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Yogācārabhūmiśāstra 瑜伽論記

Scroll 2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論記卷第二十 (之上) (第七十八七十九)
遁倫

[0783b26] 七十八

[0783b27] 自下第六觀自在菩薩請問 復次 分別解說如實大乘大乘
修行十地就正經文問答 及時得益 中有長行二重長行
地中地中所有煩惱一乘地中 地名地中除法清淨
五明四緣菩薩菩薩行 大願初中觀自在菩薩 觀世音舊翻藥師經名為
觀世音自在梵語 自在清淨 清淨
十一十一地名十一一一 地中滿二明圓滿 勝解十法修習景云
法行則是供養 地前十地十法 地前勝解
初地十度十法三地菩薩心 等至法愛 圓滿解法乃至圓滿
圓滿未能道理如實觀察者諦觀未能未能 方便通達生死苦通達
涅槃不速方便 圓滿未能生死流轉如實 緣起流轉不得由於
多生未能無相作意 真如無相作意 無相作意菩薩生死苦多生
無相作意不能無相作意 無間修習 未能無相捨離功用
無相功用未能自在 菩薩俗諦功用隨分自在 未能異名訓詞差別
九地無礙解異名無礙相者 無礙訓詞差別無礙一切品類宣說 得大自在樂說無礙名為未能
未能圓滿法身現前受者十地 法身圓滿九地未能 一切所知境界無著無礙妙智妙見
得佛果佛果煩惱障無著妙智 所知障無礙妙見十地得佛滿本業經第十一地名等覺
何故如來地第十一 二義一者別論因果唯有妙覺 如此中說二者妙覺等覺
佛地既有二義無相第二 地名成就大義即是成就自利利他大義未曾得出世間得無
生歡喜世親中意初地 無上自利利他證聖多生歡喜 歡喜地得名遠離一切微細犯戒
故云遠離微細犯戒犯戒煩惱清淨
具足離垢得名乃至 發光地三地聞持聞持還是 差別定能智光發光地
光是因果聞思修 法顯三慧照明所得菩提分
焰慧地煩惱如火 火燒煩惱名為焰慧地 焰地難勝地
第五地中真俗智相不遂艱難 難勝地得名得出世間智方便善巧難度難勝地
現前觀察流轉現前緣起無相作意現在前者無分別智 功用現在二智現前是故第六
現前地得名般若波羅蜜 大智現前現前地無分別智 般若作意大智現前
證入遠行地初地第七僧祇無相得無證入無相 第八清淨遠行地功用
清淨無相功用究竟過世二乘出世間道遠行 無相不能相續不得
功用第七功用在後是故名為 究竟三地相同世間
道品諦觀地緣相同二乘出世間 故云過世二乘 出世間道遠行地由於
無相不動地真智得無功用 功用不為現行煩惱名為 純熟
無間不動真智不動 一切善慧地一切說法 獲得無罪廣大智慧
得名釋名無礙說法 利他行善慧地不解慧義 法雲地無邊煩惱所知障
所有隨眠調柔性虛空 證法圓滿譬如 法雲法身法身
法雲世親 法雲 法身具足自在法雲地佛地
可知第三地中除法二十二愚癡 十一二十二愚癡隨眠 調柔性真諦三藏攝論二十二無明
生死大乘攝論不明無明 所得無上依經四生三藏 梵本四生故云二十二
十一二十二 料簡略釋三結 初地補特伽羅
即是人法二執惡趣雜染惡趣 煩惱雜染微細 失念二種三業三行差別
三地一者欲貪等持二圓滿 聞持陀羅尼三地聞持 一等
地中禪定二者法愛三地 菩薩求法廣說 一者一向作意棄背生死二者一向作意
涅槃地中二者 現前觀察流轉現前十二 流轉
二相現行菩薩 現前一者 現行無相
無相未能無間時時現行 一向無相作意方便 作意方便一向無相相續
現前作意方便一向無相 功德無相 功用相續
功用無相功用 自在菩薩利他 自在自利功用自在
自在九地無量說法者無礙無量法句文字 無礙自在謂詞無礙
樂說無礙九地 十地大神通二悟入微 大神通則是五分法身微細祕密
真如法身九地不得圓滿二法如來 一切極微則是 下品煩惱隨眠二者極微
則是下品所知障第四 清淨清淨舊名 中一意樂清淨則是作意
二心清淨以定可解 清淨佛地無上第五四緣菩薩第六菩薩行
大願廣大勝願 有情廣大一切 一切名勝廣大廣大心
即是第一勝願顛倒 緣故了知涅槃堪能 第一棄捨第二無緣
大願第三利他處長 總是第一自下第二 地中二十三攝論因果
殊勝從此一舉六度 六度初三增上學者 眷屬名為資糧
六度法行 菩薩藏不能修習聽聞
次第品類到彼岸 十一十二 雜染十三方便十四解釋清淨
相者無染六度 清淨了知了知出離 尸羅尸羅堅固尸羅
尸羅五常尸羅作戒 尸羅無作戒一切淨土深信因果
乃至加害三不 不待不由恐怖染心 不以作意便業果
饒益不生三不反報不怨不待不由 不以精進通達平等
自舉大勢即是被甲精進 精進四有堪能 堅固勇猛即是
善法不捨不捨 處中自舉大勢 堪能不捨平等
自舉大勢 有所堪能堅固勇猛不捨 通達相者通達真如
通達三相二圓滿 運道四運 相應修治斷惑
菩薩藏修習無量大乘 不可量三摩地四無量慧淨遠離二邊三解脫
自性三無性世俗五明 聲明因明醫方明勝義無分別 無量乃至隨法行
加行 諸菩薩 名為自下
十五總有 分別相中廣大無染六度
不可圓滿清淨十七因果無盡十八深愛樂施 十九威德六度
威德第二十因果 二十一菩薩眾生二十二 般若諸法無性問答初一問答
般若真如諸法無性 真如真如無性何故不許真如所有
無性真如 般若無性無性以內 證法不知假名無性二十三
差別僧祇修行 煩惱未能制伏 勝解
勝解波羅蜜多地前 未成上品但是中品波羅蜜多 無量乃至初地
波羅蜜多菩提 乃至波羅蜜 功用一一無量
大名真諦三藏屬於 一者黑白波羅蜜多十解 二者一向白法波羅蜜多
十行中一白法煩惱現行 波羅蜜多十迴向 自下第三地中
所有煩惱中有一明 景云伴隨現行 俱生見惑修惑
是故俱生俱生 所有俱生修惑見惑俱生 地中修惑
伴隨最為二者羸劣隨眠 地中微細現行現行 修惑地中但是微細
通名羸劣隨眠攝論 煩惱云何說起 入住出心滿相續
煩惱攝論入住心中有時 故此中說微細現行佛地論第二卷云第七識俱生煩惱一切遠離
第六俱生我見一切遠離第七 微細煩惱第七 染淨第七識遠離
六識現行瑜伽深密 羸劣隨眠 微細現行微細隨眠從此 一切煩惱不復現行唯有所知障依止
二種隨眠 聖道功能微細微細隨眠 意識觀法二空
末那識中平等智意識人空末那法執故云一切煩惱不復現行 所知障依止見道煩惱分別
意生便任運俱生現行煩惱 煩惱任運俱生煩惱 釋名得無般若
微細羸劣隨眠修道 現行一切煩惱不復現行 第七法執所知障依止六識法執
法執微細隨眠見道 初地意識俱生見惑第四俱生末那俱生我見地中
有漏五識現行意識 無漏人空有法末那法空 唯有有漏末那唯有所知障
末那法執西方伴隨第六俱生身見 煩惱俱生
羸劣 第六微細現行現行 俱生身見隨眠
不違楞伽經俱生身見不生 二乘煩惱不依菩薩所知障無故煩惱 不生隨眠究竟
相違微細隨眠第八 唯識皮膚景云 隨眠
二種初二 所有伴隨羸劣隨眠二種
第三者三時微細隨眠 在於 一切隨眠佛地隨眠所有
解脫道佛地 隨眠皮膚所知障中分 皮膚煩惱三僧祇
僧祇初地 初二羸劣隨眠現行 至於
第三微細法執隨眠現行法執在於 佛地一切隨眠 劫數大劫三不可數
