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 Weishi Lun Yan Mi 成唯識論演祕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成唯識論演祕卷第三 (本)沙門知周撰
[0861a13] 疏。世親即通等者。按彼論第二云。一切種 子復有六義。剎那滅者。謂二種子皆無間定 滅壞故。所以者何。不應常法為種子體。以
一切時其性如本無差別故 釋曰。二種子 者謂內外種 言俱有者。謂非過.未亦非 相離得為種子。何以故。若於此時種子有。 即於爾時果生故
恒隨轉者。謂阿賴耶識 乃至治生。外法種子乃至根住。或乃至熟 言決定者。謂此種子各別決定。不從一 切一切得生。從此物種還生此物 待眾
緣者。謂此種子待自眾緣方能生果。非一 切時能生一切。若於是處是時遇自眾緣。 即於此處此時自果得生 唯能引自果者。 謂自種子但引自果。如阿賴耶識種子唯能
引生阿賴耶識。如稻穀等唯能引生稻穀等 果 餘者不言外法種者。易故不說。舉難 以顯。文初標言一切種故。
[0861b01] 疏。亦顯大眾等者。略為二釋 一云言十 二緣起非是者。非種子也。言無為無取等 者。釋其所以 二云非是之言而屬下句。
顯彼緣起體非無為。言無取等。釋所以也 前釋為本。本顯無為非是種子。不欲破 彼無為義故 問因論生論。他若救云無為 體性雖非緣生。而能隔彼立緣生名。斯亦
何失。亦如想受無為等義 答應詰彼云。 且汝無為為有功能。為無功能。若有功能 應非無為。有功能故如所隔法。若無功 能如何能隔 若爾大乘無為亦爾。一切賢
聖皆以無為而有差別。二過亦同 答但由 賢聖證有淺深而有差別。豈由無為而有 功能令賢聖別。故不相例。若言無為體即 緣生。其過更甚。思可知矣 有義亦遮上座
現在一念心.心所法而有前後先生後滅。色 法四時生.住.異.滅。及古薩婆多現在一念 住.異.滅三先後次第者 詳曰。理未必然。
彼等雖計二.四.三法俱時而有。皆唯一念 名剎那滅。若言一念有多法俱故不許者。 種生現時有三法俱。種應非種。若言彼 計有次第故故非種者。容簡上座。有宗一
念豈分時耶。何得簡之。文論但遮常無 轉法。彼二.四.三豈常無轉。由斯未必遮 彼生等。然傍義簡理亦應通。
[0861b26] 疏。即顯現簡彼第七者。謂無性人現行第七 熏成種時雖果俱有。以種子果體性沈隱。 所以現七不名種子 問論云謂與現行
果法。簡諸現識不名種訖。論更何用下之 現字。何煩疏說云顯現簡耶 答若無下 現疑因無體及在過.未亦得名種。為遮 此事故置現言 若爾現中但攝二義。前
現行言已簡現識。下現字中應除顯現 答即顯現言釋彼第七非種所以。若不爾者 有何所以無性現七不名種耶 若爾論何 不言顯現 答若言顯現唯得一義失餘
二義故不言顯現 問顯現乃遮一切現 行。何但無性 答餘現闕餘非但此一。無性 第七唯闕此一。故偏簡焉。
[0861c11] 疏。現有唯在因者 問所生果法體既不無。 無非因起。何故現有獨處於因 答非所 生果一切皆有。如獨影境與見同種因可
不無。故現有言但處因上 或通於果。疏 中且據別總配法。亦不相違。
[0861c16] 疏。同在現在亦不相違者。雖因在生果在 於滅。然同現在。故亦不違果俱有義。准下 第三因在於滅果在於生。此中疏錯。
[0861c19] 疏。若爾種望種等者。因種在滅。果種在生。 應同種現名果俱有 設爾何失 若爾 種子生現。現生種二竟何別。俱果俱故。故
疏結云何為料簡 又違瑜伽。
[0861c23] 論。現種異類者。問何故前難分別論者。性相 同耶 答約漏.無漏言性相同。非據一切 或就彼宗。彼宗心體名之為種。相名為
現。不同自宗現行.種子。
[0861c27] 疏。見分緣見等者。即自證分緣於見也。是 見分體亦名見分。
[0861c29] 疏。即非因緣攝者。見.見同時雖名因果。不 是因緣。
[0862a02] 疏。若爾種望現起等者。類同種.種。但是因 果不名因緣。
[0862a04] 疏。不許後種生果故者。結無因緣。若其前 後後能生果。可有因緣。既多同起而無起 者。故無因緣。
[0862a07] 疏。種望於種類亦應然者。類同現行無二自 體一念得並 問本.新二種豈不並耶 答 若為因緣並即不可。本.新非因故並無失。
若爾新種設生現行。與本種現亦非因 緣。何不許並 答即一剎那二心並失 若 爾色種新應生現。望不障色有多並故 答緣未具故。又若生現有未窮失。
