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Mūlamadhyamakakārikā 中觀論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中論

吉藏

[0001a06] 長樂出家法師弟子中山僧朗二十四講說高潔一方長安門徒三千入室為首業者道融曇影成實論道融諍論中有阿毘曇能不可謂英才有分未必無遺天子姚興問安何如松柏四海於是美聲流於中論大智論及成實論春秋六十中論曇影義疏河西道朗公文理事和上開講略釋人法釋名序論緣起功能青目作者自謙中論五百龍樹菩薩弘道中論五百龍樹菩薩二邊小乘言中略明五意一者論定佛法得失是以龍樹中論二者斯文理實得名故云中論業品斷常故云中論龍樹三論無畏十二折中中論四者無緣正文義理中論五者龍樹大士中道中道製作中論五百二種首盧胡人數經則是長行偈頌滿三十二則是二者結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四句滿便是外國祇夜漢書竭盡結句二種一路長行伽陀孤起孤起五百四百四十六或是大數不盡五百眾經論文長行百論斯文二種十二門論龍樹十住毘婆沙長行偈頌雜說莊嚴章句不同不捨龍樹梵音智度論通名別名闍那如此李樹龍樹高下經傳淺深十地補處智慧耀已久外國安知菩薩匡山法師十地楞伽經大慧菩薩世尊滅度佛法何人大慧南天竺大國中有大德比丘龍樹菩薩為人大乘無上能破有無歡喜地往生安養不同龍樹初地關內道安智度論龍樹眾生初地十地初地若是第四云何小乘見道煩惱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羅漢第四大乘十迴向初地九地十地第四楞伽第二第四釋迦佛菩薩僧龍樹出家小乘分之菩薩位通名無生龍樹異名順中論天親順中論大品八不八不則是中道釋義故云順中論順中論龍勝菩薩龍樹故云龍勝道俗第二釋論中論加以教義能詮無理之中中道世諦真諦能詮是以無理諸佛菩薩所行諸佛菩薩諸佛菩薩三義圓足中有一者斷常二者盡偏中盡偏中一意盡偏中洗淨斷常名為眾生起見二種無常中道名為二種一者涅槃涅槃大涅槃涅槃大涅槃苦樂大樂二者涅槃不可說苦樂不知何以名為大樂智度論十八空相待非空非有一種方言不然本來畢竟無所有唯有實相法性正宗大乘真如獨存何故空名畢竟一切有法不可說無相名為法華經終歸如是釋名利益其實二義理實是以題名無由無由理實故云無餘小乘有所不足有餘名為相違論理故云盡言無言中論不明理論名為第二至道而立強立不盡不假問答宣道無由問答宣道明顯斯文故知無言盡言只是解釋故云不盡其實第三名利明理得益其實明了菩薩行道得益言明成果則是法華莊周因果成立時而哀樂不能二義一者菩薩成道離生哀樂二者斷常諸見倒見第三造論緣起緣起龍樹出世造論九十六小乘有所大乘不該一起迷因所得迷因迷惑起見生死眾生在家出家起見法華毒虫惡鬼火宅之內生死根本涅槃倒見愛見所以愛見顛倒淨名善惡由於分別虛妄虛妄分別由於顛倒是以顛倒所見在家出家愛見顛倒虛妄分別其二三界第二次愛見三界沒水法華如是種種眾生在其中大海之內三界無常崩倒愛見無常二果如法惡鬼毒虫崩倒二果全同法華維摩智者第二次失重次第次第得失互相初中二明上相對上大乘所以涅槃二乘人名聲聞辟支佛布施名為破戒邪見法華所見不正所謂空有二見不正見王宮所見不正智度論二乘空名空見不正二乘無有中道正觀涅槃不見不空不行中道不見佛性名為智者第二二乘所以生死涅槃如法然後二乘老病貪瞋癡以求涅槃故云耿介第二次兩句迷執耿介文言不同意旨耿介志節小乘究竟永不小心大道耿介第二小乘大道所以然無二謂言無二智度論阿羅漢佛道迂迴稽留虛言得道皆是無生二乘煩惱有餘有身生滅得無法華分別諸法五眾生滅無生大道二乘有所大乘故知大覺在乎第二得失互相得以大覺二乘生滅一切無生畢竟二乘得人不得法空名為大乘二空二乘二空但是大乘自性空自相空二乘三界內人法空名為大乘三界內外空名為二乘不見不空名為大乘不空萬夫小乘有無不能有無二見一道智度論聲聞生死即是涅槃眾生則是二乘不能一道涅槃生死不盡未可中途別論二乘照理不窮不能中道不能一道有無則是何故涅槃世間涅槃無有分別涅槃世間無有分別一道生死實際涅槃實際如是差別道俗菩薩第二大悲慈悲明智菩薩福慧二業悲心何故有無兩句有無中