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A Commentary on the Meaning of Treatise on the Awakening of Faith in the Mahāyāna 大乘起信論義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起信論義疏之上
沙門慧遠

[0175a06] 大乘起信論至極 利刀深淵立正 諸佛法身菩薩以此凡夫二乘
成聖莫不是故釋尊 殊勝超過須彌山等於 楞伽城中羅剎宮殿之中
其三如法論主論主問言何故靈鷲山中說 一乘法殊勝十地論
何故在此他化自在天摩尼寶殿中說 十地法門殊勝 如是說教眾多唯有一者聲聞藏二者菩薩藏聲聞法名聲聞
菩薩法名菩薩藏何以故知佛教有事有事佛滅度迦葉阿難 王舍城結集三藏聲聞藏文殊阿難
摩訶衍菩薩藏故知佛教 涅槃經十二部方廣 菩薩所持十一聲聞所持地持論
聲聞菩薩 結集聲聞行為聲聞藏菩薩行菩薩藏故知
大乘小乘滿修多羅毘尼毘曇 三藏四阿含修多羅藏五部
毘尼藏毘曇成實毘曇大乘三藏 涅槃華嚴修多羅藏清淨毘尼 毘尼藏十地阿毘曇
之中菩薩藏三藏之中 第三阿毘曇摩德勒伽 摩夷八識
行法諸菩薩 成德菩薩摩德勒伽 過目至極
運載 一法二行他用即是理法言行名為
明理二種總而言之 一乘無異佛乘故此 其實大乘
成立決定 十信真常 即是妙法師說論主不足
甚深不順煩惱我所大乘法應起信誹謗 隨分總持應當敬信
能信功德無盡何以無盡 誹謗罪苦始終菩提 心論勸發六度
發心修行如是 起信何故起信乃是 入佛華嚴經功德
信心海寶 拾取寶藏不得拾取信心 入佛法寶隨分修行解脫
佛法空無起信言論佛經之一 五明一切五經
印可名為維摩勝鬘 滅度聖人解釋佛經凡夫
名為佛滅度菩薩 所謂賓主因之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
論主龍樹 菩薩佛滅度正法大聖 無異七百大聖
聖弟子佛滅度 外道異端所謂仙人 二十過去因為仙人闡陀
自然衛世師第十八 沙門釋子號曰法勝外道 婆娑廣論西方沙門薩婆多二百五
毘曇雖然 婆沙廣論不能受持不得義理 達磨多羅廣論之中西方沙門
譬喻二百五十行造作 十一難解 退處中廣說莊嚴論主
有相教令退因緣 定性不定法體八百 跋摩造論外道
有相不得聖道毘婆沙沙門 曇無德成實論二十廣論之中 無相生法二空觀空得道
三論造論六識名相 眾人究竟 隱沒牟尼大意是故復出馬鳴 眾生非人
[@] 潛沒楞伽經起信論 無不八識常住修行趣入 七識眾人
湛然趣入如是中有第一致敬三寶第二 有法以下其所第三總結
迴向何故大事不能 三寶所有功德 迴向發願次第總結迴向第一中有
一者致敬不同二者 文解釋言論歸敬不同 三寶大智
法如十地論地持論 有意所以具足福田何故人法 法成禮佛
何故教主禮佛教主敬意 致敬二者加護
為生四者敬事五者眾生佛法僧 佛說
藉此 護者 如此金剛
菩薩十地法門四十 末法不易三寶 加護無由致敬三言
論主不足人造釋經 有所取信是故頂禮四言世間孝子忠臣
所為菩薩如是 造論解釋不致 造論五言勝者成實
三寶吉祥境界 致敬六言眾生三寶 令眾生三寶發心信解觀察供養
頂禮第三文解釋文中 致敬三寶二者 一行造論第一中有一行
一句佛寶二者法性明法如實修行一句僧寶第一 中有一者一行應身二者一句
法身歸命論主 命根要命三寶 身業頂禮佛足
命者十方 佛寶十方 廣義三世
