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Abhidharmakośabhāṣya 俱舍論疏

Scroll 2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俱舍論疏卷第二十
沙門法寶

分別智品第

[0776b06] ◎如是至今顯示 第二明智成德中有不共

[0776b08] 不共十八不共法

[0776b09] 不共不共可解

[0776b11] 佛十力云何 中有 一明無畏念住四大五佛 一明智力二明 
第一明智

[0776b14]  中有出力 二義分別出體正理論 苾芻
諦聽如來如實知如來 乃至廣說一切法自性功能 名為一切法自性功能
非有智通情境 一切智相違析出薄伽梵多界經
分別身等惡行愛果 可愛乃至廣說  論文即是一切名為  豈不已知
已知 理實遮止因論 遮止因論 一智
一處析出 如實知惡行可愛 妙行異熟  云云乃至
如實知非理 作意相違 如是一一略舉其事言論無窮
異名 (論文) 。

[0776c10] 二業 除滅第二正理論 分別如是業感如是異熟果 罣礙異熟智力名為智力
分別如是造業妻子所能如是 不可貿易無罣礙智力

[0776c17] 靜慮解脫除滅正理論如實知靜慮自性 便攝持無漏退決擇分
無罣礙靜慮等智 苾芻諦聽靜慮解脫等持等至雜染清淨安立如實知乃至廣說雜染
靜慮清淨即此諸法清淨 淨法名為安立乃至廣說如實知 有情差別無罣礙 上下智力中根
 中根名為善根相續 善法如實知有情 意樂差別無罣礙種種勝解智力
 喜樂勝解差別如實知 志性隨眠諸法 種種差別無罣礙種種智力
種種各別非一眾多志性隨眠法性差別如是有為十智 ( 論文) 。

[0777a08] 十智第七 正理論如實知生死因果 無罣礙智力 
如實知生死涅槃生死 有趣地獄乃至天趣一一 涅槃三乘一一 一遍 (論文)


[0777a14] 八宿 隨念正理論如實知 過去宿住差別無罣礙第八 如實知有情未來世
罣礙第九六通 ( 論文) 。

[0777a19] 十智正理論理應如是相中 二種盡智
苾芻諦聽無漏心 通達領受自知 乃至廣說此後即是三通六通
殊勝無學位三明如來身 名為神境天耳設在佛身大用 且如天眼有情惡趣
異熟差別由此殊勝了知 由此建立死生神境天耳 大用是故不立
心力 中有心所薄伽梵一切智 自在佛事是故
所知圓滿何等名曰所知諸法 分散業果差別功德品類不同
有情因果差別後際經歷不同方便 佛事設有無不 得名佛觀
乃至 第十 化生解脫方便 盡智有情方便

[0777b15] 自性十一第二 義門分別 一明五通根本
第八第九四禪 

[0777b19] 男子佛身第二 男子佛身 婆沙第三十念住種種
勝解智力宿住隨念智力法念住死生 念住盡智 念住身故四念住餘力四念
(種種勝解智力法念住勝解宿住隨念智力法念住死生智力
根本念住眷屬未來緣法念住念住根本餘力緣故四念住 可解) 。

[0777b27] 何故名為 第三 無礙無知 障礙佛智不知名為

[0777c01] 由此十力多少二乘  舍利子在世誓多門首出家舍利子等觀
萬劫解脫分 因緣不捨出家說法舍利子
請問過去那伽 國人街衢供具 如來供養 遂即發願供養
山中命終 云南城中 順解脫分舍利子 不能
鴿前後多少大智度論祇洹晡時經行鴿鴿 佛經鴿鴿
安穩怖畏不復舍利弗鴿便如初舍利弗白佛 三毒以何因緣鴿鴿便 不復怖畏鴿便
佛言三毒習氣未盡以是 怖畏鴿宿世因緣 鴿舍利弗即時宿命智三昧觀見鴿
鴿如是三世乃至 常作鴿已往不復舍利弗 三昧白佛鴿大劫中常
鴿不能佛言不能 過去未來世鴿何時舍利弗願智三昧觀見鴿
乃至大劫鴿已往 不能三昧白佛我見鴿一世二世乃至大劫鴿
已往不復不知過去未來鴿何時舍利弗鴿 聲聞緣覺所知恒河沙
大劫當作鴿得出輪轉五道 為人五百利根 無量阿僧祇眾生然後無餘涅槃
在世五戒優婆塞比丘讚佛 功德於是初發心作佛然後 僧祇波羅 十地具足作佛
無量眾生無餘涅槃舍利弗 懺悔白佛鴿不能 本末何況諸法

