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 Men Guijing Yi 釋門歸敬儀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釋門歸敬儀 (上卷)沙門釋道宣大唐龍朔元年於京師西明寺述
[0854c06] 敬本教興一 (謂佛化厥初禮儀莫識。聖法乘時行斯謁敬。所以廣引誠教。為信首之 初宗。庶有不惑於教喻)
[0854c08] 濟時護法二 (謂季俗根鈍非敬不弘。故濟時機綜習惟遠。遂使相從奔競上下相遵。 既不亂倫三寶由盛)
[0854c10] 因機立儀三 (謂時涉澆淳情分利鈍。致立教者開抑殊途。或彼佛德高滅罪稱最。或 此方本淨二業能明等)
[0854c12] 乘心行事四 (謂事在未亡因心行用。約緣課業條流須識。由心通三性事染六塵。因 福起罪莫知道業)
[0854c14] 寄緣真俗五 (謂法被權道情投業理。心形兩位指月雙筌。或以鄙俗淺度不識分量罔 冐入真。實為沈俗)
[0854c16] 引教徵迹六 (謂末法根鈍多封性習。須引聖言以為教量。今以四依檢行四印徵明。 無涉浮言飾詐斯絕)
[0854c18] 約時科節七 (謂心行等級勤惰不恒。故立法撿心分時策行。是知。克念修聖。斯言 有歸。不爾流溺還同無始)
[0854c20] 威儀有序八 (謂敬相顯心虔誠有被。今須引誠教具列容儀。則容止若思。言詞安定 不以法繩。則手足無所措矣)
[0854c22] 功用感通九 (謂業假行成功由心起。心懷染淨業亦真虛。此由想見未清善惡交集。 不示緣報迷滯難明)
[0854c24] 程器陳迹十 (謂聽言觀行時俗罕依。故立條例以清心路)
敬本教興篇第一 (謂興立敬本非正信而不弘。無信必不興敬。有敬必 先懷信。篇明信本敬隨後生故也)
[0854c27] 序曰。自法王之利見也。必以靜見為先。故論 云。何處何時誰起此見。一切諸見佛悉斷 故。文良證也。然則習熏日久取會無由。事須
立敬設儀開其信首之法。附情約相顯於成 化之功。然後肝膽塗地形骸摧折。知宇宙之 極尊則敬逾天屬 (以父母生身也。報施在於一生。佛起法身也。醻遠終於累劫。
或功高難賞德深不謝慧深益厚。非醻所及也) 曉教義之遠大則道越常 迷 (以七略被時。立身立國之政淪歷於三有也。八藏所宗亡空絕有之法。畢超於九居也)
。觀 斯以言則識形心兩途事理雙軌。形則縛於 俗習苦陰常纏。故當折挫以歸依。剖析剖析 觀其慢惑也。心則封於迷倒。倒在生常故須
鏡生滅以懲之。追想追想知其妄著也。深惟 四山恒逼。非念念而莫知切於身也。八倒纏 綿。非新新而不曉節於心也。所以剖析靜於
慢惑非愛斷者所欣。追想厭於妄著。是異生 者所背。固當撫攬誠教以法糺徵。則生身不 徒委於下塵。無識不徒生於上趣矣。敢序斯
致。引文證之。小乘論云。敬者以慚為體也。由 我德薄前境尊高故行敬也。今反無慚。不恥 深可笑也。大乘論云。由信及智故敬於彼。信
故非邪智故興敬。故引誠教。信智及慚敬之 本矣。本起經曰。佛初誕降周行十方。舉手 指天地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以時俗所重九十六部號為大聖人
