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rief Commentary on the Lotus Sūtra 法華論疏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論疏卷中 (方便品)胡吉藏撰
[0799c17] 依論十七種名中第十三名一切諸佛大巧方 便經。依此法門成大菩提。已為眾生說人天 二乘等法名大巧方便。故云方便品。又下論
明佛有七種方便。故云方便品。依下論末論 主開方便為五段。一說妙法功德。次說如來 法師功德。三明大眾三義。四明如來四義。五
釋四種疑就文二。前牒經。次論釋。經文既 長。今前科之。然後更取論釋。依論科經為三。 一敘如來起定。
[0799c26] 方便品 經曰爾時世尊入甚深三昧正念 不動以如實智觀從三昧安詳而起 從定起 已告舍利弗下。第二出對揚之人。
[0799c29] 起已告舍利弗 從諸佛智慧已下。第三明 二種功德。一妙法功德。二法師功德。明二種 功德即二。初章二者。一總明內證甚深阿含 甚深。
[0800a04]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見難覺難知 難解難入如來所證一切聲聞辟支佛等所不 能知 從何以故下。第二別明阿含甚深又
開八別。初明受持讀誦甚深。
[0800a08] 何以故舍利弗如來應正遍知已曾親近供養 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無數諸佛 於諸佛所 下。第二明修行甚深。
[0800a11] 於諸佛所盡行諸佛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法 舍利弗如來已於下。第三明果行甚 深。
[0800a14] 舍利弗如來已於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勇 猛精進所作成就 名稱普聞下。第四明增 長功德甚深。
[0800a17] 名稱普聞 舍利弗如來畢竟下。第五明決 妙事心甚深。
[0800a19] 舍利弗如來畢竟成就希有之法 舍利弗難 解之法下。第六明無上甚深。
[0800a21] 舍利弗難解之法如來能知 舍利弗難解法 者已下。第七明入甚深。
[0800a23] 舍利弗難解法者諸佛如來隨宜所說意趣難 解 一切聲聞辟支佛下。第八明不共二乘 所作住持甚深。
[0800a26] 一切聲聞辟支佛等所不能知 何以故舍利 弗下。第二次明如來法師功德。妙法功德是 佛之自德。法師功德是佛化他德。又開為
二。一初總明法師功德。
[0800b01] 何以故舍利弗諸佛如來自在說因成就故 從舍利弗下別明法師功德。就中復二。一略 明如來具四功德皆為法師。第二廣明四種
功德。初亦是標章門。第二名為釋章門。
[0800b05] 舍利弗如來成就種種方便種種知見種種念 觀種種言辭 言四功德者。一種種方便者 約住功德。種種知見者第二教化功德。種種
念觀者謂畢竟成就功德。種種言辭下。第四 說功德 舍利弗吾從成佛已來已下。第二 廣明四種功德。即釋四章門。即為四別。第一 前廣住功德。
[0800b12] 舍利弗吾從成佛已來於彼彼處廣演言教 無數方便引導眾生於諸著處令得解脫 舍 利弗知見下。廣上第二教化功德。
[0800b15] 舍利弗如來知見方便到於彼岸 舍利弗如 來知見廣大下。廣上第三畢竟成就功德。
[0800b17] 舍利弗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障無礙力無 所畏不共法根力菩提分禪定解脫三昧三 摩跋提皆已具足 舍利弗諸佛如來深入下。
廣上第四說功德。就文更開七別。即有七 舍利弗。第一明種種解成就。
[0800b22] 舍利弗諸佛如來深入無際成就一切未曾有 法 舍利弗如來下。第二別言語成就。
[0800b24] 舍利弗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 悅可眾心 止舍利弗下。第三明相成就。
[0800b26] 止舍利弗不須復說 舍利弗佛所成就下。 第四明堪成就。
