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iography of the Tripitaka Master of the Great Ci'en Monastery of the Great Tang Dynasty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序垂拱四年三月十五日,仰上沙門釋彥悰述
[0220c10] 恭惟,釋迦氏之臨忍土也,始演八正、啟三寶以黜群邪之典,由是佛教行焉。方等一乘,圓宗十地,謂之大法,言真筌也。化城垢服,濟鹿馳羊,謂之小學,言權旨也。至於禪戒呪術,厥趣萬途,而滅惑利生,其歸一揆。是故歷代英聖仰而寶之。八會之經謂之為本,根其義也;三轉之法謂之為末,枝其義也。暨夫天雨四花,地現六動,解其髻寶,示以衣珠,借一以破三,攝末歸本者也。《付法藏傳》曰:聖者阿難能誦持如來所有法藏,如瓶瀉水,置之異器,即謂釋尊一代四十九年應物逗機適時之教也。逮提河輟潤,堅林晦影,邃旨冲宗,於焉殆絕。我先昆迦葉,屬五棺已掩,千[疊*毛]將焚,痛人天眼滅,蒼生莫救,故召諸聖眾,集結微言。考繩墨以立定門,即貫華而開律部,據優波提舍以之為論,剖析空、有,顯別斷、常,示之以因修,明之以果證,足以貽範當代,軌訓將來,歸向之徒,並遵其義。及王、秦奉使,考日光而求佛,騰、蘭應請,策練影以通經。厥後易首抽腸之賓播美於天外,篆葉結鬘之奧譯粹於區中。然至賾至神,思慮者或迷其性相;唯恍唯忽,言談者有昧其是非。況去聖既遙,來教多闕,殊途競軫,別路揚鑣而已哉。
[0221a05] 法師懸弭誕辰,室表空生之應,佩觽登歲,心符妙德之誠。以愛海無出要之津,覺地有栖神之宅,故削髮矯翰,翔集二空,異縣他山,載馳千里。每慨古賢之得本行本,魚魯致乖;痛先匠之聞疑傳疑,豕亥斯惑。竊惟音樂樹下必存金石之響,五天竺內想具百篇之義。遂發憤忘食,履嶮若夷,輕萬死以涉葱河,重一言而之柰苑。鷲山猴沼,仰勝迹以瞻奇;鹿野仙城,訪遺編於蠧簡。春秋寒暑一十七年,耳目見聞百三十國,揚我皇之盛烈,振彼后之權豪,偃異學之高輶,拔同師之巨幟。名王拜首,勝侶摩肩,萬古風猷,一人而已。
[0221a17] 法師於彼國所獲大、小二乘三藏梵本等,總有六百五十六部,並載以巨象,并諸郵駿,蒙霜犯雪,自天祐以元亨,陽苦陰淫,假皇威而利涉。粵以貞觀十有九祀達于上京,道俗迎之,闐城溢郭,鏘鏘濟濟,亦一期之盛也。及謁見天子,勞問慇懃,爰命有司,瞾令宣譯,人百敬奉,難以具言。至如氏族簪纓,捐親入道,遊踐遠邇,中外讚揚,示息化以歸真,同薪盡而火滅,若斯之類則備乎茲傳也。
[0221a27] 《傳》本五卷,魏國西寺前沙門慧立所述。立俗姓趙,豳國公劉人,隋起居郎司隷從事毅之子,博考儒釋,雅善篇章,妙辯雲飛,溢思泉涌。加以直詞正色,不憚威嚴,赴水蹈火,無所屈撓。覩三藏之學行,矚三藏之形儀,鑽之仰之,彌堅彌遠,因修撰其事,以貽終古。乃削[葶-丁+呆]云畢,慮遺諸美,遂藏之地府,代莫得聞。爾後役思纏痾,氣懸鍾漏,乃顧命門徒,掘以啟之,將出而卒。門人等哀慟荒鯁,悲不自勝,而此《傳》流離分散他所,累載搜購,近乃獲全。因命余以序之,迫余以次之。余撫己缺然,拒而不應。因又謂余曰:「佛法之事豈預俗徒,況乃當仁苦為辭讓?」余再懷慚退,沈吟久之,執紙操翰,汍瀾腷臆,方乃參犬羊以虎豹,糅瓦石以琳璆,錯綜本文,箋為十卷,庶後之覽者無或嗤焉。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沙門慧立本 譯彥悰箋
起載誕於緱氏終西屆于高昌
