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Bang Wenlei 樂邦文類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樂邦文類卷第五四明石芝沙門宗曉編次
賦銘 (各一家)
[0214a15] 神棲安養賦 智覺禪師 延壽
[0214a16] 進安養賦奉制文 吳越錢王 俶
[0214a17] 日觀銘 慈雲懺主 遵式
偈 (六家)
[0214a19] 畫阿彌陀佛像偈 東坡居士蘇 軾
[0214a20] 釋華嚴賢首讚佛偈 慈雲懺主 遵式
[0214a21] 依脩多羅立往生偈 同前
[0214a22] 寫彌陀經施發願偈 同前
[0214a23] 姚行婆日輪見佛偈 妙行法師 法怡
[0214a24] 讚喻彌陀偈 朝議大夫丁 性
頌 (二十家)
[0214a26] 十六觀頌 (二十三首) 慈雲懺主 遵式
[0214a27] 十六觀頌 (一十六首) 樝菴法師 有嚴
[0214a28] 十六觀頌 (二十四首) 大智律師 元照
[0214a29] 勸化徑路修行頌 京師比丘 善導
[0214b01] 勸念佛頌 (四首) 慈覺禪師 宗賾
[0214b02] 西方淨土頌 (十三首) 同前
[0214b03] 觀佛三昧頌 樝菴法師 有嚴
[0214b04] 勸念佛頌 (五首) 慈受禪師 懷深
[0214b05] 示陳行婆頌 (二首) 慈辯法師 從諫
[0214b06] 勸修淨業頌 (二首) 大智律師 元照
[0214b07] 化導念佛頌 (三首) 清照律師 慧亨
[0214b08] 念佛心要頌 草菴法師 道因
[0214b09] 雕彌陀香像頌 解空法師 可觀
[0214b10] 頌淨土并辭世 法鏡法師 若愚
[0214b11] 稱讚西方頌 幻住居士任 彪
[0214b12] 勸修淨土頌 桐江法師 擇瑛
[0214b13] 白蓮淨社頌 右街鑒義 從正
[0214b14] 淨業佛魔頌 壽安法師 良弼
[0214b15] 勸修淨業頌 昌國宰王 存之
[0214b16] 勸世念佛頌 失作人名
詩 (二十二家)
[0214b18] 淨土詠 晉康樂謝 靈運
[0214b19] 念佛三昧詩 (四首) 晉琅琊王 喬之
[0214b20] 念佛三昧詩 (四首) 慈雲懺主 遵式
[0214b21] 別李祕書始興寺所居 草堂先生杜 子 美
[0214b23] 東林寺臨水坐 香山居士白 居易
[0214b24] 弔天竺寶月大師 東坡居士蘇 軾
[0214b25] 除夜 (并三四句) 后山居士陳 無已
[0214b26] 錢唐勝事寄馬侍郎 慈雲懺主 遵式
[0214b27] 瑞竹悟老種蓮 次公楊 傑
[0214b28] 廬山白蓮社 禦溪釋 懷悟
[0214b29] 贈彌陀道者 直閣黃 誥
[0214c01] 十六觀近體詩 (十六首) 沙門 冲默
[0214c02] 廬山蓮社 (二首) 監簿喻 良能
[0214c03] 次韻蓮社 釋褐 淳叟
[0214c04] 廬山十八賢 東溪釋 祖可
[0214c05] 懷安養故鄉詩 (四首) 樝菴法師 有嚴
[0214c06] 懷西方詩 (并五言二首) 北山講僧 可旻
[0214c07] 湖州覺海彌陀閣 祠部張 景脩
[0214c08] 西歸軒詩 蘿月禪師 曇瑩
[0214c09] 憶佛軒詩 (十首) 雪溪首座 希顏
[0214c10] 讀往生傳有感 雲菴法師 了洪
[0214c11] 淨土詠史 (敘佛化緣并製作意共二十五首) 西湖居士李 濟
詞 (七家)
[0214c13] 和淵明歸去來兮 給事憑 檝
[0214c14] 擬淵明歸去來兮 幻住任 彪
[0214c15] 追和淵明歸去來 拙菴律師 戒度
