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le Ji 安樂集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安樂集卷下釋道綽撰
[0014b05] 第四大門中有三番料簡:第一、依中國三藏 法師,并此土大德等,皆共詳審聖教,歎歸淨 土,今以勸依;第二、據此經宗及餘大乘諸部,
凡聖修入,多明念佛三昧以為要門;第三、問 答解釋,顯念佛者,得種種功能利益,不可思 議。
[0014b11] 第一、依中國及以此土大德所行者。余五翳 面牆,豈寧自輒?但以遊歷披勘,敬有師承。 何者?謂中國大乘法師,流支三藏;次有大德,
呵避名利,則有慧寵法師;次有大德,尋常 敷演,每感聖僧來聽,則有道場法師;次有 大德,和光孤栖,二國慕仰,則有曇鸞法師;次
有大德,禪觀獨秀,則有大海禪師;次有大 德,聰慧守戒,則有齊朝上統。然前六大德竝 是二諦神鏡,斯乃佛法綱維,志行殊倫,古今
實希。皆共詳審大乘,歎歸淨土,乃是無上 要門也。
[0014b21] 問曰:「既云歎歸淨土乃是要門者, 未知此等諸德臨終時皆有靈驗已不?」
[0014b22] 答 曰:「皆有不虛。如曇鸞法師,康存之日常修 淨土,亦每有世俗君子來呵法師曰:『十方 佛國皆為淨土,法師何乃獨意注西?豈非
偏見生也?』法師對曰:『吾既凡夫,智慧淺短,未 入地位,念力須均。如似置草引牛,恒 須繫心槽櫪。豈得縱放,全無所歸?』雖復難
者紛紜,而法師獨決。是以無問一切道、俗, 但與法師一面相遇者,若未生正信,勸令 生信;若已生正信者,皆勸歸淨國。是故法
師臨命終時,寺傍左右道、俗,皆見旛花映 院,盡聞異香,音樂迎接,遂往生也。餘之大 德臨命終時皆有徵祥,若欲具談往生之 相,竝不可思議也。」
[0014c07] 第二、明此彼諸經,多明念佛三昧為宗者。 就中有八番:初、二,明一相三昧,後六就緣 依相,明念佛三昧。
[0014c09] 第一、依《花首經》:「佛告堅 意菩薩:『三昧有二種:一者、有一相三昧;二 者、有眾相三昧。一相三昧者,有菩薩聞其
世界有其如來現在說法,菩薩取是佛相 以現在前,若坐道場,若轉法輪,大眾圍 繞。取如是相,收攝諸根,心不馳散,專念 一佛,不捨是緣。如是菩薩於如來相及世
界相了達無相,常如是觀,如是行,不離是 緣。是時佛像即現在前,而為說法。菩薩爾時 深生恭敬,聽受是法,若深、若淺,轉加尊重。
菩薩住是三昧,聞說諸法皆可壞相,聞已 受持,從三昧起,能為四眾演說是法。』佛 告堅意:『是名菩薩入一相三昧門。』」
[0014c21] 第二、依 《文殊般若》明一行三昧者:「時文殊師利白 佛言:『世尊!云何名為一行三昧?』佛言:『一行
三昧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應在空間處,捨 諸亂意,隨佛方所端身正向,不取相貌 繫心一佛,專稱名字,念無休息。即是念中
能見過、現、未來三世諸佛。何以故?念一佛 功德無量、無邊,即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是 名菩薩一行三昧。』」
[0014c29] 第三、依《涅槃經》:「佛言:『若 人但能至心常修念佛三昧者,十方諸佛恒 見此人,如現在前。』」是故《涅槃經》云:「佛告迦
葉菩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常能至心專念 佛者,若在山林,若在聚落,若晝、若夜,若坐、 若臥,諸佛、世尊常見此人,如現目前。恒與 此人而住受施。』」
