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iography of the Tripitaka Master of the Great Ci'en Monastery of the Great Tang Dynasty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 第三沙門慧立本 釋彥悰箋
起阿踰陀國終伊爛拏國
[0233c07] 自此東南行六百餘里,渡殑伽河,南至阿踰 陀國 (中印度) ,寺百餘所,僧徒數千人,大小乘 兼學。大城中有故伽藍,是伐蘇槃度菩薩
(唐言世親,舊曰婆藪槃豆,譯為天親,訛也) 於此製大、小乘論及 為眾講處。城西北四五里,臨殑伽河岸大伽 藍中,有窣堵波高二百餘尺,無憂王所建,
佛昔三月說法處。其傍又有過去四佛經行 處。城西南五六里有故伽藍,是阿僧伽菩薩 說法處。菩薩夜昇覩史多天,於慈氏菩薩
所受《瑜伽論》、《莊嚴大乘論》、《中邊分別論》,晝則 下天為眾說法。阿僧伽亦名無著,即健陀 邏國人也。佛滅度後一千年中出現於世,
從彌沙塞部出家,後信大乘。弟世親菩薩 於說一切有部出家,後信大乘。兄弟皆稟 明聖之器,含著述之才,廣造諸論,解釋大
乘,為印度宗匠。如《攝大乘論》、《顯揚聖教》、《對法》、 《唯識》、《俱舍論》等,皆其筆也。
[0233c23] 法師自阿踰陀國 禮聖跡,順殑伽河與八十餘人同船東 下,欲向阿耶穆佉國。行可百餘里,其河兩 岸皆是阿輸迦林,非常深茂。於林中兩岸各
有十餘船賊,鼓棹迎流,一時而出。船中驚 擾,投河者數人,賊遂擁船向岸,令諸人解 脫衣服,搜求珍寶。然彼群賊素事突伽天
神,每於秋中覓一人質狀端美,殺取肉血 用以祠之,以祈嘉福。見法師儀容偉麗,體 骨當之,相顧而喜曰:「我等祭神時欲將過,
不能得人,今此沙門形貌淑美,殺用祠之, 豈非吉也!」法師報:「以奘穢陋之身,得充祠 祭,實非敢惜。但以遠來,意者欲禮菩提樹
像耆闍崛山,并請問經法,此心未遂,檀越 殺之,恐非吉也。」船上諸人皆共同請,亦有 願以身代,賊皆不許。於是賊帥遣人取
水,於花林中除地設壇,和泥塗掃,令兩 人拔刀牽法師上壇,欲即揮刃。法師顏無 有懼,賊皆驚異。既知不免,語賊:「願賜少
時,莫相逼惱,使我安心歡喜取滅。」法師乃 專心覩史多宮念慈氏菩薩,願得生彼恭 敬供養,受《瑜伽師地論》,聽聞妙法,成就通
慧,還來下生,教化此人令修勝行,捨諸惡 業,及廣宣諸法,利安一切。於是禮十方佛, 正念而坐,注心慈氏,無復異緣。於心想中,
若似登蘇迷盧山,越一二三天,見覩史多 宮慈氏菩薩處妙寶臺,天眾圍繞。此時身心 歡喜,亦不知在壇,不憶有賊。同伴諸人 發聲號哭。
[0234a22] 須臾之間黑風四起,折樹飛沙,河 流涌浪,船舫漂覆,賊徒大駭,問同伴曰:「沙 門從何處來?名字何等?」報曰:「從支那國來
求法者此也。諸君若殺,得無量罪。且觀風 波之狀,天神已瞋,宜急懺悔。」賊懼,相率懺謝, 稽首歸依。時亦不覺,賊以手觸,爾乃開目,
謂賊曰:「時至耶?」賊曰:「不敢害師,願受懺 悔。」法師受其禮謝,為說殺盜邪祠諸不善 業,未來當受無間之苦。何為電光朝露少時
之身,作阿僧企耶長時苦種!賊等叩頭謝 曰:「某等妄想顛倒,為所不應為,事所不 應事。若不逢師福德感動冥祇,何以得 聞啟誨。請從今日已去即斷此業,願師證