[0214c16] 讚淨土漁家傲 (并詩各二十首) 北山講僧 可旻
[0214c17] 讚西方漁家傲 西余禪師 法端
[0214c18] 娑婆苦望江南 (六首) 白雲法師 淨圓
[0214c19] 西方好望江南 (六首) 同前
神棲安養賦
智覺禪師延壽
[0214c21] 彌陀寶剎安養嘉名。處報土而極樂。於十方 而最清。二八觀門。修定意而冥往。四十大願。 運散心而化生。爾乃畢世受持。一生歸命。仙
人乘雲而聽法。空界作唄而讚詠。紫金臺上 身登。而本願非虛。白玉毫中神化而一心自 慶。詳夫廣長舌讚。十剎同宣。但標心而盡契。
非率意而虛傳。地軸迴轉。天華散前。一念華 開。見佛而皆登妙果。千重光照。證法而盡廁 先賢。考古推今。往生非一。運來而天樂盈空。
時至而異香滿室。一真境內現相。而雖仗佛 威。七寶池中。覩境而皆從心出。故知。聖旨難 量感應猶長。變凡成聖。而頃刻即迷為悟。而
昭彰探出仙書。真是長生之術。指歸淨剎。永 居不死之鄉。更有出世高人處塵大士。焚身 臂以發行。掛胃捧心而立軌。仙樂來迎而弗
從。天童請命而不喜。或火烈山項。光明境 裹。絕聞惡趣之名。永拋胎獄之鄙。眼開舌固 而立驗。牛觸鷄鵮而忽止。處鐵城而拒王勅。
須侚丹心。坐蓮臺而賴佛恩。難拋至理。其或 誹謗三寶。破壞律儀。逼風刀解體之際。當業 鏡照形之時。遇知識現不思議。劍林變七重
之行樹。火車化八德之蓮池。地獄消沈。湛爾 而怖心全息。天華飛引。俄然而化佛迎之。慧 眼明心。香爐墮手。應讖而蓮華不萎。得記而
寶林非久。奇哉。佛力難思古今未有。
[0215a17] 禪師一志西方。極言洪贊也如此。至於萬 善同歸。亦力勸修治。乃知。通人無吝。惠利 多方。校之滯寂沈空者遠矣。是賦師自有
注本。事廣文長。此不暇錄。眇觀所屬。皆經 文妙語。及往生傳中靈跡。惟博古尚道者。 覩茲綱要。自悉綱目矣。
進安養賦奉制文
吳越國王錢俶
[0215a24] 進呈奉制具悉。甞聞。安養國中彌陀淨土。萬 化將息。一念不迷。托彼聖胎。易於返掌。信及 非及。俱是真如。予踐康莊。坦然明白。師提携
四眾。綱紀一乘。勸我以白月之因。助我以青 蓮之果。人天善友。非師而誰。愧認之懷。早暮 斯在。故茲獎諭。想宜知悉。遣書指不多及。
日觀銘 (并序)
慈雲懺主遵式
[0215b02] 天禧四年。太歲庚申。春二月癸未朔。十有三 日乙未。耆闍飛來峯之南。古天竺寺宋沙門 (遵式) 於寺東嶺香林洞側。造日觀菴成。乃題石
作日觀銘 (出十六觀經) 。
杳彼曜靈 心乎葵傾 濛氾餘丈
六龍輟行 如鼓在懸 如壁之英
斂目作對 累念主成 赫赫圓象
惚怳中生 履霜堅至 存乎著明
導想向方 戒神遐征 室其在斯
故面長庚
畫阿彌陀佛像偈 (并序)
東坡居士軾
[0215b13] 錢塘元照律師。普勸道俗。歸誠西方極樂世 界。眉山蘇軾。敬捨亡母蜀郡太君程氏簪珥 遺物。命匠胡錫。畫阿彌陀佛像。追薦冥福。以
偈頌曰。
佛以大圓覺 充滿十方界
我以顛倒想 出沒生死中
云何以一念 得往生淨土
我造無始業 一念便有餘
既從一念生 還從一念滅
生滅滅盡處 則我與佛同
如投水海中 如風中鼓橐
雖有大聖智 亦不能分別
願我先父母 及一切眾生
在處為西方 所遇皆極樂
人人無量壽 無去亦無來
釋華嚴賢首讚佛偈
慈雲懺主遵式
又放光明名見佛 此光覺悟將終者
令隨悟念見如來 命終得生其淨土
見有臨終勸念佛 及示尊像令瞻敬
俾於佛所深歸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
[0215c04] 此二偈者。前四句讚佛放光。其光名為見佛。 能令臨終者見佛往生。後四句讚佛修此光 明之因。其因者只是勸臨終人念佛。并示其
佛像故。成佛時得此光明。今廣施此偈者。蓋 勸深信者。凡遇眷屬及一切人臨命終時。先 於床前安置佛像。令彼眼見。及勸令念佛。若
