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ng Jing Lu 宗鏡錄
Scroll 2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宗鏡錄卷第二十九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0582b14] 夫既法輪遍一切處。無有間斷。常恒說者。云 何更逐會結集。說處不同。如華嚴九會之文。 法華三周之說。
[0582b16] 答。廣略不等。皆為對機。以 一顯多。令入無盡。如華嚴指歸云。謂於一剎 那中。則遍無盡之處。頓說如此無邊法海。
[0582b18] 問 云。准此所說。說華嚴會總無了時。何容有此 一部經教。
[0582b20] 答。為下劣眾生。於無盡說中。略取 此等結集流通。故有此部。令其見聞。方便引 入無際限中。如觀牖隙。見無際虛空。當知此
中道理亦爾。視此一部。見無邊法海。故知若 提綱撮要。一塵尚含法界。一字即演無邊。豈 況九會三周之說乎。如是解者。則一時一切 時。一說一切說。
[0582b26] 又問。若此多劫常恒說者。 何故如來有涅槃耶。
[0582b27] 答。說此經佛本不涅槃。 法界品中開栴檀塔。見三世佛無涅槃者。又 以攝化儀之中。涅槃亦是說法攝生。與成道
說法無差別故。復次。舍那佛常在華藏。恒時 說法。元無涅槃。常住故。乃知出世涅槃。皆是 眾生自見。諸佛本不出世。亦不涅槃故。入宗 鏡中。自然二見俱絕。
[0582c04] 問。法唯心說者。云何 教立五時。聽分四眾。
[0582c05] 答。諸佛無有色聲功 德。唯有如如及如如智獨存。凡有見聞。皆是 眾生自心影像。則說唯心說。聽唯心聽。離心
之外。何處有法。如思益經云。梵天言。何故說 不聽法者。乃為聽經。文殊言。眼耳鼻舌身 意不漏。是聽法也。所以者何。於內六入。不
漏色聲香味觸法。乃為聽經。乃至梵天問。得 忍菩薩。汝等豈不聽是經耶。答。如我等聽。 以不聽為聽。古德云。如來演出八辯洪音。聞
者託起自心所現。如依狀貌。變起毫端。本質 已無。影像如在。群賢結集。自隨見聞。依所聞 見。結集自語。良以。離自心原。無有外境。離境
亦無內心可得。諸傳法者。非授與他。但為勝 緣。令自得法。自解未起。無以悟他。自解不從 他來。他解寧非自起。是故結集及傳授者。皆
得影像。不得本質。無有自心得他境故。是知 結集。乃是自心所變之經。至傳授者。傳授自 心所變之法。得影非質。思而可知。若能常善
分別自心所現。能知一切外性非性。此人知 見。可與佛同。所說之法。與佛無異。悟入自覺 聖智樂故。寶性論偈云。天妙法鼓聲。依自業
而有。諸佛說法者。眾生自業聞。如妙聲遠離。 功用處身心。令一切眾生。離怖得寂靜。佛聲 亦如是。離功用身心。令一切眾生。得證寂滅
道。又偈云。譬如虛空中。雨八功德水。到鹹等 住處。生種種異味。如來慈悲雲。雨八聖道 水。到眾生心處。生種種解味。釋曰。如天鼓聲。
應諸天所知之量。猶龍王雨。隨世間能感之 緣。證自法而不同。成異味而有別。法亦如是。 隨見差殊。於一乘而開出諸乘。從一法而分
成多法。華嚴探玄記云。緣起唯心門者。此上 一切差別教法。無不皆是唯心所顯。是故俱 以唯識為體。然有二義。一本影相對。二說聽
全收。初中通辯諸教。總有四句。一唯本無影。 如小乘教。以無唯識義故。達摩多羅等諸論 師。多立此義。二亦本亦影。如大乘始教。眾
生心外佛有微妙色聲等法。由聞者善根增 上緣力。擊佛利他種子為因。於佛智上。文義 相生。為本性相教。由佛此教增上緣力。擊聞
法者有流善根種子。聞者識上文義相生。為 影像相教。三十唯識論頌云。展轉增上力。二 識成決定。護法論師等。悉立此義。三唯影無