明。」於是遞相勸告,收諸劫具總投河流, 所奪衣資各還本主,並受五戒,風波還靜。 賊眾歡喜,頂禮辭別。同伴敬歎轉異於常。
遠近聞者莫不嗟怪。非求法殷重,何以 致茲。
[0234b10] 從此東行三百餘里,渡殑伽河,北至 阿耶穆佉國 (中印度) 。從此東南行七百餘里, 渡殑伽河南、閻牟那河北,至鉢羅耶伽國
(中印度) 。城西南瞻博迦花林中有窣堵波,無憂 王所造,是佛昔降外道處。其側有伽藍,是 提婆菩薩作《廣百論》挫小乘外道處。大城
東兩河交處,其西有墠,周十四五里,土地平 正,自古已來諸王豪族仁慈惠施,皆至於此, 因號其處為大施場。今戒日王亦繼斯軌,
五年積財,七十五日散施,上從三寶,下至孤 窮,無不悉施。
[0234b20] 從此西南入大林,多逢惡獸、 野象。經五百餘里,至憍賞彌國 (舊曰俱睒彌,訛。中 印度) 。伽藍十餘所,僧徒三百餘人。城內故宮中
有大精舍,高六十餘尺,有刻檀佛像,上懸 石蓋,鄔陀衍那王 (唐言出愛,舊云優填王,訛) 之所造也。昔 如來在忉利天經夏為母說法,王思慕,乃
請目連將巧工升天觀佛尊顏容止,還 以紫檀雕刻以像真容,世尊下來時,像迎 佛,即此也。城南有故宅,是瞿史羅 (舊曰瞿師羅,訛)
長者故居也。城南不遠有故伽藍,即長者之 園地。中有窣堵波,高二百餘尺,無憂王所 造。次東南重閣是世親造《唯識論》處。次東
菴沒羅林有故基,是無著菩薩作《顯揚論》 處。
[0234c04] 從此東行五百餘里,至鞞索迦國。伽藍二 十餘所,僧三千許人,學小乘正量部。東南道 左有大伽藍,是昔提婆設摩阿羅漢造《識身
足論》,說無我人,瞿波阿羅漢作《聖教要實 論》,說有我人,因此法執,遂深諍論。又是護 法菩薩七日中摧伏小乘一百論師處。其側
又有如來六年說法處。有一樹高七十餘 尺,昔佛因淨齒,棄其餘枝,遂植根繁茂至 今。邪見之徒數來殘伐,隨伐隨生,榮茂如 本。
[0234c13] 從此東北行五百餘里,至室羅伐悉底 國 (舊曰舍衛,訛也) 。周六千餘里,伽藍數百,僧徒數 千,並學正量部。佛在時,鉢羅斯那恃多
(唐言勝軍,舊曰波斯匿,訛) 王所居都也。城內有王殿故基, 次東不遠有故基,上建窣堵波,勝軍王為 佛造大講堂處。次復有塔,是佛姨母鉢羅 闍鉢底
(唐言生主,舊曰波闍波提,訛也) 比丘尼精舍。次東有 塔,是蘇達多 (唐言樂施,舊曰須達,訛也) 故宅。宅側有大 窣堵波,是鴦窶利摩羅
(舊曰央崛摩羅,訛也) 捨邪之 處。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 (唐曰言勝林,舊曰祇陀,訛也) 。 即給孤獨園也。昔為伽藍,今已頹毀。東門左
右各建石柱,高七十餘尺,無憂王所立。諸屋 並盡,獨一塼室在,中有金像。昔佛昇天為 母說法,勝軍王心生戀慕,聞出愛王刻檀 為像,因造此也。
[0234c27] 伽藍後不遠是外道梵志 殺婦謗佛處。伽藍東百餘步有大深坑,是 提婆達多以毒藥害佛生身入地獄處。其
南復有大坑,瞿伽梨比丘謗佛生身入地 獄處。坑南八百餘步,是戰遮婆羅門女謗佛 生身入地獄處。凡此三坑,窺不見底。
[0235a03] 伽藍 東七十餘步,有精舍高大。中有佛像東 面坐,如來昔共外道論議處。次東有天祠, 量等精舍,日光移轉,天祠影不及精舍,精舍
