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Dvādaśanikāyaśāstra 十二門論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十二門論

[0171a05] 大業六月二十七一時精通法華般若老莊文章三論正言綱要門人大宗題目造論論功利益六作謙讓

[0171a14] 實相折中第一大宗折中折中片言可以生死涅槃即是實相故云實相折中所以語者一者二者指斥實相一者世俗皆是安家全國不淨實相折中二者九十六虛妄實相五百小乘論諸法決定不信畢竟空法實相折中四者有所大乘學人方廣畢竟鈍根不善呪術不善毒蛇空見指斥龍樹實相而是折中實相折中云何實相不外不法不實不虛非得名實道場實相道場實相照實境智宛然緣觀無理不該無言十二中論大同實相即是中道道場正觀實相實相道場觀照般若二義文字般若實相境界佛性道場觀智菩提無不不智不斷中道正性道場見佛成佛何故道場中論實相三乘涅槃中道聲聞菩提乃至諸佛菩提二乘二乘實相大士道場實相三論無畏中論處中入道大乘論故云實相六道三乘無不道場佛地無不其事實相即如異名如如道場即如即是二法二種名為應化現金光明三身攝論實相法身道場應身二義應身實相涅槃道場無名相中名相隨處大乘無義一切深義所謂空也即是實相通達六波羅蜜障礙道場

[0171c06] 十二第二題目三字十二一方大數治病通經十二不同有餘開通十二言教實相妙理通行觀心釋論三乘唯有唯一無量義一法無量義其一無相如是無相名為實相法華一佛乘分別涅槃一味乃至三乘皆是二乘六道一乘眾生成佛何故原理三流三乘諸子原則唯一便還原六道失道所以即令不凡不生涅槃論義五百唯一九十六異道大乘有所小乘未盡無二大小乃至五百皆是未盡人心若一不盡不盡六道一道六道不窮不窮原故三乘異道乃至五百殊致足迹三乘足迹成佛何故釋論交言三字十二大意十二無理一方故云十二釋論論功釋論何以故知功能

[0172a20] 殊致第三造論大意造論緣由造論三明造論利益大士弘誓眾生歸一三乘六道豈不是以龍樹菩薩悲心大悲方便十二正言造論六道分段三乘變易二種火宅故云有所十二十二六道三乘失道是故故作十二三乘六道邪路十二正路云何六道畢竟百論一者六道本來寂滅畢竟二者虛妄六道六趣人見六處水流六趣諸佛菩薩六趣無有本不生六道三乘二乘大士未盡畢竟諸佛行處三乘究竟之中畢竟智度論畢竟諸佛所行云何開路二種六道十二一一實相十二有無無不第二造論五轉不外不法不虛不得不文約無理不通無緣萬端有無中道如來二諦說法達因有無二諦成性有無二諦不該二諦小乘有病凡夫二乘是以有無有無二義有無有無下文二諦其事解釋第一義通達大乘具足六度世諦云何無故世諦第一義故云無不無不大士故云一有二者二諦佛菩薩有無造化除外造化莊周魍魎造化造化不知震旦莊周天竺外道由此外道一言之內彼此何處造化作者自在天即是其事自在天造化造化何故自在有無造化何故有無造化有無非但除外造化自在天造化大功破除自在不能造化故云明法無我得人無我內外今次內外生人二空所以破法論文下文有為無為法空何況除法作者方正所以後人本人法難內人外道執法觀門次第人空法空小乘已知無人有法不得破法實相真如異名有為無為畢竟明理在於故云道外二我皆除有為無為有為無為故云皆是我所名為在乎第三內外人法但是但是緣觀一對三時爾前異名必須能破能破不盡故云在乎何故能破論主所以十二能破言教眾生我人能破不用能破之所以能破所以其所能破豈可必須異名莊周其所幾乎緣觀諸法實相幾乎虛實第四能破能破得失無際第五能破緣觀虛實得失無際上來龍樹五轉開道造論第三得益得益所得無不所得無不無不不可無不不可中道法身大利名為中有得益中有六道三乘一一佛法造次老子造次論語造次故云造次六道老子玄之又玄借此目前五轉內外得失無際顛沛一致三乘聖人一致老子君王治天下法華一道清淨顛沛論語顛倒即是三乘第二得益得中並用內教大乘寶乘直至道場五乘故云諸佛大人名為大乘文殊彌勒大士

[0173b24] 恢恢第四論功當時後代得益盛行天竺震旦前後二時得益彼此論主群生得益恢恢莊周二智庖丁體解便庖丁十二不見體空龍樹方便假名一切法畢竟空也二乘而言般若慧觀一切法畢竟空也空虛之間慧觀一切法空無間虛無之間恢恢天網恢恢人見實有故云恢恢世諦第一義假名實相二諦第一義般若宇內老子即是二諦滿大千豈可有心說法者聽法無得像法疑經如來得道乃至涅槃一句豈非常言一字第一義世諦方便二智二諦非但龍樹十方三世佛智如此天地上下往古大教十方第二得益得益莊周鄉土喪失六道三乘皆是中道本鄉二乘窮子故云譬如童子幼稚無識他國即是中道本鄉有無域外中道有無三乘得益六道外事無非有無而言非有老子中有四大天大地大有無相隔故云

