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Shi Chan Boluomi Cidi Famen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五
天台智者大師

弟子

弟子灌頂

禪波羅蜜修證第七之一

[0508a21] 廣明內外方便行者專心修習 禪門證驗是故第七廣明修證 我法自知修證
第一修證世間第二修證世間 出世間第三修證出世間第四 世間出世間第一修證
四禪四無量心 修證四禪四禪初禪 三禪四禪色界根本正定
方便中間不定薩婆多未到地中間四禪 曇無德有未來欲界
中間以為摩訶衍瞿沙具有欲界未到地中間四禪 融會
第一初禪修證

離欲  
離生喜樂  初禪
  獲清涼
人大  
寶藏  大喜動心
分別  初禪

[0508b14] 修證初禪 當分明初第一釋名 二明修習第三明證第一釋名
行者 復次覺觀法名行者初禪 覺觀名為初禪問曰
在前初禪欲界未到地 在前何故不得初禪功德 叢林欲界未有功德
初禪復次摩訶衍說欲 是故 初禪復次初禪
三昧有人覺觀心中是故 覺觀三昧地持論覺觀 覺觀說法
覺觀語言說法如是 名字不同第二修習 第一修法
阿那波那修習根本初禪就中 三明不同第一阿那波那外國語
入息出息安般守意三昧生滅 心生滅不定出息
相中 分別調息中說 行者應當
綿綿 三明不同心數 出息所以者何數出
滿身心三昧入息何故 入息一者入定 易見三十六
有如勝利非一 入息便 人心入定
不許出入一時何以有息 猶如不出四時未詳
二明一明 料揀一明 攝心名數
不滿名數十一名數 增減並非 無有名數法成
數法是故散亂一則無間便不時 是以不能
一心名為 細心而已不得 滿不安
微微便 任運出入便止住 即便浮動即便
是故凝神 名為行者如是善巧 第三料揀問曰一切法
何故阿那波那以為答曰不然佛教阿那波那 諸佛入道是故釋迦道樹
佛法內思安般乃至 復次提婆出世外道 信敬出家不可稱數於是在家
出家七眾弟子剎利婆羅門大眾之中師子座爾時大眾默念 佛法外道復興非國大擾亂
流行菩薩爾時大眾心念 [*] 整容右手而言佛法外道不安疫病流行
賢聖袈裟之中空無所有于時 各自感傷發聲大哭爾時飛鳥 雜類虛空繽紛悲鳴爾時
安慰大眾說偈言

