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Yogācārabhūmiśāstra 瑜伽論記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論記卷第二 (之上) (第四第六)
遁倫

[0336a07] 第四

[0336a08] 九地中分 三地境相境相 來意尋求
推求即此二種 非一剎那二法相應一類前後 有無建立三地
建立釋論三地 前後相應建立無心地名 有心故知下地諸色
第二離欲建立 尋伺故知應有 初二第三正義
建立中說欲界靜慮 故知建立 唯識
護法離欲而立三地釋論 二師相似如何釋論第二離欲下地諸法尋伺未離欲者
諸法應名由此雜亂 法師離欲三地 中間根本一地雜亂
自有護法第二 正義下劣上勝 上勝下劣前失
離欲其二加行 離欲無後論說離欲釋論所以者何
二種煩惱自性 所有諸法下地離欲五十六
有情尋伺離欲離欲 此後現行過失釋論 二師煩惱過失正義
自性就此地中云何施設建立 上下文

八門第一建立中分 欲界三地
乃至無漏界方便資糧道 究竟如是涅槃道諦 方便薩迦耶見虛偽五蘊
除斷擇滅真如戲論無漏種子不同名言戲論種子戲論 戲論無漏界真如分別
無漏其中尋伺道理 釋論第二尋伺欲界
諸法尋伺靜慮中間諸法 諸法 欲界教導等差離欲
實義不然建立欲界有漏無漏諸法尋伺離欲未離欲等引上文
不由有染名為便雜亂無漏界有為 靜慮
離欲三地此等過失 釋論尋伺 一地有漏
無漏尋伺下地不然不得 有染無染便 由此即非
教導作意欲界住心無相尋伺欲界尋伺 尋伺
尋伺無漏界有為無分別智真如 尋伺不由尋伺
相應分別現行尋伺十地 覺觀思惟分別是故不可言說 後得智眾說尋伺相應
尋伺不能風起說法顯揚第一 薄伽梵尋伺發言尋伺十地論何故淨覺功德
有力不解長行淨覺即是 言說上來分別尋伺 不由不行
尋伺尋伺 不由不行等心 第二處所從此三萬
等活法師地平 之下三萬踰繕那等活等活 踰繕那四千踰繕那黑繩黑繩
如是那落迦 地獄相去無間地獄地平 十二八千踰繕那
八千以此八熱地獄 俱舍無間地平踰繕那 水輪金輪
水輪妙高山金輪 水下金輪 無間十二八千踰繕那
明知金輪 下水 由旬四千從此等活
三萬由旬四千 地獄向下四千 三萬由旬等活向上三萬
由旬四千由旬 由旬金地上文地獄 四千是故四千
上下重疊論師 由旬 從此平地向下三萬
地獄等活地獄 四千有餘不得上下 何者平地金地
向下三萬千之外方唯有 八千由旬如何上下 等活薩婆多
地獄八大地獄無有別處正量部 臨風水輪日月光冷氣平地向下三萬三千
從此由旬地獄 八寒地獄從此 三萬向下
由旬周圍燒然 分別不見形容 色界處中修禪唯有
無漏以上變易生死 有漏無漏五淨居 有漏故業
其中景云他化自在天 摩羅天宮處所 自在天五淨居天直言超過
大自在住處十地菩薩其中 色究竟天明知凡夫 廣果天第八廣果天
無漏後報業第十滿心 華嚴經利益 利益魔醯首羅
名為無漏心命終 無色界四處 壽命長短不同無處
上下參差第三有情西北身量 高大俱舍 東西北洲倍增如次
東洲西十六北洲三十二 博大倍增不定三十 俱盧舍四分之中一分
分為四分一分 俱盧舍分為四分一分 分為之一
知足天俱盧舍半分俱盧 三分他化天三分俱盧舍 俱舍不同俱盧舍四分一一
時分天地之際業果難勝帝釋帝釋住地殊勝及時何故壽量倍增