左右最勝應佛十號 最勝如實 豈非最勝遍知應佛福智
成就眾人應供種智成就正遍知十號中略十號 涅槃今日如來正遍知
入涅槃勝鬘經如是說一句 名稱功德下次一句色身 三十二相莊嚴身故名為無礙
凡夫如來 無礙自在轉輪 三十二大人相不得自在
應佛自在無極之一色身下次一句意業救世者 即是因故
悲者悲者拔苦應佛 之一意業自下 真身應佛
應佛體用 身體法佛積聚 名為應用
身體相者報佛法體 報佛之一明法何故 三德應佛教主
真身理應齊論佛寶 明法法性自體恒沙佛法滿足改名理體
智論黃石 一切眾生涅槃法性 真空無可所立
超出真如十地論自體本來自體 真如不得
深邃猶如大海 大經譬如大海八不思議涅槃 之一理性自下一句
華嚴經 數量名為無量功德功用 功德修行所得數量
無量功德行法包含名為文言三藏 可行無量功德積集理法
行法教法何故 音聲不敬明法 自下一句僧寶如實
如實修行不足研習 修行此類非一自下 造論中有一者半偈二者
半偈立正令眾生所為 為己眾生造論意業 處處受生名為眾生自下一句
除疑猶豫正信對治名為何故諸眾生不得聖道 邪執諸眾
我見以為邪執正義 何故我見無我無住若爾何故毘曇我見
欲界眾生我見修道 故作道理自下立正 大乘正信
何故佛種不斷 修行常住佛果 信心諸佛佛種勝鬘經
即是其事自下第二中有一者序分二者立義分正宗分
勸修利益末代 次第二明 正宗分聖者造論造論
勸學不斷次第三明 二門分別一明經論不同二者 文解釋不同
相異二種一者 二者發起阿難稟承 末代如是可信
發起者如來說法 有緣發起 不如無有二序何故論主
造論佛語不同阿難佛語 如是我聞以為論主無有 然後造論不同如來大聖發起
以為是故 名為 文中一者二者
因緣以下第一中有一者 起信二者五分以下言論 馬鳴菩薩說法有法
說法八識 胡語摩訶 大乘信根
根本大乘信根何以 即是大乘即是最勝 近因正因所謂信心
報佛正因首楞嚴 佛性即是法佛正因是故總結 自下第二五分
因緣分可知自下第二 中有一者二者 多羅以下難解料簡分別初中
一者二者答言有何因緣而造此論 自下中有一者二者 云何以下有如
中有一者二者 第三以下所為令眾生離苦所以眾生常在三途受苦
既是不知造作惡行常在三途 無有甚為是以菩薩造作是非離苦得究竟
所以眾生不得不知善行是故菩薩善行知眾修行趣入 涅槃何故非得人天究竟
世間名利 一者菩薩眾生離苦得樂名利二者所為眾生我所
說法世間恭敬無上 菩提解釋 如來根本說理不了
諸眾生 不了以為了義皆是自下 第二所為中有一者善根
方便消息業者善根 以下凡夫二乘初中 善根成就眾生種性以上分得
何以知者佛性四句善根 善根眾生十信 自下第二善根方便
悔過禮佛惡業業障善護遠離 煩惱障使
使三障滅除小乘 不能大乘三障自下第三 凡夫二乘中有一者二乘
止觀 凡夫二乘凡夫有著 有著二乘
修慧自下第二初一二乘專念方便 不退得益不虛淨土常見
妙法信心增強不退自下 二乘利益慧益慧益不虛 自下第三總結因緣
初一初一離苦樂章眾生 離苦要是解理眾生由是善行
信心自下第二難解料簡中有一者二者中有 一者二者初中
所為眾生不等 眾生心不平行者 深淺不同不等
說經今日論主不足 不同所為不等何不自下中有所為
當機在世眾生利根所為以下 色心勝者三十二相
大悲大慈意業 勝者 口業如來一音
隨機不差不虛 說法華嚴如來一音演說眾生 三業不須
利根鈍根造論解經 利根佛說不須自下第二 如來滅後眾生
所為不等四句所謂有力無力初二 有力無力初中小解 眾生自心以下
中有無力無力不得如是以下正當
