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 Shu Zeng Guang Jing Tu Wen 龍舒增廣淨土文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龍舒增廣淨土文卷第六國學進士王日休譔
[0269c23] 修淨土者。宜隨其所以為善。以資修進之 功。故此卷名特為勸諭。若不識字。全賴慈 仁君子發菩薩心。為彼解說。此布施之大
者。先後之序乃自近及遠。或自急及緩。不 拘其人高卑。
勸士人
[0269c29] 士人或有未深讀書遂登高科者。有深讀書 終身尚不預薦者。豈非前世所種不同故其 報不同乎。雖然使少年登科涉華。要功業濟
一時福報。亦有時而盡。奉勸後生者。勤於學 問篤於孝友。遠念吾曾高以來。誰其存者。亦 留心此道。日月長而積累之功多。久則自有
可樂。及年高者。當念已往之事皆如夢幻。日 復一日。其誰免者。豈可不急留心此道也。不 問老少。若能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獲 福。身後必上品生。
勸有官君子
[0270a11] 有官君子無非前世修種作福故受此報。譬 如春時下種秋乃收獲。若不修福。何緣得此。 然此報有盡。若更修福。行種種方便愛人利
物之事。以此迴向西方。則直出輪迴之外。壽 樂無窮。豈世間福報所能比哉。若切意斯民。 而不忍捨去。且生西方。了生死之後。却來此
世界。現宰官身。以大興功利。何有不可哉。若 能轉以此化人。使更相觀化人。則以己言 重。必樂從之。據大慈菩薩偈。生世可以消災 獲福。身後必上品生。
勸在公門者
[0270a22] 在公門者當自念。云。彼為有官。我乃事彼。彼 尊我卑。彼逸我勞。奉事常喜得以無虞。或有 觸忤。加之譴責。是我前世所修不及於彼故
至於此。我但小心謹行。以保此身。事無大小。 隨宜方便。目前人見歡悅。必無後患。積善不 已。福及子孫。當思。在公門者。其子孫榮顯必
祖上積德。天道昭明。不可不信。更常念阿彌 陀佛。願生極樂世界。又轉以此化人。使更相 勸化。非徒現世獲福。身後可中上品生。
勸醫者
[0270b03] 醫者當自念。云。人身疾苦與我無異。凡來請 召。急去無遲。或止求藥。宜即發付。勿問貴 賤。勿擇貧富。專以救人為心。以結人緣。以積
己福。冥冥中自有祐之者。若乘人之急。切意 求財。用心不仁。冥冥中自有禍之者。吾鄉 有張彥明善醫。僧道貧士軍兵官員及凡貧
者求醫。皆不受錢。或反以錢米與之。人若來 召。雖至貧下亦去。富者以錢求藥。不問錢多 寡。必多與藥。期於必愈。未甞萠再携錢來求
藥之心。病若危篤。知不可救。亦多與好藥。以 慰其心。終不肯受錢。予與處甚久。詳知其人 為醫而口終不言錢。可謂醫人中第一等人
矣。一日城中火災周迴爇盡。煙焰中獨存其 居。一歲牛災尤甚。而其莊上獨全。此神明祐 助之明効也。其子讀書。後乃預魁薦。孫有二
三。厖厚俊爽。亦天道福善之信然也。使其孜 孜以錢物為心。失此數者。所得不足以償所 失矣。同門之人可不鑒哉。若常如是存心迴
向淨土。必上品生。若因人疾苦而告以淨土。 則易生信心。使復發大願以廣其傳。以贖宿 譴以期痊愈。必遂所願。若天年或盡。亦可乘
此願力徑生淨土。常如是以化人。非徒身後 上品化生。現世則人必尊敬。而福報亦無窮。 流及子孫矣。
勸僧
[0270b28] 僧家當自念。云。我為出家人。了達生死。乃本 分事不能如此。遂 汩 沒俗塵。一日大限到來。
有何倚賴。平日雖有善業。不免逐輪迴去。善 業報盡。又復墜墮不如早修淨土。直脫輪迴。 面見阿彌陀佛。方是出家事畢。如永明壽禪
師長蘆賾禪師萬年一禪師。皆修此道。又轉 以化人。使更相勸化。豈可効彼哉。凡受人 一錢之施一食之供。皆當為說淨土以報其
德。縱彼不信。亦使知之。耳根漸熟。久而自 信。若或便信。其利益大矣。常如此化人。現世 則為人所敬。己之善緣愈見純熟。又能精心
觀想。不久必見佛之真身。此報身盡後必上 品上生。為不退轉地菩薩矣。古語云。此身不 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當常念此意。不 可懈怠。
