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sheng Fa Yuan Yi Lin Zhang 大乘法苑義林章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六


三寶

[0343b15] 三寶分別一明種類出體釋名廢立差別

[0343b18] 種類種類一同 三乘真實住持同體勝鬘經 歸依第一義究竟歸依無異如來
無異歸依如來三歸依涅槃第十 三寶常住真諦即是諸佛最上 誓願三寶相者
所有禁戒具足不能二乘菩提何況大菩提即是 乃至佛性即是法身同體

[0343b26] 涅槃經第五佛言憍曇彌供養供養供養具足供養三歸摩訶波闍波提眾僧之中無法
供養眾僧具足供養三歸 我語供養解脫 供養眾僧受者供養是故三歸 善男子如來
如是諸佛境界聲聞 所知

[0343c06] 一乘勝鬘經一乘道法得究竟法身一乘法三乘 恐怖歸依究竟歸依顯揚論說
善逝善說三身無畏教法上乘 真實牟尼至誠佛地論稽首無上福田三身二諦一乘
十方佛土唯有一乘法三乘勝鬘經度世無依世間後際 無盡歸依常住歸依如來
一乘三乘 經意三乘三身名為佛寶 教理一乘方便一乘道法
歸一雜集敬禮如是大覺尊妙法聖眾三佛差別功德法寶自性
僧寶修學所生 一切三寶安慧天親 有力聖眾攝論
稽首大覺諸如來妙法聖眾三乘

[0343c25] 真實三身佛寶一切無漏三乘法寶一切 三乘聖眾名為僧寶大小乘
三寶第五沙門 沙門三乘無學大菩薩不假 一切法知見攝受利樂
有情名勝沙門勝義 沙門勝義世俗 沙門有成別解脫
異生乃至具足世間正見變現宣說開示聖道下品沙門預流第二一來第三
第四十地菩薩第五沙門 沙門有成別解脫軌則所行 具足活命大菩薩
有情具足修行到彼岸 沙門名為世間 福田異生
正見聖道名為異生 名為沙門得名世間 福田真實三寶異生不然
聖道現前斷滅煩惱無諍外事和合名僧沙門聖道無諍 名僧沙門種類
真實僧寶 僧寶理事 和合云何名僧福田僧寶二義
異生福田僧寶異生二種沙門 僧寶和合不然說中 後說

[0344a25] 住持世尊最後般涅槃忉利天安居說法優填以為供養忉利
起立禮拜迎逆世尊摩頂 住持佛事五世 中有住持未度者
得度因緣即是舍利 住持佛寶佛滅度三時 名為正法
名為像法無餘名為末法教行 有漏文字住持法寶無漏 真法沙門異生
末法住持住持 沙門第四名為 真實墮在福田無慚
正法死屍清眾應當 大師 弟子有無舍利
我法敬信無邪 正法讚歎 業障皆除三寶
外道輪王不及 有情有情如是說我法 鬚髮毀辱出家三世
諸佛慈悲護念是故諸佛有無 禁戒聖法邪見 三乘一乘如是破戒惡行
有情惡見弟子 地獄如是死屍 同事臭穢熏染聖法弟子
善根地獄是故初三沙門道中破戒正見親近 承事聽聞法要親近惡行 苾芻無慚得名住持
僧寶上座第四 苾芻根本 破戒惡行苾芻和合 所得律儀不斷乃至棄捨
尸羅白法香氣隨逐國王無有 律儀輕慢非法 雜穢清眾不捨一切在家白衣性罪如是其餘遮罪
即是無慚無慚善根住持住持善根住持