[0778a17] 如是諸佛所知自下一行第二

[0778a18] 無邊心力佛身  那羅延人種 不同佛力那羅延力一一支節
那羅延力無邊 不能無量心力

[0778a22] 大覺 大覺獨覺輪王人力 大覺支節相連獨覺支節相連 連鎖輪王相連

[0778a25] 那羅 云何

[0778a26] 十倍 十倍香象三摩 (大路) 。塞建
(塞建) 。 () 。 (執持) 。那羅延 ()
即此 十倍

[0778b02] 那羅延 異說正理論有餘師說 天象象王云何三十三天
遊戲象王化作種種莊嚴天宮諸天眷屬騰空 隨意歡娛天大象王 如是那羅延
(論文) 。

[0778b09] 說中論主正理

[0778b10] 如是別有 婆沙三十四大 名身羸弱名身第二名身
名身第三名身 第四別有 名身第五應作 大種自性調
名身不調和名身 俱舍 婆沙第五婆沙初二大種差別即是 第四
正理四解如是 總是差別婆沙 差別即是四大調和 第二大種差別俱舍
第三俱舍後說第四婆沙第三正理婆沙俱舍論師 不可和會

[0778b28] 四無畏云何下半第二 無畏

[0778b29] 第七無畏可解婆沙三十一正等覺無畏契經諸法正等覺世間
梵志天魔依法憶念 如是正等覺無有 於是正見無由安穩 自稱大仙大眾中正師子
大梵一切世間沙門梵志天魔 不能 無畏契經世間沙門梵志
天魔依法憶念有如 無有乃至廣說 無畏契經弟子 世間沙門梵志
依法憶念 不為無有乃至廣說 說出 無畏契經弟子出道 世間沙門梵志天魔
法立憶念如是不能 無有於是正見無由安穩無畏 乃至廣說  十力四無所畏一一四無畏
一一無畏十力四十四十 第一第十第三第二 無畏 正理論廢立云何
諸佛無畏由此佛世尊 究竟無畏佛世尊 第二無畏佛世尊 自利滿世尊利他是故
無畏第三無畏邪道第四 正道處處弟子 斷除即是斷德方便處處 弟子說出令正即是智德
便利他滿由此其所 究竟 (論文) 如何即是
無畏但是 名為正理論理實顯示無畏親近是故
無畏無畏 無畏 四無畏諸如來一切法一切
妙智無畏諸如來一切煩惱 習氣妙智第二諸如來弟子 有損有益妙智無畏 (論文論文)
無畏妙智 恐怖 相違無畏豈不即是 如何即是無畏
(如何無畏 ) 不然 無疑怖畏
無畏 決定 無疑如是
無畏善能 為難  無畏差別  差別
無畏不屈名為 無畏 (云云)

[0779b02] 念住云何下半第三

[0779b03] 第一念住第一

[0779b04] 弟子第二念住第二

[0779b05] 弟子第三念住第三

[0779b05] 念住婆沙 百八十八佛說便 念住不敬受者世尊
正法如是佛說法則唐捐 世尊為人說法令人不解 如是念住 說法所以者何不解念住
解故法雨  理論安住正念正知 不生 (論文) 。

[0779b15] 大聲不共 聲聞不共

[0779b16]

[0779b17] 弟子 奇特第二弟子 如來不是聲聞如來
不生可謂希奇聲聞聲聞不生希奇

[0779b22] 不共總結

[0779b23] 諸佛大悲云何一行第四 大悲

[0779b24] 共有 文中 出體釋名三明 大悲一切有情無漏

[0779b27] 大悲第二釋名中有

[0779b29] 故此大名

[0779c01] 資糧第一義

[0779c02] 第二

[0779c03] 緣故第三

[0779c04] 平等利樂第四

[0779c04] 上品第五

[0779c05]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