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iography of the Tripitaka Master of the Great Ci'en Monastery of the Great Tang Dynasty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 第五沙門慧立本 釋彥悰箋
起尼乾占歸國終至帝城之西漕
[0245c25] 鳩摩羅使未至間,有一露形尼乾子名伐 闍羅,忽入法師房來。法師舊聞尼乾善 於占卜,即請坐問所疑,曰:「玄奘支那國僧,
來此學問,歲月已久。今欲歸還,不知達不? 又去住二宜,何最為吉?及壽命長短。願仁 者占看。」尼乾乃索一白石畫地而筮,報法
師曰:「師住時最好,五印度及道俗無不敬 重;去時得達,於敬重亦好,但不如於住。 師之壽命,自今已去,更可十年。若憑餘福
轉續,非所知也。」法師又問,意欲思歸,經像 既多,不知若為勝致。尼乾曰:「勿憂,戒日王、 鳩摩羅王自遣人送師,必達無苦。」法師報
曰:「彼二王者從來未面,如何得降此恩?」尼 乾曰:「鳩摩羅王已發使來請,二三日當到, 既見鳩摩羅,亦便見戒日。」如是言訖而去。
[0246a11] 法師即作還意,莊嚴經像。諸德聞之,咸來 勸住,曰:「印度者,佛生之處。大聖雖遷,遺蹤具 在,巡遊禮讚,足豫平生,何為至斯而更捨
也?又支那國者,蔑戾車地,輕人賤法,諸佛 所以不生,志狹垢深,聖賢由茲弗往,氣寒 土嶮,亦焉足念哉!」法師報曰:「法王立教,義
尚流通,豈有自得霑心而遺未悟。且彼 國衣冠濟濟,法度可遵,君聖臣忠,父慈子孝, 貴仁貴義,尚齒尚賢。加以識洞幽微,智與
神契。體天作則,七耀無以隱其文;設器分 時,六律不能韜其管。故能驅役飛走,感 致鬼神,消息陰陽,利安萬物。自遺法東
被,咸重大乘,定水澄明,戒香芬馥。發心造行, 願與十地齊功,斂掌熏修,以至三身為 極。向蒙大聖降靈,親麾法化,耳承妙說,目
擊金容,並轡長途,未可知也,豈得稱佛 不往,遂可輕哉!」
[0246a27] 彼曰:「經言:『諸天隨其福德, 共食有異。』今與法師同居贍部,而佛生 於此,不往於彼,以是將為邊地惡也。地
既無福,所以不勸仁歸。」法師報曰:「無垢稱 言:『夫日何故行贍部洲?』答曰:『為之除冥。』今 所思歸,意遵此耳。」諸德既見不從,乃相呼
往戒賢法師所具陳其意。戒賢謂法師 曰:「仁意定何如?」報曰:「此國是佛生處,非不 愛樂。但玄奘來意者,為求大法,廣利群生。
自到已來,蒙師為說《瑜伽師地論》,決諸疑 網,禮見聖跡,及聞諸部甚深之旨,私心慰 慶,誠不虛行。願以所聞,歸還翻譯,使有緣
之徒同得聞見,用報師恩,由是不願停 住。」戒賢喜曰:「此菩薩意也。吾心望爾,爾亦 如是。任為裝束,諸人不須苦留。」言訖還 房。
[0246b13] 經二日,東印度鳩摩羅王遣使奉書與 戒賢法師曰:「弟子願見支那國大德,願師發 遣,慰此欽思。」戒賢得書,告眾曰:「鳩摩羅王