不然身量以外 差別得失壽量以外 一向倍增色天身量
梵身有無業果難勝 無雲變異三惡 大小不定大小無間
身量未必經論 第四建立無色壽命 八十四卷云何故無色壽量倍增
異熟因 異熟果復次無邊 有無行相行相空無邊處
行相萬劫行相萬劫 無邊無邊行萬劫行相 萬劫無邊行唯有行相
壽量倍增無所有處別有摧伏 我我所善觀異地 萬劫行相壽量倍增復次
識無邊處奢摩他毘鉢舍那空處 萬劫毘鉢舍那萬劫識處 二行萬壽無勝唯有
壽量倍增復次四無色 多種功德二等萬劫無色 下地倍增識處
無色萬劫 無所有處無色萬劫 萬劫非想
萬劫萬劫 北俱盧洲一切處小乘 一切三界無想天
最後菩薩最後菩薩 必應下文 一切那落迦乃至最後菩薩
最後菩薩後身據實 初地何須菩薩 故知下文後身菩薩
故此不論無想天決擇 必定業感 業感進退
不論以北一切無我 決定故此第五受用中分三門受用苦樂
分為一明受苦那落迦 無有樂受殊勝 苦樂殊勝苦樂差別復次
有情依依三界無漏 之中分為三界無漏 欲界無色
中分略明五趣等活 五趣廣明地獄分為那落迦孤獨
糞尿身長白頭獄卒 不同薩婆多經部大乘是非
上座部師說皂莢 地獄在此 無間業受苦婆沙
邊地獨一地獄 北洲吉祥天中
青黃白色無色界煩惱 煩惱不自在 長壽天正法不自在
業報自下第二 中分三界在此第五獨一地獄無有樂受
無異等流餓鬼 障礙飲食決擇 決擇一分傍生傍生
世親攝論 等流唯識第五應知隨轉 薩婆多
異熟七寶非情 二寶天帝所有輪王象寶 中善龍王五百之一馬寶
天帝龍馬天帝臣妾輪王歸天 無餘北洲決定
生天後報業無我修十善業後報業

[0338c10] 卷第五

[0338c11] 色界靜慮離生喜樂顯揚 修習對治所得 從此所生轉依
轉識調安適轉依藏識攝受 怡悅安適第二靜慮
喜樂轉依一境所生如初 未有
第三靜慮妙樂 第二增上教法教授境界 第二靜慮過失厭離妙樂
轉依安適 妙樂第四靜慮 念清淨寂靜
尋伺三定 出息寂靜不動 超過尋伺喜樂三定中一
平等性正直轉而安住念清淨超過一切 明了最勝所以無色界
寂靜解脫空處色想有對 種種識處空想空處無邊無所有處無邊推求識處境界
所得無所有非想非非想無所有 無所有處境界得無所有細心 由此寂靜解脫
對法寂靜異熟中有滅定 無業長時名為寂靜解脫 及第身心安適
樂受自下第二苦樂差別中分六處殊勝 差別六處殊勝地獄
殊勝簡擇不知 獄卒展轉苦器景云惡業 名為苦器增減增減
處所簡擇 善果修善 自然不由便
殊勝尋思 推求尋思輪轉 滋長西國按摩吉祥
西國道人吉祥草 滿行人以此 吉祥清淨資具
景云形似其中欝金 其所通有無漏有漏
相違差別三界 由此三界 不順出世出世三界一切
十五種差初十 一起善惡有無惡果 遍身四時長短外緣資具
聖道正法長短有無 五家十足 不足三乘無學道滿第十一
一有怖畏四有 不能後世疥癩
富貴 差別中文分為五德慧命 慧命
如次五德簡擇 畢竟無常非一一起喜愛一起慧命
離欲退非真實 非真實 魔軍
智論說欲十軍魔事不善 第四三界無漏 乃至
欲界初二退 相應即是 決定分相但是色界
中說三界色界無色界 兩界名色中有欲界 靜慮相應欲界初二
無漏初二 色界墮在故云 入滅定時不動名為
苦樂受用第二飲食受用 即是五趣顯出三界不假 第四一者段食變壞
欲界繫香味變壞由此 色處段食變壞無用二者 有漏攝受
識相六識 攝受喜樂資養 意思希望有漏與欲
可愛識相 屬意意識希望 執持有漏勢力
