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 Fen Lu Shan Bu Suiji Jiemo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曇無德部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序京兆崇義寺沙門道宣集
[0492a07] 原夫大雄御寓。意惟拯拔一人。大教膺期總歸為顯一理。但由群生著欲。欲本所謂我心。故能隨其所懷。開示止心之法。然則心為生欲之本。滅欲必止心元。止心由乎明慧。慧起假於定發。發定之功非戒不弘。是故特須尊重於戒。故經云。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持戒之心要唯二轍。止持則戒本最為標首。作持則羯磨結其大科。後進前修妙宗斯法。故律云。若不誦戒羯磨。盡形不離依止。自慧日西隱。法水東流。時兼像正人通淳薄。初則二部五部之殊。中則十八五百之別。末則眾鋒互舉各競先驅人。或從緣法無傾墜。然則道由信發。弘之在人。人幾顛危法寧澄正。所以羯磨聖教綿歷古今。世漸增繁徒盈卷軸。考其實錄多約前聞。覆其宗緒。略無本據。師心制法者不少。披而行誦者極多。輕侮聖言動[糸*卦]刑網。皆務異同之見。競執是非之迷。不思反隅更增昏結。致使正法與時潛地矣。故佛言。若作羯磨不如白法。作白不如羯磨法。作羯磨如是漸令正法疾滅。當隨順文句勿令增減違法毘尼。當如是學慈誥。若此妄指寔難。昔已在諸關輔撰行事鈔。具羅種類雜相畢陳。但為機務相詶卒尋難了。故略舉羯磨一色別標銓題。若科擇出納興廢是非者。彼鈔明之此但約法被事。援引證據者在卷行用。然律藏殘缺義有遺補。故統關諸部撮略正文。必彼此俱無則理通決例。並至篇具顯便異古藏迹。夫羯磨雖多要分為八。始從心念終乎白四。各有成濟之功。故律通標一號。今就其時用顯要者類聚編之。文列十篇。義通七眾。豈敢傳諸學司。將以自明恒務也。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卷上
[0492b16] 集法緣成篇第一 諸界結解篇第二 諸戒受捨篇第三 衣藥受淨篇第四 諸說戒法篇第五 諸眾安居篇第六 諸自恣法篇第七 諸衣分法篇第八
諸罪懺法篇第九 雜法住持篇第十。
集法緣成篇第一
[0492b22] (事法兼通大小齊降。故前舉綱領未振毛目。又緣通成壞教相須張。並如後列義無紊亂) 。
[0492b23] 僧法羯磨略有一百三十四 (佛言。有三羯磨。攝一切羯磨。謂單白羯 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 。
[0492b24] 單白羯磨三十九法 (三十中二十七。受懺法行鉢法。
餘語法。觸惱法。與剃髮法與出家法差教授法。喚入眾法。對眾問難法。說戒和法。僧懺悔法。僧發露法。非時
和合法。諍滅說戒法。自恣和合法。難事略自恣法。修道增自恣法。諍事增自恣法。第二諍增自恣法。受功德衣
法。捨功德衣法。第一增說戒法。第二增說戒法。簡集智人法。斷事遣人。不誦戒毘尼者出二法。遣捨正義者出
法。草覆地法。差往王城結集法。迦葉論法毘尼法。問優波離法毘尼法。優波離答法。問阿難法毘尼法。阿
難答法。七百中論法白。差比丘論法白。正論法毘尼法。白問一切法上座白。上座答白行舍羅應有法白) 。
[0492c01] 白二羯磨五十七法 (作小房法。作大房法。差分臥具法。差說麁罪法。二十七還衣
法。離衣法。減六年臥具法。護鉢法。差教授尼師法。制不往學家法并解。畜眾法。尼差求教授法。尼差自恣人往大
僧中法。與外道住法。結受戒小界法并解。結說戒堂法并解。結大界法并解。結界場法。結不失衣界法并解。結說
