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ronicle of Buddhism in China 佛祖統紀
Scroll 3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祖統紀卷第三十六宋咸淳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法運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晉 (都洛陽)
武帝 (司馬炎受魏禪)
[0338b09] 泰始二年。侍中荀勗於洛陽造金像佛菩薩 十二身放大光明。都人競集瞻禮。
[0338b11] 四年。沙門竺法崇。至湘州麓山。廟神請授 淨戒。舍廟為寺。
[0338b13] ○荊州都督羊祜。日供給武當山寺。有問 其故。祜曰。前身多有諸過。賴造此寺故獲 中濟。所以供養之情偏重於此。
[0338b16] 述曰。晉書言。羊祜識前身是李氏兒。能 取所弄金環。今此言前身造此寺者。蓋 前身之前身也。世間罪福果報不差。可
不知鑑。祜能知前身者。佛教謂之宿命 通。祜蓋學佛有得現身世間者。
[0338b21] 太康二年。并州劉薩訶業弋獵。暴卒。兩人 報向西北行。至地獄見金色聖人。左右 言。是觀音大士。謂訶曰。汝罪應入地獄。可
往洛陽臨淄建鄴鄮陰成都五處有阿育王 塔處頂禮懺悔。又吳中二石像。阿育王使鬼 神所造。能往禮拜不墮地獄。又云。凡為亡
人設福。七月望日沙門受夏。此時設供彌 勝。若制供養物具須器。單標題言。為某人 奉上三寶。福施彌多。沙門白衣見罪宿過
能自發露。不失事條勤誠懺悔罪即消滅。 如恥於眾前陳列。可對像處默自記說。不 失事者罪亦除滅。若有遺漏非故隱蔽受 報猶輕。若善人誦經。其地皆為金剛。但肉
眼人所不能見 (僧傳所載極多此不備錄) 既蘇。乃出家名 慧達。至會稽山澤處處尋求。及鄮縣烏石山 夜聞地下鐘聲。越三日有梵僧七人行道
空中地涌方壇。因斲土求之得舍利寶塔。 六僧騰空而沒。一僧化為烏石。因以名山。 塔色如青石。高一尺四寸。廣七寸。四角挺然
五層露盤。中懸寶磬安佛舍利。既而其塔 飛至一山。凡三止其處。達乃即其地建精 舍以奉塔 (今四明育王寺上下塔。及舍利殿三處是) 。
[0338c14] 二年。西竺沙門婁至。來廣州譯十二遊經。
[0338c15] 七年。月氏沙門竺法護。來長安青門譯正 法華經及涅槃寶藏經等二百十部 (月氏音支) 。
[0338c17] 九年。洛陽大疫。西竺沙門呵羅竭。持呪法 加水以治之。所遇者皆差 (楚 [仁-二+解] 反愈也) 。
惠帝 (衷武帝次子)
[0338c20] 元康元年。巴陵顯安寺生異木。西天僧見曰。 此佛娑羅樹也。于闐沙門無羅叉譯放光般 若經。即朱士行寄歸本也。
[0338c23] 永康元年。會稽諸葛氏錢自井出。乃舍宅 為靈寶寺 (今大度寺) ○永康中。沙門義興廬于山 上。有童子來給薪水。久而辭去曰。吾太白
一辰。上帝遣侍左右。言訖不見 (今四明天童山是) 。
[0338c27] 永寧元年。扶南國王遣使。同西竺沙門那伽 仙。進縷金龍座佛象牙塔○西天沙門竺叔 蘭。白法祖。支法度。法立。法炬。共譯經百六
