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Abhidharmakośabhāṣya 俱舍論疏

Scroll 2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俱舍論疏卷第二十
沙門法寶

分別賢聖品第

[0744c16] 一來向第二

[0744c17] 名家家家預流向後第六無間道 一來果 中有
名家名為家家 三緣 三緣

[0744c22] 斷惑 五者命終
婆沙五十三瑜伽 欲界加行 大品死生五品 第六死生家家死生
婆沙六十四欲界聖者 三事命終退三分 命終異生二事命終
退分離命終生色聖者 命終二分無有退無色界無退異生
無退分離命終無色 聖者異生何故聖者有分 命終異生聖者有無
任持相續堅固異生世俗 任持相續堅固 (云云) 婆沙三十 預流一來果加行
欲界非擇滅 第六無間道非擇滅 何故斷惑 五品無間道非擇滅 
不退命終家家 命終 五品非擇滅退
對治受生

[0745a20] 預流果後進 修惑此類必定無漏

[0745a23] 名為
增進不定一來 般涅槃全無 那含退
退即非家家此類決定

[0745b01] 越界一來向 不還八不越界越界極為障礙八不


[0745b05] 總有家家一天三天

[0745b07] 人家 家家 三生家家
以此故知二攝一切家家正理論總有二種家家家家三生人間天上一天 家家天上
不是合為合為 一來家家 不是婆沙三十六
生天生人圓滿預流故人預流天生
四天三天且說極多 預流人天
論文 一等不同二等  有部斷惑九品 家家
三生即是 非唯一生半生正理論 不必滿非家中間  
由此滿般涅槃 利根 滿 故知斷惑
論文家家二者 一生入涅槃 三生家家家家 
論說家家家家人家 不等得名人天家家 得道涅槃不等
根本二等不滿 斷惑 何故上品 如何 
可知 半生故知通融 預流九品一一 九品三生一一
不分不同 煩惱多少增減古今 受生
所有牽引聖位正理 異生造作增長 聖者聖位 生死涅槃
契經聖者故業 婆沙五十三 正理  淨居天當分
多少果位次第 未定第四
三生家家 家家

[0746a11] 預流一來向 可解

[0746a14] 一來差別第三

[0746a15] 三緣名為 家家

[0746a17] 如何一品異熟一品 不同一來一品猶如業品三時 不還阿羅漢果煩惱
等流異熟

[0746a21] 間隔 正理論 異名 一生涅槃 
人名

[0746a25] 修惑 不還果不還不還 不還三緣

[0746a28] 無漏 根本入見道 至此無漏斷惑 家家

[0746b02] 欲界不還果可知

[0746b04] 名曰總集異名 次第 不同五下分結
無為一味二種不還得名 五下分結

[0746b09] 不還契經自此不還 中有一明不還二明 三明七善四明上界五明雜修
明淨身證第一

[0746b13] 名為上流不還 略釋可解

[0746b14] 言中便般涅槃正理論 言中一類補特伽羅 非擇滅欲界
便自勉殊勝 加行加行滿捨命致命 結力中有 阿羅漢般涅槃 乃至 
欲界中有便般涅槃得中 色界未離欲中有 涅槃欲界中有多事 堪能位於欲界
中有欲界應果多事業者 越三界斷除二種煩惱二三 果證中有如是 此地 般涅槃此地所有聖道
地中般涅槃根本 聖道現前中間現前中有方能現前
欲界色界中有般涅槃 色界生色色界災害 有餘不得涅槃中有

