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on the Abhidharmakośabhāṣya 俱舍論記
Scroll 2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俱舍論記卷第二十二沙門釋光述
分別賢聖品第六之一
[0332c06] 分別賢聖品者。賢謂賢和。聖謂聖正。此品廣 明賢聖故名分別賢聖品。所以次明賢聖 品者。上三品別明有漏。次下三品別明無
漏。欲令厭已生欣故。次明無漏。就明無 漏三品中。賢聖明果。智明因。定明緣。果相 麁顯。所以先明。
[0332c12] 如是已說至修道通二種者。就此品中大文 有三。一總明道體性。二明道所證諦。三約 聖道辨人 此即第一總明道體性。上兩句
結前。下兩句正出道體。
[0332c15] 論曰至及修 道故者。釋上兩句。
[0332c16] 道唯無漏至故通二 種者。釋下兩句。問答可知。
[0332c18] 如向所言至次第隨現觀者。此下第二明道 所證諦。就中。一明四諦。二明二諦 就 明四諦中。一明四諦。二別顯苦諦 此即
第一明四諦。上兩句顯名。第三句顯體。下 一句明次第。
[0332c22] 論曰至名先已說者。釋第 一句。
[0332c23] 於何處說者。問。
[0332c23] 謂初品中 至無漏法處者。答。
[0332c24] 彼如何說者。徵。
[0332c25] 謂彼頌言至此說苦集諦者。釋。引前界品 頌答 問界品頌云無漏謂道諦。何故今引 乃云聖道 解云聖道道諦名異義同。依義
牒文。不相違也。
[0332c28] 四諦次第如彼說耶 者。釋第二句問。四諦次第如彼界品先說 道諦。次滅。次苦。後說集耶。
[0333a01] 不爾者。 答。
[0333a02] 云何者。徵。
[0333a02] 如今所列至四道 者。釋。
[0333a03] 四諦自體亦有異耶者。釋第三 句。此即問也。
[0333a04] 不爾者。答。
[0333a04] 云何者。 徵。
[0333a05] 如先所辨至說亦然聲者。釋文可 知 問虛空.非擇滅何故非諦攝耶 答 如婆沙七十七云。答若法是苦。是苦因。是
苦盡。是苦對治者。世尊立為諦。虛空.非擇 滅非苦。非苦因。非苦盡。非苦對治。是故 世尊不立為諦 又云復次虛空.非擇滅無
漏故非苦.集諦。無記故非滅諦。無為故非 道諦 又云。復次虛空.非擇滅不墮世故 非三諦。無記故非滅諦。廣如彼釋。
[0333a13] 四 諦何緣如是次第者。釋第四句。此即問也。
[0333a15] 隨現觀位至先後次第者。答。隨諦現觀 先觀先說。若異此者應先說集.道因。後說 苦.滅果。 汎明次第略有三種 一或有
法說次第隨生。如四念住。身念住前生前 說。乃至法念住後生後說等。謂等取諸靜慮 等 二或有法說次第隨便。如四正勝。謂 此中無決定理趣發勤精進起如是欲。第
一先斷已生惡法。第二後遮未生惡法。第三 先修未生善法。第四後增已生善法。但隨 言便說四次第。此中文略且言惡法。或舉
前顯後。故婆沙七十八云。雖四正勝俱時而 有。而易說故先說斷惡。後說修善。於斷 惡中先說斷已生惡。後說遮未生惡。於修
善中先說起未生善。後說增已生善。若作 是說言辭輕便 (已上論文) 等。謂等取四神足等 三或有法隨現觀次第如說說四諦
於三次第中今說四諦。是其第三隨瑜伽 師現觀位中先後次第。
[0333b03] 何緣現觀次第必 然者。問。
[0333b04] 加行位中如是觀故者。答。於決 擇分加行位中如是觀故。
[0333b05] 何緣加行必 如是觀者。徵。
[0333b06] 謂若有法至縱馬奔馳者。 答。舉法.喻顯。引證。總結。如文可知。
[0333b08] 此現觀名為目何義者。問。