[0800b28] 舍利弗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 舍利 弗唯佛與佛下。第五明無量種成就。
[0800c01] 舍利弗唯佛與佛說法諸佛如來能知彼法究 竟實相 舍利弗唯佛如來下。第六明覺體 成就。
[0800c04] 舍利弗唯佛如來知一切法 舍利弗唯佛能 說下。第七明隨順眾生意為說修行法成就。 就文又四。一總明如來說一切法。
[0800c07] 舍利弗唯佛如來能說一切法 從何等法 下。第二別明說證等五種法。
[0800c09] 何等法云何法何似法何相法何體法 何等 云何下。第三明說教等五法。
[0800c11] 何等云何何似何相何體 如是等一切法下。 第四總結證教二法如來現見非不現見。
[0800c13] 如是等一切法如來現見非不現見 今且示 文處。後依論別釋 論曰下第二論釋。就文 為二。第一總釋一部經。第二別解。
[0800c16] 論曰自此已下示現所說法因果相應知 言 所說因果相應知者。近而為言方便一品明 因果義。如云受持讀誦甚深等明因義。諸佛
智慧甚深無量等明果義。遠而為言此經唯 顯一理說一乘唯教一人。故以一乘因果為 宗 爾時世尊下。第二牒經解釋。有五章經。
即為五段。如前所說。初文二。前牒佛從定起 及告舍利弗二章經而解釋。次牒妙法功德 及法師功德而解釋。
[0800c25] 爾時世尊入甚深三昧正念不動以如實智觀 從三昧安詳而起起已告舍利弗者 以如實 智觀者。上一句明正念不動。謂靜極。以如實
智觀謂鑒明。鑒明謂知病識藥。從三昧安詳 而起者。以知病識藥既竟。應病授藥時至故 從定起。起已告舍利弗者出對揚之人也。
[0801a02] 示現如來得自在力故如來入定無能驚寤故 示現如來得自在力故者。釋上正念不動及 如實智觀。以定力自在得身心不動及如實
觀察。如來人定無驚能愕者。釋安詳而 起。以無外緣驚愕故得安詳起定也。前明內 有自在之力。今明無外緣愕。竝是歎無量 義定有此二力 何故唯告舍利弗下。釋第
二對揚之人又開二別。一釋不對餘聲聞。次 解不對菩薩。一一中有二。初何以故即是問。
[0801a11] 何故唯告尊者舍利弗不告餘聲聞等者 隨 甚深智慧下。第二答。
[0801a13] 隨深智慧與如來相應故 今正說平等大 慧。唯身子智慧第一與佛相應。餘人不爾。是 故唯告身子 何故不告諸菩薩者。第三釋
不告菩薩。初問。次答。
[0801a17] 何故不告諸菩薩者 答中初總標五義。
[0801a18] 有五種義 從一者已下。別釋五義。
[0801a19] 一者為諸聲聞所應作事故二者為諸聲聞迴 心趣向大菩提故三者護諸聽聞恐怯弱故四 者為令餘人善思念故五者為諸聲聞不起所 作已 辦
心故 但明聲聞有五義。所以須告。 一者為聲聞所應作事故者。下譬喻品云。我 雖說汝等滅度但盡生死而實不滅。今所應 作唯佛智慧。菩薩已發佛心行佛已作佛
智慧業。故不須告菩薩。聲聞未作佛業。欲 令其作。是故告之。二者為諸聲聞迴心趣大 菩提故者。菩薩發心趣於大道。故不須告。
聲聞未迴。今欲令迴。是故須告也。上令作佛 因。今明趣佛果。三者護諸聲聞恐怯弱故 者。聲聞怖佛道長遠。是故須告。菩薩不爾。
四者為令餘人善思念故者。自身子之外人 天菩薩之流竝稱餘人。聲聞本非作佛人當 得作佛。我佛云何不求佛耶。令其思念道 理。五者為令聲聞不起所作已 辦
心故者。聲 聞有自保究竟之執。是故須告。菩薩無有此 病。故不須告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者。第二 釋二種功德。即二別。就釋妙法中為二。第一
總釋二種甚深。第二別釋阿含甚深。初又二。 一正釋。二舉經示釋處。釋中為二。一牒。二解 釋。牒中前牒智慧及甚深二章門。
[0801b13]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者 為諸大眾生尊重心 下。第二解釋。就文為二。初總生起二章。次別 釋二章。
[0801b16] 為諸大眾生尊重心畢竟欲聞如來說故 初 應有問。佛何故從定起歎智慧甚深無量。故 釋言。為諸大眾生尊重心畢竟欲聞如來說 故
言甚深者下。第二釋二章門。一釋甚深 章門。二釋智慧章門。就釋甚深章門又三。一 總明二種甚深。二別明證甚深。三釋甚深體。 初文標二種勸知。
[0801b23] 言甚深者顯示二種甚深之義應如是知 何 等為二下。列二種甚深。
