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on the Teaching and Meaning of the Usnisa Vijaya Dharani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教跡義記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疏并釋真言 義卷下上都大聖千福法華寺內供奉翻經 證義講論大德沙門法崇述
歸依毘盧遮那佛 大乘法藏陀羅尼
文殊普賢諸聖僧 我今頂禮故稽首
凡愚識淺不能了 隨文讚歎實慚懼
願與加護借威光 今得總持皆解脫
[1027c18] 夫群迷不一。識性萬差。各隨封滯之門。不遇 正真之路。故使沈淪苦海勝福無以得主。履 霜堅氷積禍因茲不滅。遂乃文殊感激波利。
却取於此經。震境願成。海內咸聞。而翳賴 先王至聖翻譯暉於丹墀。 鐫 記勝幢福乃資 於皇都。其佛頂尊勝者。蓋是祕密陀羅尼藏
之流出也。五天盛學。此地近傳。百千瑜伽。三 密觀智。內證外護。神力加持。一一修行。從師 指授。契印儀軌。灌頂法門。祈願各殊。內外護
摩。亦依五輪。所謂地水火風空也。求四種事 速疾成就。所謂北白息災。東黃增益。南黑降 伏。西赤敬愛。滅生死苦。證大菩提。不歷僧
祇。獲成就法十種。佛頂中此之一也。故佛頂 經云十種者。所謂金輪.辨事.遍照.白傘.光 聚.摧碎.高.佛頂.尊勝等矣。惟巨唐大曆十
載寶應元聖文武皇帝。宣慈育物。氣穆時和。 諷誦真言。須流國界。故使昏昏迷類皆蒙金 偈之因。蠢蠢凡愚竝獲總持之句。崇才寡識
淺。以管窺天。輒翻梵偈之文。以著唐言之釋。 其間微言密意功用不測。自古不翻。則非愚 之所能述。敢不 闕 疑爾。釋此真言十門科判。
第一歸敬尊德門。第二章表法身門。第三淨 除惡趣門。第四善明灌頂門。第五神力加持 門。第六壽命增長門。第七定慧相應門。第八
金剛供養門。第九普證清淨門。第十成就涅 槃門。
第一歸敬尊德門
[1028a16] 爾時世尊知帝釋意之所念樂聞佛說是陀羅 尼法即說呪曰者。
[1028a17] 述曰。此大節第四。佛答 深詞也。於中有二。初佛知心念。二正答呪詞。 此之初也。於中言陀羅尼。
[1028a20] 曩謨
[1028a20] 唐云歸命也。解曰。歸命者稽首之稱。 稽者至也。首者頭也。世尊敬禮也。以頭至地 故云稽首。通三業敬。意顯福田摧我慢故。敬
跪之極令物生善故。又曩謨者敬禮之名。歸 命者依投義。歸還本源。依令證實。
[1028a25] 婆誐縛帝
[1028a25] 唐言世尊也。世尊者十號之中 一稱名也。菩薩圍繞。天人敬仰。世間無比。故 號尊也。能對治世故云世尊矣。次出體者。此
三業禮。身語二業色聲二處二界所攝。意業 禮者行蘊法處法界小分為性。亦通後得智 五蘊為性。定道無表亦此攝。故虔恭曰敬。軌
儀稱禮。總以二十二法。遍行五別境五善十 一并意為性。言遍行五者。即作意.觸.受.想. 思為五也。言別境五者。即欲.勝解.念.定.慧
為五也。善有十一者。即信.精進.慚愧.無貪. 無瞋.無癡.輕安.不放逸.捨.不害為十一也。 又三業禮者。意顯大師有天眼故身業禮。以
可見故。若在暗處以語業禮。以可聞故。若眼 耳俱失以意業禮。不能聞見故。又三輪為因 故。身業禮者。神境輪為因。語業禮者。教誡輪