戒小界法并解。結二同界法。結一同界法。結食同法。上三應有解。與狂癡法并解。受日法。差受自恣人法。結
自恣小界法并解。分四方僧物法。賞看病人法。分亡人輕物法。結庫藏法。差人守藏法。結淨地法應解。差人守
功德衣法。付功德衣法。差人懺白衣法。差人行籌法。遣信受戒差使法。尼與僧作不禮法并解。差比丘料理房法。
持故房與道俗經營二法。與覆鉢法。差使告覆鉢家法。解覆鉢法。杖絡囊法。律文具出如上應有差分。粥分。小食
分。佉闍尼差請敷臥具分。浴衣分。衣可取可與差比丘沙彌使) 。
[0492c08] 白四羯磨三十八 法 (諫破僧法。諫助破僧法。諫擯謗法。諫惡性法。諫惡邪法。諫擯惡邪沙彌二法。諫隨舉比丘尼法。諫習近法。
諫勸習近住法。諫瞋捨三寶法。諫發諍法。諫習近居士子法。式叉學戒法。受具戒法。學悔法。呵責法并解。擯出法
并解。依止法并解。遮不至白衣家法并解。不見舉法并解。不懺法并解。不捨法并解。與覆藏法本日治法。摩那 埵法。出罪法。憶念法。不癡法。罪處所法) 。
[0492c12] 對首羯磨略有三十三 (佛言 三語受戒已名善作羯磨。說戒法中亦爾。十誦律云。對首心念分衣已名作羯磨。後來比丘不與分義分二別。一但
對首法。二眾法對首法。文通諸部並如下列) 。
[0492c14] 但對首法二十八 (受三衣法并捨。受
鉢法并捨。受尼師壇法并捨。受百一衣物法并捨。捨請法。捨戒法。受請依止法。衣說淨法。鉢說淨法藥說淨法。受
三藥法。受七日法。安居法。與欲法。懺波逸提法。懺提舍尼法。懺偷蘭遮法。懺重突吉羅法。白露六聚法。露他
重罪法。捨僧殘行法。白行行法。白僧殘諸行法。白入聚法。尼白入僧寺法。尼請教授法。作餘食法) 。
[0492c17] 眾法 對首有五 (捨墮法。說戒法。自恣法。受僧得施法。受亡五眾物法) 。
[0492c18] 心念羯磨略 有十四 (義分三別。一但心念法。二對首心念法。三眾法心念法。並通諸部至文自須。唯僧法羯磨獨四 分一律) 。
[0492c20] 但心念法有三 (懺輕突吉羅法。六念法說戒座中發露諸罪法) 。
[0492c20] 對首心 念法有七 (安居法。說淨法。受藥法。受七日法。受持三衣法。捨三衣法。受持鉢法) 。
[0492c21] 眾法 心念法有四 (說戒法。自恣法。受僧得施法。受亡五眾衣物法) 。
[0492c23] 已前略明緣集。已後辯緣成壞。
[0492c24] 前明僧法 (律中佛言。有四種僧。一者四人僧。除受戒自恣出罪。餘一切羯磨應作。二者五人僧。除中
國受戒出罪。三者十人僧。除出罪。四者二十人僧。一切羯磨應作。況復過二十。若少一人非法非毘尼不成) 。
[0492c26] 一稱量前事 (毘尼母論云。事謂人法也。律云。稱量比丘及白衣。稱量羯磨及犯事也。然所為
之緣不出三種。謂人法事也。如受戒懺悔差使治擯等為人故作。如說戒自恣等為法故作。如結界攝衣淨地庫藏 等為事故作。或具或單時離時合並先須量。校使成應法之緣)
。
[0493a03] 二法起託處 (僧祇律云。非羯磨地不得受。欲行僧事律中若作羯磨必先結界。然託處有二種。若
自然界中唯結界羯磨一法。自餘僧法並作法界中。若對首心念二法則通二界) 。
[0493a05] 三集僧方法 (律云。佛言。當敷座打揵槌盡共集一處。五分律云。隨有木瓦銅鐵鳴者。令
淨人沙彌打之。無沙彌者比丘亦得。不得過三通。付法藏傳中令有長打之法。三千威儀中具明杵下之數。薩婆多 論云。夫集僧揵槌必有常准不得互易) 。
[0493a08] 四僧集約界 (夫界有二若作法界則唯三種。謂大界戒場小界。若論小界無外可集。若戒場
大界並盡唱制限集之。若自然界則分四別。謂聚落蘭若道行水界。初言聚落則有二種。若聚落界分不可分別者。