[0344c13] 第二出體同體三寶淨法界真如 法身涅槃經即是即是 虛空虛空佛性佛性法身
無垢稱入不二法門品寂靜佛法僧 分別佛性即是法性 如是三寶無為相與虛空等諸法
不二法門三寶 三身自性三身 三乘無漏教理四法 音聲名句文身二諦
四諦二種根本智諸法實性 二空後得智十六 三乘二利
無學所得轉依雜集 真如理法無後得所大乘十地二乘 修行大乘有為
化身法攝法體如是 理法修行行法無學 轉依法寶所有言教教法
差別法體名為法寶五聚 其所應名僧寶五蘊 法身佛寶僧寶
差別三乘聖眾名為僧寶 無漏方名僧寶 菩薩聖位多同獨覺天趣
種類報恩鹿 五百太子出家修道同一辟支不從名為獨覺多同出名
上二界六欲天二果四果出家無諍種類名僧不同有漏無漏供養
罪福瑜伽六十四歸依三乘見道聲聞一地二智四果五功證得見修究竟獨覺
乃至大乘非凡 增長修行出世間我等 二乘聖者世間一乘根本
所有三寶不定種姓方便一乘三寶法花經鹿 牛車化城方便勝鬘
正法正法波羅提木叉毘尼出家 具足六處大乘初四 一乘方便二寶一乘
一乘種姓法僧二寶 等等一乘攝論 中說三乘三身佛寶三乘 不須其他受用自性身
大乘佛寶變化二乘佛寶地前 十地菩薩大乘地前 大乘僧寶 異生僧寶便根本
方便大乘法寶 定性四法二乘法寶無漏四法即是
僧寶真實同體一乘三乘所有三寶實義聖位名僧 以上煩惱斷滅得道可貴
正名僧寶沙門 聖者種類僧寶異生沙門具戒生物
僧寶聖道福田 同體三寶四諦 滅諦一乘三乘真實
住持苦集住持佛寶 四處舍利香味自性法寶五蘊法處
四處三業五蘊故此法寶五蘊 以為自性唯有住持上座 四處沙門異生
第四沙門不斷 悔罪種類五蘊十二處以為

[0345b28] 第三釋名通名 眾僧名為偈言
希有明淨勢力莊嚴世間最上不變 相似相對佛法眾僧名為 一世難得眾生千萬不能
真實希有無垢 有漏明淨威德六神通威德自在勢力莊嚴世間
出世間法莊嚴世間勝妙出世法最上不可得無 世間八法不能傾動不變
三體 相似相對譬喻馞陀 涅槃經自覺
譬如有人覺知無能菩薩 無量煩惱煩惱所能是故菩薩地三聚平等
名為佛地論二種智能總有達磨軌則唯識
能持自相解故涅槃經法名不覺僧伽 和僧方名
聖者獨一種類得名 二事和僧皆是 名為名為
名為法事 大德得名 豈能自白和合多人
得名二十能所具足和合 事故法僧唯一


[0346a04] 僧祇 外道三寶優婆塞戒經 捨身不歸自在天
不歸外道不歸 外道涅槃成實二寶 第二三寶調
師法師資無量種類 一法因果類別分成師資上根菩提
中根自然達因緣法 受法不違 論說三寶大二
小乘如次信佛 四處良醫法如 故此三寶

[0346a19] 第五差別瑜伽六十四 三寶差別自然覺悟 覺悟果相法寶修行
僧寶轉正佛寶 煩惱所緣境法寶勇猛增長 信解佛寶親近承事
法寶希求證得信解僧寶 和合同一法性信解四修 佛寶供養承事正行 瑜伽方便正行僧寶
正行隨念相隨 念佛相隨念法 隨念僧寶世尊乃至廣說佛寶一有最勝法寶
最勝僧寶 有情最勝

[0346b06] 問答 三寶次第云何次第次第同體三寶一體無勝前後
前後前後差別三寶次第因果次第僧先圓滿得法
行次聖行佛果 圓滿師資次第涅槃經諸佛所謂 報恩說法佛寶後說
僧寶次第僧寶 隨信次第先見威儀戒行次於
歸心如是次第威儀 所知苦諦便 聞法阿羅漢三寶
住持歸真 眾僧之中無法云何供養
具足供養三寶 供養解脫供養眾僧 供養是故三歸不得 若爾如何瑜伽六十
廣大第五清淨相續究竟 阿羅漢為首苾芻苾芻 為首如何僧寶出家外道
為首佛弟子大眾部化地部 中有施僧便
不得法藏部 佛果滿 瑜伽
為首苾芻涅槃 大勝生主不知剃髮 故作不定
佛境界所知說中正理四問僧寶可知何故 毀損不成
二乘菩薩而立 尼乾子五逆第二 乘法非理障礙留難隱蔽第四
出佛身血無學般若謗法十方無間地獄菩薩 三身僧寶 無學
理實 出佛身血 謗法
二乘三乘僧寶菩薩十地隨類 化生五逆菩薩同類十地 供養別無
罪福無學故云五百 羅漢不如心境 無學
大乘罪福相似學無學 僧寶 無諍非理
一佛一法亦稱 名僧從眾覺察隨一稱佛
勝義二世 十地菩薩獨覺四果名勝有情在家
鬚髮不服袈裟不得一切出家 一切羯磨布薩自恣悉皆 聖果出家在家勝義 鬚髮被服袈裟出家戒名
據有出家不了 不知發露 愚魯不依 聽聞請問罪福
有情活命出家 戒行無慚無愧不畏苦果腐敗 虛言無實煩惱增多 六境毀謗正法
無慚何者僧寶 聖者名僧

