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Notes on the Viṁśatikāvṛtti 成唯識論述記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成唯識論述記卷第四()
沙門

[0347a05]第二五教中有第三第四卷云別有教理顯然總結

[0347a08]云何應知有別自體

[0347a08]阿賴耶第八識不退菩薩三乘無學無學
無故第八賴耶如是諸處應知阿賴耶因為 轉位二乘菩薩十地非一
諸位 何故有別自體小乘阿賴耶如下六識
問言云何得知有別自體 一切有五取蘊愛著
別自心所色法心所涅槃故此不論
五取蘊別有識蘊不共許

[0347a28]聖教正理定量

[0347a28]中有第一世間現量聖言
決定定量量度如常應知

[0347b04] 不共大乘小乘不信共許小乘 不共中有
三經大乘 中有攝論等同
阿毘達磨經文彰顯攝論第一此等

[0347b12]大乘契經中說

[0347b12]小乘阿毘達磨大乘阿毘達磨契經如常分別有法對法
非有因明有法不定為難

[0347b17]長行末後總結下文

[0347b19]無始涅槃證得

[0347b19]此後總有初一上半世親攝論第一瑜伽五十一後半流轉還滅

[0347b23]第八識顯示

[0347b23] 何故
體性微細作用自性異名自下

[0347b29]依持

[0347b29]下半可知上半文義第一句次第
第一句無始第二第二一切法三字互相初二一言

[0347c06]所以者何

[0347c07]名為

[0347c07]上半下半 上半第一句
即是成因現識種子復現因相諸法種子 無始展轉相續剎那不斷 親生
諸法親生助緣 諸法第二一切法一切無始一切法

[0347c17]名為

[0347c17]第二執持諸法 無始一切法三字
平等依止

[0347c22]

[0347c23]執持

[0347c23]執持前因現行執持
一切現行諸法變為現行諸法現行諸法依止現法不變

[0348a01]變為

[0348a01]即是緣變境界變種執持

[0348a05]依止

[0348a05]轉識緣變

[0348a07]如何五識

[0348a08]執受

[0348a08]由此執受五色根五識展轉執持五根不得死人
有種因緣五根增上共許

[0348a13]意識

[0348a14]末那

[0348a14]第八識末那種子末那依止
第六意識第八識諸法依止末那第六眼根增上緣

[0348a20]第八不許

[0348a22]末那意識

[0348a22]二識轉識五識 第六轉識第七末那
第六轉識末那轉識隨一第六即是末那末那轉識

[0348a29]上來第八識第八識不斷

[0348b03]第八理應

[0348b03]第六 五識不定五識 第七識五識
 第八理應第七無不如是轉識第七 前言
第八識不定第八第八 無間種子種子是故

[0348b15]因緣

[0348b15]第二總結

[0348b17]中有涅槃 有趣中有總結此等

[0348b20]由此

[0348b20]第二現行一切法

[0348b22]中有貫通在此之中涅槃證得所有之中 貫通所有之中

[0348b25]善惡

[0348b25]惡言五趣所有

[0348b27]流轉生死

[0348b27]第二 中有料簡 第二
執持第一句雜染種子種子種子順流現行有情流轉生死現行染法名為流轉種子
染法順流有漏名流對法第四何者流轉一切生死

[0348c07]若爾應有名流何故

[0348c09]

[0348c09]料簡二義有漏皆是流轉生死五趣
生死苦正生生死 執持一切順流生死流轉
執持執業名為執持執持依持執持現行以為

[0348c19]

[0348c20]能所

[0348c20]第二中有中有何故名為
中有相從

[0348c24]資具

[0348c24]器世間資具相從資具
而言生死流轉有漏能所資具非唯法名覺支

[0349a01]依持

[0349a01]第三總結煩惱雜染業雜染雜染世間有漏此等流轉依持

[0349a05]還滅依持如何

[0349a06]涅槃證得涅槃證得

[0349a06]自下第二中有總結由此有言所有涅槃


[0349a11]證得涅槃

[0349a11]中有料簡 無漏還滅還滅五十一
道諦滅諦現行現行依持證得涅槃 第一證得
出世不得世間涅槃 涅槃執持執持無漏法涅槃
涅槃攝論第四三性依他起性圓成涅槃故此第二涅槃
第三執持無漏涅槃

