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ry on the Yogācārabhūmiśāstra 瑜伽論記
Scroll 2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論記卷第二十三 (之上) (論本八十八至第九十)釋遁倫集撰
[0829b05] 論本第八十八
[0829b06] 大門第八解知事等。先頌列四句。即為四 門。長行釋中。初解知事門邪正二智同緣一 境執無執異。正智起時。非壞於彼邪智之境。
但於此境捨於邪執。第二解樂等行轉變。第 三解請無請說經。并如文可解也。第四解涅 槃有二種。初辨圓滿涅槃。後明彼分涅槃。前
中。景師云隨順教授者。謂記說者即記心輪。 教誡者。即漏盡通口業教誡輪。神變者。即身 通輪。如來隨欲說記彼心乃至若展轉久遠
滅心者。於過去世無量多劫已滅之心。若世 間滅心者。次前生中所有諸心。若於現在所 緣轉心者。現在一生所起之心。從定起已乃
至不據剎那者。釋前緣久遠滅心無間滅心 若於現在所緣轉心。并據種類不據剎那。已 如前說。如來無不定心。而言從定起已隨念
分別者。同二乘相故作是說。是則他心智遍 知三世頓知多心并心數。不同二乘他心智 但緣現在如如心王不知數法等。備師云。此
文中他心智既知過去與宿命智何別。解云。 若知心法邊名他心智知諸事邊名宿命智。 又他心智方便時欲知心。宿命方便欲知諸
事。達師云。又依三法已下。重釋前順教授 等三門。下明彼分涅槃。達師云。相似涅槃故 云彼分涅槃。如飢渴時飲食。名小涅槃也。大
門第九解諍等。先頌列七門。一諍。二芽。三見 大染。四一趣。五學。六四怖。下半頌是第七 門。長行釋中初解諍門。謂阿死羅者。人別
名也。摩登祇者。栴茶羅女名摩登祇。栴茶羅 男名摩登伽。此二是通名也。此女但以掃巾 為活。世人假立大富大財。如來隨彼亦說大
財。第二解芽門中。初總標。次略解。後廣料 簡。就略解中先辨一因。後明二緣。景師云。五 品行者。一諸行自性。二諸行因緣。三雜染因。
四清淨因。五是清淨。因是五清淨。於此五 中雜染因緣即是煩惱種子。隨逐賴耶為因。 以四識住為緣。又由喜貪潤業令芽相續名
緣。達師等云。即五蘊名五品行也。料簡中。言 此中有一乃至永不得生者。此人現造新業 及增長。後成羅漢令種腐敗有芽不生。言又
復有一乃至其後有芽亦不得生者。據修解 脫分滿。或據百劫六十劫等。則於現身堪八 上果故。令有芽不生。又復有一住於學地乃
至不復更生者。欲界生盡上地猶有。與此相 違當知一切有芽皆得增長者。與上三人相 違。則是外凡有芽增長。第三解見大染。景師
云。一見二餘煩惱。見雜染者。計我我所。便 有所餘此為根本諸外道具趣者。餘四見趣 六十二見等我見為本。其餘煩惱是第二雜
染。又見染脫時於餘亦脫非餘脫時諸見亦 脫。所以者何。由此中生者依世間道乃至離 無所有處貪欲解脫而未脫身見者。則是伏
修不伏見。又可斷於見修惑亦斷。由此見故 於下上地所有諸行和雜自體不觀差別總計 為我或計我。此文則說我見。總計九地諸行
為我所由。出世道先斷身見後永斷所餘煩 惱。是故唯見雜染是大雜。染達師。云見所斷 一切惑名見雜染。修所斷一切惑名餘煩惱。
除身見以外所餘四見。名諸外見趣。此文既 云未脫薩迦耶見。故知依世間道但伏修惑 不伏見惑。又云於下上地所有諸行和雜自
體不觀差別。故知大乘義我見亦緣自他地。 然總緣非別緣。但身在下欲界地方緣上地。 故上文云由生此者。然不見有文身生上地
我見緣下地。自撿次下文。欲似生上地亦緣 下地法為我。故三總計為我或計我所由此 因緣雖昇有頂而後退還。三藏云身生上地
者。身亦緣下地法為我。如決擇文上地貪緣 下地。此亦如是。第四解一趣應知。由三種相 道名一趣。謂於異生地以五行相觀察諸行。
則此諸行於二時中修治令淨。謂於行向學 地及無學地。足前異生為三相也。云何名五 行下。別出五行。達師云。言五處者。五蘊處
也。言自性者。但是苦諦所攝有漏諸行自性。 言諸行因緣者。集諦所攝能感苦諦因緣也。 雜染因緣者。喜受也。清淨因緣者。過患也。
清淨者。所得滅諦也。第五解學。景師釋云。言 何等五行謂觀察諸行諸行因緣雜染因緣清 淨因緣滅寂靜故者。總合前五為一也。趣向