[0174a07] 第二後代第五造論利益得益外國故此亦復淨名經格義六家論文未及彌勒在於大宗未來猶疑待見彌勒正理坦蕩二乘故云以南天子大駕和音大乘莊周不用大品般若南方北方運數後代外事法華大乘一總平等大慧大乘一乘上車外事大覺夢境第二二種生死長夜萬物異名即是實相實相安穩還源如是大陽暗地莊周耀方正毛詩東方大乘

[0174b11] 下作自謙可知盲人盛行愚人未解日用不知時日歲計一日乃至自謙

十二門論()

十二門論疏
沙門吉藏

因緣門第

[0174b24] 未盡五意 名門二次三根本門四有無門 異門

[0174b27] 第一釋名一者十二二者何故十二 無窮略明一者十二無理不通
一方十二 萬法十二部經 十二部經十二何以
二部十二 通理一切是故十二 十二眾生生死十二
因緣十二因緣畢竟空寂十二 佛性滿十二何以 十二佛性滿涅槃經佛性
第一義空觀察因緣甚深空義故云深義所謂空也通達 大乘略明
一者十二佛性生死 不息六道眾生名為佛性 無底無邊五十二位大乘
在其中名為滿 一者因緣滿佛性佛性滿 兩河滿妄想
正觀便生死滿佛性正觀 顛倒生死佛性滿 故稱正觀
眾生示現生死方便涅槃 滿四句之中四者 淨名經天女身子
不可得龍樹 十二求生戲論本來 十二五者一切


[0174c29] 自有 即是佛經發生二智 造論
破除佛教 一切有所大小非但不能通經
無所得佛經名為大乘論通經皆是 何故大乘論
中論通經 二義一者開通二者 法華經唯有一門狹小
開通狹小九十六 唯有可以故云一門 無有故稱無礙所以
外道不能故稱斷常 二見有所菩薩 人天不受二乘言語
名為稱之為 名為四句十二 云何法華正解大乘法華
經論 二義三義 至理觀智
智門通教稱為 三義一者無礙 二教通理
智門云何 聞慧 教理十二
教門有人不然 十二空義十二云何 十二十二空義云何
入理能化出教 教門悟入云何 二義一者
十二十二二者入理 教具略明三義一者破除 正理開通
發生三義言教是故 因緣因緣 若是有果若爾云何
有果因緣若非云何 因緣十二一者有果二者
假名因緣通理因緣無自性 即是寂滅因緣因緣空門十二入空義四者由此因緣因緣
二智因緣名門因緣 因緣空門因緣生二智因緣空生 二智因緣生方便因緣空生
方便即是二諦發生二智二智三世 父母二諦祖父母是故眾聖 根本十二言教
因緣因緣言教不異 因緣因緣實相因緣別教因緣不得因緣
即是因緣得名因緣因緣 何為十二門論 論文因緣因緣
因緣然後悟入實相是故二種合為 淨名入不二法門 答理無二不同
淨名一道 故稱不二所以因之何以淨名
入不二法門悟入 不二不二 若爾
正如 入不二法門不二正是 正入不由
二者 階級淨名淺深次第三階一者大士言明不二不二
無言所謂二者文殊不二 無言無言以為淨名 不二無言無言不二以為
因緣即是不二二明不二 二種一者有所因緣二者假名正因 不同所以然在世利根
因緣無二不須末法鈍根 正因緣成因緣因緣申正 因緣經論因緣
因緣申正因緣因緣 正觀 三義一者有所因緣
因緣二者 假名正因緣故因緣 因緣無自性即是實相二義
方便方便 二智因緣云何 因緣故稱
論主觀心 言說諸法 空行因緣
因緣正觀審諦達因畢竟邪見闡提因果因緣

[0176a11] 第三釋論而言弟子有所 名為故地大小乘 稱為有所言說皆是法實
盡言法源 名為付法藏提婆菩薩 論文經本智度論迦旃延子
外國修多羅此間能持 便此間至聖說經
出生繩墨皆是 師資不同師說 可則至道故稱
佛語無異故稱經論略明一者隨緣 佛經
佛經廣明四佛經略 五佛便 佛教云何交言
二種一者盡言二者不盡 顯正 既有不能盡言釋論隨分
方等無邪不窮 盡言釋論小乘 至理無言未知寂滅不得
盡言釋論大乘非但無言 寂滅盡言二種盡言故云 釋論

次第門第

[0176b10] 十二何故因緣關中因緣
作者首演非唯 斷常無不 由此所以
可加一者 佛法大宗迷因一切 無法是以因緣十二
因緣二者因緣 實相是故因緣因緣 通理
因緣云何 因緣因緣 世諦因緣
一切不出 佛法正是因緣通理 有無不在
有果 先有 不須無不
以此 實相以為 無生不得四緣
萬物是故 以為因緣 不可得
相貌是故有為無為無相 有相無相前門
以為一異重開一異 二相以為有無 有無以為萬法
不得以為因果八門不能 一門不能以為
作者上來 求人以為三時 求人前因後果因果
三時以為以來異法一門 菩薩
得無生忍是故最後 生起次第十二不出 三門有法不得名為空門
無相三門 有人應用二空釋論疑心
論文深義所謂空也實相 異名般若別稱智度論涅槃 三門空無三門涅槃
十二涅槃中論諸法實相名為涅槃般若諸法甚深 空無甚深三門
三空淺深二義淺深一切 不得名為空門相貌名為無相 一切不得是以十二
一一一切法空淺深不得 名為空門或者 無相空門有無
作意 [/] 。緣觀