[0015a06] 第四、依《觀經》及餘諸部,所 修萬行,但能迴願,莫不皆生。然念佛一行 將為要路。何者?審量聖教,有始、終兩益。
若欲生善起行,則普該諸度;若滅惡消 災,則總治諸障。故下經云:「念佛眾生,攝取 不捨。」壽盡必生,此名始益。言終益者,依
《觀音授記經》云:「阿彌陀佛住世長久,兆載永 劫亦有滅度。般涅槃時,唯有觀音、勢至住 持安樂,接引十方。其佛滅度,亦與住世時
節等同。然彼國眾生,一切無有覩見佛者, 唯有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往生者,常見彌 陀,現在不滅。」此即是其終時益也。所修餘行
迴向皆生。世尊滅度有覩不覩,勸後代審 量,使沾遠益也。
[0015a19] 第五、依《般舟經》云:「時有 跋陀和菩薩,於此國土,聞有阿彌陀佛,數 數係念。因是念故,見阿彌陀佛。既見佛已,
即從啟問:『當行何法,得生彼國?』爾時阿彌 陀佛語是菩薩言:『欲來生我國者,常念我 名莫有休息,如是得來生我國土。當念
佛身三十二相,悉皆具足,光明徹照,端正無 比。』」
[0015a26] 第六、依《大智度論》有三番解釋。第一、佛 是無上法王,菩薩為法臣,所尊、所重唯佛 世尊,是故應當常念佛也;第二、有諸菩薩
自云:「我從曠劫以來,得蒙世尊長養我等 法身、智身、大慈悲身,禪定、智慧、無量行願,由 佛得成。為報恩故,常願近佛;亦如大臣
蒙王恩寵,常念其主。」第三、有諸菩薩復 作是言:「我於因地遇惡知識,誹謗般若, 墮於惡道,經無量劫。雖修餘行,未能得
出。後於一時依善知識邊,教我行念佛三 昧,其時即能併遣諸障,方得解脫。有斯大 益故,願不離佛。」
[0015b08] 第七、依《華嚴經》云:「寧於 無量劫具受一切苦,終不遠如來、不覩 自在力。」又云:「念佛三昧必見佛,命終之後
生佛前,見彼臨終勸念佛,又示尊像令 瞻敬。」又善財童子求善知識,詣功德雲比丘 所白言:「大師!云何修菩薩道,歸普賢行也?」
是時比丘告善財曰:「我於世尊智慧海中 唯知一法,謂念佛三昧門。何者?於此三昧 門中,悉能覩見一切諸佛及其眷屬、嚴淨佛
剎,能令眾生遠離顛倒。念佛三昧門者,於 微細境界中,見一切佛自在境界,得諸劫不 顛倒;念佛三昧門者,能起一切佛剎,無能
壞者,普見諸佛,得三世不顛倒。」時功德雲 比丘告善財言:「佛法深海,廣大無邊,我所 知者,唯得此一念佛三昧門,餘妙境界,出過 數量,我所未知也。」
[0015b23] 第八、依《海龍王經》:「時海 龍王白佛言:『世尊!弟子求生阿彌陀佛國, 當修何行,得生彼土?』佛告龍王:『若欲生
彼國者,當行八法。何等為八?一者、常念諸 佛;二者、供養如來;三者、咨嗟世尊;四者、作 佛形像,修諸功德;五者、迴願往生;六者、心
不怯弱;七者、一心精進;八者、求佛正慧。』佛 告龍王:『一切眾生具斯八法,常不離佛也。』」
[0015c02] 問曰:「不具八法,得生佛前,不離佛不?」
[0015c02] 答 曰:「得生不疑。何以得知?如佛說《寶雲經》 時,亦明十行具足,得生淨土,常不離佛。時 有除蓋障菩薩白佛:『不具十行,得生已
不?』佛言:『得生。』但能十行之中,一行具足無 闕,餘之九行悉名清淨。勿致疑也。又《大樹 緊那羅王經》云:『菩薩行四種法,常不離佛
前。何等為四?一者、自修善法,兼勸眾生皆 作往生,見如來意;二者、自勸、勸他,樂聞正 法;三者、自勸、勸他發菩提心;四者、一向專
