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ronicle of Buddhism in China 佛祖統紀
Scroll 3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祖統紀卷第三十五宋咸淳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法運通塞志第十七之二
西漢 (都長安)
武帝 (自高祖受命至此為四世)
[0328c28] 元光二年。十三祖龍樹。於南天竺以法藏 付迦那提婆。入月輪三昧蟬蛻而去。壽三 百歲。
[0329a02] 元狩元年。初博望侯張騫自月氏還 (西域國名) 言 臣在大夏時 (音下國名) 見卬竹杖蜀布。問安得
此。國人曰。吾賈人市之身毒 (即天竺音 虔 篤) 身毒 在大夏東南可數千里。此其去蜀不遠。乃 令騫因蜀犍為 (犍音 虔 今嘉州)
發間使王然於等 指之身毒 (間諜之義。又間歲遣使。言不一) 四歲餘皆閉昆明 莫能通 (為昆夷所閉) 。
[0329a09] 四年。驃騎將軍霍去病。討匈奴過焉耆山 (音煙支) 千餘里。得休屠王祭天金人 (驃頻妙反。屠音儲。匈 奴部中貴王也)
○霍去病獲金人長丈餘。帝以為大 神。列於甘泉宮。焚香禮敬 (魏書佛老志) 。
成帝 (驚元帝子)
[0329a14] 建始元年。十四祖提婆。至迦毘羅國。以法 藏付羅睺羅多。
[0329a16] 河平三年。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
[0329a17] 鴻嘉二年。光祿大夫劉向。校書天祿閣。往往 見有佛經。向著列仙傳云。吾搜檢藏書。緬 尋太史撰列仙圖。自黃帝已下迄至於今
得仙道者七百餘人。檢定虛實得一百四 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已見佛經矣。
[0329a22] 述曰。洪興祖有云。梁孝標注新語。引列 仙傳序言。七十四人已見佛經。今書肆板 行者。乃云七十四人已在仙經。蓋是道流
擅改之耳。然天祿有佛經此語可證。
哀帝 (欣宣帝孫)
[0329a27] 元壽元年。遣景憲使大月氏。得其王口授 浮圖經還。當時稍有行齎戒者 (魏書佛老志。浮圖亦佛陀。 此云覺者) 。
[0329b01] 述曰。蘇由對昭王。扈多對穆。孔子答商 太宰。皆言西方聖人。而不明言為佛。霍 去病獲金人亦不知為佛。化人勸穆王
造迦葉佛像。由余對秦繆公。則曰佛神。 室利房齎佛經化始皇。劉向校書天祿 見有佛經。景憲使月氏得浮圖經。此則 已言佛而未行其教。皆在漢明帝感夢
求佛之前。天下答南山。蘇由扈多傅毅。 皆佛所使也。至言劉向見有佛經者。意 張騫使大夏。去病獲金人必有佛經與 之俱至。特時人弗行。國史弗錄耳。不然
則不應天祿有其書也。
東漢 (都洛陽)
明帝 (莊光武子)
[0329b15] 永平元年。十五祖羅多。至室羅伐城。以法 藏付僧佉難提。當佛滅一千年出。
[0329b17] 七年。帝夢金人丈六項佩日光飛行殿庭。 旦問群臣莫能對。太史傅毅進曰。臣聞周 昭之時。西方有聖人者出。其名曰佛。帝乃
遣中郎將蔡愔秦景博士王遵十八人。使西 域訪求佛道。
[0329b22] 十年。蔡愔等於中天竺大月氏。遇迦葉摩騰 竺法蘭。得佛倚像梵本經六十萬言 (倚即立也) 載 以白馬。達雒陽