准僧祇七樹之量。通計六間六十三步。若無異眾得成羯磨。若可分別聚落者。准十誦律盡聚落集之。二言蘭若
亦有二種。若無難者諸部多云一拘盧舍。按雜寶藏云五里是也。相傳以此為定若難事蘭若。如善見論七槃陀之
量。相去五十八步四尺八寸得作羯磨。三明道行界。准薩婆多十誦律縱廣六百步。四明水界如五分律。船上眾中
有力人以水若砂四面擲所及處。此之六相皆謂身面所向方隅限齊之內集僧。無人方可應法) 。
[0493a14] 五應法和合 (律云。應來者來。應與欲者與欲。來現前得呵人不呵是名和合。反上三成別眾) 。
[0493a15] 六簡眾是非 (律云未受具者出等。又云有四滿數。一者有人得滿數不應呵。若為作呵責 擯 出
依止。遮不至白衣家羯磨。如是四人者是也。二者有人不得滿數應呵。謂若欲受大戒人。三者不得滿數不得呵者。
若為比丘作羯磨。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足數。若言犯邊罪等十三難人。若被三舉。若滅 擯 。若應滅擯。
若別住。若戒場上。若神足在空隱沒離見聞處。若所為作羯磨人。如是等二十八種不足數。又云行覆藏本日治摩
那埵出罪人。十誦律云。行覆藏竟本日治竟。六夜竟此上七人。佛言不相足數。十誦又云。睡眠人。亂語人。憒閙
人。入定人。瘂人。聾人。瘂聾人。狂人。亂心人。病壞心人。樹上比丘白衣。如是等十二人不成受戒足數。摩德勒
伽論云。重病人邊地人癡鈍人。如是等三人不成滿眾。僧祇云。若與欲人。若隔障。若半覆露中間隔障。若半覆露
申手不相及。若一切露地坐申手不相及。又云若眾僧行作羯磨坐則非法。乃至住坐臥互作亦爾。四分云。我往說
戒處不坐為作別眾。佛言非法。五分病人背羯磨說戒。佛言別眾義加醉人等。或自語前人不解。心境不相稱等
並名非法。故律中受戒捨戒法內云。若眠醉狂恚不相領解。如前緣者並不成故。又須知別眾不足數等。四句差別
臨機明練成壞兩緣。四者有人得滿數亦得呵。若善比丘同一界住不離見聞處。乃至語傍人如是等人具兼二法 者) 。
[0493b02] 七說欲清淨 (律云。諸比丘不來者說欲及清淨。於中有三。謂與欲受欲說欲等法。若有佛法僧
事。病人看病事者並聽與欲唯除結界。一法有五種與欲。若言與汝欲。若言我說欲。若言為我說欲。若現身相。若
廣說與欲成與欲。若不現相不口說者不成。應更與餘者欲。又云欲與清淨一時俱說不得單說。若欲廣說者應 具修威儀。至可傳欲者所如是言)
大德一心念。某甲比丘如法僧 事與欲清淨 (一說便止。佛言。若能憶性相名類者。隨意多少受之。若不能記者但云眾多比丘
與欲清淨。亦得二明受欲法。佛言。若受欲者受欲已便命過。若出界去。若罷道入外道眾別部眾至戒場上。若
明相出等七緣。若自言犯邊罪等十三難人。三舉二滅在空隱沒離見聞處如是等通前。二十八緣並不成受欲。若
至中道若在僧中亦爾。應更與餘者欲。僧祇云。五種失欲如不足數中說。又云在界外受欲持欲者。出界與欲人出
界與欲已。自至僧中還出眾第五持欲在僧中。因難驚起無一人住者。如是等並名失欲。十誦云。與覆藏等三人失
欲。五分云。與尼等四人狂等三人。或倒出眾人皆不成欲。十誦云。取欲清淨人若取時若取竟。自言非比丘者不
成清淨欲。律云持欲比丘自有事起不及詣僧聽。轉受與餘比丘應作如是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與眾多比丘受欲 清淨。彼及我身如法僧事與欲清淨
(三明說欲法僧祇云。不 得輙爾與人欲應與堪能持欲僧中說者。若有說者羯磨人。如上問已彼受欲者應答是言) 大德僧 聽。某甲比丘我受彼欲清淨。彼如法僧事與
欲清淨 (若自恣時應言與欲自恣。餘詞同上。佛言。若受欲人。若睡眠。若入定。若忘。若不故作並成。
