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Zhi Guan Fu Xing Chuan Hong Jue 止觀輔行傳弘決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七之一
毘陵沙門湛然

[0357b05] ◎異名來意有法 來意前生 破法
以為故云 得失是非得失有著無著 名著檢校 前門是故
檢校不得 若一 所以一門 使破門何者
來意外道 四句故知能破 能所 觀法正著是故
愛著觀空智慧是故四句三假 使 能破愛著能破 愛著故云愛著觀空智慧
能破不如是故 分別使 通途能破 相通
下文法相淺深 苦集即是通途 總有
四一 一心一一 檢校
如是展轉為期下文 一一一一一一檢校 所以四句分別一者
二者中有四者 即是今文相通
今文第一句兩句 成分便何者
不可第三第四 是故 如是展轉 節節即是正意
薄膜名為 如是方能至於 五百由旬
至寶是故五百 由旬導師用法 是故古今今文一心 總有六師不同二乘
二乘正當 云何釋論 見思以為三百
四百是故今文二乘 四百見思正當二乘 不為四百四百 大論通教通義
不識是故大論大論 煩惱五百塵沙是故 中略名義
通經三義故知 下次 二乘
界內煩惱 塵沙生死無後 故知隨一 三百不立
四百五百煩惱 不盡生死取捨不周 未可不可以
第五第六易見 四百通義 二乘對於四百四百 化城大乘
生死分段三界果報二流 三反四方便 入滅二乘因緣初地 第十無後金剛心自立
生死五百何故方便 因緣三界五百 之外無後不用 之內四海之外
九州之外之外第一爾雅此次
名為寶渚寶渚之外 應有二種生死不論是故界內 二百見思二百
色界故知即是界內不可 二乘五百經過三百 化城二乘至此何故 五百故知四百五百法華開權
五百開權 菩薩二乘二乘 五百二乘被覆
開權故云法華 () 次之 二乘二乘一百是故
不用即行人師 如此釋疑人見 二乘四百何故 四百序論言論
大論六十八譬如一百二百 三百四百由旬曠野道者即世 一百欲界二百色界三百無色四百二乘
復次四百欲界三百色界二百無色一百 菩薩摩訶薩不久菩提 不畏四百菩提論文 五百過於四百曠野
菩提五百之下即是 論文通義是故二乘對於 菩薩至此二乘鈍根未見 是故不明五百由旬三乘
名為涅槃二乘一百 可知正解 依法。經文過於 以為生死
觀智 生死煩惱涅槃一切故云 觀智三百即是生死
皆是生死是故不以寂光對於 煩惱三界合為 合為俱舍
通名合為 身見戒取上分 無明以此即是
一念能所無著方名 顯正教判 權位不了 所行
五百非一 名為二邊之外五百 遼遠十地
五百初地十地如此 化城既望 說教聖人 令眾生十地二乘
何況凡夫實相 凡聖六即 是故不用由旬 縱橫一心三義
文中 三諦文章三諦中有苦集三諦
不成入空檢校心法 能所苦集無明檢校 如是入空不同空中 是苦集不識十二
不滅大經即是第十一婆羅門幼稚童子
見人中有菴羅即便 淨行云何童子聞已 智者大愚
婆羅門 般若幼稚解行三途 無常之中有人
菴羅童子 天樂修道棄捨故云 智者語言菩薩一切
故知經意三藏 受生故知三祇百劫 有漏心中六度 下次
可見下次檢校一一 能所心法 檢校三諦之中 見思假觀
中觀無明能所 能緣 有心檢校下去復次下次
體空羅漢 得無下次苦集結業生死不識下次十二
下次 檢校入空下次 檢校可見入空一一
一一三觀 無非心法破見便 作法便心所成法
法界便可見 中道正觀中觀 無明法性三假
一一檢校如此 權位通教別教初地 劫數實相 乃是三諦大經權位
劫數大經前後總有大同小異第十 菩提第十九 第二十菩提第二十 菩提住處
菩提得名異義 方便發心處所 任運萬劫發大心一來
不還無學 可知 利鈍使出長短發心 中道無明惑見佛名為 過於五百三藏入滅二乘通教
如此無益初心 發心是故唯識長時方便破佛未可
明法 一一文中檢校
大品菩薩摩訶薩 六波羅蜜菩薩位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初發心便阿耨多羅 三菩提轉法輪無量眾生
涅槃菩薩摩訶薩初發心 薩婆若相應無量千萬億一佛 一佛佛世界今文第三 第一第二第二第三
便於 第一六波羅蜜即是舉行第二 便成菩提即是 是故今文第一第三文中薩婆
佛土同一二義是故 第一第二三教 假意中文 三觀是故
三觀初發心名為分屬 如此 般若部二教開顯是故 三法各別大論下次論文
大論四十三 菩薩發心佛說大發菩提 譬如道行乘馬 是故鈍根
後者 後者無罪文中 故知今文用法
縱橫五十六 三人行 一心
一心功能 列出相通 破見塵沙 中觀無明名為中觀
二觀得名名為 可知法相今文 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