本。如大乘終教。離眾生心。佛果無有色身音 聲。事相功德。唯有如如及如如智。大悲大願。 為增上緣。彼所化根熟眾生。心中顯佛色聲
說法。是故聖教。唯是眾生心中影像。故經偈 云。一切諸如來。無有說佛法。隨其所應化。而 為演說法。又偈云。如來法身不思議。無色無
相無倫匹。示現色像為眾生。十方受化靡不 見。如是非一。龍軍。堅慧。諸論師等。並立此義。 四非本非影。如頓教中。非直心外無佛色等。
眾生心內所顯之佛。亦當相空。以唯是識。無 別影故。色等性離。無所有故。一切無言。無言 亦無故。是故聖教。即是無教之教。如經頌云。
如來不出世。亦無有涅槃。又密嚴經。明佛 常在法界。無出世等。龍樹等宗。多立此義。此 有四說。總為一教。圓融無礙。皆不相妨。以各
聖教從淺至深。攝眾生故。思之可見。第二說 聽全收者。亦四句。一離佛心外無所化眾生。 況所說教。是故唯是佛心所顯。此義云何。謂
諸眾生無別自體。攬如來藏以成眾生。然此 如來藏。即是智證為自體。是故眾生舉體。總 在佛智心中。經頌云。諸佛悉了知。一切從心
轉。又云。如來菩提身中。悉見一切眾生發菩 提心成等正覺。乃至見一切眾生皆已寂滅。 亦復如是。皆悉一性。以無性故。又頌云。三世
一切劫。佛剎及諸法。諸根心心法。一切虛妄 法。於一佛身中。此法皆悉顯。是故離佛心智。 無一法可得。二總在眾生心中。以離眾生。無
別佛德故。此義云何。謂佛證於眾生心中真 如成佛。亦以始覺同本覺故。是故總在眾生 心中。從體起用。應化身時。即是眾生心中
真如用大。更無別佛。三隨一聖教全唯二心。 以前二說不相離故。謂眾生心內佛。為佛心 中眾生說法。佛心中眾生。聽眾生心中佛說
法。如是全收。說聽無礙。是謂甚深唯識道理。 四或彼聖教俱非二心。以兩俱形奪不並顯 故。雙融二位無不泯故。謂佛心中眾生無聽
者故。眾生心中佛無說者故。兩俱雙辯二相 盡故。經云。夫說法者。無說無示。其聽法者。無 聞無得。又經頌云。眾生所生不是生。亦無
流轉生死中。又經頌云。如來不說法。亦不 度眾生等。是故此四於一聖教圓融無礙。方 為究竟。華嚴演義問云。生佛約體雖同。相用
自別。豈得全同。釋云。從體起用。用不異體。體 既眾生之體。用豈離於眾生。故依體起用。即 是眾生心中真如用大。更無別佛。若爾。起信
論中已有此義。何以獨明華嚴為別教耶。釋 云。起信雖明始覺本覺不二體相用三大攸 同。而是自心各各修證。不言生佛二互全收。
是則用起信之文。成華嚴之義。又說聽全收。 生佛相在者。略舉二喻。一者。如一明鏡。師弟 同對說聽。以師取之。即是師鏡。弟子取之。是
弟子鏡。鏡喻一心。師弟喻生佛。是謂弟子 鏡中和尚。為和尚鏡中弟子說法。和尚鏡中 弟子。聽弟子鏡中和尚說法。諸有知識。請詳
斯喻。此喻猶恐未曉。又如水乳和同一處。而 互為能和所和。且順說聽。以能和為說。所 和為聽。且將水喻於佛。乳喻眾生。應言乳
中之水。和水中之乳。水中之乳。受乳中之水。 雖同一味。能所宛然。雖能所宛然。而互相在。 相遍相攝。思以准之。又眾生心中佛者。此明
眾生稱性普周。而佛不壞相在眾生心內。言 為佛心中眾生說法者。此明佛心稱性普周。 而眾生不壞相在佛心內也。更無別理。但說
聽之異耳。是知一切眾生語言。皆法輪正體。 若離眾生言說。即佛無所說。先德云。若離方 言。佛則無說。聖人無心。以萬物心為心。聖人
無身。亦以萬物身為身。即知聖人無言。亦以 萬物言為言矣。華嚴論云。一切凡聖境界莊 嚴果報。以為教體。此乃見境發心。不待說故。
見惡厭之。見善樂之。總能起善故。又一切 法無非佛事故。又以一切法自性清淨以為 教體。以觀察力心契自相應故。不待說故。又
以行住坐臥四威儀以為教體。見敬發心。不 待語故。肇論云。為莫之大。故乃反於小成。施 莫之廣。故乃歸於無名。何謂小成。通百千恒
沙之法門。在毛頭之心地。何謂無名。形教遍 於三千。無名相之可得。故須宗說雙通。方成 師匠。所以經偈云。宗通自修行。說通示未悟。