[0349a26]涅槃證得取證涅槃

[0349a28]至此

[0349a28]料簡三義證得無漏非執涅槃涅槃說親第一

[0349b03]

[0349b03]第二前引無漏涅槃

[0349b05]品類

[0349b05]第三二法還滅品類非唯涅槃涅槃
涅槃品類斷滅染法品類涅槃可言可言還滅

[0349b12]何以得知

[0349b13]涅槃得道

[0349b13]涅槃涅槃故知

[0349b15]證得涅槃

[0349b15]流轉證得涅槃

[0349b17]能所依持

[0349b17]第三總結斷惑證道還滅依持斷言


[0349b21]次第

[0349b22]依止

[0349b22]中有總科總結總科第一句有無自體種子三句
二法一切法二法現行現行 何者由此染法
涅槃證得淨法二法第二總之由此有言所有

[0349c04]何者染法

[0349c05]雜染

[0349c05]二諦一切有苦諦集諦
大乘中有異熟無記苦諦集諦

[0349c11]何者淨法

[0349c12]清淨涅槃

[0349c12]二諦一切無漏有為無為滅諦道諦無漏道諦
資糧道有漏前言通有無漏對法

[0349c17]至理不成

[0349c17]第三總結二法轉識不能無始有為淨法總結

[0349c20]依止

[0349c20]第三中有 無始相續自性依止

[0349c24]總科

[0349c25]如次應知

[0349c25]第二一切法有漏無漏有為法即此諸法
第三由此  二執 圓成實性第四涅槃證得無漏法
無為四清淨法圓成實性涅槃證得各別攝論阿賴耶識言依他性圓成
即此三句如此應知 四句四諦即是三乘滅諦

[0350a09]第一攝論同異未有

[0350a11]不得

[0350a11]總結

[0350a12]勝者開示

[0350a12]達磨第二廣解

[0350a14]由此雜染

[0350a14]第三第四 一切
三字由此種子第一句之上二字諸法二字雜染雜染

[0350a21]建立阿賴耶

[0350a21]第二第三建立阿賴耶是故阿賴耶即是能藏藏識非唯能藏
阿賴耶藏識能藏

[0350a26]阿賴耶名義三德轉變名為二十三因果
阿賴耶識

[0350b01]非一

[0350b01]僧佉自性起用名勝阿賴耶諸法不一不異體性

[0350b05]俱生

[0350b05]諸法俱生僧佉攝論於是阿賴耶

[0350b09]雜染阿賴耶

[0350b09]能藏阿賴耶攝論有情
正名阿賴耶 阿賴耶染法 賴耶

[0350b16]勝者開示

[0350b17]入見道開示

[0350b17]第四菩薩名為勝者唯識阿賴耶識不生誹謗分別我執故我世尊
開示得令明淨得令進修

[0350b22]問曰若爾地前不為何以何所唯識

[0350b24]諸菩薩

[0350b24]不問地上地前菩薩名勝地前未能能信不生誹謗希求轉依
即世自指開示對於地上攝論第二無後

[0350c02]轉識有如

[0350c02]總結第八識諸法種子阿賴耶世尊勝者解說六識不然可解

[0350c05]第三解深密經瑜伽五十一

[0350c07]解深密經分別

[0350c07]長行

[0350c09]執持

[0350c09]三義攝論種子種子執持種子名為
後生相續名為依持以為名曰執持名為執受名為
執持執持如常不解三義第一句第四識字三字

[0350c20]無性有情

[0350c20]種姓無性有情不能甚深凡夫二乘種姓決定
通達不能通達無漏道證得不為不通聲聞由此無色入滅非有大乘種姓
二乘不定不為大乘凡夫不為唯識我等如何二乘
迴心不為迴心唯識三性 不為證入不為 由此應知攝論凡夫二乘未定


[0351a06]一句第二

[0351a07]一切法真實種子

[0351a07]出現因故

[0351a09]便猶如

[0351a09]功能正生論文無間猶如

[0351a12]第二第三第四 第三二字第四分別向上世尊不為開演

[0351a15]無性

[0351a15]

