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ry on the Abhidharmakośabhāṣya 俱舍論疏
Scroll 2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俱舍論疏卷第二十八沙門法寶撰
分別定品第八之一
[0787b10] 心一境性名之為定。此品廣明名分別定 品。前明智品能依定果。此明定品智所依 因。
[0787b13] 論。已說諸智至今次當辨。結前起後。
[0787b14] 論。於中先辨至靜慮云何。此品大文有二 一明德所依定。二明餘性功德。此明德所 依定 於中有四。一明靜慮。二明無色。三
明等至。四明等持。此文第一明靜慮也文 中有三。一問。二答。三釋。此問起也。
[0787b18] 論 曰至靜慮差別。此述先說靜慮所以。諸功 德多依此四故先辨也。
[0787b20] 論。此總有四種 謂初二三四。列四名也。正理論云。豈諸靜 慮無如慈等不共名想。而今但就初等四 數建立別名。此中非無不共名想。然無唯
遍攝一地名。以諸靜慮各有二種。謂定及 生。有差別故。諸生靜慮如先已說。謂第四 八。前三各三。無有別名總詮一地。諸定靜
慮總相無別。謂此四體總而言之。皆善性 攝。心一境性以善等持為自性故。若并 助伴五蘊為性。此二既同難知差別。相雖 無別。而地有異。為顯地異就數標名。故
說為初乃至第四 (已上論文) 。
[0787c02] 論。四各有二至 五蘊為性。分四靜慮各有二種。謂生及定。 生者十七天。定即善等持。即名心一境性。 并五蘊也。
[0787c05] 論。何名一境性。經部問也。
[0787c06] 論。謂專一所緣。有部答也。
[0787c06] 論。若爾 即心至餘心所法。經部難也。若專一所緣名 之為定。即心專境依之建立。即此心王 名三摩地。不應別有餘心所法名三摩 地。
[0787c10] 論。別法令心至非體即心。有部答 也。即心專一境。由別心所。能令心王於一 境轉名為等持。非體即心。
[0787c12] 論。豈不諸 心至何用等持。經部難也。即此心王剎那滅 故皆一境轉。法性自爾。何用等持令一境 轉。第一難也。
[0787c15] 論。若謂令心至等持無用。 第二難也。若謂前念等持。令心於第二念。 亦同前心緣一境轉。此即前心令其後心
同一境轉。後心相應等持何用。
[0787c18] 論。又由 此故至心於一境轉。第三難也。如心所中定 通其散位。散位非定。由修習故。三摩地成 名心一境。何不即以此修習力。令心一境
轉。
[0787c22] 論。又三摩地至皆一境轉。第四難 也。心所等持是大地法通其定.散。因何散 位心亂。定位一境。
[0787c24] 論。不爾餘品等持劣 故。有部釋第四難也。正理論云。此中經主自 興問答。何名一境性。謂專一所緣。彼答非
理。眼.意二識若同一所緣。應名一境性。 故於此處應求別理。謂若依止一所依 根。專一所緣名一境性。豈不一念無易所 緣。應一切心中皆有一境性。理實皆有一
一剎那心.心所法。一境轉故。然非一切皆 得定名。以於此中說一境性。但為顯示 由勝等持。令善心.心所。相續而轉故。若爾
即心依一根轉。引緣自境。餘心續生。此即 名為心一境性。應離心外無別等持。此難 不然。前已說故。謂先廣辨心所法中。已
辨等持。此難不然。前已說故。謂若心體即 三摩地。令心作等。亦應無別。差別因緣不 可得故。述曰。經部令心作等。即許別有 思等心所。令心一境。因何不許。
[0788a11] 論。 有餘師說至即四靜慮故。述經部師計也。 此師引經。說定學為增上心學。說四靜慮 為心清淨最勝。證定即是心也。
[0788a14] 論。依 何義故立靜慮名。問也。
[0788a15] 論。由此寂靜至 以慧為體有部答也。由此寂靜是定。能審慮 是慧。審慮即是實了知義。了知是慧。如說 心在定能如實了知