道一道清淨菩薩六道三乘為此無緣大悲是以龍樹第二何故次第次第二乘九十六初文便中道生死涅槃不二眾生平等則是中道中道中道使即是二乘有所大乘菩薩即是二乘有所菩薩同歸不二名為二乘不歸一道平等無得第二道遠即真十二故云大覺夢境論文一切諸法即是無生故云諮詢震旦莊周天竺外道以此外道老莊以為至極是以諮詢善道死生內外豁然見機而作故云一旦故云言重一朝故云一切法即是實相無生問答故云諮詢諮詢老莊稟承六師十八一切智九十六蕩蕩第四論功蕩蕩王道蕩蕩內外凡聖二見同歸大道蕩蕩蕩蕩曠遠龍樹之前虛言實教是以論主出世菩薩道場階位玄門宇內一方六合玄門老子玄之又玄目今天地上下往古故云玄門宇內明顯兩句毛詩春風智慧使凡夫得益甘露外道小乘小乘菩薩第二漢武帝自有故云木香氣流以此故云次於長安一邊法華長者大宅茅茨門外草菴一言內外第二論語第三區域而言名天天竺十六大國五百中國崑崙山地方五千之內以為九州九鼎九州九州靈鷲五岳而今假設靈鷲九州第二舉事合上毛詩進賢無私故云中道正觀一者邊地中國法師天竺外國正陽故知天竺不能故知中國故云中國出於不出轉輪王中國餘光龍樹造論餘光而今而後論語而今而後羅什之前格義六家論文未及所以彌勒在於而今傳來故知論定佛法得失根源云天第五注釋羅什法師弘始天竺剎利長安羅什門徒三千大乘羅什因為剎利頂受不能白云闍梨以此耀天竺摩尼邊地可恨夜光於田可惜剎利天竺論師小乘羅什天竺論師罽賓小乘學者以為比方鳩摩羅陀日出天竺論師若是鳩摩羅耆婆法師何故羅什天竺大乘無不借以不少河西七十古人青目天親付法藏婆藪槃豆一切修多羅青目故知其中重者略明長行長行不足少言可以長行為重曇影法師中論四處青目因緣四緣青目四緣青目勇於業品不斷青目空無邪見長行龍樹自有今文法師法師羅什通經中論外國付法藏提婆百論智度論迦旃延智經故知通經左右未盡四處百論第六四者內外相對內教佛教使佛教宣流故云小乘小乘小乘大乘大乘大乘大乘中論二教使二教故云中正于時外道外道大智十二之下第七作者自謙不能釋手手不釋卷二十七品目江南不得訪問失落

中論()

中觀論疏卷第一()
吉藏

因緣品第一

[0005b20] 釋文大明二義因緣品名 因緣品名略為 名門釋名破申同異
緣故中觀論觀因緣品略明一者中觀論一部通名因緣 別稱無二唯一
非一二者 無二非一 中觀論觀因緣品
觀因緣品云何中觀論 正因不生不滅乃至不來故此 即是中道中道發生正觀
故知因緣中觀論如下 因緣所生我說即是空假名 中道乃是正因中道云何
因緣正因不生不滅 因緣斷常生滅是故說是因緣 善滅諸戲論說是因緣顯正
戲論 不異不異正觀 不得即是因緣
實相觀佛 可言破身實相破佛申正 論題正因何故因緣
即此心論 因緣不生不滅故稱若爾 因緣而言諸佛菩薩
令眾生 因論四者中觀論 觀因緣品論主
眾生因緣 因緣所以 令眾生正名門第
因緣何等因緣談論因緣四緣四緣 四緣八不畢竟無生
二者因緣 生死涅槃凡聖解惑皆是 假名相待無有自性稱為因緣因緣
九十六因緣對外 一切佛法皆是因緣因緣 何故因緣八不
皆是因緣無有自性無自性是故不生是以因緣十二因緣故云觀因緣品
十二因緣 論主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因緣十二因緣不生不滅故知
十二因緣青目聲聞 因緣生滅菩薩十二因緣 不滅二者大品經菩薩道場
十二因緣虛空不可小乘 外人大乘法入第一義 聲聞法入第一義論主十二因緣
小乘十二生滅門第一義大乘 十二無生滅門第一義三義故知十二因緣因緣何故
十二因緣不從四緣 一者十二因緣內法過患菩薩 十二因緣十二四緣通有
無為不正內法過患菩薩 四緣觀行外人不受 十二無生四緣四緣
生還十二無生所以十二二者 十二因緣得失大小是故 達因緣成外道
九十六因緣 一者聲聞二者菩薩是故十二 得失大小
二乘未盡猶如大士 象王菩薩所行 十二四者凡夫十二因緣流轉
生死二乘十二因緣涅槃大士 因緣不生不同凡夫不滅 二乘非凡賢聖
申明菩薩所行十二 大品菩薩道場十二 不生不滅虛空不可
十二因緣不生不滅實相十二 無生無滅發生正觀觀照 如實文字因緣但是 般若大士因緣畢竟
六道眾生宛然因緣本來 空名般若畢竟眾生宛然 有名般若因緣生權
法身父母大涅槃經 佛性諸佛祕藏 因緣之內所以然十二因緣不生不滅
