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The Great Calming and Contemplation (Mohe Zhi Guan) 摩訶止觀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摩訶止觀卷第三 ()
天台智者大師

門人灌頂

[0021b16] ◎第二止觀梗概止觀相待 三德相待止觀
不止 妄念思想寂然休息淨名何謂攀緣 三界何謂攀緣無所得
得名止息 現前停住不動仁王入理般若名為 大品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
得名即是停止不止 何者對生 流動涅槃論止息心行
停止通論相待 理論相待無明法性法性無明無明 不止無明不止法性 不止法性為止無明
法性為止經法非生非滅而言法性寂滅法性而言法性 清淨不止三義
穿貫穿智慧 穿煩惱大經磐石砂礫 金剛法華穿鑿高原乾燥
不已得名貫穿 觀智通達真如 息心本源沙門大論清淨
般若得名 達觀 對生貫穿
通約相待無明法性法性無明無明 無明法性
法性法性 法性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 是故止觀三義得名

[0021c21] ○ 止觀三相止觀 止息得名 得名
立即他性停止能破得名 自性若非妄想 因緣共性若非
能破而言龍樹 諸法不自生不從他生不共不無 是故無生無生止觀四句
起滅流動何謂停止迷惑 何謂四句 即是生生止觀能止息見思
停住真諦生生不生止觀 空心止息塵沙停住不生不生止觀 無明心中生死涅槃二邊
止觀皆是思議 破壞尚未何況不止猶自 何以不盡言語不斷
業果不絕止觀 思議煩惱 悉皆不生名為不可
寂滅清淨尚無清淨 止觀尚無不止 止觀止觀不止不止 不止故知不止不可得
不止不可得即非有為不可 四句言說心識無名 不生無生不可破壞滅絕
絕滅顛倒有為止觀乃至生死止觀 不可說四悉檀因緣 世界因緣有為
因緣三德有對因緣 第一義因緣 為止名字不在內外中間 自有不住不住不在
四句四句不住不在 不住不可得止觀不思議止觀
止觀一大事止觀如此大事 小事譬如虛空空名止觀名為止觀無可 獨一法界止觀世人
不得何以凡情 種種分別 差別不絕不思議思議
相待得意心行分別 心思不思議種種妄想緣理分別
名為慧開名為淨名諸法 乃至一念不住即此若爾
乃是初心六即初心 如此 止觀不可思議名為大經
不可思議經論遠離 不住不著無為寂滅不分禪定棄除如是一切皆是異名不可思
遠離不可思議知見 智慧如是一切皆是 異名不可思議知見
不可思議所以者何般若一法佛說 解脫名字虛空無所有 不動無礙三德一法眾生
疑惑毀傷止觀自相 不止 釋名

[0022c05] ○三德眾經 異名皆是止觀無量義無量何故 三義止觀三德
諸法無量何故三德大論菩薩 初發心涅槃行道大經 安置祕密祕密即是涅槃涅槃
即是三德三德即是止觀 共通三德 即是解脫即是智通般若止觀
名為即是法身 奢摩他毘婆舍那三德止觀二法
三德不思議止觀大品十八空般若百八三昧前後豈可般若般若
不二不二不二法身 如此三法未曾相離是故大經佛性 首楞嚴般若
名為名為即是不思議 不思議三德復次止觀三德 中有中有止息 解脫停止行善
般若法身可見貫穿 達觀行善觀門般若
法身可見復次止觀共通 三德止息貫穿得名 解脫停止止觀達觀能緣
般若法性 法身復次三德止觀 共通三德三德
解脫般若通觀法身 三德止觀解脫具足解脫具有方便解脫止息解脫
停止解脫般若 般若具有道慧般若貫穿 般若通觀達觀一切般若
具足法身色身法門身通實相身通 可見三德不思議通義
止觀不思議涅槃三法 具足祕密具足寂定 祕密三觀具足大智慧 三法具足祕密
三德並不 三觀並不一法 舉止一切法減少
法華一切法 減少涅槃三法具足 止觀
一一皆是法界攝一切法祕密止觀三德 異名遠離知見如是
所謂三菩提三佛三寶一切三法如是云何字義縱橫云何字義小乘師說般若種智解脫
雜食無常 走火先有相好種智般若解脫既有上下前後
三點水入滅有身 無色無身無餘 調解各不相關
分之大乘師說法身正體自有般若 解脫
字義三德前後一體具足隱顯
未免隱顯未免如此 三德不可思議不可 思議不可思議不可
思議常智圓斷一切皆是佛法無有優劣三德 一法法界何處別有
種種建立不一同歸第一義 不一不一
字義 三德四德云何通論三德 一一常樂我淨大經諸佛所謂
法常諸佛法身 解脫故作大經 獲得受想亦復如是法身
一種成法法身常樂轉識般若般若 解脫解脫念處轉識
(云云) 。三障三道三德三障開通
至極三道四倒開通至極何者無漏無漏分段方便
塵沙無明一一 三道煩惱一一四倒