痛苦所逼。或先無信心不肯念佛者。亦須種 種方便勸令稱佛。下至十念。得滅重罪。生佛 淨土。此一利益不可思議。若勸得一人生淨
土。縱自不修行。亦合得生佛國。況當來成佛。 能放光明。照一切眾生。臨終見佛也。多見世 人。為恩愛故。聚頭哭泣。不思救度。苦哉苦
哉。名為惡知識也。恩愛所牽。墮落惡道。無解 脫期。世間有五種人。不肯念佛。一者先無信 心。二者戀著財寶。三者不捨妻子。四者自惜
身命。五者罪業所障。死墮地獄。願早覺悟。
依修多羅立往生正信偈
同前
[0215c21] (若人能誦持此偈。得三種利益。一得常持諸大乘經首題名字。二得增長淨土信心。三令聞者深信淨土。若遇臨終
者高聲誦一返二返。然後勸令念佛) 。
稽首西方安樂剎 彌陀世主大慈尊
我依種種修多羅 成就往生決定信
住大乘者清淨心 十念念彼無量壽
臨終夢佛定往生 大寶積經如是說
五逆地獄眾火現 值善知識發猛心
十念稱佛即往生 十六觀經如是說
若有歡喜信樂心 下至十念即往生
若不爾者不成佛 四十八願如是說
諸有聞名生至心 一念迴向即往生
唯除五逆謗正法 無量壽經如是說
臨終不能觀及念 但作生意知有佛
此人氣絕即往生 大法鼓經如是說
一日一夜懸繒蓋 專念往生心不斷
臥中夢佛即往生 無量壽經如是說
晝夜一日稱佛名 殷勤精進不斷絕
展轉相勸同往生 大悲經中如是說
一日二日若七日 執持名號心不亂
佛現其前即往生 阿彌陀經如是說
若人聞彼阿彌陀 一日二日若過等
繫念現前即往生 般舟經中如是說
十日十夜六時中 五體禮佛念不斷
現見彼佛即往生 鼓音王經如是說
十日十夜持齋戒 懸繒旛蓋然香燈
繫念不斷得往生 無量壽經如是說
若人專念一方佛 或行或坐七七日
現身見佛即往生 大集經中如是說
若人自誓常經行 九十日中不坐臥
三昧中見阿彌陀 佛立經中如是說
若人端坐正西向 九十日中常念佛
能成三昧生佛前 文殊般若如是說
我於眾經頌少分 如是說者無窮盡
願同聞者生正信 佛語真實無欺誑
[0216a26] 疑者曰。觀此偈。有十念下至一念生信樂者。 乃至但作生意知有佛。亦生彼國。又有七七 日至九十日。念佛方乃得生。豈非淨土是一。
何故修因頓異。釋曰。淨土雖一。生者自殊。無 量壽經總分三輩。十六觀經開作九品。若更 細分。亦應無量。又疑曰。下品等輩修因既淺。
應有退墮。釋曰不然。但九品華開有遲速。 去佛有遠近。得道有利鈍。而生彼者。例皆不 退。經云。其有生者。悉住正定之聚。又云。眾
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此言不退。十疑論中。 有五種因緣故不退。一者阿彌陀佛大悲願 力。攝持故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
增進不退。三者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皆說苦 空。聞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 者彼國純諸菩薩以為良友。無惡緣境。外無
鬼神邪魔。內無三毒等。煩惱畢竟不起故不 退。五者生彼國。即壽命永劫。共菩薩佛齊等 故不退。況此惡世。非但闕此五緣。抑乃惡友
知識。聲色醉亂。魔鬼濫真。壽命短促。五種皆 惡。妨惱修道。浩劫空過。願熟思之。願熟思 之。或曰。一切法本無生無滅。平等空寂。何用
強勸捨此求彼。釋曰。若云求生西方以為取 捨乖平等理者。汝還非彼執此。豈不乖理耶。 若轉計云我亦不求生於彼。亦不求生於此
者。則是生斷滅見。金剛般若經。豈不談空。佛 誡須菩提云。汝莫作是念。發菩提心者。於法 不說斷滅相。真解空者。即於因緣法中。了生