增長自體第八 一類相續執持由是集論 三蘊五處十一中段
中有 那落迦中風未必 那落迦大地獄
六十六 地獄段食變壞方能起用 由此因緣小乘
飢渴大乘 洋銅生苦不覺 飢渴食用第三婬欲受用
那落迦種地 寒熱獨一 云何不與取欲邪行業道
攝受業果二業亦復景云所有實女 維摩詰天女
其中天女云何 天宮第六建立不動第四 靜慮變異故云第七自體遊戲妄念
欲界四天補闕帝釋修羅戰時四天天眾 帝釋防守
四面云何 若爾四天 修羅殺業云何 十惡說欲十惡何必
以此遊戲妄念 四天何故對法第三二十 中說清淨遊戲妄念
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無色界諸天 多放其所受用 自在不清
魔天遊戲妄念都史多 樂變化天他化天法師四天故作自在
第六樂變化天第五 第四遊戲妄念第三道理 妄念四天
人相是故清淨 有相手相是故 得名清淨智論妄念
眾生 化生皆是如來
使者涅槃經樹提長者樹提便命終外道 焚燒使者
喪亡不死佛力使 不虛上二界 何故一切眾生不定
自由不同增上 現行得名第八因緣果中有 四門相中
因緣果所謂 問答 建立和合
種子熏習以為因緣得中分力 業障諸事
品名事業分力五德教法猶在滅度 勝解愛樂立義
所知勝解所成立 過去 現在身為建立假有安住
名言種子法體生起建立 時眾和合立法作用顯揚十八前生建立前生和合建立
中分因緣果依依因緣果 三復重顯建立初中依依施設稱為
十因十五 無障礙持業依依建立 乃至相違持業
名為漸次 界繫假名見聞說法
故云領受 能所一切法論文染淨
無記習氣有漏無漏內外所有 未成自性雜染 不淨內外不依無記
唯識習氣 就位不同 名言攝受無間
即是六根作用 作用因緣 作者作用攝受有漏
差別欲界中心心數法 如是攝受若是相應 作用攝受作用
非情在生欲界上二界 無漏 應法無漏無為唯識
攝受無漏或者不定非但攝受無漏隨順 有為無漏有為
無為文中同品 下品如同染污法九品 相望方便引發 同類
欲界繫善法 無色波羅蜜多 獨覺大菩薩 十二第三菩薩如來一切
不由功用任運故云 無記三性隨順種子 可言無記
同性無記三性 以外隨順 差別功能一切有為有為
無為自性隨順 自性三界差別 異熟各自
隨順差別一切 和合第二領受乃至差別 何須
同事同事 緣中所謂三緣 增上自有二種同事
相違 唯識四果二種 作用水輪
何故取捨不同 意趣作用無故所以不論無住不論障礙一切有為
無為皆是無為法如何 且如宮室不得即是無為障礙相違何為
障礙不生不住即是未來生法障礙現前便不得 現在自然無障礙
障礙通用一切有為無為諸法 種子設施因緣唯識 第三習氣第四十一隨順
差別十三和合十五障礙處中 因緣種子因緣 第三處所現行
無間境界應知非唯第五無間 六境處中中間
增上緣種子第四 因緣 不論無間第五境界
第六處中 三緣十二處增上 非唯增上五果異熟果一切
無記五蘊異熟等流果一切有為無漏三性同品 同品勝法後果瑜伽唯識
後果隨轉殺生 短命增上假名等流離繫果 煩惱障擇滅真如
所知障所得擇滅但是增上果 六行所得增上不斷 二義五蘊作用所得四塵
三十八占卜稼穡自性 一切有為無為諸法名士俱生無間不生
一切有為無為習氣隨順因緣施設異熟果等流果 唯識中文習氣異熟
隨順等流果各別功能 離別習氣不得等流唯識 五果中有習氣第三
四十二十三十五異熟果隨順 第三第四第九第十十一十二 三十五第八作用如是