欲請玄奘,但此人眾差擬往戒日王所,與 小乘對論,今若赴彼,戒日儻須,如何可得? 不宜遣去。」乃謂使曰:「支那僧意欲還國,不
及得赴王命。」使到,王更遣來請曰:「師縱欲 歸,暫過弟子,去亦非難。必願垂顧,勿復致 違。」
[0246b21] 戒賢既不遣往,彼王大怒,更發別使 齎書與戒賢法師曰:「弟子凡夫,染習世樂, 於佛法中未知迴向。今聞外國僧名,身心
歡喜,似開道芽之分,師復不許其來,此乃 欲令眾生長淪永夜,豈是大德紹隆遺法, 汲引物哉?不勝渴仰,謹遣重諮。若也不來,
弟子則分是惡人,近者設賞迦王猶能壞法 毀菩提樹,師即謂弟子無斯力耶?必當 整理象軍,雲萃於彼,踏那爛陀寺,使碎如 塵。此言如日,師好試看。」
[0246c01] 戒賢得書,謂法 師曰:「彼王者善心素薄,境內佛法不甚流 行。自聞仁名,似發深意。仁或是其宿世善
友,努力為去,出家以利物為本,今正其時。 譬如伐樹,但斷其根,枝條自殄。到彼令王 發心,則百姓從化。苦違不赴,或有魔事。勿
憚小勞。」法師辭,與使俱去。至彼,王見甚 喜,率群臣迎拜讚歎,延入宮,日陳音樂,飲 食花香,盡諸供養,請受齋戒。如是經月 餘。
[0246c10] 戒日王討恭御陀還,聞法師在鳩摩羅 處,驚曰:「我先頻請不來,今何因在彼?」發使 語鳩摩羅王:「急送支那僧來!」鳩摩羅王
敬重法師,愛戀無已,不能捨離。語使曰: 「我頭可得,法師未可即來。」使還報。戒日王 大怒,謂侍臣曰:「鳩摩羅王輕我也,如何為
一僧發是麁語!」更遣使責曰:「汝言頭可得 者,即宜付使將來。」鳩摩羅深懼言失,即命 嚴象軍二萬,乘船三萬艘,共法師同發,泝
渡殑伽河以赴王所,至羯朱嗢祇羅國,遂 即參。
[0246c20] 及鳩摩羅王將欲發引,先令人於殑 伽河北營行宮。是日渡河至宮,安置法師 訖,自與諸臣參戒日王於河南。戒日見來
甚喜,知其敬愛於法師,亦不責其前語,但 問:「支那僧何在?」報曰:「在某行宮。」王曰:「何 不來?」報曰:「大王欽賢愛道,豈可遣師就此
參王。」王曰:「善。且去,某明日自來。」鳩摩羅還 謂法師曰:「王雖言明日來,恐今夜即至,仍 須候待。若來,師不須動。」法師曰:「玄奘佛法
理自如是。」至夜一更許,王果來。有人報曰: 「河中有數千炬燭,并步鼓聲。」王曰:「此戒日王 來。」即勅擎燭,自與諸臣遠迎。其戒日王行
時,每將金鼓數百,行一步一擊,號為節步 鼓。獨戒日王有此,餘王不得同也。既至, 頂禮法師足,散花瞻仰,以無量頌讚歎訖,
謂法師曰:「弟子先時請師,何為不來?」報曰: 「玄奘遠尋佛法,為聞《瑜伽師地論》。當奉命 時,聽論未了,以是不遂參王。」
[0247a08] 王又問曰: 「師從支那來,弟子聞彼國有《秦王破陣樂》 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復有何功德,
致此稱揚?」法師報曰:「玄奘本土見人懷 聖賢之德,能為百姓除兇剪暴,覆潤群 生者,則歌而詠之。上備宗廟之樂,下入閭