論文無不 廣大深法無邊小乘狹小 廣大深法無限
無邊序分立義分自下第二中有 立義分解釋分修行信心何故
三分一者說法次第說法者 義宗立義既定分別 第二解釋分說法非但
利益說法第三修行信心 二者說法所為三根 以上立義分中根解釋
修行信心說法 人中何不廣說中說理法 不得顯示行法
修行行令 初中表章釋義 立義分表章制定
所以大乘所以摩訶衍以下中有 摩訶
自體不賴 自體問曰萬法無有自性 樂德無生如是一切何不
萬法一體無異 無賴若爾用以 無異無賴
無體四微 真法之中同一 如是一中全體全體
他用為己為己真法同一 互相捨離 父母各各無常彼此即是
無常一體彼此湛然 我所說法非一湛然常住 非一如實各別
是故隨事名義一味 然則無有即是 如故無不差別即是理體
自下第二中有 釋義初中一者何以 初中三句法體心下
立義 眾生心受生名為眾生 名為眾生
其三心法 即是命中真心問曰何故 名為
名為一切世間 出世間如此諸法 眾多染淨世間
出世以下立義心理 據此顯示摩訶衍即是大乘 何以所以出世法
第二二義 心真如相者即是第九第九諸法 摩訶衍心生滅
相者第八識第八識隨緣轉變 緣故生滅因緣何以知者文中 摩訶衍體相用正義相隨
一心第九隨緣 第八識上心二義第八識隨緣 出世諸法原故
八識二識體用 八識心生滅 染淨勝鬘
了知自性清淨心了知 煩惱了知自性清淨 心真如本來無二用大二種
二種二者 持用緣起依持真心能持 真妄不立勝鬘藏識
眾苦七法不住不得苦樂涅槃緣起依持隨風
波浪是以不增不減即此法界 五道名為眾生如是二種一者隨緣二者隨緣作用
修行對治妄染 本來隨緣是故 法佛因果問曰修行
何故因果 問曰若非今生何故隨緣 名為湛然一味
因果作用但是理體無有 對治是故方便
報佛因果但是一中分為 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世間 出世間說理
諸佛 諸佛緣故菩薩 如來地正因菩薩修行
成佛自下解義 自下第二之中 正理無有顯示正義立正
次第對治邪執是非 次第發趣如是 顯示正義以下明初
中有一明一心 正義第二中有一者略釋二者 真如一法以下初中
一者二者略釋 云何以下一心 一心一心就此
名為二種云何 第二心真如第九 心真如心生滅第八識隨緣
心生滅六識 七識生滅不是若爾生滅 何故如是生滅法體
法體生滅 常住問曰真妄相違無相合理 一心答曰終日不妨
全真終日不妨實法 無有假名無有 有為二義
何況真心二義問曰何故心生滅二門 攝一切法二義心真如
出世間一切法心生滅世間 二義心真如 世間出世間一切法心生滅何者
真如隨緣染淨諸法心生滅成行 自下第四云何
何故二門攝一切法一心二義 二門相離分為 自下第二中有一者
心真如二者心生滅以下 復次真如自體相以下 體用所以心真如門
立義心真如心生滅門 生滅因緣心體眾生現有 是故第三初中一者
真如二者真如以下真如空有真如初中一者真如 二者問曰以下趣入方法初中
一者真如二者一切諸法 妄法是故一切法真如法體 有相四者一切言說假名以下
法相五者真如以下真如以下真如一切 以下總結大概真如
妄法正宗初中一者 明體二者所謂以下即是 一法一心法界
相者恒沙 佛法諸法不大 諸法
所知名為 種種法門明體 第二諸法何為所謂
心性何為諸法不生 湛然不退名為不生不滅 真如不生諸法自下
二明妄法中有一者二者 離心以下一切諸法生死妄法 一切無故
妄念差別無明妄念 有無真如生滅空中 眾生如是無明
非有起種業受種種 金神方知豁然 所以眾生輪轉生死
