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yan You Xin Fajie Ji 華嚴遊心法界記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剏鐫華嚴遊心法界記序[0641b05] 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而性亦非一也。 蓋世間之性賢與不肖也。賢無事。而不肖鑿 也。出世之性三衍。定性局。不定通。而進者
性如。盡者性藏已。若夫出出世之性謂七大 焉。三千焉。帝網焉。即不思議運之稱以名于 法界也。然以法界為自性者其惟別教一乘
乎。茲之教蓋娑竭之所降。非海不受。豈不稱 之別也。麟猊之所遊非白牛不俱。其謂之一 宜矣。所謂別教一乘者普賢是也。普賢者心
色而已矣。夫海由水滴深。山從累土高。智積 材而博。心統性而厚。是故心以法界為性矣。 於乎法界不可須臾離也。李唐魏國西寺
[0641b17] 賢首大師所撰遊心法界記乃彌勒觀之脊 梁。普賢道之轡軫也。苟或秉路反己。晝茅宵 綯欲不至其得乎。如夫內城不解而為他所
保者則弗與焉。其身不正而媚乎浮圖者恥 也。豈不思諸。匹夫之修德者是君。和順畜中 而英華發外。雖聖或不修則不肖矣。普賢惡
有他哉。亦人之類已。南邁童子從遊金猊而 覓師於百十。此進普賢行之碩跡也。跡為則 象為鑒。法界記之所由起也。記者以先信焉。
夫商丘開之。信偽猶能泳水得珠。矧其真矣。 愨矣乎。何謂信。不疑是已。心一而止分別。一 以貫之。真矣。忠矣。橫六合而莫逆也。若夫投
于五熱豈思作意邪。故有云。信理亡是非。信 性亡安危。亡也者唯也。唯而嚮事者信也。真 矣。愨矣。奚不為哉。云何是信。曰信乎心之法
界。信乎遊心法界。群生心有何界邪。曰目短 於自見。故鏡照物。智短於自知。故心觀界。其 苟觀之奚不遊心于法界歟。夫一拳之轡綱
以御八尺龍馬。九層之開閉受制於寸關。故 曰。五寸之矩以盡天下之方。能譬哉。心奚不 遊於法界哉。人之遊山焉野焉自爾矣。然不
行不遊。行乎其行。聞焉必進。熏焉必動。遊之 能證入焉者亦自爾矣。假使目視鼻向無信 其亦如聾啞耳。法界乎廣矣大矣。聾啞聰辨
孰不法界者。乾坤其無罅哉。嗚呼亦大矣。其 苟或壞則雖法界弗與矣。亦未由見道今也。
[0641c14] 東方國運隆盛人文丕彰。蕩蕩大和真風 競起。則十宗奮動。四輪咸發。蓋探靳虬藏者 信手而得焉。皇矣 聖道之昭也伯令之曠
也。人事備富技器不乏。惟我天平延喜之事 則古矣。自是以來未有若是盛也。昔者吾先 師白天老人遊南都東大寺。得遊心法界記
一部以欲示大方弗果。亡幾師逝矣噫逝矣。 吾其何為。夫不為乃已。為之何所不為。于是 小子飛錫而西也千里翩翩然來東大寺。乃
遂得其真本而挍之以垂不朽也。此記寥寥 乎未出人間尚矣。今而公於世。此非吾 聖 德昭曠之所致歟。伏豫 明德其有為乎。何
所不為。且也金剛場因果無二菩薩者乃苦 界直入報土開引之證也。如小子山於其浩 浩恩波未能涓渧報之也。是以繼白老人之 志願梓以布諸海內。
[0642a01] 享保戊申仲夏日
[0642a02] 武陽沙門白蘋雅山謹題於京師之寓舍
華嚴遊心法界記序