無生性滅無滅性。非謂斷無為不生滅也。中 論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不云滅無後 空也。維摩經云。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
常修淨土。教化諸群生。或曰。淨土在心。何須 外覓。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豈用迢然求生他 方淨土耶。釋曰。子又不善心土之義也。將謂
我心局在方寸。便見西方敻在域外。苟如此 者。又云何說心淨則佛土淨耶。華嚴云。心佛 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佛法既遍。心法亦遍。若
各有方面。何謂無差。又云。游心法界如虛空。 虛空豈有分隔。若了一念心遍。一塵亦遍。十 萬億剎咫步之間。豈在心外。世人若談空理。
便撥略因果。若談自心。便不信有外諸法。豈 唯謗法。亦謗自心殃墜萬劫。良可痛哉。妄造 是非。障他淨土。真惡知識也。無量壽經云。佛
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 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及其國土。微妙安樂清 淨若此。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宜各勒
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 橫截五惡道惡趣自然閉。升道無窮極。易往 而無人。其國無違逆。自然之所牽。何不棄世
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窮極。
寫彌陀經正信發願偈
同前
稽首十方佛 彌陀聖中尊
方等修多羅 一切法寶藏
觀音及勢至 大地菩薩僧
我以誠信心 刻板并印造
阿彌陀經卷 及以正信偈
旋造各一萬 施四眾受持
偈以發信心 經以資讀誦
若有每日中 至少誦三卷
年誦千八十 十年萬八百
況復多誦者 及歷多年數
如是積功德 自然生佛前
我此萬卷經 隨所流布處
極少得一人 誦持生淨土
我願承此力 決定生彼國
況復於多人 人亡經復在
展轉相傳授 是名無盡燈
燈燈相照耀 破生死長夜
顯出佛菩提 究竟悉同生
常寂光淨土 持此清淨福
迴向奉君親 我國聖帝王
及聖后聖位 仁壽各萬年
覆育群氓類 我父母眷屬
怨親非怨親 咸承勝善根
同生安養國
姚行婆日輪見佛偈 (并序)
妙行法師法怡
[0217a14] 西方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其一云。我若作 佛時。十方眾生。欲生我國。十聲念我名號。而 不生者。誓不作佛。若人每日早晨合掌面西。
稱念佛號十聲。現世消災延壽。將來決定往 生。覩錢塘喻彌陀。畫姚行婆所見日輪中彌 陀佛像。人能用心之專。則感應亦如是。妙行 比丘法怡。以偈讚曰。
極樂世界有方所 秖在尋常日沒處
所以佛教韋提希 諦觀落日如懸鼓
善哉姚氏一老嫗 能以是心求淨土
暮觀朝想無歲年 行持坐念忘寒暑
彌陀忽從心想生 恍惚之間明又覩
是時虛空絕纖雲 桑榆尚駐羲和御
佛日晃耀奪陽輝 紺目玉毫妙相具
目駭心驚喜且悲 走告導師彌陀喻
具陳所見悉希有 願寫金容托毫素
我聞勝事嘆希有 為說偈言開未悟
當知去佛甚不遠 闡提那得稱其故
雖過剎土十萬億 一念超越如跬步
若有迷人問路頭 向道恁麼驀直去
讚喻彌陀偈 (并序)
左朝議大夫丁注
[0217b06] 淨師捨妻奴。為如來徒。募萬人結淨土會。鄉 人 (丁注) 以偈贊之。