境界佛性十二因緣無生發生正觀 觀智佛性明了菩提佛性 生死畢竟大涅槃
佛性十二因緣本性寂滅未曾境智 因果不知何以正性正性 因緣一法
轉而因緣是以 涅槃經諸行無常生滅生滅 寂滅雪山大士一偈
為此棄捨身命十二因緣 生死無有常樂我淨 因緣不生生滅便
大利因緣無法不窮 無言不盡會通二諦二諦隨處
因緣因緣宛然 畢竟空名第一義畢竟因緣宛然 世諦二諦因緣
中觀論三字因緣十二因緣不生 不滅中道故稱發生三觀 心論一部
三字是以因緣大明 不出二種一者二者 悟入無生因緣云何
因緣無有 自性性病便自性是故 非有假若便實相是故
因緣所生無自性無有自性 迷執 何故佛性
關內中論其實 菩薩行道菩薩 行為道場內外迷執大乘
因果豈止因緣 一品十門自下 白日甘露四體
因緣正用正用 十二釋名門第 云何名為因緣因緣所生
即是假名亦是中道義略明 因緣三義一者因緣空義因緣 生法即是寂滅故知因緣即是空義二者
因緣無自性不得亦復 不得化眾生假名 因緣因緣中道即此因緣
二邊名為中道論文三義 四者釋義一者種子 水土二者
故稱 互具有無二義 因緣毘曇因為
緣故因緣一者 十因十因地持論 二者四緣四緣
經論舍利弗毘曇因緣 十二因緣不同 非一破申門第因緣因緣
何等 外道毘曇 外道二執
略明一者外道自在天 之一因緣二者宿外道萬法無有
外道四大和合外法男女交會 眾生二者外道萬法自然不從 毘曇因緣有果
二世成實因緣不明有果 四緣二世無義
因緣大乘世諦三假 世諦三假名為因緣舊地論師 四宗毘曇因緣成實假名
真宗涅槃名為真宗如斯因緣因緣正因 緣成因緣甘露毒藥
瓦礫如此因緣故云 因緣如此邪執因緣申明大乘無得 因緣龍樹菩薩云何
因緣因緣一者犢子因緣 因緣別有人法四大因緣別有 二者毘曇因緣無有人法
成實因緣世諦因緣假人真諦四者方廣世諦人法 如此因緣因緣
申正因緣同異門第中論 因緣十二門論因緣因緣申正因緣大同
離合因緣一品三門 三門一品因緣即是 自性不在於緣中一偈第二有果
四緣第三 四緣何故一品三門因緣
不明 可知第二明論開合 天竺震旦著筆口傳講論
二種一者解釋二者曇影 論文二十七大宗 眾生斷常二諦中道因此
發生正觀二者三論論文 大明大宗 四緣以下邪見顯宗第三
最後一偈 在於以後最後一偈 在後非一
為主開道 聖教聖教 甘露
毒藥豈可守一如法 末世鈍根 講經相與有序
何故大聖三達明鑒二世 兩序弟子不立群生不窮大悲無限當時
流通弟子造論當時不敢 後世不立流通二者造論通經流通正說
何故無畏即是 二者中論自攝相承二十七以為初二
五品大乘迷失大乘觀行 小乘迷執小乘觀行第三大乘觀行 所以正道未曾
大小根緣大小在世時眾 福德利根迷失論主 是故菩薩
已知大道權實 大小龍樹為何 大小略為四緣一者
何以十二門論末世 眾生薄福鈍根經文不能 開悟即此大乘畢竟
不知因緣二諦故知 大教三世十方佛 大教三世十方菩薩
大教二者大教 小乘大道 毘曇四緣乃至可燃
執法犢子部其事三世 大乘菩薩 三世十方菩薩造論
大乘即是 九十六種外道大乘
申正處處三世佛大乘 外道外道悟入大乘涅槃六師 之類三世九十六 大乘四者未曾大小
內外出家二眾在家二眾 眾生大法以此 大小內外無始任運虛妄失道
觀行無從便 小乘四緣小乘 小乘因緣外道
便 邪見大乘菩薩 自有菩薩如法藥草
喻品菩薩菩薩大解 權實二智二十五菩薩 菩薩權智便入佛知見
法身十方三世佛出世大意菩薩 出世大意菩薩出世大意 亦即未曾大小
小乘小乘道果大乘外道 小乘有所大乘
無所得無明不識大小 根性菩薩 悟入外道
有所偏執如法 一乘菩薩無明不識大小 悟入十二中論
中論大小二教十二 大教第三大乘觀行 一者小乘邪見不盡
大乘邪見大乘邪見二者 大生 法華經十方諸佛釋迦
根本法一乘枝末法輪 眾生不堪一佛乘分別三從一起故稱枝末歸本
同歸三門無理百川 三經初二十五一乘根本
枝末大乘 是故三教 最後三輪
三輪是故 大乘小乘 大小乘不專大論其中
大論四者 大能始終大小然後 大乘論是故第三大乘未曾
大小五者大有其二一者二者二十五即是 申明
不堪所以 中道中道 聲聞菩提乃至
諸佛菩提二十五 菩提品次二智 菩提故此論文大乘法入第一
聲聞法入第一義第一義中道故知中道無二不同 便大小二見是故
最後二見正道未曾大小 二門一者二者 略明大乘觀行作者已去廣明