[0221b21] 法師諱玄奘,俗姓陳,陳留人也。漢太丘長 仲弓之後。曾祖欽,後魏上黨太守。祖康,以 學優仕齊,任國子博士,食邑周南,子孫
因家,又為緱氏人也。父慧,英潔有雅操,早 通經術,形長八尺,美眉明目,褒衣博帶,好儒 者之容,時人方之郭有道。性恬簡,無務榮
進,加屬隋政衰微,遂潛心墳典。州郡頻貢 孝廉及司隷辟命,並辭疾不就,識者嘉焉。 有四男,法師即第四子也。幼而珪璋特達,聰
悟不群。年八歲,父坐於几側口授《孝經》, 至曾子避席,忽整襟而起。問其故,對曰:「曾 子聞師命避席,玄奘今奉慈訓,豈宜安坐?」
父甚悅,知其必成。召宗人語之,皆賀曰: 「此公之揚焉也。」其早慧如此。自後備通經 奧,而愛古尚賢,非雅正之籍不觀,非
聖哲之風不習;不交童幼之黨,無涉闤闠 之門;雖鐘鼓嘈囋於通衢,百戲叫歌於閭 巷,士女雲萃,其未嘗出也。又少知色養,溫
清淳謹。其第二兄長捷先出家,住東都淨土 寺。察法師堪傳法教,因將詣道場,誦習 經業。
[0221c12] 俄而有勅於洛陽度二七僧,時業 優者數百,法師以幼少不預取限,立於 公門之側。時使人大理卿鄭善果有知士之
鑒,見而奇之,問曰:「子為誰家?」答以氏族。又 問:「求度耶?」答曰:「然。但以習近業微,不蒙 比預。」又問:「出家意何所為?」答:「意欲遠
紹如來,近光遺法。」果深嘉其志,又賢其 器貌,故特而取之。因謂官僚曰:「誦業易成, 風骨難得。若度此子,必為釋門偉器,但恐
果與諸公不見其翔翥雲霄,灑演甘露 耳。又名家不可失。」以今觀之,則鄭卿之言 為不虛也。
[0221c23] 既得出家與兄同止,時寺有 景法師講《涅槃經》,執卷伏膺,遂忘寢食。又 學嚴法師《攝大乘論》,愛好逾劇。一聞將盡,再
覽之後,無復所遺。眾咸驚異,乃令昇座覆 述,抑揚剖暢,備盡師宗。美問芳聲,從茲發 矣。時年十三也。
[0221c28] 其後隋氏失御,天下沸騰。帝 城為桀、跖之窠,河、洛為豺狼之穴。 衣 冠殄 喪,法眾銷亡,白骨交衢,烟火斷絕。雖王、董僣
逆之釁,劉、石亂華之災,刳剒生靈,芟夷海 內,未之有也。法師雖居童幼,而情達變 通,乃啟兄曰:「此雖父母之邑,而喪亂若茲,
豈可守而死也!余聞唐帝驅晉陽之眾, 已據有長安,天下依歸如適父母,願與兄 投也。」兄從之,即共俱來,時武德元年矣。
[0222a07] 是時 國基草創,兵甲尚興,孫、吳之術斯為急務,孔、 釋之道有所未遑,以故京城未有講席,法 師深以慨然。初,煬帝於東都建四道場,召
天下名僧居焉。其徵來者,皆一藝之士,是故 法將如林,景、脫、基、暹為其稱首。末年國亂,供 料停絕,多遊綿、蜀,知法之眾又盛於彼。法
師乃啟兄曰:「此無法事,不可虛度,願遊蜀 受業焉。」兄從之。又與經子午谷入漢川, 遂逢空、景二法師,皆道場之大德,相見悲喜。
停月餘,從之受學,仍相與進向成都。諸德 既萃,大建法筵,於是更聽基、暹《攝論》、《毘曇》及 震法師《迦延》,敬惜寸陰,勵精無怠,二三年 間,究通諸部。
[0222a20] 時天下饑亂,唯蜀中豐靜,故 四方僧投之者眾,講座之下常數百人。法師 理智宏才皆出其右,吳、蜀、荊、楚無不知聞,
其想望風徽,亦猶古人之欽李、郭矣。法師 兄因住成都空慧寺,亦風神朗俊,體狀魁 傑,有類於父。好內、外學,凡講《涅槃經》、《攝大
乘論》、《阿毘曇》,兼通《書》、《傳》,尤善《老》、《莊》,為蜀人 所慕,總管酇公特所欽重。至於屬詞談吐,蘊 藉風流,接物誘凡,無愧於弟。若其亭亭獨
秀,不雜埃塵,遊八綋,窮玄理,廓宇宙以 為志,繼聖達而為心,匡振頹網,包挫殊 俗,涉風波而意靡倦,對萬乘而節逾高者,
固兄所不能逮。然昆季二人懿業清規,芳 聲雅質,雖廬山兄弟無得加焉。