小劫無量地中 景云 通達法界由此因緣菩薩煩惱
無染煩惱自身不能生苦 過失如此苦因有無 初地煩惱故知
犯戒煩惱地前至於種子初地以此初地犯罪第四
一乘乃至差別 小乘宣說種種法性大乘 中說諸法同一真如理趣真如
差別乃至一類 聞說三乘同一二乘大乘 名為增益大乘二乘
至此密意三乘既有差別云何同一真如法界法界 不能三乘聖道差別如理
通同一法相違有相 自下重頌 對治二十二愚癡十一殊勝
清淨菩薩廣大 學者六度佛說大乘 大覺依止菩薩佛說大乘
成佛大乘三劫 最後一乘 獲益可知自下第七曼殊室利菩薩
請問三身經文。 問答中有十四問答法身曼殊室利文殊
舊翻妙德今譯妙吉祥中意 地中出離以為真如轉依 滿法身第二二乘轉依法身
所知障斷惑真如 脫身解脫身三乘平等法身 無量功德最勝差別算數知者
真如恒沙功德第三諸如來 作業化身作業世界 他受用身變化生起
自受用身世界世界 生起世界三千 世界一切眾生種類化身
亦復如是如來一切功德第四 化身方便善巧則是八相成道 中略第五如來差別問答
如來不過三藏一者契經二者調伏 名為舊名摩德勒伽 由此出生
種種道理多種道理出生種種義理三藏次第契經於是
契經毘婆沙三藏差別 定名修多羅種種雜說修多羅種種雜說名為契經四事
二十九開列二門云何四事聽聞歸趣三歸依三修則是三學菩提則是三十七品
行跡奢摩他毘鉢舍那大菩提 顯揚 施設有情則是五蘊
受用十二處六根六塵互相受用 生起十二則是染淨則是四諦苦集滅道
差別有情器世界 調伏有情調伏方便則是 諸佛則是諸法眾會
人中四眾剎利沙門婆羅門長者 四眾四天王天三十三天 梵眾天二十九
行事則是五蘊次第隨轉則是緣生人執法執由此二執 未來世流轉二十五
世間善法清淨繫念 則是欲界聞慧四念處 則是思慧心安則是
觀法則是根本禪 十一出世中一解脫分 決擇分見道修道無學道
校量一切苦方便 順解脫分涅槃眾生離苦 一切苦解脫分方便
則是知苦斷集修道 欲界邪行色界 增上慢無色
處事作證修習則是 修道明見道中堅固一向見道 永不退轉堅固行相
見道緣事相見 觀察善巧相見道中觀察見惑 修惑散亂
見道修道中間散亂心 亂事散亂處事總是 欲界修惑方便散亂
散亂一定同時 劬勞加行欲界修惑無礙道修習勝利無色無礙道
金剛心無學四者聖行 如理智無生智聖行眷屬 無生智通達真實無餘
應觀真實證得涅槃無餘 入滅滅定賴耶心中般涅槃 說法毘奈耶頂事下品
解脫分外道上品正見 乃至名為退外道解脫分 退失邪見過失名為退
向前未至定根本定世間 退應得不得退解調 於是調伏別解脫前後
便隨順根本名相應法發戒 相應如是言教調伏相者景云一者遮戒二者受性
犯戒四者性罪五者持戒 出離 一者受戒儀式根本
犯戒四者凡夫自性 聖者自性悔過 捨戒十一二次
一說數取趣 作用事業勝義 真如菩提分法一切
四明行相一諦諸法 安住乃至安立 隱密世間無常
不可說隱密 有如法問如法過失功德 理趣第六意趣理趣
流轉三有為相 道理道理道理 欲生
作用道理因緣 諸法六根證得六塵有作用 四大種作用
復生 成道因緣所立 成立令正覺悟三支
成立正覺 所立成立 成道二種清淨不清
名為清淨現行所得 一切無常性世間現量所得 所得相者一期死生無常逼迫
所為不得自在無我名為世間現量 所得依止現見所得一切 一門有性第二不淨
第三知法 無常性死生 微細剎那無常既有無常
剎那無常有情種種 差別種種現見有情種種 苦樂善惡有情
苦樂有情 不淨以為依止現見有情 受苦善惡不淨必當
無有三自譬喻內外 所得生死以為譬喻無常無常名為
所得種種以為譬喻 苦苦行苦名為 以為譬喻世間不自在
無我以為譬喻 盛衰無常圓成實相即如 圓成實相立義決定
成實清淨言教可知一切智相 問答一切智相 如是出現世間
一切智無不結餘四句可知善男子 如是成道理由現量現見所得 比量三相依止現見
譬喻圓成實相聖教 第五清淨言教如是三重 名為清淨不清
須知因明中說不成不定相違 相違不定一一 因明相當
景云文中不定 相違決定一者同類相者 異品無間
無常性無間 同品無常性 異品無常性文中
同品故云同類 之外同品之中無常性故云 二者相者即是異品
同品無間 無常性同品無常性 異品無常性
之外異品分得有無 故云同品一切同類相者即是共不定
同品異品 文中同品四者一切 則是不共所聞同法喻
并非所聞故云一切 五者譬喻所得則是 同品
異品譬喻所得 圓成實相圓成 清淨言教相者
異品中有能立言教清淨 解釋第三若一法意 一切同類相者
意識若爾意識一切諸法 虛空意識 意識聲是無常若一法相
因果一切相者 第五聲論 虛空極微同品
虛空極微異品 如是展轉同異品相同異
決定展轉各各一切 相者第四一切 不共不定所聞善男子
圓成實相第一同類 則是同品異品 圓成
第二可解譬喻中一同類 異品同品圓成 善觀清淨道理不清修習
第六圓成實相不清 修習譬喻體性 不清第七清淨言教
虛空同品電瓶 異品中有譬喻 法師第一句不成立宗
無常意識無為 無常第二立宗 耳識所聞
所聞無常不成立宗 無有 生法無常不可得第三
第四共不定第一 同品異品譬喻所立 決定圓滿第二即是異品
同品譬喻不決 第六第五及第其次 善言體性不清
相中初四不定第一句同品異品 異品同品第三
不定第四不共不定第五譬喻 相者自相相違第六圓成實相不成第七清淨言教
四法道理如來出世法爾 乃至 苦果佛法安住法住法界
行相第七第八 一句明了可知 十一相中第四行相第五
自性我所自性相者中說 有緣念住自性 果相出世煩惱世道
出世煩惱斷德引發 功德明智領受開示 宣說開示解脫領受
功德宣說障礙法相 隨順法相作法 涅槃隨順有所隨順
過患十一勝利 隨順所有功德第六不共陀羅尼 長行長行
第三就正中有 其三染淨作用 作用實性實有
假設數數佛法修學 苦集雜染滅道 畢竟無體先後
因緣染淨先後凡夫異生 乃至加行異生五蘊煩惱調 執著人法自性差別
宿隨眠種子妄見緣故我我所 見聞有如獲得一切煩惱不住
涅槃名為煩惱不住中有其三如次 長行正解三句第七受用身生起 問答問答佛心生起問答
諸佛加行內地方便般若 有心生起有法第八 無心不可佛化
受用佛心利物故云第九 如來所行如來境界差別 諸佛淨土如來所行無量利益
有情如來境界第十八相成正覺 轉法輪大涅槃無二意謂如來 三相緣變究竟如來化身
緣變示現三相第十一 如來法身受用 眾生不能見聞奉事有情有何因緣
景云如來增上因緣 化身如來住持 受用身法身住持化身
二身如來受用身智慧智慧色聲如來色聲增上緣 眾生心如來色聲正是
如來色聲但是增上如來 增上因緣能變 色聲第十二如來法身二乘解脫
差別如來法身 有情大智無量化身影像 遠緣中說受用身化身親緣
大威德有情住持日月天子 住持放大光明諸佛大威德 證法身故化身影像有情增上
第二有情黑闇光明 增上日月放大諸眾生見佛業緣法身放大光明
水火放光二乘 解脫身第十三佛菩薩 住持有情三界
滿十善業身語意妙行如來 此道此道 一切處獲得無不圓滿
如是威德住持問曰 財寶無色界中正報名 身通三界
三界第十四穢土二事 難得淨土二事難得 可知