日常在世  不見
賢聖  障礙不見
  自得覩見
何為  嬰兒

[0509b04] 爾時大眾菩薩醒悟攝心安坐寂然無聲諦觀菩薩聞法爾時菩薩 大眾說偈言

佛說甘露門  阿那波那
諸法  第一安隱
因緣次第  妄想
譬如石榴  次第
  自然可作
自證  脂粉
汝等調熟地  石榴
甘露  道法次第

[0509b15] 從此以來西國法師相傳不絕以此 學道大士六通菩薩說法為首豈非入道末代相承說法
修禪出言即便提婆禪定世人顛倒 可哀有人一向不得眾說
提婆大眾廣說禪定 不得祕密 微妙境界獲罪不輕第三明證
方便論證自有三階欲界 未到定明證初禪一明欲界 自有明證二明得失說欲
自有住心住心欲界 住相方便修習 不復名為住相
泯泯即是住心 身法身心 自然正直疲倦
微微扶助而已若是 堅強寬緩覺心自然明淨相應
任運不動分散 所以欲界定時欲界報身 未盡二明得失欲界
未有支持難得因緣 二種外緣定時不善 用心內外方便中途違犯退失禪定復次
行者定時 知覺有事如是種種外事 不覺不識便
不得名為二者 得失禪定希望 驚怖四大
希望喜愛 能破定心退失通論 入住六法退失
六法 近事不知 二明未到地定因此欲界
後身欲界 虛空未到地定 未到地此地初禪即是初禪方便
未來忽然定時不無淺深復次 行者非一二事一定
二者邪定入定 外境界青黃日月星宮殿一時乃至不出禪定一切
神通二者 覺知不異即是無心想法 行人顛倒邪定
復次 毘曇分別不便尊者瞿沙 分別
人證實有 不同是故說欲各異 三明初禪自有初禪
三明因果體用四明淺深五明進退 功德第一明初相中 明初二簡因緣
四分邪正第一初禪相者行者 地中十六成就即是初禪云何 行者未到地入定漸深身心
不見內外一日乃至一月乃至 定心守護增長 身心凝然漸漸
下發 漸漸遍身退下發觸發 功德無量善法眷屬俱起
一定二空三明喜悅 善心七知明了解脫境界 現前調柔軟如是十法俱生
眷屬勝妙功德莊嚴分別 如是一日 一月四月如是
次第初禪觸發
細分不無出名合為 十六觸發善法功德眷屬
中說行者未到地如是 功德善法初禪色界 清淨四大欲界摩訶衍
欲界問曰二十七 去取復出料簡 (云云) 。第二料簡 相者問曰行者定心
如是冷暖功德 有人所以者何 地大風大
火大水大 復次貪欲 睡眠
四大發病五蓋 發動
云何以此為初禪答曰不然 觸發生病 觸發
未到地定先發 觸發功德 觸發
未到地定具足功德眷屬 以此為初禪可疑問曰未到地但是生病
治病答曰問曰 初禪云何答曰欲界 治病初禪
欲界四大色法不能無諸功德 善法初禪欲界不善 行人
既有問曰未到地 欲界不善答曰三明 因緣一者修禪以來不計勤苦
善心功力成就自然如法華中 賞賜乃至禪定根力復次 十善相應二者色界五陰
相違譬如 世人憂愁煩惱壅塞不通四大 熱惱乃至得病不從
中有 使心軟色界定 欲界與欲報身
十六次第不從外來 名為十六四大 四大地中四者
四者 輕浮金光明 上昇四大
十六答曰 三大
可知復次十六功德 善法一百六十未必三五問曰
次第次第之中先發 答曰其次前後四大 合時先發有人從動
四者邪正內方便中 善惡根性虛實中說分別第二
第一初禪 覺支二觀五一覺者 初心覺悟名為細心分別名為
名為恬澹名為寂然 一心所以不善即為 五欲五蓋善法五法釋論
五蓋五法初禪第二 支離樹根
根莖枝條 定心出生 眾多和合
受禪故知 枝條 有人欲界未到地
定心未有覺觀共相 淺薄初禪覺觀 心安牢固數人
二十二心數去取 (云云) 。略為一者二者 相者云何觸覺二種
有風有風 十六善法 安隱莊嚴
十惡復次覺者身根 有情所以 覺知屬於屬於觸覺屬於
屬於問曰 中說因緣生屬於 答曰
覺支正對 十六身根 覺支復次驚悟行者初禪未曾
善法功德大驚欲火 初禪清涼池覺生 欲界身根何以善法
是以偈言寶藏大喜動心初心名為數人應有 料簡 (云云) 。細心分別名為
分別觸發正念思量分別 與欲中善大有 有種善法珍寶
欲界復次分別分別十六中法 不同細心 分別分別問曰
若爾何等答曰論說 細心分別名為毘曇中說 一心云何答曰二法
二相不明不明 譬如鐘聲一心 覺觀如是復次身根身識相應名為