十五部。炬譯有金貢太山贖罪經。
[0339a02] 永興元年。西竺沙門祇域至洛陽。指沙門竺 法淵曰。此菩薩羊中來。見竺法興曰。此菩 薩天中來。又云。比丘衣服華麗大違戒律。
望帝所宮闕曰。大略似忉利天。疲民之力 不亦侈乎。未幾洛陽亂。
懷帝 (熾武帝二十五子)
[0339a08] 永嘉四年。西竺沙門佛圖澄至洛陽。時石勒 屯兵葛陂。沙門多遇害。召澄試術。呪鉢 水生青蓮華。由是神敬。及與劉曜戰以訪
澄。澄曰。塔鈴音云。秀支替戾剛僕谷禿劬 當。秀支軍也。替戾剛出也。僕谷劉曜胡位也。 禿劬當捉也。此皆羯語。言軍出捉得劉曜也 (劉曜號前趙。 僭
稱帝於長安。秀支替戾剛等。北俗胡語也。羯居謁反。北狄皆犬羊之種故謂羯。羯羖羊 也。佛圖澄梵語四果聖人也) 又取麻油燕脂塗掌。以示童
子。見一人乘馬朱絲縛肋。澄曰。此劉曜也。 遂出戰。果生禽曜。勒遂即王位。國號趙。勒 愛子斌暴卒。歎曰。吾聞扁鵲起號太子。乃
令告。澄取楊枝呪水洒之遂蘇。勒殂弟季 龍立。傾心事澄。每乘輿升殿。唱大和上。至 晉兵入淮。季龍怒曰。吾奉佛反致寇。佛無
神矣。澄曰。王前身為商。經罽賓僧寺設 會。有六應真。吾其一也。時聖者記曰。此檀 越報盡當王晉地。今為天子。豈非奉佛而
致。邊疆侵擾。有國之常。何為興怨謗乎。季 龍乃悔謝。澄將去入辭曰。國家存心佛理。 而布政苛猛。致國祚不延也。即安坐而逝。
後有沙門自雍州還。見澄入關。季龍發 冡視唯塊石焉。季龍惡之曰。石吾姓也。 葬吾而去。其能久乎。未幾果亡 (斌紆倫反。扁補典反。名醫
盧人。罽賓西土國名。應真者阿羅漢。應得真道也。音膺。雍於用反) 。
[0339b03] 六年。武邑太守盧歆。請道安法師於郡講 經。傾城人士來聽。讚歎諠席○西域優婆塞 聶道真。譯十住經等五十四部。
愍帝 (諱鄴武帝之孫)
[0339b07] 建興元年。吳縣居士朱膺。於松江瀆口見 二石像浮江而至。背有銘曰。維衛佛迦葉 佛。遂迎至通玄寺。後八年漁者得青石鉢二
於江上。歸以盛葷。俄見佛像在鉢際。識者 謂前二像鉢。遂送寺中。
元帝 (諱睿宣帝曾孫遷都建康)
[0339b13] 太興元年。詔沙門竺潛入內殿講經。以方 外重德令著屐登殿。
[0339b15] 永昌元年。西竺沙門吉友至建康。丞相王導 見之曰。我輩人也。一時名公皆造門結友。 每見王導解帶自若。尚書令卞壼至 ( 壼
音閫) 則 正容肅然。有問其故。對曰。王公風道期人。 卞令軌度格物。吾正當以此處之耳。廷尉 桓彝欲為友作目。友曰。吉友可謂卓朗。彝
絕歎服。以謂盡品目之極。友善持呪所向 多驗。時號高座法師。譯灌頂經等三部。
明帝 (諱紹元帝之子)
[0339b24] 太寧元年。帝手御丹青。圖釋迦佛于大內 樂賢堂。又往興皇寺。集義學沙門百員講 論佛道○三年。漁人見海上有光。網之得
金像文殊。誌云。阿育王造。後商人於海東 獲一圓光。持以就像若彌縫焉。陶侃刺廣 州。得其像以送寒溪寺。主者僧珍嘗往夏
口。夢寺火。而此像屋獨有神護。珍馳還寺果 焚。唯像屋存焉。侃移督江州。遣舟迎之。至 江上溺 (乃歷反沒也) 水中不可獲。
成帝 (諱衍明帝之子)
[0339c05] 咸和元年。西天沙門竺慧理。至錢塘武林 山。驚曰。中天竺靈鷲小嶺。何年飛來此地 耶。因名天竺山飛來峯。建寺曰靈隱。仙翁 葛洪書額