[0347a25] 種類問答寶寶 說教方便
究竟唯一究竟 轉依不一三乘本末二門乘以
生機一體三義取捨 三寶三乘三乘 隨機
三根
隨機住持對生 雜染何故真實 利益住持 有益雜染

[0347b11] 體性 問答以上名僧理體真如 得標
三乘歸於一乘三寶 歸於 究竟歸一
運載取捨
法身 明文四問三寶 應許三身同體隨機

無明 二乘隨機寶寶
現身 二乘化身 二乘機器三身五分法身
法身王宮生身報身隨類化身一乘三身

[0347c07] 釋名問答任持自相 云何得名本名本名
法應 非一 明證唯一 合為事理知法
道別軌則

[0347c15] 廢立問答勝鬘經 一乘涅槃經二乘譬如 調御駕無有
法花經三乘鹿牛車戒經四車勝鬘經 非法眾生人天 成就聲聞聲聞乘
覺者緣覺乘大乘大乘 中說五乘三乘定性不定性第五阿闡提一有善根 大悲者莊嚴論
第五有性善根 無性畢竟戒經 初四第五唯一種姓何故
差別異門 隨機增減何故證淨 證淨
通名法寶證淨 三寶惡道法外隨念 增減親近
行令進修隨念 三歸增減

[0348a10] 差別問答何故三寶 易經有別 問答二十五

魔羅

[0348a14] 魔羅分別不同 出體三明廢立能破差別位次

[0348a17] 不同二種分段 法花經安樂行品如來亦復 禪定智慧力得法國土三界
魔王不肯如來賢聖歡喜四眾 乃至涅槃
滅度引導歡喜不為 二乘破滅故知但是分段 煩惱障二乘所知障
菩薩明知勝鬘經 四聖諦如來正等覺初始覺知 無明 [-+] 眾生方便演說
煩惱明知天魔如來亦復如是三界 法王法教一切眾生賢聖
陰魔煩惱魔死魔大功滅三毒 三界爾時如來歡喜 天魔四魔瑜伽坦然安坐
降伏四魔大勢薄伽梵佛地 四魔煩惱魔蘊魔死魔自在天魔分段變易
菩薩分別所知障煩惱 變易生死煩惱魔涅槃經 四魔之上更加四倒雜藏
渴愛睡眠怖畏 自高輕慢汝等如是一切無能

[0348b15] 釋名出體釋名出體釋名 通名別名通名魔羅 擾亂障礙破壞擾亂身心障礙善法破壞
魔羅通稱三等 別名波旬成就惡意
魔波旬別名可分 分段名為變易 分段變易即是
擾亂名為煩惱積聚 死神用光自在名天 涅槃初四無常
無我 欲心憂愁 飢渴睡眠有所
怖畏猶豫兩端身心 貪財名利自舉高慢不同增減

[0348c04] 四諦二乘異生分段四諦大乘
微妙變易菩薩 二乘二乘求解解脫 菩薩菩提變易四魔
一切見修煩惱障品名煩惱魔 五蘊諸法名為蘊魔五蘊無常 名為死魔色蘊
將死相應行蘊五蘊 過去破壞壽命名為 將死逼迫身心壽命
生苦壽命四魔 煩惱所知習氣 法名煩惱魔分段變易五蘊名為蘊魔
分段將死已滅名為死魔 將死名為死魔便 欲界第六他化天眷屬并不
解脫菩薩化作自在天魔 一百二十八根本煩惱隨煩惱 名分煩惱魔即此五蘊
分段蘊魔即此五蘊將死 分段死魔第六天子眷屬名分天魔下劣破壞所知障
習氣變易煩惱魔菩薩分別一切 所知障煩惱變易生死五蘊 變易蘊魔念念
微細逼迫生滅以為死魔第十 示現所為名為天魔無垢稱魔王 不思議解脫菩薩
殊勝魔王 調達唯有龍象龍象 十地菩薩成佛魔王所能
大菩薩魔王菩薩 初四分段四分所知障 四倒五塵
貪欲正是 憂愁憂苦飢渴則是所生 睡眠不定怖畏怖畏
分別資生惡名 我見 想起四惡趣不遇諸佛惡業
初二 貪欲第三第五我愛第四 無貪
三毒無明聲譽 資產自高即是 以為魔軍天魔以此為

