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Notes on the Abhidharmakośabhāṣya 俱舍論記

Scroll 2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俱舍論記卷第二十
沙門

分別賢聖品第

[0371c10] 差別第五 種姓就中一明阿羅漢二明先後三明退四明種姓五明
退不同退練根不同 無學 第一阿羅漢

[0371c15]

[0371c15] 云何

[0371c16] 從前

[0371c16] 不動兩句數列正理 十七無學退
俱解脫不退不動解脫 阿毘達磨 (論文) 入定第三第四
種姓從先學位鈍根種姓 信解即此名為時愛心解脫愛護證得心解脫 煩惱心解脫二義愛心
解脫鈍根愛護不解無學利根心解脫愛護 時愛心解脫時愛心解脫名為時解脫方能
解脫煩惱二義 解脫鈍根解脫無學 利根解脫非要 時解脫具足待時解脫
時解脫具足 由此鈍根 方能入定資具
具有三好臥具 即是好處 取得好說 如是合時方能入定婆沙
一百一 食時臥具好處 好說補特伽羅 (廣說)
不動 種姓不動名為即此 不動心解脫不為煩惱退 心解脫煩惱二義不動心
利根無退不解無學 鈍根心解脫退 不動心解脫名為不時解脫不待
入定解脫煩惱 不時解脫利根不待 解脫無學鈍根解脫不待 不時解脫
不待 現前不待和合 暫時解脫建立 解脫退墮畢竟
建立不時解脫無退不動 從先學位婆沙心解脫 心解脫勝解婆沙一百一 時愛心解脫時解脫阿羅漢盡智
正見相應心勝解勝解勝解云何 動心解脫不動阿羅漢盡智無生智 無學正見相應心勝解勝解勝解
無生智無學正見相應心別有 有漏勝解現在勝解過去 勝解未來無為解脫
無學無漏心相應勝解自性

[0372b10] 如是後方第二種姓 先後無學學位先有 不定

[0372b12] 云何

[0372b12] 練根

[0372b13] 應當 無學位退種姓 學位先有無學學位無學
種姓學位退無學 練根乃至不動應當

[0372b19] 退無退 差別不同 退便退 退 
退失功德

[0372b23] 護法所得退失防護 安住退能不 退加行增進 安住
堪能修練 不動 不動不退無退

[0372b28] 種姓加行 不同 長時 尊重 尊勝初二 可知

[0372c02] 退種姓三界 種姓 建立阿羅漢三界

[0372c05] 退唯有二者 退欲界上二界唯有安住不動無餘
無退無退種姓 種姓種姓練根 種姓唯有

[0372c11] 如是第三 退如是阿羅漢從何退退退

[0372c13] 並非種姓不動 無退退退 種姓
退退安住退一種 無退由此種姓無退退退 退並非所以退
退退文中並非 退 文言並非 分說理實退退

[0372c23] 無學 退退不退 學位種種從此 無退無學二道堅牢
種種 從此無退出世二道 堅牢文中無學便
無學學位退種姓修練 種種從此退 種姓二道堅牢

[0373a03] 退退不退

[0373a05] 學位無學 學位無退無學果二道
無退二道 學位退種姓無學位退 退種姓後學退
無學位學位退退 退二道退 退無學學位退
修練退以此 種姓二道堅牢無學 退五姓不同皆可退 退退退
無學學位 三修練根退退正理六十 修練
退所得退由此種姓二道堅牢

[0373a23] 無退退四果退 種姓皆可退無退所得 四果之中必定不退預流果
一來不還超越 所得退第一 四果第二
四果第三 第四是故無退預流果預流 一來不還不定
預流羅漢 一來不還由此無退 退後所以應果退
增進退般涅槃退學位退異生以此 退更加
一種退退如次護法 更加一種退安住 更加一種退護法
更加一種退安住 退學位退 學位退種姓退
四姓得勝種姓退