根本門第

[0177a15] 萬行空義云何大乘 所謂諸法實相
發生般若般若萬行 動能名為實相 虛妄法身
諸佛以此為稱為佛性遠離二邊名為 無不般若無不稱為涅槃實相云何實相
十二實相諸眾生一一 實相一乘二乘三乘所謂實相即是萬行
如來法身何故 實相萬行萬行果德何處攝大乘論
真如萬行 一體即是 自性佛性引出佛性
萬行引出佛性三果果德 三佛涅槃經是故涅槃經 佛性佛性
則是根本佛性涅槃 佛性名為一乘一乘佛性三論空義大品云何
一乘三論大小二教大乘 在其中豈不一乘佛性何處 佛性中論四諦世尊
甚深微妙鈍根是故 法華法華成道華嚴 華嚴法華中論之內
精進修行菩提佛性不得成佛長行鍛鍊不得 佛性觀如來品明法四句
涅槃經金剛身無有法身

有無門第

[0177b22] 龍樹自有三論無畏論十萬 要義五百名為中論十二 中論無畏就中
十二所以三部一者 說法其三廣說三不 處中二者眾生根性是故
不必 上根下品何以三部 龍樹付法藏無畏十萬
中論十二在其中十二中論中論二十六中論 同異中論似因
八不第二七十第二 一偈中論四緣第三四緣四緣
四緣第四十一中論全同三相第五一偈 第三一偈第六一偈第七一偈中論
三相聚散第八一偈 品第第九一偈中論 八不第十
因緣八不第二第十一一偈中論中論因果三家 第十二一偈中論三相三時
一者中論二者 無畏論

同異門第

[0177c20] 中論顯正戲論至理文義略明一者有理 二諦境智不同中論 [/]
大小十二 大乘 中論所以 中論八不
故知摩訶 稱為愛見 愛見觀行
名為中論內外 大小稱為愛見 中論十二稱為關中
中論十二所以 不同一同愛見二者中論 不同
離異中論因緣一品 前後 長行長行

[0178a09] 云何 言中正意 佛教邪執中論邪執 佛教

[0178a13] 長行中論長行青目 百論長行天親有人十二門論 龍樹長行還是青目
青目如初七十第三 一偈後人及長 龍樹一者中論五百
後人百論 二十六不成卷軸中論 二者青目中論龍樹菩薩
中論十二開悟 是故解釋稱為龍樹 自言百論修妬路故知
故知龍樹龍樹 中論十二 行間明證 後人作者不敢

[0178a29] 論文造論 十二以為總結 大乘二明造論利益
造論造論大乘五結 二明 不同
中論八不其所百論三寶 製作不同適時 交言
文言言說所以龍樹出世 猶如無人 大乘甚深無人要略
除外第二 在後故稱 第三一對無畏
中論今文無畏 正觀處中大乘二分 有分二者略釋
名為大乘甚深作者謙讓故稱金剛藏十地十地甚深 一道故稱
無二故稱鈍根不堪多聞是故 三百二十萬言後世人意
壽命短促得道三十二萬言 第四智度論作品十門 般若解釋開示分別法句淺易龍樹
十門大乘一切佛教故稱摩訶衍 小乘論成實
三藏實義小乘 大乘二簡大小乘 大乘中論何故
大乘八不即是大乘不須 大乘 中論能所
所能能所八不能所 所能 中論八不
一切 一者中論大乘 十方三世諸佛出世
大乘緣故 二者百論 生空明法三世
佛出世修行百論始終十二三世佛 菩薩甚深十二
小乘大乘三世佛 出世一大事因緣三世佛本意
真實方便根本 第二 利益皆是
所以 菩薩造論造論 多端招引名利
徒眾勢力是故造論不同 智度論菩薩 無生忍無餘成就眾生佛國土
龍樹無生忍弘道利人 大品菩薩大事大事所謂救度一切眾生龍樹
大事是故利益 大乘弘大利眾生 二事華嚴金剛
不從寶生菩提心大悲不從 善生菩薩大悲是故造論
如來說經解釋 三達五眼
因緣大乘佛說有利 無利說經有利說經 無利中有一明
造論利益所以 甚深第一 起信佛經佛經眾生
佛經甚深利根末世鈍根 了悟三欲 如來說經既有大利造論無益
利根是故說經 鈍根是故造論結緣所以說經結緣是故造論
阿難羅云老人 佛說一明 緣緣
如法感應相應 便悟道摩訶衍二明 十方三世
所以一方 三藏教三世佛 十方佛諸佛出世
小乘大乘畢竟而言無不 如法世尊真實 即是十方三世諸佛
即是十方 諸佛大教甚深法藏 四句故稱
言語道斷心行 甚深眾生不能測知 甚深
眾生不知三乘六道故稱 無不無不故稱 功德利根第二明教五度
大功德般若是故利根三度 大功德稱為利根說法 所為人大人大甚深
說法受法人大故云大功德

