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Si Jiao Yi (The Meaning of the Four Teachings) 四教義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四教義卷第六
天台山修禪智顗禪師

[0739a16]◎二明七聖隨信隨法行信解四見身證六時解脫羅漢不時解脫羅漢通名聖者
凡夫性入聖人性真智同類名為七聖二種不同學無學聖人
學人二種聖人無學位學人法忍真智聖人聖諦具有無漏二種五陰
學人推求無學無學真智三界正使不須真智七聖
三道所謂見道修道無學道一見道者即是八正道斷見十五方便二修道者即是七覺分一諦
思惟方便無學道分別一明隨信即是鈍根入見道鈍根他生名為方便
名為進趣十五剎那進趣隨信行人遠行十五
心中命終無有法忍欲界十使對治無漏無礙道復次世間第一次第不行
邪見世間第一分別法忍剎那次第緣次第緣世間第一
無色苦集滅道無間十六十五見道第十六修道
無學道信行人見十五八人地具足一分即是須陀洹須陀洹二明
隨法行即是利根入見道利根故云方便道中觀智四真諦
名為世間第一十五剎那進趣法行分別法行信行解釋可知鈍根他生
觀察利根觀察三明信解即是信行修道信解鈍根進發信解
信解人證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一明信解須陀洹果第十六比智相應須陀洹果
天竺翻修無漏見道數人證果修道一往修習無漏便
三結廣說八十八使盡須陀洹受生生死七返二明信解斯陀含果二種一向二果一向初果
十六諦七菩提行現前即此無漏煩惱一品無礙欲界煩惱一品無礙乃至五品皆是斯陀含名勝
須陀洹家家二果欲界第六解脫即是斯陀含果斯陀含天竺欲界煩惱分為九品
三品名為三明信解人證阿那含二種一向二果一向欲界乃至
皆是阿那含名勝斯陀含一種二明無礙欲界第九解脫阿那含果阿那含天竺
不還欲界五下分結盡不還欲界不還復次須陀洹一行須陀洹即是須陀洹
正是須陀洹果須陀洹名家即是斯陀含斯陀含二種斯陀含一種
阿那含阿那含二種阿那含五上分結所謂無色阿羅漢阿羅漢
問曰次第毘曇超越云何分別答曰凡夫欲界乃至見諦
十五心中斯陀含十六斯陀含果凡夫欲界第九乃至無所有處見諦十五阿那含第十六阿那含果超越
二果雖是信解鈍根根性不同所謂退阿那含果五種般五種般
三行不行五上具足無色不定四明
見得法行轉入修道名為見得利根見法見得見得思惟次第三果超越
信解中分利根聞法不假見法見得利根但是不動根性阿那含果
不同五明身證還是信解見得思惟無漏智五下分結五上分結四禪四無色定
念處八背捨八勝處十一切處九次第定三空非想緣理心心數法入滅
名身阿那含所以者何滅盡定涅槃安置三界一切勞務身證名身初果身證
凡夫等智四禪四無色定見諦第十六阿那含果念處欲界背捨勝處一切處九次第定
成身阿那含二種一者但是阿那含二者果行即是阿那含阿那含即是阿羅漢
智度論那含十一阿那含正是阿那含阿那含阿羅漢身證阿那含即是阿那含阿羅漢
五種般那含那含上流那含無色如是阿毘曇信解見得分別那含
六十廣說大事分別時解脫羅漢即是信行鈍根解脫時解脫阿羅漢
天竺語三義不生應供三義位居無學阿羅漢隨信退法護法住
法勝二智盡智無學金剛三昧非想九品一剎那非想第九解脫盡智一剎那
無學退無生智阿羅漢信行種性根鈍修道衣食處所說法隨順善根
不能一切羅漢二種不得滅盡定但是慧解脫滅盡定即是俱解脫不得滅盡定
修性念處念處滅盡定修性念處證果三明八解脫一時
不時解脫阿羅漢即是法行利根不動阿羅漢不時解脫不動法人一向利根一切
進修善業不待不時解脫能不煩惱不動不退成就三智盡智無生智無學