[0790c08] 第七十九

[0790c09] 上來決擇瑜伽自下第二決擇 瑜伽此處 不決初一復重決擇
功德無量義乃是 瑜伽決擇
世界差別景云清淨世界那落迦 傍生三界苦受無人淨土菩薩作人三界
三地菩薩願力受生 初地往生云何第三三地往生故作 無有異生異生二乘異生菩薩
據實淨土 無異菩薩異生二乘何故 中說菩薩意願往生
懈怠眾生善根密意理實 而言初地菩薩淨土 三地離欲菩薩三地
淨土無有凡夫二乘聖人凡夫菩薩 二乘無餘菩提 二乘菩薩二乘聖人一向
地前異生菩薩一向不生通經 菩薩二乘意願往生 如來如是說正是深密
解脫說淨無異二乘 真諦十解人執名為聖人 名為異生斷惑無異
問答分別十念 彌陀何故第三地方淨土異生不能
是故攝論顯揚對法論 異生淨土淨土其三受用
無量壽第三淨土穢土 維摩經淨土由來諍論淨土有別
極樂九品往生別處 淨名經大乘同性經 成道名為化身如此任情取捨
二明菩薩四住四事景云四住 住心三地 獲得菩提分法第四緣起
不共法安善巧二乘 智者相同二乘過於 二乘證智不共
法安智者安立智者 安立安立二諦中共所得 緣起所得證智 道理第四地道第五四諦
證智初地 持戒自身財寶故云增上有情靜慮大願欲界
欲界故業靜慮 第二一切犯戒尸羅 圓滿一切圓滿
犯戒第三菩薩 苦樂作意如量智名作如理智名為 第四上品上品
在地不淨不得根本 漸次地方便道初地 漸次一起染污
大乘四重中一 地前圓滿四有愛心地前 修善貪求如次
第五大地菩薩斷除微細 一者法愛法執執教 二者二乘
作意生死般涅槃 等至三地四眾魔事 攀緣世事心流觀行魔事
大地菩薩所有煩惱 功德利益云何遍知 遍知
煩惱障所知相違第六十一 初地菩薩超過怖畏得無 怖畏聖法菩薩調伏中法
調伏戒法獲得無誤止息 二乘學者所持戒體二乘學戒 由此證得光明所知
定力所知智光由此 一切所有菩提分法安立善巧 道品超過三地世間智
二乘道品緣起 無相作意 菩薩真俗無相趣入
一切相得自在攝論欲求 自在名相自在相傳 若干微塵隨意名相自在
眾生種種自在 功德自在自在十地論菩薩色塵名相
自在九地名句自在無礙 得無無礙不著無罪 廣大無礙十方一切
廣大廣大無礙解一切眾生 樂說無礙十地一切如來舊名灌頂輪王太子四海
用作太子名為灌頂剎利大王 十方諸佛頂髻 佛智乃至諸佛足下
如來大法 真如法身五分法身歿 重生身故一切大神通
如來十地得大神通等覺如來第十一名為 第七修得等流成滿勝解
十地十行在地十地 法行名為 十度法行十行
證得清淨意樂爾時一切 種子初地一時 種子增長名為初地
初地十地圓滿分得 名為西國不同 十地佛地功德各別不同是故
種子亦復不同初地一切約法種子道理法爾種子無始 而言引發名為
種子自在名為 種子 功德種子名為等流證得
一切地中所有威德滿心 入住加行等流滿心 加行道則是當地滿心等流一切
地中入住二分名為證得滿心證得 論說所有神通威德發趣 加行道入住二分證得等流果
滿一一地中多大所有 稱讚功德任運成滿第八 聲聞菩薩證法界別景云正性
聲聞一者具縛入見道二者 離欲入見道離欲乃至 所有入見道獨覺菩薩名為
聲聞入聖具縛未知獨覺 具縛入聖聲聞三藏 一切無所有處修惑第四
靜慮決定二果 預流果斯陀含阿那含 獨覺菩薩其中預流次第
人為聲聞 菩薩二種常住相者本來 無盡法性即由人空真如
無生無盡寂靜相者煩惱法性 斷惑煩惱擇滅二乘 便中常住寂靜無為涅槃
真如滅度自相即是名分真如 正法自性不成實法無我 菩薩方便推求相等五五
自性空無所有由此悟入真如自相 無求常住寂靜涅槃意樂不速自身 滅度故云中聲差別相通法界
離生由於涅槃常住 安穩涅槃寂靜 宣說法界自相聞已
迴向菩提聲聞不定種姓 一向聲聞極大艱辛悟入 精勤聲聞證人無我真如證得
真如自體證得真如差別無我故云 差別菩薩證得法無我真如自體相自相不定聲聞諸佛
宣說聞已迴向菩提然後悟入 法無我極大艱辛聲聞 聞說法無我一向不信不能悟入
極大艱辛不得精勤 修習無上菩提聲聞 聲聞聞說自相精勤修習
聲聞自相精勤第九三世 清淨過去顧戀未來希望 無染三世顧戀三輪清淨
上來次第決擇自下第三 決擇究竟瑜伽此處五品 不決問答
問安 安立明相 十八不共
身無失二明三明四明 無異想五明無不定心無不 二進解脫解脫
知見第六解脫 三業智慧如來三業 道者隨轉剎那
無記無礙智 初四三業 無異想總是拔除習氣