為因。意業禮者。記心輪為因。故涅槃經云。諸 佛所師所謂法也。以法常故諸佛亦常。常者 法則真如涅槃體矣。菩薩能歸修證斷惑。佛
亦所歸依。即是持業釋也。且如凡夫地前菩 薩。三業皆是有漏。若登地上菩薩七地已前 本質身語唯是有漏。若後得智變起色聲即
無漏性。若八地以上菩薩本質亦唯有漏。以 第八識由有漏。故所變相分非無漏攝。若影 像色聲第六識聚唯無漏故變身語亦唯無
漏。若真言行人修持三密。覺悟一心。歸赴本 源。依命修證。速疾承事一切如來。捨身奉獻。 初禮東方阿閦佛。全身委地以心禮。金剛合
掌舒頂上。由此真言身印故即得圓滿菩提 心。次應敬禮南方寶生佛。為奉灌頂供養故。 金剛合掌下當心。以額著地。為獻此身妙請
故不久當為三界主。為求供養轉法輪。次應 敬禮西方無量壽佛。金剛合掌置頂上。以口 著地奉其身。由獻此身誠請故。當同救世轉
法輪。後當敬禮北方不空成就。為求供養羯 磨故。則金剛合掌當心上。用頂著地。而奉獻。 由是獻身方便故便能示現種種身。又此四
方禮。當方皆有真言契印。於瑜伽阿闍梨處 學習應悉周備也。
[1028c05] 怛 [口*賴] 路枳也
[1028c05] 唐云三世。亦云三界也。解曰。 三世者。三時分位假立其名。念念遷流對冶 為世。三界者。界別不同即有三界。欲色無色
九有情居。欲禪四空趣生有異。受報差別麁 細不同。唯佛特尊故超三界。世相輪轉生滅 不停。體若虛空寧居幻境。
[1028c11] 鉢囉底尾始瑟吒野
[1028c11] 唐言最殊勝也。解曰。 三賢十聖分位修因。德行未圓不名最勝。唯 佛上上無比特尊。因果具圓故名最殊勝。
[1028c14] 沒馱野
[1028c14] 唐云大覺也。解曰。佛者覺也。我法 既空名曰大也。聲聞自覺菩薩覺他諸佛覺 圓名曰大覺。又此真言體成法界無所不遍
故名大覺。問大覺廣遍唯佛窮源。凡何得知 與佛齊證。答凡聖名別。心色不殊。以妄隔情 即生二見。今從意密諦觀瑜伽。本尊真如無
生無滅。從覺向覺不間修持。一念相應凡聖 同也。
[1028c22] 婆誐縛帝
[1028c22] 唐云世尊也。解曰。世尊者。具足 稱言六種義自在熾盛與端嚴等。又薄伽云 破。嚩帝云人。如人接戰善解軍謀對敵無遺。
故云能破。是故降伏四魔。具大勢力。坐菩 提樹。名婆誐縛帝也。
第二章表法身門
[1028c28] 怛儞也他
[1028c28] 唐云所謂之義。亦云即說之義 也。
[1029a01] 唵
[1029a01] 唐云三身義。亦云一切法不生。亦云無 見頂相也。解曰。唵字者祕密不可翻也。以聲 明意連帶解釋有三身義。一阿聲一切法不
生二鄔聲流注分別。三麼聲慈化等義。又云。 空義此三聲連合故曰唵也。所謂一切法不生 者本是法身。所謂分別者報身也。慈者化身
義也。故云無見頂相義也。又三身義者如金 光明說。一者化身。二者應身。三者法身也。佛 地論說。法性之身體常不變。非假所立非如
餘身合集所成。大功德法之處依止故。十力 四無畏等名為法性。身體依聚義總說名身。 法性即身持業釋也。報身者。明受用身能令
他受用種種大法樂故。成唯識說。自受用身 將自受用廣大法樂。他受用身為十地眾現通 說法。決眾疑網令他受用。其化身者。利樂眾
生示現種種變化事故。轉換舊形變無現有。 化化多異神境勝化。名為變化事也。又解。修 行願滿不待時處。隨眾生類現五趣身。是名
化身。又永斷惑障能現應身。業障淨故能現 法身。依空出電依電出光。依法身故出應身。 依應身故出化身。問。三身既然。土義如何。