志行念佛三昧。』具此四行,一切生處常在 佛前,不離諸佛。又經云:『佛說菩薩行法有 三十二器。何者?布施是大富器,忍辱是端正
器,持戒是聖身器,五逆不孝是刀山、劍樹、鑊 湯器,發菩提心是成佛器,常能念佛往生淨 土是見佛器。』略舉六門,餘者不述。聖教既
爾,行者願生,何不常念佛也?又依《月燈三 昧經》云:『念佛相好及德行,能使諸根不亂 動,心無迷惑與法合,得聞得智如大海。
智者住於是三昧,攝念行於經行所,能見 千億諸如來,亦值無量恒沙佛。』」
[0015c23] 第三、問答解釋,顯念佛三昧有種種利益。有 其五番。
[0015c24] 第一、問曰:「今云常修念佛三昧,仍 不行餘三昧也?」
[0015c25] 答曰:「今言常念,亦不言 不行餘三昧,但行念佛三昧多故,故言常 念,非謂全不行餘三昧也。」
[0015c27] 第二、問曰:「若 勸常修念佛三昧,與餘三昧能有階降 以不?」
[0015c29] 答曰:「念佛三昧勝相不可思議,此云 何知?如《摩訶衍》中說云:『諸餘三昧,非不三 昧。何以故?或有三昧,但能除貪,不能除
瞋癡;或有三昧,但能除瞋,不能除癡貪; 或有三昧,但能除癡,不能除貪瞋;或有 三昧,但能除現在障,不能除過去、未來一
切諸障。若能常修念佛三昧,無問現在、過 去、未來,一切諸障悉皆除也。』」
[0016a07] 第三、問曰:「念佛 三昧既能除障,得福功利大者,未審亦能 資益行者,使延年益壽以不?」
[0016a09] 答曰:「必得! 何者?如《惟無三昧經》云:『有兄弟二人,兄信 因果,弟無信心,而能善解相法。因其鏡中
自見面上死相已現,不過七日。時有智者, 教往問佛。佛時報言:「七日不虛。若能一心 念佛、修戒,或得度難。」尋即依教繫念,時
至六日即有二鬼來,耳聞其念佛之聲, 竟無能前進,還告閻羅王。閻羅王索符, 已注云,由持戒、念佛功德,生第三炎天。』又
《譬喻經》中,有一長者,不信罪福,年已五十。 忽夜夢見剎鬼索符來欲取之,不過十 日。其人眠覺,惶怖非常。至明,求覓相師占
夢,師作卦兆云:『有剎鬼必欲相害,不過 十日。』其人惶怖倍常,詣佛求請。佛時報云: 『若欲攘此,從今已去,專意念佛,持戒,燒
香,然燈、懸繒旛蓋,信向三寶,可免此死。』 即依此法專心信向。剎鬼到門,見修功 德,遂不能害,鬼即走去。其人緣斯功德,
壽滿百年,死得生天。復有一長者,名曰執 持,退戒還佛,現被惡鬼打之。」
[0016a28] 第四、問曰:「此 念佛三昧但能對治諸障,唯招世報,亦能遠 感出世無上菩提以不?」
[0016b01] 答曰:「得!何者?如《華 嚴經.十地品》云:『始從初地,乃至十地,於一 一地中,皆說入地加行道。地滿功德利已,不
住道訖,即皆結云:「是諸菩薩雖修餘行,皆 不離念佛、念法、念僧,上妙樂具供養三寶。」』 以斯文證得知,諸菩薩等乃至上地,常學
念佛、念法、念僧,方能成就無量行願,滿功德 海。何況二乘、凡夫求生淨土,不學念佛也? 何以故?此念佛三昧即具一切四攝、六度,通 行、通伴故。」
[0016b10] 第五、問曰:「初地已上菩薩與佛同 證真如之理,名生佛家,自能作佛濟運眾 生,何須更學念佛三昧,願見佛也?」
[0016b12] 答曰: 「論其真如,廣大無邊,與虛空等,其量難知。 譬如一大闇室,若然一燈、二燈,其明雖 遍,猶為闇也;漸至多燈,雖名大明,豈及
日光?菩薩所證智,雖地地相望自有階降,豈 得比佛如日明也?」
[0016b18] 第五大門中有四番料簡:第一、汎明修道延、 促,欲令速獲不退;第二、此彼禪觀比挍勸 往;第三、此彼淨、穢二境,亦名漏、無漏比挍;