勸參禪者
[0270c15] 參禪大悟。遂脫生死輪迴。固為上矣。然至此 者百無二三。若修西方。則直出輪迴。而生死 自如萬不漏一。故予欲勸僧家。上根器者參
禪之外。每日以頃刻之暇修西方。若參禪大 悟。遂超脫輪迴。尚去佛地極遠。更往見阿彌 陀佛。展禮致敬。有何不可。若未得大悟。而壽
數忽盡。且徑往西方。見佛聞法。何患其不大 悟也。若不修西方。不免隨業緣去。雖如青草 堂戒禪師真如喆。皆 汩 沒輪迴。誠可畏者。詳
見第七卷。若不忽此道。精心修進。仍轉以化 人。使更相勸化人。則以己為名僧。必樂從其 言。其為利益無窮。己必上品上生。
勸富者
[0270c28] 富者當自念。云。我今生富足。皆由前世修種。 譬如今年所食之穀乃去年所種也。然人生 衣食財祿陰司皆有定數。徐徐營生合有之
數亦自然來。其來之遲乃可延壽。如水淺流 則久也。若急急貪求亦只此數。數外得之則 禍生而去。如水過滿則溢也。宜隨分為生。不
使滿溢。少損濟物以防滿溢。非徒可以享現 世之安。又可種後來之福。仍當念。世間福亦 有盡。若以迴向西方則無盡。況世間富足亦
不能色色如意。唯留意西方。則自有可樂。更 相印施西方文字。以廣勸人。使更相勸化此 為種無窮之福。現世可以消災禳難。鬼神亦 敬而祐之。身後必上品上生。
勸貪吝者
[0271a13] 得人三千而不以為多者貪也。自費兩千而 遂以為多者吝也。貪吝之失眾人所同而不 自覺。若能去此。方為賢者。如是則善業無不
可為。惡業無不可戒。何則不吝財以為善。不 貪財以為惡故也。若如是以修淨土。必不在 下品生矣。又能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人。則
以己無貪吝之心。必加尊敬而樂從其化。所 化必廣。上品往生復何疑哉。生前之福報亦 可立而見矣。此不可以言盡。行者當自知之。
勸孝子
[0271a23] 長蘆 賾 禪師作孝友文百二十篇。前百篇言 奉養甘旨為世間之孝。後二十篇言勸父母 修淨土為出世間之孝。蓋世間之孝一世而
止。猶為孝之小者。出世間之孝無時而盡。以 父母生淨土。福壽不止如恒河沙劫。此莫大 孝也。父母存而不能以此勸勉。他日徒傷其
心徒為厚禮。亦何益乎。若又能轉以化人。使 更相勸化。以此功德。資父母之福壽。厚父母 之善報。佛不阻眾生之願。此意必可遂矣。上
品上生者先言孝養父母。吾能推是心以為 孝養。其往生品第可見矣。
勸骨肉恩愛者
[0271b06] 骨肉恩愛者當自念。云。大慈菩薩有偈云。骨 肉恩情相愛。難期白首團圓。幾多強壯亡身。 更有嬰孩命盡。勸念阿彌陀佛。七寶池中化
生。聚會永無別離。萬劫長生快樂。不能如是。 徒為好衣以華其身。美食以悅其口。一旦分 離無著力處。故生前宜相勸以念佛。若又能
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是不徒使己之骨肉 有無窮之恩愛。亦使他人骨肉有無窮之恩 愛。其福報豈有窮盡。必中上品生。
勸婦人
[0271b16] 婦人當自念。云。據佛所言。慾心重者受婦女 身。是已非善業。若不自省。更加 嫉 妬貪慾。業
緣轉深。果報可畏。若能迴心懺悔絕其非念。 仁慈以待婢妾。溫和以禮上下。常念阿彌陀 佛。發願云。願我黑業日消。白業日長現身清
淨。內外輕安。此世之後永不復受女身。使念 念不斷。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 一家及婢妾及宗族親戚。其福報無窮。必上
品生。觀荊王夫人傳可見矣。在第五卷。
勸僕妾
[0271b26] 為僕妾者當自念。云。我前世不曾修福故至 貧賤。人受安逸。我當勤勞。人享美味。我食麁 糲。人服輕細。我著麁惡。此皆前世業緣。已往
者不可悔。自此之後。當念善改過。忠直勤 謹。小心奉事。以保此身以種後福。常念阿彌 陀佛。念念不絕。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又
以化其同類。使更相勸化。則福報無窮。必中 上品生。
勸農者
[0271c06] 為農者當自念。云。農業雖為務本。然耕田種 地。殺害微細物命。亦不為少。此雖無可奈何。 若能委由全護懺悔前失。常念阿彌陀佛。發