[0023c12] ○第三 止觀相者大意豁達名字 曠遠淵玄教相境界得失
教法入理不同 有權境界 得失法華四一 四科相類教相止觀
名教凡聖不可通名 凡夫行善 所生四禪四無量心六行
未免生死有漏 大論栴檀三乘 真智二乘
九想十想八背捨九次第定一往 四諦止觀出生 而是色入得名
得名不止不得何以 滅智但是無漏 一體方便
隨緣二邊分別一體 緣生因緣空無息心本源 沙門因緣幻化名為
攀緣妄想得空即是方便隨緣三乘無言說道 煩惱煩惱
不盡二乘不須方便菩薩 正應非空方便分別 隨緣心安俗諦名為 得證二邊分別
生死流動涅槃保證皆是不會 中道寂然不得 寂然二邊未見
經論三觀釋論菩薩 經教名字名為法施 得名
釋名髣髴止息 停止方便隨緣 二邊所謂三諦
何以達因 假名空無主流止息 在理正是因緣停止理即真真
本源本源不當不止是非 三義成體方便自在散亂無知止息淨名
三昧比丘根性分別停止不動是非如是三義方便 二邊生死涅槃二相止息入理般若名為心中
停止實相不止不止如此三義二邊
入空二諦假名平等觀二觀 方便中道二諦心心寂滅 自然流入薩婆若中道第一義諦 瓔珞經二諦入空
能所二諦 非但亦復 真假顯得二諦 二諦真是
俗諦 真諦破用二諦分別 隨情二諦隨情 二諦二諦
隨行二諦 破用第二破用 二諦二諦破用 勝者平等第三破用何不
第三不得 二觀二諦二諦
病故是故 不用 內外非理云何持明
法性法性差別實法真實 二諦異名法性 若爾涅槃
乃至獼猴即世涅槃若爾無漏世間 出世正見若爾無生
相互入空必須假而入空通途應有四句乃至三十六後說
假名平等觀若是入空尚無 化眾生 便分別差謬 平等平等
不用真法 平等破用 異時相望平等 空見不能分別
種種根莖枝葉種類入空 二諦不能 空見種類因緣 藥食利益
真真正用化眾生名為 平等中道第一義空生觀空涅槃二邊二空方便
心心寂滅流入薩婆若 方便中道 二諦定能知世間 生滅法相二種方便在此
大經不見佛性 云何次第三觀二乘菩薩不見佛性別教菩薩
二觀不見佛性二觀 方便第三見佛 菩薩慧眼不了不見
慧眼第二法眼云何而言 兩眼不見次第 不可慧眼見者
圓教十住三觀現前 慧眼法華 世尊慧眼第一如斯慧眼 未了空中二乘
慧眼如此法華譬如有人穿鑿 高原不已 第二
第三圓頓 藏教中道通教別教 圓教中道二教
不到慧眼見性見性 無有三觀三觀一往 同義貫穿虛妄 入空達觀事事
平等觀中道相異一諦三諦 所以者何
入空四住磐石豈非貫穿 空空即是智能 理即是非如此三義入空
三義何以假名 無知即是貫穿假名分別
假觀中道三義 二邊貫穿正入中道中道 法性如此三義中道摩訶衍三觀
各別三觀有權淺深 三智優劣前後諸位 大小次第圓頓止觀 相者緣於一諦三諦
譬如三相一念一念三相如是 一境
三觀摩醯首羅雖是 而是一面如是一發 不可思議不實 並不不大中論
因緣所生金剛般若 日光照見種種 應須無色 所見如是三法異時相離
日喻如是三法 一時中論亦復如是 意即圓頓止觀一一
一心云何無明顛倒 即是實相如此實相 隨緣安心不動隨緣方便
生死涅槃休息二邊一切 悉皆實相入空 中道知世間生滅法相如實
假觀如此即是中道無二 中道磐石砂礫一念 休息止息心緣中道實相 停止實相即非不止
一念穿實相實相 如此一念心中不動真際 有種種差善能分別諸法 第一義不動名字般若之一
佛說種種相待 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無有障礙 障礙具足圓頓教相止觀