復生自下 離心七識心念一切境界 相者生死境界妄念
無妄生死下文 生法心滅法滅三界虛妄一心問曰何故八識為生何故妄心
妄心真識即此法界輪轉五道名為眾生何故 即為故云
自下第三真如有相中有明相是故 不生不滅自下
中有一者畢竟 自相一切法真如恒沙 以來清淨言說
相者不可以生死 不及離名字相生死 涅槃涅槃無名離心
相者意識對法境界 非身一句非意識六識 自下自相畢竟平等
優劣無有變異變易生死不可破壞分段生死二種 生死平等自相自下
一心無餘 一心 總結自下第四妄法
中有一者明相二者不可得 一切言說言說對上 言說假名無實生死
不得無實 無實推求不得無實 妄念有所
境界相應不捨對上離心 自下不可得生死 迷人解理終日不得不可
自下第五真如無有 相者謂言言語道斷
理體自下 釋名論主何故真如心法 真如無有
諸法無可 恒沙佛法差別名為 生死彼此差別定性無可
無有 何故無可一切法如故如故如理一味差別
無相如故自下第七總結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妄法 心念相應真如自下
第二趣入方法中有 中有一者二者諸眾生如是離心
自下行人辨正諸眾生 行人修行 證入云何隨順修行何為修行
如理隨順證入 離念云何真如中有 一者修行方法離念趣入
一切法諸法雖說無有 雖說 主言其所說法
不得聞慧 無能可念修行人名 所行法名可念能所
解理 得著真如世間 修行
隨順前行 名為名為修行決定 問曰離念修行人
大修行人理會皆是大行中說聲聞無數劫修行不及菩薩 名為自下第二
真如中空二義中有一者表章 二者復次真如 名為復次言說分別
之中不得空有名相言說 空有言說二種 二義云何下列略釋
究竟空義真空諸法 究竟自體具足 無漏功德心體諸法湛然滿
妄心具足一切煩惱具足一切三昧智慧神通解脫陀羅尼功德 不空以下第三
空門不空第一中有一者 二者真如以下 以下
染法相應 本來無妄應真
無有無似名為空也何者萬法皆是別無 障礙即是真空妄法
不得成實染法相應差別虛妄 染法所以染法上下優劣
不同真法彼此平等一味 而言所以染法差別妄心 所以真法差別無妄
虛妄心念自下第二 經本中有一者有無 二者一異相對
相對四者大小相對五者彼此 眾生心 一句何故
論主不備具有 之中具有一句 真如自性非有
第一句非有 第二無故其所 世間有無然則非有
第三淨法滿足無相第四 真如湛然其所然則 合相可取第五非有
顯然後五相同非一相者 實法一一非一 常法皆是之外無得
相者 皆是同一 一者無不終日
非一非一相者 自相相離相者猶如
醍醐湛然滿青黃 心識大小長短真法 萬法之外
自相相者無生 問曰 空也相者真法
生死法相不可得名為 自相別自不生 即是相者
相者大相假實 別異真法無有優劣差別
等同一味不得 成實真法即是
何以無常不得 大相相者大小相者
萬法別無障礙 真法真諦空也問曰妄法 四微別無障礙
何故別無答曰真法之中 即是之中 障礙問曰
若爾 爾時常總
別異無障礙彼此 相者心境異心雖是一體
所知 第五一切法不得 第六妄心乃至
經本第六乃至 一切眾生妄心分別相應 自下第三
何故妄心無可真法湛然妄心不得空也自下第二不空
中有一者不空 無有以下以下 法體空無即真
常住非但一心恒沙淨法滿足無缺 不空滿足有所 無有可取非有何故
相者離念境界自下第三 相應證人言說不及證人 真識法界恒沙佛法
同體相成不斷不異 諸法同體互相無有一法 自性無不無有即是
一實無不即是真實常樂 法界體性古今不變湛然

大乘起信論義疏之上