天師也。為絕邪歸正故示此相。唯佛獨尊餘皆邪道。既曰尊嚴。歸依弘護非信敬之不成) 三界皆 苦無可樂者
(三界眾生三苦交集。無思厭背貪附更深。故立此言令興厭離。有厭苦身令 思苦本。觀達業惑深是苦因。不沒諸見便得解脫。餘則以苦捨苦長淪苦中) 此之一經成
歸敬之本也。定信守之宗也。理須依憑託附 以登高遠之趣也。故論云。歸依者迴轉之 語也。由昔背正從邪流蕩生趣。今佛出世興
言極尊。遂即迴彼邪心。轉從正道故也。於是 乃立歸法有五等之差。始於背俗之初終於 入道之極。皆歸三寶以為心師之迹也所師 極矣。所為大矣
(謂初以身從終除心惑故也) 安得傲然情無懾 憚。況復加以謗訕流言通俗。自沈苦海出濟 無期。重使身心惡習念念逾增。亦使威儀失
節時時結業。覆器之喻塵露於目前。捕鼠之 誣頻繁於胸臆。可不誡歟可不誡歟。又依佛 見瓶沙王經曰。如來於伽耶山成道。度迦葉
已念瓶沙王昔有先請。將諸徒眾往赴彼國。 王及士眾并沙門 (或云桑門沙門那者。竝是天竺道士之佳號。俗中之常目。亦 是彼國修淨行者。此云淨志以義目之)
初聞佛至皆悉遠迎未知禮 敬。或有禮足而坐者。或舉手問訊而坐者。或 稱姓名。或叉手合掌。或默然而坐者。皆疑。迦 葉是宿舊師。今從佛來。未知誰為所依者。迦
葉知已欲決眾疑。升空而下禮敬佛足。以手 摩捫以口嗚之自云。佛是我師。我為佛之弟 子。又持扇在佛後搖之。此第二經明禮敬。正
儀之萌兆也。文中不足。有者言之。手摩口 嗚者愛重之極。不能己已也。遠敬在於所卑 故始於足。自餘稱名顯相。使疑者決之非正
敬也。智度論云。外道是他法故來則自坐。白 衣如客法。故命之令坐。一切出家五眾身心 屬佛。故立不坐。若得道羅漢如舍利弗等皆
坐聽法。三果已下竝不聽坐。以所作未辦結 賊未破故。此第三文明位列敬相也。今有安 坐像前情無敬讓。可謂無事受罪枉壞身心。
如上三果尚立。況下凡乎。像立而坐彌是不 敬。比今君父可以例諸。故知。遶旋行立為敬 故行。安得長傲禮懺獲罪。此言易矣。臨機
難哉。常志在心努力制抑方可改革。不爾雖 讀不救常習思之惟之。故增一阿含經云。無 恭敬心於佛者當生龍蛇中。以過去從中來。
今猶無敬多睡癡等斯為良證。大悲經云。佛 過去時行菩薩道。見三寶舍利塔像。師僧父 母耆年善友外道。諸仙沙門婆羅門。無不傾
側謙下敬讓。由是報故成佛已來。山林人畜 無不傾側禮敬於佛。此第四文明致敬之因 本也。如俗禮云。無不敬。儼若思安定詞。傲不
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是也。依經律論明 立敬儀。佛告比丘。汝等共相恭敬。迎逆問訊 從何為始。比丘白佛各言其志。或云大姓貴
族者。或云神智高達者。或云佛所宗親者。或 云道登聖果者。以事舉之。佛言。汝等所言皆 是長慢。無可觀者。應隨順法訓流布於世。於
我法律更相恭敬。佛法可得流布。敬儀有四。 道不禮俗一也。僧不禮尼二也。守戒者不禮 犯戒者三也。前受戒者不禮後受戒者四也。
自餘五眾存亡乃殊。皆約年夏次第而設敬 也。因引古事。昔有鵽鳥獼猴大象。同在一 林以為朋友。乃相謂曰。先生宿舊禮應供養。
如何同住不識禮敬。象云。我見此樹生齊吾 腹。猴言。我曾蹲地手挽樹頭。鳥言。我於遠林 食此樹子墮出而生。我應最長即時大象背