[0349a24] 三明廢立涅槃 菩提分段 變易一中
所知所知有漏法立分段 法立變易安立
安立如是說聲聞畢竟 所能天魔阿難 入涅槃在座不覺
插花神通制伏畢竟 四魔 為生死因
殊勝 不立獨立法立 自在天無上
三界不得如來四德法身煩惱二業三生過失 生死一方便生死因緣生
生死無有生死如次分段變易一種不立擾亂破壞 障礙情分假實
涅槃煩惱障異熟果約法 初四所知障異熟果有情 二乘四德涅槃
天魔煩惱所以

[0349b22] 中分魔障三乘變易 魔障菩薩解脫涅槃菩提煩惱障有餘無餘
四魔天魔一切欲界三界初八分段變易 二障相似初四
大涅槃四德 二門能破 即是

[0349c02] 能破差別一實能破 真智梵行 不受智證
有神伏天 大集經修道如次 煩惱自在天魔三復有漏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如次復次觀空無相 迴向菩提如次復次
心法如次智度論菩薩得道 煩惱魔得法身故蘊魔得道 法性身死魔一心不動三昧
天魔 行相相當真一行相 差別如理各別相配

[0349c18] 位次分段四魔十住菩薩初發心 分成十信初發心八相 成道分段天魔神通
第四分別煩惱魔 糧道加行道初地初心 分別俱生加行道
故意有時 不為一切不行金剛天親法華論說初地變易 唯識地方
滿心加行 菩薩意樂無垢稱降伏魔怨外道
四魔 初地四魔 分段初地變易四魔
猶在變易分別所知障 四住不共無明所知障資糧道 加行道初地六識
俱生所知障十地一切 不行七識乃至金剛加行道中方 六識金剛無間道一時
變易唯識金剛 棄捨二障正義不然解脫道棄捨無間道相違
阿彌陀佛既有魔王諸位 大菩薩魔事大位菩薩 天魔成佛十地菩薩無能
三界何須四倒四魔所知障 四魔不異

[0350a19] 釋迦化身金剛 煩惱魔第五無餘 蘊魔魔王三月
自在死魔天魔不定涅槃經菩提樹未成菩提魔王惱亂 三界菩薩三摩地天魔法華大通智勝魔軍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 現在大般若經八相成道菩提 天魔隨機不須



三慧

[0350b02] 三慧十門分別出體釋名 廢立五位智相七法 陀羅尼同異九地不同
分別

[0350b06] 第一出體三自性別境三慧 顯揚十七十八現觀
意識八識相應 五識五識不能教理唯識論第六 十一五識自性輕安 佛身五識不能聽聞
五識中善不明 五識唯識五識輕安 調成所作智
修慧五識無分別 六識分別有分聞慧 即是
聞慧思慧 五識五識應有聞慧 五識善生聞慧聞慧
加行五識 第六意識分別 五識俱生若爾見道便
聖教方名聞者慧應 應有瑜伽第十三 五明名句文身
領受讀誦憶念名聞聽聞 皆是聞慧明了耳識明了意識
聞慧不明由此聞慧 意識相應五識相應 七識不外八識佛果聞慧
思慧意識行相七識無漏行相思慧第八修慧八識
體性便 五蘊