里之謳。秦王者,即支那國今之天子也。未 登皇極之前,封為秦王。是時天地版盪,蒼 生無主,原野積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妖
星夜聚,沴氣朝凝,三河苦封豕之貪,四海困 長蛇之毒。王以帝子之親,應天策之命,奮 戎振旅,撲剪鯨鯢,杖鉞麾戈,肅清海縣,
重安宇宙,再耀三光。六合懷恩,故有茲詠。」 王曰:「如此之人,乃天所以遣為物主也。」又 問法師曰:「弟子且還。明日迎師,願不憚 勞。」於是辭去。
[0247a23] 詰旦使來,法師共鳩摩羅同 去至戒日宮側,王與門師二十餘人出迎入 坐,備陳珍饍,作樂散花供養訖。王曰:「聞師
作《制惡見論》,何在?」法師報:「在此。」因取觀。觀 訖,王甚悅,謂其門師等曰:「弟子聞日光既 出則螢燭奪明,天雷震音而鎚鑿絕響。師
等所守之宗,他皆破訖,試可救看。」諸德無 敢言者。王曰:「師等上座提婆犀那,自云解 冠群英,學該眾哲,首興異見,常毀大乘。及
聞客大德來,即往吠舍釐禮觀聖跡,託以 逃潛,故知師等無能也。」王有妹聰慧利根, 善正量部義,坐於王後。聞法師序大乘,宗
塗奧曠,小教局淺,夷然歡喜,稱讚不能已。
[0247b06] 王 曰:「師論大好,弟子及此諸師普皆信伏,但 恐餘國小乘外道尚守愚迷,望於曲女城 為師作一會,命五印度沙門、婆羅門、外道
等,示大乘微妙之理,絕其毀謗之心,顯 師盛德之高,摧其我慢之意。」是日發勅告 諸國及義解之徒,集曲女城,觀支那國法師 之論焉。
[0247b13] 法師自冬初共王逆河而進,至臘 月方到會場。五印度中有十八國王到,諳 知大小乘僧三千餘人到,婆羅門及尼乾外
道二千餘人到,那爛陀寺千餘僧到。是等諸 賢並博蘊文義,富贍辯才,思聽德音,皆 來會所。兼有侍從,或象或輿,或幢或幡,各
自圍繞,峨峨岌岌,若雲興霧涌,充塞數十里 間,雖六齊之舉袂成帷,三吳之揮汗為雨, 未足方其盛也。王先勅會所營二草殿,
擬安像及徒眾,比到並成。其殿峻廣,各堪 坐千餘人。王行宮在會場西五里。日於宮 中鑄金像一軀,裝一大象,上施寶帳安佛
在其中。戒日王作帝釋形,手執白拂侍右, 拘摩羅王作梵王形,執寶蓋侍左,皆著 天冠花鬘,垂瓔珮玉。又裝二大象,載寶 花。逐佛後隨行隨散。令法師及門師等各
乘大象,次列王後。又以三百大象,使諸國 王、大臣、大德等乘象,魚麗於道側,稱讚 而行。從旦裝束,自行宮引向會所,至院門
各令下乘,捧佛入殿,置於寶座。王共法師 等以次供養。然後命十八國王入;諸國僧 名稱最高、文義贍博者,使千餘人入;婆羅門、
外道有名行者,五百餘人入;諸國大臣等二 百餘人入。自外道俗,各令於院門外部伍安 置。王遣內外並設食。食訖,施佛金槃一、金
椀七、金澡灌一、金錫杖一枚、金錢三千、上 [疊*毛] 衣三千。法師及諸僧等施各有差。施訖, 別施寶床,請法師坐為論主,稱揚大乘
序作論意,仍遣那爛陀寺沙門明賢法師 讀示大眾。別令寫一本懸於會場門外示 一切人,若其問有一字無理能難破者,請 斷首相謝。如是至晚,無一人致言。戒日
王歡喜,罷會還宮,諸王、及僧各歸所,次 法師共鳩摩羅王亦還自宮。
