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ronicle of Buddhism in China 佛祖統紀
Scroll 3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祖統紀卷第三十九宋咸淳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法運通塞志第十七之六
隋 (都長安)
文帝 (楊堅受周禪)
[0359b19] 開皇元年。帝初受禪沙門曇延謁見。勸興復 佛法。乃下詔。周朝廢寺咸與修營。境內之人 任聽出家。仍令戶口出錢建立經像。由是
民間佛經。多於六藝之籍○初同州般若寺 尼智仙。通禪觀言人吉凶。皆驗。文帝始生 於寺。尼謂太祖曰。此兒佛天所祐。因呼為 那羅延 (此云鉤鎖力士)
太祖委仙視育。一日皇妣來 抱。見兒成龍形驚墮于地。尼失聲曰。驚吾 兒致令晚得天下。及長密告之曰。像教將 滅。一切鬼神皆西向。汝當大貴佛法暫廢
賴汝而興。及周武罷教。此尼竟隱帝家○ 詔於相州戰地為軍士死事者建寺薦福 ○勅僧猛法師住大興善寺。為隋國大統 ○南朝陳國沙門智周等自西竺還。齎梵經
二百六十部。詣闕上進。上召見慰勞。賜以 繒錢。
[0359c06] 三年。詔天下正五九并六齋日不得殺生 命○唐公李淵 (高祖初封於唐) 以長安宅居施沙門 曇崇。帝為製清禪寺名○海陵沙門惠盈。六
時禮三千佛。救民饑苦之厄。一日講法華 經。有神擁從稱五道大神。請授戒法。云往 東海巡行。盈為設食授戒而去。
[0359c12] 四年。靈藏律師始與帝為布衣交。及即位 建大興善寺以居之。勅左右僕射。兩旦參 問起居。甞陪駕洛州。歸之者眾。帝手勅曰。
弟子是俗人天子。律師是道人天子。有欲離 俗者任師度之。由是度人至數萬。有疑 之者。帝曰。律師化人為善。朕禁人為惡。 意則一也。
[0359c19] 五年詔法經法師。於大興殿授菩薩戒。
[0359c20] 六年。亢旱。詔曇延法師於正殿。升御座南 面授法。帝及群臣。咸席地受八關齋戒。俄 而雲興大雨霑霔。
[0359c23] 七年。詔曇遷法師為昭玄大沙門統。
[0359c24] 八年。曇延法師亡。帝輟視朝。勅王公已下往 臨 (去聲) 內史薛道衡白弔文曰。聖皇啟運像法
載興。卓爾緇衣欝為稱首。屈宸極之威重。 申師資之禮文。三寶藉之弘通。二諦由其 宣暢。以誘人為善之德。為助國行仁之 方。豈謂法柱忽傾慈舟遽覆。匪直悲纏四
眾。固亦酸感一人○京兆杜祈暴亡至冥 府。王審其名曰。誤矣。問祈識周武帝否。 答曾任左武候司法常在殿陛。王顧吏引 至大鐵屋。從窓中望。一人瘦身鐵色著鐵
枷鎖。祈見泣曰。大家何苦。答曰。我信衛元 嵩毀滅佛法。故此受罪。祈曰。臣誤追當還。 大家有說否。曰汝若還為聞大隋天子。昔
與我共食倉庫。我滅法受大苦。望為我作 福相救。及還以事聞。帝乃勅天下人出一 錢為武帝追福 (見唐高僧傳。法苑珠林。作趙文昌入冥。恐當時有此二事。皆可
為證) 。
[0360a12] 九年。李士謙雅好佛學兼善玄談。有客問 三教優劣。士謙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 也。時以為至論