[0025c13] ○二明智者 何況 由於可知因果
止觀 不可分別可解次第 三觀所得三智
不生 無漏慧眼第一義真諦三昧 隨緣
心安俗諦因此陀羅尼 分別法眼無知 三昧不以二相諸佛俗諦三昧 得體俗體
二邊生死涅槃空有 中道佛眼無不中道三昧 得體得中道體
入空相應能破見思惑 一切智智能得體 分別種種法門無知成道 智能得體俗體二邊
中方便能破無明一切種智智能得體 得中道體三觀 三體是故即此
眼見知見四句 分別不知 不見凡夫不見不知二乘
人證 不知方便道人不見復次信行無漏
一切智故稱法行 無漏慧眼 故稱眼見知見真諦 知見慧眼一切智
分別二智若一心眼 不如次第止觀智者 即是即是無二得體 如是即是即是
即是即是佛眼 佛智三智三昧一切三昧 首楞嚴一切大品得道
一切智一切種智般若釋論 三智一心云何得道 般若三智一心
易解故作如此金剛般若如來 肉眼乃至如來佛眼 五眼不分一眼
五境所以者何佛眼 所見過人所見肉眼 所見所見名天二乘所見慧眼
菩薩所見法眼諸法 實相佛眼佛眼圓照無遺 五眼具足成菩提三界父母
稱佛流入本名 佛智二乘所見 佛智假如菩薩所見道種智 實相一切種智
三智一心故知一心眼見 不思議三諦一心 三智不思議
左右 三觀 使可解 不可思議一法一法
圓頓止觀如此解釋觀心 讀經安置嫌疑增長 修多羅

[0026b22] ○三明 顯眼中意諦聽 未解者信行 因此分別法行
思惟就此一明 二明離合諸眾生 境智所知所見 應有佛眼天眼
不以二相諸佛 佛土天眼開闢慧眼故知 應有慧眼三諦不可思議 定性不可說說不出
隨情 云何隨情三諦不識便何似他人
不能 真色盲人各各 凡情亦復如是不識 大悲方便分別有門三諦
空門三諦空有三諦非空 非有三諦 凡夫不能常樂我淨真實
空有互相是非所以 二諦二十三家家不同各各 異見經論 無量有所為此
甘露早夭文殊 二諦地獄今世 偏執鏗然
如是等人隨情三諦 種種如來 不一即是三諦 三諦若爾
不得凡情凡情方便聖智聖智 智相 三諦相似六根
中道三諦 四住塵沙惑方便二諦無明見佛二諦 三諦中道第一義諦
即是三諦非但說中視聽真俗三諦玄微不可不可思 驚怪非難
世法無有相貌四句 言語道斷心行不可以凡情若一絕情
二乘何況凡夫真色 言語不識如是說名為 三諦即是 二諦三諦凡夫
達因緣生豈非隨情 因緣豈非隨情如此 即是隨情二諦凡夫心所 名為俗諦聖人心所名為真諦如此
豈非隨情二諦凡夫 不知世間相凡夫不知世間 得知故知二諦非凡如此 豈非二諦二諦既有
可解二諦說法二諦中道 出生出家成道入滅中夜一色 無非中道說中豈不
一一四悉檀隨情 不可說 歡喜歡喜歡喜
即是隨情世界悉檀眾生便 不同聞說增長聞說 增長聞說增長隨情
為人悉檀行者不同 能破睡眠覺觀無法能破 中法能破隨情 對治悉檀眾生不同
開解乃至觀心 恍如 身心中觀神智明白如是種種 不在不在故云
佛說生法無生得度佛說無生 生法得度即是第一義悉檀法華知眾種種種種種種 種種即此何故種種
種種種種對治種種 第一義何故對治 通論性善行惡
便 三乘善根 三諦發生故知種種
為人悉檀諸眾 惡行彰顯過失現前 三諦故知種種
悉檀種種第一義 成心倒見知識 三不三諦第一義隨情三諦隨情
三諦可解四十二 三諦不同豈可凡情 一種不是 增上慢高舉盲人
勤行方便慚愧 眼見三法三智三諦中分 爾時 是非決定師子吼隨情
隨情何者聖語心想即是 即是豈非所知
皆是所知乃是豈非 二諦凡人不識 易解二明境智離合
眾經離合 不同三藏方便 菩薩初心中心四住煩惱
阿僧祇修六度行使功德 相好五神通得法俗諦 根性調眾生作佛事後心道場 三十四斷見思惑三十四
無礙解脫合為三十四 一念六百生滅論師一念六十剎那一念入空慧眼真諦
成佛次復二諦 弟子菩薩二乘 更加中道第一義諦 二諦方便二諦更加中道
便之上方便照見更加佛眼 更加一切種智 三藏二諦三諦離合三乘無言說道煩惱
俗諦真諦大論空有 不但大經二乘 不見不空智者非但
不空大涅槃二乘螢火菩薩 智慧而今合為真諦二乘
不能菩薩 化度眾生 佛國土上根菩薩不但無明見佛
豈可真諦莊嚴佛果 二諦不成不知 出外
佛果不出二諦不能 二乘不成不出 古來風流二諦在此
合時真諦真諦 三藏三藏第三中道 別知第三
真諦中道第一義諦有別 別知通教二諦三諦離合別教二諦真俗合為
世界凡夫 俗諦二乘真諦既有 故稱勝鬘二乘
大經彌勒世諦五百聲聞 真諦二諦俗諦 有為無為不但 別教離合