審慮義中置地界故 者。審慮梵云振多。是字緣。於此字緣置其 地界。變前振多成馱南。馱南此云靜慮。馱 南舊云禪那訛也。正理論云。依何義故立
靜慮名。由依此寂靜方能審慮故。審慮即 是實了知義。如說心在定。能如實了知。審 慮義中置地界故。依訓釋理。此是凝寂。思
度境處得靜慮名。定令慧生無濁亂故。有 說此定持勝遍緣。如理思惟故名靜慮。勝言 簡欲界。遍緣簡無色。如理思惟簡異顛倒。
能持此定是妙等持。此妙等持名為靜慮。 此言顯示止.觀均行無倒等持。方名靜慮 又婆沙一百四十一。問此四何緣說名靜
慮。答靜謂寂靜。慮謂籌慮。此四地中。定.慧 平等故稱靜慮。餘隨有闕。不得此名 已 上論文。
[0788b04] 論。若爾諸等持皆應名靜慮。 難也。
[0788b05] 論。不爾唯勝至亦得日名。答也。
[0788b06] 論。靜慮如何獨名為勝。問也。
[0788b06] 論。諸 等持內至獨名靜慮。答獨名勝所以也。
[0788b08] 論。若爾染污寧得此名。難也。若以如上勝 故獨名審慮。味定是染。如何亦同得靜慮 名。
[0788b10] 論。由彼亦能邪審慮故。有部答也。
[0788b11] 論。是則應有太過之失。難。染污心審慮 勝餘散善者。有太過失。
[0788b12] 論。無太過失 至有惡靜慮。答也。如敗種子雖無生能。 得種子名非餘土等。染亦如是。雖不同 善審慮。以靜慮故得靜慮名。此理證也
世尊亦說有惡靜慮。引教證也。
[0788b16] 論。若一 境性至初二三四。難也。若一境性是靜慮者。 即相無差別。依何相別立初.二.三.四也。
[0788b19] 論。具伺喜樂至而不與尋俱。明初定具 尋.伺.喜.樂也。頌但言伺。以表尋俱。以伺 有喜.樂。定有尋故。以中間靜慮無喜.樂
故。自餘有伺。示有於尋。
[0788b22] 論。漸離前支 至分為四種。述立餘三所以也。離伺異初 立第二離喜及伺二異前二立第三。離 伺.喜.樂異前三立第四。
[0788b26] 論。已辨靜慮無色云何。下兩行半頌。第二 明四無色也。
[0788b27] 論曰至亦如是言。述無 色四及生.定二同。善性等同前靜慮。故頌 中言亦如是也。
[0788b29] 論。然助伴中至隨 轉色故。此述異也。
[0788c01] 論。雖一境性至立非 想非非想處。述分四所以也。
[0788c02] 論。離名 何義。問也。
[0788c03] 論謂由此道至離下染義。答 也 言離生者有二義。一染法名生。能為 患故。猶如生食在腹。二謂受生。離地染 時二種生過俱能離也。
[0788c06] 論。即此四根本 至立無色名。述同異也。此四無色上三近分 不緣色故名除色想。空處近分以緣色故 非除色想。然四根本.四色近分。雖緣色
不同。皆無色故同名無色。
[0788c10] 論。此因不 成許有色故。大眾部.化地部等難也。汝以 無色故總名無色。無色之因我宗不許。許 有色故。是不成過。
[0788c13] 論。若爾何故立無色 名。有部反問也。既言有色。何故經中說名 無色。
[0788c15] 論。由彼色微至亦名無黃。大眾部 等答也。
[0788c16] 論。許彼界中色有何相。有部責 色相也。
[0788c17] 論。若彼唯有至何有造色。縱 計破也。
[0788c18] 論。若謂如有至亦遮有故。破 救義也。大眾部等救云。如有無漏律儀。無 無漏大種。我宗無色界有身.語律儀。無別
大種。破云。不爾。無漏雖無大種依有漏大 種故。汝宗不可說無色律儀依色界大種。 界地別故。又我宗亦遮無色界有無漏律儀 故。
[0788c24] 論。若許於彼至彼色漸少。又破轉 計也。
[0788c25] 論。若謂於彼至不可見故。此破救 也。
[0788c26] 論。若謂彼身至應名無色。又破轉 計也。
[0788c27] 論。若謂彼身至有勝劣故。又破救 也。