[0373b17] 無退者者諍論 四果退不退說一切有部不退三果退無退

[0373b20] 無退一切 有部事故無退

[0373b22] 若爾無我

[0373b23] 不如 我見緣於無法 如實

[0373b25] 煩惱不如

[0373b26] 如是有事有事 不同 作者造作世間 受者 受用世間造作受用之中自在
可愛不可 高舉不了 無明

[0373c02] 斷惑有事 有無差別不同斷惑 身見我所邊見
見取戒禁取無明 中有我等 三緣是故
相應無明斷惑 是故 有事

[0373c10] 斷惑有失 退所以不退 所以退

[0373c12] 斷惑無退 修惑審慮聖容退見惑審慮 不退 上來說一切有部明初 不退

[0373c15] 經部師說 經部四果退不退論主經部 經部預流阿羅漢
無有退一來不還世俗 退無漏道不退正理六十八主意如是阿羅漢果無有退
一來不還世俗退證言 斷惑名為二果斷惑無退

[0373c23] 云何

[0373c24] 教理經部

[0373c24] 如何

[0373c25] 苾芻阿羅漢 無漏斷惑名為阿羅漢果 明知不退
不放逸退阿羅漢 明知不退

[0373c29] 現法樂住經部釋經慶喜 利養阿羅漢退
阿羅漢果無漏諸法退失現法樂住

[0374a04] 不動從此退經部 引證不為心解脫 證得因緣從此退不動 阿羅漢果故知不退

[0374a07] 退 經部退 有時解脫退應觀 退應果無漏有漏靜慮
退退有漏此時解脫據有 釋名根本靜慮 等持鈍根現前
時解脫獲得現法樂住 善法現前名為 有漏貪愛名為 解脫阿羅漢無漏解脫
煩惱一切隨逐應名 隨逐滿足

[0374a20] 應果性如理經部 無漏應果體性鈍根退失如何 世尊有漏現法樂住退
無漏由此羅漢果 不動決定不退利養擾亂 所得現法樂住退失自在不成 退自在鈍根利根
法樂無退所得現法樂住退 第一退無退第六不退 種種如理退 無退第六不退如是乃至退
無退第六不退第六 不動經部有漏定邊種姓差別 不同無漏不動 無有退
退第一退 退第六不退如理 退現法樂住第二 即是第六如是乃至
第五不堪即是第六

[0374b10] 不退安住不動第六不退 不動第四安住三義相似差別

[0374b12] 練根種差經部不退 練根練根得名不動 有漏功德殊勝等至不退安住
有漏無退不能 有漏功德後設 退差別

[0374b17] 阿羅漢果 經部通經所以經文 一切有部阿羅漢鈍根
退失阿羅漢第七返還 退失 退學位時解脫
鈍根退失 由於身命 七返命終阿羅漢便般涅槃
學位退有漏退失  牧牛真諦 瓦器外道瓦器

[0374b29] 應果性經部 應果體性時解脫  一法
如是說一法有漏 時愛心解脫一法無漏不動心 解脫可知時解脫
有漏應果性時解脫 時愛心解脫相似 時愛心解脫不時
不動心解脫無漏應果 無有退動心解脫

[0374c10] 若爾何故 解脫應果說一切有部時解脫 何故時解脫應果

[0374c12] 應果 不時解脫經部應果根性 有漏現在時解脫 時解脫應果性相違名為
時解脫應果可知

[0374c16] 阿毘達磨 經部無學 退應果 明知不退具足
煩惱具足 無學退煩惱既已 必須 
具足染心心所法

[0374c26] 如何

[0374c27] 阿羅漢經部 煩惱畢竟無漏治道 退煩惱阿羅漢治道
未能煩惱種子漏盡若非 漏盡應果進退阿羅漢 退

[0375a03] 若爾 說一切有部應果 退契經中文
弟子有時失念不善明知應果 退如何得知應果阿羅漢 應果由此契經
聖弟子長夜隨順遠離 隨順遠離明知即是阿羅漢果如何 遠離阿羅漢契經中有 遠離應果
一切一切 有漏得清涼得清涼涅槃 阿羅漢

[0375a15] 經部通經 得清涼 聖弟子
通達四聖諦有時失念不善 學者一來不還世俗 二果失念 煩惱修惑無學果
理則起義經文學位退

[0375a24] 毘婆沙 退歸本 大眾部預流退阿羅漢 退

[0375a28] 阿羅漢修練第四 種姓阿羅漢種姓 種姓設有修練

[0375b02] 無學位 應果 見道加行修練
信解異生修練無學 婆沙第七順解脫分退 乃至不動種姓退種姓順解脫分
種姓順解脫分乃至不動 聲聞獨覺獨覺聲聞佛種順解脫分不可猛利順決擇分 
順解脫分種姓何故 六十八決擇分種姓 見道六種性相應 種姓相應退種姓乃至
相應不動種姓此地中有種姓 世第一法聖道加行 諦行相似聖道見道 不立種姓
文具學位加行道