[0350c10] 第二釋名三修釋名 別名通名慧簡
即是耳識 生長圓滿 名聞
因相 明證
定數相應 慧思修慧 便

[0350c23] 第三俱舍二十二毘婆沙師說 未能 婆沙論四十二一切
了義三藏教師友 成就 名義有時 有時引文
婆沙一切不依 了義譬如有人學者 不捨未成善學
不待自力三慧如次有言若爾思慧不成如次三相 修行所生名聞
正理所生 等持所生 猶如世間 如次天親
修慧 分別唯有一說 名義相違大乘聞慧
瑜伽十三云何 五明名句文身無量差別聽聞領受讀誦憶念依止名身句身
如是名為 初文緣於第十 緣法作意相應作意未能
緣法 緣於瑜伽第十 思慧自性所思不依
諸法素怛纜 瑜伽第十一
應作緣於十地 後得智有緣聞慧修慧 論說一切法 如次即是聞思修已去定心
外緣教法故知緣於 二義有別佛身中說 唯有修慧名義 修慧故知修慧名義
如實瑜伽七十七解深密經 慈氏菩薩白言世尊 差別
依止善意 現在隨順解脫未能領受 意趣現在隨順解脫未能領受
諸菩薩 不依不如善意所知同分三摩地所行影像現前
領受解脫 三慧聽聞 名為聞慧思慮 名為思慧
解明名為修慧因位 以上一體有別 未曾唯有修慧
聖教理實 如是

[0351b27] 第四廢立十地論第一冷水美食良醫 如是甘露法受持
助力遠離安樂行云何 如是聞慧 受持咀嚼如是思慧
聞法智力良藥如是 思慧隨順正義如法修行遠離一切 煩惱習樂行住處如是
修慧現法樂行 三慧聖果由此 聖果
勝行親近聽聞正法如理 思惟修行初一福行三慧 軌範二門
勝法三乘 勝法 後緣
二種修慧出世間 生死二種二業 起重不了真妄
因果不肯以此二門便惡業聽聞妙理息惡後說修慧生死苦果 世道便隨惑數數現行
不正知妄念散亂行相 三慧如次 出世二種二智
智相得名福相 之中 由此
一緣如次三慧 他力自力資糧自性
外力 定力如次三慧三慧
其所 妙慧廢立

[0352a08] 第五三乘凡聖二三 地位三乘凡聖三慧發心未定 決定心二乘
解脫分聞慧五停心思慧念處 修慧諸位三慧 凡聖因果
聞慧見道 定觀大乘唯識論唯識 資糧中聽思惟深信加行 引發
四十思慧修習唯識四善根 後方修慧非理華嚴經 中說十住初發心八相成道神通
瑜伽六十五毘鉢舍那菩薩無色界三界無漏法 分位不生無故資糧
未能理觀加行位中方唯識論資糧性相聽聞思惟 修慧決擇分修慧
身故見道唯有修慧內觀 散心思慧種子修道 前定散心無漏
相續散心十地一切 能持如次即是 修慧一剎那外教
名為聞慧 名為思慧證明修慧聖智迅速一念慧義但是修慧假說
修慧大小二乘色界無色 中有聞慧應許 思慧無色雖說無色
聽法修慧教義 目犍連獼猴池無所有處定 修慧聞慧

[0352b13] 三界九地欲界 不定欲界心行
色界 上界地心行相由此無色 思慧不由
明了或是或是思慧無色界修慧 耳根聽聞耳根
聞慧相違 懸殊目犍連聞慧慧通 欲界四靜慮靜慮中間勤求
根本聞慧 中間何故中間 聞慧不許由此
思慧欲界修慧有漏 十七地根本靜慮中間無漏 十地色界無色界
本地無漏心滅定 下地有漏聞慧對法第五樂欲第二靜慮靜慮 第二靜慮地心現前
出於一切如理其所入定 修慧第二 地方
出心聞慧修慧有漏 異心地中聞慧 後心一類云何無漏
聞慧行相 聞慧無漏三慧上下 下地有漏一地
下地聞慧有漏三慧