觀行解義二者二十五廣明 大乘觀行一偈略明大乘觀行 二十七大小
便邪正二心是故最後二見 未曾邪正長行無人無法 邪見正見體用權實
起用 有權未曾有如是故云 不能不能是法不可示言辭寂滅
何以稱為名為 法身佛聲聞後說菩薩論主大乘
大乘雖說在於法華諸佛如來
菩薩本意 佛經如初道樹 華嚴鹿苑小乘法輪
二十五 二十一世間人大乘觀行 出世人法大乘觀行所以出世
出世二見 大品二者無道涅槃無明 華嚴迷惑賢聖道生涅槃
法華如來如實知三界天親 眾生界涅槃界眾生如來藏淨名不二得無生忍如此
無二世間出世 世間出世間畢竟不可得即是 中道所以世間出世
難為次第二十一 十七 實相第二觀法一品得益第三
成壞中道實相 智度論正說 第二得益重罪消滅
守護三重諸佛說經菩薩造論如是邪教正經 中道實相中道
三乘賢聖得益 其實菩薩行道 鈍根
實相初十 人法大乘觀行 廣破人法大乘觀行
利根略釋便鈍根 即為因緣 第一八不造論第二八不
解釋第一八不第二造論 八不分為第一八不 教體第二半偈八不第三半偈
明教即是二諦明教 二智所以二諦二智 未曾一二不二方便不同
如來 根緣二諦言教二智 即是智能
即是智行因緣 說教 二智說教明教所以
八不二諦令眾生發生二智 即是 二諦二智而後
二智二諦而後 何故八不略明一者 經論八不即是三世諸佛
論主發生二智然後造論即是解釋八不外道迷失所以小乘
不生信受八不信意二者中論解釋八不即是 解釋八不即是明論是以中論
眾生八不 八不一者迷失 六道涅槃經一味
即是中道佛性六道 八不即是中道佛性二者外道 一道不能九十六涅槃經
凡夫加功不得二乘 諸法決定聞說無生不信 智度論佛滅度五百
傷心四者大乘畢竟 斷見罪福無二如此 八不曉示
四者示眾原故 八不涅槃中道 聲聞菩提
菩提菩薩菩提 諸佛菩提以為眾聖 五者二諦八不二諦
如來 涅槃因果不生涅槃 因果正道八不
智度論四悉檀十二 萬法悉檀第一義悉檀 雖說悉檀第一義悉檀第一義
悉檀八不八不四悉檀十二 萬法何以八不 第一義悉檀智度論中論八不
悉檀故知八不第一義悉檀 折中無序 中道中觀論
觀因緣品八不 是故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八不即是因緣因緣八不
即是八不迷因即是 八不因緣戲論 因緣八不則是因緣八不
因緣 小二不同八不小乘論則是生滅 生滅大乘論無生
無生何以法華 波羅 轉四諦法輪分別諸法五眾 小乘四諦十二因緣皆是生滅苦集即是
相生名為生滅還滅 有為無餘滅諦 無為稱之為三諦差別
差別故稱苦集生死名為 滅道稱之為滅諦 四諦十二因緣十二相生
十二還滅十二得無 十二三世因果不同十二 三世因果因而
十二生死稱之為 二乘生滅生滅成實五聚 四諦正宗毘曇亦復如是
小乘生滅大乘無生諸法 不生非道 無生苦集有無
可知何以不生不滅 四諦外人論主一切法空 無生亦無滅如是無有四聖諦
生滅四諦無生 即是一實諦勝鬘一實諦究竟 究竟滿字
即是一種正意八不法華信解品 四大聲聞一切諸法無生無滅 小乘八不大乘
一者小乘眾生眾生不生 不滅得法得法無生大乘人法 無生二者成實論智度論
小乘二空無生但是 無生本性無生大乘明本無生小乘生滅得無生滅
生滅生滅 小乘無生生滅涅槃二乘 有所四者小乘三界內人
無生大乘內外一切法無生五者 虛妄無生不見中道佛性無生 不見不空不行中道大乘
虛妄無生中道佛性無生八不 自攝 八不變文方言甚多
始終解釋一者八不略釋 八不料簡八不 方言第一所以八不
洗淨一切有所所以然有所 所行無不之中小乘 生死無常
佛果凝然真諦差別俗諦 差別不同眾生無明流轉 還原二十七
以求生滅不得故云不生不滅生滅 不生不滅生滅不生生滅 不生是故一切法空
故世何處何時諸見 瞿曇大聖憐愍 一切稽首故此一部
顛倒畢竟無遺 故云不生不滅乃至不常不斷 不生既是中道不生即是
不生即是二諦無生 以為世諦生滅無生第一義諦 不可不可不生即是世諦中道
不生不可不生不可不生名為 中道二諦中道世諦生滅 無生生滅第一義無生生滅無生
無生生滅生滅生滅無生 無生生滅無生二諦 中道一時方言所以八不
中道三義一者如來得道 涅槃說中中道無窮略明 一切就此
一切二者中論八不 中道中道不出就此 學佛不成墮在
不成 云何學佛不成 法滅不常假名相續不斷不常不斷
