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heng Fa Yuan Yi Lin Zhang 大乘法苑義林章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七基撰
三身義林
[0358c21] 三身義。略以五門分別。一辨名。二出體。三 開合廢立。四因起果相。五諸門分別。
[0358c23] 第一辨名者。佛地經說。自性法.受用.變化 差別轉。金光明經第二卷三身品說。一切如 來有三種身。一者化身。二者應身。三者法
身。如是三身攝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地論說。自性即是初自性身。體常不變 名自性身。成唯識言。是一切法平等實性。
無性攝論第九卷言。非假所立故名自性。 非如餘身合集成故。是所依止故名為身。 自性即身。是持業釋。法謂差別諸功德義。性
謂本體。義之體故名為法性。無性釋言。法性 即身故名法身。或法即是諸有為德。此是彼 體法之性故。名為法性。無性釋言。或是諸法
所依止處。成唯識言。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佛地論言。力無畏等諸功德法所依止故。名 為法性。是依主釋。身有三義。成唯識言。體
依聚義。總說名身。法性即身。是持業釋。佛 地論說。受用即是次受用身。能令自他受 用種種大法樂故。此義總顯自.他受用身竝
名受用身。自受用身自受法樂。他受用身 令他受用。成唯識說。自受用身恒自受用廣 大法樂。他受用身為十地眾現通說法。決
眾疑網令他受樂。合此二種名受用身。自 受用身是持業釋。受用即身故。他受用身是 依主釋。受用之身故。金光明經亦名應身。
但說他受用。不說自受用名為應身。應宜 現身名應身故。如彼經說。善男子。是諸 如來。為諸菩薩得通達故。說於真諦。乃
至廣說。是身能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項背 圓光。是名應身。自受用身定慧功德。彼經 說是法身攝故。佛地論說。變化即是後變化
身。為欲利益安樂眾生。示現種種變化事 故。轉換舊形名變。無而忽有名化。變與化 異。是相違釋。變化即身。是持業釋。此舉神
境勝作用名變化身。多為變化事故。金光 明經單名化身。能導引故。受樂劣故。勝獨 得名。或脫略名化。變化即身。是持業釋。總 名三身。是帶數釋。
[0359b02] 第二出體者。略有六文。一者有義。唯識佛 地皆說。如來功德身土。甚深微妙。非有 非無。離諸分別。絕諸戲論。非界處等法門
所攝。故勝義諦。非身非不身。詎有三種。 依世俗諦隨機所現。說有三身。法身空理。 報身空智。利物所現名變化身。清辨等師
皆有此義。二者有義法身但以真如為性。 十八界中唯有後三通無漏攝。由此佛身 大定.智.悲三法增上。六七八識及相應品為
自受用身。平等性智隨十地宜。現他受用身 淨土相。成所作智隨三乘宜。能起變化身淨 土相。此二身土妙定生故。法界色攝。非佛五
識雖依此變。然麁細異。非五境攝。成所作 智。或是第六第七相應。六相應者觀自共相 等名妙觀察智。起化用者名成事智。前後
別起於理無違。同體用分。俱亦無失。第七 俱者變他受用名平等智。起變化者名成 事智。佛恒在定。五識性散。前十五界在佛
非有。雖轉五識得成事智。然成事智體非 五識。如轉生死言得涅槃。然彼涅槃非 五蘊攝。三者有義如來功德身土。如應攝在
蘊.處.界中。彼三皆通有漏無漏。乃至廣說。 於此說中略有四義。一者有義唯識.佛地 皆作是說。清淨法界是自性身。佛地經說清
淨真如是自性身。攝大乘論智殊勝說。轉去 阿賴耶識得自性身。莊嚴論說。轉第八識 得圓鏡智。故合二法為自性身。平等性智