大悲無不定心大悲 一切妙智 化生淨信顯示不立
相者好不安立諸相 顯示可解從此 解深密經
中分從此建立 差別 上來次第決擇
寶積經寶積經此間 不見得寶積經十六學者十六法門第二
解釋第一邪行故云引發即為 退資糧中有
退退復生種智相違 退法體初中聞者自在 有力聽法無力當時不能
聽法障礙退 後生四相違當前四法可知退法體
法體三慧退失景云 通達領解宣說執著通達領解宣說 慧通聽聞言教
宣說執著通達領解宣說 善慧通達領解宣說執著 領解宣說領解宣說聽聞領解
宣說第二正念迷亂罪人乃至第四 梵行迷亂
異言迷亂現前迷亂學處 教導不正領受迷亂 大乘發起迷亂勝解正行有人
大乘三乘分別 三乘過失說法迷亂 所有說法聽說
欲樂勝利者欲樂正行 故云差別標舉分別過失
發起迷亂勝解正行說法 迷亂所有過失 白法增上
白法加行鮮白 白法處所加行邪行 第二
三句受用 雜處財物 受用大眾招誘雜處由此
白法處所加行邪行有染惡見過失一者撥正法人 正法正法 惡見緣起緣故受持過失
白法不合理加行非法受用 處在雜處第四惡意
三相大師所生不信尊勝 智者尊勝 不信二種
大智大福有情利養恭敬愛著退 善法精進大智人數 退出善法第四第五解難調
第六解行非道非道一者 成立不為說法信心二者有人 不順所為不定
有情退不能大乘 四者禁戒不住 親愛朋黨
平等第七親近賢良第八 不如但是 有別不如俗諦真如上來
邪行自下第二辨正行門 正行遠離過失對治過失
引發對治相乘對治 正行文中次第 邪行正行退失
退失正法 恭敬無勝 解故退失退失
不信由此邪法是故 退失退失
他人聽聞障礙由此 自身懈怠聽法是故 退失邪執聽聞由於不見
聞言以為究竟由此 究竟不成退失 正念四句業障
業障有所 根本犯罪失迷 學處教導不正領受
迷亂三學故云自性隨轉 業障 不正領受迷亂
三學由於大乘迷亂勝解正行 有人發菩提心大乘法行 三乘
由於菩薩不生恭敬其實由此業障無不菩薩 業障失念三乘
迷亂隱密 說法補特伽羅迷亂 隱密說法師大乘
由此業障 無故過失所有業障 心中說法過失心中
第三白法四句 下乘聽聞由此則是 增上白法加行
不能獲得 白法聽受 所得白法退失
退過失鮮白可知 惡見過失乃至由此二種 二執惡見正法
二執不正獲得 獲得受持過失
鮮白受持不了義經 了義受持過失 鮮白二義受持過失由於如來
意趣等覺不了義經 正法獲得了義由於 如來意趣中邪稱量獲得不了
不信了義獲得第四惡意 現行四句由於恭敬惡意現行 大師不信相違
不如惡意現行 梵行如實發露相違 懈怠惡意現行大智善法 精進相違因緣惡意現行
廣大甚深勝解 相違第五解難調伏四句聽聞 究竟聽聞究竟修行
觀見勝利 聽聞究竟顯示持法善友 聽聞以為究竟持法善友
教授領解名為不肯 聽法乃至阿練若善友由於 尸羅安住惡作破戒追悔
乃至勤修福業善友 安住見取見取乃至 顯示善友第六解行非道四句
不為下乘希求 大乘說法所行 希求下乘不順有所不定 退若是二乘
發大心應順小乘 種姓復發勤行精進不能 無上菩提不能如是機宜非道
禁戒不能不禁不能不平等善根圓滿 如次四句第七賢良四句
即是退失大乘聞者 退失利益有情加行三不入聖 退失聖教佛語聽聞退
無間善法退 修善根 修善根四句如次四句
四句第八不如 四句任持正法練若勤修 大眾四句
其次我愛微細 不見怖畏任持正法欲求與其 勝解練若聲譽
無我勝解於現法 供養當來勤修福業 我愛住持正法
與其無我勝解不顧 聲聞生死涅槃一向觀見過失 勤修福業於現法 供養自身持法乃至
十六二門自下第三 正行勝利四句前後相生有情 合為第四正行勝利
生長無量第二次解釋 資糧集智 第三四法一者修慧
白法二者成就有情成就 自白堪忍 白法
厭足白法一者 二者修慧成就有情 修慧堪忍惡趣有情
修慧大門第四 法行四句法行 善行法住四行
法行 第二次云何菩薩法行 行相平等行相
景云有情無染差別 自己差別不成現生後世 差別差別不成差別親愛
平等第二作善 利益有情名為菩薩 利生重擔平等作者平等
善行依止執著 不求人法住景云十二 自利利他可解
止住資具 大門第五淨信譬喻十九 日輪即便旋轉日輪非情
不能日天子旋轉 即是阿修羅師子 西國深山師子
行處隨逐血肉師子 大鹿擔負心念鹿 不能不許便設計
師子 師子念言不能在後 於是師子疲乏
師子龍象 三藏龍象輪王無有 大丈夫第二輪世界
二乘相似數法八十 十六諸菩薩身價 無量