世諦中道不常不斷 斷常未有事故 非有非有無為
中道非有真諦名為
理則名為不得理則 真諦真諦絕不不絕 乃是何謂中道無礙真諦
不得不云何真諦 四句則是四句名為 理則名為常見成壞
有所受法斷常受法 無常二諦中道 名為中道不然
還是二諦以此 不成中道 云何
生生 不由不由 不由生滅生滅
生滅自生則是 則是則是二邊中道無有無生
無生 生生 生生自生生滅
自生世諦假說 假說不生不滅不生不滅 世諦中道世諦生滅真諦不生
空有世諦世諦有空真諦 不生不滅不生不滅不生不滅 世諦真諦不生世諦
不滅不生不滅真諦中道二諦 中道無生生滅世諦生滅無生 真諦無生生滅生滅生滅
生滅無生生滅無生 中道 二諦中道因緣假名自性二諦名為
第三假稱四重 階級一者有無不可得故云非有 名為中道外人非有
二諦便斷見是故以為 二諦無明 有無不同有無二諦
兩性假有無二中道不二 皇始由來 階級體用
有無以為 無名二諦假有 無非無二中道 二諦中道
云何
有無非有 非有假說有無起用 具足大宗
世諦生滅不生不滅 真諦生滅不生不滅中道二諦假性二諦
問世不生 不假不生八不二諦 中道生滅不生即是八不
八不云何八不八不生滅無生生滅生滅 生滅乃是無生二諦無生
八不一時方言世諦 不生不滅不生不滅 世諦中道不生不滅真諦中道
中道生滅不生則是 中道 世諦不生色即是空不生
世諦真諦不生明相 世諦真諦不生正意 世諦不生不滅即是
真諦世諦 世諦生滅宛然 未曾生滅故世之中即是真諦真諦
不生生滅無生不生不滅 然而未曾無生無滅二諦 大意云何真諦世諦
方等大意不住 無得為主世諦真諦 世諦之中涅槃令眾生
世諦五受陰空名 不住 不俗真諦
真諦之中不生不生不生不生乃至真俗 不二不二以為二義華嚴一切
無法非有其事方言甚多略明 八不料簡說是因緣 善滅諸戲論第二明教即是二智
佛智八不中道戲論即是 初一正說八不八不 所以八不二種
戲論佛說八不既有 八不摩耶龍樹正法炬邪見楞伽為人
能破有無既是佛智 二智二智二諦中道二諦既是 二智中道二智方便實智
中道方便不可方便不可 不方便方便慧中道方便不可 不可不實名為實智中道
中道方便方便方便 方便二智中道 方便正觀俗名境智
因緣境智 無際境智 境智未曾玄門
戲論龍樹致敬二智二諦皆是 中道顯正涅槃 二智二諦二智
二智二諦 兩性境智開發正性 正性何故兩性
二智二諦不正因果 因果開發正性 論主二諦發生二智
開發正性 說是因緣上半破邪顯正下半 說是因緣歎佛智能
因緣顯正善滅諸戲論第二 八不因緣戲論戲論 二乘二乘
菩薩有所生滅菩薩悟入 八不因緣三乘戲論三乘 悟入大乘觀法戲論一者
一切法取著二者 一切法決定利根起見鈍根 在家人出家人起見
天魔外道起見凡夫 起見八不二種戲論 戲論一者二門
諸惡莫作名為奉行名為 [-+] 戲論 利他戲論二者二門
所得不動不出名為戲論無所得善能 戲論得無名為戲論 無明二者無道
得無平等不二戲論智者 無二無二即是實性第四 不二二邊戲論不二
戲論不二不二 皆是戲論戲論第五 戲論戲論戲論戲論無不
戲論戲論何故戲論戲論 二智中道戲論慧眼不見 戲論戲論即是慧眼名為
稽首禮佛第三論主致敬 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佛說 稽首加護佛弟子
有所說法無不佛力無生 加護龍樹無生得無生忍
弟子是故論主 報佛是故禮佛禮佛 八不佛說天魔
調達非我佛說小乘 不信一切法畢竟傷心 云何諸說中第一九十六
邪說第一諸佛正法名為第一 佛說中有大乘小乘小乘不了第一 了義名為第一大乘八不
中心諸佛第一第一 故作龍樹 既是第一
即是第一第一故作小乘生滅 無生佛說云何無生
是故生滅方便第一無生 實名第一

中觀論疏卷第一 ()

中觀論疏卷第一 ()

吉藏

[0013a18] 問曰何故第二造論龍樹 唯有自下長行皆是青目 二種二者
孤起說是因緣 歎佛中道善滅諸戲論若爾 中道已滅戲論何故造論
造論中道戲論第二孤起 一者佛經無量眾生 不盡何故造論
佛經開顯二者佛言 不能不及佛言
成實論立論 造論佛語所以然一切智人意 難解名為不論
不能龍樹 諸佛明見未來根性在世說經 何故造論
五者馬鳴造論何故造論 大無畏廣明 中觀其內何故