(寰宇記。此山名稽宿。以許由隱居于此故。易名靈隱) 。
[0339c09] 三年。蘇峻為亂焚燒宮室。獨樂賢堂明帝 所畫釋迦像不壞。帝勅著作製頌。以彰聖 德。
[0339c12] 四年。丹楊尹高悝 (音恢) 旦行張侯橋。望浦中 五色光。遣握之得金像。而無光趺。迎置 長干寺
(在建康城外。長干者長壟也。書云。包括干越。言越地多長壟也) 後一年 臨海郡人。網得銅華趺。上有梵書云。阿育 王第四女造。勅置長干像。又四十年。合浦人
采珠海中得金光。勅安像上。宛然如故。
[0339c18] 五年。許詢以會稽永興新居為崇化寺。建 塔四層。物產既罄。猶乏相輪。一朝風雨輪 盤自備。當時訪知剡縣飛來○詔會稽寶山
法義法師。入禁中傳授五戒。
[0339c22] 咸康元年沙門支道林譯方等法華經。
[0339c23] 二年。尚書令李邈。舍句容宅為靈曜寺。
[0339c24] 六年。右將軍王羲之。為西天達摩多羅於 廬山建歸宗寺○庾氷輔政。議沙門盡 敬王者。尚書令何充等。議曰。武皇以盛明
革命。明帝以聰聖玄覽。豈此時沙門不易 屈膝。顧以不變其修善之法。所以通天下 之志耳。疏三上。氷議遂寢○沙門白法祖 與道士王符議論。符屢屈。乃偽作老子化
胡經。後法祖亡。有李通者。暴死。見祖法師 在冥府為閻王講楞嚴三昧經云。講竟應 往忉利天講經。又見道士王符身被杻械。
求祖法師懺悔。閻王訶之曰。汝造言謗佛。 待世間偽經盡毀。汝罪方脫 (補注云。其文本一卷。其徒增為十一
卷。第一卷說化罽賓胡王。第二卷俱薩羅國降伏外道。第三卷化維衛胡王。第四卷化罽賓王兄弟七人。第五 卷化胡王。經十二年。皆偷竊佛語。妄自安置) 。
康帝 (諱岳成帝之弟)
[0340a10] 建元元年。中書令何充。舍宅為建福寺。以 居比丘尼。有尼淨檢。於本法得戒。一旦 有天女乘光下庭中。忻然携手揖別。弟子
躡光上升。充性好釋典崇修佛寺。供給沙 門以百數。糜費巨億而不吝。阬裕戲之 曰。卿志大宇宙勇邁終古。充問其故。裕曰。
我圖數千戶郡。尚未得卿圖作佛。不亦大 乎。時郄愔及弟曇奉天師道。而充與弟準 崇信釋氏。謝萬譏之曰。二郄諂於道。二何 佞於佛。
穆帝 (諱 [日*冉] 康帝之子)
[0340a21] 升平元年。敦煌沙門單道開至建康。不畏 寒暑晝夜不臥。日行七百里。後入羅浮山 石室坐亡。
[0340a24] 五年。上有疾召高僧法開視脈。知不起 不肯進藥。后怒囚之。俄有崩獲免。或問 曰。高明剛簡。何以醫術經懷。師曰。明六
度以除四魔之疾。調九候以療風寒之病。 自利利人不亦可乎。孫綽曰。才辨縱橫。以 數術通大教。其開公乎。
哀帝 (諱丕成帝之子)
[0340b03] 興寧元年。詔以瓦官窑地賜沙門慧力建 瓦官寺。時朝賢注疏者不過十萬 (一百貫也) 顧長 康素貧注錢百萬。人皆笑之。一日於殿壁
畫維摩像。將點眸子曰。第一日開見者責 施十萬。第二日開見者五萬。第三日開見者。 任例責施。及開戶光明照寺。施者填塞。果 得錢百萬。
[0340b10] 二年。詔法師竺潛講般若于禁中。後辭還剡 山。詔支遁相繼講法。一時名士與結方外之 友。劉系談莊子。以適性為逍遙。遁曰。桀
跖以殘虐為性。豈亦逍遙乎。王濛極思作 數百語。遁曰。與君別久。而所見不長何耶。 郄超問謝安曰。遁談何如稽中散。安曰。稽