[0352c17] 第六智相勝鬘經中說心法涅槃究竟如來藏 眾苦方便二智聖諦
無二聖諦修慧安立是非安立二乘 煩惱諸佛世尊無二聖諦
二種如來藏一空如來藏 不空如來藏過於恒沙 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
煩惱真實 法身所藏真實名為不空究竟 成滿修慧方便二種
勝義唯有無漏無漏雜集 無分別智知足無分別
顛倒無分別戲論無分別 異生無常究竟 修慧聲聞
四倒如理觀察得出世智無我 諸菩薩知法戲論法相 寂靜出世聖智無生忍
本性無生忍自然無生忍無生忍如次 即是三性無漏智修慧 四智二智修慧妙觀察
修慧義通三慧成所作智 修慧義通聞慧十地 四智梵行
不受如次即是無學真實成滿 修慧前方便 根本尋思如實智
成滿尋思唯有實智無漏 隨順法智便觀察成就觀察施設意解境界二觀業報三觀
阿羅漢觀察自在五觀 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自在 觀察究竟成滿修慧方便
滅後未來世 弟子隨信增上隨順法智 清淨心煩惱染污得究竟
大乘道因故現觀 現觀現觀三戒現觀現觀現觀現觀現觀究竟現觀思慧
三修自性其所菩提分法自性對法論 現觀一法二義
不行究竟八聲獨覺菩薩 聞慧思慧緣理究竟修慧如次即是
究竟現觀即是不行 瑜伽 六十九十智世俗智法智類智苦智
滅智道智盡智無生智他心智世俗 智通有無三慧中間八智無漏 修慧他心智通有無修慧
十力乃至漏盡如來 中有無漏修慧

[0353b17] 對法第三十三信解道理 內證他性 無生智究竟大義
初三三慧第四勝義第五他心智第六法智第七類智四諦究竟無生智修慧大義
大乘三慧究竟顯揚 十六觀察四諦十六行 依止四顛倒苦諦 無常
苦行我倒空行 無我空觀性空 觀行我空空觀無有
觀行非我差別次於集諦起因四行次於 斷滅起滅四行次於證道
四行修慧通有 成滿無漏顯揚十七 十八三修所生
決擇分五見修道究竟八不 清淨世俗智清淨世俗智勝義 不善淨行分別智十二清淨
分別智十三清淨無分別智十四 前行十五成所作智十六 十七聲聞等智十八菩薩等智據實
修慧現觀中有 五位道智三慧解脫分 施設二諦世俗智
不善能緣有分 中有無漏二空真智 加行根本聲聞
菩薩大小瑜伽第十四十四 老死支老死二老 老死乃至
無明菩薩 菩提樹雜染緣起 為此方便論說退
修慧成就修慧 相異唯有 七十七現在老死
二智一緣現在老死 在生老死現在自身 老死二智一緣過去老死過去老死
老死無不緣故未來 二智一緣未來老死 未來老死未來 雜染還滅雜染二智
其所 不決不平等 此前真實智第七法住智 有漏遍知通知
緣起教法聖者有法 異生真實智 乃至
無明究竟修慧加行位 瑜伽神通解脫門無礙 無諍願智無所畏念住一切
不共佛法等智五神通通有無漏 生身無漏二智 解脫門無漏修慧解脫門
無相五智無礙解 乃至不共佛法修慧其所 有無阿羅漢如來身

[0354a23] 第七法行差別法行第三 書寫供養受持 諷誦十法行者
無盡不息大毘婆沙 十二三藏十二分教 轉讀究竟流布名聞發生
發生煩惱 證得涅槃金剛應作
三藏十二分教受持轉讀究竟流布 發生發生 發生煩惱證得
涅槃轉生 枝葉瑜伽第十三云何五明名句文身無量差別
聽聞領受讀誦憶念 如是名為中意 五明名句文身無量差別
聽聞領受讀誦憶念 方名聞慧五明 所有善心聽聞差別
作意明了善心名為聞慧非必要 藏教聽聞領受三藏 功力所生善心不順
出世功力不明文義任運 起名受持三藏 三藏用功所生
善心加行出世功力 明了文義加行起名聞慧故知 受持三藏聞慧如何 明教聽聞領受名為
聞慧慧思大乘 善根增長慧思大乘 悟入實義慧思大乘 事業成滿趣入修治妙慧
十法十法攝受初八法行名為聞慧第九法行名為思慧 十法修慧由此三慧大乘
諸法最勝無盡 攝益有情是故大乘最勝 證得無餘涅槃利益他事不息
大乘無盡法花經受持 解說書寫八百 功德乃至二百功德三藏受持
云何十法 五種法加行善法用力 明了心所應得由此大乘