[0746c07] 有餘 般涅槃無餘般涅槃唯有 順正理論一類
增長欲界 色界勤修 阿羅漢壽量般涅槃有餘
為生便無餘 自在 論文 如是故知中有 般涅槃有餘無餘

[0746c16] 師說自在師說

[0746c17] 由此 唯有勤修名為無有 在生

[0746c20] 無行 無行 勤修正理論若一
不息加行三摩地五下 結成不還果後生色界多時 進修種類阿羅漢無行 相違

[0746c26] 太過 異說不還有為 涅槃名為無行由此 太過

[0746c29] 契經 相應取經

[0747a01] 便般涅槃經部無行 利根鈍根無行 功用先有功用
般涅槃最上 前此在後正理 無行在先 無異故我
 論文無行在生 二相不定前後

[0747a10] 上流 般涅槃上流中有一總 文總 上流上行前生
上界般涅槃不上 無上上流生色 轉生上流上行

[0747a15] 即此上流極處 上流差別  上流雜修上流
 上流生色究竟 無色上流有頂天不生淨居 極處生下淨居無色
淨居無色羅漢

[0747a23] 靜慮般涅槃 第一上流

[0747a24] 即此

[0747a26] 正理

[0747a27] 第二正理

[0747a28] 第三正理婆沙 一百七十四退靜慮 一切處上流退
第二靜慮少光天退第三靜慮 少淨天退第四靜慮無雲天 一切處上流  不得梵世不還
建立一切處 退地處便不依  得名中間  具名欲界
何處 施設一切處 不還者 欲界無色界超等  不得 得名 
具名所以  不從
既有故知 雜修後生色界
雜修正理論色界一切處 四靜慮十六處所一一
梵眾天一一處所一生 色究竟般涅槃由此 靜慮大梵所居別處即是第二梵輔
大梵所居見處 聖者受生 差別

[0747c01] 不還者 不還婆沙

[0747c02] 涅槃

[0747c03] 靜慮 般涅槃

[0747c04] 上流 差別

[0747c05] 上流至極 七返上流色究竟天有頂天中間般涅槃四天
中間般涅槃

[0747c09] 名為色界 總結色界

[0747c10] 無色 差別差別 無行上流論文色界
二種雜修五淨居不得 生色後生無色 無色 欲界無色即是 二種一生色界無色不生
無色

[0747c17] 即是一中 無行五行上流六行無色
轉生 不生色界轉生  正理 不還涅槃分二種
聖旨臨終方能  更加轉生 轉生 前生預流一來果今生內方 不還現世入聖
涅槃

[0747c29] 色界不還第二

[0748a01] 差別那含 上流

[0748a02]

[0748a04] 般涅槃名為

[0748a05] 上流差別上流

[0748a06] 雜亂中有 經久 初生 無行
上流

[0748a10] 如是經久 不同

[0748a11] 差別總分唯有 上流
煩惱煩惱 煩惱上流 上根中根 上流

[0748a16] 一一 無生
不由 可知 唯有受業一生
一切處受業最多 差別分成 可知

[0748a24] 若爾何故契經第三七善

[0748a25] 更加上流

[0748a27] 聖者何故 不還七善不依

[0748a29] 不然第一 不還行善行善兼有不善由此
不得善趣

[0748b03] 第二行善名為善趣 上行善趣不還果向上不復
欲界來往 間人唯有一生非唯 名為 之中
行善名為善趣無學行善 何不婆沙一百七十五不生 上流一切處 何故
不生一有 中分差別 上流差別是故 上行一種 復次不生
差別唯有建立 上流時長差別多種分齊 復次不生上流 有別互相如是
 復次不生現前般涅槃分為上流 多生
(不生) 。

[0748b23] 若爾何故 乃至廣說一切第三

[0748b25] 上界 獲得畢竟律儀不善煩惱
如是異門 善趣行善不行上界異門 婆沙無色
不還色界不還五事 煩惱三摩鉢底何故 不立  是故
何故 阿羅漢 復次 阿羅漢無生是故不立 復次 阿羅漢即是無上 是故不立

[0748c10] 聖位曾經第四 上界

[0748c11] 般涅槃欲界 決定上界苦受 短促上界
那含不上 般涅槃

[0748c15] 色界至極有頂色界聖人

[0748c17] 天帝釋釋疑天帝釋憂苦來歸 便
遮止

[0748c20] 即此已經 練根退釋經欲生 練根無退

[0748c22] 不許練根 退

[0748c23] 無故

[0748c23]