影常覆天祠。次東三四里有窣堵波,是舍利 子與外道論議處。大城西北六十餘里有 故城,是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時,迦葉波佛父
城也。城南是佛成正覺已初見父處。城北 有塔,塔有迦葉波佛全身舍利,並無憂王所 立。
[0235a12] 從此東南行八百餘里,至劫比羅伐窣 堵國 (舊曰迦毘羅衛國) 。國周四千餘里,都城十餘 里,並皆頹毀,宮城周十五里,壘塼而成,極
牢固。內有故基,淨飯王之正殿,上建精舍, 中作王像。次北有故基,是摩耶夫人之寢 殿,上建精舍,中作夫人之像。其側有精舍,
是釋迦菩薩降神母胎處,中作菩薩降生之 像。上坐部云,菩薩以嗢怛羅頞娑荼月三 十日夜降神母胎,當此五月十五日。諸部 則以此二十三日,當此五月八日。東北有
窣堵波,阿私陀仙相太子處。於城左右有 太子共諸釋種捔力處。又有太子乘馬踰 城處,及先於四門見老、病、死及沙門,厭離 世間迴駕處。
[0235a25] 從此東行荒林五百餘里,至 藍摩國 (中印度) 。居人稀少。故城東南有塼窣 堵波,高五十餘尺,如來涅槃後,此國先王
分得舍利,還而造也,每放光明。其側有龍 池,龍數變身為人,繞塔行道,野象銜花常 來供養。其側不遠有伽藍,以沙彌知寺任。
相傳昔有苾芻招命同學,遠來禮拜,見野 象銜花,安置塔前,復以牙芟草,以鼻灑水, 眾見無不感歎。有一苾芻便捨大戒,願留
供養,謂眾人曰:「象是畜生,猶知敬塔獻花 灑掃,我居人類,依佛出家,豈可目覩荒殘, 不供事也!」即辭眾住,結宇疏池,種花殖
菓,雖涉寒暑,不以勞惓。隣國聞之,各捨 財寶,共建伽藍,仍即屈知僧務,自此相承, 遂為故事矣。沙彌伽藍東大林中行百餘里,
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是太子踰城至此, 解寶衣、天冠、髻珠付闡鐸迦 (舊曰車匿,訛) 還處 也。及剃髮,皆有塔記。
[0235b13] 出此林已,至拘尸那 揭羅國。處極荒梗。城內東北隅有窣堵波,無 憂王所建,准陀故宅 (舊曰純陀,訛) 。宅中有井,將
營獻供時鑿也,水猶澄映。城西北三四里, 渡阿恃多伐底河 (唐言無勝,舊曰阿利跋提河,訛) 。河側不遠 至娑羅林,其樹似槲而皮青葉白,甚光潤,四
雙齊高,即如來涅槃處也。有大甎精舍,中 有如來涅槃之像,北首而臥。傍有大窣堵 波,高二百餘尺,無憂王所造。又立石柱記
佛涅槃事,不書年月,相傳云:佛處世八十 年,以吠舍佉月後半十五日入涅槃,當此 二月十五日。說一切有部復云:佛以迦剌底
迦月後半入涅槃,當此九月八日。自涅槃 已來,或云千二百歲,或千三百,或千五百, 或云過九百未滿千年。又如來坐金棺為
母說法,出臂問阿難,現足示迦葉,香木焚 身,八王分骨,皆有塔記。
[0235b29] 從此復大林中經 五百餘里,至婆羅痆斯國 (音女點反) 。國周四千餘 里,都城西臨殑伽河,長十餘里,廣五六里。伽
藍三十餘所,僧二千餘人,學小乘一切有部。 渡婆羅痆斯河東北行十餘里,至鹿野伽 藍,臺觀連雲,長廊四合。僧徒一千五百人,
學小乘正量部。大院內有精舍,高百餘尺, 石階甎龕,層級百數,皆隱起黃金佛像。室 中有鍮石佛像,量等如來身,作轉法輪狀。
精舍東南有石窣堵波,無憂王所建,高百餘 尺。前有石柱,高七十餘尺,是佛初轉法輪 處。其側有梅怛麗 (唐言慈氏,舊曰彌勒,訛也) 菩薩受記