(無量壽佛經。惟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 。
[0360a15] 十年 (是年隋滅陳始承正統) 正月詔曰。光宅顗禪師。昔周 武毀教。朕曾發心必許護持。及受命於天
遂即興復。師已離世網修己化人。必希獎 進僧倫用光大道○勅臣僚士庶。有欲出 家聽。是歲度僧至五十萬。
[0360a20] 十一年。詔相州靈裕法師至京為國統。裕 表辭三上。帝留之不可。謂僕射蘇威曰。朕 知裕師剛正不可屈。乃厚賜還山。御書靈
泉為寺名○十一月。晉王廣 (文帝次子) 總管揚州 迎顗禪師。至鎮設千僧會受菩薩戒。上師 號曰智者。
[0360a26] 述曰。世謂煬帝稟戒學慧。而弑父代立。 何智者之不知預鑑耶。然能借闍王之 事。以比決之則此滯自銷。故觀經疏釋
之則有二義。一者事屬前因。由彼宿怨 來為父子。故阿闍世此云未生怨。二者大 權現逆。非同俗間惡逆之比。故佛言。闍 王昔於毘婆尸佛發菩提心。未甞墮於
地獄 (涅槃經云) 又佛為授記。却後作佛號淨身 (闍王受決經) 又垂裕記。闍王未受果而求懺。 令無量人發菩提心。有能熟思此等文
意。則知智者之於煬帝鑑之深矣。故智 者自云。我與晉王深有緣契。今觀其始 則護廬山主玉泉終則創國清保龕壟。 而章安結集十年送供。以是比知則煬帝
之事。亦應有前因現逆二者之義。孤山 云。菩薩住首楞嚴定者。或現無道。所以 為百王之監也 (事見智者本紀) 。
[0360b14] 潞州刺史辛彥之立十五層浮圖。州人張元 暴死。復蘇云。神遊天上見一堂極崇麗。天 人曰。幸刺史有大功德。作此堂以俟之。
[0360b17] 十二年。二祖慧可禪師先傳法於舒州僧粲。 以是年往管城正救寺說法。有和法師先 於寺講涅槃。學徒稍稍引去聽法。和不勝
憤。乃謗于邑宰。加以非法。師怡然委順。壽 一百七。先謂粲曰。吾有宿累今當償之○ 十二月。智者禪師至荊州玉泉山安禪七日。
感關王父子神力開基造寺乞授五戒。師 入居玉泉。道俗稟戒聽講者至五千人 (蜀先主將關羽。詳見智者本紀) 。
[0360b26] 十三年。帝幸岐州蒐于南山 (音搜舂獵曰蒐) 逐獸 入古窰中。忽失所在。但見滿窰損佛像。沙 門曇遷曰。比周武毀法故聖像多委溝壑。
帝乃下詔。諸有佛像碎身遺影者。所在官 檢送寺莊嚴○四月智者於玉泉說法華玄 義。章安頂法師預聽○七月賜智者玉泉寺 額。
[0360c04] 十四年。詔建禪定寺名曇遷法師集海內 名德百二十人以居之○智者於玉泉說 摩訶止觀。聽眾千人。章安預聽○冬十月。智
者過岳州為刺史王宣武授戒法。沙門曇 捷等請講金光明經。其俗聞法感化一郡五 縣一千餘所。咸舍漁捕。
[0360c10] 十五年真觀法師 (智者門人) 於杭州虎林山建天 竺寺 (唐時改虎為武) ○二月晉王遣使迎智者。至揚
州禪眾寺。上所著淨名義疏。九月辭歸天 台○北天竺闍那崛多。於大興善寺譯佛 本行經等三十三部。翻經學士費長房等筆 受。
[0360c16] 十六年齊州靈巖寺釋道相暴亡。至冥府見 勢至菩薩。將觀僧獄。有榜云。眾僧遣法逈 向京師請靈巖寺額。將絹百疋驢兩頭。至