[0642a05] 猗歟盛哉吾本邦也。自往富乎聖典。反勝於 震旦高麗之徼或可倍蓰矣。至今儼然而存。 世編猶謂中國失禮求之四夷。況聖教乎。茲
有蓮宗之賓。叩余遂云。久褚是書。為我師之 遺志將壽之於梓。其可可也歟。予聞太歡且 獎。因為作序云。夫遊心法界記者何也。其文
源出華嚴。而記實賢首祖師之談也。舊經偈 曰遊心法界如虛空是人乃知佛境界。蓋謂 遊心者能觀之智行也。法界者所觀之諦理
也。如虛空者直是不俟三轉而誦。虛即假也。 空即空也。如虛如空即中也。非虛非空義在 厥中。夫此文者是大節也。天台止觀嘗揭斯
文作三諦觀。而不啻此文獨大節義。抑且如 真言三藏曰。彼華嚴中而文而句咸具顯略 深祕二門之義。誠哉。是判豈可輒得測度耶。
斯偈既言。是人乃佛境界。則明匪祇果海鎔 融而已。萬惑繁冗。是知佛境界劍林刃山西 來之祖意介爾有心。三千宛焉。創心起觀之
扃也。祕要入理之樞也。微塵剎剎靡不諸聖 人出於世之處。良以難與劣慧而語。幾止而 已矣。頃有腐儒。著斷簡云。東海不出聖人。西
海不出聖人者。於虖胡為愚之壅哉。最小見 矣。徒認一介孔丘以為聖人。 浸 僭區區支那 而想中國。獨獲牝獸傳稱靈祥。以思瑞應兮。
夫吾法中乍儗麟角獨覺僅小聖者。尚無其 德及千萬分之一焉耳。噫所謂真之蛙見矣。 蓋與夫坐井觀天曰天小者亦不甚逖。不足
復言。予自今念震丹雖闊於我正法未東漸 之前適有曰聖人而出者。而後不復出。豈不 聞乎。東漢天子自夢金人則西方有聖人出
昭昭然而著矣。街童巷婦而不可欺。何況東 海我日域者神聖之國也。上下神祇皆盡神 孫。蔑有不為神之民者。然則凡諸託生於中
者所有蠢動皆戴於神之天共鳩乎神之地。 實為神之民者則其猥曰東海不出聖人者。 上誣罔乎神譏刺於祖巨諷於國之姦賊者其 愆莫逾于斯也哉。而所以其幸國家未誅戮
彼或弛而免於充軍者。政之寬仁故歟。或由 草賊歟。斗筲之輩不足算耳。固是千鈞之弩 不為鼷而發機之謂與。宜矣。大率自古諷國
敵于朝廷之屬罕無人之不罪者神能罰之。 神之俾免者或天必喪焉。天之為憐者或理 自亡矣。更無否者。矧乎彼謗正法之人奚待 閻王新闢於底根之邦乎。自 己
既造阿鼻之 業。天授生身坼而陷。莫如之何。予便為渠追 薦且懲後者。退而顧之是書其文雖從金口 而宣其義親自祖手發暉。而復文義雖既來
自支竺流之見聞獨在我邦。永霑其益則驗 知。夫神聖之所護今尚儼存不可疑猜焉。此 皆沐我國家之阜恩者也。猗歟。盛哉。我本邦 也。
[0642b27] 旹
[0642b28] 享保歲旅戊申蕤賓穀旦
[0642b29] 大日本洛京華嚴寺住持沙門僧 濬 鳳潭畔睇 敬書于遊心觀之壁
華嚴遊心法界記
京兆西崇福寺釋法藏撰
[0642c07] 夫約理題詮。詮如理而非異。據門陳教。教即 門而不殊。故能驟五位以分鑣。趣一乘而並 鶩。是知隨機攝教闢諸經於心端。順理圓通
總萬途於智海。海吞眾瀆味竟無差。心流五 乘意終無異。今以粗陳綱要總以五門。隨自 所宣引之如左。言五門者。一法是我非門。二
緣生無性門。三事理混融門。四言盡理顯門。 五法界無礙門。
[0642c15] 第一法是我非門者。即愚法小乘三科法也。 如四阿含等經及毘曇成實俱舍婆沙等論明 也。
[0642c18] 第二緣生無性門者。即大乘初教。即前諸法 緣生無性也。如諸部波若等經及中百等論 明也。
