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 Shi Ji Gu Lue 釋氏稽古略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釋氏稽古略烏程職里寶相比丘釋 覺岸 寶洲 (編集再治)
唐
[0812b06] 李姓。以土德。都長安。玄宗改長安曰京兆 府。至肅宗改曰上都。
* 高祖
* 太宗
* 高宗
* 則天
* 中宗
* 睿宗
* 玄宗
* 肅宗
* 代宗
* 德宗
* 順宗
* 憲宗
* 穆宗
* 敬宗
* 文宗
* 武宗
* 宣宗
* 懿宗
* 僖宗
* 昭宗
* 景宗曰哀宗
* 濮王
[0812b11] 朱全 忠立之。又鴆之。在位一年。曰天壽元年。本 紀不載濮王一年事。
高祖
[0812b15] 諱淵。字叔德。隴西成紀人。其祖虎與李弼等 八人佐西魏。皆為上柱國。周閔帝受西魏禪。 追封唐國公。虎生昞。昞生淵。皆襲封唐公。淵
仕隋。至煬帝大業九年。帝以衛尉少卿李淵 為弘化郡留守。關右十三郡皆受徵發。十二 年正月。詔以右驍衛將軍唐公李淵為大原
留守。十三年十一月。李淵克長安立恭帝。戊 寅年三月。隋恭帝詔唐王。置丞相以下官。加 九錫。隋煬帝江都凶問至長安。五月恭帝禪
位于唐。唐玉即皇帝位。在位九年。壽七十歲 武德 (九) 。
[0812b26] 戊寅。武德元年五月改元 罷郡置州。以太 守為刺史。
[0812b28] 五月。帝於朱雀門南衢建道場。設無遮大會。 六月命僧道各六十九人。太極殿七日行道。 散日設千僧齋供 (辯正錄) 。
[0812c02] 八月。金城薛舉卒。太子仁杲立。唐秦王世民 以兵圍之。仁杲出降。薛氏滅。
[0812c04] 九月。李密降於唐。初密據山東之地國號魏。 至十二月復叛去。熊州行軍總管盛彥師邀 擊之。斬密及正伯當。
燕高開道據漁陽
鄭 王世充
夏竇建德稱王 五鳳元
涼李軌 安集二年
梁蕭銑稱帝
秦薛仁杲
定揚可汗天興二年
吳
梁梁氏 二年
楚朱氏
[0812c09] 己卯武德二年。
燕
鄭 開明元年
夏 五鳳二年
涼 唐滅之
梁蕭氏
秦仁杲 唐滅之
定揚 吳興三年
吳 明政元年
梁 三年
楚
[0812c12] 庚辰武德三年。
燕高氏
鄭王世充開明二年
夏 五鳳二年
梁蕭銑
定揚可汗 唐滅之
吳杜伏成 元年
梁梁氏 永隆四年
楚朱氏
[0812c15] 帝造靈仙寺。勅庶子李百藥撰碑。勅造僉昌 勝業慈悲證果四大集仙尼寺。書經造像。捨 晉陽舊第為興聖寺。并州造義興寺。為太祖
元皇帝元貞皇太后造栴檀像三軀。於慈悲 寺制十大德。統舉僧尼 (辨正錄) 。
[0812c20] 辛巳。武德四年 行開元通寶錢。學士歐陽 詢撰文并書。其文迴環可讀也。
燕
鄭 唐滅之
夏 唐滅之
梁 唐滅之
漢東王 劉黑闥
吳杜氏 二年
梁
楚
[0812c24] 六月。太史令傅奕上廢佛法事十一條。法師 法琳對詔論之。奕狀遂寢 (辨正錄) 。
[0812c26] 壬午武德五年。
燕
漢 天造元年
吳 三年
梁
楚 張善安
[0813a03] 癸未。武德六年。
燕
漢 唐滅之
吳 四年
梁 唐滅之
楚 唐滅之
[0813a06] 甲申。武德七年。
燕 唐滅之
吳 唐滅之