京逢通事舍人。是靈巖檀越。為奏得額不 費一錢。逈自思此額因我而得。應銷三十 疋絹。乃市絲布香藥等物。私用入己。當入
梁壓地獄。逈聞即首服陪還。又一榜云。人盜 僧林杏樹。截作梳材。寺僧道郭拾得殘木一 截。仍堪作梳。直八十錢。當墮火燒地獄。郭
聞說即時承還。又榜云。沙彌道弘為眾作 餛飩先盜食一鉢。當墮鐵丸地獄。弘數年 口瘡。乃為眾設一供。如此三十餘人。道相
七日內。十三度死。見菩薩指示罪相。以語 諸人。即各陪償。獄榜隨滅 (僧鏡錄) 。
[0361a01] 十七年。翻經學士費長房。進開皇三寶錄十 五卷。長房先為沙門。周武沙汰反俗。隋興 入預譯經○十月晉王遣使迎智者。師至
石城。乃稱有疾。謂門人智越曰。大王欲 使吾來。吾不負言。吾知命在此。故不須 進。乃右脇西向專念彌陀。至十一月二十 四日為眾說法即入三昧。門人奉靈龕歸
佛隴。藏之西南峯。
[0361a09] 十八年。故智者弟子僧使灌頂普明。奉遺書 及淨名義疏至揚州。王答書。所囑天台造 寺。今遣司馬王弘一遵指畫。
[0361a12] 二十年。立晉王為皇太子。勅天下名藩有 毀佛天尊像者。以大逆不道論。
[0361a14] 仁壽元年。詔天下名藩建靈塔。遣沙門淨 業真玉等分送舍利。奉藏諸郡百十一塔。 靈瑞之跡遍見僧傳 (南山撰唐高僧傳) ○南天竺三藏
達磨笈多 (此云法密) 北天竺闍那崛多 (此云至德) 於大興 善寺重譯法華為八卷。名曰添品○十月 天台僧使灌頂智璪。至京師奉啟謝皇太 子造寺。
[0361a21] 二年。西天竺沙門闍提斯那來上言。天竺獲 石碑說。東方震旦國名大隋。城名大興。王 名堅意。建立三寶。三年。洛陽龍門王通詣
闕獻太平十二策。上不能用。歸而教授河 汾之間。續六經以見志。子曰。吾續書以存 漢晉之實。以漢統天下除殘穢與民更始。 起漢高止晉武 (凡百五十篇)
。
[0361a28] 吾修元經以斷南北之疑。以天下無賞罰 三百載矣。故始晉惠訖隋開皇。寓褒貶 以代賞罰
(春秋義包五始故。今別名元經。凡五十篇。元經紀年書帝春正月。起晉惠至東
晉。宋繼魏孝文。元和元年以能遷都洛陽。得中國以及於周隋。故皆稱正統。以齊梁陳同四夷也。南北二 史。夷虜相稱。今明正統以斷其疑也) 續詩以辨晉宋後魏齊周隋
六代之俗 (凡三百六十篇) 正禮樂以旌後王之失 ( 禮 論 二十五篇。樂論二十篇。後王不合周公制作者。則論而正之) 贊易道以申先王 之旨
(贊易七十篇。申明孔子十翼之旨意) 世稱王氏六經 (阮逸序中說謂。 房杜諸公不能臻師之美。故續經不振) 朝廷三徵皆不至。卒於家。 門人 諡
曰文中子。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李 靖。溫彥博。竇威。杜淹。溫大雅。陳叔達。王珪。 皆北面受道。為世卿相弟子薛收等。集對
問之言。名曰中說。其言三才五常之道。天人 性命之際備矣 (阮逸序曰。大哉中之為義。在易為二五。在春秋為權衡。在書為皇 極。在禮為中庸)
文中子曰。詩書盛而秦世滅。非仲尼 之罪也。虛玄長而晉室亂。非老莊之罪也。 齋戒修而梁國亡。非釋迦之罪也。或問佛。
子曰。聖人也。曰其教如何。曰西方之教也。 守國則泥 (乃訂反不通也) 子讀讜議曰。三教於 是乎可一矣