[0788c28] 論。又生靜慮至不名無色。此重破也。 竝如文可知。正理論云。又生靜慮。乃至。上 地望下清妙轉增。非下地根所能取故。
與彼何異不名無色。
[0789a02] 論。若謂欲色至 此有何理。又破救也。大眾部救云雖色界 中。上地清妙下地應名無色。然隨別義立 名。不名無色。無色不爾者。此有何理。
[0789a06] 論。若謂經說至有色理成。牒大眾部引他 經證也。壽.煖合故。是一經。煖是色故。色識 相依。第二經也。名色為緣。第三經也。遮離
色等有來.去故。第四經也。由此四種證 無色界定有色也。
[0789a10] 論。此證不成應審思 故。且總非也。
[0789a11] 論。謂所引教應共審思。 勸大眾部等審思也。
[0789a12] 論。旦契經說至 為約欲界說。令思第一經也。
[0789a13] 論。名色 與識至為約欲色說。令思第二經也。
[0789a15] 論。所說名色至不緣於識。令思第三經也。
[0789a16] 論。遮離色至行至為遮離一切。令思第 四經也。此四經皆通兩釋。不成證義。
[0789a18] 論。若謂契經至大過失故。略破救也。
[0789a19] 論。謂應外煖亦與壽合。出救第一經大過 失也。若以經無簡別。即令一切壽皆與煖 合。經無簡別故。應一切煖皆與壽合。因何
外煖而不壽合。
[0789a22] 論。又應外名色依識識 為緣。出第二.第三過失也。若以經無簡別。 即令一切識。皆與名色依。破第二過也。外
名色識為緣。第三.經也。俱經無簡別。應一 切名色皆與識依。及與色緣。是即外色及 四相等。應與識依。識緣過也。
[0789a27] 論。又說 四食至應有段食。引例破也。經說四食如 四識住。經無簡別。色.無色界應有段食。有 四識住故。經不簡故。
[0789b01] 論。若謂經說至 無斯過者。牒引兩經救也。以有經說 一類天超段食。故知色.無色界無段食也 又經說。彼天喜為食故。無上二界有段
食過者。此述大眾部意。前所引文雖無簡 別。別有此兩文有簡別。故知上二界定無 段食。
[0789b07] 論。欲無色界至皆超越故。引三 經准段食例證無色界無色也。
[0789b08] 論。若 無色界至超色想等。反難大眾部也。
[0789b09] 論 若謂觀下至亦應許然。破救也。言無色想 等觀待下麁。無麁色想名為無色想等 者。言無段食。亦應無麁有細段食。
[0789b12] 論。 又諸靜慮至名無色界。重破救也。若以觀 下麁色名無色者。四靜慮中色細欲界。亦 應可說出離色言。是即色界應亦名無色 界。
[0789b16] 論。又亦應說至非超受等。是重破 也。若謂觀麁色故名出離色者。無色界 受細。色界受麁。超下麁受應名出離受等。
經既不說出離受等。故知無色中唯遍超色 類非超受等。
[0789b20] 論。由此定知彼界無色。 此總結成自宗義也。
[0789b21] 論。然契經說至非 永出故。通伏難也。伏難意云。若無色界無 色者 應無色有出於色有。如何經說有不
出有。有三釋。一自地有不能出自地有。 即是自地有漏道不能制自地惑。要因 上地方能斷故 非遍出者雖上地有出下 地有。而不能出非想有也。雖能出下地有
後定退故非永出也。依如是理說有不 出有也。
[0789b29] 論。又薄伽梵至說有色類言。是 重引經證也。
[0789c01] 論。故所立因無不成過。 總結上言。以無色故名無色。因非不成過。 汝宗不許自違理.教。汝既違教。我非不成。
[0789c04] 論。在彼多劫至色從何生。大眾部等難 也。
[0789c05] 論。此從心生至從彼心生。經部答也。 謂從色異熟因功能種子而生。
[0789c06] 論。彼 無色身心何依轉。大眾部等又難也。彼既無 色。心依何轉。
[0789c08] 論。離身何不轉。有部等 反問大眾部也。
[0789c09] 論下曾不見故。大眾部 答也。