空三昧善法不動阿羅漢二種不同不得滅盡定慧解脫滅盡定
即是俱解脫佛說三藏教念處無礙解波羅蜜聲聞究竟具足一切阿羅漢功德問曰
不時利鈍不同云何俱解脫答曰難易不得七聖沙門沙門二種
直言沙門沙門二者沙門那沙門那沙門八十九所謂見諦思惟八十一無礙沙門那
十九所謂見諦八智思惟八十一解脫沙門那二種一有八十九有為無為八十九無為
智德八十九有為斷德八十九無為三藏教毘曇有門七賢七聖大意賢聖有所毘曇
有門多義分別支流必須毘婆沙問曰性地見思無學
解釋答曰性地見思無學譬如生人死人若一身分一切身分若一身分
一切身分死生豈非一切生人性地見思無學生人死人性地見思無學
死人復次死人性地見思無學死人生人性地見思無學生人
始終名相身分何曾不同始終生死不異日月光照見種種
盲人三藏教空門入道二十七賢聖二行即是方便空門無漏斷見
未盡無行須陀洹見惑須陀洹果欲界思惟一品乃至五品斯陀含即是斯陀含果
阿那含欲界九品五下即是阿那含果阿那含十一果行即是阿羅漢上二界思惟非想九品
即是阿羅漢果阿羅漢賢人二十五二十七賢聖事相繁多廣說摩訶衍非有
非空不來豈可有所問曰不可空門阿毘曇何故答曰毘曇而是
佛法根本是故去世流傳利物大乘經小乘毘曇有門空門毘曇有門佛法根本賢聖
第二三藏教辟支佛乘三藏教生滅十二因緣辟支佛具有四門薩婆多辟支佛乘
即為五意翻譯二分大小三明宿緣四明觀法料簡翻譯者即為解釋辟支迦羅天竺
緣覺宿世福德勝利十二因緣悟道解釋大智緣覺二種獨覺因緣覺一明獨覺
迦羅不出佛法已滅先世因緣智慧不從自以智慧得道獨覺大智度論國王
遊戲樹林可愛即便偃臥婇女樹林王覺樹林內心覺悟
世間無常變壞如是思惟無漏道開發結使辟支迦羅六神通閑靜山林
禪定無為二明因緣覺人道因緣覺悟因此覺悟辟支佛大智度論因緣
因緣覺十二因緣覺悟辟支佛十二因緣不同一者三世十二因緣二者二世十二因緣一世
因緣三世斷常二世一世一明三世十二因緣過去現在五果現在未來二果過去無明
現在五果名色六入現在未來二果老死憂悲三世十二因緣十二因緣
煩惱三業三道因緣無始來生不絕至于觀智未來流轉憂悲苦惱無有邊際
觀智無明滅乃至老死憂悲苦惱譬如千年之一之一
十二因緣無漏無明滅乃至老死憂悲因緣覺二次二世十二因緣大集經
十二因緣現在未來現在未來現在無明大集經云何名為無明
中陰父母所生貪愛因緣四大和合合成豆子三事二識過去
業緣無有作者受者出入無明氣息所謂口鼻氣息上下
出入名為壽命名為中心善男子辟支佛如是十二因緣二行
三受因緣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云何心觀出入皮膚肌肉筋骨髓腦空中亦復如是
風能有風有風滿有風有風增長是故出入名為身行出息覺觀和合出聲
三行因緣名為名色因緣色陰名色六入五陰因緣六處六入
眼色相對名為乃至如是受者因緣乃至乃至法名
因緣四方因緣後身名為因緣未來十一因緣
名為十二老死因緣老死種種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大樹因緣無漏因緣覺大集經三次一世
十二因緣現在隨一具足十二因緣大集經辟支佛因緣眼見愛心名為
造業至心專念名為名為名色六處六入求愛乃至法名
貪著求是法名此等次第不斷為生次第生死因緣眾苦
乃至亦復如是十二因緣一心一念悉皆具足因緣心開意解無漏因緣覺瓔珞經
十二因緣一種無漏因緣覺不備涅槃經譬如老人二十不堪在此問曰獨覺
道上因緣答曰前生宿問曰因緣無漏智即是緣覺名利聲聞云何
何等為生何等方便慧二明分別大小不同二種辟支迦羅大小不同獨覺辟支迦羅具有
二種一者學人人中佛法已滅須陀洹滿不受自悟成道名為羅漢名曰
辟支迦羅道力不如舍利弗羅漢二者大辟迦羅二百功德增長智慧三十二相三十一