[0179b23] 末世眾生第二造論利益 利眾生弘大第三總結 是故造論第一眾生
第二明論四句 佛法三時正法五百 像法一千末法萬年末世
第三正法像法 微末 得分眾生第二
鈍根第三不久修福 薄福鈍根有所福慧薄福 經文不能第四
眾生失道在家任運 出家外道三小不知 四大失學
大成有所大乘 佛法 小二二種二種不但
不但二種一緣不但二教 不但佛教因緣不但 因緣不但有所二教
不但不但二教 不但智度論二乘空名 空名不但大乘不但云何大品
學人生滅不生不滅不如 生滅末世不識 不但故云經文不能
第二天魔外道諸見謗法人造無間 偏執大乘無罪現在
無間菩薩可哀開悟為此 鈍根大乘中略十二開悟眾生 菩薩不須造論眾生菩薩不須
造論正言菩薩緣成造論 眾生即是實際菩薩建立眾生 實際眾生不異實際實際眾生眾生
菩薩建立眾生實際眾生 實際故知未曾虛實 如來無上大法第二弘大眾生
正經上報略明 今文摩耶 龍樹菩薩正法炬邪見法師
龍樹菩薩如來大法閻浮龍樹智慧耀已久

[0180a10] 是故摩訶衍第三造論問曰 第三成上摩訶衍 文字章句不可數一一解釋
成為智度論摩訶 十萬三百二十萬言四阿含 無量大海
諸天阿修羅千萬億 華嚴大本四天下微塵三千 大千世界微塵一部經文不可數
大乘經摩訶衍云何可知 不可 造論摩訶衍經文何須
佛經文理眾生佛語 解釋 廢佛
答曰不一佛語 佛語十二 佛經無量意略釋
眾生萬端 佛經 尋究略釋諸佛
說法諸佛 便

[0180b04] 問曰第四即是 大乘 已知解釋云何摩訶
大乘名義答曰一者 二者總結一者 二指廣說即為第一
名為諸佛所行 二乘是故大乘 涅槃一往無異若爾涅槃
涅槃大涅槃云何小乘 大乘論師多云涅槃 今文小乘大乘相待
相待 涅槃 自大他方
他方名為大乘 相待小乘 自大諸佛所行不可說
大小二乘小強稱為若爾涅槃 涅槃自大大小
大小不知 對於小乘稱為小可小名
稱為 若爾一切大名皆是相待云何
二種大一相待大二若一直言小名相待若非 大小不知何以
相待故云一切 涅槃自大 究竟
食油食油涅槃無名 名相一切名言皆是相待 究竟諸佛第二
大能名為 大人第三有人 故稱是以
如法大乘 涅槃涅槃皆是果地
所以道中大人乘法滅除第四 一者生死
涅槃大涅槃 名為觀世音第五 名為諸佛至道未曾
因果非人故云是法不可示言辭 眾生人法因果因人 名為名為法名
人名智度論如法 涅槃其實無有故知 無二中舉菩薩他方
一切以此第六 般若正觀無不 般若一度一一
既得 二乘妙處妙用
窮盡諸法平等大慧名為 法華 成正覺菩提樹鹿
鹿小乘 佛乘三小三藏 大乘道四攝說法
淨土大名 小稱香積佛土無二 大菩薩五大
佛經 般若 二指廣說略明未盡
論主一切皆釋大乘何故般若 其一龍樹大經
摩訶衍是故般若 實相相應是故 龍樹摩訶衍何故
略舉其一可知 一乘大乘具有 其一大體無二故稱一乘包含
名為法華聲聞大乘經 妙法蓮華故知法華名為大乘 今昔三乘大乘一乘
大乘三乘唯有 無有是故大乘三乘
二乘三乘佛乘一乘緣覺二乘 三乘法華 地持論
階級階級大義 方等經菩薩藏所以明教 根本然後發心修行發心
大道解行至道種性解行純熟 解行淨心初地菩薩得無生忍 清淨淨心五眾大福大智
佛道資糧名為六時三大 修行大菩提 第七諸佛大人
大略相似般若經 以是因緣名為第二總結