等流果見處第十十一 二十三十五第八第九如是 離繫果
中說 第二第九十三十五士用果第二第三第四第八第九
十一十二十三十五士用果 第一第五第六十四 十一分得增上果四果
便習氣第三 異熟果隨順第十一等流果 第十離繫果第九士用果
十一增上果 不得委曲釋義問曰 云何相違因
違法障礙 三復重顯建立復次 次復染淨復次
復次方便十因 建立唯識牽引 引發定異同事相違
因緣 方便 起因方便生起
親近非唯因緣故作 因緣菩薩地牽引生起二種 方便且止
第二復次流轉生死可愛不可 增長還滅出世可愛增長 不可增長名言增長
未有有名可愛不可先有 增長第三復次相者攝論 唯識云何第一無常
第二相與他性 自性隨逐第三 隨逐二義第四第五
第五變異重顯第五第六功能相應第四決定第七 第六上來此地
第二相中尋伺體性不深 體性推度體性 對法相違尋伺
推度推度其次三藏瑜伽 對法推度推度尋伺推度
推度名身 五識意識 尋伺
差別種差文備 中文尋伺差別分別 第二在意任運
分別五識意識分別相應 尋伺差別法師自性分別 五識意識瑜伽任運分別
五識意識不同對法五識三分 自性分別還是尋伺尋伺 分別唯識第七分別唯有
五法之中第三分別尋伺不通無漏 分別無漏後得智有分尋伺無漏分別五法
分別那落迦尋伺引發相應 唯識五識尋伺 引發尋伺引發
五識尋伺尋伺意識相續 相應過失 尋伺可知
切心逼迫苦根 相違 第三如理作意中文八相次第
前事五十五決定止息慚愧作善 精進三善根世間輕安出世
不放逸眾生不害唯識第六 俱起以此為輕安餘善決擇分十善心所
善心地心輕安 十一 三修四無量第六無量一切
初三三福世俗三慧勝義第七第八智德恩德 圓滿尋伺可通
如何三地三藏 方便尋伺正在定位 中有根本定受用不生
煩惱不住不住非分愛樂 不為繫縛善業憂苦不著不貪堅執勝妙第二
中分世俗三福 業者施者勝義三慧 三復攝益八智
恩德匱乏不為橋梁 出生現行尸羅 清淨出世法世間
清淨神通等引眾生勝解清淨 勝解四無量清淨定心無染 清淨第二文中學者三學
活命活命 種種是故棄捨棄捨是故本處無物
不少 覆障 覆障不得自在俱生
憂惱纏身時節變異 不知屋宇破壞事業 事業第三八智
恩德中分攝益任持即是 勇健四大均等威勢 屋宇徒眾攝益
同居善惡相中怨家毒藥 隨轉
由此四處五果攝受即非 攝受親友 供養尊重同分隨轉福慧
福慧眾多歸趣歸趣 福慧同名同分隨轉五果 四處隨轉五果
聰慧相中決定無疑 堅固無退三學

[0343a17] 卷第六

[0343a18] 自下第四不如作意 中有長行十六中有 如是十六
結成初中十六薩迦 乃至邪見我見斷見邊見計最清淨
見取戒取最勝計最 非見邪見 四見皆是邪見邪見
非唯不同第二廣破中文十六中有中文分為邪執 審問略舉邪執
常常從前 中常有果故云常常向後 故云雨眾外道數論
大弟子十八部 略為 十五神我諦中間二十三自性
因果 有果尋思 思慮觀察者
尋思 尋伺異生故作 餘者其一
世間 餘者
先有 餘者加功
不從 一切一切
如是一切 應從 一切法本無一切
皆是一切諸法第一為難一切
為難一切加功 一切法加功 第三為難應從一切一切
本無 無餘法性本無 第四為難
如次分為 結成中分要有 正理無異相等
因果無異無異因果中有道理 決定果相因故猶如因相
一相相等相異如是生相 生相若是而言
猶如 云何不應理一切不從
猶如因相正理 自相自體不由 功能自體
可見不由即由作業 顯眼緣變 變異