大願云。願我見佛得道之後。先度耕種以來 一切所殺微細眾生。次度一切冤親眾生。常 作此念。使念念不絕。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
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獲福。身後 必中上品生。
勸養蠶者
[0271c15] 養蠶者當自念。云。蠶為絲以為人衣。此固世 間常理。然亦是殺害物命。世人以為。馬鳴菩 薩考於藏經。本無此說。唯說佛訓弟子。不得
衣綿絹及用皮為鞋履。為殺物命而得。人既 以養蠶為業。豈可不知慚愧。當常懺悔念阿 彌陀佛發大願云。願我見佛得道之後。盡度
養蠶以來所殺一切蠶命。使念念不絕。念自 純熟。亦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相勸化。 現世必獲福報。身後亦中品生。
勸商賈
[0271c25] 為商賈者當自念。云。平生販賣寧無欺偽。若 是疋帛。皆由蠶命而得。不可謂全無過惡。一 旦命盡。隨業緣去。不如懺悔為善。隨分營生。
命若多財自然漸有。命若少財多得亦失。況 人生財數有限。急求而數滿則致早終。緩求 而來遲則可延壽。宜以此存心。當念阿彌陀
佛。願見佛得道之後。先度一切與己交涉眾 生。次度一切冤親。次度一切有緣無緣眾生。 如此念念不絕。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若
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獲福。身後必中 上品生。
勸工匠
[0272a08] 為工匠者當自念。云。我為工匠。或為人造屋 宇。或為人作器用。此雖為善業。然以前世不 曾修種故。今生自不富足。所造之屋乃他人
居。所作之器乃他人用。若不如是。衣食虧闕。 當隨分為善。為人造作之時。物不過望事。則 盡心。此亦種福。常念阿彌陀佛。用斧斤時。亦
一心常念。使念念不絕。念自純熟。定生極樂 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獲福。身 後必中上品生。
勸多屯蹇者
[0272a18] 多屯蹇者勿怨天勿責人。皆己之業緣所致。 若見人歡喜者得歡喜報。惱害人者得惱害 報。行方便者得如意報。阻難人者得齟齬報。
種種皆本於前世之所為。如影隨形。如響應 聲。是今生所以多屯蹇者。乃前世不為善事。 不作福業。已往者既不可悔。自此以後。當勤
懺悔常念阿彌陀佛。非徒可以消除宿障。又 可增長善緣。後世生極樂世界。無復有此屯 蹇矣。莫言後世遠。閉眼即是。若轉以化人。使
更相勸化。現世獲福。身後必中上品生。
勸骨肉怨憎者
[0272a29] 骨肉怨憎者當自念。云。我以前世惡業故招 此報。或殺彼命。或負彼債。或惱害彼。若作善 緣。必不至此。若能懺悔宿業。痛自責己。不復
與人為惡。常念阿彌陀佛。以解怒心。以消惡 緣。願生極樂世界。與己相聚者皆諸上善人。 無復有此患也。若轉以化人使相勸化。現世 可獲福報。身後必中上品生。
勸漁者
[0272b08] 漁者當自念。云。魚生水中無害於人。我乃巧 計取之圖以販賣。以養我命以活家眷。魚在 水中亦有眷屬。腹中多子。皆是性命我乃殺
害。其罪無量。若能改業此為上也。若未能猝 改。且勿殺魚細命多螺蛤鱔鼈等難死之物。 常念阿彌陀佛。懺悔發大願云。願我見佛得
道之後。盡度從生以來一切所殺物命。皆生 淨土。念念不絕。念自純熟。亦生極樂世界。若 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可除災獲福。身 後亦不在下品下生。
勸網飛禽者
[0272b19] 網飛禽者當自念。云。飛禽在林野與空中。無 害於人。我貪其肉。多方巧取。我愛性命。他亦 有命。我愛骨肉。他亦有子。若能改業。此為上
也。若未能改。且勿殺物小命多生抱子者。常 念阿彌陀佛。懺悔發大願云。願我見佛得道 之後。盡度從生以來一切所殺物命。皆生淨