[0247c17] 明旦復來,迎 像送引聚集如初。經五日,小乘外道見毀 其宗,結恨欲為謀害。王知,宣令曰:「邪黨亂
真,其來自久。埋隱正教,誤惑群生,不有 上賢,何以鑑偽。支那法師者,神宇沖曠,解行 淵深,為伏群邪,來遊此國,顯揚大法,
汲引愚迷,妖妄之徒不知慚悔,謀為不軌, 翻起害心,此而可容,孰不可恕!眾有一 人傷觸法師者斬其首,毀罵者截其舌。其
欲申辭救義,不拘此限。」自是邪徒戢翼, 竟十八日無一人發論。
[0247c27] 將散之夕,法師 更稱揚大乘,讚佛功德,令無量人返邪入正, 棄小歸大。戒日王益增崇重,施法師金錢 一萬、銀錢三萬、上 [疊*毛]
衣一百領;十八國王亦 各施珍寶。法師一皆不受。王命侍臣莊嚴 大象,施幢請法師乘,令貴臣陪衛,巡眾 告唱,表立義無屈。西國法,凡論得勝如
此,法師讓而不行。王曰:「古來法爾,事不可 違。」乃將法師袈裟遍唱曰:「支那國法師立 大乘義,破諸異見,自十八日來無敢論者,
普宜知之。」諸眾歡喜。為法師競立美名, 大乘眾號曰「摩訶耶那提婆」,此云「大乘天」; 小乘眾號曰「木叉提婆」,此云「解脫天」。燒香
散花,禮敬而去,自是德音彌遠矣。
[0248a11] 王行宮西 有一伽藍,王所供養,中有佛牙,長可寸半, 其色黃白,每放光明。昔迦濕彌羅國訖利多 種滅壞佛法,僧徒解散。有一苾芻遠遊
印度。其後覩貨羅國雪山下王忿諸賤種 毀滅佛法,乃詐為商旅,率三千勇士,多齎 珍寶,偽言獻奉。其王素貪,聞之甚喜,遣使
迎接。但雪山王稟質雄猛,威肅如神,既至其 座,去帽而叱之,訖利多王覩便驚懾,顛仆 於地。雪山王按其首而斬之,謂其群臣曰:
「我雪山下王。念爾諸奴毀壞佛法,故來罰 汝。然則過在一人,非關汝輩,各宜自安, 唯扇惑其王首為惡者逐之他國,餘無所 問。」既殲醜 孽
,建立伽藍,召集僧徒,奉施而 返。
[0248a25] 前投印度苾芻聞國平定,杖錫旋歸,路 逢群象鳴吼而來,苾芻見已,昇樹藏避,象乃 吸水灌樹,以牙排掘,須臾樹倒。象以鼻卷
苾芻,置背上負載而去。至一大林,中有病 象患瘡而臥。象引苾芻手觸其苦處,見 瘡有竹刺,為拔刺引去膿血,裂衣為裹,
象得漸安。明日諸象競求菓味,奉施苾芻, 苾芻食已,有一象將金函授於病者,病象 得已,授與苾芻,苾芻受已,諸象載送出林,
到舊處,置於地,跪拜而去。苾芻開函,乃佛 牙也,將歸供養。近戒日王聞迦濕彌羅有佛 牙,親至界首,請看禮拜。諸眾悋惜,不聽將
出,乃別藏之。但其王懼戒日王之威,處處 掘覓,得已將呈,戒日見之,深生敬重,恃其 強力,遂奪歸供養,即此牙也。
[0248b10] 散會後,王以所 鑄金像、衣錢等付囑伽藍,令僧守護。法師 先以辭那爛陀諸德,及取經像訖,罷論竟,
至十九日辭王欲還。王曰:「弟子嗣承宗廟, 為天下主,三十餘年,常慮福德不增廣,法 因不相續,以故積集財寶,於鉢羅耶伽國
兩河間立大會場,五年一請五印度沙門、 婆羅門及貧窮孤獨,為七十五日無遮大施。 已成五會,今欲作第六會,師何不暫看隨
喜。」法師報曰:「菩薩為行,福慧雙修,智人得 果,不忘其本。王尚不悋珍財,玄奘豈可 辭。少停住,請隨王去。」王甚喜。至二十一日,