意識相應名為身識 分別 二相三明細心
思量覺知十六微妙珍寶是以喜慶欲樂 初禪功德甚多如是覺觀不少
踊躍無量行者 歡喜恬然樂法 安隱恬愉問曰喜樂
答曰覺觀分別喜樂 可言 喜樂歡悅二相喜根
相應樂根相應踊躍心中 恬靜心中復次行者生歡喜未及後緣
自娛譬如歡喜未及 三禪故知二根
五一經久 分散寂靜 一心初禪次第
成就問曰若爾十六 答曰故知初禪 不出譬如
五根眾多不可說 第六二者通義 一覺具有云何
對於冷暖即是覺支豈不 分別即是觸發 人見美色喜悅不待思量
大喜動心觸發即是解發覺觀三昧一心一時不待
成就 若爾便答曰 此類大地心王心數問曰
五者支應二十五答曰 中說五陰五五二十 五陰義通如是第三明體
即為一者因果二明體用因果內外方便未到地初禪就近初禪自有
有人一心 第六默然 通論因果
因果二明體用默然 默然更動發起 起用在後問曰
無分別答曰不然 默然所以者何默然默然
默然例如三十七 道後問曰有時默然默然云何答曰
若爾因果無勝但是體用 四明淺深初禪默然前後 不無淺深應須分別何以
佛弟子名為 一品九品淺深 應有無量外道
淺深作品不覺 無漏慧照不覺 淺深約同
一同觸發漸漸乃至 九品 不同漸深復次
淺深一同觸發 淺深次第 增長一一各自淺深問曰
十六具足方名初禪 一一初禪答曰初禪二種具足具足十六即是具足初禪
得名初禪何以 具有法眷成就 初禪具足第五進退初禪
根性不同一者退二者 四者退初禪因緣因緣便退失二種
二者不得所謂過去今世 末世之中退 初禪不退定心安隱
二種一者任運二者守護 有人初禪即便得勝乃至 二種一者不加功力任運
勤修有人初禪 見思無漏達到涅槃二種一者任運二者復次四分
根性不同退四者自有退退九品退乃至自有 退九品退便三自
退九品退乃至一品 一品四者自有退九品退 乃至一品其中忽然無漏
如是 放逸退懺悔清淨眾多不可第六明初功德
獲清涼 功德一者離過二者善心 大集經
名為名為 所以初禪貪欲欲界初禪
五欲欲界 逼迫初禪無有逼迫 無瞋睡眠者初禪身心
所持昏亂自娛 所以禪定任運不動 無悔
初禪疑心是故初禪具有離過 初禪具足善心功德功德
善法復次初禪 聞慧善心第二禪 二法亂心大水波蕩
譬如人大安隱睡眠呼聲惱亂攝心覺觀是故 覺觀一識內心清淨
二禪以此 中間二禪二禪三義一者 二明修行三明第一釋名初禪
二禪覺觀第二得勝 二禪三昧所以者何得中二禪
默然覺觀語言默然得無 默然地持論 第二修習
即為一者修習方法二明中間 二禪凡夫六行 弟子八聖聖種六行
初禪第六默然心中厭離覺觀初禪 二法動亂定心覺觀 喜樂覺觀二禪
上勝二禪安隱初禪 動亂 二禪心得出離覺觀
行者初禪二禪遠離方便不受不著 三觀譬如世人共事
過失三法一者上人 顏色前人二者應須加之自便
可以初禪覺觀 中間行者深心初禪 覺觀覺觀默然初禪
二禪其中得名 牢固扶助所以 初禪默然
論說相應六行 六行多生 永不二禪乃至
初禪無法自居到此 中說 三昧初禪默然
心中二禪第三二禪 一者明禪二明三明因果體用四明淺深五明進退功德第一二禪
相者行者中間禪心一心加功專精不止無有分散 未到地一識即是二禪
便問曰初禪未到地二禪何故未到地答曰 舍利弗毘曇未到地
未到地中間經久不退專心不止豁然 皎潔定心人從暗室
見外日月光豁然明亮 眷屬如初 復次二禪喜樂不從
外來一心澄淨大喜美妙清淨初禪 內心清淨喜樂二禪 云何名為而言對外
而言對內 如初明淨 心淨身識相應初禪
二禪心識相應身故心淨
之中覺觀名為 內心無有覺觀名為 喜樂初禪離生說定
云何正言初禪離欲生色界定 說定問曰若爾虛空 離生答曰不然
虛空色界 離生問曰初禪有喜 答曰覺觀喜樂身識相應
喜樂內心意識相應以此為 二明二禪四一支持支離
淨心皎潔分明無有 行者深心
內心功德善法悅豫 無量行者 恬澹綿綿四一
喜樂 思想一心不動一心問曰一心答曰
喜樂異名所以者何名為 無垢自在 覺觀問曰大集經何故
三支答曰二禪 名為覺觀可知三明體用因果
二禪第五默然 翻覆因果體用不異初禪四明 淺深例如初禪乃至次第
淺深可見第五進退 例如初禪功德 離過二者善心大集經二禪
名為名為五蓋 離過覺觀 具足信敬慚愧善法
第三禪