[0222b04] 法師年滿 二十,即以武德五年於成都受具,坐夏 學律,五篇七聚之宗,一遍斯得。益部經論 研綜既窮,更思入京詢問殊旨。條式有礙,
又為兄所留,不能遂意,乃私與商人結 侶,汎舟三峽,沿江而遁。到荊州天皇寺,彼 之道俗承風斯久,既屬來儀,咸請敷說。法
師為講《攝論》、《毘曇》,自夏及冬,各得三遍。時 漢陽王以盛德懿親,作鎮於彼。聞法師 至,甚歡,躬身禮謁。發題之日,王率群僚
及道俗一藝之士,咸集榮觀。於是徵詰雲 發,關並峰起,法師酬對解釋,靡不詞窮意 服。其中有深悟者,悲不自勝。王亦稱嘆無 極, 嚫 施如山,一無所取。
[0222b17] 罷講後,復北遊,詢 求先德。至相州,造休法師,質問疑礙。又 到趙州,謁深法師學《成實論》。又入長安,
止大覺寺,就岳法師學《俱舍論》。皆一遍而 盡其旨,經目而記於心,雖宿學耆年不能 出也。至於鉤深致遠,開微發伏,眾所不 至,獨悟於幽奧者,固非一義焉。
[0222b23] 時長安 有常、辯二大德,解究二乘,行窮三學,為 上京法匠,緇素所歸,道振神州,聲馳海外, 負笈之侶從之若雲,雖含綜眾經,而偏
講《攝大乘論》。法師既曾有功吳、蜀,自到長 安,又隨詢採,然其所有深致,亦一拾斯盡。二 德並深嗟賞,謂法師曰:「汝可謂釋門千里
之駒,再明慧日當在爾躬,恨吾輩老朽恐 不見也。」自是學徒改觀,譽滿京邑。
[0222c02] 法師既 遍謁眾師,備飡其說,詳考其理,各擅宗 塗,驗之聖典,亦隱顯有異,莫知適從,乃 誓遊西方以問所惑,并取《十七地論》以釋
眾疑,即今之《瑜伽師地論》也。又言:「昔法顯、智 嚴亦一時之士,皆能求法導利群生,豈使 高跡無追,清風絕後?大丈夫會當繼之。」於
是結侶陳表。有瞾不許。諸人咸退,唯法師 不屈。既方事孤遊,又承西路艱嶮,乃自試 其心,以人間眾苦種種調伏,堪任不退。然
始入塔,啟請申其意,願乞眾聖冥加,使往 還無梗。
[0222c13] 初法師之生也,母夢法師著白 衣西去。母曰:「汝是我子,今欲何去?」答曰:「為 求法故去。」此則遊方之先兆也。貞觀三年秋
八月,將欲首塗,又求祥瑞。乃夜夢見大海 中有蘇迷盧山,四寶所成,極為嚴麗。意欲登 山,而洪濤洶湧,又無船栰,不以為懼,乃
決意而入。忽見石蓮華涌乎波外,應足而 生,却而觀之,隨足而滅。須臾至山下,又峻 峭不可上。試踊身自騰,有摶飈颯至,扶而
上昇。到山頂,四望廓然,無復擁礙,喜而寤 焉,遂即行矣。時年二十六也。
[0222c23] 時有秦州僧 孝達在京學《涅槃經》,功畢還鄉,遂與俱去。 至秦州,停一宿,逢蘭州伴,又隨去至蘭州。
一宿,遇涼州人送官馬歸,又隨去至彼。停 月餘日,道俗請開《涅槃》、《攝論》及《般若經》,法師 皆為開發。
[0222c28] 涼州為河西都會,襟帶西蕃、葱 右諸國,商侶往來,無有停絕。時開講日,盛 有其人,皆施珍寶,稽顙讚歎,歸還各向其
君長稱歎法師之美,云欲西來求法於婆 羅門國,以是西域諸城無不預發歡心, 嚴灑而待。散會之日,珍施豐厚,金銀之錢、 口馬無數,法師受一半燃燈,餘外並施諸
寺。
[0223a06] 時國政尚新,疆場未遠,禁約百姓不許 出蕃。時李大亮為涼州都督,既奉嚴勅,防 禁特切。有人報亮云:「有僧從長安來,欲
向西國,不知何意?」亮懼,追法師問來由。 法師報云:「欲西求法。」亮聞之,逼還京。彼 有惠威法師,河西之領袖,神悟聰哲,既重
法師辭理,復聞求法之志,深生隨喜,密遣 二弟子,一曰惠琳、二曰道整,竊送向西。自 是不敢公出,乃晝伏夜行,遂至瓜州。時刺
史獨孤達聞法師至,甚歡,供事殷厚。法師 因訪西路。
