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ronicle of Buddhism in China 佛祖統紀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祖統紀卷第三上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教主釋迦牟尼佛本紀第一之三上
轉法輪
[0146b10] 序曰。說法度人。如來出世之大要。人有利 鈍。則法有頓漸。故聞法之人無不悟入。猶 夫醫王應病與藥。藥能合宜。則病無不愈。
疏不云乎。今佛始終具轉五味法輪。轉此 法度人他心令得悟。斯轉法輪之義也。
[0146b15] 如來轉法輪。一代五時。則有八教。
[0146b16] 轉法輪者。輪以摧碾為義。如來說法。 化轉物心。於法自在。如輪王輪寶運轉 無礙。又如來三輪不思議。謂身輪現通。口
輪說法。意輪鑑機。能與眾生摧碾一切 惑累。法苑云。輪王有二。財輪王者。有四 等。金輪千輻。化被四洲。住劫八萬歲時
出。銀輪七百五十輻。化三天下。除北洲。 銅輪五百輻。化東南二洲。鐵輪二百五十 輻。唯化南洲。如阿育王是也。法輪王者。 若減百年如來出世是也。
[0146b26] 一代者。通指八相。別在五時。五時復有 通別。妙玄云。五味半滿。論別別有齊限。 論通通於初後。若華嚴別但在初。通則
至後。鹿苑已去例此云云。今論一化唯 在別義。論五時者。義出三經。謂華嚴三 照。涅槃五味。法華信解品。四大弟子領解 等文。故文句云。四大弟子深得佛意探
領一代五時之教。始終次第。其文出此。
[0146c05] 八教者。妙樂云。化儀四教。是判教之大綱。 化法四教。是釋義之綱目。是知頓等是判。 藏等是釋。如判華嚴為頓。則以別圓釋
之。乃至判法華為非頓非漸。以純圓 釋之。此今家消經之軌則也。妙樂又云。 若消諸經。但用藏等。其文稍通。若釋法 華。無頓等八。舉止失措。謂餘經但論當
部逗機得益。故未須頓等。若釋法華。須 明一代。故用頓等以括始終。輔行云。藏 等四教。遍收一切大小乘經。因果顯了。各
立教主。各被機緣。始終備足。不過此四。 頓等四教。但是如來不思議力。布措藏等。 盈縮調停成熟物機。破邪立正引小歸 大。廢偏顯圓會權入實故。有諸部五
味相生。利物無方適時出沒。
[0146c20] 言五時者。一華嚴時。
[0146c21] 具云大方廣佛華嚴經。人法譬具足立題。 別行玄記云。大方廣是法。佛是舍那果人。 華嚴譬諸地因華莊嚴果德 (文) 此經總有
七處九會。會處不一。故以經標名。
[0146c25] 二鹿苑時。
[0146c26] 輔行引大論云。如來因地為鹿群主。波 羅柰王入山遊獵。有母鹿懷子。當差次 供饌。母告鹿主。枉殺其子。鹿主詣王
求代。王說偈曰。我實人頭鹿。汝是鹿頭 人。以理而為人。不以形為人。我從今 日始。不食一切肉。我以無畏施。亦可 安汝意。鹿群所居。故名鹿苑。亦名柰
苑。從樹立名。亦名仙苑。二仙所住故。此 以處標名酬昔行因之地。
[0147a06] 三方等時。
[0147a07] 四教並談曰方。四機俱被曰等。此從法 得名。依部教立。故續遺紀云。方等之名 有二意。若大經從酪出生酥。譬修多羅
出方等。此約第三時。的從部教。即被三 乘四教機也。若普賢觀此方等經。是諸佛 眼。乃直明圓理。非第三時也 (文) 普賢方等
乃方廣平等之義。諸部大乘談圓理處。並 名方等。
[0147b01] 四般若時。
[0147b02] 此云智慧。五種不翻中尊貴不翻也。具云 摩訶般若。此從經標名。
[0147b04] 五法華涅槃時。
[0147b05] 二經同明開顯並屬醍醐。故合為一時。 此並從經標名。法華具云妙法蓮華經。 由妙法有施開廢三者之義。故以蓮華
為喻。涅槃者。具云摩訶般涅槃經。此翻 大滅度。大即法身。滅即解脫。度即般若。一 經始終。純談三德。
[0147b11] 是為五時。
[0147b12] 五時立名不出三義。華嚴從喻。鹿苑從 處。方等般若涅槃從法。法華從法喻。
[0147b14] 亦名五味。