盡力道才得半耳。遁嘗寓書於潛。求買沃 洲山小嶺。潛曰。欲來便給。未聞巢由買 山而隱。
廢帝 (諱奕哀帝之弟)
[0340b20] 太和二年。支遁表求還山。詔建沃洲寺以 居之。遁每講多會宗遺文。為守文者所陋。 謝安聞而歎曰。此九方歅之相馬略玄黃而
取神駿也。嘗講維摩於山陰。處士許詢為 都講。詢發一問。眾謂遁不能通。遁通一 議。眾謂詢無以難。
[0340b26] 三年。洛陽東寺尼道馨。為眾說法華維摩。 聽者如市。
簡文帝 (諱昱成帝幼子)
[0340b29] 咸安元年。有烏來巢太極殿。帝召曲安遠 筮之曰。西南有女人師能除此怪。時尼道 容住歷陽烏江寺。召至都。以華置席下驗
凡聖。容所坐華不萎。謂帝曰。陞下當奉行 八關齋戒。自然消弭災怪。帝如言行之。群 烏運巢而去。勅建新林寺以居之○沙門
竺法曠。入京師行齋懺禳祅星。既而星沒。
[0340c07] 二年。勅長干寺造三級塔。畢功之日光照 欄宇○帝嘗幸瓦官寺。聽竺法汰講放光 般若。每讀佛經。以為陶鍊神明則聖人可 至。
孝武帝 (諱曜簡文帝第三子)
[0340c12] 寧康元年。大司馬桓溫卒。初溫在姑孰。有 異尼來見因求浴。溫竊窺之。見尼裸身以 刀破腹斷兩足。出謂溫曰。卿若作天子亦
當如是。溫每有異志。故尼見戒。及簡文 崩諷朝廷加九錫。謝安王坦之。聞溫病篤 密緩其事。文未成而死。其後子玄遷安帝 而自立。為義兵見殺。
[0340c19] 述曰。桓彝守宣城死於蘇畯之難。忠矣。 子溫握兵以窺朝廷。亂矣。溫子玄藉父 之資終為 僭 逆。身死家亡。賊矣。後世修
史置彝列傳溫玄四夷傳。辱先世為多 矣。玄南面八十日。其迹似王莾。而不能 久世為權臣。而卒自陷於亂賊。其可為 後世戒。
[0340c26] 王坦之為中書令。與沙門竺法汰甚厚。每 共論幽冥報應。要先死者報其事。後師來 云。貧道已死罪福不虛。唯當勤修道德以
升濟神明耳。言訖不見。道安法師於襄陽 檀溪寺建浮圖銅像 (梵語浮圖。又窣堵波。又塔婆。此云高顯處) 能 自起行至方山。光明燭天傾都瞻拜。高士習
鑿齒詣安自稱四海習鑿齒。安答曰。彌天釋 道安。時以為名對。上聞安名。詔曰。法師以 道德照臨天人。宜日食王公祿。所司以時 奉給。
[0341a07] 二年。竺潛法師亡。詔曰。潛法師捐宰相之 榮。襲緇衣之行。方賴宣道以濟蒼生。奄從 遷謝用痛於懷。可賜錢五十萬助建塋 塔。
[0341a11] 太元元年。西天沙門涉公至長安。秦主符堅 尊奉之。常呪龍致雨以濟時旱。國人賴之 ○慧永法師。至廬山居西林香谷。潯陽刺
史陶範。舍所居以為寺。
[0341a15] 四年。秦人攻拔襄陽。獲道安習鑿齒。送往 長安。秦主符堅喜曰。晉正吳會利在二陸。 今破襄陽獲士裁一人半。堅出東苑命安
同載。僕射權翼諫曰。道安毀形不可參乘。 堅怒曰。安公道德所尊。乃令翼扶安登輦。 安入關沙門皆隨師姓。安曰。師莫如佛。應
沙門宜以釋為姓。及增一阿含經至有云 四河入海無復異名。四姓出家同稱釋氏。 藍田得古鼎腹有篆文。朝無識之者。以問 安。安曰。魯襄公所鑄也。秦主勅二館學士
有所疑。皆以問安。國人為之語曰。學不師 安義不禁難。安貌銳而姿黑喜談論。故諺 曰。漆道人驚四隣。左臂有肉。方寸隆起如 印。世號印手菩薩。