(火德王故改洛為雒) 騰蘭以沙門服謁 見。館於鴻臚寺 (胡廣釋曰。鴻聲也。臚傳也。所以傳聲贊導九賓。唐改為司賓寺) 。
[0329b26] 十一年。勅雒陽城西雍門外立白馬寺。摩騰 始譯四十二章經 (譯經圖紀。其經元出大部。以大法初傳故。撮引要義以導時 俗)
藏梵本於蘭臺石室。圖佛像於西陽城 門及顯節陵上 (明帝壽藏) 帝問摩騰曰。佛出世後 何以化不及此。騰曰。天竺迦毘羅衛國者。
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之中。三世諸佛皆 於此出。天人龍鬼有願力者。皆來生彼受 化悟道。餘處佛雖不往。然光相及處。千年
五百。皆有聖人傳佛聲教。而往化之。帝大 說。
[0329c07] 十四年正月十一日。五嶽八山道士 禇 善信 六百九十人上表。請與西域佛道角試優 劣。勅尚書令宋庠。以十五日大集白馬寺。
帝設行殿於寺南門立三壇。道士於東壇 置經子符籙。摩騰於道西置壇安經像舍 利。中壇奉饌食奠祀百神。道士遶壇泣曰。 主上信邪玄風失緒。敢延經義於壇以火
取驗。即縱火焚經。悉成灰燼。道士相顧愧 赧。所試呪術入火履水皆不得行。及焚 佛經。光明五色上徹天表。烈火既息經像儼
然。摩騰踊身飛空現諸神變。法蘭出大梵 音宣明佛法。天雨寶華。大眾欣說。太傅張 衍謂道士曰。卿等無驗宜從佛教。道士費
叔才自感而死。司空劉峻等二百六十人京 師士庶張子尚等三百九十人。後宮陰夫人 王倢伃宮人等一百九十人。五嶽道士呂惠
通等六百二十人。並求出家。帝可之。勅於 雒陽創十寺。七寺城外安僧。三寺城內安 尼。並給供物。帝嘗幸白馬寺。摩騰進曰。寺
東何館也。帝曰。昔有阜。夷之復起。有光 怪。民呼聖冡。騰曰。昔阿育王藏佛舍利八 萬四千塔。震旦之境有十九處。此其一也
(震旦。又真丹。又支那。此云漢地。東方文物之國也) 。帝大驚。即與俱往禮 拜。見圓光涌冡上光中有三佛。侍衛驩呼 皆稱萬歲。帝大說曰。不有二大士。焉知大
聖遺祐哉。乃詔造塔其上。高九層二百尺。 明年有光見於塔。有金色手出塔頂。天香 郁然。帝駕幸瞻禮。光隨步武 (法本內傳。塔婆。此云高顯處。又云 方墳)
。
[0330a10] 案翻譯名義云。唐道士尹文操。謂法本內 傳是羅什門人造。意欲所述漢明夢金人 道家焚經事悉是虛偽。殊不思明帝感夢
出自漢書。闞澤對吳主。亦言釋道焚經 角試費叔才自感而死。見之吳志。以此推 之。則內傳真是漢時非晉人造。文操之妄 論敗矣。此與夫列仙傳加化胡字。同一謬
詐。是亦文操之所加乎。
[0330a18] 摩騰既卒。竺法蘭譯佛本行經等五部 (已上並舊 傳) 。
[0330a20] 述曰。或言內傳無作者名為疑者。今觀 此傳。備錄騰蘭角法之事。豈後人所能 知。必法蘭譯經時。諸弟子之所記耳。
[0330a23] 楚王英。奉黃白紈詣相國曰。託在蕃輔 過惡累積。奉送縑帛以贖罪愆。相國以聞。 詔報曰。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圖之仁
祠。何嫌何疑。當有悔吝其還贖。以助伊蒲 塞桑門之盛饌 (梵語伊蒲塞即優婆塞。此云清信男。今受五戒稱僧童者。桑門即沙門。
此云息心。今受具足戒稱僧者。世人未學相傳。指伊蒲便為供食。其謬誤不知義若此) 。
[0330b01] 初帝聞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 竺。求其道得其書及沙門以來。其書大氐 以虛無為宗。貴慈悲不殺。以為人死精神