[0181b18] 深義所謂空也第五 摩訶衍摩訶衍無量義未知 是故
二明三結 解釋四明解釋有人 大品大數五千大數
有人大乘般若 空理以此二分大乘二分 之中般若深義故云深義所謂
空也所以成實般若 空理故作直言深義所謂空也不以
不同大乘 大乘 摩訶衍
正觀正觀實相 實相正觀萬行 即是大乘空有
之一二諦 大乘真俗二分即是 第一義深義末世
鈍根淺近是故深義深義 無量門未知深義是故所謂 智度論深奧深奧
無生何等 空三昧空觀諸法 緣法空三昧
論主二邊中道諸法因緣生無有一定何以因緣生無自性無自性畢竟畢竟
以來諸佛 度眾生畢竟一切法 名為
不能不能非但 不能不是非但不能 不能總而言之萬法四句
甚深得以第一義第一義 甚深世諦世諦 中論四諦世諦一切諸法
性空世間世人 凡夫所見聖人所知佛法西域
淨名格義六家 和上玄旨性空 性空其實其後
涅槃論 無數無心寂滅浩然 涅槃涅槃
中論內外 [/] 名數其間何故 二諦真俗境智
不二故云真俗一切 虛實 [/] 得失無際因果境智
智度論空有種種無相寂滅法性涅槃法華 皆是一味所謂解脫究竟
寂滅終歸法華 涅槃無量義無量義一法其一 無相如是無相無相無相
名為實相無量義處三昧涅槃經 成聖名為聖人 諸法性空若非因果境智
智度論實相般若實相般若 般若果實是非 因果境智
一邊一邊一邊乃至一邊 一邊一邊名為中道 第二
般若般若萬行運出 故云通達大乘六度不二二分 實相通達般若通達
未曾能所境智通達大乘 六度大乘六度通達 因果
佛地正用今文 大乘具足六度是故 第三解釋利益解釋
第四解釋十二言教 功用 非道涅槃
四句障閉凡夫二乘有所 心動不得

[0182b14] 云何十二入空十二 顯明悟入因緣 第二十二
以為十二 相承 一者十二婉轉始終相成
二者一一無法不窮無言不盡 有為空無為有為無為 何況諸法
不須二義一者 解釋三空分之初三 空門四門無相後五
論文實有二者諸法實相 令眾生悟無生忍無生分之初十一門異法不得最後一門
無從異法不可得一切無生 眾生悟無生忍異法 十門前因後果因果一時無從
十一不可得三時無生 第二明法 第十無生人法無生第三
初八一切法不可得一門 諸法無從外相一切 三門無從
四門不可得俱空第五 因緣生不可得 因緣生不可得
不盡一一 長行發起 總結即是長行發起

[0182c16] 所生第二 次長文約一意 一者解釋上半外道
諸法自性僧佉五塵和合別有 體性別有娑婆別有若提子
非一 無自性 不假上半一切外道一切
因緣悉皆因緣 入空下半道義 眾緣和合別有有無是故
無有自性云何 學人因緣二者上半 多義薩婆多未來自性
緣成是故 自性不假無自性 因緣法性下半成實成實
無自性世諦三假是故 無自性無有三假即是 上半犢子部犢子部四大
和合五陰和合有人 無自性犢子 因緣無人下半譬喻佛陀
自性無有假人四者 假有由於緣故有人無有自性自性即是自體無自性
自體下半自體無體 自體無自性無有 五者長安
一者無義無義明心不無萬法 在於在於一偈
無義明心萬法緣生無自性 自性心境俱空云何不空 無自性因緣假色
不空 因緣生無自性 無自性即是無色云何有無性色不可
本本無義未有諸法先有 有為因緣生法性 後方故此一偈佛法
故作十二內外空 二見因緣所生內外 黑白黑白無能所生黑白
果報黑白所生云何方廣 有分無故無故無人 因緣得無
三句 見者決定有人是故 無有自性無自性畢竟云何諸法 決定

[0183b10] 今次學問過去善根 端坐觀察內外悟入
所生七尺 無自性緣緣 無有自性云何
即是無自性無身 因緣身空故云實相
因緣因緣 因緣悟入十二空義有所
如是不可得因緣悟入 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心行斷言 故云般若波羅蜜實法顛倒
言語佛性中道涅槃 緣起見法見法中道中道見佛 見佛其事因緣畢竟
處所因緣畢竟蹤跡 宛然真性 如此了悟發生
宛然畢竟方便畢竟 因緣宛然方便發生 境智因緣所能通義名為
發生具足六度 萬行便大乘大品燃燈佛得無 萬行具足既得無生斷常生滅
三界般若通達 大乘無障礙

[0183c10] 二空因緣所生無自性性空性病無有自性云何 因緣一切唯有
四重二諦 因緣所生俗諦無自性真諦因緣空有世諦因緣有空真諦
因緣世諦因緣真諦 因緣世諦第一義因緣 因緣因緣因緣二見
因緣所生皆是因緣有成故此空有世諦無自性
有無自性即非空無 自性非空非空非有名為真諦 悟入空有不二不二門
三重不二皆是因緣不二 不二不二因緣名為世諦 自性不二無自性即非
不二無二無自性不二 不二名為真諦不二門不二 第四不二不二因緣
世諦因緣無自性無二不二無非 不二真諦意中以後 究竟適時

[0184a05] 云何適時 成實世諦真諦空有 世諦非有非空第一義真俗
不得不成 十地攝論有法體用中道 空有空有二諦非空有為
皆是第三世諦 二諦凡夫 二乘菩薩眾生病故
四重方等種種異說 有為空有皆是世諦非空 第一義第二不著不二
一二第三重文可分諸法 無有自性假名分別世諦菩薩 初發心一切諸法言語無有自性
分別真諦菩薩因此初發心 四重方等經異文故作 二諦四重文理