瑜伽論記卷第二十 (之上)

瑜伽論記卷第二十 (之下) (八十八十一)

遁倫

[0795b12] 第八

[0795b13] 上來寶積經十六自下 正行安立中有問答 十三中道菩薩
聲聞乘經世道理不了義依持 通達人空未見法空究竟 超度大乘二空相應二諦道理了義
經典正勤修學中道所以者何 小乘經典不了義大乘經了義大乘貫穿十三中道
了義十三 解人一種不可得不可得中間
六識三事無實不可得有情 六情差別六塵差別 受用則是六識根塵受用
菩薩無我眾生眾生差別六根 六識受用六塵六根六塵中間
異生三事之外不可得 無我唯一無我 道理故云根塵三事
常住不可得異性道理 無我真如道理問曰 無我差別云何無我
名為無我解法空中景云 圓成無常法性 法空生滅無常性五事
故都不得執法體性 不可得不明法無我真如實有 四解法無我乃至聖智
行者法無我真如聖智所行是故 法無我差別 圓成決定性法名法空
非情有名法無我因緣 幻化決定性名為法空圓成實性 有無名為法空有用
法無我攝論諸法有用 明法定性體用法無我 無我真如內證
言說是故相如增益 景云差別二執定性 無常增益增益
有無有無無我實心增益我執真實增益二種第五第六一者決定二者
尋求尋求向前不實 尋求相應 尋求自下不實尋求雜染
過失顛倒無我 發起惡行因此重者增多無常性
招生無常實有實有 清淨故云及於 清淨真實增益 乃至清淨增益真實
不善乃至雜染增益菩薩 增益執著差別自性增益即是諸法體性二乘證人無我
但是真如真如三性 二乘證人無我五事真如增益是故第四
增益第五無我增益依止 無我無漏觀心以為真實無漏觀心因緣 假有法執實有定性增益第四
增益第五執心增益第六二我增益 依止定性我見真實增益 妄執真實妄執
自性增益決定真實 方便尋求尋求決定不正 決定相應作意尋求道理
對治真實雜染尋求自性 對治清淨對治 自性總是真實增益第七
第五無漏真實 第七真實無漏心所生無漏 乃至清淨涅槃體性第八 我見定性依止第八我見
所生不善體性乃至我見 生死雜染體性無我中一 得所何故第五無我增益
無我真如實有故云無我但是無法決擇第二 我見無生增益
計度 相應計度相應心所有法 不善
邪法 性起勝解聞說自性 圓成
法無我解法現觀景云安立諸法自性不可得 增益第一及第四生增益
第四無我增益二者差別不可得如實通達自性 自性生滅二分不可得
不可得無相真如任運 自性作意加行 自行證智通達安立 及第現觀第四生身自性不可得
第一現觀迴向四生 大菩提景云明法現觀
一種相思所得不斷 三復第一 煩惱對治煩惱
解脫門真如方能斷惑 生死對治無相解脫門 相對如是一切造作
門對治生生死造作第二 此後對治生身流轉 剎那生死流轉對治
自下第三復次涅槃 生死對治涅槃無自性 生死流轉對治眾生
煩惱受生增長大菩提 空解脫門煩惱 下文在此一切
生身流轉念念剎那流轉總結 三解脫門涅槃無自性生死 如是行者煩惱眾苦纏繞
法無我自性 十解無我勝解差別 差別無我涅槃當來
斷滅增上慢見道作人無我 觀智涅槃 乃至不善觀察所知境界凡夫
境界二乘 神我觀察 言說空性不善所知
執著諸法煩惱諸法 煩惱法空差別諸菩薩 不如二者差別
迦羅無我乃至前後二種執著景云一種聞說我空 我見異生
我見名下空見名下因緣 不解空見 前後二種執著
無我我見因緣前後二種 執著迷失差別 乃至追求斷滅二乘無我
言說自性便驚怖斷滅 不能了知言說畢竟空餘 四者迷失差別如是迷失
乃至顛倒顛倒法執心想十一中觀剎那觀察
因緣生剎那生滅 自性如實通達決定 通達定性能所不可得內證圓成
決定十二邊際空性如實 顯現剎那無我 業煩惱隨心相分
煩惱相分本質 自性執著如是影像 皆是剎那生滅不同
無生無滅十三解空威德中斷 業煩惱千年 燈燭一念光明無始
智光一念大門第七聲聞 殊勝差別略舉聲聞 菩薩差別十三正解
聲聞解差聲聞 解釋增上慢聲聞 清淨聲聞究竟大教
究竟聲聞乘得人無我滿足 法無我未成執著邪見法無我清淨清淨則是增上
王子聲聞菩薩相似 煩惱證得解脫快樂 王政討論工巧處知者
法王三藏教法名討論利他事業 工巧處菩薩聲聞解差 差別十三解釋十三
十二種姓二門故云 聲聞而是佛子聲聞涅槃作意 佛子菩薩下劣生死有情 作意集成而是佛子聲聞精進
相違聲聞精進四諦觀心 成就佛種姓種姓 攝受聲聞
由於集成婆沙世界第一 如來一切聲聞最勝菩薩 由於菩薩集成