不滅。隨復受形。生時所行善惡皆有報應。 故所貴修練精神以至為佛。善為宏闊勝 大之言。以勸誘愚俗。精於其道者。號曰 沙門。於是中國始傳其術圖其形像。而王
公貴人。獨楚王英最先好之 (通鑑引西域傳及楚王英傳注) 范 曄西域傳。論曰。佛道神化興自身毒。而西 漢方志莫有稱焉
(禮記文武之政。布在方冊。注方版出策簡也。漢張蒼為御史。 主柱下方書。又云。謹連其事於左方。皆木今言方志。志於木方也) 張騫但著地多暑
濕乘象而戰。班超唯列其奉浮圖不殺伐。 而精文善法導幸之功靡所傳述。子聞之 後說。其國殷乎中土。玉燭和氣靈聖之所降
集。賢懿之所挺生。神迹詭異。則理絕人區。 感驗明顯。則事出天外。而騫超無聞。豈非 道閉往運而數開叔葉乎 (云云) 。
[0330b18] 袁宏漢紀云。西域天竺有佛道焉。佛者漢言 覺也。將覺悟群生也。其教以修善慈心為 主。專務清淨。其精者號沙門。漢言息心。蓋
息意去慾而歸於無為也。又以為人死精 神不滅隨復受形。生時所行善惡皆有報 應。故所貴行善修道以練精神以至為佛 也。佛身長一丈六尺。身黃金色。項佩日光。
變化無所不入。故能化通萬物。而大濟群 生。明帝感夢。乃遣使天竺問道。圖其像 而還。有經數千卷以虛無為宗。包羅精 粗無所不統。善為宏闊遠大之言。所求
在一體之內。所明在視聽之外。世俗之人 或以為虛誕。然歸於玄微深遠難得而測。 故王公大人視生死報應之際。莫不矍然而 自失焉 (矍厥縛反驚遽) 。
[0330c04] 述曰。袁氏漢紀言。天竺有佛道。佛身丈六 金色日光。化通萬物大濟群生。明帝感 夢。遣使問道得其經像。此佛法來東之
時。與法本內傳相為表裏。蘇子瞻為之 跋云。此殆中國始知有佛時。語雖淺近 大略具足矣。
安帝 (祐章帝孫)
[0330c11] 永初元年。十六祖難提。至摩提國以法藏 付僧佉耶舍。
順帝 (保安帝子)
[0330c14] 永和元年。十七祖耶舍。至月氏國以法藏 付鳩摩羅駄。佛記滅後一千年出。
桓帝 (志章帝曾孫)
[0330c17] 建和元年。月氏國沙門支讖至雒陽。譯般舟 三昧阿閦佛經等二十一部。
[0330c19] 二年。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至雒陽。譯五十校 計等百七十六部。
[0330c21] 三年。十八祖羅馱。至北天竺以法藏付闍 夜多。
[0330c23] 九年。自永平以來臣民雖有習浮圖者。天 子未之好。至帝始篤好之。於禁中鑄黃金 浮圖老子像 (佛像與老子像) 親於濯龍宮設華蓋之
座。用郊天之樂。
靈帝 (宏章帝玄孫)
[0330c28] 三年。安息沙門安世高。有同學死為共亭 湖神 (共音恭即彭蠡湖屬南康) 能使過船分風上下。世高至
廟神謂之曰。我家此湖千里以昔布施。今 大有珍寶以多瞋今受蟒身。幸取我繒寶。 為造一塔祈生善處。世高遂於豫章建寺 造塔。後蟒死山中。首尾數里
(今大安寺) 。
[0331a05] 熹平元年。十九祖闍夜多。至羅閱國以法 藏付婆修槃駄。
[0331a07] 光和三年。西天沙門竺佛朔至雒陽。譯道行 般若經。中平五年清信士嚴佛調譯古維摩 經等。
[0331a10] 六年。宦者張讓。詐以大后詔大將軍何進 斬之。中軍校尉袁紹引兵捕諸宦者。殺二 千人。張讓投河死。
[0331a13] 述曰。儒學之厄時常有之。其始自秦李 斯。斯阬諸生為郎者七百人。漢宦官禁 錮寔范滂等二百人。殺天下儒賢。廷中