[0375b22] 契經退現法樂住第五 退不同契經 根本靜慮增上心現前法樂
隨一現行退所得不動而言無退如何不動退現法樂住心所勝解 心所婆沙八十一契經
增上心現法樂住何故名為增上心心所三摩地三摩地大勢 大功大事根本四靜慮 增上心復次四靜慮有無
增上心殊勝功德無量

[0375c04] 三退

[0375c05] 現在 可知正理論 非得第三現在

[0375c07] 兩句三退 世尊唯有最後一種受用退 一時現前隨一現前
受用退餘利不動阿羅漢獨覺 退受用退不共 佛法殊勝功德 功德不退無已退種姓
鈍根退失

[0375c16] 受用退無相 退三退受用退不動 退現法樂住無相

[0375c18] 無退 為難經部無退 如是說無學無漏解脫不動無退無學無漏法
無退種姓不動如何 第六不動故作如是第六不動有漏 現法樂住種姓退第六不退
名為不動無漏

[0375c28] 阿羅漢退第六退

[0375c29]

[0375c29] 作者

[0376a01] 兩句退 命終可知 退命終何故退 命終 婆沙六十一復次
果位因緣得道未曾 得道證結一味八智五一 十六行相退得無
退 命終

[0376a09] 果位 兩句可知正理 退無退不淨觀 聖道退失修持入聖道者
無退尊重無貪如次 退無退

[0376a15] 第七 不同初三無漏第二 第三

[0376a17] 諸位 初三無學練根一一 解脫道應果無間解脫
有頂鈍根無學道 練根一一無間一解脫 預流果無間一解脫
上界見惑正理無學位修練有頂學位修練上界 見道相似
(論文) 加行道無學位一一 加行無學位加行無間解脫 學位加行無間一解脫 無學鈍根
無學道無間解脫道 鈍根出世  無學練根應果練根
無學不可為例 二道二道皆可 退 二持 不退 練根加行無間解脫
 婆沙六十八相應 不捨得勝得勝 品種現行名為退 種姓加行
一解脫不違修習 久遠有漏加行 無間解脫經久 (相應四善根)
正理七十我所 論師練根斷惑 引發無記無知現行學位修練 見惑無學位修練
修惑如如 無間解脫多少如是如是 無知現行是故無學修練
無間解脫道學位練根二道 修惑無知 退現前有所 由此無有得勝
(論文) 學位練根 修惑見惑無間一解脫無學練根 修惑無間


[0376b29] 如是無間增上 無間解脫道無漏 通有無漏婆沙六十八加行道 有漏無漏
正理一切加行 二種

[0376c04] 怖畏退 練根北洲惡趣聖道天趣
聖道無退修練無學 勝果所得由此
不定所以所得所以正理七十聖位修練果地
二果彼此 不還應果不定本地 差別不還練根不得 阿羅漢
正理 不還果練根不得何故 婆沙六十七應作 自在下地
無漏不得無色 不還果 正理地中 不自在婆沙地中自在 並不相違 
不還果下地 自在如何正理論不自在  自在
自在下地不得

[0377a01] 無學位差別第八 不動練根

[0377a04] 學無學三道第二 聖人就中一明建立二明 俱解脫 第一建立
兩句兩句

[0377a08] 俱解脫兩句滅盡定解脫八解脫第八解脫 無知體性解脫解脫
滅定解脫解脫 滅定解脫俱解脫 可知

[0377a13] 如理 兩句身證即是信解二種 有名不時
具縛七十二 七十三 六欲天 隨法行 可知

[0377a19] 何等解脫第二明慧 解脫前來阿羅漢 俱解脫慧力解脫煩惱障
滅定解脫解脫解脫 阿羅漢滅定慧解脫 煩惱障解脫即此煩惱 煩惱障正理七十何等名為
阿羅漢解脫求解 解脫解脫中有無知無記性能解脫解脫 無餘解脫
不行方名解脫有餘師說解脫 不自在有餘師說 不得有餘師說 加行勤求聽聞
不生即此名為解脫 法力 不自在緣於 不得自在不得有所不可說
不得自體煩惱 應果不得 云何阿羅漢果由於加行 不得便煩惱障
不應理 (之中所以者何不染無知法力 不自在緣於不得自在
第二不得至此云何第三 第四不應理) 。