答。法性土者。非色所攝。不可說其形量大小。 然依事相無量無邊。譬如虛空遍一切處。其 報土之中又分二土。自受用土者。十地菩薩
生大自在天宮。有十種果相。現大寶蓮華座。 周圍如千阿僧祇百千萬三千大千世界塵數 量出。第十地菩薩坐登正覺既成佛土。眾生
莊嚴隨法性土量亦無邊。其受用土量亦無 邊。其受用土隨十地菩薩所安而現大小。初 地菩薩坐百葉蓮華。悟百法明門。百佛剎土
王一佛國土三千世界。二地菩薩坐千葉蓮 華。乃至十地見佛極大數微塵數蓮華登坐。 其他受用土處所不定。或在色界淨居天上。
或在西方無邊等處。又法性土一切如來同 所證故。體無差別。自受用土雖一切佛各變 不同。而皆無邊不相障礙。餘二佛土隨諸如
來所化有情。同時同處。各變為土。形狀相似 不相障礙。轉為增長緣。令所化生自識變現。 謂於一土有一佛。為現神通。說法饒益。如此
土眾生。宜聞釋迦彌陀之化。即共變之。為諸 有情無始時來更相繫屬。或多屬一。或一屬 多。是故真言行者。唵字加持深入瑜伽。齊修
三密。即等多身。名毘盧遮那三身義也。又解。 唵字者是灌頂義。如剎利澆頭王。欲登王位。 取四大海水。香華七寶嚴飾灌頂。方號澆頭
王。今此佛頂是一切如來灌頂之法。含無量 義。一切鬼神龍天梵王帝釋聞者咸悉歸依。 離諸災難。皆發善心。樂聞正法。問曰。陀羅尼
密句自古不翻。何得今云有此解釋。答曰。梵 音微妙。通語極寬。欲界色天。龍神八部。閻浮 北欝眷屬等洲異類。天仙聞皆領會遞互相
資。有漏諸天倍生歡喜。如翻此句雜語誦持。 局在一方諸天領悟。以茲佛勅密化群迷。攝 受加持專心梵誦。今但翻義句令物生解。誦
持梵語不可輒移。謂此真言法爾成就第一 義諦。仰生深信勿譯異。音猶如日輪唯假光 明。而取照用。不可駐暗。專心領視也。
第三淨除惡趣門
[1029c01] 尾戍馱野
[1029c01] 唐云清淨也。解曰。淨除者。迷因 二障苦果無窮。持此真言者深依必遣。
[1029c03] 娑麼三滿多縛婆娑
[1029c03] 唐言普遍照曜也。
[1029c04] 娑頗羅拏
[1029c04] 唐言舒遍也。解曰。唵字加持已 淨除二障煩惱所知。神力光明照曜舒遍。根 本後得緣俗緣真。六趣稠林一切皆照。只為
有情業重不遇真言。流浪三途不聞斯句。因 麁果重出路無由。若得真言阿闍梨教照曜 舒遍。必淨苦源。又解。舒遍者。以此陀羅尼光
無有障礙。觸斯光者皆得淨除。若有先亡所 在之處淨土一把。誦此真言二十一遍。散其 亡者人身骨之體。即得離苦。具如下疏文解。
平等照曜染淨不差。名言性空空何可得。照 曜光發愚冥皆除。剎土現身所作無滯。
[1029c15] 誐底誐賀曩
[1029c15] 唐言其義甚深。亦云六趣稠 林也。解曰。甚深有二也。一者理甚深。所謂 佛頂真言。二者事甚深。所謂六趣稠林。染淨
因果。漏無漏殊。真俗二深。唯佛窮備。言六 趣稠林者。一是人趣。居四天下。南瞻部洲三 邊各二千踰繕那。南邊三百踰繕那。半北俱
盧洲四面各二千。東弗毘提洲三邊各二千。 東邊三百五十。西拘耶尼洲經二千五百由 旬。周圍此三倍。天趣所居。欲界地居共有六
天。色界十八天。無色四天。身異想異。翻此身 想差別不同。如起世俱舍。修羅趣者有其三 別。一天趣形。二鬼形。三畜趣形。雖是一異熟
報差。貧富傲慢猛利劣弱一一不同。如起世。 畜趣差別。多分身橫住無上方。水陸空等。餓 鬼趣者。宿因慳貪憙盜他物。心多怯弱。形瘦
貌醜。身心輕躁故名餓鬼。地獄者。此下過二 萬踰繕那有阿鼻旨。深廣同前。餘七地獄在 無間上。一一各有四增。煻煨.糞屎.刀刃.烈