[0748c24] 依止 二義正理論曾經自相 蘊積聖道堅牢殊勝 由此練根退

[0748c27] 般涅槃

[0748c28] 聖道 可解

[0749a01] 說上雜修靜慮第五雜修 靜慮

[0749a02] 最勝雜修次第 第四後方四禪 名為樂行第四靜慮樂行

[0749a05] 如是雜修或是不還 靜慮

[0749a06] 加行成滿雜修加行

[0749a07] 次復 圓成雜修根本

[0749a08] 剎那解脫道無間解脫 無漏一有剎那無漏 剎那無間道正斷第三
有漏無漏一剎那解脫道無漏有漏有漏無漏 無間一解脫

[0749a14] 如是 靜慮第四成滿後方靜慮 雜修淨居不還未知
 信解 雜修靜慮然後退失 退便修練成見欲界 生色前後雜修靜慮種姓
上流無退生下三定

[0749a22] 欲界雜修靜慮   五蘊 婆沙正義世俗智四法八智


[0749a26] 雜修靜慮煩惱退 所為三緣雜修靜慮

[0749a27] 不還煩惱退不同

[0749b01] 雜修靜慮為生淨居下半第六明淨

[0749b02] 差別五品

[0749b03] 第五十五成品一念無漏一念有漏一念無漏三心 成滿名為下品三心第二
三心第三三心 第四第五即是勝義 初三四有十二五十五

[0749b09] 如是五品淨居果相 多心唯有淨居

[0749b10] 五淨居異說 淨居乃至淨居正理論 五淨居業力雜修若是
雜修靜慮唐捐雜修品類 相違論說雜修靜慮 淨居天所有異生法
至此決定不生

[0749b19] 不還有名身證下半第七身證 不還

[0749b20] 名身不還果 解脫中有滅盡定名身 證得涅槃名身

[0749b22] 如何 名身如何 身證

[0749b24] 無故 無故滅定名為 身證婆沙五十三何故名身
八解脫名身 慧解脫 八解脫

[0749b29] 理實寂靜 論主理實不還人從 起初唯有識心
寂靜便思惟滅盡定最為寂靜 涅槃如是思慧證得寂靜 名身得證寂靜現前證得寂靜名身

[0749c06] 契經 身證正理論世尊 孤獨長者福田一者 無學十八無學
何等十八 三果隨信隨法行信解家家無行上流  種姓不退慧解脫俱解脫

[0749c13] 無故差別  無學 滅定有漏 無學 身證別人無依
福田正理論佛觀 無學殊勝 名為福田不還所得滅定有漏 不可說自性解脫清淨
煩惱不可說相續 清淨福田 學位中有功德自性解脫 解脫清淨由此殊勝
約定差別應果福田 ( 由此身證無學俱解脫) 。

[0749c25] 不還差別 分別

[0749c26] 云何

[0749c27] 且如五百九十二

[0749c28] 云何如是所以

[0749c29] 一處九百六十下乘成數 五種不還九百六十差別 不同

[0750a03] 第三差別第三 學道 中有無學 相生四明道果羅漢
第一

[0750a06] 阿羅漢第四初禪第九無間總是第四第九無間道金剛定

[0750a09] 即此最為 定名金剛 隨眠不能一切猶如
大明能破能破非唯 第九
間道故知一切無間道無間 名為最勝 想見九地 見道金剛 九品 一品故知勢力見道
對治能破一切隨眠 煩惱不得 見道 由此不立金剛

[0750a22] 金剛 九地多種類智 道法隨一現前十六行 隨一現前集諦
道法欲界 無異 道類智差別 一說地道 地道 地道
由此不同多種

[0750b01] 五十二一地

[0750b03] 類智相應集智 有頂所以有頂有頂不可

[0750b05] 道法相應道法 所以

[0750b08] 類智 三十二一一各 四行相應三十二
隨眠由此別無

[0750b12] 道類智緣故釋道地道總有四行相應 類智同類緣故
互相因故

[0750b16] 不異

[0750b17] 空處二十八 因故三地漸減無色 下地無法四靜慮 十六行二十四由此唯有
二十八識處四行二十四無所有處 識處所以二十

[0750b22] 二十八第二八十地道 緣故二十八八十

[0750b24]

[0750b25] 四十二十四無色漸減空處無二 一一 四十識處三十二
所有二十四

[0750b29] 十二第三師說除滅 緣故 合成合成
合成五五合成六合七七 合成緣成總有二十八 四行總計一百一十二初五十二
總有一百六十四一百六十四 隨一

[0750c08] 同一六十四

[0750c10] 空處五十二無所有處二十四 空處四十四行五十二識處
二十四十二 三十六無所有處 三諦十二十二二十
九地一千九十六金剛喻定 一種第九  說中 正理論非理 
第二緣故第三即是 婆沙二十八如是說 六十四金剛喻定 即是 第三即是婆沙正理
各別不可和會