[0789c10] 論。色界無段食至離段食轉故。 引例却難大眾部也。
[0789c11] 論。又先說彼心 轉所依。指前釋也。前說心依壽等轉也。
[0789c13] 論。已釋總名。結上四無色名也。
[0789c13] 論。 空無邊等至得別名耶。問別名也。
[0789c14] 論。 不爾云何至建立三名。答。前三無色從加 行為名於加行位勝解。思惟虛空等故。 名空無邊等。至成滿位亦緣餘法。故正理
云。謂若有法雖與色俱。而其自體不依屬 色。諸有於色求出離者。必應最初思惟彼 法。謂虛空體雖與色俱。而待色無方得顯 了。外法所攝其相無邊。思惟彼時。易能
離色。故加行位思惟虛空。成時隨應亦緣 餘法。但從加行建立此名。謂於純淨 六種識身能了別中。善取相已安住勝解。 由假想力。思惟觀察無邊識相。由此加行
為先所成。隨其所應。亦緣餘法。但從加 行建立此名 謂見無邊行相麁動。為欲 厭捨起此加行。是故此處名最勝捨。以於 此中。不復樂作無邊行相。心於所緣捨諸
所有。寂然而住 (已上論文) 。
[0790a01] 論。立第四名至名 非非想。立第四名。由想昧劣無明勝想。得 非想名。有昧劣想名非非想也。
[0790a03] 論。雖 加行時至加行立名。明加行時觀根本作 非想非非想解。不從加行為名。說根本 想昧劣為名。
[0790a06] 論。以若詰言至是立名正 因。釋不從加行立名所以也。前三無色加 行心時思無邊空等。然實根本非常緣空。
由此立名從其加行不從根本。加行不 緣根本作行解故。非想非非想處加行位 中。緣其根本地昧劣想作如是念。無明勝 想有昧劣想。此念依根本起。即是正立名
因。由想昧劣故從根本不從加行。
[0790a14] 論。已辨無色云何等至。下兩行頌第三明等 至 文有十二。一明淨等三別。二明具支 多少。三明不動。四明受多少。五明借識。六
二得。七明相生。八明依身。九明所緣。十明 斷惑。十一明近分。十二明中定。此第一明 淨等三也。
[0790a19] 論曰至無無漏故。總釋八 地。前七具三。有頂唯二。無無漏也。
[0790a20] 論。 初味等至至此得味名。釋第一味定也。此謂 等持與愛相應。愛能味著定亦名味。正理 論云。愛相應言依自性說。此以等持為自
性故。若并助伴應作是言。愛俱亦法名 味等至 問何故餘惑相應不名為定。答正 理論云。專注不移方名為定愛相應定。亦 專一境故得定名。餘惑相應則不如是。
謂餘煩惱於自所緣。不能令心專注如愛。 故三摩地若與愛俱。專注一緣與善相似。
[0790b01] 論。淨等至名至此得淨名。第二明淨定 也。是有漏故與無漏殊。即名世間之所簡 也。淨故非味。即是善名之所簡也。與無貪
等白法相應故名為淨。釋淨名也。
[0790b04] 論。 即味相應至深生味著。述淨為味境。味唯 緣淨。就緣淨中。唯緣過去退淨定也。不 緣現在及未來也。現在無淨定。未來淨未
曾領受也。此說容生味定。非一切生。唯 退分定及住中一分。似退生故。境亦如是。 又退分定未必定退。前五種性非定退故。 此人皆成退分定故。
[0790b11] 論。爾時雖名至得 名為入。述入出也。味定非定似定名定。 由此亦名入味定也 正理論云。諸從定
出總有五種。一出地。二出剎那。三出行相。 四出所緣。五出種類 從初靜慮入第二 等名為出地。於同一地行相.所緣相續 轉位。前念無間入於後念。名出剎那 從
無常行相入苦行相等。名出行相 從緣 色蘊入緣受等。名出所緣 從有漏入 無漏。從不染污入染污等。名出種類 依出種類此中說言從所味出入能味定
豈不二言更相違反。能味是愛非所入定。 所入是定不名能味。如何可言入能味定 無相違過。現見。相應隨舉一名說俱品 故。如勸長者作意記別。互相雜故俱得二
名。由愛相應等持名味。等持力故愛得定 名。故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