[0642c21] 第三事理混融門者。即大乘終教。空有雙陳 無障礙也。如勝鬘諸法無行涅槃密嚴等經 及起信法界無差別等論明也。
[0642c24] 第四言盡理顯門者。即大乘頓教。離相離性 也。如楞伽維摩思益等經明也。
[0642c26] 第五法界無礙門者。即別教一乘。奮興法界 主伴絞絡逆順無羈也。如華嚴等經明也。問。 如是次第據何聖教。答。按法華等經有如是
次第。故經云。昔於波羅奈轉四諦法輪。又云。 今復轉最妙無上大法輪。又云。未曾聞如是 深妙之上法等。楞伽經云。乃至此為佛子說
等。華嚴經云。乃至說無盡佛法等。如是次第 不等。皆為機機各不同施門故異。隨人定教。 教逐人分。以教裁人。人依教轉。人教相藉。次
位有殊。會意而言唯歸一路。此云何知。按 華嚴經云。張大教網亘生死海。濟天人龍置 涅槃岸等是也。當如經取意。不可執教為定
以道心源隨語生解用裁其法。此即皆非應 理。與教相違背道歸冥解益遠矣。此云何知。 按法華經云。以佛教門出三界苦等。問。如上
以義定教教即然耶。答。此但且舉大例作如 是斷。若門門具論經經之中皆具此五。是云 何知。按大品等經云。欲得聲聞果者當學般
若波羅蜜。乃至欲得菩薩道者當學般若波 羅 蜜 。又密跡力士經云。轉四諦法輪時無量 眾生得阿羅漢果。乃至無量菩薩得成佛等。
寶積經亦然。可准知之。問。據上教門不一機 復有殊。深淺既自兩分。故知方便亦異。仰陳 其狀並述所由。致使習者不詣邪途證者勿
乖於理。答。大聖無私。等太陽而鑒物。至人無 念若天鼓而雷音。隨機所現短長。是故有斯 差別。但自宜聞有異致令法教不同。隨宜入
者為良藥。不相應者為毒藥等。又維摩經云。 應病與藥。令得服行等。問。有機教相應者未 知。隨上諸門等以何方便而得入耶。答。言隨
門入者方便無窮隨宜不定。由機故爾。非為 法然。唯以類通一不差失。如次應知。第一入 三科法門方便者。即蘊界處法也。蘊者積集
也。即五蘊法。界者差別等也。即十八界法。處 內者外六處也。即十二處法也。言三者是數。 科者是類。法者是自性軌持。門者是通智遊
入。是故總名為三科法門也。就此門中開 為二觀。一者總相觀。二者別相觀。初者三科 雖異唯色與心故名總相。即審諦觀察唯法
而無我人。故名為觀也。此云何知。按涅槃經 云。若色此父四陰應非。乃至和合是父者 無有是處等。又維摩經云。起唯法起。滅唯法
滅等。即以總收別。唯總而非別。故名為總相 觀也。此約利根入法方便也。二別相觀者。即 於上總相之中分別而觀故名別相觀。言分
別者色中分為十一。謂內五根外六塵。雖復 內外有殊剋體總名為色。故云色法有十一。 心法有七者。初從眼耳終至末那。始終雖差
並同心稱故云心法即七也。色心合舉故有 十八。各別不同故云別相。即於此三處觀察 人我能所俱離故名為觀也。十二入等可准
知之。此云何知。按涅槃經云。著我眾生為界 分別觀等。又云。六入不爾一向無人等。今即 以分別總唯別而非總故名別相觀也。同異
等准之。問。既云觀法即以人無我者云何觀 察人無耶。答。且如今之色等法。眼等識得時 實無分別。不是不得。雖得而無分別。此即是
法。眼等識親證如色等無異。及其意識不了 謂實我人。妄緣分別謂實人我。於一事中有 真妄齊致。何者意識分別不稱法也。言真妄
者即眼等識親證是真。意識妄緣為妄。真妄 既玄。差別不等。是故證法人無也。此云何知。 按維摩經云。但除其病而不除法。又云。起唯