[0750c24] 如理分別其後一千九十六金剛喻定種姓 如是等分如理

[0750c27] 盡智金剛喻定盡智

[0750c29] 金剛喻定盡智盡智 最初名為盡智

[0751a01] 盡智得無學名無學學者名為阿羅漢 功德有所無為
名為無學即是別異名為

[0751a07] 即此阿羅漢應供 阿羅漢應供盡智一切 俱生名為盡智正理論盡言
一切第九擇滅名為盡智 盡智已去不為 無學即此他事供養阿羅漢

[0751a13] 無學

[0751a14] 學名

[0751a15] 漏盡常樂漏盡簡練

[0751a16] 要有 三自 漏盡

[0751a18] 若爾異生應名異生漏盡應名

[0751a20] 如實四善根見諦不如不分 退

[0751a23] 由此善逝 不退

[0751a24] 聖者本性 如何婆沙一百七十六 本性因緣本性 無退進修
本性第二 婆沙 本性有漏無漏聖者有漏無漏如何

[0751b02] 滿常隨  無漏滿 名為行者暫息
無漏常隨法名

[0751b06] 法云

[0751b07] 學者無漏有為法

[0751b08] 無學法云無學

[0751b08] 無學 無漏有為法無學

[0751b09] 云何 名為有為 涅槃

[0751b11] 無學異生成就擇滅無為若是異生無學 成就若是雜亂

[0751b13] 無學

[0751b14] 異生 異生擇滅若是無學 雜亂

[0751b16] 如是阿羅漢果 無學 成法

[0751b19] 成就法成人 及第四果第二
第二及第三向 同一第三及第同一由此唯有

[0751b24] 漸次 超越次第不同超越第二第三第二

[0751b28] 修道二種第二 辨道 就中一地二道 三道四近道別
世俗第一

[0751c02] 至治有頂無漏 斷惑皆是下地 不能有頂無上無漏

[0751c06] 煩惱不治地道 不能所以正理論下地 世俗不能對治隨眠
下地世俗所緣境下地 極微由此 無漏有頂

[0751c11] 餘地

[0751c13] 下半第二

[0751c14] 二道 二種二道 作者同治 智品

[0751c17] 有餘煩惱不成異說不立 無漏煩惱不成故知有漏

[0751c20] 煩惱指事 無漏道無所有處 煩惱四禪練根解脫道
四禪不還果道上無色 有漏得無無漏有漏 煩惱不成煩惱明知有漏

[0751c26] 非理不成論主 不定共許無有煩惱

[0751c28] 分離不成指事 共許無有練根 無二煩惱共許異生
下地煩惱下地煩惱不得不成正理論煩惱非理
由此可作如是二道隨一不可說

[0752a07] 聖者無漏異生 斷惑唯有斷見有頂無漏 異生 有頂 見道
地道一行第三

[0752a11] 未至定 欲界無道
無漏根本地中下地由此不能

[0752a16] 有漏有漏 定能下地不能 煩惱不能勢力
不能根本

[0752a21] 分離下地一行第四 道別

[0752a22] 四靜慮四無色

[0752a24] 初三明初不定根本

[0752a25] 根本根本所以三地 根本不同轉入艱難 上心根本不能
第四靜慮四無色根本同一 下地所以

[0752b03] 出世無間解脫一行第五 世道

[0752b04] 隨一行相 行相無間解脫 隨一 斷惑無間解脫一行
斷惑婆沙六十四無間道 行相解脫道 行相無間道 解脫道以此有漏
世俗 無間解脫緣何如是 弟子最初 九無間道欲界解脫道
所以者何世俗離欲 上方離欲 問世無間解脫道一一
行相異生離欲九無間道 三行八解脫道中六行 解脫道六行未來靜慮
無邊行如是乃至無所有處 其所應當聖者六行相如 異生更加有漏無漏十六行相聖者
乃至無所有處無漏十六行相何故有漏 十六行相無漏
聖行有漏無漏 聖行聖行 無漏行相現在未來為何 離欲九無間道未來
三行欲界八解脫道中未來 三行欲界三行 最後解脫道未來三行
三界三行乃至 非非想乃至第四靜慮乃至最後解脫道未來三行
三行空無邊處乃至非非想 何故最後解脫道 靜慮行相三界無色
行相無色界靜慮地中 能緣下地無色地中 下地無色 下地行相

[0752c14] 寂靜 六行名義正理論下地 掉舉寂靜名為劬勞
掉舉不能美妙名為極多災害覆障 功能出離名為地中
功用掉舉名為劬勞 名為下地 災害決定不生 名為顯示無間解脫
三相其次無間道 解脫道如次 不定世俗無間解脫
九品九品  正理論第四靜慮八解脫 三行第四空處 界別 婆沙中一
譬喻論師成分別論如是 無有異生煩惱退失

[0753a05] 本義一行第三 相生

[0753a06] 無學正見 不動羅漢盡智無生智不生盡智無學正見

[0753a08] 不動退 不動盡智更生盡智 無學正見正理論鈍根盡智
正見時而不動盡智無生 無學正見時而因位

[0753a13] 不動種姓無學 正見無生智無學正見 正理無學無漏智相生
理實 一百時愛心解脫阿羅漢金剛 唯一剎那盡智長時相續盡智
無學正見世俗不動心 阿羅漢金剛喻定盡智唯一剎那無生 長時相續無生智無學
正見世俗一切阿羅漢無學 圓滿非一現在 正理 正理無生智剎那相續時解脫 盡智
正理婆沙 金剛喻定相續剎那