[0813a09] 武德七年二月。改大總管為大都督府。三月 初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次尚書門 下中書祕書殿中內侍為六省。次御史臺次
太常至太府為九寺。次將作監次國子學次 天策上將府次左右衛至左右領衛為十四 衛。東宮置三師三少詹事及兩坊三寺于率
府。王公置府佐國官。公主置邑司。並為京職 事官。州縣鎮戍為外職事官。自開府儀同三 司至將仕郎二十八階為文散官。驃騎大將
軍至陪戎副尉三十一階為武散官。上柱國 至武騎尉十二等為勳官。四月庚子朔頒新 律令。比隋開皇舊制增新格五十三條。初定
均田租庸調法。凡民貲業分九等。百戶為里。 五里為鄉。四家為隣。四隣為保。在城邑者為 坊。田野者為村。食祿之家無得與民爭利。工
商雜類無預士伍。男女始生為黃。四歲為小。 十六為中。二十為丁。六十為老。歲造計帳。三 年造戶籍 (唐書) 。
[0813a27] 乙酉武德八年二月。帝釋奠於國學。置三座 擬敘三宗。召三教學者雲集。釋慧乘高張義 網辯論。王臣悅服。舉朝屬目。
[0813b03] 丙戌武德九年二月。太史令傅奕搆道士李 仲卿上十異九迷論貶量佛聖。前後凡七上 疏以毀教。宰相蕭瑀庭斥傅奕。四月帝以奕
疏頒示諸僧。有法師釋明概。作決破傅奕謗 佛毀僧事八條。法師法琳著十喻九箴。破李 仲卿十異九迷之說。門下典儀李師政著內
德論三篇。盛陳佛化之益。五月詔下兼汰二 教之濫者 (唐書舊史) 。
[0813b11] 六月四日。秦王世民以府兵平內難。帝以秦 王為皇太子。大赦。停前沙汰二教。詔八月帝 遜位太子。太子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高
祖稱太上皇帝 (本紀) 。
太宗文皇帝
[0813b16] 諱世民。高祖第二子。在位二十三年。壽五十 二 貞觀 (二十三) 。
[0813b18] 丁亥貞觀元年春正月。帝命京城僧尼。並各 於當寺七日行道。齋供所須有司准給。散齋 之日。總就大興善寺供養 (辨正錄) 。
[0813b21] 帝謂傅奕曰。佛道徼妙。聖跡可師。且報應顯 然。屢行徵驗。卿獨不悟其理何也。奕對忤 旨。帝惡之。自是終身不齒 (唐舊史) 。
[0813b24] 斷屠置寺 帝是年捨終南山太和舊宮。為 高祖置龍田寺。後為翠微寺。帝以釋明瞻善 識治方。詔入內殿賜齋。對詔廣陳帝王制御
之術。敘釋門慈救為宗。帝大悅。因下勅年三 月六日普斷屠殺。於行陣之所皆置佛寺 (辨正錄) 。
[0813b29] 戊子二年三月。帝追念初平天下誅戮多人。 乃以御服施諸寺僧懺禮薦度。詔曰。自隋末 創義心存拯溺。北征東伐凡所傷殪難可勝
紀。手所誅剪將近一千。切以如來聖教深尚 仁慈。禁戒之科殺害為重。受命有司京城諸 寺。為建齋行道七日七夜。竭誠禮懺。所有
衣服並用檀捨。冀三塗之難因斯解脫。萬劫 之苦藉此弘濟 (唐史) 。九月帝詔曰。今百穀資 茂。萬寶將成。猶恐風雨失時。子養無寄。敢
藉聰明外慈多祉。宜為溥天億兆。仰祈加祐。 可於京城及天下諸州寺觀僧尼道士等七日 七夜轉經行道。每年正月七月例皆准此 (辨正錄) 。
[0813c12] 戒律 法師玄琬。是年帝詔入宮。為妃嬪及 皇太子諸王等授菩薩戒。琬入滅於貞觀十 年十二月。遺表曰。聖帝明王恭敬三寶。沙門
或者犯法不應與民同科。乞付所屬以僧律 治之。并上安養論三德論。帝嘉納之。有詔傷 悼。遣太子臨吊。勅有司給葬具。唐勅葬沙
門由琬始也。仍於葬所建佛塔一區。勅庶子 李伯藥撰碑 (高僧傳) 。