世第一法聖道故都乃至 解脫菩薩所以由此 六度因緣菩提菩提
有情一成有情成熟佛法 菩提成熟有情如來 佛果菩薩
緣故聲聞譬如有人 修行善巧希奇自行滿群生不同
寂然受用故云端然食用 大門第八菩薩善學出世利益 世間智
出世間智世間智止息制伏雜染則是見道出家至於解脫 解脫依止四句惡見依止
惡見定學作意依止依止四倒 涅槃依止積聚乃至
決定一念中品 便制伏從此斷惑 對治由此對治十二緣起
人法無我內外 決定出世間智微細隨眠 出世智者明見三界隨眠
云何制伏對治三界善巧 見道善巧加行 入見道修道超度至於精勤
觀察自心則是 無明不能了知四相解釋 二次第一相應知心
四緣已滅作用 剎那作用等心 非心第二相應自相一者
前言自性不可得 不可得二者相如 貫穿法無我中說
凡愚言說自性 差別所得正體 第三相應知心雜染一者
五趣種種自體二者 五趣自然生滅流轉境界調
如是雜染行者 如是 明法示現
譬喻其事知者譬喻第四相應知心清淨 不得別異如理勤修
不能證得二者無為觀見言說 真如相當無為一者不行 三世二者滅盡定心心法滅
無為言說自性不可得真如 有無平等無二生身果報四者超過因相五者超過
超過老死超過剎那展轉相續 不遠超過五趣超過 造作業煩惱種姓
種姓超過十一 種姓種姓 無學相者無學
因相於現法超過五事善法 無記名精進名為 懈怠加行無記加行
加行於現法超過如是五事種姓 超過現在 後身造業名為 所行
五趣 動搖修學受用苦樂 乃至受用五趣差別 差別無明發起
三業 如是種姓 種姓不清種姓
清淨勝解三通見修究竟 無學果不清 隨行一切色相隨行猶如
虛空無不清淨二相平等 二身遠離通達其二 隨順究竟超過惡見究竟
四相安樂成滿則是超過三變 壞色顛倒變壞四倒變壞 中有大門第九菩薩
中聲迦羅無我 無我聲聞何故 法無我利根聲聞修法空觀
我空名人無我我所 他力
隨一隨一 可解違逆
一者五欲唐捐二者 不得自在不自在故障 三學四者障礙
五者有點損失三學 不淨三業既有不得安穩
三學熱惱煩惱堅牢 自下大門第十及第十一 不善善學相對不善
沙門形相同分 沙門正行同分不同分相 資具同分不同
三學外相三學同分 正解意樂不同聲譽 不同聲譽止觀外相
止觀單相止觀資糧 同分不順三相意樂不同 沙門相者於現法加行 前生相續成熟加行加行圓滿
現在過去善根方能 二者法無我勝解意樂 應得應得證道
二法自性執著意趣中正 不但意樂圓滿 真如不由智通自性雜染
世俗三寶世俗生死繫縛涅槃解脫 通達自性無所得通達圓滿四者 二障對治真如
究竟滿相對復次 不善沙門不如意樂 加行具足聽說加行具足
無勝意樂可知大門 十二住世一者 尸羅尸羅我見現行
不了尸羅本地二者 遠離過失世間不能 制伏身見何故身見
世間身見法空損壞尸羅 過失解法
損壞尸羅在地大門 十三勝義無漏戒相 世俗勝義伽他初中
成熟無漏律儀對治 對治舉世戲論 無漏戲論結成
第二位身見 五蘊 當來生相無相 生身而今
寂靜隨眠寂靜迦羅 無我迦羅棄捨我執 無我至若
無我無我 由此假設 由此
五蘊中有有情假設 語法由此身見隨行中有
情趣有情尸羅假設 假設假設 故世捨下世間欲界
世間上界世間伽他 相應伽他 戲論寂靜相應無漏戒定慧
伽陀大意則是塵垢微薄攝受 則是慧學甚深文義
勝解如來法住智 了別即是三界因果真實智 決定則是無漏智大門第十四如來
調伏方便同分二明四教初中 二種自體同分 勝解同分
勝解同分安住受教 安住受教自體同分教授 出離勝解修道
第二釋教 中有第二教導二種自性 分別差別分別第三教導
涅槃 前後雜染分別雜染遠離分別 涅槃言說自性
心所有想第三第四教導 寂靜心所有想增語 了知因緣遠離
清淨驚怖因緣及於涅槃清淨驚怖因緣 遠離第一現法樂住方便教導大門第十五解密語言密意語言
三圓滿名言處事 清淨無二非一 名言處事名為清淨圓成
無二其一無非無二三圓滿 滿一說因緣
儀式 煩惱伏天 勝利滿如來二報施主
生死苦福田無有退轉 教法化生名為佛子依止佛家大門第十 菩薩藏教授勝解勝利
解釋結成無量 第一 富貴增上一者善趣
無量富貴勝解無量二者富貴 勝解無盡二者富貴
廣大勝解廣大四者 眷屬勝解自性五者 由此勝解第二身行
過失轉依 二種威儀過失威儀 一行故云
二相威儀過失四者 怖畏過失老病五者 二種過失雜染
煩惱名為二相違順名為二相第三遠離 說法故云第四
遠離說法故作 第五命終遠離 清淨
第四名為不清之一