三十二十九乃至阿羅漢智慧利根深法知能久修常樂獨處有如
辟支迦羅十二因緣分別大小因緣覺分別大小如是三明宿緣大小二種獨覺辟支迦羅宿
不同前世修性念處十二因緣善根佛世遠離自然獨覺辟支迦羅宿世修性
二種念處理事善根獨覺自悟具足三明八解脫六神通大辟迦羅四無礙禪定內證
名義外法宿不得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分別宿緣生佛生滅十二因緣三藏
羅漢聲聞眾數猶如迦葉舍利弗皆是辟支佛根性辟支佛得便辟支佛乘
十二因緣不值自有得道法華經有福供養勝法緣覺皆是因緣覺根性宿緣
不同可知四明觀法十二因緣觀法二種一者十二因緣二觀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即為推尋
二觀推尋正因緣生信解分明一切煩惱皆是十二因緣入定息心本源自然慧
修習心得禪定煩惱即是無明逆順推尋十二因緣云何貪愛
如是六入六入名色名色無明過去一切煩惱
因此有未來二十五有老死憂悲輪轉無際心觀禪定如是推尋
受生乃至見過業煩惱乃至禪定未來一生乃至見過未來
道心精進二明十二因緣即是念處十二因緣念處所以者何
即是污穢五陰四念處六入名色即是現在果報無記五陰四念處即是不善五陰四念
無明即是過去污穢煩惱五陰四念處即是現在五陰四念處即是現在不善五陰
念處未來老死即是果報無記四念處四念處逆順觀察十二因緣四顛倒顛倒即是無明一切煩惱
無明滅乃至老死憂悲苦惱四念處煩惱十二因緣觀智二次煩惱十二因緣
一者推尋二者推尋世間無常無常非常無常現在生身四見因此身邊
十四六十二見身邊四見即是四取逆順四取四取四取
名色名色四行四行無明四取四取四有四有一切二十五有生老病死憂悲
心觀禪定見過未來生事二明四念處四取身邊四見如是次第乃至無明過去
不如不如不如身邊二見污穢五陰四取乃至未來生死無邊無邊
無邊身邊二見污穢五陰如是四念處三世身邊二見四見十四六十二見一切煩惱一時
無明滅即行乃至老死憂悲苦惱煩惱十二因緣四念處欲愛無色
三界煩惱業道名為有餘涅槃則是無餘涅槃四念處智慧十二因緣入涅槃念處觀法
故經云十二因緣甚深難解在此佛說大涅槃經外道名曰富那問世瞿曇云何
世間乃至非常無常答言世間乃至非常無常梵志已知
云何梵志答言無明無明世間乃至非常無常梵志求索出家
中論聲聞第一義諦十二因緣六十二見第一義不止外人佛弟子學問坐禪
種種見取諍論煩惱二十五有生死皆是十二因緣覺知念處解脫
十二因緣流轉生死無有邊際中論真法聽者難得如是生死非有無邊念處念處十二因緣
可知五明料簡問曰問曰宿自然覺悟何須十二因緣答曰自悟。如果
問曰辟支佛乘答曰聲聞辟支佛智慧不須
止息直到所在辟支佛不立果位復次智慧正使
聲聞乘因緣智慧習氣辟支佛復次聲聞苦諦緣覺集諦問曰聲聞念處
何故答曰十二因緣復次聲聞功德禪定
見小國土辟支佛種善根禪定天眼三千他方世界略明三藏教有門緣覺空門分別
非空非有經論不可

四教義卷第六

***

【經文資訊大正藏46No.1929四教義
【版本記錄】CBETA電子佛典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網站採用CreativeCommons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中華民國)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1998-2016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