發引向鉢羅耶伽國就大施場。
[0248b22] 殑伽河在 北,閻牟那河在南,俱從西北東流至此國 而會。其二河合處,西有大墠,周圍十四五里, 平坦如鏡,自昔諸王皆就其地行施,因號
施場焉。相傳云,若於此地施一錢,勝餘 處施百千錢,由是古來共重。王勅於墠上 建施場,竪蘆為籬,面各千步,中作草堂數
十間,安貯眾寶,皆金、銀、真珠、紅頗梨、寶帝青 珠、大青珠等,其傍又作長舍數百間,貯憍 奢耶衣、斑 [疊*毛] 衣、金銀錢等。籬外別作造食
處,於寶庫前更造長屋百餘行,似此京邑 肆行,一一長屋可坐千餘人。
[0248c04] 先是王勅告 五印度沙門、外道尼乾、貧窮孤獨,集施場 受施。亦有因法師曲女城會不歸便往 施所者,十八國王亦便逐王行。比至會場,
道俗到者五十餘萬人。戒日王營殑伽河北 岸,南印度王杜魯婆跋吒營合河西,鳩摩羅 王營閻牟那河南花林側,諸受施人營跋吒 王西。
[0248c11] 辰旦,其戒日王與鳩摩羅王乘船軍, 跋吒王從象軍,各整儀衛,集會場所,十八 國諸王以次陪列。初一日,於施場草殿內
安佛像,布施上寶上衣及美饌,作樂散花, 至日晚歸營。第二日,安日天像,施寶及衣 半於初日。第三日,安自在天像,施如日天。
第四日,施僧僧萬餘人,百行俱坐,人施金 錢百,文珠一枚, [疊*毛] 衣一具,及飲食香花供 養訖而出。第五番施婆羅門,二十餘日方遍。
第六番施外道,十日方遍。第七番遍施遠 方求者,十日方遍。第八番施諸貧窮孤獨者, 一月方遍。至是,五年所積府庫俱盡,唯留
象、馬、兵器,擬征暴亂,守護宗廟。自餘寶貨 及在身衣服、瓔珞、耳璫、臂釧、寶鬘、頸珠、 髻中明珠、總施無復孑遺。一切盡已,從其
妹索麁弊衣著,禮十方佛,踊躍歡喜,合 掌言曰:「某比來積集財寶,常懼不入堅牢 之藏。今得貯福田中,可謂入藏矣。願某生
生常具財法等施眾生,成十自在,滿二 莊嚴。」會訖,諸王各持諸寶錢物,於諸眾邊 贖王所施瓔珞、髻珠、御服等還將獻王。經 數日,王衣服及上寶等服用如故。
[0249a03] 法師辭欲 歸,王曰:「弟子方欲共法師闡揚遺法,何 遽即歸?」如是留連復十餘日,鳩摩羅王慇懃 亦如是,謂法師曰:「師能住弟子處受供
養者,當為師造一百寺。」法師見諸王意不 解,乃告以苦言曰:「支那國去此遐遠,晚 聞佛法,雖霑梗槩,不能委具,為此故來
訪殊異耳。今果願者,皆由本土諸賢思渴 誠深之所致也,以是不敢須臾而忘。經 言:『障人法者,當代代無眼。』若留玄奘,則
令彼無量行人失知法之利,無眼之報寧不 懼哉!」
[0249a14] 王曰:「弟子慕重師德,願常瞻奉,既 損多人之益,實懼於懷,任師去住。雖然, 不知師欲從何道而歸?師取南海去者,
當發使相送。」法師報曰:「玄奘從支那來,至 國西界,有國名高昌,其王明睿樂法,見玄 奘來此訪道,深生隨喜,資給豐厚,願法師
還日相過,情不能違,今者還須北路而去。」 王曰:「師須幾許資糧?」法師報:「無所須。」王曰: 「何得爾?」於是命施金錢等物,鳩摩羅王亦
施