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Outline of the Viṁśatikāvṛtti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 ()
大慈恩寺翻經沙門

[0607a05] 第一

[0607a05] 論文略作分別

[0607a06] ┌敘說

[0607a07] ┌一明┤   └

[0607a08] │     └

[0607a09] 一明┤         └示教

[0607a10] │     ┌敘文

[0607a11] └二明──┤   └

[0607a12] └立宗

[0607a13] └

[0607a14] ┌外道

[0607a15] ┌──┤   └小乘

[0607a16] │     └同宗一邊

[0607a17] ┤         └中道

[0607a18] │     ┌一異外道

[0607a19] └──┤   └小乘

[0607a20] └同體一邊

[0607a21] └

[0607a22] ┌

[0607a23] ┌──┤   └

[0607a24] │     └

[0607a25] 三歸┤         └

[0607a26] │     ┌

[0607a27] └──┤   └會同

[0607a28] └

[0607a29] └

[0607a30] ┌一異

[0607a31] ┌──┤   └

[0607a32] │     └二攝

[0607a33] 四攝┤         └

[0607a34] │     ┌

[0607a35] └二攝──┤   └

[0607a36] └二攝

[0607a37] └二攝

[0607b01] ┌

[0607b02] ┤   └

[0607b03] └

[0607b04] └

[0607b05] 論文三門分別

[0607b06] ┌──一輪┬──

[0607b07] ┌教益┤     └──大乘

[0607b08] │     └──二義┬──

[0607b09] │           └──大乘

[0607b10] │     ┌──┬──敘說

[0607b11] ├二時差別┤     └──

[0607b12] │     └──┬──

[0607b13] 同異┤           └──示教

[0607b14] │       ┌一異┬──外道

[0607b15] ├┤   └──小乘

[0607b16] │       └一同

[0607b17] │             └

[0607b18] │     ┌──一異┬──外道

[0607b19] └四體不同┤     └──小乘

[0607b20] └──同體┬──

[0607b21] └──

[0607b22] ┌────┬──

[0607b23] ┌┤       └──

[0607b24] │   └────┬──

[0607b25] │           └──

[0607b26] │   ┌────┬──

[0607b27] ├┤       └──大乘

[0607b28] │   └────┬──義解

[0607b29] 所在┤           └──

[0607b30] │   ┌────┬──

[0607b31] ├三歸┤       └──

[0607b32] │   └────┬──

[0607b33] │           └──

[0607b34] │   ┌────┬──

[0607b35] └┤       └──

[0607b36] └────┬──

[0607b37] └──

[0607c01] ┌因緣┬───

[0607c02] │    └───

[0607c03] ├┬───

[0607c04] ┤    └───

[0607c05] ├分段┬───一本

[0607c06] │    └───

[0607c07] └釋論┬───

[0607c08] └───

[0607c10] 初五三門二教所在 
異教教體廣說時機 十二分教 三藏二乘
文中 釋論題目本文  三門論題 本文 瑜伽論略作
有情法實無知 輪迴五趣如來出世隨宜 處中妙理有情諸法非空 非有遠離處中
自修滿三菩提寂滅涅槃 天部龍猛菩薩 採集大乘無相中論 聖提婆大論
百論大義由是眾生空見無著菩薩初地證法光定得大神通 大慈無不無不 無不無不無不
無不無不菩薩 善巧大行 大菩提有情 分行果證所以
五分盛行相應傳流 筏蘇畔徒菩薩世親無著 位居得道 三乘
大乘華嚴十地品 大乘先見持刀 由旬一手 利害謗法
大乘菩薩從兄妙理十地 大乘故此 大乘既而玄宗
更為 唯識三十頌大乘妙趣 萬象一字一言超群 眾聖
 護法菩薩 光輝護法菩薩隨機
春秋二十 菩提樹
一言文殊 膠漆江湖清濁 [/(-)]
坦蕩無底無際 不窮陶甄 聖道 居士
供養積年菩薩誘掖 之後 終期
菩薩 之類 流行 大師天資神迹
瞻禮聖教妙理 居士先聖遺言草本五蘊大師
聖容西 以為 耳目 心靈
我有美玉  運單丁艱煙霞庶幾 絕情十七
明詔參預三千 承函不以 操觚
潤飾 有司 之後退大師
白馬肩隨五分得法 糟粕
目擊玄宗獨秀萬方千古不立 可謂失時製作 馳譽文具貝葉不備
一本各異無依支離 錯綜以為一本 大師
三賢 眾經 不測隱括五明八藏
金鏡鳩集
未有

[0608c23] 題目 () () () ()
成唯識論梵音唯識 () 唯識論
第十三分成立唯識故此 成唯識論本名唯識釋論 世親三十題目 成唯識論三十成立唯識
說無垢稱經無垢稱不可 思議解脫法門說無垢稱經 不可思議解脫如是
且如天親二十唯識唯識唯識護法本論不同二十唯識釋名唯識釋論
本論三十唯識  三分成立唯識故知唯識本論 釋名本論正名
釋名 本名唯識雜集論釋名或是通名

[0609a16] 唯識唯識第六 聲論 則是
十八則是聲言
六合 因論 一字如何可是梵本三字非一

[0609a26] 成立唯識 五法 唯有三義
二空有心 決定勝義 了別作用 了別
安惠難陀二分陳那三分 實有護法四分三分四分

[0609b07] 唯識唯識 唯識 本論唯識釋論 三經本論唯識釋名
四宗唯識略舉 所以 同異所立二十安立大乘
三界唯識陳那名為安立 唯識釋名 本論差別廣明 差別名為 唯識未解
此後瑜伽 分解釋經  成教   成教  此後
得知 聖教正理三分成立唯識故知通教 本論所立
二義 唯識明淨分別唯識 性相則是故知通教

[0609b27] 俱舍教誡學徒故稱瑜伽 問答決擇諸法性相故稱  利眾生諸法
唯識唯識

[0609c02] 何故唯識  證得唯識理智成立 瑜伽論通教唯識 
成立唯識妙理成實論  實心 不能唯識妙理成立 通教立義 
唯識甚深理智成立水陸  唯識妙理 成立大乘  一切法中心最為華嚴云心
種種五蘊一切世間無法 所以成立

[0609c15] 正宗分為二果分為  分為初一 綱要第二十能變第三
第四獲益 分為第三為重 如是則是成立  成唯識論 
變故瑜伽論初二中分唯識轉變 初中第三乃至 唯識
一切法無非 成立唯識 唯識

[0609c29] 題目五唯唯識 處處經種種異說
雜染有為有為 指事空有一切諸法唯識  
唯識唯識捨離 一切離心文具  說教唯識本教  唯識成立本教分別唯識
性相 唯識五位 唯識 取果唯識 安樂解脫身牟尼法身  正義皆是第三聖教
正理分別唯識性相 性相性相 一切一切  何故依智不依識唯識
如是 唯識 釋名 釋論

[0610a21] 中有會同

[0610a22] 法華經十方佛土唯有 乘法無二方便  唯有涅槃師子吼決定
一切眾生佛性眾生悉皆有心有心悉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眾生唯有佛性 天親攝論
下乘差別菩薩聲聞三藏 獨覺不定無性有別分為獨覺無性十力中根上下智力
唯有戒經持地論文 有性無性 六處殊勝有性 人天善根成就無性  法華經三乘
聲聞不為增上慢 受記有果  病人不遇 良醫決定菩薩不遇
二乘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