河等。八寒地獄。如其次第繞四洲輪圍山外。 極冥黑暗。若謗賢聖招如是苦。諸餘孤露地 獄別業招者。或近江河山間曠野。或在地下。
十六別處各有異名。迷因起業感此稠林。事 理未明。不能離縛。諸佛觀智速疾真言。六趣 稠林淨除皆盡也。
[1030a10] 娑嚩婆嚩尾 秫 弟
[1030a10] 唐云自然清淨也。解曰。 瑜伽普照。事理分明。習氣永除。自然清淨也。
第四善明灌頂門
[1030a13] 阿鼻詵左 [牟*含]
[1030a13] 唐云引灌頂我也。解曰。所謂 灌頂者有其五種。一光明灌頂。謂諸佛菩薩 放光加持。二者甘露灌頂。謂以部主真言加
持香水。三者種子灌頂。謂部主真言想布字 門遍身分。四者智印灌頂。謂部主所執契印 加持。五者句義灌頂。謂部尊真言及思中義
運用加持。若初修道入真言門。先訪師主大 阿闍梨。建立道場求灌頂法。入修三密願證 瑜伽。猶如世間輪王太子欲紹王位以承國
祚。用七寶瓶盛四大海水。澆頭灌頂方承王 位。如是真教入祕密門。同彼軌儀故號佛子。 十方佛會五智成身。從灌頂為初聞瑜伽教。
若先發心東方成就金剛智。創見道時超三 賢位。名出到菩提。南方成就寶印智。修證十 地平等功德。名灌頂位。西方成就蓮華智。轉
妙法輪恒住觀察。名無量壽。北方成就業用 智。住現化身大圓所作。總名灌頂相也。
[1030b01] 素誐多
[1030b01] 唐云善逝。解曰。善逝者。十號之中 一名稱也。能引眾生皆歸淨土故名善逝也。
[1030b03] 嚩囉嚩左曩
[1030b03] 唐云殊勝教也。解曰。三乘之 外別顯總持。顯密不同故曰殊勝也。
[1030b05] 阿蜜 㗚 多鼻曬罽
[1030b05] 唐云甘露灌頂。亦稱云 不死句。不死句者。解脫法身也。解曰。藥中最 上者無過甘露。著毒之者服乃必除。闡提不
信謗法尤深。灌頂加持定當不死。以真言甘 露塵累清淨。執遣界空名為解脫。離縛得脫 即顯法身。悲智雙修名不死句也。又解。天降
甘雨草木生芽。灌頂潤身亦成證也。
[1030b12] 阿賀羅阿賀羅
[1030b12] 唐云唯願攝授唯願攝授。 又云遍攘災難脫諸苦惱也。解曰。重言攝受 者。至誠發願懇切之辭。為是真言行者持誦
策懃。祈願加持速云攝受。諸佛慈念救護攘 災得脫苦因名攘災也。又解。凡夫二念真妄 參差。念誦持心功微力淺。若本尊攝受得入
瑜伽。二心恬然。名曰攘災攝授也。
[1030b19] 阿慾散馱囉抳
[1030b19] 唐云堅住持壽命。解曰。諸 佛既以攝受壽命即是住持。又解。報力住持 唯是第八諸佛攝受乃得延齡。又解。持此真
言延命增壽。不被諸魔奪其命根。如善住天 子受持之力。其命轉增遠記菩提成無上果。
第五神力加持門
[1030b25] 戍馱野戍馱野誐誐曩尾 秫 第
[1030b25] 唐云如虛空 清淨也。解曰。詳觀此意。法諭雙彰二因滌除 淨若空界。賢聖分位修證不同。唯有佛身如
虛空淨。又解。一切諸法體性空寂。諸佛妙智 依空而轉。所有建立及不建立。空與不空智 相常住猶如虛空。然此虛空體虛非實。唯有
妙智功用不窮。故假諭云虛空清淨也。
[1030c03] 烏瑟抳灑
[1030c03] 唐云佛頂。解曰。如敘釋也。
[1030c04] 尾惹野尾 秫 弟
[1030c04] 唐云。最勝清淨也。解曰。虛 空寬廣體喻法身。佛頂最高名為報應。
[1030c06] 娑賀娑羅囉濕茗