摩訶止觀卷第三 ()

摩訶止觀卷第三 ()

天台智者大師

門人灌頂

[0028b12] ◎圓教一實諦大經一諦 便一諦方便法華方便第一義
圓教二諦三諦一諦離合四諦 離合三諦二諦一諦四諦 四諦生滅無生無量
生滅四諦即是三藏二諦無生 四諦即是開通二諦無量四諦即是 別教二諦四諦即是圓教
一實諦中觀論四諦 因緣所生生滅四諦即是 無生四諦假名無量四諦
中道四諦二明離合 一智二三乃至十一 三智三諦增減云何
一智一切諸如來一法一心 一智無畏唯一佛智一切種智寂滅種種相貌皆知一切
三諦寂滅即是 中道種種相貌皆知 二諦二智所謂權實
道種智有無一切 中道三智三諦可解四智大品道慧一切智一切
種智釋論多種有理名為道慧事理滿一切智 一切種智權實道慧
入空權慧權實 一切智一切種智緣中一切 二諦一切種智
道慧權實 一切種智權實如是種種 四智四智三諦中有
乃至無量 使三諦十一智者世智他心智 俗諦八智真諦如實智中道 離合三諦不動復次
多少自相三諦三智二諦 二智可解 一諦一智不增不減可解 開合實智實體
三藏真諦一眼一智俗諦一眼 一智一眼一智慧眼一切智 法眼道種智俗諦佛眼一切種智
真俗不得得道前後 通教真諦二智俗諦一眼 一切智一切種智真諦道種智
作別接通俗諦一眼一智真諦 一眼一智一眼一智 如是別教三諦一一一眼
如是別教二諦 一眼一智中有一眼一智真諦 一眼一智如是圓教一實
三智如是云何 接通二觀真俗 中道無明八相作佛
二觀接通不以佛果阿僧祇百劫三藏十地 十住無明
得以接通如此

[0029a14] ○四明 思議不思議 自然 天然
長短相待 不由境智因緣 得名不如
自然即是境智四解 所以者何四取則是 是非一切煩惱煩惱
戲論身口意業 輪迴苦海解脫四取生死龍樹諸法不自生境智
他生境智共生因緣 自然境智四見何謂自生
無依乃至無業清淨心 一則般若以是境智苦集 即是生生不可說身子默然乃至
境智苦集不生即是不生不生不可說 杜口言語道斷心行不可說 四悉檀因緣自生境智
乃至境智有名名字無性無性 不住不住不可思議金光明
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即此境智名實四悉檀 四境智者權慧如是境智凡夫
二乘菩薩何以凡夫 自行四悉檀 第一義自行度眾
生化菩薩具足是故凡夫 思議二乘思議 不思議通教得失
通通思議別教 別教思議 教門方便無明一切法
法性一切法真修 成性思議 道者不思議圓教教證不思議
至理假名假名 無生教證不可思議 無念無依戲論結業無業無生
自行實體不可說 化導眾生出生實體 得體第四止觀 不周不然止觀總持
諸法何者諸法 皆除照理具足 一切佛法大品二十一切法
般若般若觀智觀智一切 三昧一切三昧其中 廣論即為一切二攝
一切智四攝一切一切 一切次第理性 常住生死是故
解故滿事理解行因果等次止觀