處。次西有窣堵波,是佛昔為護明菩薩,於 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時,迦葉波佛所受記處。 釋迦受記南,有過去四佛經行處,長五十餘
步,高七尺,以青石積成,上有四佛經行之 像。伽藍西有如來澡浴池,又有滌器池,又 有浣衣池,並神龍守護,無人穢觸。池側有
窣堵波,佛修菩薩行時,為六牙白象施獵 師牙處。又為鳥時,與獼猴、白象約尼拘律 樹,定長幼巡行化人處。又作鹿王,又度憍 陳如等五人處。
[0235c21] 從此順殑伽河流東行三 百餘里,至戰主國。從此東北渡殑伽河行 百四五十里,至吠舍釐國 (舊曰毘舍離,訛) 。國周五
千餘里,土壤良沃,多菴沒羅菓茂遮菓。都城 荒毀。故基周六七十里,居人甚少。宮城西北 五六里有一伽藍,旁有窣堵波,是佛昔說
《毘摩羅詰經》處。次東北三四里有窣堵波,是 毘摩羅詰故宅,其宅尚多靈異。去此不遠 有一室,積石所作,是無垢稱現疾說法處。
其側亦有寶積故宅、菴摩羅女故宅。次北三 四里有窣堵波,是佛將往拘尸那國般涅 槃,天、人隨從竚立處。次西復有佛最後觀 吠舍釐處,次南又有菴摩羅女持園施佛
處,又有佛許魔王涅槃處。
[0236a05] 從吠舍釐南境 去殑伽河百餘里,到吠多補羅城,得《菩薩 藏經》。又南渡殑伽河,至摩揭陀國 (舊曰摩伽陀,訛) 。
周五千餘里。俗土崇學重賢。伽藍五十餘 所,僧萬餘人,多大乘學。河南有故城,周七 十餘里,雖復荒頹,猶有雉堞。昔人壽無量 歲時,號拘蘇摩補羅城
(唐言香花宮城) 。王宮多花,故 致此號。復至人壽數千歲時,更名波吒釐 子城 (舊曰熙連弗邑,訛) 。復約波吒釐樹為名。至
佛涅槃後第一百年,有阿輸迦王 (唐言無憂王,舊曰阿 育王,訛也) 。即頻毘娑羅王 (唐言影堅) 之曾孫也,自 王舍城遷都來此。年代 浸
遠,今唯故基。伽 藍數百,存者二三。故宮北臨殑伽河為小 城,城有千餘家,宮北有石柱高數十尺,無 憂王作地獄處。
[0236a19] 法師在小城停七日,巡禮 聖迹。地獄南有窣堵波,即八萬四千之一也。 王以人功建立,中有如來舍利一斗,每
放神光。次有精舍,舍中有如來所履石, 石上有佛雙跡,長一尺八寸,廣六寸,兩足 下有千輻輪相,十指端有萬字花文及瓶
魚等,皎然明著,是如來將入涅槃,發吠舍 釐至此,於河南岸大方石上立,顧謂阿難: 「此是吾最後望金剛座及王舍城所留之跡
也。」精舍北有石柱,高三十餘尺,書記無憂 王三以贍部洲施佛、法、僧,三以珍寶贖 嗣也。故城東南有屈吒阿濫摩 (唐言鷄園) 僧
伽藍故基,無憂王所造,是召千僧四事供 養處。是等聖跡,凡停七日,禮拜方遍。又西南 行六七由旬,至低羅磔迦寺。寺有三藏數 十人,聞法師至,皆出迎引。
[0236b05] 從此又南行百 餘里,到菩提樹。樹垣壘甎,高峻極固。東西長, 南北稍狹。正門東對尼連禪河,南門接大花
池,西帶嶮固,北門通大伽藍,其內聖跡連 接,或精舍,或窣堵波,並諸王、大臣、豪富、長者 慕聖營造,用為旌記。正中有金剛座。賢劫初
成,與大地俱起,據三千大千之中,下極 金輪,上齊地際,金剛所成,周百餘步。言金 剛者,取其堅固難壞,能沮萬物。若不依本
際則地不能停,若不以金剛為座,則無 地堪發金剛定。今欲降魔成道,必居於此, 若於餘地,地便傾昃,故賢劫千佛皆就此
