淨者。弟子先在門外喚之。請諸尊法。用二種使者成辦諸事真言
即得也。若最捷疾慧。一一用本真言印別請亦得。令近門向壇立。又當先教彼如法潔淨也。此即請尊耳。次結界乃至發遣。皆在供養
法中。准用即得也。既結護已為授三歸。此三歸謂印法也。初印護身。次法輪印護諸身分。次具有一印下當說之。初印印頂。次印印支
分。上云金剛有情也。由此三印故。即是住菩提心也。作法界法輪印時。彼當一心作自體者。謂行者運心作此法界時。即觀自身同於
法界也。結印時。同彼印自體也。上法界自性印結之。彼法輪印次結。先想弟子髻中有阿字。然後以法界性印印之。以印案之。自誦真
言三遍或七遍也。次當以衣帛覆其面。師當發大悲心而愍念之。為令彼永度生死開佛知見故。其弟子爾時。亦當自發殊勝無上願
也。不空手作菩提圓滿故。謂彼弟子。欲令無上菩提速圓滿故。隨上中下力分辦。隨其所有供養諸佛本尊等。或持寶華等而獻之也。
時師欲令弟子結護故。耳語教之。所謂令住菩提之心。別有說處也。彼既發菩提心。一心誠仰而住。師自作印。向其頂上著之(更問何印)。然
後令擲花。當記彼墮在何尊之處。就一處本尊之身。又有上中下左右之殊。隨彼所墮之處。而授彼相應印真言也。弟子法教。如是作三昧耶故。一切與(更問)
爾時執金剛具德。又復問此佛灌頂法。願佛自說者。請佛自說也。時佛住法界性中。告金剛手。諦聽一心。我說此法令修行者。於此法中自在得。所謂令得勝上
教法也。此自在者。亦是速得義又是自在義。是義與上所云多財名自在義不同也。我說一切諸法教。所謂最上自在攝者。謂心有
願求。悉能攝取自在滿願。如於一國自在所為必成也。阿闍梨如來本形意加持作彼印者。隨彼上中下法。或作如來或蓮華金剛部
等。隨彼所主之壇。而作彼形而為灌頂也。如來本形加持。謂阿闍梨以如來性加持自身。如來性即是本體也。或用彼印。謂以印加持。
想自身以阿字遍支分。此阿字即是法界之體性也。由此莊嚴故即同佛身。方喚弟子也。若是得定阿闍梨。或已得法驗者。所作任運
成就。若不能如是者。當用印及想而作也。次引弟子將向大華王漫荼羅(謂壇外先作灌頂壇處也)四寶作大菩薩加持大瓶者。是中台四大菩薩所
加持瓶也。以菩薩寶而用莊嚴也。次當作生一切支分印。而於弟子頂上灌之。凡灌頂時作此印。結已取瓶為灌也。若不以此印者。則
法式不具。令彼弟子。不能住菩提心則有退轉。與空灑香水無殊也。又復未灌頂前。於弟子頂十字縫上。想作闇字。其心中極想作阿
字。又想阿字在於胸上。亦可但想阿字遍一切處用也。金色光髮冠坐白蓮華者。謂想彼弟子心中。作白蓮華開敷圓滿。毘盧遮那如來座於其上。然後灌之。
[0714a16]經云。仁者。即是毘盧遮那如來也。若以此法而灌頂者。即是同於十方諸佛。灌以法水而授法王位也。不爾者徒灌而已。無能為也。
密印品第九
[0714a21]爾時毘盧遮那佛。觀察諸大會眾者。佛已略說灌頂儀法了。將欲更有所說故。隨觀察十佛土微塵等大會。非無因緣。謂將說如來
身密之印也。次即告金剛手。有印名為如來莊嚴具同法界趣標幟同者。言一切佛以此為莊嚴故。得成如來法界之身。若有眾生行
此法者。以印加持故。亦同如來法界身也。此印者即是法界之標幟。以此印故。標示法界之體。即名法界幢也。諸佛其由此嚴身故。於
一切大會中。建此無上大菩提標幟幢。能令八部等眾惡邪者遠而去之。善根性者。親近奉教修行也。汝可諦聽極善作意。吾今將宣
說之也。世尊今正是時。佛今正是時者。此兩語有意也。初說迦羅之時。意言。今此四眾無有支葉。純是真實堪受大法。如來應機而說。
正是其時也。次三摩耶之時。即時分之時。今正是時。說法時也 爾時世尊住於無害身力三昧者。佛為滿斯願故。復入三昧。此即是
如來無量之身自在之力故。無能害也。住此三昧而發三明真言。其明名為無礙無害無等力也。由此三昧耶諸學者。得聽聞得入正
法。若不作者即不合入壇。亦不合聽祕教也。若修此明即能得身淨語淨。所願滿足會於三身。故名為三明也。三力者。謂三世力或是
三平等力也。無等力者。即此三力也。其明次當說之耳。
[0714b18]南麼三曼多佛陀南。阿娑迷(無等也)怛哩三迷(三等也)三麼曳(即三昧耶也)娑訶(警發也)
[0714b20]阿娑迷者。此明即以阿字為首。即同諸佛法身無相離相。當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