[0184a23] 何故二諦 然後申明二諦有所 二諦

[0184a26] 云何無何 正是所以 有為皆是有為
無性緣故無自性 無自性無自性

[0184b02] 緣生二種第二長行解釋一總內外內外二法廣破 外法無生廣破內法無生總結
一總內外內外前列內外二果眾生眾生內外俱空二種
第二內外前列 所生因果次第 二果
因緣第二內外 外緣下次下凡
五事緣成 而言 緣成
但是緣成所以五事 根性不同非一浣衣 法寶歷法觀行
一一所生 即是所生外緣 第三外法因緣第二
無明第二因果各各前因而後第三總結因果十二相望 前因後果三世五果二果
二分七支因果因果如是內外第二內外二果 第一句

[0184b29] 第二二諦分之 世諦第一義諦論主 自性緣生無性
外人因緣即是自性 假名 因緣所謂外人 因緣

[0184c07] 自性第三廣破外緣生法 無二諸法 自性無二他性共性所以
名為 無故二相可解
何故 第二 云何以外
共有無法是故無從 無有何以第二
所以第二次一者二者
因之因之 不生因之他生 中有
總結 便無自性 第二牛馬 內法
外法一一 一者 應當俱生不生不生 不生四者不生
第二第四總結第二次
不以他性 二種 相生因之
是故相生通論主上不然第二以後親疎 俱生並不親生不生
不生四者何以 第三即是 名為
一體別有自性 即是別有犢子三家 未有
是故一體 論主一體因果一體 即席豈不
不一 中論不異 豈不不一若一
他者第二不受一體若爾 既是
中有進退 無自性第二 緣生
自性無自性何為毘曇 別有不著 猶如乃至極微塵 即是無性
(共有) 成實別有體用今文 是故別有無分別五陰
四微五蘊四微尚無自體云何 第三

[0185b10] 因緣生第四內法長行解釋 以內例外三門無從如是二明
是故以內 如是身為 不二所以內外
無始不值諸佛菩薩內外愛見 生死龍樹內外悟入 論主得無末世眾生
實相正觀煩惱便 道遠體悟內外則是正道故知 非道非道
菩薩菩提菩提為生菩提 菩提七十未詳緣法無生第二第三
十二因緣無生 十二因緣不生不滅乃至金光 無明體性無所有假名
十二因緣無生下文 無生生法不成無生不成 無生外人所見無生
無有有無有無如下 菩薩所行未曾無生深奧 菩薩何處菩薩所行
不行無生凡夫二乘生滅故云 無生無生草草 第二外人凡夫
二乘不信十二因緣無生五百 畢竟傷心下半第三 二門
大乘無生凡夫二乘二門 長行長行三門二門
第三即是解釋 總結若一心中第二 成實十二因緣前後相生毘曇
二種自有一剎那十二自有十二 十二二義若一心中 一剎那中有毘曇不以四相
一時心數一時共生三義 一時無有所生 所生無有若一能所
云何一時共生因果一時第二 因果相生前因後果云何一時若一因果心中
第二無明無明心滅 斷滅 云何心滅
正是攝論煩惱業種子阿梨耶識 即是煩惱種子後五成實煩惱
行陰成就現在現在實法 行陰心滅五果滅法 所有外人
不得無後 次第緣名為其事 滅法無所有無所有無有云何 十二因緣第三總結

[0186a10] 是故第五總結 三空即為一明有空人空三明 無為空何故三空三空
有為無為即是法空人空生法 二空一切空也何故法空 為人明本
小計 明法法空難得人空 觀行次第前人法空
明法人空法空 三句一明是故總結

[0186a21] 有為法第二次我空 有為無為法空生空何故不以 法空一類說法我空後方
無為空小乘學人有為是故有為法即便二者 一切五陰有為有為
便三句一舉二明 尚無
云何五陰第二 明相因而二種 陰入第二
明法法空 我空有為有為故我 無為有為有為
故我大品佛母無常 十四皆因五陰涅槃外道 陰界犢子
犢子俱舍論 犢子犢子別有 別有
是故 何所不可說 說說無故不可說
不可說中論涅槃涅槃 有為即是有為若是有為 若是有為第三
犢子不信 我所故我 我空故我成實論
故人 妄人妄法破法
不淨猶在樹想是故破法 破法是故今文

[0186b28] 如是有為法第三無為法 涅槃毘曇涅槃 無記不足成實無為
一體涅槃大小乘人保 涅槃究竟 二種涅槃一者破滅五陰涅槃
涅槃初中涅槃 涅槃初中第一第二 何以第二大小乘
小乘分段五陰涅槃大乘 生死大涅槃五陰何所涅槃非有
大涅槃亦復第二 涅槃無能有所 無所得無能得人復次第二
無生涅槃二義一者破滅 五陰涅槃小乘大乘五陰本來 無生名為涅槃大乘二者大小
論主五陰本來便本來 無生即是涅槃是故今次無生 生法第二
是故有為無為第三總結三空 涅槃如此大小涅槃 云何涅槃涅槃涅槃
論主涅槃如此 生死涅槃畢竟未曾生死涅槃不知何以名為涅槃涅槃
涅槃無名名為涅槃 食油云何無名無名 涅槃涅槃名為涅槃
華嚴生死涅槃不可得生死雜亂涅槃寂靜何故 涅槃眾生生死涅槃
何等生死涅槃答對 生滅有餘生死生滅 死生無餘金光明三身
涅槃明法究竟無餘二身 究竟有餘法身不住生死生死 化身不住涅槃涅槃著名
住處涅槃涅槃第四本來 即是佛性有名涅槃攝論