[0813c20] 已丑三年正月。帝勅京城僧尼於當寺每月 二七日行道。轉仁王大雲等經以為常式 (辨正錄) 三月詔大興善寺創開傳譯。沙門玄謨等譯
語。崛多律師證譯。法琳慧月等執筆承旨。慧 乘等證義。勅僕射房玄齡給事杜正倫尚書 李孝恭參助詮定。光祿大夫太府卿蕭璟總 知監護。百司供給 (釋教錄)
六月詔密州明淨禪 師入京祈雨。有旨度僧三百人 (統紀) 詔以 通義宮皇家舊宅宜為尼寺。興聖為名 (弘明集) 十一月勅勝光寺主僧珍。就宮迎釋迦佛菩
薩聖僧金剛繡像。供養於勝光寺。六年正月。 命諸寺大德四十九人三七日行道。慶諸繡 像散日齋供千僧。王公行香 (辨正錄) 。
[0814a04] 建寺 閏十二月。帝念隋氏以來幽魂滯魄。 詔曰。有隋失道。九服沸騰。朕親總元戎致 茲明罰。切恐九泉之下尚淪鼎鑊。八難之間
永纏氷炭。所以樹立福田濟其魂魄。可於建 義以來交兵之處。為義士凶徒殞身滅陣者 各建寺剎。招延勝侶。望法鼓所震變炎火於
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所司量定處 所並立寺宇。具為事條。以聞稱朕矜哀之 意 (舊史) 次年壁壘咸置伽藍。破薛舉 豳 州立
昭仁寺。破王世充洛州立昭覺寺。破劉武周 汾州立弘濟寺。破宋金剛晉州立慈雲寺。破 霍老生呂州立普濟寺。破竇建德鄭州立等
慈寺。破劉黑闥洛州立昭福寺。勅虞世南 李伯藥褚遂良顏師古岑文本許敬宗朱子奢 分撰新寺碑誌。貞觀二十年帝征遼回。為陣 亡薦度。幽州創閔忠閣寺
(大典錄) 。庚寅。帝謂常 服未有差等。八月詔自今三品以上服紫。四 品五品服緋。六品七品服綠。八品服青。婦人 從其夫色 (唐書) 。
[0814a23] 三藏玄奘法師 貞觀三年冬往西域。取未 至佛經。詣闕陳表。帝不允。師私遁自原州出 玉關。抵高昌葉護等國而去。貞觀七年至中
印度。遇大乘居士受瑜伽師地。入王舍城。止 那蘭陀寺。從上方戒賢論師受瑜伽唯識宗 旨。留十年。歸自王舍城。貞觀十九年正月
丙子至京師。長安留守房玄齡表聞。壬辰法 師如洛陽 (東都也) 三月己亥見於儀鸞殿。帝曰。師 去何不相報。曰當去時表三上不蒙諒許。乃
輒私行。帝曰。師能委命求法惠利蒼生。朕甚 嘉焉。師因奏西域所護梵本經論六百五十 七部。乞就洛陽嵩山少林寺為國宣譯。帝曰。
朕頃為穆太后剏弘福寺。可就彼翻譯。勅平 章房玄齡專知監護。資備所須一從天府。貞 觀二十二年六月。帝製法師新譯經大唐三
藏聖教序。時皇太子治覩聖序遂撰述聖記。 詔皇太子撰菩薩藏經後序。八月帝賜法師 百金磨衲并寶剃刀。法師奉表謝。略曰。忍辱
之服彩合流霞。智慧之刀銛逾切玉。謹當衣 以降煩惱之魔。佩以斷塵勞之網。高宗永徽 三年。法師於慈恩寺將建大塔奉安西取經
論梵本。表奏。勅賜大內及東宮掖庭等七宮 亡人衣物助師營辦。法師授以西域制度。塔 成高二百尺。顯慶四年十月制以玉華宮為
寺。追崇先帝詔法師居之。次年師於玉華譯 般若經。麟德元年二月。法師命弟子大乘光 抄錄所譯經論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
卷。又召門人造像設齋與眾辭決。令左右念 彌勒如來。初五日中夜右脇安臥而逝。壽六 十五。帝輟朝三日。勅 斂 以金棺銀槨。四月塔
於滻東原。弟子神泰棲元會隱慧立明濬義 褒大乘光皆法門龍象。法師以西域戒賢論 師處所得瑜伽師地唯識宗旨授窺基 (本傳) 。