宰輔陳蕃竇武李膺及鉤黨死者百餘人。 廢徙禁錮者七百人。及矯詔斬大臣何進。 而袁紹乘怨殺宦者二千人。雖為一快。 然君子小人俱於死。玉石俱焚。亦何足
為儒門幸。大氐天有定命運有通塞。厄 會之來所不容免。唐朱溫殺朝賢三十 人投屍于河。亦一厄也。悲夫。如釋氏之 厄三武皆此類也。
獻帝 (協靈帝中子)
[0331a25] 初平元年。二十祖槃駄。至那提國以法藏 付摩拏羅。
[0331a27] 二年。蒼梧儒生牟子因世亂。無仕官意銳 志佛道。而世多非之。乃製理惑論以為勸。 其辭有云。佛者覺也。猶三皇神五帝聖也
(文見大藏弘明集) 。
[0331b02] 述曰。牟子不得其名。當佛道未大行之 日。而能為論。援三家之事義比決優劣。 以 祛 世惑。以禦外侮。是殆大士示迹。如
來之使也。
[0331b06] 興平二年。下邳相笮融 (側格切) 起佛祠。課人 誦經浴佛設齋。時會者五千餘人。
[0331b08] 述曰。漢世人間建佛祠行佛事者。始見 之笮氏。嘗與一儒老共觀此文。笑之曰。 為士夫而使後世書為學佛。豈不恥哉。
磐應之曰。學佛者豈不是為善之人乎。 為士夫而使作史者指為姦佞貪酷甚 至於不忠不孝者。斯可為恥。學佛為善 尚何恥哉。儒老笑頷之。
[0331b15] 建安元年。二十一祖摩拏羅。至月氏國以 法藏付鶴勒那。
[0331b17] 十四年。二十二祖鶴勒那。於月氏國以法 藏付師子尊者。先是鶴勒那弟子竺大力等 來雒陽。與康猛同譯興起本行經。忽於館
所有白光見。大力 斂 容。有間曰。此我師入 滅之相。大力康猛支曜康巨等。皆善方言。終 漢之世譯經三百餘部。
魏 (都洛陽時天下分魏吳蜀三國)
文帝 (丕太祖子受漢禪)
[0331b25] 黃初元年吳主孫權於武昌建昌樂寺。
[0331b26] 五年。月氏國優婆塞支謙來雒陽。謙受業於 支亮。亮受業於支讖。世稱天下博知無出 三支。謙細長黑瘦眼白睛黃。時人語曰。支郎
眼中黃。形軀雖細是智囊。後避地歸吳。拜 為博士○西天沙門維祇難。同竺律炎來 吳。譯經五部。
[0331c03] 六年。陳思王曹植 (文帝弟字子建) 每讀佛經。輒留連 嗟翫以為至道之宗極。甞遊漁山聞空中 梵天之響。乃摹其聲節寫為梵唄
(音敗此云讚歎) 撰文制音凡六契 (經音義云猶一節也) 傳為後式。
明帝 (叡文帝子)
[0331c08] 太和三年。吳潘夫人於武昌建慧寶寺。
齊王 (芳明帝養子)
[0331c10] 正始二年。吳赤烏四年。康居國沙門康僧會 來吳國。人初見咸驚異之。吳主曰。是漢明 所夢佛神之遺風乎。乃召問之。會曰。如來
遷化已逾千載。靈骨舍利神應無方。吳主曰。 舍利可得當為立塔。若其無驗國有常刑。 會謂其徒曰。大法廢興在此一舉。當潔齋
以懇求。七日無驗展至三七日。眾且懼。忽 鏗然有聲。視瓶中舍利五色。吳主自執瓶 瀉銅盤中。盤即破裂。火燒鎚擊一無所損。
因起浮圖置建初寺。名其地曰佛陀里。
[0331c20] 三年。吳尚書令闞澤。捨宅為德潤寺 (在四明慈 谿縣。今名普濟。澤字德潤。故名) 吳主問曰。孔子教化世俗。老
莊放蕩山林。何事佛為。澤對曰。孔老法天 制用不敢違天。諸天奉行佛教不敢違 佛。以此言之實非比對。吳主曰。佛教入中
國何緣不及東方。澤曰。永明十四年。五嶽 道士 禇 善信費叔才等與西僧角法。費叔才 自感而死。至今百七十年。離亂歲深方至於 此。