[0351a16]不為開演

[0351a16]分別二執惡趣聖道聖道
世尊不為開演不為第七識第八我法二見何故不為南印度正量部
般若安惠學徒三代帝王七百誹謗大乘如此佛說何故相違大乘善說
不為第七識俱生我見不生惡趣聖道便煩惱所知分別二見第六
聖道便惡趣不為第七我見唯有不善不知俱生分別二惑過失妄為
大師惡見中有分別西方宗仰戒日王三度般若大師論議不肯一度不能乘馬一度輿
大師出言千古模範不為決定性
然後外道有分我法何不不然沈淪惡趣無我斷除更為重病便
實體別有分別我法惡趣不為有種信解未熟不為一乘法信根即便五姓有種
未熟誹謗不為

[0351b19]第八識有如

[0351b19]第三總結

[0351b20]第四第三

[0351b21]入楞伽經亦作

[0351b21]楞伽師子國說法楞迦第二
楞迦第一譬如海浪風起無有斷絕藏識境界種種
楞迦不正

[0351b28]現前作用

[0351b28]可知中法 之中第八識不能藏識七識
相分非但所緣緣增上七識見分種子因緣無間境界
受用無間無有間斷
現前作用七識功能現前作用

[0351c11]第八識

[0351c11]總結有用轉識可知

[0351c13]此等無量至此第八識

[0351c13]大乘經顯揚第一無明愛結愚夫身等種子乃至皆是

[0351c17]上來大乘經外人不定不許自下比量大乘佛語第二莊嚴論成立佛語

[0351c20]大乘經

[0351c20]忠於真實無不成佛初四契經不定無我
佛語中有兩句末後大乘顯示顛倒契經第五大乘經
中間一等初四隨一不許無我 契經不定大乘
數取趣以為不定第五有所顯示顛倒契經極成 一等
末後成立既成別有比量因為顯示大乘經大乘契經
既有中間顯示而言二三應知 
大乘經皆是佛語一切不違補特伽羅無我一者 小乘隨一不違補特伽羅無我便共許不定不違無我 
未能大名居士一時八表不敢號曰食邑學業有餘理當
食邑即是勝軍論師四十餘年成立大乘經皆是佛說極成諸佛一等阿笈摩
唯識決擇時世 不然發智論極成佛語真是佛語
聖者佛說外道大乘極成佛語一等兩俱不成
以為故知不定極成佛語大乘佛語一等極成
佛語大乘佛語直言極成佛語小乘佛語極成佛語大乘佛語
不定中有自有自失由此極成佛語前失

[0352b09]慈氏至真佛說

[0352b09]自下第二莊嚴論顯揚第二十十因大乘佛說大勝
一一莊嚴論長行世親所為不知天親
婆羅門十八氏族種姓以為莊嚴論
梵本第五有無別離合為長行皆是

[0352b21]記別

[0352b21]小乘大乘經正法 若爾何故世尊記別記別十八部正法莊嚴論
顯揚大乘經若是正法正法正法
正法瞻波城邑諸比丘正法十八部 應有不定小乘外道
正法外道小乘無不 大乘經正法不明一等小乘大乘
正法疥癬 和上惡見一一比量廣說小乘功用作意大乘
何故功用現在天眼所見正勤守護正法未來無有障礙何故
師子自說大乘正法豈非師子食肉世尊何故分明滅度某甲比丘
正法名為大乘師子不分師子義寧知非大乘名為
非我

[0352c24]佛說

[0352c24]莊嚴論同行同一佛滅後方大乘何故小乘一時大乘經佛滅即行無我
一等 成佛大乘經真是佛說佛滅本來一等 小乘經佛說大乘經大乘經大乘
佛語相違何故大乘佛語小乘佛語大乘一時不須成立佛滅即行

[0353a06]若是佛語何故聲聞不信聞說廣解

[0353a08]佛說

[0353a08]莊嚴論不行聲聞不能大乘廣大甚深外道小乘思量不及不為經論不信
根器

[0353a13]大乘經佛語外道契經一等 契經大乘論不定前已
教外大乘經皆是佛說聲聞契經因故忖度不得
大乘一有證智不定有時三緣忖度世諦不及第一義諦世諦不解一切
退屈諍論默然大乘無依證智乃至無退大乘經忖度忖度聲聞外道