[0377b16] 世尊稱為滿第三 無學滿世尊五下煩惱 不還果不可更為欲界牽引
欲界受生滿滅盡定 未名滿無學位 學位無學位稱為滿

[0377b22] 二者 滿兩句無學滿

[0377b23] 滿兩句滿 鈍根不還 寂靜八解脫
學位滿 名分滿名為正理論 稱為滿有所滿俱舍不可如何
功德滿 俱舍 滿二種一者滿 滿二者滿約分 滿正理

[0377c06] 無學滅盡定兩句 無學滿無學位滿 有所名分滿名為
學位三果滿無學唯一 正理論稱為滿有所滿正理俱舍

[0377c13] 廣說道者第三 差別 就中一明差別二明 通行三明菩提分法四明證淨
正智解脫厭離 第一 差別可知

[0377c17] 道義 云何

[0377c18] 涅槃涅槃涅槃三乘聖眾涅槃 名為 道者 涅槃名為

[0377c21] 解脫 道者加行無間涅槃名為 解脫如何

[0377c23] 無餘解脫 無間 解脫 轉向上品 
解脫道加行無間道同類 上品解脫 其所名為 二種趣入無餘名為


[0378a03] 建立者第二 通行 通達 行迹通達涅槃
建立

[0378a06] 至遲 利根三句第二

[0378a08] 相違 靜慮均平所有聖道 任運通行樂受餘地
不等所有聖道艱辛通行苦受 靜慮 可知 七十一五蘊
無色 五蘊

[0378a16] 名為菩提分法第三菩提 就中一舉出體 四明覺分五明無漏 分別
第一無明睡眠 如實知四聖諦  盡智 不復無生智  菩提可知

[0378a23] 三十七前者第二出體 三十七實體唯有毘婆沙師說 十一二業分為
正命即是正語婆沙九十五 正語正命
開合不同 而言三十七實體輕安 何故
十五十法覺分不立

[0378b04] 強立覺分 婆沙何故一切 無表色覺分正語
隨順聖道覺分 是故不立  正理何故不立覺分覺分 善法
是故不立婆沙九十六何不 菩提分法菩提分法 雜染清淨均等菩提分法
清淨是故不立復次菩提 輔佐菩提心王輔佐 無有輔佐 四十
心所法何故輕安不立 婆沙 何故菩提分法
清淨增上菩提 亦復如是雜染清淨 菩提分法有餘
雜染饒益 旃荼羅鄙劣饒益 菩提分法雜染
不立菩提分法假想 勝解菩提分法真實是故 有餘師說菩提分法學位
無學位勝解不立菩提分法作意發覺不定菩提分法 相應不立有餘師說作意境相
菩提分法多時相應 不立何故三受無漏 菩提分法二受復次
法行猛利遲鈍不立 無漏樂受輕安 不明不立菩提分
大善地法何故精進輕安菩提分法由此 菩提分法菩提
上首菩提 精進菩提三乘 菩提菩提分法輕安調適對治 行捨平等對治掉舉
菩提分中止為主菩提分 散善 不立菩提分法菩提
有餘師說善法 自性勝者覺分 一切染心相應自性勝者
精進輕安 二義二者 不放逸一種自性不立
菩提分法何故 菩提分法二法不能 俱起是故不立
何故無漏菩提分法是故不立復次菩提分法行相 猛利是故不立復次
正見不立菩提 (婆沙正理婆沙) 不善煩惱 煩惱不定地中
雜染不立睡眠惡作 菩提分法加行正理 七十一不立相應以為覺分
相應 相應有為 建立有餘師說二無心定 相違四相
起用平等菩提分法 (無記) 無為 何故不立 菩提必須起用
無用是故不立廢立 菩提分法不立正理不立 發趣信用增上
聖位爾時 緣於覺支輕安不順
云何修道九品 覺如數數覺悟如是如是發生 樂觀 寶生
輕安諸事 平等方能審諦觀察 覺支云何三不運轉
道義少有相違心安 緣於道立覺支 順道不順云何順道 見道正見上下
觀察成見 迴轉云何 不順寂靜聖諦 尋求見諦安靜
少有相違應有所緣境行相相違覺支建立 不可為例

