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Treatise on the Mystery of the Mahayana 大乘玄論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玄論卷第三
吉藏

[0035b09] 佛性十門

[0035b10] 大意 二明   正因 釋名 有門 內外有無 見性 教門 料簡

[0035b14] 由來已久圓珠沈水 不同三乘 羊角
得所鄉土 不知無明還原 佛性

[0035b20] 第二古來相傳佛性不同大有十一以為十一有名 不復第一
正因佛性正因諸眾生 六波羅蜜正因諸眾生 眾生正因佛性一切眾生
佛性故知眾生正因第二六法 正因佛性故經云六法六法 即是五陰假人故知六法正因
佛性第三正因佛性故經云 有心必定當得無上菩提心識 無情研習必得成佛故知正因
佛性第四不朽正因佛性 正因何者明神 不朽正因第五
正因佛性一切眾生無不 實有以此 正因正因
正因故經云 如來藏不得苦樂涅槃故知 正因佛性第六真神
佛性真神成真故知真神 正因佛性第七阿梨耶識自性清淨 正因佛性第八正因
即是第九得佛 正因佛性第十真諦正因佛性第十一第一義空正因佛性故經云
佛性第一義空故知第一義空正因 佛性河西道朗法師曇無讖法師 涅槃經親承三藏涅槃義疏佛性
中道佛性爾後法師 涅槃乃至佛性 悉皆涅槃以為正解豈非
無有 是故應須一一 得以正因不成豈不 正因大略十一
無有不復十一大明不出何者第一眾生正因第二六法正因不出假實
眾生即是假人六法即是五陰假人 正因不朽 真神阿梨耶識體用真偽
不同心識正因得佛 真諦第一義空 正因今次第一眾生
何者眾生而言以此為正因 菩薩我相人相眾生相 如來眾生即非眾生正因
眾生相菩薩得以 正因故知眾生皆是妄想 妄想顛倒正因眾生
昔日眾生 眾生便正因佛性 眾生正因若爾
眾生正因眾生以為 正因若爾眾生正因 正因佛性
可言佛性云何眾生正因 一切眾生佛性故知 正因佛性不然眾生佛性
眾生佛性眾生佛性 一切眾生眾生一切佛性 不得故知眾生佛性不得
眾生佛性第二佛性 六法六法 佛性六法
何時六法佛性六法 六法佛性六法六法 佛性明知不解讀經
以致中有五家 皆是體用第三 正因佛性不然有心必得菩提
有心必得菩提何時正因 于時有如 佛性佛性分明
佛性豈非 不朽悉皆 大涅槃經處處佛性是故
佛性涅槃何處不朽 正因佛性勝鬘經 不得苦樂涅槃
佛性所以眾生何時 正因佛性 如來藏如來藏所以眾生
不然即是如來藏如來藏即是佛性佛性本來 寶藏如來藏
未有令眾生豈非語者人證如此光澤 一時如此
不可乃至第八阿梨耶識佛性 攝大乘論無明生死根本故知 七識乃至設使無量
佛性何以皆是有所五眼不見 第三正因佛性不無 得佛正因
世諦真諦 第一義空正因佛性真諦第一義空正因佛性摩訶
涅槃第一義空 佛性下文不見不空名為 佛性故知中道佛性不以佛性
真諦佛性法師法師真諦佛性承習無有 師資不可正因
古舊多用若是即是作法作法無常佛性 佛性僧正
師資相傳學問師承 得佛正因佛性承習正因佛性弟子
得佛正因佛性豈非 不可通論十一得佛 得佛義通十一
三重第一有無得佛成事無理二邊
第二三時得佛有理 不用有理
未有有理則是 未有第三法稱 得佛當即
早已有理 空有不可而言 有理二見
無道豈可二見顛倒正因 三條推求不可得非唯十一 何者正因
一往眾生正因眾生正因 六法正因六法正因乃至
正因真諦正因俗諦 正因俗諦正因故云 正因佛性治病
故此眾生 眾生 即是正因是非何者眾生
眾生眾生眾生眾生 豈可豈可豈可 無非眾生何為
正因乃至六法真諦如此 正因佛性具足 便正因

[0037a21] 第三佛性應須眾經由來 阿含經佛性故云 眾生聲聞辟支佛
阿含其餘佛性 分明如是眾經佛性亦復 光明了義即是大乘即如
即如華嚴經菩薩隨喜不斷 如來不斷佛種發菩提心華嚴性起即是佛性寶王如來
離世間入法界前因 因果華嚴佛性有果 因緣因之與果
佛性即如涅槃 有果有果涅槃經 處處佛性哀歎瑠璃
具足佛性如是如來 佛性乃至師子吼迦葉廣明佛性 顯然引文師子吼
師子吼菩薩問言云何佛性 名為佛性如是佛性如來次第 第一問言善男子云何佛性
善男子佛性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 一往第一義空以為佛性第一 空名智慧豈不由來
不見 智者不見 不見不見不空不空
不智遠離二邊中道如是二見 中道無常中道豈非 佛性是以不空常邊
不見不智如是 中道佛性是以佛性即是三菩提 中道種子是故第一義空名為佛性
不見不空不見不智無常 中道以此為中道佛性以此 十一第十二正道
其間而言第一義空 佛性由來第一義空第一 智慧
由來智慧明智 道義中道中道 二諦不住平等
假名如是中道佛性 佛性之中中道第一 第一義空智慧智慧
金光明諸佛行處金光明諸佛行處 光明名為智慧智慧 佛性佛性涅槃

[0037c11] 正因第四正因 車輪無始三世 無始即如涅槃十二因緣
不滅不一不二不常不斷不來 佛性有果有果 是以無始四句
即是境界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所生觀智境界 觀智因而十二
因緣因而 皆是三菩提 因而名為即是
菩提涅槃以為菩提即是 涅槃即是無始 何者所生觀智因而
因緣因而 因故無始第二三世始終 三句一者即是境界
佛性二者即是 大涅槃 即如三菩提
境界 所以名為始終 後說三句正因未有正因
四句後說三句並非正因未知何者 正因四句因果因果 所以然
有果有果正因乃是正因 三句
乃是故經云 名為佛性四句第五正因三句第四正因
所以佛性因而境智二果與果正因
因果即是中道名為正因 中道正因佛性故經云佛性三菩提 中道種子所以佛性即是中道種子
得以中道因為種子道義 應須眼見師子吼正因佛性 因而因故
二果菩提涅槃二果並非 正因正因因果所以 二果皆是若非乃是正因
並非正因乃是正因菩提涅槃並非正果菩提涅槃乃是 正果若爾佛性何者中有
正因豈非菩提 二果菩提涅槃名為正果豈非佛性佛性
所以然名為佛性便成性 名為名為 而今佛性
所以不為

[0038b08] 釋名第五釋名二種通名別名通名不同三家第一佛性皆是 覺者改為
所以覺者遷改不得名性眾生當得佛性 佛性第二佛性
第一一切眾生 佛性云何無有眾生 必當改名第三
解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