[0029c15] ○三觀一切諦法 開合偏圓不同權實之外別理栴檀即是妄語
止觀一切

[0029c18] ○止觀 一切生死 無明理則有界相應頭等 見思使名相相應
不知不知無明名色六入六入隨順
喜樂俱生 當來未來 十二互為因果煩惱
煩惱三道前行
十二牽連十二束縛不窮名為三世間名分真諦不得解脫即是入空止觀
故此入空止觀理則有界外相頭等無明所以 界內相應習氣猶在
正使大乘界外 無明二乘有無 空無我等對治佛法顛倒顛倒
無明無漏智意生身 意生身意即名色六入 無明戲論究竟即是煩惱
究竟即是 變易即是老死十二無漏 相生煩惱
業道故知界外十二因緣 有無無明業業 得無十二不退 不妨無明老死老死
無明由此 料簡何以意生 多種二乘菩薩
界內惑未曾修習界外界外 必須次第歷劫修行恒沙佛法 塵沙塵沙
調心方便界外 三道相應故知假觀 塵沙得無別圓通惑
中觀 三道初地乃至地中 三道無明苦滅
無明 智障上分 心中無明煩惱煩惱故業
三道究竟如來是故中觀 界外

[0030b09] ○止觀一切智 離合三觀無不 照理十一廣明二十 三觀

[0030b12] ○止觀一切 無行 所謂三藏乃至
正行 舍那能破煩惱奢摩他正知 三藏
無常不淨慈心 入空法如幻化 一切法念處緣事止觀 法智入空化眾生
修道種智俗事 道種智中道 實相一道清淨一切法 皆是摩訶衍十二因緣即是佛性念處即是
道場實相 復次根本四禪定欲界 中間四空定
無量三心捨心九想 八背捨背捨後五 次第師子超越四念處
四意止記錄 為主四正勤 念處一往不生 為生四如意足因緣
五根三根信念五力如是七覺分法喜 等觀八正正見
思惟正業正語正命正念 正定正精進四諦三諦有為 滅諦無為十六行皆是觀門
四弘誓四諦十八不共法三業 智慧三世 可知四無畏一切智無畏漏盡
道觀三三昧 三解脫門六度功德智慧五度功德般若
六度皆是功德莊嚴乃至 百八三昧十八空五百 如是一切無不 為止止觀

[0030c22] ○ 一切一地 三地寂滅真如無有大乘經處處一切地位無生
無所得煩惱三道 無為法差別 法入空有無二三道毘曇 七聖沙門果二十七賢聖
差別乃至非有無門空觀四門入空三道大品 三乘乃至入空止觀
不得三十 得意 三道十地第三 乃至四門如是圓信解行
觀行相似無明開示 入佛知見四十二寶乘直至 道場涅槃十五日月光智德十六日月光漸減斷德十四
若是因位十五妙覺果位中觀 乃至四門如是大乘不明地位 何所大乘經地位
地位地位不免文字即是 解脫雖說地位地位中論外人 世間因果今世後世出世因果
三寶四諦沙門果無何三寶 不滅三藏三寶四諦沙門果 道果何處三寶四諦
外道全無三寶 三藏三寶四諦沙門果無後道果我所三寶
四諦沙門果何者界內煩惱 三藏三寶四諦沙門果 三寶四諦沙門果
二邊三寶 四諦云何無邪 不了信教階位宛然
空淨句義菩薩句義 不可得中論四句 地位因緣所生
煩惱便須陀洹 菩薩無生法忍二乘 方便十地云何
名為假名漸次界外三道 十二賢聖云何中道即是 便六即云何
四句一切一切不出四句四句 止觀