清淨道出離故。即是前清淨因。諸行種種眾 多性故。則第一諸行自性。各自種子所生故 者。別解因也。各待餘緣所生起者。別解諸
行緣也。此後二合解諸行因緣也。達師云言 五處者。如前。此中五種差別行相。總牒前五 行相以為初差別行相。二趣向清淨道出離
故。是第二行相。助成初行相故。第一行相得 清淨出離。三諸行種種眾多性故是第三行 相。此行相重釋成諸行自性。四各自種子所
生起故。是第四行相。重成諸行因緣。五各 待餘緣所生起故。是第五行相。總釋前四行 相待緣而生也。有釋。總夫五行略作四諦。
一苦諦。則初諸行。二集諦。則次二行境。三滅 諦。則第四行境。緣滅寂靜得清淨故。論云 滅寂靜故。意在於此。道諦則第五行。道既自
清。能令淨滅故。下三句重解。初之一句釋 上諸行。後之二句釋行因緣。第六解四怖。景 師釋云。由四因緣於二處所發生恐怖能為
障礙者。一於有為諸行生怖。二於涅槃生怖。 由生怖畏於其聖教及以涅槃不生受樂。名 為障礙。由四者。一於位生怖。謂於非聖位中
生起恐怖。二者若依此法生起。謂於諸行計 我我所為依。聞說無我而生恐怖。三者如是 生起者。謂由二種諸行變壞生起恐怖。一由
異緣所變壞者違順異緣故或老病緣而生恐 怖。二由自心起邪分別而變壞於一境中邪 心分別或有或無常無常等而生恐怖。四者 行相生起者。謂於所愛慮恐當變壞生怖行
相。於正變壞生煩惱行相等。上來總是第一 於有為行而生怖畏。又於涅槃分別自體永 變壞起怖畏行相。如是行相差別轉時。於樂
聖教及愛樂涅槃不生愛樂。名障二處。又由 二門於所緣境自所行處我我所執差別而 轉。謂推求是見。領受是受。有釋。此中則諸行
行因緣等五行所觀名五處所也。第七解善 說惡說宿住隨念差別。景師解云。此中先依 惡說計常無常。善說不爾。次依惡說不如實
知苦生愛味。於三世行如次生顧欣。及不能 修厭離離欲。善說法者與彼相違。第三惡說 法者。如是邪行四染所染能感復有四此
二種增上力已下。釋其廢立。偏說見慢及貪 所以。可知。於諸行中不校量他等名見校量 名慢如是邪執是無明品者。總說見慢以為
無明。由此為先發起貪著名愛品也。由此二 種根本煩惱於生死中流轉不絕者。無明為 前緣起初。貪愛為後緣起初。故生死不斷。善
說能斷四種雜染也。達師云。雖有餘煩惱已 下。釋通伏難。外人難云。有無量煩惱云何 但說見慢愛三種為煩惱雜染耶。今略釋通
云。雖有餘惑而但取此三者。最勝強故偏說 也。爾所煩惱已下。別廣通伏難。又於此中見 及我慢已下。散釋經中諸名差別。大門第十
解無厭等者。頌列八門。一無厭患無欲。二無 亂問記。三相。四障。五希奇。六無因。七毀。八 純染俱後。長行釋中初解無欲。初正辨無厭
欲。復又有厭欲。第二解無亂問記。初總標 舉二種者。後別解二種。前中。若有淨信者好 心問者。或諸外道來請問者惡心問者。自別
解二種。先偏問生滅辨無亂記。後約問梵行 辨無亂記。前中謂依中道者。依中道答也。於 諸行中問生滅時不增有情不減實事者。不
增益有真實眾生是真生滅。以眾生假立無 有法體。可辨生滅因緣之法。幻有有生有 滅。不得撥言因緣之法無生無滅成損減也。
唯於諸行安立生滅不亂而記。自下明離二 邊。第二約問梵行辨無亂記中。景師云。或 後有言何因緣故乃於沙門喬答摩所修習
梵行等者。當瑜婆摩羅子。若得此問至名不 亂記者。或有問言何故乃於眾多沙門中偏 標噵踰婆摩羅子等名修梵行。不噵餘人名
耶。若得此問。應如前說。若於眾中全不標一 人之名則不知說何等眾修習梵行。復成損 減。若廣述餘沙門名則大繁廣。便成增益。今
呼一名等餘一切。離於增減。若謂有情能修 染淨名增。說都無修習名減。若為諸行厭離 欲滅而修習者是名中道也。更有一釋。言喬
答摩者。則舊名瞿曇也。是佛種姓。有問何 緣乃於佛所修習梵行。若得此問依中道記。 謂不增益有實有情修習染淨。亦不損減都
無修習也。第三解相。有為無為名有三相。言 異性異性者。未死已來同類生滅念念別故 名異性異性。轉變異性者。如命終已從有根
生無根也。第四解障。初辨障無障。二明聖 者之相。於中先明二相。一諸根除障。二蒙佛 所記。次明三相。景師云。由二種相乃至我
已了知者。今遇聖人。由三種相記莂聖者 應言由二種即是向前二種聖者之相。一種 姓滿故二但物類者記已命終等。下釋經文。