法起滅唯法滅等。色法既真實。心法亦即如 色無差。能了識知塵。是即遊行無礙也。此即 入初門之勝便契真理之妙因。略述大意如
斯。廣辨如餘章說。有相應者當審思之。一一 指陳以事徵一百八義具在斯焉。
[0643c07] 第二入諸法皆空相無不盡之方便者。於中 復分為二觀。一者無生觀。二者無相觀。言無 生觀者。即法無自性相由故生。生非實有是
即為空。空無毫末故曰無生。以性自不生故。 此云何知。按大品等經云。一切法皆空無有 毫末相。空無有分別。同若如虛空一等。又三
論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等是也。二無 相觀者。相即無相也。何以故。此法離相故。此 云何知。按維摩經云。法離於相無所緣故等。
又般若經云。無法相亦無非法相等。言觀者 觀智。是法離諸情計故名為觀也。問。一切法 即既空無相。云何成觀耶。答。只以法即空無
相是故得成為觀。何者能觀是慧。所觀是無 相。今慧照彼無相之境故名為觀也。若也不 見諸相。即無是即還成倒執。何成觀類耶。問。
作如是觀者治何病耶。答。治上執法等病。何 者法實非有妄見為有。由妄見有故乃謂真 如涅槃可證。即謂生死有為可捨。為斯見故
是即為病。今體諸法即空無相有見不生。故 成治也。此云何知。案中邊論云。無能取所取 有而有能取所取無。是二不二為空相也。是
故觀法無生相無不盡也。略陳其狀準以思 之。更有異門。依前可解。
[0644a01] 第三入事理兩門圓融一際方便者。復有二 門。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言心真如 者。是理即真諦也。心生滅者。是事即俗諦也。
此即明空有無二自在圓融隱顯俱同竟無障 礙。言無二者緣起之法似有即空。空即不空 復還成有。二而無二。一際不殊。兩見斯亡。空
有無替。何以故。真妄交映令該徹故。何者空 是不滅有之空。即空而常有。有是不異空之 有。即有而常空。有而常空故有即不有。離有
邊有。空而常有故空即不空。離無邊空。空有 圓融一無二。故雙離俱邊空有一體互形奪 故兩雙離邊。此云何知。按維摩經云。深入緣
起斷諸邪見有無二邊不復餘習等。又華嚴 經云。因緣故法生。因緣故法滅。若能如是解 斯人疾成佛等。依此義故得有止觀雙行悲
智相導。何者以有即空而不有故是止境也。 以空即有而不空故為觀境也。空有全收而 不礙二。故止觀二法融也。空有二而不二故
是止觀二法離也。即以能觀之心契彼境故 是止觀融也。言悲智相導者。觀有即空而不 失有。故悲導智而不住空。觀空即有而不失
空。故智導悲而不滯有。以不住空之大智故 恒隨有以攝生。即大悲也。以不滯有之大悲 故常處空而證滅。即大智也。滅即是不滅之
滅。滅而非滅。不礙存也。生即是無生之生。生 而不生。不待壞也。以生非生故生相紛然而 不有。色即空也。以滅非滅故空相湛然而不
空。空即色也。空相湛然而不空。故即生死涅 槃而不異。生相紛然而不有。故即涅槃生死 而不殊。何以故。空有圓融一不一故。亦可分
為四句。以有即空故不住生死。以空即有故 不住涅槃。空有一塊而不礙兩存。故亦住生 死亦住涅槃。其猶水波高下動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