心淨佛土淨 法王非妄言
拔身出塵垢 已見火中蓮
一念不起滅 極樂即現前
大千同此境 豈止萬人緣
十六觀經頌
慈雲懺主遵式
序分
韋提重禮請能仁 願說西方淨報因
十六觀兼三淨業 修之即得往生身
日觀
正坐面西想日輪 見日欲沒如懸鼓
見已閉目開目間 皆令明了心堅住
水觀
次作水想見西方 一切皆為淨土水
既見水已想成氷 皎然映徹瑠璃地
地觀
瑠璃寶地正觀時 諦了分明極樂國
八種清風鼓樂音 苦空無我無常曲
樹觀
四觀寶樹七重行 寶華華敷妙宮殿
寶幢旛蓋影重重 十方佛國於中現
池觀
五想淨土七寶池 池中水有八功德
宣流念佛法僧名 妙寶蓮華千萬億
總觀
眾寶國土寶樓閣 寶樹更兼池間錯
此箇總觀若成時 名為粗見彼極樂
華座
七想蓮華妙臺座 廣大彌陀願力成
作此想時心不亂 定想極樂國中生
像觀
諸佛如來法界身 遍入眾生一切想
智者當觀此想心 是心即佛菩薩像
無量壽觀
無量壽佛金色身 光明普照群生類
勤修智者繫心觀 諸佛現前同授記
觀世音觀
觀音菩薩紫金身 眉間毫相七寶色
流出光明滿十方 光中化佛無數億
大勢至觀
次觀勢至菩薩身 量等觀音無有異
但於肉髻寶瓶中 盛眾光明現佛事
普往生觀
端想身生極樂界 蓮華合閉身居內
華開見佛滿虛空 水鳥樹林宣法偈
雜往生觀
重想彌陀二菩薩 神通變現事如前
雜沓觀成無量福 定生安養奉金僊
上品上生
慈心不殺持眾戒 讀誦大乘方等經
修行六念迴向願 臨終化佛悉來迎
上品中生
不必受持方等經 解第一義明因果
紫金臺現命終時 自見身於臺上坐
上品下生
深信因果奉大乘 但發無上菩提意
以此功德迴願生 生已當住歡喜地
中品上生
受持五戒八戒齋 修行諸戒迴向願
命終生彼聞法音 應時即得阿羅漢
中品中生
若人至心一日夜 持戒持齋無破缺
以此功德迴願生 七日華敷成記莂
中品下生
孝養父母行仁義 臨終復遇善知識
廣說彌陀大願因 屈伸臂頃生彼國
下品上生
若人雖不謗尊經 造眾惡業無慚愧
臨終遇勸念彌陀 生彼十劫得初地
下品中生
若有眾生犯眾戒 盜取僧祇三寶物
臨終遇勸念彌陀 一念頃間生彼國
下品下生
有作五逆十惡業 應墮地獄受諸苦
臨終遇勸念彌陀 決定超生於彼土
十六觀頌
樝菴法師有嚴
日觀
落日之形似鼓懸 加趺端坐面西邊
身雖未到華池上 先送心歸極樂天
水觀
想水為氷徹底清 表瑠璃地寶幢擎
光明照曜如千日 此號禪心水觀成
地觀
寶地莊嚴華雨時 幢旛樓閣好思惟
地平況是心千法 托境明心不可移
樹觀
寶樹重重相倚高 莊嚴珠網幾層霄
若能了得唯心境 雖在西方路不遙
池觀
八德澄渟號德池 金沙為底曜光輝
水流又說無生偈 聞是觀心歛念時
總觀
寶嚴國土七珍成 樓閣之中天樂鳴
玉樹華池名總觀 觀明滅罪事非輕
華座觀
蓮華八萬四千葉 眾妙莊嚴無數光
以此蓮華為寶座 開敷待坐法中王
佛菩薩觀
觀佛真身慧未開 先令想像坐華臺
佛菩薩身滿彼國 須了像從何處來
無量壽觀
彼佛巍巍尊勝身 光明遍照數如塵
眾生蒙照心歸佛 便是西方淨土人
觀世音觀
菩薩名為觀世音 十方普覆大悲心
紫金光聚威神力 接引眾生誓海深
大勢至觀
無上力名大勢至 淨妙明號無邊光
若人觀念此菩薩 不處胞胎臭穢囊
普往生觀
普觀成時便有功 想身西入妙華叢
蓮華開合分明見 菩薩如來滿碧空
雜想觀
佛現威光大小身 觀音勢至以為隣
若令雜觀今成就 此又名為清淨因
上輩三觀
上輩分三品以深 命終諸佛賜光臨
華臺迎接生安養 知是圓宗十信心
中輩三觀
中輩生為五品人 外修戒檢內修真
命終五道橫超出 便作西方無漏身
下輩三觀
凡夫雖造業多端 落日池邊曾想觀
名字即人生淨土 當知非易亦非難
十六觀頌
大智律師元照
靈山眾會
耆闍山沒。王宮中出。事畢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