妙觀察智為受用身。莊嚴等說平等性智於 純淨土為諸菩薩現佛身故。說觀察智大 集會中。說法斷疑現自在故。此顯二智為 他受用。莊嚴又說轉諸轉識得受用身。此
顯二智為自受用。成所作智為變化身。佛 地經說。成所作智於十方土。現無量種難 思化故。又智殊勝具攝三身。故知三身皆
有實智。此義不然。佛地經說。清淨法界為 自性身。諸佛共有。是自性常。於十地中 分皆證得。若圓鏡智是自性身。便無是義。
金光明說如如如如智皆名法身。若有為 德本說圓鏡智是法身者。應同彼經四實 智品皆是法身。又說轉諸轉識得受用身。 若成事智非受用者。應非轉識。若成事
智為變化者。解深密經問變化身為有心 為無心。經應定答言化身有心。說佛五識 為此身故。如何經說不得言有心無自 依心故。不得言無心有依他心故。由此
化身體非實智。然觀佛身。理事有殊。麁細 德別。體一用異。別說為三。寧分四智各別 成身。二者有義成唯識說。清淨法界為自
性身。莊嚴論等說。自性身本性常故。讚佛論 說。佛自性身無生滅故。無著金剛般若論 說。受持演說彼經功德。於佛法身為證得
因。於餘二身為生起因。故彼經云。一切諸 佛法。皆從此經出。一切如來從此經生。 諸經論說究竟轉依以為法身。轉依即是清
淨真如。故知法身法界為性。然說轉去藏 識得者。謂由轉滅第八識中二障麁重。證 得真如顯法身故。智殊勝中。說法身者是
彼依止。彼實性故。實非智攝。受用身有二。 一自受用。二他受用。四智品中真實功德。鏡 智所起常遍色身。為自受用。莊嚴論中說。
大圓鏡智是受用佛。攝大乘說。轉諸轉識 得受用故。雖轉藏識實得受用。攝大乘 中。由說轉彼顯法身故。於得受用略 不說之。既說法身無生無滅。唯證因得非
色心等。圓鏡智品與此相違。若非受用屬 何身攝。此受用身攝佛不共有為實德。故四 智品實有色心。皆自受用。平等智品所現。佛
身是他受用。成事智品所現。隨類種種身相 為變化身。雖說化身智殊勝攝。而似智現。 或智所起。彼說智名體實非智。但說平等
智能現受用。成所作智現三業化身。不說 二身即是二智。故二實智自受用攝。二所現 相說為二身。雖此二身皆四智相。四智所現。
為十地聖.地前三乘所現。身相麁細有殊。 別為二身。然平等智現身。相似無我平 等。顯法樂增令他受用。但說平等所現佛 身為他受用。成所作智現三業化增。但說
成事智所現身相為變化身。故不違理。三 者有義金光明經第一卷說。云何菩薩了別 化身。善男子。如來昔在修行地中。為諸眾
生修種種法至修行滿。乃至廣說。隨眾生 意及隨行.界不待過時。乃至能現種種身 相。是名化身。善男子是諸如來。為諸菩薩
得通達故說於真諦。乃至廣說。為無邊佛 法而作本故。如來相應如如.如如智願力 故是身得現。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項
背圓光。是名應身。善男子。為欲滅除一切 諸煩惱等障。為欲具足一切諸善法故。唯 有如如.如如智。是名法身。前二種身是假
名有。是第三身名為真有。為前二身作於 本故。由離法如如離無分別智。一切諸佛 無有別法。何以故。一切諸佛智慧具足。一
切煩惱究竟滅盡故。得清淨佛地故。是故 法如如.如如智。攝一切佛法。彼經意說。清 淨法界.及四智品.常遍色身真實有為無為
功德。名為法身。有為無為功德本故。如 來相應如如.如如智願力故。所現相好. 項背圓光。為地前.三乘.及十地菩薩。所現
之身名為應身。為化三乘所現佛身。及化 十地他受用身竝名應身。應他機宜現佛 身故。修願行滿不待時處。隨眾生類現 五趣身。是名化身。不現佛形而顯化故。佛
地經中五趣化身亦化身攝。多現神通變化 事故。他受用身亦名應身。自受用身自受 法樂。非應機宜而顯現故。他受用身能令 菩薩受法樂故。自他雖殊受樂無別。合名
受用。自受用身雖是有為功德法本。非佛 共有。是各別體。非法真性。非自性身。非是 無為界功德本。不名法身。與金光明各
據一義亦不相違。四者有義佛地論說。清 淨法界為自性身。四智自性相應共有。常 遍色身真實功德。為自受用身。三無數劫