若故不說得突吉羅。若病重者應輿至僧中。恐病增動者僧就病者所。或出界作不合別眾故。若中道逢難界外持 欲來得成) 。
[0493b19] 八正陳本意 (謂僧私兩緣僧中。或創立法處則竪標唱相。或常所集用則行籌告白等
私事亦二。若違情治罰則作舉與罪。若順情請許多。須乞詞至文具顯) 。
[0493b20] 九問事端緒 (律云。 僧今和合何所作為事。含通別臨時。唯一通問) 。
[0493b22] 十答所成法 (律云。應答言作某羯磨。然事有先後法緣通別。說戒自恣應在後。作受戒捨墮義
兼通別。若結界捨界理無雙答。並先須詳委然後答問) 。
[0493b24] 中明眾多人法 (若作但對首法。如持衣說淨等法。通二界人唯是別。若作眾法對首法。
如捨墮說戒等。二界。盡集人非別眾法則兩異並前須明識義無雜亂) 。
[0493b26] 後明一人法 (若但心念法事通二界人。唯獨秉若對首心念及眾法心念界通二處。有人不得並
如前集法中列。三相歷然不容臨機。致有乖殊法事不成) 。
[0493c02] 已前略辯成法具緣。後明非法之相。僧法羯 磨具七非 (佛言。有七羯磨非法不應作) 。
[0493c04] 一者非法非毘尼羯磨 (謂一人舉一人乃至僧舉僧一白眾多白。一羯磨眾多
羯磨。單白白二白四羯磨交絡互作。若有病無藥有藥無病。有事有法施不相當。毘尼母云。若說羯磨言不明了。 如是等人法事相並初非所攝) 。
[0493c07] 二者非法別眾羯磨 (謂白此事為彼事作羯磨名為非法。應來者不來。應與欲者不與 欲。來現前得呵人呵者是名別眾) 。
[0493c09] 三者非法和合眾羯磨 (非法同前和合反上) 。
[0493c10] 四者如法別眾羯磨 (如法反非法別眾同前) 。
[0493c11] 五者法相似別眾羯磨 (謂先作羯磨後作白。名法相似別眾同前) 。
[0493c12] 六者法相似和合羯磨 (法相似如上和合同前) 。
[0493c13] 七者呵不止羯磨 (謂如法羯磨須僧同秉今得呵人呵。若住應法違呵不止即名非法) 。
[0493c14] 義立七非 (謂律據事隨事分七。今以義求收非斯盡謂單白羯磨三十九種。各有非相義同過別。白
二白四類亦同之。若不別明成非莫顯。今且就單白說戒一法具解七非。餘之三種例之可曉) 。
[0493c16] 一者人非 (謂識過不懺疑罪不露。界內別眾人非應法等) 。
[0493c17] 二者法非 (謂三人以下單白說戒。顛倒錯脫有呵不止。說不明了等) 。
[0493c18] 三者事非 (謂時非正教廣略無緣。眾具有闕界非聖制) 。
[0493c19] 四者人法非 (謂其二非唯事依法) 。
[0493c20] 五者人事非 (法雖應教人事乖越) 。
[0493c21] 六者法事非 (人雖應法二乖名壞) 。
[0493c22] 七者人法事非 (三相並非如前類。取理須條貫諸緣明曉成敗。故佛在世一事五處作之並 成非法。況今像末焉可輕哉義無怠慢) 。
[0494a02] 對首羯磨亦具七非 (就中分二。若但對首法唯取持衣一法。以顯非相餘說淨等法 類解於緣有異) 。
[0494a04] 一人非 (謂受對之人犯重遮難有呵者呵。或對僧俗而作) 。
[0494a05] 二法非 (謂持法錯脫說非明曉) 。
[0494a06] 三事非 (謂犯捨異財不合聖教或五大上色受持不成) 。
[0494a07] 四者人法非。五人事非。六事法非。七具三非 (並如上例知交絡識相若眾法對首亦具七非。今摘取捨墮一法條然具解。餘者例同有異) 。
[0494a09] 一人非 (謂界內別眾人非。應法呵人設呵置止即非) 。
[0494a10] 二法非 (捨懺還財諸法乖正) 。
[0494a11] 三事非 (犯過衣財如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