變異變異遇火緣變 變異如是 外道自性不變變成
自性應變變異上文可知然後 中有
景云中有中有二師第一 中有緣生正理第二
中有論師諸法 常住 不然中有
因明佛弟子對數 能別不成數論如何能別不成故知前後
前言 道理 不用己見
中分正義 初中結成中分一有有性不異
無體不能無體石女
法應緣故 何故 不無應有
翻覆可知設若
何故 因應猶如 不從猶如
有性有性體性所有 中間 體性常有
永不常有 不為 永不常有猶如
常有猶如 第一
一法不應理 自性 一向為此自性
因故後果 應果性因故如果。一法
因果不異中有 不異不異法應 常有道理
比量可知 有果
而言不應理 因故 因故因果既有
不可 道理因應不能 。如果若是無不
有相不可 有無
正義一處遠離 第三覆蔽微細極微 四心神通五根
他心智 如此諸法不可取 有性皆是皆可聲論
可知上來皆是增益邪見去來 去來 猶如現在在此過未
十二處過去業經三世 五蘊外道小乘一處 如是乃至性相實有未來
未來色心有色 若爾兔角無後過去 自相如是自相不成熟由此道理
過去未來中分 正義初中
如是自相總結一一自相 共相 三世道理
猶如現在相異性相實有 去來性相實有現在 兔角大乘真如定異現在無不
無常相者三世共有共相相者 五蘊三世無為 無常五蘊三世
實有無常 三藏小乘 不可初一
薩婆多未必第四 薩婆多第五轉變薩婆多 相異薩婆多第七薩婆多
法救第四世友 第六相待第七妙音 本部五十一六難
大同第六第六第六第六即此第七 法體轉向現在未來
現在緣生法住未來因緣 現在業者未來無用現在本相滿相者
合相不同現在未來 未來現在過去顯現現在 未來過去過去二世
可知薩婆多俱舍第二十 中有相位第三作用最為法救不同法行
類別 從未現在過去 捨得捨得妙音不同法行
過去過去相合名為 未來未來相合名為離過現相 現在相合名為離過
世友不同法行同位 不同法行
相待女人 世親說中第一執法轉變數論外道第二所立世相雜亂
三世現行 唯有成就無貪第四 前後相待一世應有三世過去
前後剎那應名去來現在未來現在 故此第三最善作用 差別諸法作用未有名為未來有作用
名為現在作用已滅名為過去未來現在 過去合為以後
一有未來應有猶如現在 未來有方
猶如現在未來 自有虛空等第二未來 不生現在本無今生未來世
實有無為本不生兔角 未來而言未來諸法 虛空等第三
未來世現在法應 常住遷流無為法本無今生 未來便異法
未來未來便未有現在 未來未來無故猶如過去第四 一本無業
有用便前緣 之中第二過失現在未來 便未有
設有未來現在實有現在 獨有不可得未來應有 無為實有猶如現在
無異本無 正理 本無
自性雜亂過失第七 雜亂過失未來 現在現在猶如現在
雜亂圓滿未來相應滿有餘一分現在現在相應圓滿有餘一分猶如未來難為
相者分相總結文中 自相三世自相一異共相 三世無常七難第二
一切有十二處十二處 三世意識緣法三世去來 便第三中分
雖說一切有十二處三經初中無不兔角 之一若爾
便佛教相違無知無故應有 覺者三經 十二處無法密意有無相者
無法自持無相密意 有法 密意有無名為
名為無間知者 無故第二過去業經意謂 現行習氣相續由此
愛果習氣假說過去 第三三世五蘊因相 未來假說有未來自相
自體果相第四正義三世十二未來 生法不可生法不生
苦果正行應觀 邪行應觀中分 二我
問答薩埵唯有 八十三般若十三薩埵 有情
思量我有有情 當作