真覺大師云。宗亦通。說亦通。定慧圓明不滯 空。宗通是定。說通是慧。則宗說兼暢定慧雙 明。二義相成。闕一不可。如法華經云。定慧力
莊嚴。以此度眾生。又昔人頌云。說通宗不通。 如日被雲朦。宗通說亦通。如日處虛空。故知。 若先了宗。說則無過。故法華序品偈云。又見
諸菩薩。知法寂滅相。各於其國土。說法求佛 道。又凡有詮表形於言教者。皆是明心。不詮 餘法。或言廣大自在。此約德相以明心。或言
寂滅無為。此約離過以明心。乃至或說事。是 心之事。或說理。是心之理。故云千經萬論。皆 是言心。豈止宗鏡耶。如法華經云。為一大
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凡言大者。莫越於心。於 五大之中虛空最大。尚為心之所含。故首楞 嚴經云。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又云。寂
照含虛空。此大非對數量稱大。又非形待稱 大。故云一大事。又此一非一。如法句經頌云。 森羅及萬像。一法之所印。一亦不為一。為欲
破諸數。是知諸佛出世。祖師西來。皆明斯旨。 非為別事矣。起信鈔云。一心該於萬有。萬有 不出一心者。此但意在出體。不在收於萬法。
恐存物外之見。故總該之。然諸教中。皆說萬 法一心。而淺深有異。今約五教。略而辯之。一 愚人法聲聞教。假說一心。謂世出世間染淨
等法。皆由心造業之所感故。若推徵。則一心 之義不成。以立前境。故云假說。二大乘權 教。明異熟賴耶以為一心。三界萬法唯識變
故。三終教。說如來藏以為一心。識境諸法皆 如夢故。四頓教。泯絕染淨以說一心。為破諸 數假名故。五圓教。總該萬有以為一心。事理
本末無別異故。如上所說。前淺後深。淺不 至深。深必該淺。所以宗鏡雖備引五教一心 證明。唯指歸圓教一心。總攝前故。又如鈔云。
一心為如來所說法之根本者。蓋緣如來依 此一心而成就故。是則信解行證。皆依此心。 從微至著。未甞離此。若離於心得成佛者。無
有是處。離此有說者。皆外道教也。所以起 信論云。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 世間出世間法。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衍義。疏
釋云。辯法功能。以其此心體相無礙。染淨同 依。隨流返流。唯轉此心。是故惹隨染成於不 覺。則攝世間法。若不變之本覺。及返流之始
覺。則攝出世間法。此猶約生滅門中辯。若約 真如門者。則鎔融含攝。染淨不殊。如上所指。 盡理無過。然一切染淨之法。法無自立。唯心
所轉。是知因心成法。法豈非心。所依既全是 心。能依何得有異。以能依從所依起故。如波 從水起。器自金成。本末皆同。體用無際。法苑
義林云。遍詳諸教。所說一切唯識。不過五種。 一境唯識。阿毘達磨經頌云。鬼傍生人天。 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如是
等文。但說唯識所觀境者。皆境唯識。二教唯 識。由自心執著等頌。皆教唯識。三理唯識。三 十頌云。是諸識轉變。分別所分別。由此彼皆
無。故一切唯識。如是成立唯識道理。皆理唯 識。四行唯識。菩薩於定位等頌。四種尋思如 實等。皆行唯識。五果唯識。佛地經言。大圓鏡
智。諸處境識皆於中現。又如來功德莊嚴經頌 云。如來無垢識。是淨無漏界。解脫一切障。圓 鏡智相應。如是諸說。唯識得果。皆果唯識。此
中所說境教理行果等。五種唯識。總攝一切唯 識皆盡。然諸教中就義隨機。於境唯識種種 異說。或依所執以辯唯識。楞伽經頌云。由自
心執著。心似外境現。以彼境非有。是故說唯 心。但依執心虛妄現故。或依有漏以明唯識。 華嚴經云。三界唯心。就於世間說唯識故。或