負獼猴。鳥在猴上周遍而行。仍說偈云。有敬 長老者。是人能護法。現世得名譽。將來生善 道。於是人皆効之悉行禮敬。諸有智人以喻
取解。經云。恭敬於塔廟。謙下諸比丘遠離自 高心。常思惟智慧。又云。若有智慧則無貪著。 今貪慢而著隨則其愚不可及也。
濟時護法篇第二 (謂護持濟物非三寶而不隆)
[0856a02] 序曰。夫以立像表真恒俗彛訓。寄指筌月出 道常規。但以妄想倒情相 沿 固習。無思悛革 隨業漂淪。是以經言。為善若登清升若爪之
土。為惡若崩沈滯如下之地。此言在斯。誠 為極誡。何以知耶。但以慢山上聳俯視於人 物。我室四蒙包藏於見愛。慢無納法之實。經
明覆器之賓。我有懷著之功。論顯納烟之義。 器仰無思不服。有服必拔慢根。室壞便歸 太虛。見愛安形無地理例然也。背此非凡所
行。情事得也。乖斯是聖遊履適化然也。然則 封迷長劫。佛世有退席之人。不識分量。季 俗豐輕生之士。此竝不思之徒也。當知我身
屬於他緣。冥冥不知來處。我神屬於惑業。忽 忽莫測何心。經云。命如風中燈。不知滅時節。 今日復明日不覺死時至。冥冥隨業緣。不知
生何道。此至言也。乾豆莫干其慮吁可悲哉。 且自等智有三。我同牛羊之智出道唯一。牛 羊異我非倫。人道道緣。不行還同畜獸。獸道
報重頑厚非其所聞。今既形有輕清識心機 舉。厭勞生於往劫。欣解網於將來。固當立像 表儀傾塵聚。而頂禮寄緣引領。蕩煩累於新
心。是則情異牛羊。乘明智而弘道。身如木 石假彫琢而成器。可不然乎。可不然乎。鼠入 角而至窮。更知何趣。名引言而顯實理極於
斯。況復五滓交橫四山常逼。而能安忍於時 事還是昏昏之所媚乎。所以大聖知時通化 陶誘。立正三寶導濁識之所歸。開明四印示
迷生之不昧。固得住法萬載。功由歸敬之勳。 神升四天諒藉傳揚之力。廣如慈經所出。豈 虛搆哉。今此之述本被後進之初心。曲授稱
功體非前良之早慮。固須叮嚀指掌鋪覼相 狀。識三寶有數種之權謀。解七眾無貳師之 希向。言唯質露意在修行想有識者。知無繁
於翰墨。故佛言。吾言不在綺飾。令人受解為 要。敢附斯轍筆記序云。今於此篇顯三寶相 相隨見起。隨機四位。初謂一體。二謂緣理。三
謂化相。四謂住持。各有名相。初言一體三寶 者。一是非二之名。體謂本識之謂。但以無 始心體性淨如空。妄想客塵封迷隨染。致使
相從至于今日。經生歷死無由厭曉。故經云。 諸法本來性相空寂。眾生妄計彼此得失。輪 迴生死不得解脫。經云。一切眾生竝有佛性。
即我本識出障嘉名。迷故曰凡悟便名聖。所 以貧女寶藏力士額珠性常清淨有而無用。 為惑所覆無由光顯。如經深叢覆寶移流雜
味。然其本性光淳無玷。所以前修聞此勵力 勤觀。日故劫新遂證斯德。及成妙覺轉依法 身。身非始生寄緣修顯。後進聞此興大志求。
彼去已還我云何住。遵途進德還登位極。自 昔已來此乘無權。皆成正覺逈出樊籠。俯應 群心興悲赴感。我之與佛無始實同。彼以先
覺故先出有。我獨不悟盤桓下凡。一思此事 悔熱何及。今若不修後生何據。所以承遵梵 網以網魚龍 (經喻內毒如龍難。觸欲貪如鯨吞海) 揖佩三身憑依三
學。爰初投足先奉戒宗。戒本有三。三身之 本。一律儀戒謂斷諸惡。即法身之因也 (由法身本 淨惡覆不顯。今修離惡。功成德現故)
二攝善法戒謂修諸善。即報身 之因也 (報以眾善所成成善無高止作。今修止作二善。用成報佛之緣) 三攝眾生 戒即慈濟有心功成化佛之因也