[0753a27] 四果第四 道果沙門四果因緣三明中間二果沙門果異名五明沙門果
第一

[0753b01] 沙門沙門 無漏道沙門沙門  此道名曰沙門人名沙門 勤勞煩惱沙門
可知

[0753b05] 異生不能沙門 沙門正理論由此異生 無所有處沙門過失
有餘暫時究竟

[0753b08] 無為沙門果沙門果

[0753b09] 八十一解脫道

[0753b10] 無間道士用果有為差別無間 沙門解脫道沙門有為 等流士用果 論文解脫道
沙門果無為  沙門所以以是沙門等流 二果

[0753b16] 一一擇滅士用果無為

[0753b17] 如是合成八十九

[0753b19] 若爾世尊何不一行第二 四果因緣

[0753b20] 無常 四果  總得所得 (
所得無為至今果位得無眾多無為同一) 婆沙一百四十 何故沙門果
法名沙門沙門沙門

[0753b26] 四果 練根 由此練根

[0753b29] 沙門一行第三 中間二果

[0753c01] 五下分結 有漏修惑二果兼用無漏道 見惑無為同一由此 沙門果

[0753c04] 世俗沙門果第二聖者世俗斷惑 無漏得名沙門果 退
命終果位

[0753c08] 沙門異名第四 異名

[0753c09] 煩惱 婆羅門婆羅門名為淨行 煩惱名為淨行

[0753c11] 即此 清涼梵輪正理論 蕭然 覺悟梵輪

[0753c15] 法輪沙門 見道法輪

[0753c16] 見道如何相似

[0753c17] 世間正理論聖王不息見道
聖王見道 顯示四聖諦聖王降伏鎮壓見道
未見退聖王上下迴轉見道 由此見道法輪

[0753c26] 尊者妙音法輪異說

[0753c27] 知法見道

[0753c27] 憍陳那 等至正法輪憍陳那見道 修道轉正法輪故知 見道

[0754a01] 云何三轉十二行相 明法三轉法輪

[0754a02] 苦聖諦 十二行相 苦諦顯示顯示四諦 遍知勸發 遍知
遍知引證苦聖諦 遍知 聖諦聖諦  聖諦應作 作證 此道聖諦 
合成十二 發生覺者婆沙 七十九法智智者法智 類智覺者類智 (論文見道) 復次
觀見決斷了義 (修道) 。

[0754a13] 如是三轉 十二十二行相理實四十八二法乃至十二
五蘊總有三十五而言二法

[0754a17] 由此三轉如是 三轉次第歸宗

[0754a18] 若爾三轉 立法論主婆沙三道

[0754a19] 是故正理論主師說十二行相所有教法說法名為 三轉正理論正理論
名為法輪解義方便真法雜染無勝

[0754a25] 如何三轉教法如何三轉

[0754a26] 周轉

[0754a26] 如何具足十二行相

[0754a27] 四聖諦

[0754a28] 至此 修習第一顯示四諦第二 修道第三已知

[0754b02] 云何

[0754b03] 由此法門解義 自相十二行法相續解義

[0754b05] 聖道 第二第一 三道法輪五比丘
正理論毘婆沙本意 聖道法輪三轉三道 相續見道
見道法輪說法見道諸天 最初轉法輪不依二道 見道法輪天神 三道法輪見道
說法諸見法輪 憍陳那見道 轉法輪憍陳那見道 世尊轉法輪轉法輪
世尊尊重如是如來法輪身故名為 天神菩提樹 唱言世尊婆羅
無上法輪轉授  名為法輪解義方便 真法雜染無勝

[0754b26] 沙門果一行第五

[0754b27] 三界 欲界六欲天三天第四三界色界十六
無色二十九阿羅漢果

[0754c02] 二果

[0754c02]

[0754c03] 云何

[0754c04] 上界不還果答理離欲 第三次第離欲 超越
第三見道欲界第三 欲界

[0754c08] 上界見道上界見道所以

[0754c09] 無色 見道所以見道欲界無色界不能
不依起見色界異生苦受不生 起見見道

[0754c14] 云何

[0754c15] 至上界定  補特伽羅  此處通達通達見道異名此處 欲界
究竟上二界涅槃



俱舍論疏卷第二十

[0754c21] 二十上點

[0754c22] (

[0754c23] 興福寺慈恩院本□□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1 No. 1822 俱舍論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