(子之祖獻公述皇極讜議。謂洪範五皇極義貴中道。人位天地之中。則 知教雖有三。人即一也) 或問長生神仙之道。子曰。仁義 不修。孝悌不立。奚為長生。
煬帝 (廣文帝次子。諡法逆天虐民曰煬。左傳魯煬公。隋諡陳後主曰煬。今亦諡煬。如有報也。廣韻余尚 反。暴也)
[0361b23] 大業元年九月。帝幸揚州天台僧使智璪。 詣行在所。引對大牙殿。勅為天台寺立名。 智璪啟曰。昔陳世有定光禪師。遷神之後夢
其靈曰。汝欲造寺未是其時。若三國為一。 當有大力勢人為之造寺。寺若成國即清。 宜名國清寺。上曰。此先師靈瑞也。即用為
名。乃遣通事舍人盧正方。奉安寺額。勅祕 書監柳顧言。為智者造碑。立之寺門。十一 月二十四忌辰。設千僧齋。有司案名滿足 千數。臨齋受嚫數溢一人
(梵語達嚫。此云施財。今人誤書嚫字 者非) 咸謂智者化身來受國供。是日午後使者 大眾開視靈龕。唯空床虛帳而已 (相傳玉泉藏殿一日
推輪。關王附人語曰。我師肉身在此。不得動飛輪其上。自是知關王神力。自天台移藏此地) 。
[0361c08] 二年。詔沙門道士致敬王者。沙門明瞻等 抗詔不從。帝詰之。對曰。陛下若使準制罷 道。則不敢不奉。如知大法可崇。則法服之
下僧無敬俗之典。帝默然而止○三祖僧粲 禪師亡。師初以白衣謁可禪師。既傳法授 衣。屬周武廢教。往來司空山積十餘年。隋 開皇初居皖公山 (戶版反在舒州)
傳法於沙彌道信。 優遊江國。以是年復還舊止。為眾說法儼 立而逝。塔于山谷寺○相州沙門道明亡。同 房僧玄緒暮行野間。忽見伽藍。往投之。遇
道明不異平生。引緒至房。緒私怪之。至 後夜明起謂緒曰。此非常處謹莫過堂。去 緒潛往見。維那唱施粥。皆作血色。行粥遍
諸僧。舉身火然。如一食久。維那打靜無復 苦相。緒懼還所止。明至緒問之。答曰。此是地 獄。吾為取僧一束柴煮染。忘不陪償。當一
年然足受罪。褰衣見膝下並焦黑。因曰。公 幸為我買柴百束陪還常住。并寫法華經 一部。可得免苦。緒許之。歸寺依言為辨。 重往尋寺寂無所見 (僧鏡錄)
。
[0361c28] 三年正月。詔天下州郡七日行道。總度千 僧。上親製願文曰。菩薩戒弟子皇帝楊總 持。稽首和南十方諸佛。願以度人出家功德。
普為有頂無間 (天宮地獄) 清淨罪垢同至菩提 (云云) 。
[0362a04] 四年。
[0362a05] 五年。詔天下僧徒無德業者。並令罷道。寺 院準僧量留。餘並毀折。廬山福林大志禪師 (智者門人) 素服哭於佛前三日。誓舍身明道。乃
詣東都上表曰。願陛下興隆三寶。貧道當 然臂以報國恩。上敬而許之。遂以布蠟 纏升大棚端坐。度火然之。焚畢入定。七 日加趺而終。自是詔下而不行。
[0362a12] 九年。詔改天下寺曰道場○帝幸維揚。召 神僧法喜入見。一日遶宮中索羊頭。帝惡 之。以付廷尉。禁衛甚嚴。而有司見其日匃
於市。上命案之。見袈裟覆黃金鎖骨。詔以 香泥塑其形。是夕泥像起行。言笑如故。上 異之。詔釋其禁。未幾示疾而終。葬之香
山。後數歲自海南歸者。見師殊無恙。發其 冡視之。唯空棺焉。及煬帝遇害江都。方悟 索羊頭之先讖。
恭帝 (侑煬帝子)
[0362a22] 義寧元年。五祖章安灌頂禪師。於天台國清 寺。為智威禪師說止觀心要。