依所執及隨有為。以辯唯識。三十頌云。由假 說我法。有種種相轉。彼依識所變。依識自體 起。或依有情以辯唯識。無垢稱經云。心清淨
故。有情清淨。心雜染故。有情雜染。或依一切 無有諸法。以辯唯識。解深密經云。諸識所緣。 唯識所現。或隨指事以辯唯識。阿毘達磨論。
引契經頌云。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隨指 一事辯唯識故。如是等說無量教門。類攝諸 教理義盡者。唯第五教。總說一切為唯識故。
乃至辯名離合會釋者。離者別也。合者同也。 諸經論各各別說諸觀等名。今合解云。但是 唯識之差別義。非體異也。一名有三十二類。
華嚴等經中遮境唯識。名為唯心。辯中邊論。 遮邊執路。名為中道。般若經中明簡擇性。名 為般若。法華經中明究竟運載。名曰一乘。此
之四名。通能所觀。若約真俗境觀者。正智唯 真。加行後得。並通真俗。若言證者。後得唯俗。 勝鬘經中。遮餘虛妄。名一實諦。顯法根本。亦
名一依。由空而證。又是空性。亦名為空。彰 異出纏。顯攝佛德。佛從中出。名如來藏。明體 不染貞實法性。名自性清淨心。功德自體。亦
名法身。能出四乘。能入二乘。亦名一乘。與法 華一乘別。無垢稱經。遮理有差別。名不二法 門。大慧經中。表無起盡。亦名不生不滅。涅槃
經中。彰法身因。多名佛性。離縛解脫。亦名涅 槃。楞伽經中。表離言說。名不思議。瑜伽等中。 顯不可施設。名非安立。攝大乘等。顯此遍常
等。名圓成實。對法論等。明非妄倒。名曰真 如。此之十五類名。唯所觀理。唯真智境。恐 文繁廣。略舉爾所。非更無也。謂諸法界。法性。
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 法位。真際。虛空界。無我。勝義不思議界等。乃 至瑜伽論中。施設非施設淺深異故。名為安
立非安立諦。即勝鬘經有作四聖諦。無作四 聖諦。涅槃經中。亦名勝義世俗二諦。乃至解 深密等。顯一切法有無事理種類差別。名為
三性。顯三俱無遍計所執。亦名三無性。又瑜 伽等中。明離繫之方便。亦名三解脫門。表印 深理。名三無生忍。大智度論。顯示差別。名四
悉檀。諸論以後觀細。亦名四如實智。仁王經 中位別印可。亦名五忍。如是一切。雖異名說。 皆是此中唯識境智差別名也。又或說因果
體。俱一識作用。成多。一類菩薩義。或因果俱 說二。決擇分中有心地說。謂本識及轉識。 或唯因說三。辯中邊論頌云。識生變似義。
有情我及了。或因果俱說三。三十唯識論云。 謂異熟思量。及了別境識。多異熟性。故偏說 之。阿陀那名。理通果。或唯果說。四佛地經等。 說四智品。或因果俱說
(此處闕第五義。諸本皆無) 六隨順小 乘經中說六識。或因果俱說七。諸教說七心 界。或因果俱說八。謂八識。或因果合說九。楞
伽經第九頌云。八九種種識。如水中諸波。此 依無相論同性經中。彼取真如為第九識。真 一俗八二合說故。今取淨位第八本識。以為第
九。染淨本識各別論故。所依本故。第九復名 阿末羅識故。第八染淨別說。以為九也。如是 所說。諸識差別。一往而論。依成唯識論云。八
識自性。不可言定異。因果性故。無定性故。如 水波故。亦非定一。行相所依緣。相應異故。起 滅異故。熏習異故。楞伽經頌云。心意識八種。
俗故相有別。真故相無別。相所相無故。如是 一切識類差別。名為唯識。此幻性識。若加行 觀。唯共非自。若後得觀。自相觀。一一依他。各
各證故。如上所引。是知諸佛所證。菩薩所修。 若教若理。若因若果。若行若位。乃至世間出 世間。一切萬法。無有纖毫一法不是心者。宗
鏡大旨。見聞信向之者。如寶印所印。明鏡所 照。可永絕纖疑矣。但一切毛道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