[0333b08] 應知此目現 等覺義者。答。應知此目現前等覺境義。
[0333b10] 何緣說此唯是無漏者。問。
[0333b10] 對向涅槃至 故得正名者。答。此無漏慧對向涅槃果。正 覺諦境。故唯無漏。此覺真淨故得正名。
[0333b13] 應知此中至物亦有殊者。出四諦體。問四 諦若依實體。應唯有三。苦.集一物故。若依 因果應有五種。於道諦亦有因果。若依
現觀應有八種。上下八諦故 答如婆沙 云。復次依現觀故建立四諦 問若爾聖諦 應八非四 答諦行相同故四非八廣如彼 釋。
[0333b19] 何義經中說為聖諦者。問。
[0333b19] 是聖 者諦故得聖名者。答。
[0333b20] 於非聖者此豈成 妄者。難。
[0333b21] 於一切是諦至非聖說是樂者。 釋。此四諦理於凡及聖一切皆諦。性無倒 故。然唯聖者實見非凡。是故經中但名聖
諦。非是非聖諦。凡雖觀諦非是決定。而容 後時顛倒見故 如有頌言諸聖者說涅槃 是樂。非聖者說涅槃為苦。如外道云我 見世間無一目者尚以為苦。況彼涅槃。諸
根總滅而得有樂故計為苦 有漏之法聖 說為苦。非聖於中妄說樂受。唯是其樂故 成顛倒。
[0333c01] 有餘師說至聖非聖諦者。敘 異說。有餘經部師說。或是上坐部師說。滅.道 二種唯是聖諦唯聖成就非凡成故。凡但伏
惑不能正斷。故於滅諦不能成就。餘苦. 集二通是聖諦及非聖諦。以聖及凡俱成就 故。此師約得以釋 又解滅.道二諦唯無漏
故。唯聖觀故。故唯聖諦。苦.集二諦聖亦觀 故故名聖諦。唯有漏故凡亦觀故名非聖 諦。
[0333c10] 唯受一分至餘有漏行法者。此即第二別顯 苦諦問。三受之中唯苦受一分是苦自體。所 餘有漏竝非苦受。如何可言諸有漏行皆是
苦諦。此即問及頌答。
[0333c13] 論曰至亦無有失 者。釋上兩句。由三苦合名苦無失。
[0333c15] 此中可意至故名為苦者。釋下兩句。此諸有 漏法中。若可意有漏行法。由與壞苦合故 總名壞苦。諸非可意有漏行法。由與苦苦
合故總名苦苦。除此二種餘有漏行。由與 行苦合故總名行苦。
[0333c19] 何謂為可意非 可意餘者。問。
[0333c20] 謂樂等三受至得可意等 名者。答。謂樂等三受如其次第 由樂受 力令順樂受相應.俱有等諸有漏行得可 意名
由苦受力令順苦受相應.俱有等 諸有漏行得不可意名 由捨受力令順 捨受相應.俱有等諸有漏行得非可意非不 可意名。
[0333c26] 所以者何者。徵。
[0333c26] 若諸樂受 至壞時苦者。此下答。明諸有漏行各由一 苦故成苦性。此顯三苦體性。若諸樂受由 壞滅位成苦性故。正理五十七釋經云。樂
受生時住時樂者。由彼樂受性是樂故。壞時 苦者。謂諸有情未離染時心恒求樂。於樂壞 位起憂愁等。故說樂受為壞苦性。樂受壞 時設無苦受。似苦顯現亦名為苦
(已上論文) 。
[0334a05] 若諸苦受至住時苦者。若諸苦受由體成苦 性。經言苦受生時苦。住時苦。故名為苦。壞 時樂故。正理釋經云。然薄伽梵契經中言。苦
受生時。住時苦者。由彼苦受性是苦故。壞 時樂者。苦受壞時設無樂受。由苦受息似 樂顯現故亦名樂於相續息位立以壞名。 故苦受息時名苦受壞。
[0334a11] 不苦不樂受至 即是苦者。不苦不樂受由生滅無常行成苦 性。眾緣造故其性不安念念生滅。如契經 言若非常即是苦。故正理云。不苦不樂受生
時住時皆非苦非樂。性是彼故。即彼壞時苦. 樂隨一容現前故可言俱有。苦.樂壞時無 容有二。故佛於此作別異說。
[0334a17] 如受順 受諸行亦然者。如是三受得三苦名。順受 相應.俱有等行。應知亦然說為三苦。故正 理云。此三苦性其體是何。應定判言三受為
體。由三受故順三受法。如應亦得三苦 性名。