(以化佛無心隨感便應。今大 慈普濟意用則齊) 約佛有三。隨義三別境非心外。百慮 咸歸理實如此。不可餘見。或迷此及試重廣
之。然則功德之本非戒不弘。道初俗歸必先 敬受。隨境起心無非三戒。如約一生心不懷 惡攝律儀也。有慈起善攝善法也。將濟離苦
護眾生也。內緣既爾。三佛皆然。離合待時不 定三一。故經云。吾今此身即是法身。斯本從 跡也。又云。色聲見我名行邪道。此跡異本也。
故摩竭道成高山先照。祇園開政下乘後席。 眾說備之可用通鏡。故先顯由緣後明性相。 欲明性體因言致理。不是飾非終歸顯實。將
使通明性體。解若心燈後被。以文筌登岸捨 笩可也。言一體三寶者。行者既知心性本淨 悟解無邪名為正覺。覺即佛也。性淨無染法
也。性淨無壅僧也。今覺於本名始覺也。本 實體淨名先覺也。如此安心如此練身。俯仰 周循無念不剋。俗云。惟狂克念作聖。惟聖罔
念作狂彼沈俗士尚此放言。豈惟出道翻無 此致。都不可也。問曰。卿發斯言欲何標據。念 念總是識心。言言都非智略。如何依準得
一舉而騰九萬耶。答曰。夫以聖道遠而難希。 淨心近而易惑。為山基於一簣。為佛起於初 念。故萬里之剋離初步而不登。三劫之功非
始心而罔就。是知。行人發足常步此心。開 示不由外來。悟入誠因內起。迷時謂禮外境。 悟已還禮自心。故經云。心想佛時是心是佛。
如是斂念會必精勤。積熏不已自然清淨。忘 此外求甫當行道。徒役身心終為世福。故身 子不思經劫而居退忘。難陀整慮終朝而拔
其神。上明一體三寶也。二明緣理三寶者。理 謂。至理天真常住。還是心體。且從染說無 始有終。但為惑網不能出障。今以三學剋剪
纏結。惑業既傾心性光顯。始終性淨無始無 終。由法成立隨境分相。即號此相為五分法 身。謂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也。前之三學從
因受名。由戒護助果成法身。故云戒身。定慧 準此可以類知。後二從果次第受名。解脫身 者由慧剋惑。惑無之處名解脫身。解脫知見
以乃出纏破障反照觀心。故云知見身也。唯 佛法中三乘聖者具此五分。能為六道作大 歸依。故論云。歸依於佛者。謂一切智五分法
身也。歸依於法者。謂滅諦涅槃也。歸依於僧 者。謂諸賢聖學無學功德自身他身盡處也。 即自他惑滅所無之處。故云盡處也。故經云。
一切聖人皆以無為法得名。無為即無漏之 別目也。由此三寶常住於世。不為世法之所 陵慢。故稱寶也。如世珍寶為生所重。今此
三寶為諸群生三乘七眾之所歸仰。故名正 歸。若無專信雜事邪神。雖受歸戒不得聖法。 故經云。歸依於佛者。真名清信士。終不妄歸
依其餘諸天神。斯何故耶。以真三寶性相常 住堪為物依。自餘天帝身心苦惱。有為有漏 無力。無能自救無暇。何能救物。惟出世寶有
力能持。言歸依者如憑王力得無侵害。今憑 正寶威福無涯。故使神龍免金翅之誅信士。 超夜叉之難。五種三歸皆歸此寶。或即名之
同相三寶。由理通三世義盡十方。常住三寶 此為至極。經云。若人得聞常住二字。是人生 生不墮惡趣。斯何故耶。以知法佛本性常。故
一時聞解熏本識心。業種既成淨信無失。況 能立願歸依奉為師範。固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