[0379b11] 念住第三念住 念住神足正斷 如何念住如何正斷
如何神足

[0379b14] 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善根相應有法出體 加行隨同增上善根出體
如次念住正斷神足

[0379b19] 緣於慧立念住

[0379b19] 念住因為

[0379b21] 理實成立論主正解念住

[0379b22] 名為正斷

[0379b23] 修習至此 最勝修習勤修 勤力懈怠是故 正斷 已生惡方便
未生惡不生未生善 便已生善增廣婆沙正勤作用一時作用
婆沙一百四十一四正斷 不善攝心未生惡不善不生 未生善
已生善安住增廣  正斷 由此正斷  云何無有
煩惱障 修善無知  第八阿羅漢無不善法
對治對治對治對治 四正斷無色界如是 (論文) 異名可知

[0379c14] 緣於 神足

[0379c15] 靈妙依止 神靈勝妙功德名為 依止 神足

[0379c18] 有餘師說 師說即是有神覺分等持論主
覺分十三毘婆沙十一 十三二種十一
非有古來不然先有知心
契經受用種種神境 故知神靈妙德三摩地故知依止定名論主釋經佛說所生等持
故知即是論定 體性而言四神足婆沙三摩地 名稱
同時前後 同時 同時等持 希求
同時因為婆沙 相應法等持 (論文) 加行加行
引發勤修 加行位勤力引發心所 加行位心力引發 觀察加行位引發
婆沙加行位引發等持 廣說乃至 (論文)
四者神足神足三心神足神足

[0380a20] 等至名為五法根力後說

[0380a22] 由此五法不可 五法下品上品後說不可

[0380a25] 次第如是

[0380a25] 因果 如是次第可知

[0380a27] 次第第四

[0380a28] 如是 身等四境自相共相 念住異品決擇分
殊勝功德正斷頂法位能持 善趣無退神足忍法位 退善根堅固增上 第一世法
修道菩提 覺支見道十五剎那 通行說道契經
次第次第  便毘婆沙 如是

[0380b11] 有餘第五 師說 四事勤修 不可
煩惱現行聖法由此五力 第五可知

[0380b15] 見道四聖諦 見道建立七覺支如實覺知

[0380b17] 涅槃 建立八聖道支無餘 涅槃涅槃通有

[0380b19] 圓滿八聖道支 。經文八道圓滿乃至七覺圓滿故知八道修道
七覺修道見道八時 滿以此明知修道滿 滿

[0380b25] 契經八聖道支 八道 如實佛世尊 四聖諦顯見四聖諦如實
修習八聖道支修道八道皆是過去佛 契經中說乘船 羅剎女可愛
空中天神 人類皆是羅剎幻惑 不久之間食噉即為宣說如實 於是城中受苦苦諦
集諦滅諦出道道諦如實 四聖諦顯見空中天神 出去即此
修習八聖道支修道過去諸佛 修道出生欲求出生 過去諸佛 勤修八聖道支以此故知
修道 見修 八道

[0380c16] 故知八道 總結

[0380c18] 有漏無漏第五 無漏可知正理修道 覺支菩提有頂覺支一向
無漏一切覺分菩提覺支 菩提由此理趣 覺支有頂上首 治下無漏覺支不許
不通一切菩提分菩提 覺支道中修道菩提菩提 無漏無漏修道覺支見道 八道故此一向無漏

[0380c29] 三十七無漏第六 猶疑所以 現行四念住
一種婆沙九十六菩提分法現前未至定 中有三十六菩提分法三十三現前
念住所以者何四念住各別尚無靜慮 三十七二十四現前念住
靜慮中間及第第四靜慮三十五 十二現前念住第二靜慮三十 三十三現前念住無色
三十二二十九現前念住欲界有頂二十二唯有十九現前念住非要