大乘起信論義疏之下

沙門慧遠

[0182b26] 自下第二心生滅門中有一者 以下廣說心生滅 如來藏第八識生滅
第七識言依同時相依 有所之中 第八識三句所謂不生不滅
常住隨緣無常 之一生滅和合隨緣 和合之一非一
常住令和 隨緣以此三句第八識阿梨耶識 梵語名為在生
名為藏識一切淨法故此 經論非一自下第二
中有一者解惑根源二者 復次生滅因緣相者以下真妄依持 復次以下染淨熏習
初中一者略釋二者云何以下 以下 二種
略釋生死涅槃根源是故 名為自下覺者 修習解故
心神對於無明 不覺無明七識以為不覺自下第三中有一者
二者不覺以下不覺 復次不覺以下料簡同異所以料簡 一體中有不覺二義是故第三
同異三句 不生不滅不覺 生滅和合生滅同異
非一第一中有一者 八識生死根源二者復次本覺 八識佛果根源復次
理體第一中有一者二者覺心以下究竟究竟 照行照行是故
一切眾生以下總結真妄第一中有 本覺二者始覺以下 始覺
初中一者出體二者法身以下 釋名初中一者二者離念 相者以下題名
第八識心中名為 離念名相境界超出妄想 自下第二釋義離念相者
虛空界太虛真實法性虛空太虛無有生滅 無常真識終滅
之中真空非空非心非空等虛空界遍一切處非心 淨法湛然真空問曰有法還滅
太虛無法云何有對 終歸滅盡有無無常
何故涅槃經常法虛空 法性虛空何故諸佛行體不滅法性
不滅湛然 太虛太虛 問曰云何得知
文殊師利菩提 太虛佛眼所見文殊白佛虛空 諸菩薩修行文殊依法
虛空住最勝以此太虛 滅法明知無常法界 種種差別不同相者
即是如來平等法非但眾生 諸佛以此為原故即是自下第二釋名中有一者二者
何以釋名所以言依法身本覺 自下第二釋名何以 所以始覺修習以後起始有用
始覺以此 自下第二始覺中有一者本覺隱顯藏識藏識
對治淨法 如來藏法身 二者釋義何故同一本覺始覺
本覺故而不覺無明真實 不覺對治然後 始覺自下第二究竟究竟
一者二義二者云何以下 是故修多羅以下 原故究竟成佛
原故究竟 之中已故究竟覺自下中有一者不覺二者心下
究竟覺初中名為凡夫覺者第一四相中方
解故二乘初發心菩薩 第二位無異相者四相 相中初發意
無異相者異心 無異云何觀行一者生空觀察無我二者法空
觀法虛假無自性如觀觀察 非有云何觀法非有一切法 猶如幻化有法無法即非
有法即非然則 無為非有無非無可 非有無為有無有無不可得
進退推求無法可取境界既然心想 三觀二觀二乘 通論三乘以此
分別執著十使本末 無明計名字相下文執相應染 菩薩種性菩薩
如法菩薩念住無住相者第三 初地以上四相住相一切諸法 無住云何觀行一者
觀察三界虛偽如夢所見 有無有想畢竟無法可得二者妄想妄想心虛構自體而立
真實一切法真實 緣起集成畢竟無有一法妄想 一法妄想妄想心理以此
分別相者分別事識 初地六識解惑云何得知 初地菩薩二十五三昧二十五
二十五有分段三界遠離 六識涅槃經出世間 大智宣說初地菩薩位菩薩捨離
肉身法性身六識 十地問曰六識初地初地以上 使六識云何得知見聞答曰
事相六識七識無漏所得法身 真識緣起法是故見聞 問曰法身見聞覺知
差別其事分別事相 取法法身所見無法 自心如夢所見自心相分
真識見聞 七識妄想緣起法 分別真法分別緣法不能
法身妄想心照明清淨法界自心名為見聞非分別知菩薩地滿足 便第四第十滿心
相者四相初生一切法 以來無有云何觀行二種一者 生死涅槃真識證實
本來無妄妄想生死 法相二者實性 真識如來藏法界恒沙佛法同體
相成不斷不異諸法 同體相成無有一法自性無不無有即是如如