法隨法者。法謂正見前行聖道。隨法者謂依 彼聞思作意等。又我未曾惱亂正法所依處 者。猶是世尊世尊是正法所依。直道應言
我未曾惱亂世尊。達師云。但記物類者。如 餘經云佛為答婆摩羅子記命過次後所生之 處。言答婆摩羅子者。此云物類也。有釋此中
三相者。一法。二隨法。三不惱正法所依處。第 五解希奇法。略有二種。一者未信令信已信 令增長。二者速於聖教令得悟入。言初中
後善者。如前攝異門分中所明七善中初時 善門也。言現在過去二世別故名第二差別 者。現在名此世。過去名他。對前欲界此也。
上界他世。故云第二差別。第六解無因。言由 二種相者。一於生起因緣不了知故。二於滅 盡因緣不了知故。第七解毀中。先解毀。後解
滅二無智。前中。略有二種。一唯語言而自讚 毀他。二說法正行雖無讚毀而是真實自讚 毀他。第八解能染俱後門。景師云。十一相
者。此五蘊即為五。又由一向下是第六。又由 染淨已下後有二相。足前為八。又由三相足 前為十一。亦可知前三世內外麁細好惡遠
近等五門。有十一種。達師等但述後解。大 門第十一解少欲住等。先頌列十八門。一少 欲。二自性等中有三門。記三後有三門。是
則初句有八門。第九似正法。第十疑癡處所。 十一不記。十二變壞。十三大師記。十四三見 滿。十五外愚相。末後等字復有三門。長行釋
中初解少欲住三種相。如來心入少欲住中。 捨事現觀理。名人少欲。一由作事究竟。二 由弟子厭行已成。三為化導多事業人令少
欲故。又如前說如來入于寂靜天住等者。如 前第八十六卷說。由八因緣如來入於寂靜 天住乃至廣說。第二解自性。景師云。諸所化
者略有四種所調伏性。總數有四。列中但三。 將知舉數錯也。草本亦錯。應改為三。更有一 釋。愚癡放逸離為二也。第三解於四處生恭
敬住速證無上。景師云。恭敬體性無文。依小 乘明愛敬。愛是信。敬是漸。今此中尋詮。似 取信欲為恭敬體。達師云。於四處中能生恭
敬之相。故有四相。言四處者。即下云於所 得。第四解三無上。景師云。此中總說智斷現 法樂住者。智是智無上。斷是不動心解脫。樂
速通行是現法樂住。言當知一切阿羅漢行 皆得名為樂速通等者。依此後解。即知前正 行無上謂樂速通者。即據一切羅漢之行名
樂速通。非約於地辨四行門。達師又云。此無 學人身所有四行迹并名樂速通行。不名樂 遲樂速苦遲等故。下釋所以。云一切麁重
永滅故一切所作已辦也。第五解於二時中 如實知身見。景師云。於二時中者。第一門。 由四種相等。是第二門。即於二時無間證得
諸漏永盡。是第三門。下次第解。云何二時。一 在異生地。則見道前內凡夫人作無我觀。遍 知身見是顛倒執。二在見道時。則見道中斷
分別我見。言自性故者至或為我所者。但於 五蘊行自性計我我所。處所者謂所緣境者。 於無我中橫計有我為所緣境。等起者謂
見所攝無明觸生受為緣愛者。明從身見為 本。次起見所。明前身見非勝計勝。見取相 應。則有無明為緣後生。受緣生愛如是等
法。并由從身見之所等起。亦可從彼等起身 見。謂由見取緣我非勝計勝。同無明及觸為 緣生受。受領於我於我起愛。由此愛我故起
身見決定執我。此復有五緣起次第謂界種種 性為緣生觸種種性等者。界則六界。猶是六 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等。由果故者
乃至一依無我諦察法忍時者。則見道前觀察 法無人。二現觀時。則在見道。三得羅漢時。此 則列三時。此中一時由彼隨眠薩迦耶見力故
有惑有疑乃至謂我當斷不樂趣入者。是障 見道前人也。彼於異時雖從此過淨修其心 又於聖諦已得現諦等者。是四善根。已得相
似諦現觀未得真見道。於中猶起分別我見 慢等障於見道。是第二位中障也。前兩位中 由隨眠力能作障礙於第三位由習氣力能作
障礙者。一解。此隨順理相同小乘。不說修 道有俱生我見及慢。但有見斷分別我見及 慢習氣。前二位中有正使種子及起為障名
作隨眠。第二更解依實理門。前二位有彼現 起分別我見慢等為障名作隨眠是使義故。 第三位中俱生見慢現起名習氣。依前分別
見慢起故名習氣。又由三緣諸行生長者。釋 由三緣異熟行生。或煩惱行生言於異生地 能遍智者。知分別見慢虛妄過失。於見地中
能得見道所斷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