十二門論疏

十二門論疏

有果門第

[0187a18] 因緣因緣 緣於即非智度論三三昧 治病不差
因緣因緣即非 因緣未曾涅槃迦葉 無量一二三不應有
說道非道非道 不如二諦 決定今次因緣
有果上門 無理無利六道 三乘道場
不須一一眾生 不同根性各異自有因緣自有 有果二者就義
次第因緣因緣不得悟入 名為因緣無生 觀門次第
不可得因緣不出畢竟無生不同
假名正因緣生即是無生 因緣決定有果 前門申正因緣
因緣二門相對 不同相次

[0187b15] 有無因緣 病因因緣有無假有 病因因緣有無
假有所以然因緣因果未曾有 因緣決定有無 有無因緣有無
涅槃經有果 無非無名謗佛法僧有無 四句愛人屬於故知決定有無
有無有無 畢竟不可得悟入實相名為 有無即是便實相

[0187b28] 若爾何為藉此 實相名為

[0187c01] 因緣 因緣二義一者因緣悟入 實相二者因緣因緣實相
因緣有無 不用有無

[0187c06] 云何立義 緣中有果論主開張 言教名為因果宛然
處所眾生如此了悟不須論主 眾生不能如斯了悟 實相如此有無畢竟
名為何時有無諸見 無諸愛見 愛見生死生死
涅槃生死涅槃 豁然了悟是故 因果有無道外不同不曾
內外人行道內耳外道有無 四句僧佉中有勒沙婆 若提子非有薩衛二世僧祇
二世天親俱舍論 未來有果現在未來 成實中道有果 事故非有內外四句

[0187c25] 有無百論 外道有無中論有無三十
有無廣破有無 有無五陰 相等有無因果
無門長行發起長行

[0188a04] 三句第四第四 三句求生 龍樹無生九十六
五百論師

[0188a08] 內外無生內法無生 緣生無自性無自性
因緣故云因緣有果並不 始終上門
所以所以第三 緣故二門通有 無為有為無為一切
無緣

[0188a19] 何故無不非有第四 第三第四

[0188a21] 若爾第三第三 第三第四第三 第三

[0188a24] 長行第一三句第二次 四句萬法三句三句 不生第二三句不生所以
並不生成第一義諦第一義諦世諦何以第二 三句不生即為有果
問答第一 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第七第八
能破 不生 () 第二不變 () 第三 () 第四不成
() 第五 () 二十四先有 第一無窮第二

[0188b09] 不生俱生不生 無異 無用略釋然後
可見俱生生生 更生俱生俱生 不生不生
不生不生 云何一生不生 既有
同義名將無異 無異無用 更生既已應有可見
因循次第俱生無窮無窮無窮無窮 無窮第一無窮。如果生下第二
無窮無窮中論 生物更生無窮無窮 無窮為生無窮
何以第三無窮中常 不異 更生有人有無
外人
應得 更生
所以外人 不復更生是故 不異中常
則是 更生 即是更生
更生更生如是 無窮第四總結

[0188c15] 第二不生 一切更生有無 一切不生
云何更生無窮
無有生理第二 不生不生二門畢竟
故云無有生理是故第三

[0188c26] 復次第三 第一 應得第二
不生不生故此二門理應俱生 不生外人生生
不生應作俱生不生 第二外人自相 論主不生
所以然同生 不生一生不生無有

[0189a09] 復次第四外人 始終相違 有無相違既有
世情世情便 應有 無異相違相違
有無相違 相違 何故名作 名作

[0189a19] 復次第五無異 世間無生 相違有相
第四便當始終 是故
皆是 未有有無
何以 無異

[0189b01] 復次第六無用縱橫 既已更生理則無言可對論義
今次 僧佉二世有果亦作 既已有理何須
更生 無窮故此前進退

[0189b10] 復次第七 中有香味若爾 可見不可非有中有
六根六識若爾 不能而言石女兒 不能應有應作

[0189b17] 問曰第三外人破僧二世 有果理家 而言第七
變故不可便可見 不可有果 未有果相名為
七難第一俱生無窮不然有果變故
變故不須更生生生 第二不生 不生不生
不然變故不須更生 是故應作不生 第三
一生 無有不然變故變故不須更生一生
不生第四 有無既是 不然
云何一有第五 便無異不然
既有變異 無異第六無用 既已更生不然
是故有用云何無用 第七答曰第四
不定第一第二之前
相貌變故自體不可 必應假相一者自相二者 自相是非眾生相眾生相
二相何以二相 不可二相二相 二相牛馬不生
有無是故第三復次第二三結變法即是
中有 與果云何變法即是論主 所以
論主不受即是便 即是一切 變為若是
中有應有即可 何以第二
有果即是二明 變則可見變故不可 可見七難可見
可見可見俱生無窮 可見不生可見不生第三可見一生不生無有
第四可見不可 可見第六 可見更生是故第三
第三 明本中有 變則與果云何是故
名為名為 畢竟不可得第二 畢竟可見
何以第二 不生云何生變 第三
不定所以來者 即是
三結不定 變法 第二
故云不定第三 結成不定云何不定中有 有果變為不定
名為數論外道立義文明 中有 相違不定