無不即是真實常樂法界 體性古今不變名實 離微七識無明滅
問曰修習何故答曰解故不得成佛解故斷惑解故 終歸滅亡云何得知涅槃經四相
譬如男女大小滿猶在 煩惱明喻智慧法身
之中究竟覺自下第二究竟覺心性真識 常住始覺究竟覺覺心
圓覺自下第三 中有一者究竟二者 究竟覺是故修多羅楞伽經
無念七識名為七識 佛智 始覺無念始覺
一切妄法無有可知而言知者無念究竟覺自下第三總結中有不覺二者無念以下
第一中有一者凡夫不覺二者 得無以下究竟覺初中一者總結是故一切眾生名為二者
所以本來念念未曾分別 無始無明本來 無始自下第二
無念知心生住異滅自下第二 中有一者始覺二者四相 以下本覺無念無始
不覺始覺始覺 本覺本覺無有始覺自下本覺四相時而毘曇四相
在前成實四相前後非一自立如夢所見 實體本來平等同一本覺上來
生死根源自下第二佛果根源 中有一者二者云何以下復次 本覺分別二種相者
同一隱顯真識 今生本覺相離一體二義名相云何以下
中有一者二者 相者法佛不增不減古今湛然 淨名不思議業相報佛
無法不思議修習造作不思議造作 一體二種自下
釋智業相初中一者 二者云何初中一者二者和合
以下智淨相 法力如實修行 滿足方便方便善巧方便
自下和合識相六識 相者七識對治六識 自下第三其所理法
自下第二釋義中有一者 大海以下如是眾生以下 一切心識皆是無明七識
無明和合識相無明 覺者真妄 法常不可壞自下
大海水喻第八識風喻無明 水相不捨真識無明集合 無妄
無明滅七識 真識性體常住如是眾生以下自性清淨心合上海水無明
無明無形相者合上水相 相離合上 無明滅相續合上
合上七識 楞伽譬如海浪 風起無有斷絕藏識
常住境界種種騰躍 大海風飄水性 名為常住常住水相隨風
真識妄想境界真性不變 不變真相無始妄想發虛 七識海波經本之中境界
何故論主無明境界 論主無明飄動真識無明七識
境界六識自下第二 中有所謂 境界以下
無量功德報佛 眾生應佛修心具有自下第三理體中有
一者二者云何以下復次 相者本覺相者相中 四大同一
虛空等法性虛空 無勝無染無障礙一一
之中如實空鏡真如遠離 無法本來 眾生眾生無故覺照
雖是一體心法不同而言 真諦覺照法性即是 何故以此
真心因此心緣熏習 熏習一切世間一切諸法
不出無邊不出 妄法敗亡 真法
有無不出有無 有無陰界 陰界
為何常住一心何以一切真實 無法一切染法不能心體 常住不能不動
具足無漏眾生淨法 眾生修善法出離鏡智淨相真法出於煩惱出離不空
恒沙淨法湛然滿煩惱煩惱障 智礙智障二障 二障分別和合
七識緣熏習鏡 不思議業相修習得名熏習 依法出離遍照眾生心
修善報佛隨念示現應佛 之中 無上自下第二不覺中有
不覺二者復次不覺以下 轉生初中一者不覺二者 不覺以下真覺初中一者
二者不覺 無明別名如實知如法一者明體真如無二不覺
第七識染心而言 皆是而言不覺根本無明染心業識以後乃至相續識
真覺妄法孤立 真妄不得 諸眾生二諦不知
出生迷人 無有真識不得 勝鬘如來藏
藏識不得苦樂涅槃自下眾生 合上迷人合上 無不覺者合上
自下第二真覺中有三句一者 不覺知名 二者明體不覺
真識皆是真相 不覺真覺自相自下第二 轉生中有一者二者云何以下
無明以下復次不覺 相者根本無明心心 不覺相應
七識云何以下 中有六識之中 相應二相六識文中
一者相應二者境界以下明相 無明業相無明其所不覺 能見相轉識
外相名為三心境界相 現識妄心妄作境界顯現 境界以下第二相應
相者相應合為一類智相 分別染淨違順差別 相續相智識境界