有餘無餘

[0800a06] 自下第十二 有餘無餘分之 決擇
前生解釋 十四中等三門 解釋問答可知第二
行門羅漢其二一者利根 鈍根中有俱解脫慧解脫 何人
唯有利根俱解脫三不 功能差別利根慧解脫 鈍根不能二果不得
延命不還果延命涅槃三十三 初二 延命不還者延命不由定力
邊際自在二果 延壽根本定第三 轉依問答中有
初中意謂 真如六處不異 真如種姓真如真如種子
真如種子真如集成 真如集成不可說 不一不可說不異故云不異
不可說世尊 第二可解 第三
轉依相差 真如不可言說第四 入滅慧解脫
未必入滅俱解脫入滅 羅漢無餘入滅不須 無餘第八識入般涅槃
第六異熟般涅槃一切 一切生類一切 生類變易一切四生
生類四生一一各有種類不同自證 自證故知六趣下文
不可施設如來聲聞 三藏門人修道 內證真法第五差別問答第二問答
遍知應斷 不可名為第六有門問答 之所以
問答第八問答 第九殊異問答第十異性可知第十一自在門問答
問曰二乘無餘無身何故 無身真法遠離繫縛 云自在第十二發趣問答
有餘問曰若爾 楞伽經大慧菩薩白佛世尊如何 佛說阿耨菩提大慧菩薩
涅槃答曰師說無有二乘 成佛無餘迴心 無餘涅槃久遠得知
有餘無餘 一者涅槃經二十一聲聞獨覺 萬劫住處名為涅槃
無有二乘萬劫二者楞伽 味著三昧安住無漏界無有究竟亦復不退三昧身乃至不覺譬如
醉人然後得佛無上 大智三界業煩惱無餘 淨土法華經三藏門人
二乘不成無餘 大乘聲聞大覺 無餘大覺是故如是
方便示現無餘假說人為 無餘涅槃迴向菩提聲聞有餘 三昧酒醉不定寂定 大乘變易涅槃經萬劫
萬劫然後十信初心 故作智論約法 淨土即是無餘淨土無餘
變易法華經以往為生 受生第二問答方能 無餘
分段變易大覺 分段多劫大乘 萬劫延命
善男子 菩提聲聞定性二乘 不在故云同法前方便
示現何所同法 同法 無餘第十三釋種
羅漢種姓差別發大心無餘二明根緣差別迴心不同 聲聞迴心時節不同菩薩
下乘趣入下乘三明迴向 聲聞如來無餘四明迴向菩提 聲聞不定種姓第十四
無餘如來祕密無餘 差別祕密中有不定 諸如來無餘
菩薩無餘利益他事 利他幻師 變化多利船師
第三總結密意中意 無餘利他種種自利利他 智慧祕密諸位菩薩隨轉
實地具有忍者本地決擇云何 決擇
決擇云何品類 果品十七地諸法 十七地分別一行
處處往往如是 此地決擇不復有餘無餘地中決擇不復
十七地決擇不復 乃至