[0190b11] 問曰第五 云何 不違有果
變成不可變性變性相違何以 變性因緣不可
有性外人二義立宗立宗中有即是中有 便
既有應當可見不可 應有二種不可一有不可無不可知不可無不可知
不可便可知不可不可 便第一 中有應有無相便非有
不可第二 既有可見不可便 緣故不可第三
云何第四 第四不定一總二義
二義第三結成二義論主初文 二義一明先有立義二明不可得 以防論主可見
第二如是諸法第三

[0190c08] 答曰第六第一 不同之前可見 第二第八始終
不同 緣故可見 何以第二不同可知
不可得第二第八始終 何以不可見者不可
既定不可不可 不可可見

[0190c20] 問曰第七 無不 豈可始終第二
數論等同 上第變故不可 未有相貌有相相貌微細不同

[0190c27] 答曰第八中有十一 中有初二 第一第二相違
即是豈非 進退
不生第二相違 有無
第二中有 不可得 遺言 不可得
畢竟 何處有果是故不以 不可得總結

[0191a14] 復次先有分之上來第四因果 十一第三
何故二義上來問答 中有 同上是故二義
因相第二 中有
外人所立因故所立因此不成上來
有果因果何以 第二因相因故二事
因之何以

[0191b02] 復次第四果相 總結 有果不能故云
何以第二 便是 一切一切
應果 如是無因無果 總結云何
上來

[0191b12] 復次第五第四相異 是故 有果不可得序論主上
不可得應有 先有應有
同上不可得上來 不可得不可得如是總結
二義不可一者
二者 不見

[0191b26] 復次第六自若 一切處 作下
作下不得有果 是故 有果

[0191c03] 復次第七 不得自然而言 是故
第二一切若一 第三無常是故無常 第四是故不得 第五

[0191c10] 復次破門四門第五所以以上 皆是相接所以
一門作為 十一先有所以
二義一者 二重有果 所以
與果 既已 而言
而言 既有即為 是故著作故云
無窮 前後 無窮一時中有
為著中有 應有如是中一佛性眾生
佛性眾生不異不異眾生眾生無常佛性佛性眾生眾生無常佛性應佛無常眾生
無常眾生佛性 放光動地應化眾生化眾生佛性放光動地如是
無窮地前第二作為作為 先有
名作進退 即為未有

[0192a14] 三結 意中所以不受
著作不以 未有鼻識 不然
論主何以 不然不然不然所以
故云不然何以第二不然 合時
合時相對 何以第二
作者 作為 有為
中有不然何故 外人
地中故作 故作

[0192b09] 復次第三所以來者成上外人 有果造作是故若爾
上進退
外人正生 二義不能生物 二義生物
是故不同果若 既有多用亦作 多用

[0192b21] 復次先有第四 有果 第二次所以
僧佉 有無無義 論主論主有用是故
無為不息是故有心

[0192b29] 應有 四大一頭無二 無二不生
無二不生一者 不生不生

[0192c05] 問曰第二四大一頭因緣 一頭四大因緣不生 因緣因緣無生

[0192c08] 答曰第三 四生 第一
第一二果 所以 應從
無二無二 俱生
不生顛倒 有緣

[0192c20] 復次第二一切一切

[0192c22] 第三 不生俱生 不生顛倒麻生不生


[0192c26] 第四生相外人見人是故麻生不生是故以上
不可不然 何以第三
不成是故生相不成如初 不共 生相不可得何不
求生不成何故 是故外人

[0193a08] 復次第五 所以何故 所以
非但一切三世 所有悉皆不出麻生懷疑
不能同生 三世 中有
不解不解 有果無異不了 文具云何
外人不能 內外大小人情三門 麻生
中有無生以此三門眼見眼見便所以然 有人眼見童兒
故知所見三門

[0193a28] 復次第六作廢 因相不成第二不成何以 不成所以不成生事在於
無用故云無成 成約無成如是 作者不得有所作下第四作者
使作者他人現前 三事

[0193b07] 有果第七所以 論主外人 一者假作
二明內中 論主中有二者 先有第一論主有果
所以有果無故 是故先有 應有以後可知
二世有無僧佉因果不出有無論主 論主論主必應
故作一切二門 上來所以 中有畢竟不可得
因果中有 內外 應有作者作法別異第二我執
無有中有

[0193b27] 是故第二論主其二一總中有 第二
難以

[0193c03] 不然第三論主

[0193c04] 何以第二第二 論主我執無可 云何我有
我有有無 不立不立
是故外人 所以有為 無義便復次
有果不受論主 便無故不受

[0193c16] 先有第三相違二指相違 中一不得有無
中有有無 有無相違復次第二 同上二門是故
中有三句第二 四句萬法即為 有為空第二三空

十二門論疏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2 No. 1825 十二門論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