[0801b25] 何等為二一者證甚深謂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故二者阿含甚深謂其智慧門甚深無量故 言甚深者是總相餘者是別 證甚深者。即
是內所證法。阿含甚深者。釋道安云。阿含名 為趣無。說一切法皆趣畢竟空法。故名趣無。 僧肇云。阿含名為法歸。其為萬善府藏眾
法所歸。然阿含正是外國教名通於大小。四 阿含等為小也。涅槃云。方等阿含此即大也。 言甚深是總相餘是別相。是總別者甚深通
證教。故言總。而有證教不同。所以稱別 證 甚深有五種示現下。第二別釋證甚深也。
[0801c07] 證甚深者有五種示現一者義甚深謂依何等 義甚深故二者實體甚深三者內證甚深四者 依止甚深五者無上甚深 義甚深者。余初
釋五深未見文意。後見佛性論及勝鬘經方 乃悟解。佛性論釋五藏竟引勝鬘五藏為 證。如來藏自性為義。一切諸法不出自性。 無我為相。自性義者辨此一藏是一切諸法
體。一切諸法以真如為體。故無有一法出於 如外。即接論五義中第一性義。此論名體 甚深也。第二是法界藏。以因為義。聖人念處
觀等皆依此性作境界故。此意云。法界是念 處等緣。緣增上緣。因即接大乘論五義中 因義是。此論中依止甚深。三法身藏。以至得
為義也。一切聖人信樂正性令諸聖人得如 來功德。即攝論中第三云藏義。一切虛妄法 所隱覆非凡夫二乘所能緣。故此少不相
似。但佛性論取顯時為義。故言法身藏。以 至得為義。攝論據隱時為言。故云藏。即是此 中證甚深也。四出世間上上藏。以真實為義。
世者有三義。一對治可滅。二妄心念念滅。 三內有倒見不得聖法。具此三義名為世。過 彼三義故名出世。即攝論中五義第四真實
義。即此論中無上甚深也。五自性清淨藏以 祕密為義。若一切法隨順此性即名為內。是 正非邪。若違此理即為外。是邪非正。即攝
論中甚深義。此論依何等義甚深。此五藏體 一而約義不同。一切皆以真如為體。故名 體義。即真如為聖人觀行之因。名為因義。
即證得此真如為法身名證得義。即此真如 超過世間名上上義。甚深微名祕密義。攝 大乘論初明一切法依止門。辨果有五義。竝
是佛性論勝鬘經意。今此五種竝是五藏之 義。意謂少不次第。今明體甚深。即是第一 如來藏甚深內證甚深。即是法身藏。至得甚
深依止甚深。即法界藏。無上甚深即是出 世上上藏也。依何義甚深即是自性清淨藏。 問。何故但明五種不多不少。答。初一是自性
住佛性。第二依自性住佛性。起諸觀行即是 引出佛性。第三即是主得佛性。第四歎此 三種世間所無。第五義甚深唯佛境界。此
五攝一切佛事義盡。問。何故明此五事。答。今 佛說一乘欲令眾生成佛。成佛之義要具此 五。是以命初即便辨之。若言法華未明佛
性者。破此五義罪業無邊。了此五義福慧無 量 何故甚深者。第三正釋甚深體。
[0802a23] 何故甚深者謂大菩提故大菩提者如來所證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又甚深者一切聲聞 辟支佛等所不能知故名甚深 別出甚深
體。正以無上菩提為甚深體。菩提言忘慮絕。 故稱甚深也。又甚深者下。前明當體甚深。今 明二乘不測故名甚深 言智慧者。上來釋 甚深門竟。今釋智慧門。
[0802b01] 言智慧者謂一切種一切智義故 謂一切 種一切智智義故者。一切種謂一切種智也。 智度論云。智慧門名為種。種謂種別。以智慧
門種別不同故名為種。一切智智義故者。一 釋云。一切智人之智故重安智。又釋。一切智 所知故名智智 如經已下。第二舉經示釋 處。
[0802b08] 如經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見難覺 難知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等所不能知 故 言阿含甚深者。自上已來總釋二種甚
深。今第二別釋阿含甚深。前總後別。皆是天 親釋經之體。就文為二。一者前牒阿含甚深 為章門。
[0802b14] 說阿含甚深 示現有八種下。第二解釋。 初總明有八。
[0802b16] 示現有八種 一者受持讀誦已下。別釋八 種。即成八門。一一中有二。前標名。如經下 引經證。
[0802b19] 一者受持讀誦甚深 如經佛曾親近供養無 量百千萬億無數諸佛故 問。經云親近供 養無量諸佛。云何是受持讀誦。答。所以親近
供養者為欲受持讀誦故 二者修行甚深。