[0353a26]建立大乘雖是佛說釋迦如來

[0353a28]極成極成

[0353a28]大乘迦葉佛語釋迦極成大乘佛說大乘佛智
迦葉何故大乘佛說翻覆廣論問答不是佛說過失

[0353b05]有無不可得

[0353b05]莊嚴論第五第六合為大乘大乘大乘無異
大乘聲聞乘無體聲聞乘佛說大乘不然佛乘佛出世聲聞乘者大過
大乘大乘出世聲聞 別有大乘即是
皆是何所大乘何為有局大乘即此大乘無故
大乘以此能詮深妙一等

[0353b21]大乘正理

[0353b21]大乘聲聞乘無能佛教成佛聲聞乘別有
三乘聲聞隨一二乘佛乘一等應佛聲聞應佛聲聞能詮
聲聞聲聞乘非有三乘佛乘聲聞乘大乘以此
大菩提因緣聲聞乘大乘 聲聞自利不利 不違有言自利法教即是利他不然自利
涅槃不可以大菩提

[0353c06]有言聲聞乘大菩提不然聲聞乘大菩提方便方便大菩提牛角不出
教授大乘教授聲聞乘無故聲聞乘即是大乘 因故大乘聲聞乘相違一發二教方便自得涅槃四住福智
五時三生解脫大乘聲聞乘

[0353c15]有言大乘佛說

[0353c16]對治

[0353c16]莊嚴論能持勤修得無分別智對治一切煩惱三乘法執諸法分別無相
顯揚 大乘佛說有對無漏道一等

[0353c22]大乘佛說說法

[0353c23]異文佛語

[0353c23]大乘不可便誹謗佛語三相修多羅顯示毘尼不違法空大乘一切法無自性
教授佛語 不違三相佛語大乘修多羅煩惱毘尼菩薩分別煩惱廣大甚深即是菩薩法空不違大菩提 
大乘佛語契經殺害父母阿含經以為異文貪愛以為