境界分別不斷海波三世 因果不斷名相執取相十使 根本無明計名字相所謂五見
煩惱通論十使皆是合為煩惱 起業相煩惱種種 相者業受七識
六識自下第三無明 一切根本染法皆是不覺 無明自下第三復次
不覺料簡因果非一 中有一者二者云何以下 相者以下第三中有一者
二者初中 二者如是無漏以下是故 以下譬如瓦器第七識種種
妄法微塵性相真如 是以無漏無明七識真如 合上微塵性相自下第三引證
修多羅 明理涅槃 一切眾生本來常住涅槃菩提真識
無餘相者 畢竟無得既已無得無色可見無色自下
無色相者何故利益眾生真智不空何故非理無色
智相不可自下 中有一者二者如是無漏以下同異大意真妄二識同異
無妄真妄 中波同義水波 非一自下第二復次生滅因緣
真妄依持中有一者真妄 依持二者無明以下轉生 所知染心以下
七識分齊四者染心 以下二障五者復次 生滅相以下分治
初中一者 轉生二者云何以下轉生復次生滅因緣相者所謂眾生
第八識意識六識 一切境界發生六識事識
了別六塵事相境界意識經本之中 名字分別事識 業識現識真相分別
六識分別六塵事故名分 即此六識六塵不同七識 外相名為業相現相第七識
六識二攝真相第八識名字自下第二 中有一者七識二者是故三界
以下七識生死根源復次意識 六識初中一者略釋二者 以下云何設問
阿梨耶識名義 有無生死根源無明 根本無明
非有有無不覺 業相見者 現相境界智相起念相續
上來何故 七識七識是故自下第二中有一者二者
云何以下 業識無明便妄念不覺何故無明根本
恒沙中說轉識業識 外相名為轉識現識 轉識境界自心名為現識
無有前後境界一時 以此未有境界心識何故 法塵理實
五塵法塵五塵推求無異智識 現識中分染淨違順差別
智識智識境界 心心境界分別不斷 能持三世善惡因果
第二是故三界以下七識根源中有一者生死無體妄心二者 云何以下其所知世間
四者是故一切法以下無體 初中一者二者是故 五心相生生死
三界虛偽唯心如夢所見如鏡中像無有自體七識 八識離心六塵
云何設問發起一切法生死諸法真識孤立 妄念妄念第七識
生死諸法妄念 正體諸法一切分別分別自心 自心真相真識眾生
緣故一切心識分別真理分別自心別理不見無有分別無能無相
不見生死無體真諦 道理如是二諦宗要自下第三 生死無體當世一切一切
眾生無明妄心住持正體 無明無明妄心業識以上 乃至妄心六識生死
住持自下第四無體是故一切法 無體唯心 生法心滅法滅唯心
自下第三六識復次 意識六識即此相續識凡夫取著 我我所根本無明種種
隨事攀緣計名字相根本以下明末見愛煩惱增長 五見自下第二所知
中有一者二者何以 是故以下總結無明 業識以下
無明自下明知不同 一者凡夫二乘一向境界二者十信以上發心始覺觀察
初地以上乃至十地四者諸佛 真妄緣起相生可知自下所以何以本來清淨有無
真識隨緣無明無明 為無明所染有染業識以下名為 有染不變相成真性
勝鬘自性清淨心煩惱 諸佛 所能是故以下是故
知者所謂心性體性 無念名為不變一法相應 忽然起名無明為無明所染
自性清淨自下第三 斷惑分齊中有一者分齊 相應以下相應相應初中
一者六識二者七識 一者執取相二者計名字相對治意識相應二惑
中說空心名字小乘見道 大乘之中十信執取相小乘 得無畢竟大乘之中種性
中略名字六染心 無明其餘皆是染心 七識一者相應執取相
相應種性對治小乘 無餘大乘初地二者 不斷種性以上乃至初地
相應染具戒第二無相 方便無相方便 無相方便現色不相應染自在
第八佛土名色自在見者 心自在地第九初心 自在第六業識菩薩第十
一法根本無明地前 以上佛地窮盡勝鬘無明 對治七識