[0802b23] 二者修行甚深 前既受持讀誦。今則如說 修行。又前是聞慧。今是思慧。又前是信受。今 是修行。問。前云何是信。答。龍梵云。信力故
受念力故持。故知前是信也。
[0802b27] 如經於諸佛所盡行諸所修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法故 三者果行甚深。
[0802b29] 三者果行甚深 前是思慧。今是修慧。以三 慧滿足去果義近。故言果行。又二慧為因故 以修慧為果。
[0802c03] 如經舍利弗如來已於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 劫勇猛精進所作成就故 四者增長功德心 甚深。
[0802c06] 四者增長功德心甚深 前是三慧。今是證 慧。證慧者是修慧後分始證得真如法身。故 言增長功德心。
[0802c09] 如經名稱普聞故 五者快妙事心甚深。
[0802c10] 五者快妙事心甚深 上來四種明因甚深。從 此後四種明果甚深。快妙事者。謂大涅槃。
[0802c12] 如經舍利弗如來畢竟成就希有之法故 六 者無上甚深。
[0802c14] 六者無上甚深 第五涅槃果。第六是菩提 果。即攝論第九第十二勝相也。前亦是果 果。今是其果。又前是法身。今是應身。
[0802c17] 如經舍利弗難解之法如來能知故 七者入 甚深。
[0802c19] 七者入甚深者名字章句意難得故自在住持 不同外道說因緣法名為甚深 三身為論今 是化身。自他分別前二名為自德。後二謂化
他德。言入甚深者。如來說教令人悟入於理 能自在住持。不同外道說因緣法。外道所說 或墮邪因或墮無因。又因緣者名為所以。所
以者是義。外道之法有字無義。佛法不爾。
[0802c26] 如經舍利弗難解法者諸佛如來隨宜所說意 趣難解故 八者不共二乘住持甚深。
[0802c28] 八者不共聲聞辟支佛所作住持甚深 前不 同外道。今則不共二乘。而言所作住持者。諸 佛如來凡所施為造作住持佛法。竝非二乘 所知。
[0803a03] 如經一切聲聞辟支佛等所不能知故 如是 說妙法功德已者。自上已來別明妙法功德。 今是論主總結令人識知分齊也。
[0803a06] 如是說妙法功德已 次說如來法師功德者。 第二次明法師功德。就文為二。一者總明法 師功德。二別明法師功德。前明妙法功德。亦
初總後別。二種甚深為總。阿含甚深為別。今 亦明總別也。就總中為二。一論主總標法師 功德。二者引經證。
[0803a12] 次說如來法師功德成就應知 妙法功德是 自德。法師功德是化他德。要前自德然後化 他。故云次說 如經下次引經證。
[0803a15] 如經何以故舍利弗諸佛如來自在說因成就 故 云自在說因成就者。有自在說法之德。 此德即是說法之因。故言自在說因。問。前第
七第八亦有說法義已是法師。云何至此方 始辨耶。答。論主大判二章。故開二門耳。初 章非無法師。後段亦有妙法。又前第七第八
直明如來言教等不同外道二乘未正明化物。 今正明化物。故名法師功德 如來成就四 種功德下。第二明如來法師功德。就文為
二。一略明四種功德。二廣明四種功德。亦即 初是標章。後解釋。就初又二。一者論主總 明四種功德。第二引經別明四種功德。即釋
上自在說因。以具四種功德能為說法故。
[0803a28] 如來成就四種功德故能度眾生 四種功德 是說之因 何等為四下。第二引經別明四種 功德。即成四別。一一中為三。一者標名。二者
引經證。三者釋經。言住成就者。謂標名也。
[0803b03] 一者住成就 住種種方便度脫眾生。故名 為住。或有論本稱為往字。所言往者眾生有 二種。一背小向大。名之為來。如窮子還向本
國乃至遂至父舍。二背大向小。名之為去。亦 如窮子背宅而去。佛亦二種。一者應身。為 大心眾生故名為來。二化身。成就眾生。如
彼長者執持除糞器往到子所。今此中八相 成道即往義。故言往方便 如經下第二 引經。
[0803b12] 如經舍利弗如來成就種種方便故 種種方 便者。第三釋經。
[0803b14] 種種方便者從兜率天退乃至示現入涅槃 故 八相成道即八方便。故云種種。若依佛 性論有十四種方便。一現本生事。二現生兜
率天。三從天下受中陰。四入胎。五出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