造論過失假使是非外觀過失造論 龍樹出世重興外人不敢造論
未解造論是故 第二論文第一佛經已滅戲論當時
眾生戲論覆障中道是故 造論第二佛經文言浩博 尋究是故方等中心諸佛
名為八不眾生下文 無量一切法空 在世時眾利根佛滅度 眾生鈍根論主
龍樹種種無生隨機 論主因緣應須造論 末代根緣在於
故經云不能 阿難跋陀第四龍樹少見
是故成實論造論不解 第五未度者得度因緣未來正在
造論第六 造論馬鳴龍樹造論龍樹 第七無畏
造論不為慈悲 所以造論人見水火
便菩薩造論破邪顯正 如是第九如來在世說經有益 造論利益孤起
問答第一佛出世 說經佛滅度第二龍樹出世 外人造論不問說經應答
造論何故說經第一 說經即是造論 無能
具足方名二者佛說經意即是 佛說中經造論意即明論 中論中經中論論主
說經外人造論 聽說所以然菩薩 白日光明如來戢影
菩薩是故造論四者 經意造論即是 龍樹佛經發生二智
二智故經云正法 其事云何佛滅度 不復即是生經
五者說經眾生 不得 不得不得
便無有第一佛說經意 第一佛說小乘經第二佛說 經意至道未曾大小大小緣故
大小因此大小 以前次第三輪 大教
之至佛說 中經立論若爾大乘經 小乘二義一者
法華故云分別 諸法五眾之生滅大品第二轉法輪 十三今昔二法二者
大小是故佛說大小 二明
總結過患非一何故 一者九十六二十略明五部二者
小可之中 執法法人一切四者 人天
五者之中 何故計生 二義一者
枝條二者八不 八不諸法未曾無生
空無本性空 不空本性空法實非空 所以計生
無生上標八不其所 下文計生 十二因緣
後說因緣生三義一者外道 大乘本性無生 不堪聞說大乘無生小乘因緣 是以
[-+] [-+] 二者外道具有大乘 小乘因緣生外道
第一義諦無生世諦因緣 自在天具足三寶有人 僧寶自在天佛寶萬物自在
天生即是法寶三論 百論 提婆十二門論佛滅
小乘是故中論 列為明法百論列為十二門論 人法自在天造作萬物
即是作者名為六道自在天 名為法義十二門論作者 云何自在天十二門論
自在天變化造作萬法萬法自在天苦行下品苦行中品 苦行飛鳥上品苦行生人六道
苦行 日月髑髏涅槃 第五迦羅自在天韋紐天
前天色界欲界 自在天苦行六道云何 一切大水十方風起
相次相持水上 手足水生名曰韋紐天中有 一千蓮華中有梵王
因此放光梵王此處何故空無眾生時光天子 八天一時化生
八天心念梵王梵王 八天八天生天人民萬物八天 眾生梵王八天韋紐
韋紐威勢故云萬物 智度論三天 鳩摩羅伽天鳩摩羅伽童子
初禪梵王童子以為 那羅延眾生 何故二義
一者外道三天即是三身自在 法身佛韋紐應身佛韋紐梵王內化智度論
三身所以三天 二者 三天韋紐梵王不須
第三和合一者 推求諸法應從天生所以然萬物 天生天復現見四大
和合父母和合眾生所以 不識正因正因 業行不見是故
諸法從眾因緣生無有 天生因而不同諸法平等平等
平等自在天 不從他生平等四者提婆 外道未有天地從此
女生一切人物故云和合 二種一者萬法 是故此時不變不變
二者別有 萬物生殺眾生 摧朽車輪是故
三相萬法大同 即是外道神通力萬劫 之前不知諸法
故云一切世間以為本性名為 論師無明 相似神通
變為 緣變變為四者外道 變法能變萬法阿毘曇種類 眾生變成鹿變成
外道數論何故六道眾生 別有種類萬法眾生別有種類 萬法眾生別有生法萬物無生
眾生自有變異不須變法自有 不須別有生法四相 即是變法外道別有變法
一切自然外道推求諸法不成萬法自然自然 莊周不須
自然 不知所以然自然自然 二者外道諸法因而名為 故經云。 [/]
飛鳥自然成實無明 因之微塵外道 而且成身歸本天人
莫不數論 最小羅什 極微極微邊見一切
皆是無常苦空無我令人得道 極微有如第二 總結過患所以總結二義一者
邪正 總結二者略明 則是有如
不識實相無生是故 二者不識諸法因緣 名為身心顛倒
既是所以 就此三義一者就正 如此因故有名
迷悟二者因之 萬物自在天自在天 不從他生名為
自然何故之中 因為一類因為一類前列 第七第八
虛妄不成 不成是故前後相間 斷常名為無故
所以即是 無故名為有果 因明斷常斷常
無常斷常無故有果 斷常邪見邪見二種 邪見撥無因果邪見
其所不正名為即今 五見身見 邊見斷常見取諸見戒取
非道邪見撥無因果 四見四見邪見 論師戒取苦諦戒取