攝心第一  寂然所見
欲棄  覺觀
  
離苦  方便

[0514a19] 三禪修證三禪 一者釋名二明修習三明得證第一 三禪行者第三心中
功德善法三禪地持論名為功德眷屬遍身 默然
二禪不重第二 修習三禪方法一行半偈攝心第一 寂然所見欲棄覺觀
廣說二禪 行者二禪過失三禪 具足六行方法二禪
六行二禪大喜 牢固心念安隱 羅剎女不生
專念三禪功德爾時大喜默然三法不受三觀 不受默然三禪
中間如是說淺深行者 第三三禪 三禪二明三明
因果四明淺深五明進退功德第一 三禪相者加功不止一心修習湛然 安靜爾時不加功力
即是三禪未到地入定 內外功德眷屬綿綿
內心美妙不可初生遍身中間一者沈沒少有智慧二者心智
不安慧力綿 綿美妙多生貪著迷醉 為難三禪
不得增長遍身行者調適云何調 三法一者沈沒精進 二者三昧法攝
迷醉勝妙法門醒悟不著行者三法調 樂法必定增長遍滿身分是故
三禪遍身問曰充滿遍身 五根五根之中遍身 毛孔悉皆欣悅爾時
樂法充滿五根之中五識 滿意識相應滿
遍身所以佛說三禪遍身 初禪識相意識相應不滿二禪
喜根相應樂根相應三禪為主 因緣增長遍身內外充滿
恬愉快樂世間第一之上佛說 果報遍淨地中問曰佛說三禪二時 快樂答曰快樂
遍身 遍身譬如流於 遍滿溝渠三禪亦復如是第二
一明二明前後不同 三禪云何三智 五一三禪
捨離既得 三禪三法守護增長三智 善巧三法快樂遍身
五一一心寂定相貌 二禪相中就此自有一者方便慧智三支
調適增長遍身方便 一心一時三禪 二者下地
一心捨下 方便 何故得名方便正言增長
一心第六默然 得名得名方便四者 定時自然愛念
不由等智自發籌量調適 問曰若爾方便後說 證得豈不相違答曰
第二支前不同 各異次第成實論次第 一心阿毘曇次第
次第慧安 次第護念一心釋論次第 問曰
次第不定不然答曰初禪唯有 三禪二種由此前後 中間不定是故次第
有意必須得所第三明體 第六默然第四 淺深五明進退第六功德
離過善心大集經 五蓋三禪獨有 可知第四禪

聖人  為難
  不動大安
  苦樂
念清淨  第四禪
第三禪  無常
欲界中斷  初二
是故佛世尊  第四禪中說
憂苦  苦樂

[0515b05] 四行修證四禪第四 釋名二明修習方法三明 第一四禪四禪
第四心中證得四禪 三昧默然不動地持經 苦樂微妙捨受
相應第二 修習方法一行聖人 為難不動大安
四禪方便所以者何行者 四禪三禪過患云何見過 一心勤求大為辛苦既得守護愛著
一旦受苦是故第三禪 無常樂法不清行者三禪一心
四禪不動爾時三禪邊地 六行方法例如應用三法 不著三觀三法三禪
四禪中間相應 相貌不同第三 四禪三行
明證四禪二明三明體用四明淺深五明進退功德第一四禪 行者中間修行不止未到地
四禪方便豁然 定心安隱出入息俱生寂靜善法眷屬
事用喜樂爾時心如明鏡不動淨水正念堅固猶如 世間真實禪定無諸行者
不依無形 若干種種色相成就何以得知根本
因緣種種四無量心勝處一切 變化四禪不見諸色謂言 無色虛空一切色法
不得一切色法自在 真色譬如明鏡 諸色一切
虛空諸色復次四禪 一心念常清淨不動 智慧一切隨意
成就一切神通變化說法莫不從此 四禪根本第二四禪不樂
四一不樂 捨受捨受心數苦樂相應 不樂既得不樂捨下
不生復次真定成就勝定便隨念 發心念著捨離禪定
分明等智念清淨定心寂靜 動念一心次第如今初一
何故不樂第三 何為答曰前後有所 成就而立例如三禪支前不定第三
體用四禪第五 第四淺深第五進退可解第六 功德四禪離過善心二種功德
五蓋四禪 苦樂善心敬信慚愧善法 從不四禪功德善根深厚
可解問曰行菩薩道諸法 實相甚深何故凡夫四禪世間 有漏生死虛誑答曰不然釋論
問答般若波羅蜜論義諸法 菩薩云何空法禪定答曰菩薩 五欲五蓋因緣生無自性空無
眾生顛倒因緣 深妙菩薩眾生慈悲心修行禪定心緣五欲
初禪覺觀攝心深入清淨 妙喜第二禪一切 遍滿第三禪一切苦一切
出入息清淨微妙莊嚴 四禪菩薩諸法空無眾生不知 教化眾生諸法名為
五欲無得 法空不可得諸法 復次菩薩不以相愛行禪
服藥不以清淨智慧 成就行禪菩薩一一大慈觀空 依止五欲顛倒細微
虛空法治譬如復次釋論 譬如國王墜落必定 身命損毀菩薩
遠離顛倒墜落四禪空法 眾生損失法身慧命是故菩薩 略明四禪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五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6 No. 1916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