[0334a22] 有餘師釋至名行苦性者。此釋三 苦名。有餘師釋苦即苦性名苦苦性。壞即苦 性名壞苦性。行即苦性名行苦性。皆據持業 釋也。
[0334a25] 應知此中至行苦故苦者。此明 三苦寬狹。應知此中說可意為壞苦。非可 意為苦苦者。由是別苦不共餘故從別
立名。理實一切諸有漏行。行苦故苦。若依 此文可意有二。謂壞苦.行苦。體非苦受不 名苦苦。非可意有二。謂苦苦.行苦。壞時樂
故不名壞苦。餘有漏行唯名行苦。體非苦 受不名苦苦。壞容生樂不名壞苦。
[0334b04] 此唯聖者至於有頂蘊者。此顯行苦微細。此 行苦性唯諸聖者所能觀見。凡夫雖觀不能 深悟。故經部師鳩摩羅多有是頌言。又對
凡夫顯聖厭勝。
[0334b07] 道諦亦應至有為性故 者。問。
[0334b08] 道諦非苦至唯顯有漏者。答。道 諦非苦。違逆聖心是行苦相。非緣聖道 起四行相違逆聖心。由此聖道引眾苦盡。 又通經言
若觀諸有為涅槃寂靜者。釋云 亦由先見彼有為法是其苦性後觀彼法上 滅以為寂靜。故彼經說有為之言唯顯有 漏。道諦非苦亦無涅槃故。有為之言不通 道諦。
[0334b15] 若諸法中至苦為聖諦者。問。
[0334b16] 有一類釋至計癰為樂者有一類。說一切有 部師釋。如文可知。
[0334b17] 有餘於此至說樂 亦名苦者。有餘經部鳩摩羅多。而於此中以 頌釋言。以此樂受能為未來苦果因故。能 集未來眾苦果故。有苦逼迫希彼樂故。
故說樂受亦名為苦。
[0334b21] 理實應言至為 諦非樂者。論主述說一切有部正釋。理實 應言聖者觀察諸三有.及三有中樂體皆是 苦。以就行苦同一味故。由此立苦為諦
非樂。
[0334b25] 如何亦觀樂受為苦者。餘部問。
[0334b26] 由性非常至一如苦受者。論主答 由性 非常。簡異滅諦 違聖心故。簡異道諦。故 名為苦 如以行苦相觀色等時。非彼行
苦相一如苦受。顯苦受差別。
[0334b29] 有謂樂 受至行苦何用者。論主牒前經部頌破。苦因 是集。豈關於苦。又聖生上緣彼如何有苦 名轉。非彼諸蘊為苦受因。若據苦苦名
苦諦者。又經復說行苦何用。以彼部計苦 名苦諦。樂.捨生苦亦名苦諦。故作此徵。
[0334c06] 若由非常至行相何別者。問。
[0334c06] 生滅 法故至能引苦行相者。答。生滅法故觀為非 常。違聖心故觀之為苦。但見有漏非常知 違聖心。故非常行相能引苦行相。
[0334c09] 有 餘部師至受唯是苦者。敘異計。有餘經部大 眾部等作如是執。定無實樂一切三受皆 唯是苦。此中應言定無樂.捨三受唯苦。為
前但問樂受故敘異宗。但言無樂不言無 捨。
[0334c14] 云何知然者。問。
[0334c14] 由教理故者。 異部答。
[0334c15] 云何由教者。徵。
[0334c15] 如世尊 言至名為顛倒者。異部引三經答。如文可 知。
[0334c17] 云何由理者。徵。
[0334c17] 以諸樂因至 其相方顯者。異部以理答 以諸樂因皆不 定故。顯無實樂。謂諸所有衣服等事若依 時用。不過量用。諸有情類許為樂因此
若非時。過量受用。便能生苦。復成苦因。 如夏被胡裘。冬著生葛。飽飲食已復數飲 食。寒天遂冷。熱取煖等。此等皆名非時受
用。衣服.飲食.冷.煖等事便能生苦。復成苦 因 其衣服等雖依時用。此若過量受用便 能生苦。復成苦因。不應樂因。於增盛位
過量受用。或雖平等不增不減。但由非時 便成苦因。能生於苦 故知衣等本是苦 因。苦微不覺。苦增盛時其相方顯乃覺苦 也。
[0335a01] 威儀易脫理亦應然者。此類釋也。行. 住.坐.臥威儀易脫。諸有情類計為樂因。 此若非時。或復過量。成苦因等。准前應釋。
此顯威儀樂因不定。明無實樂。
[0335a04] 又治 苦時至樂覺乃生者。又開二章顯無實樂。 一治苦覺樂。二苦易覺樂。