[0814b27] 牛頭山 法融禪師。潤州延陵人也。姓韋氏。 年十九學通經史。尋閱大部般若曉達真空。 忽一日嘆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觀
出世舟航。遂隱茅山。投師落髮。後入建康牛 頭山幽棲寺北巖之石室宴坐觀心。有百鳥 獻華之異。虎狼圍所居。四祖攝度之 (傳燈錄) 。
[0814c04] 辛卯五年。帝為穆太后於慶善宮造慈德寺。 及於昭陵立瑤臺寺。勅法師玄琬。於苑內德 業寺為皇后寫佛藏經。又於延興寺更造藏
經。並委琬監護。壬辰六年。詔以太原舊第為 天宮寺。追奉穆太后。於臺城西真安城內為 穆太后又造寺。亦名弘福 (辨正錄) 癸巳七年
勅禁堰寨取魚者。并斷屠殺。度僧尼三千人 (辨正錄) 。
[0814c12] 貞觀九年四月。太上皇崩。十一月詔曰。三乘 結轍濟度為先。八正歸依慈悲為主。流智慧 之海膏澤群生。剪煩惱之林津梁品物。任真
體道理叶至仁。妙果勝因事符積善。朕欽若 金輪恭膺寶命。至德之訓無遠不思。大聖之 規無幽不察。欲使人免蓋纏家臻仁壽。比緣
喪亂僧徒減少。華臺寶塔窺戶無人。紺髮青 蓮櫛風沐雨。眷言凋毀良用憮然。其天下諸 州有寺之處。宜度僧尼數以三千為限。其州
有大小。地有華夷。當處所度多少。有司詳定 務取德業精明。其往因減省還俗。及私度白 衣之徒。若行業可稱通在取限。必無人可取
亦任其闕數比聞多有僧徒溺於流俗。或假 託鬼神妄傳妖怪。或謬稱醫巫左道求利。或 灼鑽膚體駭俗驚愚。或造詣官曹囑致贓賄。
凡此等類大虧聖教。朕情在護持。必無寬貸。 自今宜令所司依附內律參以金科明為條制 (唐書舊史) 。
[0815a01] 丙甲貞觀十年。皇太子承乾問張士衡曰。事 佛營福其應如何。對曰。事佛在清淨仁恕。如 貪惏 (力南反)
驕虐。雖傾財事之無損於禍。且善 惡必報若影赴形。聖人之言備矣。為君明。為 臣忠。為子孝。則福祚永。反是則禍至矣。士
衡以此言矯太子心。太子承乾終於失德。貞 觀十七年廢承乾為庶人。立晉王治為皇太 子。
[0815a09] 氏族志 貞觀十二年正月。吏部尚書高士 廉黃門侍郎韋挺禮部侍郎令 (盧丁反) 狐德棻中 書侍郎岑文本撰氏族志成。以黃門侍郎崔
民幹為第一。帝不允。乃更命刊定。專以今朝 品秩為高下。於是以皇族為首。外戚次之。降 崔民幹第三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 一家。頒於天下 (唐書)
。
[0815a16] 杜順和尚 名法順。生壅州杜氏。少時隋文 帝敬重給月俸供之。至是帝素敬重。常引入 宮奉之如佛。順集華嚴法界觀。弟子智儼傳
其教。貞觀十四年五月順示寂 (本傳) 。
[0815a20] 壬寅貞觀十六年五月。帝為太穆皇后追福 於弘福寺。手疏願文曰。聖哲之所尚者孝也。 仁人之所愛者親也。朕幼荷鞠育之恩。長蒙
教養之訓。蓼莪之念何日云忘。罔極之情昊 天匪報。興言永慕但切深哀。欲報靡因唯憑 冥助。敬以絹二百疋奉慈悲大教。倘至誠有
感。冀消過往之愆為善有因。庶獲後緣之慶 (弘明集) 。又勅為穆太后寫佛大藏經。勅選法師十 人挍正。
[0815a29] 癸卯貞觀十七年二月。帝問諫議大夫褚遂 良曰。舜造漆器諫者十餘人。此何足諫。對 曰。奢侈者危亡之本。漆器不已。將以金玉為