[0354a06]是故大乘真是佛說

[0354a06]總結

[0354a07]莊嚴論對治異文

[0354a07]末後第一卷第二略為各各分別
莊嚴大乘經莊嚴大乘經大乘莊嚴經論無有大乘莊嚴大乘不共許量等成立

[0354a14]有別自性

[0354a14]聲聞乘攝論第二

[0354a17]之中四部即為

[0354a18]大眾部有如

[0354a18]攝論摩訶僧祇大眾部 根本依止轉識根本不能發起
可知 阿笈摩展轉傳說名為第八識有如可知

[0354a25]上座部

[0354a25]分別論舊名分別說部說假部有分識不斷周遍三界其餘六識時間非有
世親攝論無性九心輪阿賴耶識一有引發四等尋求等觀六安九有分心
樞要

[0354b04]化地部生死

[0354b04]人中國主地理出家因為化地部無色界無相天等相應行體不可生死第八識
諸位無性三蘊一一剎那生滅一期乃至隨轉生死
金剛喻定隨轉前已間斷生死第八第三世親

[0354b14]說一切有部阿賴耶

[0354b14]中有釋義總結初文

[0354b16]自下釋義其三第八識異生阿賴耶初文
四阿含經一法百法廣明名為一中阿賴耶

[0354b24]阿賴耶識

[0354b24] 三世無性現在過去未來其次第三
是故阿賴耶世親第二現在過去今世未來
非但無有四體 無性三世 世親後說三世是故

[0354c06]有情真愛著處

[0354c06]金剛心不息阿賴耶識真愛著處

[0354c09]但是著處阿賴耶

[0354c11]五取蘊

[0354c11]生下五取蘊阿賴耶識

[0354c14]一向快樂

[0354c14]自下第一愛著一向苦處三惡趣世親處於有時等流果
心念何時此類身心眾同分即是行蘊五蘊

[0354c21]五欲

[0354c21]有言五欲離欲雷聲怖畏極成離欲無有
攝論共許離欲

[0354c27]樂受

[0354c27]樂受不順著處第三靜慮樂受凡聖
世親不解無性樂受總是著處各別著處心緣樂受
有別

[0355a05]身見

[0355a05]我見愛著無學無我攝論極成非有凡夫
離欲凡夫無我我見不著身見著處身見

[0355a12]轉識

[0355a12]轉識無學異生無相滅定轉識
非想九品有想極成心所即是受想行蘊以上取蘊樂受身見攝論
五欲五蘊皆是見取身見

[0355a21]色身

[0355a21]即是五根根塵無色五欲在家出家外道色蘊

[0355a25]相應至真愛著

[0355a25]無實無體愛著無為小乘不計為著著處外道著處我愛即為能所
著處小乘賴耶愛著犢子部著處非有無為 上來第一計度


[0355b05]異生至真愛著

[0355b05]第三第八識總結異生我愛別有不計分別任運我愛決定
生起童子無分別著處

[0355b11]由是至此阿賴耶識

[0355b11]總結攝論

[0355b13]第八識總有二分第一總是第一明了 自下第二共許經文申理即是
瑜伽顯揚對法攝論無性世親何以下文中一一對不盡 引理中有前生
總結

[0355b21]聖教顯正

[0355b21]

[0355b22]一一異熟生死滅定染淨 第一
不成如此第一契經第二不成如此轉識滅定總結歸本不成如此末後即是第八
一一不解

[0355c03]契經名為

[0355c03]第一不出題目解釋 雜染有漏皆是 清淨無漏法五蘊
順解脫分清淨清淨分位之中清淨無漏 諸法起名
通有無漏諸法種子起名不善異熟因無記種子因緣
現識唯有不通無漏無漏不生無漏無漏

[0355c14]應有

[0355c14]第八識應有前經自有
下方次第中經強勝

[0355c19]次第

[0355c20]轉識間斷

[0355c20]自下第二不成 中有經部 中有五蘊前後

[0355c24]初中六識相應心所 初中 譬喻經部
五十一對法種子相續長時間斷經文流轉不息是以轉識間斷不能不斷
從何間斷不能滅定長時 凡間經部
五位無心睡眠無想滅定無想異熟大乘命終受生此等諸位轉識不行第八識相續不斷

[0356a08]以下心所心所法

[0356a10]電光轉識不能間斷電光熏習不能
皆是以此各自互相

[0356a16]根境作意

[0356a16]經部六識大眾部熏習義熏習經部熏習
經部熏習 攝論第二無性轉識作意各別各別無相
世親攝論有餘行相不成第八六識行相同喻極成 無性意謂
不成故此作意差別互相 作意三定各別同喻不得互相
轉識論文作意類別言說攝論唯有中一 經部六識
六識各別剎那剎那具足熏習不同無性 不定八識互相
非一相應不然自失 類別瑜伽種子中有三性等位互相
二三互相有漏無漏互相出世互相為首類別
電光

[0356b16]電光

[0356b16]同喻及第  電光

[0356b19]熏習

[0356b19]一一三法各各如次
可知類別既有同喻類別既有六識

[0356b25]一類

[0356b25]顯正第八識一類無間極成
無間一期無間第八得以可言極成比量可知 一類類別無間滅定五位間斷 
不成 一類中法三量成立
宗法一者二者熏習中方不許便
正理第三勝義不足文本

[0356c13]不許正理

[0356c13]第二不許

[0356c15]上來申理以下

[0356c16]唐捐

[0356c16]別理染淨唐捐空無生死涅槃無由無生涅槃

[0356c20]染淨自然

[0356c20]現行種子外道自然自然無餘因故第十往還染污法因而
 經部五十一相應無體大眾相應無量

[0356c28]相應豈能

[0356c28]相應染淨內法不能非心
內法外法故知即是相應可解

[0357a06]依止

[0357a06]相應不可說依止無實龜毛
相應而立實法種子前已不為可言

[0357a11]轉識相應不受

[0357a11]第三心所比量宗法其所 不能不受
間斷在於 不自在非心電光 因之
不論六識不自在

[0357a20]心理別有

[0357a20]總結無性無相我身前後不能總是經部

[0357a24]第二經部論據唯識前後經部六識
第八識五取蘊心理別有第八識此等經部然後經部第二中有

[0357b02]六識第八識

[0357b02]轉變剎那一類不變前後故此
既成第八

[0357b07]無義

[0357b07]論主

[0357b08]所以者何

[0357b08]