第四、引聖教證成,勸後代生信求往。
[0016b22] 第一、汎明修道延、促者。就中有二:一、明修 道延、促;二、問答解釋。一、明延、促者。但一切 眾生,莫不厭苦求樂,畏縛求解,皆欲早
證無上菩提者,先須發菩提心為首。此心 難識、難起,縱令發得此心,依經終須修十 種行:謂信、進、念、戒、定、慧、捨、護法、發願、迴向,進
詣菩提。然修道之身,相續不絕,逕一萬劫 始證不退位,當今凡夫現名信想輕毛,亦 曰假名,亦名不定聚,亦名外凡夫,未出火
宅。何以得知?據《菩薩瓔珞經》,具辨入道行 位法爾,故名難行道。又但以一劫之中受 身生、死,尚不可數知,況一萬劫中徒受痛
燒?若能明信佛經,願生淨土,隨壽長、短,一 形即至,位階不退,與此修道一萬劫齊功。 諸佛子等!何不思量?不捨難求易也?如《俱
舍論》中,亦明難行、易行二種之道。難行者, 如論說云:「於三大阿僧祇劫,一一劫中皆 具福智資糧,六波羅蜜一切諸行,一一行業
皆有百萬難行之道,始充一位,是難行道 也。」易行道者,即彼論云:「若由別有方便,有 解脫者,名易行道也。」今既勸歸極樂,一切
行業悉迴向彼,但能專至,壽盡必生。得生 彼國,即究竟清涼,豈可不名易行之道?須 知此意也。
[0016c16] 二、問曰:「既言願往生淨土,隨 此壽盡,即得往生者。有聖教證不?」
[0016c17] 答曰: 「有七番,皆引經論證成。一、依《大經》云:『佛 告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無量壽 佛者,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
生彼國,即得往生。」』故《大經讚》云:『若聞阿彌 陀德號,歡喜讚仰心歸依,下至一念得大 利,則為具足功德寶。設滿大千世界火,亦
應直過聞佛名,聞阿彌陀不復退,是故至 心稽首禮。』二、依《觀經》,九品之內皆言:『臨終正 念,即得往生。』三、依《起信論》云:『教諸眾生勸
觀真如平等、一實。亦有始發意菩薩,其心 軟弱,自謂不能常值諸佛,親承供養,意 欲退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
以專意念佛因緣,隨願往生。以常見佛 故,永離惡道。』四、依《鼓音陀羅尼經》云:『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我當為汝演說,西方安樂
世界,今現有佛,號阿彌陀。若有四眾,能正 受持彼佛名號,堅固其心憶念不忘,十日、 十夜除捨散亂,精勤修習念佛三昧,若能
令念念不絕,十日之中必得見彼阿彌陀 佛,皆得往生。」』五、依《法鼓經》云:『若人臨終之 時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
得往生。』六、如《十方隨願往生經》云:『若有臨 終及死墮地獄,家內眷屬為其亡者念佛 及轉誦、齋福,亡者即出地獄,往生淨土。』況
其現在自能修念,何以不得往生者也?是 故彼經云:『現在眷屬為亡者追福,如餉遠 人,定得食也。』第七、廣引諸經證成,如《大法
鼓經》說:『若善男子,善女人,常能繫意,稱念諸 佛名號者,十方諸佛一切賢聖,常見此人,如 現目前。是故此經名「大法鼓」,當知此人,十
方淨土隨願往生。』又《大悲經》云:『何名為大 悲?若專念佛相續不斷者,隨其命終,定生 安樂。若能展轉相勸行念佛者,當知此等