作業明知薩埵 如是無我五事 五蘊起色
明知受苦 覺得如是無我 覺得有所
諸色正見乃至造作止息善惡 此等作用 佛法無我故知
第一義 正義是故中有 如是不覺
結句故云 不覺二世作為 施設
見者 染淨相應建立染淨流轉 相應下流止息境界所生
下作解脫 作者施設作者 為準建立施設言說
不善施設 如次 廣破文中分為
所見薩埵 所見顛倒比量
我有量等道理 芥子有形我有 受用剎帝利智者
境界 無形量等兔角第二由此自體
自體 自體覺者如何 名為顛倒
顛倒緣故他心智 覺者即由非唯 等覺非唯
二種便雜亂一色 受想等覺 等覺第三
如實 為人 現量現量現見為人便
無情有情現量 世間相違第四 取現現量現量
不應理現量五蘊現量彼此 自述乃是
廣百論數論現量 現量比量 童稚未能不能
覺得嬰孩不得 石女兒第二中有 數論受者
受者作用 不自在 方能造作第二無常
變異我有不應理作者變異無常作者 有所道理非常
有所若是以是虛空等第三動作我等 數論動作虛空
我有動作 動作我有作者常作 常作
應作動作如今 動作有所道理 動作虛空等第四
而言便 不待因故如今第五 汝等自在何須老病
他者不自在不自在使第三 假設然後
乃至
不生非法畢竟 非法因故畢竟不生非法
猶如兔角不由功用解脫 生起非法在生不由功用 解脫非法涅槃
涅槃名為解脫在生 便 大過無常
因而 有果不生因故兔角 無為
無為 虛空無為無染六十 無有便無有相應廣說
如是無想思慮 無分別不由功用究竟解脫 無有染污是故道理
染污任運解脫虛空等 我有兔角 我有第四
中分 正當 見者見者
難可知 二門而後二門我所 二我中有一如種子
無常 神通自在無常 所持無常
空難無業 中有一如之外 無有見用
不等如火世間 人為 見者
不要 餘者自有如火自下第二 見者一切見者
一切諸法故云 一切第五建立染淨 無有
名為染淨無有染淨 不應理第六流轉止息 相者如次身等
通明 身行中流其外 無有流轉流轉何須
流轉無有流轉 景云大地積集名為 解脫無常
受者作者不是即是無常有作用手足變異受者變異虛空等第八第九可解
第十施設中有我見不善無我見善不善我見 我見我見顛倒
顛倒我見我見若是可知不善
顛倒不善 如何名為實有法執 唯識若爾如何
我見稱讚無我乃至廣說 我見外道無我 百論外道修慧
無我不善一切智 一切智無我涅槃不善 道理一切智無我
不信一切智者外道 佛法之內犢子部 故云
二明因緣 常住世間五蘊世間 國土世間數論常住
自我世間 作者宿 本際作者
自在天梵王變化 變化八十七 不可損害山地積集
西方王舍城 高大常住堅固 衰落涅槃經
七法不可六十二見 四十常見四一四一有想 十六無想極微體性
常住順世起因緣中 常見極微所以六十二見 五十八八十七顯揚第九對法
第一唯識第六梵網六十二見經 舍利弗阿毘曇正量部長阿含經 大眾部大毘婆沙第一九十九
一切有部大品經第十 五大智度論身邊以為根本五蘊 我所見三世二十六十
二見隨機 靜慮四一八十七 上清差別宿
隨念下品宿住過去 二十成劫中品四十成劫上品 八十成劫世間空劫
生滅天眼現在 生滅斷絕 天眼生死現在
未來過去一見 未來諸見過去 未來後際現在
隨意成立一分常見梵王立言 無常有事無常 一分常見四大種變異梵王
大種無常大種常心無常 第二常見戲忘天來生此間 來生此間宿住
諸天二事常住我有無常第三第四一分常見中說宿 色界法勝初二