所修成故。天親般若上卷論說。亦名報佛。 此為十地菩薩所現。一分細相為他受用。 為諸菩薩受法樂故。若為三乘有情所現。
一分麁相為變化身。地前三乘所應見麁。 非是修成真實功德。但化用故。然此二身皆 四智相所化有情宜見麁細分成二類。地前 三乘但依化用。發心修行而未能證廣大
法樂。故此化身不名受用。此六義中。其初 三說義理相違。如論自顯。其第四義與第 六說。文雖小異兩理無違。第四說中隨二
智增說二身攝。非說二身唯二智現。乍觀 文別義實無異。第五經文義理無爽。由是 褒貶雖成六說。三理無謬。
[0360c11] 第三開合廢立者。諸經論中或總名一佛寶。 覺性.覺相.覺用三種同覺滿故。合名為佛。 涅槃經等唯說三寶真體同故。說一法身。
[0360c14] 或說為二。寶性論第三說。有二種法身。一 寂靜法界身。二得彼因身。所謂說法。彼習氣 故。一麁。二細。由依法界。為諸菩薩說深
密法。依真諦說。名之為細。若說契經及應 頌等種種差別。依世諦說名之為麁。皆 依法身。及由此說。當得法身。法身因故亦
名法身。即餘二身所起作用。同唯識說在 大牟尼名法身故。佛地論又說。一生身。二 法身。自性實報皆名法身。實功德故。諸功
德法所依止故。諸功德法所集成故。他受. 化身俱名生身。隨有情宜現受生故。彼論 又說。一世俗佛。即變化身。二勝義佛。即法報
身。前隨劣意現麁相故。後隨勝心或現 細相。或實體故。天親般若論說。一真佛。二非 真佛。初是法身。後餘二身。本末異故。解深密
經.瑜伽七十八等亦說有二。一法身。二解 脫身。曼殊室利白言。世尊。聲聞.獨覺所得 轉依名法身不。善男子。不名法身。名解脫
身。解脫身故說彼二乘與佛平等。由法身 故說有差別。此說二乘二轉依果菩提.涅 槃。皆名解脫身。離煩惱障縛故。如來所得
二轉依果菩提.涅槃合名法身。無量功德勝 所依故。成唯識云。安樂解脫身。大牟尼名法。
[0361a08] 或說為三。金光明說。一化身。二應身。三 法身。即彼經中有七復次。說三所由。一者 依應化身說有餘涅槃。所現之身相似苦
諦。有餘依故。依後法身說無餘涅槃。一切 餘依究竟盡故。二者依三身說無住涅槃。 二身不實。念念不住。數數出現。以不定
故。不住涅槃。法身真實。離相寂然。曾不 出現。以常定故不住生死。前二義中。說有 餘依.不住涅槃。分應.化身。由住無餘依。
及不住生死中。有法如如.如如智二故亦 分二。然彼但是功德法本。合名法身。此為 生類。現佛.非佛二相有殊。分為應.化。三者
一切凡夫為三相故。有縛有障。遠離三身。 為翻彼故但說三身。一思惟分別相。謂遍 計所執二法二我相當情現故。遠離化身。
二依他起相。能取所取雜染相現遠離應身。 三成就相。於真理智未泯相故遠離法身。 如其次第如是諸相。不能解故。不能滅
故。不能淨故。不至三身。若於三相能解. 滅.淨具足三身。四者凡夫未能拔除三心。 遠離三身。一起事心。二依根本心。三根本
心。依諸伏道起事心盡。起事心滅故得顯 化身。此說見修一切煩惱諸相應心名起 事心。發生諸業及諸果故名起事心。生死 本故障隨類身。修道伏除煩惱折伏。故說
依諸伏道。起事心盡。起事心滅。故得顯隨 類化身。善不善業相應心名依根本心。業 是趣生所依本故。若修聖道便斷諸業。故
說依諸斷道。依根本心盡。依根本心滅故。 得顯現佛應身。三有苦果相應心名根本 心。生死根本自體性故。無漏道圓。二空智
滿。有漏根本苦果方滅。故說依勝拔道。根 本心盡。根本心滅故。得至如如如如智法 身。彼經意說。煩惱熾盛不悔滅者。不見
五趣隨類化身。若悔滅者得見化身。雖悔 煩惱業熾盛者。不見應身。息惡業者見佛 應身。二死苦果未分.未全能滅除者。不見
法身。若分.全除。隨應得見佛之法身。由 分.或全能成二智證二理故。五者一切諸 佛。於第一身與諸佛同事。皆隨生類同 能現彼變化事故。令折伏惑。於第二身