悉名行大悲人也。』是故《涅槃經》云:『佛告大 王:「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眾 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口,功德
過前不可挍量。」』又《增一阿含經》云:『佛告阿 難:「其有眾生,供養一閻浮提人衣服、飲食、臥 具、湯藥,所得功德寧為多不?」阿難白佛言:
「世尊!甚多,甚多!不可數量。」佛告阿難:「若 有眾生,善心相續稱佛名號,如一搆牛乳 頃,所得功德過上不可量,無有能量者。」』
《大品經》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畢苦,其福不 盡;若人散花念佛,乃至畢苦,其福不盡。』故 知念佛利大,不可思議也。《十往生經》、諸大乘
經等竝有文證,不可具引也。」
[0017b06] 第二、次明此彼禪觀比挍,勸往生者。但此方 穢境,亂想難入,就令修得,唯獲事定,多喜 味染。又復,但能伏業,報生上界,壽盡多退。
是故《智度論》云:「多聞持戒禪,未得無漏法,雖 有此功德,是事未可信。」若欲向西修習,事 境光淨,定觀易成,除罪多劫,永定速進,究竟
清涼。如《大經》廣說。
[0017b12] 問曰:「若西方境界勝可 為禪定感,此界色天劣,不應為禪定招?」
[0017b14] 答曰:「若論修定因,該通於彼、此。然彼界位 是不退,并有他力持,是故說為勝;此處雖 復修定剋,但有自分因,闕無他力攝,業盡
不免退,就此說不如。」
[0017b18] 第三、據此彼淨、穢二境,亦名漏、無漏者。若論 此處境界,唯有三塗丘坑,山 澗 、沙鹵,棘刺、
水旱,暴風惡觸,雷、電礔礰,虎、狼毒獸,惡賊 惡子,荒亂破散,三災敗壞;語論正報,三毒、 八倒,憂、悲、嫉、妬,多病、短命,飢、渴、寒、熱,常為
司命害鬼之所追逐,深可穢惡,不可具 說,故名有漏,深可厭也。往生彼國勝者, 據《大經》云,十方人、天但生彼國者,莫不皆
獲種種利益也。何者?一、生彼國者,行則金 蓮捧足,坐則寶座承軀,出則帝釋在前,入 則梵王從後;一切聖眾與我親朋,阿彌陀佛
為我大師;寶樹、寶林之下任意翱翔,八德池 中遊神濯足;形則身同金色,壽則命與佛 齊;學則眾門竝進,止則二諦虛融;十方濟
運,則乘大神通,晏安暫時,則坐三空門;遊則 入八正之路,至則到大涅槃。一切眾生但 至彼國者皆證此益,何不思量不速去 也?
[0017c07] 第四、引聖教證成,勸後代生信求願往 者。依《觀佛三昧經》云:「爾時會中有十方諸 佛,各於華臺中結跏趺坐,於空中現。東方
善德如來為首,告大眾言:『汝等當知!我念 過去無量世時,有佛名寶威德上王。彼佛出 時,亦如今日說三乘法。彼佛滅後,末世之
中有一比丘,將弟子九人,往詣佛塔禮拜 佛像。見一寶像嚴顯可觀,觀已敬禮,目諦 觀之,各說一偈用為讚歎,隨壽修、短各自
命終。即命終已即生佛前,從此已後恒得 值遇無量諸佛,於諸佛所,廣修梵行得念 佛三昧海。既得此已,諸佛現前即與授記,
於十方面隨意作佛。東方善德佛者,即我 身是;自餘九方諸佛者,即是本昔弟子九人 是。十方佛、世尊因由禮塔一偈讚故得成
為佛,豈異人乎?我等十方佛是。』是時十方 諸佛從空而下,放千光明,顯現色身,白毫 相光,各各皆坐釋迦佛床,告阿難言:『汝
知,釋迦文佛無數精進百千苦行,求佛智 慧報得是身。今為汝說,汝持佛語,為未來 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