[1030c06] 唐云千光明。解曰。千光 明者諭化身。准此顯句釋三身密字之中。先 以廣辨。若以虛空清淨持業釋云佛即虛空 謬之甚也。
[1030c10] 散祖儞帝
[1030c10] 唐云驚覺。解曰。既蒙光觸驚覺 身心。懇切歸依有此來意。又解。光從頂發遍 照剎塵。其光却收還入佛頂。發起行者。持誦
心開光觸有緣。故云驚覺也。
[1030c14] 薩嚩怛他誐多地瑟奼曩地瑟恥多
[1030c14] 唐云一 切如來神力加持。解曰。一切諸佛神力難思。 潛護加持必獲成就。覺性菩提四智心品。覺 相如幻恒觀月輪。以菩提心大悲方便示教
利喜。驚覺有情。名神力加持也。
[1030c19] 母捺 [口*(隸-木+士)]
[1030c19] 唐云契印。解曰。契印者。諸佛如來 契約印信。契即是發。印即是驗。所謂身印百 千威儀語印無量真言心印。塵沙觀智一一
指歸全剛祕決。於阿闍梨伏膺受訓。當自明 了之。
[1030c24] 嚩 日 囉迦野僧賀多曩尾 秫 弟
[1030c24] 唐云金剛鉤 鎖身清淨也。解曰。凡夫不防多有漏失。縱有 少慎不出二乘。豈同殊勝祕密真言。若受得
金剛鉤鎖契印而有妄失。豈不堅固耶。故身 清淨猶若金剛。鉤鎖永牢而無有失。又解。欲 令有情具無礙智。於空不滯。於有體虛。以五
智相屈曲如鉤。能鉤眾生出牢有海。能鉤聖 智入眾生心。若有菩薩作佛事時。布身鉤鎖。 及持此鉤印。鉤於十方界諸佛菩薩。如風疾 至。加持此身即成鉤鎖也。
[1031a05] 薩嚩嚩囉拏尾 秫 弟
[1031a05] 唐云一切障清淨。解 曰。一切障清淨者。二障因緣輪迴不息。受諸 逼迫。累業難除。今遇加持真言清淨神力。能
護苦報自消。又解。佛頂真言能除三惡。自性 無染。如摩尼珠雖處污泥而不受染。所求皆 遂成就無疑。又解。內外觀察。心色一如。障體
幻空。緣生非有。亦謂聲聞欣寂。外道惡求執 有執無各生異見。唯有真言菩薩。智慧善巧 建立種種微妙相。用入佛境界。得佛加持。於
百千三昧出入無礙。不動不沒入眾生界教 化無盡。而其身心不著不礙無有間斷。即於 此生滿足佛地。一切障礙皆得清淨也。
第六壽命增長門
[1031a18] 鉢囉底 [寧*頁] 襪 多野阿欲 秫 弟
[1031a18] 唐云壽命皆得 清淨也。解曰。真言力大持即報深。壽命延長 故得清淨。又解。命欲將終還得增壽。縱生惡
處惡滅善增。如大悲經云。說所生惡處有十 五種。一者不被飢餓困苦死。二者不被囚禁 楚杖死。三者不被怨家酬對死。四者不被軍
陳相殺死。五者不為虎狼殘害死。六者不為 毒蛇蝎所中死。七者不為水火焚漂死。八者 不為毒藥所中死。九者不為毒害迷心死。十
者不為狂亂失念死。十一者不為山岸墜落 死。十二者不為惡人厭魅死。十三者不為邪 神惡鬼得便死。十四者不為惡病纏身死。十
五者不為非分自害死。復得十五種善報。一 者所生之處常逢善王。二者常生善國。三者 常值好時。四者常逢善友。五者身根清淨。六
者道心純熟。七者不犯禁戒。八者所有眷屬 恩義和順。九者資具衣食具足。十者恒得他 人扶接。十一者所有財寶無人劫奪。十二者
意欲所求皆得稱遂。十三者善神衛護。十四 者所生之處見佛聞法。十五者所聞正法悟 甚深義。命欲將終生惡處等。以慈持念。其壽
轉增惡境消滅。又妄念欲生。善念欲滅。是人 臨終識性昏昧。被魔所惑也。而以陀羅尼力 忽得迴識也。
[1031b13] 三摩耶地瑟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