[0335a06] 謂若未遭 至能生樂因者。釋初章 疲。謂疲勞。欲。謂 婬欲 或疲婬欲 食對治飢 飲對治渴 溫對治寒 涼對治熱停息坐臥對治
疲欲。謂若未遭飢等苦逼。不於食等諸樂 因中生於樂覺。若遭飢等苦逼迫時。方於 食等諸樂因中生於樂覺。故於對治飢等 重苦食等因中。愚夫妄計此輕苦因能生
於樂。實無決定能生樂因。
[0335a14] 苦易脫中 至定無實樂者。釋第二章。苦易脫中於其輕 苦愚夫謂樂。如荷重擔暫易肩等。於初 輕苦妄謂為樂故受唯苦定無實樂。若依
經部三受皆具三苦。謂三受實是苦受故皆 是苦苦。三受相續斷位變壞故。皆是即壞即 苦。三受念念生滅故。皆是即行即苦。
[0335a21] 對法諸師至此言應理者。論主標顯說一切 有宗。於苦受外言樂實有。此言應理。
[0335a23] 云何知然者。問 且應反徵至有樂應成 者。略作三番徵責經部。顯有實樂。
[0335a25] 若謂可愛至非可愛故者。此即牒經部等救。 既離染時聖者厭患可愛復成非愛故。明 知樂受無實理成。
[0335a27] 不爾可愛至有實樂 受者。說一切有部破。如文可知。
[0335a28] 然世 尊言至非真了義者。此下說一切有部通經 部等所引三經。此即通初經也。經言諸受 無非苦者。佛言我依諸行無常有為變壞。
蜜說諸受無非是苦。若依無常說受是苦 苦.是行苦。若依變壞說受是苦苦.是壞苦。 故知此經但依行苦.壞苦二種說受是苦。
不依苦苦作如是說。故正理云。故知此經 依二苦說。不依苦苦說皆苦言。又解無 常.變壞俱是行苦。以說諸受無非苦故。若 說壞苦唯樂受故不通苦捨。正理云。通
壞苦者即是行苦中變壞無常行苦。非是三 苦中壞苦 若由已下。顯有三受。說受皆 苦依蜜意言顯有別意。非真了義說有 三受。不言蜜意。明知了義實有三受。
[0335b14] 又契經言至觀樂為苦者。通第二經。經言以 苦觀樂受者。此苦即是無常行苦.變壞壞 苦。樂受有二。一有樂性。二有苦性。觀樂過
患。佛不勸觀。觀苦利益。故佛勸觀。非 無有樂 又解無常.變壞俱是行苦。
[0335b19] 如何知此自相是樂者。經部等問。如何知此 樂受自相。體性是樂性非苦受。苦苦攝耶。
[0335b21] 如有頌言至故說受皆苦者。說一切有 部答。頌中但依非常行苦.變壞壞苦說受 皆苦。不依苦苦言受皆苦。明知別有樂受
自性。若樂性苦何不亦以苦苦觀耶 又 解無常.變壞俱是行苦。
[0335b25] 又契經言至故 成顛倒者。通第三經。一開三章。二別牒釋。 此即開章。經言於苦謂樂倒者此別意說。
以諸世間一於諸樂受。二於諸妙欲。三於 諸三有一分樂中。一向計樂故成顛倒。非 計少樂名為顛倒。
[0335c01] 謂諸樂受至故成 顛倒者。此釋初章。謂諸樂受依自相門雖 性是樂非是苦苦。若依異門亦有壞苦.及 行苦性。世唯觀樂不觀為苦故成顛倒。
[0335c05] 諸妙欲境至故成顛倒者。此釋第二章。諸 妙欲境順樂受少。順行.壞苦多。唯觀為樂 不觀為苦故成顛倒。
[0335c07] 諸有亦然者。釋 第三章。諸三有亦然。順樂受少。順行.壞苦 多。唯觀為樂。不觀為苦。故成顛倒。
[0335c10] 故不由此至無實理成者。結。故不由此所引 三經能證樂受無實理成。
[0335c11] 若受自相至 有何勝利者。重責經部等。
[0335c12] 若謂世尊至 無非苦故者。牒救徵破。若謂世尊於一苦 受。隨順世俗說三受者不應正理。佛蜜 說受無非苦故。若蜜意說受皆是苦。若顯
了說受即有三種。既盡理說顯說有三。明 知說三非隨世俗。
[0335c17] 又於觀五受至乃至 廣說者。經觀五受說如實言。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