[0354c13] 第八陀羅尼同異陀羅尼能持聞持陀羅尼所持菩薩 陀羅尼一法二義菩薩
四明陀羅尼總持論說 聞持即是聞慧所持 聞慧聞法名曰聞持
應有分別何故聞慧總持總持分內緣事最初未成
總持決定 可能不立 三地欲貪
二圓滿聞持陀羅尼總持 說欲總持聞持即是 聞慧等持修慧所持聞慧
聞法名曰聞持 修法四明 三地聞持能持
總持九地 陀羅尼自在唯識第九無量 說法陀羅尼自在無礙解
總持自在一切無量 陀羅尼自在無礙解 總持自在名句一切名句
何所能持三地慧能分力 聞慧外緣能持
所持唯識二圓滿聞持 即是總持思慧 陀羅尼故知九地陀羅尼 自在得法無礙解即是修慧陀羅尼
所持

[0355a16] 第九不同法花經法師功德 滅後受持解說 二百功德以是清淨意根乃至
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 演說一句一偈一月四月乃至 說法義趣實相相違 得無智慧意根清淨如此
有所思惟籌量言說皆是佛法無不 真實十地證得殊勝 常不輕不輕菩薩行不輕行
虛空 法花經二十千萬億受持 六根清淨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
之後千億日月燈明 千億雲自在諸佛 受持讀誦四眾經典
眼清淨清淨四眾 說法無所畏經意不輕菩薩 法花經六根清淨命者
四善根六根 說法無畏由此十地聖位 命終六根清淨說法 證入初地由此四十
分位命終無所畏得無智慧意根 如是決擇分四善根
地前攝論何故三地 發光無退等持等至依止 法光依止無性此地
希有智光諸法發光 靜慮等持無色等至 等持心一境性等至正受現前
初二三地相同世間此前第三地中得勝修慧天親攝論 唯識十地論第三遲鈍 聞思修聞思修
三地十地 波羅蜜增減十地對治 真如增減得勝等持
修習波羅蜜隨分 攝論自在依止法界 身等自在陀羅尼三摩地自在
如是十地十地 勝定有漏三慧殊勝 善根分別得無在於初地
得無三慧大乘第三 出自自利利他散亂 第五一切法分成
三慧第八十地得無陀羅尼修慧第九大神通遍十方利樂第十由此不同推文相違


[0355c11] 第十分別十門如是 自相共相多種 一處自相色聲法名自相色蘊
無常共相二事自相青黃法名 自相色聲名為共相三自自相不可名為自相可言名為共相引理自相自相修慧
共相思慧佛地論共相 差別二種相生
三慧 三慧 同類
由此體勢現在
明淨聞慧 思慧三慧 勢力下劣現在不能 勢力後生明淨修慧
勝法前生 勢力不能明淨 相應 苦根五識上勝
相應色界樂根相應 聞慧五識苦根如實 思慧
相應聞慧逼迫 色界五識 無故
等持等至等引等持相應 定數等引等至修慧 散善定心
等引等至俱許十一十一 成唯識論欲界中有輕安聞慧
唯有輕安實義 三慧十一無漏心 不定三慧相應
修慧相應 行相 實義
睡眠中聽教法思慮 唯識第七三界 色界繫欲界繫
上二界實義聞慧色界繫思慧欲界繫修慧慧通有種
行相 慧通 無學實義唯有無學
無故無學隨順無漏 無學無學
染污無漏 唯識十一 論說五根
無漏 無想定唯識第八中說加行
加行加行 三地得勝三慧得無 九地得勝修慧 修習現身無任
功力 加行聲聞獨覺 菩薩位二種以後勉勵加行任運加行

三輪

[0356b23] 三輪分別出體三廢 三乘三身有情

[0356b26] 第一出體瑜伽六十九五神通 皆是有漏無學皆是 異生學道無學
無漏漏盡智通論說 無生二智漏盡無漏 漏盡阿羅漢漏盡智通十智
中有漏盡成名無漏 三輪通有五通無學 無漏三輪無學
有漏世間漏盡通教誡 靜慮意識相應有漏無漏後得智 別境加行
六十九神通一切靜慮以為 無色有漏盡智諸菩薩 一切法
宮殿作用 色界瑜伽三十七三輪 餘地