初地問曰如來地中斷無明業者斷惑 二種一者正斷二者正斷
如來地 第二相應相應名義不同 毘曇心數同時心王
名為相應成實論心數前後 心滅名為相應大乘 中心共相名相
心念用心 心體 相應不覺別異
心體以為無明外緣全體 全體別異不同相者體用無異可心境界共相
相應現識以後相應 知識之中染淨分別名相 無明相應業識以後相應
恒沙應當廣論二門 分別一對心識相應相應 明相相應對心
事識心所六識二者識心第七識真識第八識事識所有煩惱 二義相應煩惱
相應 相應心體別有心王共相相應
之中二義 中根四重相應末後重名 相應不異相應
妄想心以為煩惱別有煩惱 相應相應問曰何故 相應有時作意
共相 相應真識之中真妄和合名相 真妄性別相應相應
相應無明無明 四住無明住地 相應勝鬘相應無始無明住地
心體無明相應無明 相應勝鬘煩惱剎那相應 相應云何
現識相應染智識相續識 相應染然而無明有無 相應問曰若爾勝鬘何故一向相應
答曰別無四住 唯心相應細分二義 相應同體相應
心中一家使定心相應一家 使相應不可偏執四住 一向相應勝鬘
四住剎那相應明相 相應自下第四二障 二障根本無明以為智障業識以下
煩惱障二障廣論二障諸眾 生死網羅根源 聖道
一者煩惱障二者智障二障一者四住煩惱煩惱 無明住地以為智障二者
無知以為智障無明 無明二事無知無明 無知煩惱障分別
以為智障四門分別一定 三明相者 得知四住煩惱煩惱障無明住地以為
智障勝鬘經對地持論勝鬘經 二乘四住不斷無明住地 中說二乘煩惱障智障煩惱
勝鬘四住智障 無明住地故知四住煩惱障無明住地 智障
何故四住煩惱障無明 理實二障差別隱顯 隱顯四住煩惱
煩惱異心 無明親近
智障任性無知不能招集 煩惱障二階第一大小相對分別二者
出世間相對分別大小三門一者隱顯二乘煩惱菩薩 滅智二乘不分智障
是故不論菩薩除斷煩惱 是故二者優劣二乘煩惱菩薩二障
聲聞緣覺煩惱障智障菩薩 種姓具足據實通論二乘菩薩 大乘世間出世間相對
名為世間初地以上名為出世 分別四門地前菩薩 二障一向初地以上二障涅槃
宣說地前煩惱二者隱顯 前世煩惱初地以上智障 優劣地前煩惱地上
四者據實出世二障 如何煩惱障中有其二一者二者 煩惱地前煩惱地上
之中二種一者正使作意 二者餘習任性正使煩惱聲聞緣覺 乃至習種性以上
乃至畢竟故地阿僧祇 解行歡喜地增上惡趣煩惱不善 正使名為增上名為歡喜悉皆
之中二種一者正使作意二者習氣任運正使煩惱所謂 菩提初地次第斷除不動地
故地第二阿僧祇第七 微細煩惱斷滅以上 故地第三阿僧祇斷除習氣最上
智障之中二種一者二者 法名不能以為如來藏以為不能
以為無明地前無明地上 無明二種一者 相者妄法
不知建立 無性因緣相 無明聲聞緣覺乃至窮盡
無明習種性以上乃至初地斷除 無明二種一者實相二者實性 無為其實不能無為
如來藏恒沙佛法真實其實 不能無明不定初地以上乃至
順忍以上實性是故 證得無生忍涅槃九地 是故聞見佛性十地以上實性
是故眼見佛性二障皆是始終 第四煩惱 心解脫斷除智障慧解脫云何
分別一者隱顯煩惱障諸佛 世諦斷除智障真諦慧解脫何故 煩惱事故煩惱世諦煩惱
一切 無明真諦無明 一切二者
分別煩惱障愛心世諦智障無明斷事 無明二諦

大乘起信論義疏之下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4 No. 1843 大乘起信論義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