[0331c29] 述曰。三國之時各務戰守。而於此道未 之能弘。然吳之君臣稍有知者。故建寺 譯經奉舍利。論佛教班班可見。魏之境
獨陳思王能知之。蜀則蔑聞。意戰國遐阻 未便能至耳。
[0332a05] 嘉平二年。中天竺三藏曇摩迦羅。至洛陽 譯僧祇戒。立大僧羯磨受戒。先是比丘出 家。特剪髮而已。未有律儀。凡齋懺法事如
祠祀狀。及迦羅至始出戒本。遂為日用。
[0332a09] 四年。中天竺沙門康僧鎧。至洛陽譯無量 壽經。
高貴鄉公 (髦文帝孫)
[0332a12] 正元元年。漢魏以來二眾唯受三歸。大僧沙 彌曾無區別。曇摩迦羅乃上書乞行受戒法。 與安息國沙門曇諦同在洛。出曇無德部
四分戒本。十人受戒羯磨法。沙門朱士行為 受戒之始 (迦羅此云法時。曇無德此云法正。今資持律宗用法正。為四分部主。尊為始祖。
法時至此土傳四分行十人受戒法為二祖。至南山廣述疏鈔行於世為九祖) 。
[0332a18] 甘露元年。天竺沙門白延。至洛陽譯無量 清淨平等覺經等六部。無畏三藏。至交州 譯法華三昧經○吳主孫皓不敬佛法毀
廢寺宇。詰康僧會曰。佛言善惡報應可得 聞乎。會曰。明主以孝道治天下。則赤烏翔 老人見 (漢書。南極老人星見則治安) 以仁德育萬物。則醴泉
涌嘉禾生。善既有徵惡亦如之。他日宿衛治 圃得金像。皓使置穢處灌以不潔。俄得 腫疾。占者云。坐犯大神。皓悟迎像供事。請
會說法禮拜悔罪。受五戒疾獲愈。奉會 為師。復營立塔寺。
[0332a29] 四年。二十三祖師子尊者。遊化至罽賓國。 有外道詐為僧形。以幻術入王宮奸犯 妃后。王怒曰。吾信事三寶。而沙門何多辱
我。即毀寺害僧。自秉劍至尊者所斬師。 白乳涌高數尺。王臂尋墮。七日暴死 (自迦葉始祖至師子 事迹之詳。備在西上二十四祖紀) 。
[0332b06] 五年。頴川朱士行 (時存俗姓) 講道行般若經 (講經之始) 每歎譯理未周。乃發迹長安。至于闐國 (沙門西遊之始)
得梵本般若。國禁不傳東土。士行 請驗以火無損。王信異乃許其傳。士行即 寄經東歸。因名放光般若。
佛祖統紀第三十五卷 (終)
定王 (瑜匡王子)
[0332b13] 三年九月十四日。老子生於楚陳郡苦縣 厲鄉曲仁里 (苦音厲音賴) 。姓李氏。名耳。字伯陽。 諡曰聃
(他甘反。耳漫無輪故號曰聃) 在母胎八十一年。剖 左脇而生。生即皓然故號老子。生於李 樹下故姓李。黃色美眉。長耳大目。鼻有 雙柱。耳有三門
(史記及神仙傳) 。老子內傳。老子先 天而生。在伏羲時號欝華子。在軒轅時 號廣成子。至周文武凡為十二帝師。漢 劉向列仙傳。晉皇甫謐高士傳。皆生於商
末。唐尹文操聖紀。老子於太清境託孕 於玄妙玉女。在母胎八十一年。商高宗九 年降生。四十三年乘白鹿登庭檜飛升 (檜今在亳州太清宮)
。商紂二十一年降于岐山。世本曰。 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 (周文王為西伯尚服 事商。故守藏時未稱為周) 。昭王二十三年。老子駕青牛薄
板車。西度函谷關。授關令尹子道德經。 二十五年復降于蜀李太官家。二十七年 與尹子會于成都青羊之肆。往西域化 胡畢於于闐升天
(內傳所引。降生不一。附見于此) 。
簡王 (夷定王子)
[0332c04] 四年。老子為周守藏史 (三皇五帝之書藏之於室故曰藏) 。
[0332c05] 十三年。老子為周柱下史 (柱下史官所立之處。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