[0223a16] 或有報云:「從此北行五十餘里 有瓠蘆河,下廣上狹,洄波甚急,深不可渡。 上置玉門關,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
關外西北又有五烽,候望者居之,各相去百 里,中無水草。五烽之外即莫賀延磧,伊吾國 境。」聞之愁憒,所乘之馬又死,不知計出,
沈默經月餘。未發之間,涼州訪牒又至,云: 「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宜嚴候 捉。」州吏李昌,崇信之士,心疑法師,遂密將
牒呈云:「師不是此耶?」法師遲疑未報。昌 曰:「師須實語。必是,弟子為圖之。」法師乃具 實而答。昌聞,深讚希有,曰:「師實能爾者,為師
毀却文書。」即於前裂壞之。仍云:「師須早去。」 自是益增憂惘。所從二小僧,道整先向燉 煌,唯惠琳在,知其不堪遠涉,亦放還。遂
貿易得馬一匹,但苦無人相引。即於所停 寺彌勒像前啟請,願得一人相引渡關。
[0223b03] 其 夜,寺有胡僧達摩,夢法師坐一蓮華向西 而去。達摩私怪,旦而來白。法師心喜為得行 之徵,然語達摩云:「夢為虛妄,何足涉言。」
更入道場禮請。俄有一胡人來入禮佛,逐 法師行二三匝。問其姓名,云姓石,字槃陀。 此胡即請受戒,乃為授五戒。胡甚喜,辭還。
少時齎餅菓更來。法師見其明健,貌又恭 肅,遂告行意。胡人許諾言,送師過五烽。法 師大喜,乃更貿衣資為買馬而期焉。
[0223b12] 明日 日欲下,遂入草間,須臾彼胡更與一胡老 翁乘一瘦老赤馬相逐而至。法師心不懌, 少胡曰:「此翁極諳西路,來去伊吾三十餘
反,故共俱來,望有平章耳。」胡公因說:「西路 險惡,沙河阻遠,鬼魅熱風,過無達者。徒侶 眾多,猶數迷失,況師單獨,如何可行?願自斟
量,勿輕身命。」法師報曰:「貧道為求大法,發 趣西方,若不至婆羅門國,終不東歸。縱死 中途,非所悔也。」胡翁曰:「師必去,可乘我
此馬。此馬往反伊吾已十五度。健而知 道。師馬少,不堪遠涉。」
[0223b23] 法師乃竊念,在長 安將發志西方日,有術人何弘達者,誦呪 占觀,多有所中。法師令占行事,達曰:「師得
去。去狀似乘一老赤瘦馬,漆鞍橋前有鐵。」 既覩胡人所乘馬瘦赤,鞍漆有鐵,與何 言合,心以為當,遂換馬。胡翁歡喜,禮敬
而別。於是裝束,與少胡夜發。三更許到 河,遙見玉關。去關上流十里許,兩岸可 闊丈餘,傍有胡椒樹叢。胡乃斬木為橋, 布草填沙,驅馬而過。
[0223c03] 法師既渡而喜,因解 駕停憩,與胡人相去可五十餘步,各下褥 而眠。少時,胡人乃拔刀而起,徐向法師,未到
十步許又迴,不知何意,疑有異心。即起誦 經,念觀音菩薩。胡人見已,還臥遂眠。天欲 明,法師喚令起取水 盥 漱,解齋訖欲發,胡
人曰:「弟子將前途險遠,又無水草,唯五烽 下有水,必須夜到偷水而過,但一處被覺, 即是死人。不如歸還,用為安隱。」法師確然
不迴,乃俛仰而進,露刃張弓,命法師前 行。法師不肯居前,胡人自行數里而住,曰: 「弟子不能去。家累既大而王法不可干
也。」法師知其意,遂任還。胡人曰:「師必不達。 如被擒捉,相引奈何?」法師報曰:「縱使切割此 身如微塵者,終不相引。」為陳重誓,其意乃 止
。與馬一匹,勞謝而別。
[0223c18] 自是孑然孤遊沙 漠矣,唯望骨聚馬糞等漸進。頃間忽有 軍眾數百隊滿沙磧間,乍行乍止,皆裘褐 駝馬之像及旌旗槊纛之形,易貌移質,倏
忽千變,遙瞻極著,漸近而微。法師初覩,謂為 賊眾;漸近見滅,乃知妖鬼。又聞空中聲言: 「勿怖,勿怖!」由此稍安。經八十餘里,見第
一烽。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