戒取非道略舉其一 戒取集諦邪見 集諦因故有人
即是 正是苦諦邪見實有 因而集諦邪見種種
我我所外道一者無生 迷人無生上來不知諸法無生 無生迷人無生
無生迷人無生 外道非但無我無我 無我第一義諦二我世諦
不知正法以來之一 其所所以不知正法 如是第二佛出世
即是既是 二種一者邪定不可便 不得法華邪見稠林
千萬億名字正法二者 正教中途緣起 是故智度論
見佛聞法江南廣明 未來過去法華 宿世尊現在勝鬘
空中 龍樹 取用
諸法本性清淨未曾善惡生滅虛妄 生滅
一明說教說教說教意中 一者二者顯正如此 邪見佛法顯正
所以正在 未曾邪正聲聞第二 說教說教
言教邪見 佛法云何聲聞中說十二 因緣一者內外相對
外道五乘佛法所以 聲聞佛法二者佛法 本意諸佛本意大事因緣
佛道鈍根不堪佛道一佛 小乘相違三輪佛法
法輪聲聞中說十二因緣枝末 法輪大乘歸本 三輪三輪聲聞
如法論說決定聲聞小乘 退菩提心聲聞發大心退增上慢聲聞應化
聲聞方便示現名為聲聞 名聲聞法聲聞菩薩相對 小乘聲聞藏故云聲聞大乘菩薩藏
菩薩小乘聲聞緣覺何故 名聲聞法大乘中有佛菩薩云何
緣覺聲聞 聲聞藏菩薩 菩薩藏法華經聲聞四諦云何
十二因緣通教別教法華 別教涅槃經十二 正意所以菩薩
聲聞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即是 因緣四諦四諦因緣十二 名為苦集還滅名為滅道
何故因緣 四諦何故因緣四諦 眾生貪欲
不淨觀瞋恚慈悲觀愚癡 因緣觀正是愚癡因緣 四諦四諦三毒
不得是故十二因緣 因緣甚深愚人云何牛羊 乃是世智
青目有所 般若無盡世間 十二因緣青目云何
因緣上來今次不識因緣名為 過去現在五果現在
未來十二因緣名為 正因微塵自在十二相生 不常不常不斷
斷常十二因緣名為正見四諦 見因緣法見佛苦集滅道 邪見十二不同無有
應有十三無有無我十二 我我所大心 二明佛說大乘即是八不
不為大乘不為小乘八不大乘 小乘即是 即是感應
正應小乘感應感應 無生無生大乘感應 感應悟入大乘
別有具有二義一者別有 小法大乘二者 前人
法華經二種菩薩一直菩薩 即此行者無量劫 無生法華佛子心淨柔軟
利根無量諸佛深妙大心 過去現在大心 大心堪受
發大心未能堪受深法大品 新發意菩薩生滅不生 不如大士生滅不生一切
即如一切無生大乘 第二一切法不生小乘無為
有為非一無生有為無為 一切不生大品經生死道長眾生 菩薩如是憶念生死虛空
生性虛空無生往來 生死不生往來無生 往來何所名為涅槃解脫
生死涅槃畢竟一切無生涅槃 不生生死不生一切不生畢竟不生畢竟
無生畢竟何故畢竟 菩薩猶如香象十二因緣 名為
般若中說第二大品無盡 眾經何故般若 智度論三藏菩薩行般若中正
菩薩行若是大乘正對小乘 二者般若二道一般方便三世諸佛法身父母
一切大乘經最為般若實相顛倒有所開發 正觀重罪入道四者
江南般若般若名為得道 得道實相五者山中大師 般若中論正解般若之中
般若所以然中論實相中道 中道發生正觀大品實相 發生般若
十二因緣 不可般若 解釋不可三義一者
因緣虛空虛空即是實相實相 正觀三世諸佛過去佛實相發生 正觀實相不可二世無盡
過去佛般若成佛般若不可 二世二者實相若是有無四句 極處名為實相有無四句
無盡極處不盡二乘十二因緣即是二乘十二因緣則是 不見十二因緣即是中道佛性正對
菩薩十二因緣不生不盡即此十二因緣不生不滅佛性菩薩道場見佛佛滅度
第二龍樹分為第一時節第二鈍根第三第四 佛滅不同一百一十六
分為兩部畢竟涅槃 大眾部般涅槃 涅槃應身滅法
宋代二師兩部彭城僧弼 六即 生滅去來
大眾部彭城法師 滅度常樂我淨 涅槃上座部得病
高堂去來 無生凝然 應法起息應名應法
自古 眾生佛法身上生滅無生故經云慈善根力五指師子
莊嚴法師別有應法 歸本金翅鳥上昇 無量由旬水性
法師具有二義 不滅應法 諍論是故龍樹出世
諸見然後因緣假名大用 用具善根不同
起名起名 不可定作 佛滅度眾生不滅
在於智度論三時 眾生菩薩得佛滅度華嚴經令眾生生歡喜王宮
令眾生戀慕三時 利益故知後五 釋迦佛幾年出處不同
六處從小至多一者俱舍論釋迦 佛法住世千年所以然釋迦過去 過去釋迦佛過去釋迦佛法住