[0357b09]實則外道

[0357b09]第三中有假實間斷 一實徵實吠世史迦同異

[0357b13]內法

[0357b13]不能內法無實無勝龜毛無勝
不能內法種子麻衣許可攝論總有二種
一識剎那無常假實

[0357b21]

[0357b21]三性

[0357b23]若是善惡猶如擇滅

[0357b23]此類不受擇滅便不許

[0357b26]若是無記至此應斷

[0357b26]善惡應斷 意言間斷自體前已

[0357b29]惡心此類不斷無記無記

[0357c02]善惡

[0357c02]自體善惡無記所以者何眾同分同異
自體不通同喻

[0357c08]同分無記三性此類

[0357c10]無心

[0357c10]無記等心不斷五位無心此類間斷
不可執持比量攝論

[0357c15]阿羅漢便有失

[0357c15]第四中有凡聖 異生凡夫
阿羅漢或是互相阿羅漢異生無漏法異生聖者便有失凡聖

[0357c22]

[0357c22] 一則眼識次第意根法義
互相不許 
互相之類不許本意便 
攝論意根成造第四

[0358a06]六識

[0358a06]第三破事世親譬喻無性
經部譬喻譬喻經部即日經部根本鳩摩羅多經部毘婆沙
正理上座經部根本廣說譬喻譬喻其實總是一種經部 上來
次後不遠
次後不成互相熏習義前後
前後異性善惡如何無記

[0358a23]以前經部熏習六識 今次大眾部唯有轉識熏習設有

[0358a26]六識能持

[0358a26]大眾六識故知經部經部同時六識大眾部六識不立
六識

[0358b02]以下第三上座部無性第三經部即此上座部自有經部

[0358b05]色心不成

[0358b05]中有前後
既成第八識不成

[0358b09]非理熏習

[0358b09]熏習不生無後

[0358b12]

[0358b12]熏習如何前後中有種子熏習無性攝論不得熏習
前已 前心不為後心熏習瓦礫

[0358b18]間斷更生

[0358b18]第二攝論無色後生下界不生過去無體滅盡定等心
久已

[0358b22]二乘無學

[0358b22]第三生色復生二乘斷絕二乘 極成二乘無學後心不得入涅
因故 極成不定極成

[0358b28]自下經部上座上座部熏習無心中有無色
心中有色過失第二論主

[0358c04]前已

[0358c04]展轉無色無心後生諸色轉識熏習
轉識不受不受非心如何可能諸法五十一

[0358c10]第四一切有部中有 中文

[0358c12]三世能持

[0358c12]無不別有熏習雙非大乘

[0358c16]

[0358c17]

[0358c17]強勝非心熏習經部大眾部上座部雖說
有色起色

[0358c22]論主非一有言

[0358c23]非理實有

[0358c23]過去未來非實有體非常無為現在

[0358c26]作用不得

[0358c26]來世因緣取果無為一切因果不得

[0359a01]大乘一切法

[0359a01]第五清辨無相大乘俗諦圓成真諦正解真性有為空
似比量一切法無體

[0359a06]似比量真性有為無為非空不空有法一分極成不許勝義世俗勝義之中 
小乘實有便勝義空不許勝義極成世俗無為有為勝義非空不空
似比量

[0359a14]

[0359a14]染淨心經

[0359a16]邪見

[0359a16]知苦斷集修道苦集滅道苦滅邪見

[0359a19]世諦

[0359a20]外道毀謗

[0359a20]外道外道邪見毀謗不謂所見不能惡果善因不能善果

[0359a24]一切法軍旅

[0359a24]一切法菩薩大悲生死菩提資糧智者虛幻石女以為軍旅資糧


[0359a29]染淨因果

[0359a29]因果不無可信清辨 三性有無清辨本意二見是非邪正真諦非法
不可說因為言語道斷俗諦之中圓成無故

[0359b06]第三文總

[0359b07]即是第八識

[0359b07]等心第八第四種子攝論第二熏習安立第三

[0359b10]契經應有

[0359b10]第二異熟可知中意經部薩婆多身受

[0359b13]異熟

[0359b13]下文三明身受異熟 比量異熟 轉識
異熟有時間斷電光長養一分相符善惡異熟
異熟自說異熟生 六識異熟非一業果電光 間斷
皆是六識異熟無相

[0359b25]異熟事故

[0359b25]命根五根異熟相續無間一切業果故知六識異熟
眼根異熟

[0359b29]