[0801b06] 第八十一

[0801b07] 分之上來本地不盡 決擇造論法用分明 釋經論法以為
在前之上文中 第二正解第三總結正解 廣明第二略明
解釋就此 十四相從 五德方能說法
五分勝利第六十四一者十二部 能詮總是名為二者
五種法解釋經論名為所謂名句則是 所謂乃至廣義
則是十二部經教法名為 十二部經因緣 名為第七則是法體差別
所謂別自共相不同第四文義 第八則是設問第九 次第第十成就十法說法師
第十一明處五眾說法 十二正法安立 恭敬聽聞讚佛第十三西國
說法三寶 勝利者第十四修學五分 猶如五分音樂他生喜樂
發自利益名學勝利說法 三學勝利第二相從 十四所謂
中有文義文義二種前體總則 中有 屬於
第三 其一第二第三 讚佛第五
說法他生勝利下文 長行 第三第四
第五第六讚佛第七勝利 第一二義文義前體
能所 能所 所知故云二種總是所知境界
中文 生物解故和合生物是故
自性理實無義 不得而已第二 前體如下第三釋文
第二第三總結 相分中有 釋名第三第四
初中釋文 分別名句釋名二明 隨身長短三性分別四明
五明八識 尋伺轉依體性 五法出體名句
假實 合用五法相應法 字體有名有名
有別 成名字體
無名釋名何故種種 了知名為種種 名為語言呼召名為
攝受現見名為了義名句呼召諸法 明顯以是名句名為不可
轉義名字種種 轉變第二隨身小乘名句 隨身大乘
地前菩薩二乘凡夫起名一向 建立不同小乘 音聲之外別有實體不得隨身
若是大地菩薩諸佛如來起名 第三三性分別對法 名句但是無記三義
顯現隨轉道理教法名句三性 三性心心語業語業三性
三性建立知名三性 隨轉理門小乘無記眾生起名善惡
對法無記 記者名句善惡善惡 名句故知無記顯現
無記大菩薩世間 世間起名世間無記諸佛菩薩 無記無記第四
不盡五法名句 四相名分正智決擇 名言真如一種
決擇真如一種名言不及名言 五法自相名言不及現量所知 五法共相隨心比量名言
第五唯一意識 可解八識 四智而言意識妙觀察智
緣於三不四智 出世成所作智 說法故知四智
尋伺轉依 諸法名為 名為句首
十地何故淨覺功德 有力不解覺者 因故
攝論想蘊言說 在行何故轉行 言說自在皆是親疎
遠緣有希望言說生相取法 安立名字言說 言說論據故云
言說自在 名身名身 增語增語
言語以為增語法眾 故云增語十二數列 次第解釋初一假實
法名實事名實可見 則是一對同類有情 一切有情大種
青黃 人名法名別名 名色領納假說
不依不同 假名是故第三第四
相違是非國名國人 異國 同類同類
國名同異有情 別名 大種同名青黃苦樂捨受
別名國名 異國是故第五
則是長年仙人 說明難解凡是悉皆難解
故云 異國第四第六 多少名為
一字不同第二同類 別異第二句身 次第解釋圓滿圓滿
玄談作者婆沙八字此間舊譯 梵本實有八字漢語
三藏梵本八字梵本 此間所以不須
何所二義安立 奉行上半
下半相隨向來指事 究竟究竟 究竟更加圓滿圓滿
乃至諸行無常可解修善正趣 修行人善法不同
同一相成第三乃至四十九 滿究竟滿名為
成名 一切字體究竟究竟 三十九三藏西方自有
一家十四西國十四次第。 (悉談) [*] ( )
十六超聲 二十五二字四十九第二
二字但是字數 () 超聲多少第三 十六 (去聲) 超聲二十
涅槃經文字三十五名為字體十四字音文中 故云四十九上來名句
分別復次本末相生乃至 字首 名為句首有名
發起 無名有名自有第二
施設名句三欲 領受色聲增語增生言語增語觸
名為增語觸第三三義 了知名為語言呼召攝受究竟
現見名為 句義名句名為 成名作用是故名為
不可第四釋經世尊增語 乃至廣說施設名為廣說增語一切同類相應
眾人言說同類 欲心 增語相應語者聲明
名詞 相應名為 能詮施設名為
等心諸法一一分別施設 建立名句施設 施設心法
音聲第五 處分別名六處建立 聞慧上來釋名自下第二
一一正法解釋 三德初一
二者自體美妙加行易解無依不違無邊功能 名為加行一一相應
謂語等次相應道理相應 次第隨順解釋次第四清清淨資助相稱常委資糧
文中一處第七 分為作者恒常 常委
正見三十七道分資糧 道分資糧第三行相名句 等差不同名為行相
佛菩薩見分名為 則是相分第四二十七 二十七二攝
別有三毒第五第六三毒等分第七 可解上來自下相分如是
文總四相名為不過 四相名身行相後者 名句
文體行相名句見分 見分行相文體 二十七補特伽羅
說教因緣 謂語屈曲表彰 諸法
聲聞菩薩如來說法者諸天 化人如是 總結正是文體
名為 名為下次第四釋義 說法中有
次第 其二十七地 可知第二其三自相
五指思慧異門一體 廣解異門四法瑜伽隨緣染淨可知
標名補特伽羅異門 異門一一多種 法門聲聞地相等
二攝三性三性 相等五法五事中說決擇分 中文五法如如
圓成執著決擇 佛性論三無性論五法 第二能詮相者
自性相者能詮定性 中邊分別論分別 顯揚相中三性因緣名分
正智如如圓成 定性能詮三性因緣十二部經法界道生境界
清淨真實 差別二相三性 三相三性二相相者乃至
依止能詮 則是自性 則是二識依止
無有 顯揚解釋楞伽名相 妄想自性執著相者愚夫
自性現行執心依他性而言 二識三界有漏 相者相從得名隨眠
種種依他性楞伽分別 緣起自性執著相者見諦 了知相者無相真如習氣
解脫擇滅無為了知正智 圓成楞伽正智如如自性 作意中有作意
須知新譯經論 則是向外不同舊譯經論向外 一明作意二明十智三明六識四明
遍知五明三解脫門乃至應觀 毘曇使三門八門知者
第四 三事佛教故云三門第三總結
解事分為 結成次第三門 根本即是生死涅槃方便
即是自利 利他行二十三 初次分別退墮
他者自然壽命色力退 他者一期壽命色力 不及退墮名為
本地第二修善有漏 四無量惡行 則是持戒四無量
身語意惡行流轉雜染 諸見不了名為無明出家 流轉生死在家
轉生二種生死根本無明緣起後際緣起 清淨行者三學
解脫分加行通達見修究竟 根本增上戒學 等至加行有無
二三增上慧學乃至究竟 見道無學 三句離欲
第三十云何 尋思色相 不淨法性如實知色相
貪欲便顛倒 有害災患由是因緣發起 生老病死憂苦種種
色相不淨法性如實便顛倒 無諍無害廣說乃至由此 因緣當來生老病死乃至
有害四有 由是因緣發起當來乃至種種 分別
分別根本處中 便十二離欲示現 其三離欲
示現教導離欲 應作應作 示現分別善因惡因
汝等 親愛應作如是 離欲第二示現
離欲處中示現行善功德行惡 離過可知 教導慶喜
下令分別根本處事方便得中 二事因果相生可知退分行 分行其所染淨善趣
惡趣如是三事結成次第可知上來 解事自下第二 三世言說決擇
五法如如一種 第三補特伽羅 總結
可知第九廣義 宣說諸法同類相應 廣義宣說諸法類相應且如
第二不了義經了義 第三名義 經意契經中文廣義
長行文義中文多義十門勝利過患 長行次第不同便復次
長行自下第二 前生次第 如是建立經文明文
義解前體名為文義一門說法者乃至次第 次第名為
十四此處 此處不可消釋 中文解法標舉問曰
十二分不增不減十二支 次第契經貫穿 言教貫穿諸相契經
素怛纜長行契經 伽他故云長行攝受意趣 體性分明
意趣體性長行宣說 不了義經 雖說未了重頌
分別諸法 廣說分別指示 弟子因果名為緣起
宣說法要鹿 我所如是經文緣起經別解脫 毘奈耶所有言說文中
跋陀因此 緣起經本事本生宣說所有 菩薩本生菩薩過去
他人本生本事本事 菩薩行者第四十九何等 一種勝解意樂
四行正行決定決定 究竟一切菩薩地中有菩薩行一者波羅蜜多二者菩提分法
通行四者成就有情 不明西國初時梵王百萬聲明天帝釋
十萬 八千 論師三千聲明當今盛行
乃至論義分別諸法 論議解義名相循環 論議第二
第三解義前生解釋 二種一總 四相
四相訓釋 言詞自性 法爾
因果義門差別言行 三行差別 在行三善根三行三不
善根三學三行 差別三門二門 第四解釋
解釋 不了義方便 相違意趣隨順會通第四
第三道理相違 道理外道非我若是佛法示現
因果相應所謂 記為一者一向如理請問二分如理不如
請問小乘問言何等三反記為 戲論小乘
問言說法反問眾多 不為分別四者因緣思慧如來滅後有無等等
九十六如來 如來身滅後有無二諦所有道理 如來勝義諦非有不可
勝義諦畢竟無人世俗諦 相違世俗諦假人道諦建立
勝義諦相違 中有斷惑不成建立如來 滅道法體不可得有無
念念生滅已滅不可 不可是故相違 非有斷惑擇滅不可擇滅
真如建立無有實體不可第五 次第世尊顯示美圓滿 出家成道轉法輪
美圓滿三次 淨飯王端正出家 廣說解釋為何
乃至次第出家 中略諸法三受 受苦不苦不樂受圓滿
圓滿次第四諦苦集滅道 圓滿次第之中第三六法 名身六法
四者言詞善巧謂語圓滿八支成就相應七聲二十 善巧方便因明第四
五眾中說三法三學淨信乃至淨信
信眾倍增處中 處中淨信

瑜伽論記卷第二十 (之下)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2 No. 1828 瑜伽論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