[0147c01] 此有相生濃淡二義。言相生者。妙玄云。 初頓之後。次開於漸。故涅槃云。從佛出 十二部經。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譬從
牛出乳從乳出酪云云。次第相生不取 濃淡。又云。呼為乳者。意不在淡。以初故 本故。言濃淡者。義例云。經中五味。惟喻 一代五時濃淡。濃淡雖殊皆從牛出。元草
堂云。相生喻教。濃淡喻機。喻教則有次 第。從頓開漸。漸入轉深終會於圓。喻機 則有優劣。初自聾瘂彈訶淘汰。而卒 至得記 (文)
秖一五味作兩番譬。能譬雖 通所譬則局。今論一化次第。唯取相生 之義。
○三照五時五味之圖
[0147d02] 華嚴四喻 妙玄合四為三 釋籤開三為五 華嚴例機為五 妙玄五時 涅槃五味 法華五喻
[0147d03] 先照諸大王山○──○高山○───○高山○───○菩薩○───○華嚴○───○乳○──○即遣旁人
[0147d04] 次照一切大山○─┐
[0147d05] │○幽谷○───○幽谷○──○聲聞○──┐
[0147d06] 次照金剛寶山○─┘ ┌─○食時○──○緣覺○──┼─○鹿苑○───○酪○──○密遣二人
[0147d07] 普照一切大地○──○平地○─┼─○禺中○──○決定善根○┘
[0147d08] │ ┌─○方等○───○生酥○─○過是以後
[0147d09] └─○正中○──○一切眾生○┼─○般若○───○熟酥○─○長者有疾
[0147d10] └─○法華涅槃○─○醍醐○─○汝實我子
[0147e01] 華嚴性起品 (舊譯) 譬如日出先照諸大山王。 次照一切大山。次照金剛寶山。然後普 照一切大地。日光不作是念。我當先照
諸大山王。次第乃至普照大地。但山有高 下照有先後。如來亦復如是。成就無量 無邊法界智光。先照菩薩。次照緣覺。次 照聲聞。次照決定善根眾生。隨應受化
(三藏菩薩) 然後普照一切眾生云云。又云。譬 如日月出現世間。乃至深山幽谷無不 普照 (玄文合大山寶山為幽谷。其文出此)
涅槃經云。佛說二十五三昧。無垢藏菩薩 白佛言。如佛所說。諸佛菩薩成就智慧 功德。百千萬億。實不可說。我意猶謂不 如此經能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
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 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醍醐 最上。佛亦如是。從佛出十二部經。從十 二部經出九部修多羅。從修多羅出方
等典。從般若出大涅槃。醍醐譬於佛性。 佛性即是如來。釋籤云。涅槃五味。轉變而 秖是一乳。華嚴三照。不同而秖是一日。今
演華嚴平地之譬。以對涅槃後之三昧。數 雖不等其義宛齊云云。又云。華嚴但云 平地。今離彼平地。以譬方等般若法華。 方等如食時。般若如禺中。法華如正中。
[0148b01] 言八教者。頓漸祕密不定為化儀。藏通別 圓為化法。是為八教。化儀如世藥方。化法 如辨藥味。
[0148b04] 言教者。詮理化物之義。聖人被下之辭。 化儀四教。是如來化物之儀式。故喻如 藥方。化法四教。是眾生除病之法度。故喻
如藥味。化儀等四教下義理。秖是藏通別 圓。雖通名為教。其實無別有體。
[0148b09] 八教文證者。初化儀四教。如華嚴云。初發 心時便成正覺。妙玄云。如日初出。先照 高山。此如華嚴緣得大益名頓教相。無
量義經云。從一清淨道施出二三四。妙 玄。次照幽谷。此如三藏。次照平地。此如 方等般若。並漸教相。大經或時說深。或時
說淺。淨名。佛以一音眾生各解。此不定 教。大品我見閻浮提第二法輪轉。大論云。 今轉似初轉。此祕密教也。次化法四教者。
妙玄引長阿含云。佛說四大教。籤云。但 有四。非即藏等也。月燈三昧經明四種 修多羅。其中有四種斷無明智。章安私釋 以對四教。籤云。與四教義甚相應。然此
並是約義以對。未見立名之的。今準四 教義引法華云。貪著小乘三藏學者。成 論我今正欲論三藏中實義。此並藏教名 義。華嚴云。為說圓滿修多羅。大品云。欲
以一切種智知一切法。當學般若。法華 以平等大慧為大眾說。如所說者皆是 真實。涅槃經復有一行是如來行。所謂 大般涅槃。大論三智其實一心中得此。並