土。念念不絕。念自純熟。亦生極樂世界。若轉 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可除災滅罪。身後 亦不在下品下生。
勸為厨子者
[0272b29] 為厨子者當自念。云。我前世不修福業。今世 貧困。又烹炮切割眾生。雖非自己親殺。然亦 罪重。若能改業。固為上也。如不能。慎勿親
殺。常念阿彌陀佛。懺悔為善事。發大願云。願 我得道之後。盡度從生以來一切所殺物命 一切所切割之眾生。皆生淨土。念念不絕。念
自純熟。亦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 勸化。現世可除災滅罪。身後亦不在下品下 生。
勸作福者
[0272c10] 種種作福固為善矣。然世間之福其報有盡。 為其不出輪迴之外也。若以迴向西方。則直 出輪迴之外。其報豈有盡耶。予為此特勸者。
半是不識字人。全賴作福者。以菩薩之心為 心。為彼解說。如暗者得燈迷者得路。以此法 門廣作布施。使人人知之。人人皆脫離輪迴。
其福報萬萬劫無盡。已於極樂世界必上品 生。豈世間福報所能比哉。
勸誦經人
[0272c19] 凡誦經人。或持齋戒人。固為善業。後世必受 福報。無可疑者。然此報有盡。不能脫離輪迴。 若更修西方。即超出輪迴之外。罪惡人修者
尚得往生。況持齋誦經其生上品必矣。雖然 獨修者其功小。勸人修者其功大。若能廣以 勸人。使更相勸化人。則以己持齋誦經之故。
必信重其言。其功尤大。現世則受恭敬歸依 之報。身後福德豈有盡耶。
勸貴人
[0272c28] 貴者當自念。云。雖種種如意種種快樂。光陰 迅速幻身難保。古來極貴誰其在者。不如忙 中偷閑。每朝以頃刻之暇修西方法門。現世
可以消災而省業。身後託生於蓮華中。永無 苦趣。常受快樂。豈不美哉。若宋朝文潞公在 京師。與淨嚴禪師。結十萬人淨土緣。王敏仲
楊次公葛仲忱馬東王憑濟川。皆以貴人而 修淨土者。可不念哉。若發大菩薩心。轉以化 人。使更相勸化人。則以己為貴人。皆信重其
言。此遂可以廣行。其為福報豈易量耶。身後 必上品生。若 汩 沒度時不知修此。一日悔之。 不可及也已。
勸大聰明人
[0273a12] 大聰明人博學強識。發言成文。下筆成章。固 為世所尊仰。然於吾性分之內。若不相干。莊 子云。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自見而已。所謂
聰者非謂其聞彼。自聞而已。不自見而見彼。 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不自得其得。 適人之適。不自適其適。一旦棄去。方知平生
所以留意者。無益於我。雖聰明事業不可以 廢。宜每日挪頃刻之暇留心淨土。若洞曉此 理。惡緣自省。善緣自積。生前已有可樂。若轉
以勸人。使更相勸化人。則以己聰明過人。猶 信此理。必謂此理無可疑者。其說遂可以盛 傳而愈久。是亦菩薩之扶持此教也。他日必 上品生。其為福報豈易量耶。
勸賣酒者
[0273a26] 賣酒者當自念。云。五穀本以養人。今糜爛為 酒。使人飲之。多為不善。是誰之過。宜常自懺 悔念阿彌陀佛發大願云。願我賣酒以來。一
切壞五穀之罪。悉以消滅。見佛得道之後。盡 度脫。所用為酒五穀種蒔之時。一切所殺微 細眾生。及一切致力眾生。及一切飲酒之人。
使皆生淨土。如是念念不絕。念自純熟。定生 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則 可以滅罪而長福。身後必中品生。
勸開食店者
[0273b07] 開食店者當自念。云。我以眾生之肉。割切烹 炮。謀利養生。我有骨肉。欲安欲樂。我養生之 業。乃由殺眾生。而得極為惡業。若能改業。此
為上也。若未能改。且省去鱔魚螃蠏螺蛤等 難死之物及微細命多之物。隨分用肉。此為 次也。若又未能。且常念阿彌陀佛。遠勝不念。
次懺悔發大願云。願我見佛得道之後。盡度 從生以來一切所殺眾生及一切所用之肉眾 生。使皆生淨土。念念不絕。念自純熟。亦生極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