[0862a14] 疏。問若爾至體相違故者。此難意云。亦應見 道 摶 生新種。不以同時本有種子為因而 生。以相違故。
[0862a17] 疏。此不同時至種生種失者。此釋意云。此 摶 生種由世第一同時無漏種子引生。不以 同時無漏種起。故無同念種生種失。
[0862a20] 問。此 摶 生種何名新熏 答由世第一熏習 力故增無漏種。無漏種子引後 摶 生。 摶 生 所以得新熏稱。
[0862a23] 疏。即本有種至但三法者。本種.新現俱為因 緣生新熏種。此非正釋。本種望新非因緣 故。若據疎緣理亦無失。
[0862a26] 疏。由此別脫等者。由此同念無 摶 生種。却 證於前別解脫戒用增為勝。
[0862a28] 疏。前解即體增等者。即是四法同時之義。
[0862a29] 論。雖因與果至無自體故者。有義難云。因現 有用果非無。可說果由現因起。果在未 來體非有。如何現果由因生 答正由後 果無方說從因起
難因體落謝用常存。 可言果由因用起。因體落謝用隨亡。後果 無因不生起 有釋如下說云。觀現在法 有引後用。假立當果對說現因。是故現因 能引後果
破云不然。此種子義前後相生 因果皆實。彼說現識假名因果。不應以彼 而證此義 詳曰。餘釋有違理如前破因 生後果今略答云。以落謝因生後果。因無
後果可不生。現因體用既非無。後果有因 起何失。餘難類思。
[0862b13] 疏。為因既通種與有種者。前種望與現行 為因。後種望與種子為因。種能種生名為 有種 或復翻彼現能熏種名為有種。種
子與此有種為因。意明種子與現.及種二 為因也 問按無性論第二。釋引自果云。 今此種子是誰種子。答唯能引自果。所言 唯者。若於此時能生自果。即於爾時說名
種子。種與有種並無始故 釋。種謂種子。 有種即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能有種故名 為有種 又因名種。果名有種 前釋為 勝 此種.有種未生果前俱無始有故。對
引自名為種子。疏之所明豈不乖此 答 疏雖用彼種.有種名。而意有別。故亦無 違。
[0862b27] 疏。能熏生故者。種子是彼能熏現生 若爾 本有其義云何 答亦由增故 或相從言 總名生也。
[0862c01] 疏。勝軍如何釋此者。彼云無失。生.滅二相 雖同一世是二剎那。以為因果故亦不是 即剎那也。
[0862c04] 疏。復云何釋無種已生者。勝軍釋云。彼隨轉 理。非大乘義。復何失。至下具釋。
[0862c06] 疏。薩婆多與善法等與惡無記為同類因等 者。問按俱舍云。謂相似法與相似法為同 類因。三性.五蘊自部自地。唯與自地自部
為因。云何今云善望不善為同類耶 答 疏文言總。意談不善得與有覆無記為因。 以同部故。
[0862c12] 疏。遍行因等是異性果者。准有宗義。身.邊 二見是遍行因。體是無記。遍與同地五部染 法而為其因。五部染中既有不善。故得因
果成異性也 若爾云何得等流果 俱是 染故名為等流。
[0862c17] 疏。俱有因取異熟等果者。故俱舍第六云。謂 此與心一果異熟及一等流 問何故下云 俱有.相應得士用果 答士用果中而有通
別。別士用果唯是俱有.相應因得。若通士用 六因皆得。而但用力所得之果皆名士用。故 不相違。疏據通說。
[0862c23] 疏。此闕何義等者。問及答也。八非能熏故 闕果俱。
[0862c25] 疏。其無性人等者。乘前為問。第八不熏無 果俱義。第七既熏六義具矣。故應名種。
[0862c27] 疏。第八門中者。重明因相總有十門。種子 之義當第八也 問言引自果即色.心等 各自種生。第七相分云何生八 答是心相 故故能生心
問所熏種為一為二 設爾 何失 若唯一種云何生慮.非慮二耶。七相 八見有差別故。若熏二種能熏既一。種云 何二 答雖能熏一。由有本質熏二無失。
餘難思擇。
[0863a06] 論。外穀麥等者。問內外種子皆能為因何獨 言外假非實種 答按無著攝論說二頌 釋。具如疏引 無性釋云。又外種子若稻穀
等或有雖種而復失壞。若稊稗等或有不 種而復得生。云何內種非如外種有作不 作失得過失。故次答云。故成相違。以內種 子與外種子不同法故名曰相違。若內種
子與外種子有差別者。云何前文說阿賴 耶識是一切法真實種子。為避此難故說 外種內為緣等。由稻穀等皆是眾生感受 用業熏習種子。依阿賴耶力所變現。是故
外種離內無別 又世親云。謂外種子唯就 世俗說為種子。所以者何。彼亦皆是阿賴耶 識所變現故。
[0863a20] 疏。以重變故等者。其根種子第八變已生現 根時。復變現根。