[0381a15] 覺分無漏第四 證淨總有四問兩句 四句第二第七第三第八 第四

[0381a18] 證淨 起信證淨 聖人愛慕戒體
證淨緣故置於 第四婆沙一百佛身無學無漏
證淨中法獨覺三無漏根 無學菩薩身無漏 三諦無漏證淨
聲聞身中學無學無漏 名僧證淨無漏戒名證淨自性證淨見道無不
四句見道三諦一一 得法證淨三諦理法 證淨戒名
見道不但得法得佛有為無漏道不通爾時成佛無學聲聞
無學得證雖是證淨 三寶得佛證淨 顯見道諦證淨
二種四諦皆是 三諦道諦菩薩 菩薩身中學獨覺獨覺
無學皆是法攝 和合名僧菩薩獨覺出世名僧菩薩三十四獨覺 
獨覺獨一出世不成僧眾無漏法 天中聖人在家不成僧眾  古德法寶 
二種一者 二者聖人據理名僧 四諦皆是理法滅諦 理法教法行法道諦
菩薩獨覺行法行法 四諦得法證淨現觀 一切無不四諦
證淨緣故正理 十二無漏緣於 證淨無漏名為緣於
證淨三諦二種見道 見道現前得佛 證淨見道現行
道諦現在唯有一法證淨 勢力修得未來剎那中有 三寶
證淨證淨道類智 八智三諦二種道法 剎那未來修道 婆沙一百 正理

[0381c09] 證淨 兩句不同實事 無漏有漏證淨

[0381c12] 證淨

[0381c12] 如實 覺知證淨無漏如實 四聖諦名為正信三寶 名為不信名為
戒名四諦證淨

[0381c17] 次第如是四次

[0381c18] 如何次第

[0381c19] 可知導師 道路

[0381c22] 學位何者第五正智解脫就中二明解脫三明 四明 第一


[0381c25] 無生智 兩句第二

[0381c26] 兩句學位 煩惱繫縛未解解脫 解脫
了解學位不立無學 煩惱解脫無生 了解立正無學位正智
不然

[0382a05] 解脫解脫蘊 解脫其二可知 中有解脫無學
無為解脫不依 有為解脫二種 心解脫慧解脫即是相應勝解 五分法身解脫蘊

[0382a11] 若爾 非唯勝解經部解脫蘊 勝解云何解脫清淨最勝 解脫解脫
學人解脫蘊滿滿 行令滿無學解脫蘊滿 不退失修勝行功德
解脫故知解脫蘊非唯勝解取信 第二有如
名為勝行

[0382a22] 若爾何者 有餘師說解脫蘊 經部有餘經部師說真智遠離煩惱解脫蘊

[0382a25] 如是無生智第七第八 如是正解 正智 三十七覺分中說盡智無生智
正智即是五分法身解脫知見蘊

[0382a29] 至心解脫第二正解 三世之中解脫而言 無學心解脫

[0382b02] 解脫本論  無學 攝心心所必定隨心
未來現生未來正在 解脫

[0382b06] 何謂

[0382b06] 煩惱 身世煩惱 無學初心名為金剛喻定 現在煩惱生相
名為正斷正斷不能無學 生相正生解脫 正解金剛喻定過去已滅煩惱得名無學心流現在
解脫無學世俗無學初心生相解脫 決定爾時無學初心 現世不生不定


[0382b18] 世俗從何解脫無學 來世從何解脫

[0382b19] 亦即 亦即煩惱

[0382b21] 未解脫位豈不未解 脫位善心豈不

[0382b22] 者者未解脫位世俗 無學世俗善心

[0382b24]

[0382b25] 未解脫位善心初心 善心解脫

[0382b28] 第三 現在正生 未來世生相正生同時
顯正同時 現在得令 勢力生相爾時 解脫
生相 解脫

[0382c08] 三界第四一句三句

[0382c10] 無為解脫 三界無為解脫以為自體
隨眠即是有漏三界擇滅三界無為解脫世俗 實義差別一一擇滅
名為正理三界 實事差別

[0382c19] 第六

[0382c20]

[0382c20] 何者

[0382c21] 四句名為四諦斷惑 名為不同便

[0382c24] 第一句所有 正理
七十二離欲見諦 法忍見道苦智集智名為
修道加行解脫苦智集智名為名為

[0383a03]
未離欲見諦道法所有滅道修道無間 滅智道智名為

[0383a09] 所有 第三 所有
正理未離欲 法忍所有 道中無間道集智

[0383a14] 厭離 智者第四厭離 所有 正理離欲
見諦道法見道滅智道智修道加行解脫滅智道智

[0383a20] 四句離欲見諦 有法
第一句 第四 見道解脫道修道加行解脫
第一句 第四

俱舍論記卷第二十

[0383b01] 四月二十四 於田大道指點

[0383b03] 如何

[0383b04] 覺樹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1 No. 1821 俱舍論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