與諸佛同意。同現佛身。令三乘者隨應 入道斷諸業故。於第三身與諸佛同體。 有為無為諸功德體。一切諸佛同無異故。 六者煩惱障淨故能現應身。業障淨故能現
化身。智障淨故能現法身。七者譬如依空 出電。依電出光。如是依於法身故出應 身。依於應身故出化身。是故性極清淨攝 受法身。智慧清淨攝受應身。三昧清淨攝
受化身。今助釋義復有四解。觀佛之身但 應說二。一者內自真德。即如如.如如智合 名法身。二者為所化生應宜而現。合名 應身。然所化生。有宜見佛身而入道者。
有不宜見潛受化者。故分二種。名為應. 化。合成三身。二者又觀彼意應說四身。 如如名自性。如如智名報身。理事別故。法
實性故。因修生故。為他利現二身如前。 然以真德義同。理智冥合。自利無別。自性. 報佛合名法身。假德相殊。隨機現異。利他
顯隱。分成應.化。故成三佛不減不增。三 者又諸障品略有二類。一煩惱障品。二所知 障品。為欲伏滅二障品現行。故顯化身。
為欲斷除二障品種子。故顯應身。為欲永 滅二障品習氣。故顯法身。有彼三者不至 三身。為斷三故佛現三身。四者又准金光 明說。入如來地者為三種淨故得極清淨。
一煩惱淨。能起化身。由無鬪諍隨類化 故。二者苦淨。能起應身。由離諸苦現等 覺故。三者相淨。能顯法身。離能所執證理
智故。前二惑障。後一智障。佛地經等說。三 身者略有四釋。一者由昔有情觀虛妄境。 心常迷闇。起業受苦。翻對彼故說初二
身。一翻妄顯真。二返愚成智。真境離纏名 曰法身。實智離闇名受用身。理智難測非 略能知。方為有情現麁理智名變化身。令 初知麁後證細故。二者煩惱障品能障涅
槃。即此涅槃亦名法身。故勝鬘說。一乘即大 乘。大乘即佛性。佛性即法身。法身即涅槃界。 煩惱性縛。涅槃性解。性相違故。斷得法身。
所知障品障受用身。除無明增方為實智。 愚智相返斷所知障得受用身。此受用身亦 名菩提。菩薩地說菩提.菩提斷皆名菩提 故。為令三乘得此二種方顯化身。三者佛
有三德謂智.斷.恩。為顯此三故說法.報. 及化三身。四者所修成果略有二種。一所 受法樂。二能受法樂。自既得已。及為令他
得之方便。故說三身。無著金剛般若論說。 有三種身。一言說法身。即般若教。二智相至 得法身。即菩提智。三福相至得法身。除智餘
施等果。餘定.餘善。彼論意說。由於化身聽 聞言教。言說法身因故。當成佛果能生智. 福二種法身。此三住處。即無相理真如法身。
前因果身俱依此身方能證得。雖彼亦說 色身住處化身之體。經言不應以相具足 得見如來。遮破色身非佛真體。故此不說。 不遮法報故說有三。勝鬘經說如來妙色
身等即是化佛。如來色無盡等即受用佛。一 切法常住即是法佛。與天親菩薩般若論等 三佛義同。故此不說。法花經壽量品彼論
釋云。出釋氏宮是化身。成佛以來實無量 劫是報身。如實知見三界之相是法身。亦 與彼同。故不別說。或說四身。楞伽經說。一
應化佛。二功德佛。三智慧佛。四如如佛。初是 化身。次二受用身。福.慧異故分成二種。後是 法身。金光明經亦說有四。有化身非應身。
如來已般涅槃以願自在力故。如是之身 即是化身。此說如來雖般涅槃。以願自在 為物所現龍.鬼等身。是趣攝故非現佛身。 名化非應。有應身非化身。是地前身即前
應身。但為地前諸菩薩等。所現佛身依定 而起。現佛形故非五趣攝。名應非化。四善 根中所見大千應身佛也。三亦應亦化身。住
有餘涅槃如來之身。謂為二乘.四十心位 所現佛身。現相修成依三昧起。現佛形相 故名為應。現人同類有諸苦等。亦名為化。
四非應非化身。是佛法身。觀此經文。前三 是化。後是法身及自受用。不說為化十地 菩薩他受用身。理亦定是應身非化。由地
前位四善根中所見。大千一主應身。非是 趣類。是應非化。他受用身亦此句攝。舉初 顯後略而不論。不爾彼身何句所攝。化非 應中但說如來已般涅槃願力所現。不說
佛在所現化身。主在起化易而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