[0863a22] 論。此種勢力生近果等者。問何要引為 答 按無性攝論第二具明。大略而云。若二種子 唯作生因非引因者。收置倉等麥等種子。
不應久時相似相續。喪後屍骸如 [病-丙+青] 瘀等 分位隨轉亦不應有。何者纔死即應滅壞。 云何譬如任運後滅。譬如射箭放絃行力
為能生因。令箭離絃不即墮落。彎弓行力 為箭引因。令箭前行遠有所至。非唯放絃 行力能生。應即墮故亦非動勢。展轉相推 應不墮故。既離絃行遠有所至。故知此中
有二行力能生.能引。
[0863b04] 疏。若爾空等至假法不論者。此質。意云。若假 是無故不須簡。無為應爾亦不須簡。真如 無為善言攝故。非擇滅等同生等故。雖善
等攝猶更別簡。假法雖無遮亦何失。
[0863b08] 疏。由此故應第一說善者。即前說言依他攝 假。此解勝也。
[0863b10] 疏。無明熏真如等者。自古諸德多為此計。 此論明簡。故知古非。馬鳴菩薩亦言真如受 熏持種。恐譯者誤。
[0863b13] 疏其無性人等者。問縱不言染亦非受熏。 何煩斯簡。答正取心王名為可熏體。第七 豈非是心王耶。由此但以染污簡之。
[0863b16] 疏。即成一種生二芽過者。如一識種色.心 兩處皆悉持之。熏既同時。勢力復等。後遇 生緣兩處齊生。故有兩識一時而起。處雖
有二是一識故名一種也 若爾何故下難 彼云即有多種生一之過 答理實而有 一種生多。多生一失。前後互舉亦無過矣。
[0863b22] 論。二有勝用是能熏等者。有說。業感六識之 中有勝有劣劣不能熏。論言不熏而據劣 者。若以論文無所簡別總說不熏。亦應法
執非能熏攝。名異熟故。故知業感勝者能 熏。勝者是何。謂受三分。捨受俱者唯是劣故。 故非能熏。苦.樂受俱名行相勝。是能熏也。
或捨受中復分三種。違.順.中容。中容不熏。 餘二能熏 復有說云。此中但遮第八心品。 六識異熟無非能熏。無別聖教說不熏故。
八無所熏可非能熏。六有所熏無不熏 者。又心.心所若非能熏即是所熏。何有心 法非能.所熏 詳曰。二俱非理。初師之義 斥如義燈。又約三受以辨勝劣。既非聖教
無乃意乎 若後師言。但遮第八餘並能 熏。此論應結唯七轉識可是能熏。何假須 說有勝勢用。既言勝等明有遮簡。又餘六 識有所熏故皆令能熏。第八心所亦應能
熏。有所熏故 又言何有心法非能所熏。 第八相應應非心所。非能所熏故。既有多 失。故不可依。
[0863c13] 疏。二種所生等者。自名言種.及業種也。
[0863c14] 疏。或此法爾等者。不須約彼二種所生。但 由無用不能熏也。
[0863c16] 疏。如耶見等者。問品類雖同增減有別。豈 唯增長即名能熏 答論言增減名能熏 者。二隨有一即是能熏。若不爾者見道已去
所生無漏唯增不減應不能熏。彼尚能熏此 何不許。
[0863c21] 疏。已前頓斷有得義不者。十地已前諸地之 中能頓斷不。此縱問也。易知不答。理准菩 薩有力可斷。一故意留。二不障地。所以必
無不至金剛斷修道惑。
[0863c25] 疏。一一地通三界所斷者。此言倒也。意說一 一地中能斷三界所知障也。
[0863c27] 疏。若有九品者。三界九地合為九品。非一 一地別有九品。
[0863c29] 疏。前解方成者。即第一釋唯增之義而得成 也。故疏自云今日為增。明不結成前第二 釋故 問雖生三界所緣無異。能緣行相
唯作一常。有何別因得成九品 答無明 漸增三界法爾有九品差。斯亦何失。
[0864a05] 疏。若以無性有情第七等者。顯前第二釋非 理也 詳曰。觀第二釋。不以有性.無性相 例。餘有此釋故敘非之 問疏二釋中何者 為優
答初釋為勝。有增義顯。若第二釋減 義難知。雖三界殊能所緣等。何為而有行 相減耶。故第一勝。
[0864a11] 疏。若相分相熏何法為礙者。有何法障不 令變為相分熏耶。障法既無。故得熏矣。
[0864a13] 疏。如自證分等者。若爾何故言見.相熏 答約用而說。
[0864a15] 疏。即是本識同此無妨者。說本識中種生現 行名俱有因。同此唯識。
[0864a17] 疏。如俱有因體至不能熏故者。結小乘因體 非俱有因 言不熏者釋所以也。便以自 義而顯他非。
[0864a20] 疏。非現望現為因緣攝同類因者。不是現行 而望於現為同類因。
[0864a22] 疏。依義為問者。義謂體義。以不可知而無 別體故不問也。
[0864a24] 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