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 Piluzhena Jing Gongyang Cidi Fa Shu 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
寺僧不可思議

稽首毘盧遮那佛  實相法智緣起法
聖者妙音阿闍梨  證法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供養次第 言行學處品第一

[0790a11] 經法四門分別 (大意 來由 題目 文解釋) 。

[0790a12] 大意真性至理應機 無相所謂阿字 詞意是故如來加持
神力真言所以不從 未經灌頂 見聞頂禮滅除恒沙奉行

[0790a18] 來由中天竺國王命終 王后請問大王以後嗣位
答曰小子可能繼位於是大臣來集請問王后 王后大臣小子
王位小子答曰我有誓願出家學道 不堪繼位再三 遺言小子辭謝再三
強令繼位小子不敢違逆遂即王位之後 思惟不得出家阿姨 出家方便出奔
國境鎮將問曰何人 答曰中天竺鎮將 國主何以答曰冀望出家
本國不得出家出家學道 禮拜遣使王后使來迎小子 王后 [*] 志願王后聞說悲泣流淚哀愍
傷心良久剎帝利淨飯王子 如來釋迦太子 入道成正覺天下
國王誓願必得成佛今日 百姓乞食持齋可以悲傷 雖然大丈夫至心誓願無可奈何便
出家境內法師弟子出家 學問小子明慧便 學者於是
所以演說 賢聖小子 退修學乃至
五十乃至北天竺乾陀 和上受法念誦經文 不能供養次第請和供養
和上供養空中金字炳然和上一遍 分明我所
文殊師利 便與其一本一本隨行 流通四方所謂小子善無畏三藏
和上即是不可思議和上 聞法隨分

[0790b29] 題目大毘盧遮那 成佛神變加持供養次第真言學處 第一即是無邊毘盧遮那
所謂慧日成佛正覺正智神變加持神力所持貫穿縫綴 在此供養理事供養會理
供養盡心竭力營辦香花 佛海供養次第作禮發遣 之前次第軌則真言
虛妄學者真言 如法自性二教傳教 品類第一五品
最初第一是以大毘盧遮那 成佛神變加持供養次第真言學處 第一

[0790c14] 文解釋中有三分 第一正說末後一品 流通序分歸敬
以下精勤修行初中四門初中 歎德 成法得益毘盧
遮那淨眼開悟妙理 文殊供養理事供養 儀軌真言次第
禮拜發遣慧日本心 本不生一句 修行中分初一
成就信解一偈三寶 有情信解以下廿制戒 一偈依正真言門一偈
覺心得益一生成佛成就成果 智願方便
發起第二滿 勝願二寶等等 真言即是真言莊嚴
種種威儀 行道即是如法自性方廣即是 日經以上三寶歸敬
三寶歸敬佛寶云何 文殊後代修行法則 歸敬三寶歸敬所謂大日經
即是不輕自身即是同體 可知第三有情信解 六趣眾生最勝大日經
調伏行者三昧耶律儀大日 修造道場 一心三昧耶平等本誓
道場圓壇教本毘盧遮那 灌頂獲勝三昧耶 護者傳法灌頂所得正真
平等行者本不生安心不動 真言最上最上即是 盧遮那密行真言行者
阿闍梨廣大功德軌範 即是功德大海功德大海何以 見佛禮拜供養禮拜
無異何以無異 莊嚴身故契經毘盧 華嚴經廣說菩提心
即是真言忍辱世間 法忍唯有恩德 所謂真言三昧
檀越講說 以後講說當時不可清白淨法 恒沙無漏功德
放逸 三昧我慢妄執妄執
決定多聞以來 第四平等 平等持戒
明德第五真言門覺心 相應觀本觀本自身 本尊散亂相應智者本不生
第六明法真言智者蒙師 以下 中有四處
高妙名山大山 石壁之中
名為石室山中 清潔修行安穩菱角 涇川流水不絕
居所清潔 修道一句不宜 人物煩亂三明草木
扶疏樹木林藪寂寥 修行 四明寺塔處練若
達摩摩登伽達摩 摩登伽 摩登伽一句
五欲色聲香味 五蓋慳貪沈睡掉舉散亂 悉地成就成菩提淨命
知足胡語頭陀具有十六經論隱顯 十二十六六處 毳衣納衣三衣糞掃衣火燒
死人外國如此 行者 治生
種種邪命衣服遠離僧衣 不受何不僧事處分使斷事亂心
何不追求 邪命難得出離 便不得怨言
無知不識福田好人讒謗 便是故不受
離過無罪 毳衣行者 取得納衣
不著何者 得道人生貪著曠野 奪命三衣大衣
上行三不何者白衣 種種外道苦行無恥佛住中道 捨離二邊三衣
不濟事三衣三衣作務 大小來著善事俗人 敬信大衣入眾
王宮聚落大衣 調和溫暖寒冷 加以大衣一時天寒
如來初夜分時 天寒加大便未來世不忍善男子以此三衣
以此多義三衣乞食次第乞食三不食法四一 名節飲水乞食
人中下品出家邪命 耕田種植工巧種種 自在中品捨離
不受行乞何不 行乞所謂 省事修道福利世人
次第乞食乞食乞食 別論凡愚 上行流離等慈眾生
次第乞食法中說 次第乞食食法 數數行者食法世尊
是故食法 經論遠離
不同 數數其餘 行者愚夫養身煩惱
不為養身煩惱不為一食一食唯一飯食
一食飯食信心一食 何況一食 節量食便節儉
節量食何況有人受一食法一食 恣意滿睡眠消息半日不滅 修道增長煩惱
折伏增長睡眠 不安行者求法 食身幾許三分
鳥獸便 漿有人飲食 種種漿漿漿石蜜漿求是
漿邪命是故 放縱左右不能 加以方能人意裁斷
處中在阿蘭若處露地五常阿蘭若 空閑處
俱盧阿蘭若 頭陀行在此何在 在家父母親共相纏縛
出家師徒同學知識共相 無異是故蘭若聚落男女 參雜不宜聚落音聲
定意 臭穢臭穢不淨觀 破壞火燒分離無常
觀門分散入空無我觀察死尸
哭泣止觀 繫念樹蔭安身修道賢聖得道證果
露地坐 露地鳥雀音聲定意露地行者
分別 明了顯現所謂無礙露地露地 光明心想明淨入定露地常坐
四威儀二邊 堪能長久常坐 攝持入睡
求道大事煩惱便不宜常坐有成 氣息調和草地
便細分十六 就此隱顯宣說十二四分律中立 中立處中合為十二
納衣三衣不論 乞食食法 次第乞乞食言中
漿別論同上十二 中立中立處中合為十二糞掃衣毳衣三衣
不論所謂乞食 次第乞食食法 漿大智度論
納衣三衣四分律 乞食次第乞食 節量食漿食法攝入
處中 修行名為淨命 名利不淨行人
邪命佛法故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