[0359c01]六識異熟

[0359c01]小乘六識異熟相續 故知但是異熟所生
 大乘異熟生故此中文

[0359c07]應許有情

[0359c07]自下第二歸正應許異熟一切牽引業滿業間斷滿業
三界六識無色無心五識無故 變為變故
離心非身色法有情有情建立死屍便不可有情

[0359c16]何須變為

[0359c17]離心非有

[0359c17]離心非有不可有情無色界無有無色前已若爾命根同分有情
異熟何須

[0359c22]相應法無實

[0359c22]無故不可薩婆多

[0359c24]轉識

[0359c24]不可無心即非有情經部 

[0359c27]有情

[0359c27]第八有情有情有心無心

[0360a01]身受生起

[0360a01]第三身受不在有漏無漏瑜伽有如不如
思惟推尋即是中有思慮思慮有身 有別思慮思慮思慮意識深妙
思慮無心在此有別思慮思慮眾多身受生起中有身受五識
中意身等不覺第八識領受此等損益身故名身 損益身故

[0360a13]勞損

[0360a13]無身受者勞損坐禪之中
緣故有勞未知有損前定中有損益第八識有勞身等
果位身受即是

[0360a21]身受

[0360a21]第八異熟定出等位如何身受

[0360a24]有情

[0360a24]第四異熟 餘善等位必應異熟()。有情()。如許
()菩薩二乘異生善心無異 餘者二種即是共許六識異熟
無漏心或是無心異熟異熟便相符同喻必應異熟 有法
有情有情不定示現有情無心無異 如許
六識異熟便有所不成不許六識異熟不舉同喻以此第八
無故俱不成六識異熟是非有情何故善心無異有情

[0360b14]由是至此第八識

[0360b14]由此道理異熟總結即是身受難解

[0360b17]自下第三

[0360b18]契經應有

[0360b18]一切有經部

[0360b21]實有

[0360b21]下文多少三歸 方名 實有
實有實有 無間一期間斷便
周遍三界九地不可一處不在三界若是有漏有情即非 
法名餘趣生法多生 正是 中有
經論煩惱相似實意在於

[0360c09]異熟生法

[0360c09]第一 一者第八識皆是異熟
前言種類一生餘趣生法 心心相應
異熟在下加行染污無記心法長養等流皆可餘趣生法 第七識不在
共有共有即是第四向上

[0360c20]異熟全無

[0360c20]第二異熟中有法處無色界無異 五識捨受相應異熟生
天趣化生 無色界之中全無無有色界三識二禪以上諸色分別可知不舉
無處多少第三

[0360c29]諸生

[0360c29]第三第六意識五識無色全無意中
生起間斷無故無漏心心中無故第二 不共
所有者前後有所因故厭煩

[0361a10]相應

[0361a10]第四無比非但一一業果
業果第七識共有第三入滅間斷業果無性第七業果 心所法


[0361a18]異熟

[0361a18]自下第三歸本歸本如是五蘊
不可立正業果明知無為無漏有為異熟心所

[0361a24]

[0361a24]異熟無記無趣無色界等位善心
此時不同下界 經部無不相應命根 薩婆多不許相應為此故知
前已身故第一

[0361b06]便正理

[0361b06]次第一切有皆是無色界無漏心即是便正理二乘聖者攝論第三
非想無所有處無漏心一切有以前

[0361b14]

[0361b14]最後異熟第八識一切異熟

[0361b18]由是如來無記

[0361b18]