[0356c16] 第二瑜伽七十九三世 清淨云何自性去來現世法平等平等如實正觀
去來現無有顧戀希望三世三輪清淨顯揚十七一切 三輪所知知者
通有除法三體 淨信修行
行者名為三輪第六如是如來諸菩薩所有神通教誡輪作無礙
轉輪王乘車依止運轉三乘聖者依止
轉輪王所有輪寶遊戲三輪 決定
瑜伽二十五神變教授教誡神變 神力神變神變三教神變瑜伽二十七神變教授神境
神變教誡神變成果 威德作用難測不定 能變
教授 善生教誡
神境一種作用能變能化 正名神變六通神通漏盡 不及神境六通
三輪漏盡瑜伽二十 名教教誡善生
二種二十七神變 善生善生即是 神變摧伏二利
名為神變三乘神變菩薩如來 摧伏運轉
無所罣礙猶如日光普照一切三乘 其所宣說正法 圓滿普照無礙猶如日輪二乘 佛菩薩神變二乘
威力瑜伽三十七諸佛菩薩 神變威力俱舍論二十七大乘
教誡示現教導慶喜 示教利喜初二示教利喜 三輪共有便

[0357b08] 三輪別名雜集第一神變 心輪三教神變神變 能變能化
變為方能 以後種類差別 識別名曰
教示善生 相違
教誡釋義瑜伽 神力神變神變教導神變神境 作證通名威勢
神變謂言他心智 言說 神變教義
導引導體教導神變瑜伽 神境神變神變教誡神變
神境神變神變

[0357b29] 第三廢立

[0357c01] 瑜伽二十七神境神變種種 境界尊重 尊重瑜伽作意恭敬
神變尋求心行差別教誡 悟入正法 正教發心神變 正行未有教誡
十地論第五初一神通身業清淨天耳 心智口業清淨宿命生死意業 清淨神通眾生天耳 說法音聲
種種異名眾生去來知眾過去未來 神境
天耳說法音聲他心智 妙法自語去來通知 無礙意業天眼通 妙法自語生死
未來法意漏盡通 意業菩薩第三地中 五通三業故此三輪 三業示現
其次第三 論說化生初發心 正法處中發心佛法如次
信受修行三不

[0357c28] 第四相者神變相二種能變能化自性 名為能變未有事故能化
能變十八振動熾然三流 示現五轉往來 同類十一十二十三
自在十四神通十五十六 憶念十七安樂十八放大光明能化
身為自身 如是飲食資具諸如語者妙音
如是一切相差別有 隨眠隨眠有染 無染願心三界五趣
三受相應心 諸佛菩薩有情種種 種種安處涅槃教誡
相者煩惱自若 乃至廣說漏盡 增上慢所謂遮止開許
即令離欲示現教導慶喜顯揚第十二教授 漸次三教聲聞地二十七
三輪相菩薩地第三十

[0358a24] 第五三乘三乘神變聲聞地 二十五阿羅漢八解脫靜慮 堪能大勢神變
教誡故知獨覺俱解脫 有部不能神變 三通菩薩地諸佛菩薩二乘
威力不共三相微細 佛菩薩無數有情方便 如實知無不二者品類一切
神通威力品類悉皆成就世界一切 世界一切有情神通聲聞 世界有情神通獨覺三千
世界神通調伏一身 正行有情是故一界 獨覺神通聲聞 說法諸佛漏盡教誡

[0358b11] 第六三身作者自性身真理無有 作用不外利生三輪般若 歸本故作應化非真說法者
作用三輪自受用身神通實智相續湛然 無利即是所有 變化邪見
他受用身化生惡見 上位三輪阿彌陀 神通教誡楞伽經佛法說法
差別歸本般若作用 法事

[0358b23] 第七有情世尊三輪能化三界 菩薩地諸佛神通一切一切 境界教誡二乘
色界菩薩地聲聞神通 獨覺神通三千界境界 上下世尊 能化五趣光照無間獄陀羅
地獄其二 不能可通威勢通化 四生北洲世尊 不受世尊三輪能化三乘二乘
上乘異生可能 有性有情三輪無性有情可以 三輪無得是故復發 精進不能無上菩提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六

[0358c10] 之內不足書寫 利益眾生之一

[0358c12] 十二 (壬子) 十月二十五

[0358c13]

[0358c14] 法印大僧都 (六十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5 No. 1861 大乘法苑義林章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