發願未來作佛釋迦佛法 千年千年正法不論像法 摩耶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合一
五百年真諦三藏毘婆沙七佛 法住不同迦葉佛法住。 [*] 牟尼佛法住世六十。 [*] 佛法
十二釋迦牟尼佛精進力法住 千年千年何故摩耶一千 百年相違千年
五百佛法本應千年 出家正法五百年唯有一千五百年五百年
即是摩耶 流入像法千年十誦律四者大集經
堅固初五百年得道堅固五百年多聞 堅固五百年三昧堅固五百年 五百年堅固五百年愚癡堅固
三千五者善見 婆沙二十二卷云千年阿羅漢三明千年羅漢不得三明千年
千年二果千年五千 剃髮袈裟而已不得 祇洹精舍涅槃經
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萬年天竺朝夕 佛法千年佛法老死精進佛法千年
後五五百智度論 佛滅度後五五百 像法初五正法後五
像法二月十五般涅槃四月 結集三藏界內界外 萬餘大眾部爾時二部名字
一百十六分成二部乃至 百年二十部既有云何正法五百年得道
得道無相是非正法後五百年 不得道者得道是非像法慧義
五百年無相 正法後五百年有相 無相像法分之以此
即時講說有分有所不專 無所得時節龍樹 像法何時成實論
語云馬鳴三百五十龍樹五百 三十摩耶七百匡山 九百九百
何故正法像法 像法眾生薄福法華經舍利弗成佛何故
正時舍利弗淨土成佛 第二 所以為人根鈍
正是慧根五根 二十二在世 名利佛滅度有利
鈍根鈍根五百年既是正法即是 後五百年名為像法諸法第三
鈍根 在世大小眾生佛滅度根鈍大小是故龍樹
五陰十二入十八界 小乘
一者如同五陰決定佛說 不在無我 取著二者
不同互相是非諍論是故 色有十一色有十四有無作色 無作色四心一時四心前後
別有心數心數諍論 便是煩惱因緣煩惱因緣即便業因生死憂悲苦惱佛教
穿鑿是故 便解脫陰門十二因緣十二因緣
外道 諸法十二因緣 諸法無生
決定十二緣生 種種推斥薩婆多 因緣有為婆提
諍論涅槃以是諍論名為執著 執著名為善根外道自性 諸法無有自性因緣性病因緣
性病因緣 無依即便得道有性 因緣即是取捨斷常
小乘迷人何故 就此始末階級 外道小乘大乘空也
小乘自有三執人法犢子 不計薩婆多 人法小乘執法
是故智度論佛滅度 後五五百諸法決定 傷心以此故知法盛
天下小乘三部何者得失文殊十八部大乘 大集經五部不妨法界
三部皆是如來方便開道利人 淺深顛倒不知大乘實相人法
下品無人有法中品人法俱空上品大乘中說畢竟 第二次
即是二諦 罪福聞說定性一則不識三明
過失大乘畢竟 小乘畢竟大乘畢竟 大乘畢竟空也不知因緣
第二不識所以畢竟 有病所以 乃至依止
有著不識大聖 為離諸見故有空諸佛 畢竟第一義諦畢竟
世諦畢竟方廣 畢竟不知因緣智度論 卷云世諦第一義諦如實
第一義世諦 非空不空無名眾生 名相稱之為非空不空即是中道
不空即是假名不識 有空不知因緣四諦因緣 生法我說即是空假名亦是中道義
長行因緣所生無自性亦復 教化眾生假名四者 因緣宛然畢竟畢竟宛然因緣
即是假名實相不動真際建立 諸法因緣畢竟 畢竟因緣不知
第三畢竟發生 方便畢竟見疑涅槃 甘露壽命長存甘露
早夭其事見疑 偏執 畢竟第二
釋疑空有一者 畢竟應有罪福二者
實有罪福畢竟 大乘畢竟畢竟 罪福正是如是
世諦第一義第二既是 畢竟無有 無罪世諦世諦第一
世諦第一義 小乘畢竟云何大乘 畢竟有法小乘人執決定畢竟
智度論五百畢竟傷心文字何故 起見
二諦 假有世諦世諦何況第一義貪著第四總結過失
空生愛見愛見煩惱 畢竟空生種種初生 起見種種
菩薩第四明論出世造論一者大小 不空
空見便即是中道非有愚癡 云何中道非有無為 有無名為中耳有無非有
即非二者對上小乘一往 小乘諸法世諦不知諸法 第一義不識第一義不識世諦
二諦二諦中道小乘二諦 中道發生正觀戲論龍樹中論 對上大乘一往大乘諸法
畢竟第一義世諦不識世諦不識第一義畢竟宛然 因緣畢竟不著即是
中道斷常二邊二諦 中道發生正觀 中論

中觀論疏卷第一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2 No. 1824 中觀論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