[0031b11] ○一切 婆沙一切法名字無心 一切名字出世名字
觀心無明一切所謂 九十五邪見 五行六甲陰陽八卦五經世智
無道名教云何出世名教 堅意大經三千 世界大千世界小四
三界其事一微塵 既然一切出世淨天眼見 大經而作是念云何大經微塵 饒益一切眾生方便
如來無礙智經卷眾生 顛倒不信不見佛教眾生八聖 一切虛妄智慧如來 微塵有為發菩提心
譬如有人見佛法滅如來十二部 虛空宛然具足一切眾生無有知者久久之後遊行
云何眾生不知不見即便眾生云何寫經令眾生八正道虛妄多種觀心因緣生無常八正 道者三藏觀心因緣
八聖道通教觀心分別校計 有無凡夫二乘不能法眼菩薩 無量八正道別教 觀心即是佛性八正道
一切法出心大乘 佛性智慧如來觀心 華嚴觀心因緣生
生滅三藏四阿含 觀心般若 觀心因緣生方等
大品中觀 知見大事正直醍醐四句 觀心涅槃見佛醍醐因緣因緣即是佛性佛性
如來殺人 即是佛性佛性即是如來 即是佛性
殺人假名假名即是佛性 殺人即是 醍醐殺人殺人
三道清淨名為殺人為止 一切經 止觀無不復次 一者一切眾生心中具足一切法
如來心法無量 二者如來往昔觀心 偏圓具足心觀眾生說教化弟子 如來一切
三觀

[0032a06] ○ 次第可解一法攝一切法 一切一切一切智一切一切 一切理智
一智一切一行一切 一切智行 教攝一切智行

[0032a12] ○第五 偏圓行人止觀無法 大小不共權實思議不思議 偏圓就此一明大小二明
滿三明偏圓四明五明權實 不大乃至大小權實 不可說因緣大小皆可 方便力五比丘大方便
諸菩薩大小方便所以 料簡使小乘智慧 止觀色心釋論 檀波羅蜜外道有為
極微十方無極十方極微不盡常見 極微斷見此外
如是有心無心 斷常外道色心論文三藏 無常
何以無明無明不實 無常無性入空 根塵無有一法不從緣生
緣生悉皆無常一念六十剎那 三百剎那剎那不住念念無常無常 煩惱無業生死名為
色心外道應須佛弟子佛教見著所謂三藏四門四見乃至圓教四門
四見戲論是非甘露 早夭流轉生死 大論涅槃聖人所得涅槃
學者涅槃戲論涅槃若爾方便四門 一門具足十法正因乃至法愛
第一義故知三藏四門 小乘大乘智慧 不生不滅止觀大人所行
中論摩訶衍摩訶衍 聲聞般若 菩薩大能聲聞譬如朱雀 所立不妨
小人天門摩訶衍如是菩薩法入小乘名為例如三藏佛菩薩小乘
大乘三藏三藏假而 使譬如大乘 名實自相本來譬如 不待 ()
不生 不滅不同大論摩訶衍人體 一方上告諸比丘譬如 禪定
變化所為色心如是非生非滅 不生 [*] 十八空復次三藏
名為隨情色心佛性不會隨情 大乘法名理觀色心 幻師幻師
色心得無無明得佛 通理理觀止觀 四門一一十法非但 體外道果色心一切三藏
乃至四門成見 大乘止觀 大乘門生不同 法師禪師老子道德逍遙佛法
不然門生三藏 小乘鄙見懸殊 毫相自言瞿曇

[0032c22] ○ 二明滿九部法滿十二 涅槃常住滿餘者 菩提流支三藏般若滿
滿大小大小滿云云

[0032c27] ○三明 偏僻圓滿通途一往 何不分別不可 定局不得從小
譬如半月上下 十四稱為十五 滿月小半半字小乘不得
初三止觀別教止觀名為 自此之前我等邪見
圓教止觀一心三諦