焉。又成道之處亦曰道場,世界傾搖,獨此不 動。一二百年來眾生薄福,往菩提樹不見 金剛座。佛涅槃後,諸國王以兩軀觀自在菩
薩像南北標界,東向而坐。相傳此菩薩身沒 不現,佛法當盡,今南邊菩薩已沒至胸。其 菩提樹即畢鉢羅樹也,佛在時高數百尺,比
頻為惡王誅伐,今可五丈餘,佛坐其下,成 無上等覺,因謂菩提樹。樹莖黃白,枝葉青潤, 秋冬不凋,唯至如來涅槃日,其葉頓落,經
宿還生如本。每至是日,諸國王與臣僚共 集樹下,以乳灌洗, 燃 燈散花,收葉而去。
[0236b27] 法 師至,禮菩提樹及慈氏菩薩所作成道時像, 至誠瞻仰訖,五體投地,悲哀懊惱,自傷歎言: 「佛成道時,不知漂淪何趣。今於像季方乃
至斯。」緬惟業障一何深重,悲淚盈目。時逢 眾僧解夏,遠近輻湊數千人,觀者無不鳴 噎。其處一踰繕那聖跡充滿,停八九日,禮拜
方遍。至第十日,那爛陀寺眾差四大德來 迎,即與同去。行可七踰繕那至寺莊。莊是 尊者目連本生之村。至莊食,須臾,更有二百
餘僧與千餘檀越將幢蓋、花香復來迎引, 讚歎圍繞入那爛陀。
[0236c09] 既至,合眾都集。法師 共相見訖,於上座頭別安床,命法師坐, 徒眾亦坐。坐訖,遣維那擊犍稚唱。法師住
寺,寺中一切僧所畜用法物道具咸皆共 同。仍差二十人非老非少、閑解經律、威儀 齊整者,將法師參正法藏,即戒賢法師也,
眾共尊重不斥其名,號為正法藏。於是隨 眾入謁。既見,方事師資,務盡其敬,依彼儀 式,膝行肘步,嗚足頂禮,問訊讚歎訖。法藏令
廣敷床座,命法師及諸僧坐。坐訖,問法師 從何處來?報曰:「從支那國來,欲依師學 《瑜伽論》。」聞已啼泣,喚弟子佛陀跋陀羅 (唐言覺賢) ,
即法藏之姪也,年七十餘,博通經論,善於 言談。法藏語曰:「汝可為眾說我三年前病 惱因緣。」覺賢聞已,啼泣捫淚而說昔緣云:
「和上昔患風病,每發,手足拘急如火燒刀 刺之痛,乍發乍息,凡二十餘載。去三年前,苦 痛尤甚,厭惡此身,欲不食取盡。於夜中
夢三天人,一黃金色,二琉璃色,三白銀色, 形貌端正,儀服輕明,來問和上曰:『汝欲棄 此身耶?經云:「說身有苦,不說厭離於身。」
汝於過去曾作國王,多惚眾生,故招此 報。今宜觀省宿愆,至誠懺悔,於苦安忍,勤 宣經論,自當銷滅。直爾厭身,苦終不盡。』和
上聞已,至誠禮拜。其金色人指碧色者語和 上曰:『汝識不?此是觀自在菩薩。』又指銀色 曰:『此是慈氏菩薩。』和上即禮拜慈氏,問曰:
『戒賢常願生於尊處,不知得不?』報曰:『汝 廣傳正法,後當得生。』金色者自言:『我是曼 殊室利菩薩。我等見汝空欲捨身,不為利
益,故來勸汝。當依我語,顯揚正法《瑜伽論》 等,遍及未聞,汝身即漸安隱,勿憂不差。有 支那國僧樂通大法,欲就汝學,汝可待
教之。』法藏聞已,禮拜報曰:『敬依尊教。』言已 不見。自爾已來,和上所苦瘳除。」僧眾聞者 莫不稱歎希有。
[0237a15] 法師得親承斯記,悲喜不 能自勝,更禮謝曰:「若如所說,玄奘當盡力 聽習,願尊慈悲攝受教誨。」法藏又問:「法師
汝在路幾年?」答:「三年。」既與昔夢符同,種種 誨喻令法師歡喜,以申師弟之情。言訖辭 出,向幼日王院安置於覺賢房第四重閣。
七日供養已,更安置上房在護法菩薩房 北,加諸供給。日得贍步羅菓一百二十 枚,檳榔子二十顆,豆 蔻 二十顆,龍腦香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