之。忠臣愛君必防其漸。若禍亂已成無所復 諫矣。帝曰。然朕有過。卿亦當諫其漸。帝曰。 人主唯有一心。而攻之者甚眾。或以勇力。或
以辯口。或以謟諛或以奸詐。或以嗜慾。輻輳 攻之。各求自售以取寵祿。人主少懈而受其 一則危亡隨之。此其所以難也 (帝紀) 。
[0815b09] 凌煙閣 帝命圖畫功臣。趙公長孫無忌。趙郡 元王李孝恭。萊成公杜如晦。鄭文貞公魏徵。梁 公房玄齡。申公高士廉。鄂公尉遲敬德。衛公李
靖。宋公蕭瑀。褒忠壯公段志玄。夔公劉弘基。蔣 忠公屈突通。鄖節公殷開山。譙襄公柴紹。邳襄 公長孫順德。鄖公張亮。陳公侯君集。郯襄公張
公謹。廬程知節。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 劉政會。莒公唐儉。英公李世勣。胡壯公秦叔寶 於凌煙閣 (忠義傳) 。
[0815b18] 豐干禪師寒山拾得 豐干垂跡天台山國清 寺。庵於藏殿西北隅。乘一虎遊松徑。見一子 可年十歲。扣之無家無姓。師引之歸寺養于
厨所。號曰拾得。有一貧士。從寒巖來。曰寒 山子。三人相得歡甚。是年豐干雲遊。適閭丘 胤來守台州。俄患頭風。豐干至其家。自謂善
療其疾。閭丘見之。師持淨水灑之即愈。問 所從來。曰天台國清。曰彼有賢達否。干曰。寒 山文殊拾得普賢宜就見之。閭丘見之。三日
到寺訪豐干遺跡。謁二大士。閭丘拜之。二 士走曰。豐干饒舌彌陀。不識禮我何為。遁入 巖穴。其穴自合。寒拾有詩散題山林間。寺僧 集之成卷。版行于世
(國清寺記碑刻) 。
[0815c02] 遺教經 貞觀十八年。帝勅曰。如來滅度以 末代澆浮付囑國王大臣護持佛法。然僧尼 出家戒行須備。若縱情放逸觸途煩惱。關涉
人間動違經律。既失如來玄妙之旨。又虧國 王受付之義。遺教經是佛涅槃所說。戒勒弟 子甚為詳要。末俗緇素並不崇奉。大道將隱
微言且絕。永懷聖教用思弘闡。宜令所司差 書手十人。多寫經本務盡施行。其京官五品 以上及諸州刺史各付一卷。若見僧尼業行 與經文不同。宜公私勸勉必使遵行
(見唐書舊史并文館 辭林) 。
[0815c13] 十九年二月。帝自將伐高麗不克。九月班師。 二十年三月車駕至長安。釋智則者止辯才 寺。房居蕭然眾呼為狂者。智則曰。道他狂者
不知自狂。出家離俗只貪衣食。行住遮障鎖 門鎖櫃。種種聚 斂 役役不安。此而非狂更無 狂者。乃撫掌大笑遽然而去 (僧傳) 。
[0815c19] 風涇高王 釋法聰說法於浙西之蘇杭嘉興 縣。有神曰高王。降其祝曰。為我請聰法師來。 受菩薩戒。居人依其言而請之戒訖。又降祝
曰。自今以往酒肉五辛一切悉斷。後若祈福 可請僧眾在廟設齋行道。歷二年。秀州海鹽 縣神曰。鄱陽府君因常祭降祝曰。為我請聰
法師講涅槃經。眾乃迎師就講。神又降祝曰。 神道業障多有苦惱。自聽法來身鱗甲內已 息細蟲噉苦。願為我請師更講大品。師復為 講之。神降祝謝 (高僧傳)
。
[0815c29] 貞觀二十二年。帝自伐遼而還氣力不逮。乃 留神大教。八月問玄奘法師曰。欲植法門之 益。何所宜先。奘曰。眾生寢惑非慧莫啟。慧
芽抽植法為之資。弘法須人度僧為最。帝曰。 賜奘磨衲衣并寶力。奘表謝具前本傳下。九 月乙卯詔曰。隋季失御。天下分崩。四海塗炭。
八埏鼎沸。朕屬當戡亂親履兵鋒。亟犯風霜 宿于馬上。頃加藥餌猶未痊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