[0033a09] ○四明名次 頓足偏圓 止觀悉皆圓教止觀
解釋料簡使無遺 二教止觀不及 圓教止觀 別教止觀何以
初心方便復次教行證名為別教 名為證道圓教觀行
何故二觀方便草庵 方便方便 通惑無明
證道正直方便 無上道事實 名教如來行入如來室
一行如來所見中道 究竟如來所得法身無異證實中有教行證
無行證人何以 入寂不得 方便無行證人別教 教行證無行
何以無明初地即是 初地初地 後果故知因人不到故云
無人圓教教行證以至真實實有復次止觀 行證不知何況
悉皆 法華汝等所行菩薩道 寶車本願聲聞 開通別理
涅槃二乘道果修學 當作即是 復次止觀不必 不必不定
所以者何一切眾生心性正因 法名正因不斷四微 四微是故四微 眾生心亦復如是正因壞了因之
處處 辟支佛善根 自然植善根今生
圓教因之任運自發 華嚴日照高山 聞已思惟思惟觀行
若是六根無明相似 三教行人即是
方便即是 觀行賢聖即是 三家不定不定殺人 無漏有漏自發
中道得無三界乃是 不定復次止觀 當分三藏中有初心方便 名為三十四結成豈不
初心乃至後心 初心乃至四十一 不是妙覺究竟豈不是
漸漸故知當分二義法華 廣說漸漸不可得何者法華
汝等所行菩薩道漸漸 三教不可妙覺 小小大小大小大大 大大成實
權實不可得成實何者三教 無人權實不可成實滿 如此分別不復觀心 法相不信涅槃
第六凡夫須陀洹 阿那含阿羅漢辟支 醍醐大論聲聞阿羅漢
名為佛地醍醐豈非 三藏五味三十二眾生須陀洹斯陀含
阿羅漢辟支佛菩薩 醍醐豈不通教五味 聲聞菩薩名為醍醐借此通教當分
第九眾生新生聲聞緣覺菩薩 醍醐豈不是別教五味十住初中
見思擬聲十住後心 十行 十地名為醍醐借此 當分二十七雪山
名為忍辱醍醐正道修正見佛豈不是醍醐借此 第八五味
豈不不定教行 如此料簡 三科如是大半滿 不得

[0034a18] ○五明權實權謀 實錄究竟權略 實施開權顯實三廢
如法華中蓮華諸佛一大事 圓頓一實止觀止觀本意不在止觀 圓頓一實止觀實施權實
開權顯實即是無權是故 釋名權實知眾種種性欲
四悉檀成熟正因 三藏因緣說通 修行 世界悉檀樂欲實施
權實止觀為生善說三藏 為生說通為生 為生 為人悉檀隨便
權實止觀因緣因緣 說通共法 方便對治 悉檀權實止觀思議鈍根
真諦三藏思議利根 真諦說通不思議鈍根 不思議利根 名為一實
實相止觀實施 權實悉檀權實 何者眾生煩惱結使善根
其事煩惱 三藏為生通觀 通觀為生界外即興界外 為生界外即興
興廢因緣權實止觀悉檀興廢可解五味興廢 華嚴大行一實 一實方等
般若一實法華 一實涅槃入佛 是故如來悉檀興廢適時 眾生是故如來不空說法
一實料簡止觀不虛所以者何入理
聞法開方便門真實 止觀 何以
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
皆是權實是非 不可說不得 是非
應有別理 不可使 權實即非
無二不合理性 為止 故稱般若故稱 如是不二不合不可
思議止觀非但是非 是非開權顯實一實唯有止觀
止觀 接通接入 入教屬實
始終無始應有不用二教 界內二教界外交際 接通不論
無明地名佛地從此中道九地無明十地無明名為 故知接入別教
初地通教 空中 見思惑盡到第八之中 智者不空聞已
即是三藏菩薩 不論別圓發心已知中道 得知
通教三藏不知 不知相違 方便
可見三藏不知 大經阿羅漢不知三寶常住 所有禁戒具足不能聲聞
羅漢自力知見 譬如天眼不見 不能羅漢佛眼佛說自知常住法華所得功德
生滅便聲聞 緣覺不退菩薩不能 知者知己真諦無為 分別真諦二相
不能觀空無漏 菩提觀空憍陳如無生智律儀 觀空得道具足戒
華嚴諸法實性常住不變二乘 名為故知常住 三藏大乘常住聲聞
具聲道具禁戒 舉例大品婬欲梵天何況菩提為生梵天 菩提二邊
真諦須知無為 變易實相常住不變 大小三藏止觀不知圓實不違
勝鬘不知常住所有三歸不成 云何根本三乘 四念處聞慧真諦
常住六十二見賢聖 古昔業者先發 菩提心早知常住畏怖生死退
王子涅槃退轉菩薩來歸 一體三寶受法 無盡一切為此譬如 大地樹木樹木萌芽成就小乘
菩薩戒菩薩戒成就即此 三藏歸戒羯磨 不成大小無相



摩訶止觀卷第三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6 No. 1911 摩訶止觀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