[0341a29] 六年。帝於內殿立精舍。奉佛召沙門名德 者居中行道○慧遠法師 (安公門人) 自襄陽至 廬山立龍泉精舍。初師至山。夢神告曰。此
山足可棲神。願毋他往。夕大雨雷電。見 林 壑 廣開素沙布地。楩楠文梓縱橫充斥。 九江刺史桓伊。乃為建寺曰東林。殿曰神
運。師於江上禱請。陶侃文殊像忽浮出水。 乃迎置殿。造重閣以奉安之○沙門法正 譯千佛名經等百十一部。
[0341b09] 十六年。罽賓沙門眾至江左 (凡水自西而東。即以東為面。西
為背。北為左手。南為右手。則江南當稱江右可也。自古誤稱江左者。不知背面左右之義也。今稱浙西為浙 右者。同坐此誤。此說得之儒宗先生云) 譯三法度經等三部。
[0341b12] 十九年。江陵城北有五色光。沙門曇翼得金 像於土中。光相有梵書云。阿育王造。乃迎 置長沙寺
(智者發願於長沙佛像前。即此像。此寺按天人感通傳。長沙寺在荊州北岸。別 傳注指為潭州者誤) 。
[0341b16] 二十年。荊州牧桓沖。命曇翼法師。渡江造 東西二寺。自晉宋齊梁陳氏常及萬僧。隋 初名僧三千五百。當途講說者五十三人。別
院大小十所。般舟方等二院夏別千人。寺屋 各及萬間○處士戴逵欲造丈六無量壽 佛像。以古製朴拙。乃密采眾說。積思三年。
刻雕方就。迎置山陰靈寶寺。郄超見而作 禮。方撮香在手。忽勃然煙上極目雲表。眾 皆歎其神感○罽賓國沙門僧伽跋澄來長 安。譯雜毘曇婆沙論○龜茲國
(音丘慈) 沙門鳩 摩羅什。至長安。秦主姚興。館于逍遙園譯 大品般若經。
安帝 (諱德宗武帝子)
[0341c01] 隆安二年。長安沙門法顯往天竺求經○ 桓玄輔政勸上沙汰僧尼。詔曰。有能伸述 經牒演說義理律行修正者。並聽依所習。
餘悉令罷道。唯廬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簡。 遠法師以書力辨。事遂寢。
[0341c06] 五年。秦羅什法師於逍遙園譯妙法蓮華 經。秦主於草堂寺與三千僧。手執舊經重 加參定。勅僧 [契-大+石] (音略)
等諮受什旨。以僧尼多 濫。令僧 [契-大+石] 為國僧正。秩同侍中給車輿吏 力。法欽為僧錄。僧遷為悅眾班秩有差
(楚宜反。不齊等也。世人多作初加反者誤) 各給親信白從三十人 (謂白身從人非籍刺軍兵) ○戴顒逵之子。才巧如其父。江夷
嘗託顒造觀音像。積年未成。夜夢人曰。江 夷於觀音無緣。可改為彌勒。顒即馳報。而 夷書已至。俱於此夕感夢。及改造彌勒。觸 手成妙 (其像在會稽龍華寺)
。
[0341c17] 元興元年。秦羅什法師。自弘始四年以來。 譯遺教經維摩詰經大智度論成實論等九 十八部。秦國譯經沙門佛馱耶舍。功德華。無
垢眼。法稱。法海。童覺。竺佛念。眾現。法喜。眾 天。十師譯經二十三部。
[0341c22] 二年。桓玄欲重申庾氷之議。令沙門盡敬 王者。遠法師致書云。袈裟非朝宗之服。鉢 盂非廊廟之器。塵外之容。不應致敬王者。
玄得書即下令不行。師復著沙門不敬王 者論。以警當世 (論見廬山集。敬者拜也。不敬者不拜也重音虫。再也) ○ 西竺曇摩流支至秦與什法師同譯十誦
律○初東土未有涅槃常住之說。但云 壽命長遠。遠法師曰。佛是至極。至極則無 變。無變之理。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