[0361b20]非界

[0361b20]四智非界非有有漏 何故繫縛世尊
二諦世尊何故有漏戲論有漏法名戲論無漏法戲論異熟心所

[0361b27]至此第八識

[0361b27]世尊為人化生如下解釋皆是示現全無佛地論

[0361c02]契經應有

[0361c02]自下第四執受執受執心

[0361c05]五色根執受

[0361c05]下文執心二明執心第八執受 五根
自身相分五根非執對法執受問曰何以執受 五十五
執受前已 現在有情有執受經部薩婆多
等同執受身識名為執受身識執受此等執受執受
有色有執受自若別有而言有執受故知執受

[0361c21]異熟如是

[0361c21]執心第八中有二簡初文 執受異熟
第八識任運緣起第七識不能執受即是執受第一不能 
威儀無記第二六識不能執受 一類第八識一類異熟無記次第
六識一類異熟無記不可得不能執受 執受執受五根第四六識各別不能第八如下

[0362a05]相續執受第八識一切非有第五六識成數執受過失 第八識
轉識

[0362a10]執受

[0362a10]簡言中意轉識一類相續內能有色轉識不能執受
異熟第八異熟方能執受諸佛色身執受第八 差別一類一類異熟無記
簡本轉識同異轉識不能執受有漏色身異熟異熟執心不定

[0362a21]執受故作

[0362a21]有漏異熟等心善心執受無漏非有故作

[0362a24]轉識非擇滅

[0362a24]初中 轉識六識
不能執受有漏色身以為宗法緣起風聲阿賴耶識執受宗法不能有漏轉識無漏
無漏身故不能執受有漏色身具足第一 自下第二異性轉識中善
威儀等心不能執受有漏色身非擇滅無漏有漏色身過失共許

[0362b08]異熟生有漏色身

[0362b08]一類相續三義比量 轉識異熟生不能有漏色身自下
六識異熟不能執受異熟前已極成既有間斷異熟第三間斷是非一類 
各別第四攝論不淨各別 相續過失第五不淨 
上第八識因次瑜伽此等論師欲生便故此第一執受不見

[0362b21]心識唯識

[0362b21]心所上來如是異熟轉識攝心相應唯識心所法
由此上下作法上來六識執受

[0362b26]諸色虛空等

[0362b26]自下經部薩婆多執受經部有心種子前已
不能有漏色身緣故虛空等薩婆多執受前已命根同分執受相應
命根眾同分不計

[0362c04]並不有漏色身緣故虛空等無體無體得以

[0362c08]別有至此第八識

[0362c08]不能故知別有阿賴耶識執受

[0362c11]契經相續

[0362c11]自下第五三法契經可解三法捨身捨身僵仆
依持長行 經意有色能持三法相續以為

[0362c18]應有

[0362c18]

[0362c19]第二正解轉識賴耶

[0362c21]轉識

[0362c21]轉識轉識五位間斷三性轉變義理持用 
三量一有不可轉識持用以此
極成第六意識持用以為持用

[0363a01]異熟

[0363a01]賴耶第八識無間持用猶如 有失
能持二法 第八識可能無間持用 能持
第八識能持三法二法論文非要文具論文
成立第八識持用無間無間持用

[0363a14]

[0363a15]三法正理

[0363a15]中有 三法依持二相
間斷正理不可依持六識 三法一類相續三法
二法間斷三法 論主

[0363a23]雖說三法獨有

[0363a23]此外雖說三法共許一種三界論主何不獨有間斷例言三法依持
三界依持三法何妨

[0363a29]相持

[0363a29]論主中說三法互相若是具有三法
色界無間相持便相持轉識持用三法互相無色煖法

[0363b07]以此極成

[0363b07]前者持用三法轉識第八有用
可以為例得以 意言持用無色
論主意解具有三法持用色界為難不可三法唯識不然無色
便三法持用故我極成

[0363b18]三法無漏

[0363b18]六識為此不通三性無漏三性故云三法乃至
無漏 不然能持能持不然云何是故得以能持三性無漏不然無漏
持有唯有三性為例一切

[0363b29]中文第二

[0363c01]無色界能持

[0363c01]有色色身無漏 有色有色身故無漏不為

[0363c05]無色界無漏心爾時能持無色身故何所依持

[0363c07]由此故知至此第八識

[0363c07]總結由此故知異熟無記一類相續三界能持即是第八識俱舍第五命根
功能現行依持 如何現有因緣所生能持無力能持
因緣非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