後際差別 我所差別不見自相 我所我有三十二
自相我所不見自相顯揚第九不見自相差別不見自體 我有遂便發起三十二有想
有色四有四一苦樂 無想有色四有 苦樂有色
有想無想天 一切無想無想天
非非想極微所以有為 有果離散先有 實有體性空劫成劫有果
極微集成壞劫聚眾 離散四大極微空劫宿住隨念壞劫色散
空劫極微論師無常自下 中有邪執正義
四十極微 常則
後際 過去現在憶念 過去如是有情宿住隨念
有情憶念如是非我 現在現前 色境眼識眼識現在
往昔 現在一色 一切便正理
後際 中意二法我所由此二種 有時名為
財物有情有情 如是非我
變異 十六為難十二四見 八十七空無邊處無處種種
在下狹小種種無量即是 無所有處無量名為
種種無量 無量瑜伽在於八十 其次次第
次第義理推故變異 八十七在下靜慮 捺落迦傍生欲界
不樂第四靜慮 變異有想即是 便有想我有 有想以前
命者我有死後有想死後有想 無二無缺死後
第三第四 死後有想 我有名為
無量便第二無邊 無量便第三 無邊第四可知
別理第三別有自體涅槃解脫 遠離二種非有無邊 死後有想十六
變異變異云何變異 不同變異無想 四句無想
但是死後生地 第二極微中有初中 觀察不得猶如
兔角實有現量所得 非量以上現量極微第二羸劣而言
道理羸劣 無常 極微超過不同
不能極微 異地心心不能 種類心心極微
無異 虛空等皆是第三不異 相者差別
所生 因故決定離散一切 一切成劫
空劫所有極微 非但有果成因 決定不過
形質量等因果大小云何極微 有分唯識所生 極微顯揚
十四不過極微不可 不見不明同在一處非道
極微細分不可所生 顯揚十四 過量極微常住
極微細分不可所生 過量細分不可 初二所生極微非難有分
過量細分一分極微本無 極微道理新生 顯揚有餘極微極微
非常或許極微新生本無 一切極微非常 過量過量不過上來
第三三轉可解第四顯揚一如種子無常 極微應變
極微劬勞思慮唯識 極微一實 色有實有
第五功能 極微有情功力比量可知 有情無用
有情無用不由有情故而 汝等不得有情無用龜毛中有初三四十
後五極微中共 無常共相自相不異自相 第二申正一切三世
一切一切有為差別種類自然 本性他者無生 名為
明知無常妄執初二 變異變異一切一切 三句變異自然虛空
他者擇滅無生非擇滅

瑜伽論記卷第二 (之上)

瑜伽論記卷第二 (之下) (第八第七)

遁倫

[0350a05] 卷第七

[0350a06] 宿邪執第二 因緣廣說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宿
因由精進舊業現在 如是不復有漏無漏故業 得證此等
佛經本文合為 現在 因之宿惡業苦行便
惡業因之二業 無有外道尼健 唯識無慚外道苦行
繫縛外形緣理 方便苦具方便宿 若爾云何現法方便
精進舊業 宿業宿苦行 宿由此第二
正義宿作為 精進舊業 一切惡因皆是宿何故現在
因之亦作非唯宿現在惡因惡因宿惡因正義所生
善業因而二業異熟二業 故業苦惱故業便名為
如是言說商賈 善業誑語珍寶二業如是善業
農業劫盜便 乃至
業者則是一切受業養父乃至 業處自在作者 丈夫神我自在自在
大自在天外道以為作者自在 三身一法虛空二者應身 化身六道唯識
本際自然虛空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