圓教名義。
[0148c09] (文) 唯通別兩名。遍在諸文。是大師之所 義立。如四教義引大品云。薩婆若智三 乘同得。中論諸法實相三人共入。此並通
教義通者同也。三乘共稟。故名為通。
[0148c13] 無量義云。摩訶般若。華嚴海空。宣說菩 薩歷劫修行。涅槃經明五行。大論不共般 若斷於別惑。此並別教義。別者不共之名。
八教名義者。直說於大。時部居初名頓。 中間三味引小向大名漸。一音異解互不 相知名祕密。聞小證大聞大證小名不 定。經律論三含藏法義名三藏。三乘共
行。利根菩薩通別通圓。故名通。獨菩薩 法次第斷證。別前藏通別後圓教。故名 別。教理智斷行位因果一切圓融。故名圓。
○八教對會五時圖
[0148d02] ![T49p0148_01.gif](/cb_tripitaka_web/figures/T/T49p0148_01.gif)
[0149a01] 妙玄釋如是我聞云。若非超八之如是。 安為今經之所聞 (文) 此當以部教分之。 約部則非兼帶之圓。故超八教。若但約
教。則今昔圓義更無有二。故籤云。八教 中圓教。帶偏明圓。猶屬於漸。今法華圓。 開偏顯圓。圓外無法。
[0149a07] 初頓教者。即第一華嚴時。從部時味。得名 為頓。此謂如來始成正覺。在寂滅道場。四 十一位法身大士。及宿世根熟。天龍八部。一
時圍遶。如雲籠月。是時如來現盧舍那身。 說圓滿修多羅。故言頓教。
[0149a12] 頓教者。有約部約教二義。約部則別在 華嚴。約教則通於餘時。今此正當約部 明頓之教。對下三漸化儀為言也。下文
云。從部時味得名為頓是也。華嚴為 部。先照為時。乳為味。合此三義為部 時味。簡餘時也。下鹿苑時。亦可得云 從部時味得名為漸初。此後可例。
[0149a19] 始成正覺者。此約迹中大始而言。非本 中初成也。寂滅道場者。寂五住煩惱滅 二種生死。見惑一住。思惑分三。塵沙合
無明為一住。同居土分段生死。方便實報 土變易生死。得道之場。如世治穀之場。 除五住糠顯實相米。新譯經菩提道場名 異義同。四十一位者。妙玄云。華嚴明三十
心十地佛地。為四十一位。以破無明顯 中道法性之理。故云法身。法身有二義。 毘盧遮那。性德法身。分破無明。至究竟 者。名修德法身。今文在修。義兼性德。四
念處云。華嚴前無十信後無等覺者。玉 慧覺云。不可將部中談位而難經初列 眾。蓋華嚴事事談十。故合等覺在十地。 如光明記云。華嚴不開等覺。十地即等
覺也。今言經初列眾。故有等覺。若前無 十信者。華嚴明十梵行。即十信也。故四教 義云。十種梵行與圓十信同。今文唯約 法身大士。故不列十信。
[0149b09] 宿世根熟天龍八部者。諸經列眾有龍畜 等者。當用涅槃四句料簡。一乘急戒緩。 四趣聞法悟道者。二戒急乘緩。著樂人
天不聞法者。三乘戒俱急。天人聞法得 道者。四乘戒俱緩。四趣不聞法者。今此 眾皆是宿世曾聞華嚴。或種或熟。今當得 脫之眾。止觀云以三塗身值彌勒佛聞
華嚴經。正此義也。八部如常論。
[0149b17] 如雲籠月者。妙玄云。法身眷屬。如陰雲 籠月。共降母胎。此喻降胎之相。今四教 儀。取喻轉法輪眷屬之相。其義兩可。雲以
喻機。月喻教主。仁王經云。十五夜月。闇 盡光圓。以喻如來智德漸圓惑闇究盡乃 成斷結。盧舍那者。此云淨滿。諸惡盡故
淨。萬德圓故滿。即自報身也。亦云光明遍 照。如大論云。光明無邊。色像無邊。尊特 之身。即他報身也。今明教主。依四明立
義。正是樹下釋迦現起尊特。如解謗引 經云。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上 升須彌向帝釋殿說法。豈非華嚴是千 百億應身所說。修多羅者。此云契經。能說
所說契理契機。亦十二部之總名也。文雖 兼別。部意是圓。
[0149c03] 若約機約教未免兼權。謂初發心時便成 正覺等文。為圓機說圓教。處處說行布次 第。則為權機說別教。故約部為頓。約教 名兼
(見妙玄十及四教儀) 。
[0149c07] 發心有三。一解行發心。五品也。二相似發 心。十信也。三真證發心。初住也。今是真證 發心。即是發理性三因之心分證三德之