唐 (都長安)
高祖 (李淵受隋禪)
[0362a26] 武德元年。詔為太祖已下造栴檀等身佛三 軀。以沙門景輝嘗記帝當承天命為立勝 業寺。以沙門曇獻於隋末設粥救饑民。
為立慈悲寺。以義師起於太原。為立太 原寺。又詔并州立義興寺。以旌起義方之 功。
[0362b03] 二年。詔依佛制。正五九月及月十齋日。不 得行刑屠釣。永為國式。
[0362b05] 三年。
[0362b06] 四年。釋智巖初仕隋為虎賁中郎將。每於 弓首挂漉水囊不飲蟲水。至是棄官入 皖山學道。見異僧丈餘謂之曰。卿已八十
一生出家矣。同軍閭丘胤至山尋之。見山 崖峻立鳥獸悲鳴。謂師曰。郎將狂耶。何為住 此。答曰。我狂欲醒。君狂正發。同軍嗟歎而 退。
[0362b13] 六年。濩澤縣李錄事亡。常往餘法師所聽 講維摩。共人言議。師問之曰。今講此經 感何人聽。答曰。自人頭已上便是鬼神。上
及諸天重級充滿。然見諸天聞法師酒氣。 皆回面而聽。餘即悔過不復飲。鬼又曰。非 唯此會獨感諸天。但有法事無不來降○ 勅沙門玄奘三藏住大莊嚴寺。
[0362b20] 七年。上幸國學釋奠。命博士徐曠講孝經。 沙門慧乘講心經。道士劉進善講老子。博士 陸德明 (本名元朗)
隨方立義。遍析其要。帝說曰。 三人者誠辯矣。然德明一舉輒蔽。
[0362b24] 八年。太史令博奕上疏曰。佛在西域言祅 路遠。漢譯胡書恣其假託。使不忠不孝削 髮而揖君親。遊手竊食。易服以逃租賦。夫
生死壽夭出於自然。刑德威福關於人主。而 愚僧矯詐。皆云由佛。竊人主之權。擅造化 之力。其為害政良可悲 歎 。書奏不報。
[0362c01] 鎧菴曰。傅奕以小人之資。一旦上書謗佛 毀教。當時群臣皆所不取。獨高祖薄信 迷其說。今觀傅奕之疏沙汰之詔。不過
謂遊手竊食。苟避征徭而已。嘻學聖道 以求出世間。敷慈化以贊理天下。明善 惡之應以警昏俗。窮性命之旨以悟真 修。斯學佛者之大效。其與儒家者流將並
行而不悖。豈當以征夫徭卒之賤而望 之者哉。或曰。學佛之士多自農出。反而 止之。所以厚農俗也。不然今夫田家之 子。致身科第者。豈得而止之耶。矧夫佛
道多容不問愚智。若指其庸鄙以蔽諸 賢俊。比子厚誚退之忿其外而違其中。 是知石而不知韞玉也。今名為儒。而資 小人者固多矣。未聞以為者不善而遽
欲廢周孔之教。然則出家而庸鄙者。人材 之未至。非佛道之咎也。
[0362c18] 九年。傅奕七上疏請除佛法。帝以其疏付 群臣雜議。大臣皆曰。佛法興自屢朝。弘 善遏惡冥助國家。理無棄廢。宰相蕭瑀 (後梁明帝之子)
曰佛聖人也。而奕非之。非聖人者。 無法當治其罪。奕曰。人之大倫莫如君父。 佛以世嫡而畔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蕭 瑀不生於空桑。乃遵無父之教。非孝者
無親。瑀之謂矣。瑀合掌謂之曰。地獄正為 此人設 (瑀音禹見舊唐史) 帝一日問群臣曰。傅奕每 言佛教無用卿等如何。左僕射裴寂曰。陛
下昔創義師。志憑三寶言登九五。誓啟玄 門。今六合歸仁富有四海。而欲納奕言。 豈不虧往德而彰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