理。四教義云。華嚴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即 是發真無漏斷無明入初品。起信論云。 菩薩發是心。隨其願力能見八相。妙樂 云。華嚴起信彰灼明文。初住八相等文者
普賢普眼三無差別等。皆圓文也。
[0149c15] 行布次第者。七處八會。故云處處。行列布 措階位淺深。故云行布。此經所說有圓 融行布二門。釋籤云。華嚴會處。所明行位
不出別圓。但經意多含義難定判。始從 住前至登地來。全是圓義。從第二住至 第七住。文相次第又似別義。於七住中 又辨一多相即自在。次行向地。又是差別
次第之義。又一一位皆有普賢行布二門。 故知兼用圓文接引。
[0149c24] 華嚴云。如日初出先照高山 (妙玄) 。
[0149c25] 日喻教主。高山喻別圓之機。大機當熟 故。先蒙如來慧光所照。
[0149c27] 涅槃云。從牛出乳。譬從佛出十二部經 (妙玄) 。
[0149c29] 玄文言大機稟教即破無明行如醍醐 者 (文) 此指華嚴高山王機也。涅槃言從牛 出乳者。此約一化指聲聞聾瘂也。故玄
文云三教分別。即名頓教。亦即醍醐五味分 別即名乳教。今言從牛出乳者即初味也。
[0150a05] 信解品云。即遣旁人 (如來為正。菩薩為旁。即是佛加被四菩薩說四十地。法 慧菩薩說十住。功德林說十行。金剛幢說十向。金剛藏說十地)
急追將還 (直約大教擬宜小机。故 曰急追。昔有大乘。故曰將還。又復性德本自有之。故曰將還) 窮子驚愕 (卒聞大教。乖心故驚。 不識故愕)
稱怨大喚 (生死為苦。煩惱為怨。若聞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即苦痛稱怨大喚) 使者執之逾急 (為說怖畏。令其遠惡。即是急切) 強牽將還
(內既無機外逼 大化) 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此必定死 (眾生罪故。入
生死獄。菩薩亦同罪入獄。二乘無大悲心。令入生死。即是而被囚執。永失三乘慧命) 轉更惶怖 (思此等事) 悶絕躄地 (小智不解溺無明地) 父遙見之
(小知大遠故遙。是結緣子故見) 而語使言 (菩薩為使) 不須此人 (不須現尊妙身令二乘見) 勿強將 來 (既無大機恐傷善根)
使者語之。我今放汝 (正明息化) 窮子歡 喜 (不為大教所逼) 往至貧里。以求衣食 (於四諦中欲求道法。○以上注文 並出文句)
。此領何義。此為如來說圓頓教門。以 大擬小。機生悶絕 (妙玄十卷) 。
[0150a18] 華嚴三名。述曰。舊以寂場時長盡未來際 法界列為四種華嚴。又分前三屬事。後 一屬理。此皆積代之謬。今篤論其義。秖
有三名。一者寂場。妙玄引方便品始坐 道場三七思惟。明釋迦最初頓說是也 (從初卷至三十六卷。為前分) 二者時長。妙玄引法性論鈍 根三處入法界是也
(從三十七卷以去為後分) 三者盡未 來際。文句云。華嚴末席始開於漸。妙樂云。 此且寄娑婆一期設化。用通今意。應知
華嚴盡未來際。即是此經常在靈山何殊。 十方更互主伴 (前二名見妙玄後一名見妙樂) 雖有三名。而 於所說之經。無非華嚴。所詮之理。無非
法界。或言母胎者。妙玄云。佛從兜率下。 與法身眷屬共降母胎。常宣妙法 (文) 是 時未轉法輪。當屬盡未來際實報土相。 專被大機者所攝
(此逸堂說) 有言海空者。妙 玄引無量義經。次說般若華嚴海空。文。 此秖是因般若入法界。時長所收。然則 母胎海空。不當別出二名也審矣。
[0150b10] 時長通後。述曰。評時長通至三處者。謂 般若海空法華佛慧涅槃心地法門是也。 妙玄引無量義經云。次說般若歷劫修行
華嚴海空。法華會入佛慧。即是通至二經 (籤云。以般若亦得名華嚴。法華佛慧不殊初故。又妙樂云。當知法界論之無非華嚴。佛 慧言之無非法華) 。
[0150b16] 此即通般若。通法華之證也。又引像法 決疑經云。今日座中各見不同。或見如來 入涅槃。或見報身生蓮華藏海為千百
億釋迦說心地法門。又妙玄云。日若垂沒 亦應餘輝峻嶺。故蓮華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